内容简介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编写,尤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共8章,前3章为理论部分,详细介绍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特点、作用、目标及其实施与评价。后5章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细分为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音乐欣赏活动及讲课与说课训练。从结构安排上设置了学习要点、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同步练习等模块,中间穿插相关范例。另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配有相关知识点微课视频及部分活动案例教学视频,便于教师教学与学生自学。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适用于高等学校学前教育相关专业教学,也可作为学前儿童家长的阅读材料或其他教育领域从业人员的参考资料。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概述
第一节 音乐与音乐教育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
第二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内容
第三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施和评价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途径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方法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方案的撰写
第四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
第四章 学前儿童歌唱活动
第一节 学前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歌唱活动的教育内容
第三节 学前儿童歌唱材料的选择
第四节 学前儿童歌唱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五章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特点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的教育内容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材料的选择
第四节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六章 学前儿童打击乐活动
第一节 学前儿童打击乐演奏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教育内容
第三节 学前儿童打击乐器演奏材料的选择
第四节 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
第五节 学前儿童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七章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的教育内容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材料的选择
第四节 音乐欣赏活动的多通道参与理论与实践
第五节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八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讲课与说课训练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讲课训练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说课训练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与实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满足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要求,又好又快地发展学前教育,保障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关键在于提高学前教育教学的质量,其核心便是打造高质量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因此,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教学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教育质量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息息相关。为了适应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加强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立足幼儿园一线音乐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面向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编写了此书。本书的编写依据《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的内涵,吸收借鉴了近几年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成果,力求体现学前教育教师培养本国化、时代化和专业化的追求。
本书以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实际教育教学中所需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能为核心来建构内容体系。全书共8章,第1章至第三章重点阐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观念,包括音乐与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观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及实施途径与方法,以及如何评价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第四章至第八章介绍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和音乐欣赏活动(由于音乐游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与以上4种基本形式自然融合,因此不再另辟章节赘述)及讲课与说课训练,这五章内容理论与活动案例密切结合,便于学生学习、领会和操作练习。本书重点让学生掌握的技能主要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协调能力等,采用的是“做中学”“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本书贯彻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精神,吸纳了近年来国内外学前教育研究的新成果、新理念、新动向,提供了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操作性较强,既适用于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也可作为中等幼儿师范或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及幼教工作者的学习参考资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引用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同行的研究成果,书中的案例来自全国各地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实践,本书的编写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及科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紧迫,编者水平有限,虽经多次修改整理,仍可能会存在漏洞和不足,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不吝赐教,期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乐动童年:玩转启蒙》 一、 序言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音乐家,他们用最纯真的方式探索着世界的声响与节奏。音乐,如同空气和阳光,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连接情感、激发想象、促进认知发展的重要媒介。然而,如何在学前阶段为孩子们播下音乐的种子,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体验音乐的魅力,从而为日后的艺术修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许多家长和教育者所关注的。 《乐动童年:玩转启蒙》正是这样一本旨在引导学前儿童(3-6岁)进行音乐启蒙的实践指南。本书并非枯燥的音乐理论说教,而是以“玩”为核心,将音乐教育融入到儿童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之中,帮助孩子在玩乐中感受、理解、表达和创造音乐。我们相信,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让孩子主动参与,在探索中发现乐趣,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本书的编写团队汇聚了资深的儿童心理学家、经验丰富的幼儿音乐教育专家以及充满活力的活动设计师,他们深谙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特点,将前沿的音乐教育理念与生动有趣的活动设计巧妙结合,力求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且富有创造性的学前儿童音乐活动方案。 二、 内容概述 《乐动童年:玩转启蒙》围绕“听、唱、演、创”四个核心音乐能力维度,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循序渐进的音乐活动。这些活动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既注重基础音乐元素的启蒙,也强调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张扬。 第一部分:聆听世界的旋律(听觉发展与音乐感知) 本部分旨在培养孩子敏锐的听觉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倾听、辨别和欣赏不同的声音和音乐。 “声音探险家”: 活动设计围绕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展开。通过引导孩子聆听自然界的声音(风声、雨声、鸟鸣声、虫叫声),城市的声音(汽车声、钟声、人群声),家庭的声音(水龙头声、开关门声、洗衣机声),以及各种玩具发出的声音,让孩子认识到声音的多样性。活动形式可以包括“声音寻宝游戏”(蒙眼听声辨物)、“声音拼图”(根据声音匹配图片)、“声音模仿秀”(模仿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 “音乐的语言”: 引导孩子初步接触不同风格的音乐,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活动内容包括: 情绪音乐体验: 播放不同情绪的音乐(快乐的、悲伤的、活泼的、宁静的),引导孩子用肢体动作、表情或绘画来表达他们听到的感受。例如,播放欢快的音乐时,鼓励孩子跳舞;播放舒缓的音乐时,引导他们闭上眼睛放松。 乐器辨识: 通过听觉和视觉结合,让孩子认识常见的乐器(钢琴、小提琴、鼓、吉他等),并学习辨别它们发出的独特声音。可以设计“我是小小鉴赏家”的游戏,播放乐器独奏片段,让孩子猜是什么乐器。 节奏的脉搏: 引入简单的节奏型,让孩子通过拍手、跺脚、敲击物体来模仿和创造节奏。例如,学习模仿简单的鼓点,或为儿歌配上简单的节奏。 童谣与故事的旋律: 选取经典的童谣和故事,引导孩子在聆听故事情节的同时,留意其中变化的旋律和节奏,感受音乐如何烘托故事氛围。 第二部分:快乐的歌声飞扬(声音表达与歌唱能力) 本部分致力于激发孩子的歌唱兴趣,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并在歌唱中表达情感。 “我是小小歌唱家”: 亲子同唱: 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演唱,通过模仿和互动,让孩子大胆开口。精选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涵盖生活、自然、友谊等主题。 音准与节奏训练: 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练习音准,例如“小鸟学唱歌”(模仿高低音)、“跟着节拍走”(用身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情感表达: 引导孩子在演唱时加入自己的情感,用不同的语气和表情来演绎歌曲。例如,演唱关于小动物的歌曲时,可以模仿小动物的可爱;演唱告别歌曲时,可以加入不舍的情感。 集体合唱: 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演唱,培养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学习简单的和声,体验多人共同发声的乐趣。 “儿歌的魔法”: 创编歌词: 在现有儿歌旋律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改编歌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将关于春天的儿歌歌词改为关于夏天的。 情境歌唱: 将儿歌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例如,在玩积木时唱与积木有关的歌,在吃饭时唱与食物有关的歌。 第三部分:身体的律动之舞(肢体表达与音乐表演) 本部分强调音乐与肢体动作的结合,让孩子通过身体的表达来感受和诠释音乐。 “身体的语言”: 律动游戏: 将音乐融入到各种富有想象力的身体游戏中。例如,“动物模仿秀”(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和神态)、“交通工具大游行”(模仿汽车、火车、飞机等)、“天气变化舞”(模仿风吹、下雨、阳光等)。 故事律动: 将经典童话故事或生活场景编排成简单的律动舞蹈,让孩子在表演中理解故事内容,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 乐器模仿操: 引导孩子模仿乐器的演奏动作,例如,模仿钢琴师弹奏、模仿鼓手敲击、模仿小提琴手拉弦。 “节奏乐器玩转”: 打击乐器体验: 引入各种简单易操作的打击乐器(如沙锤、铃鼓、木鱼、三角铁),让孩子自由探索各种声音,并尝试用乐器为歌曲或故事配乐。 节奏乐器游戏: 设计“我是小小指挥家”(指挥乐器合奏)、“声音的呼应”(听指挥者的指令进行演奏)。 自制乐器: 引导孩子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如塑料瓶、纸筒、橡皮筋)制作简单的乐器,体验创造的乐趣。 第四部分:小小音乐创想家(音乐创造与想象力激发) 本部分鼓励孩子主动探索和创造,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我的音乐花园”: 即兴创作: 在自由的游戏时间,提供各种声音素材(如不同的乐器、自然界的声音录音),鼓励孩子自由组合,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片段。 情境音乐创作: 设定一个情境(如“在森林里探险”、“参加一个生日派对”),引导孩子用声音和乐器来表现这个情境。 歌唱与器乐结合: 鼓励孩子尝试为自己创作的歌词配上简单的乐器伴奏,或为简单的旋律填词。 “音乐绘画家”: 听音乐画画: 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孩子用色彩和线条来表达他们听到的感觉。 画中有声: 鼓励孩子在画作中加入声音元素,例如,画一个红色的圆圈代表鼓声,画一些波浪线代表流水声。 “故事的配乐师”: 为故事配乐: 引导孩子为自己熟悉的故事或新编的故事创作配乐,选择合适的乐器和声音来表现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三、 活动设计理念 本书的活动设计遵循以下核心理念: 1. 以儿童为中心: 所有活动都围绕孩子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展开,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表达。 2. 游戏化学习: 将音乐学习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3. 多感官体验: 强调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官的协同参与,帮助孩子建立对音乐的全面感知。 4. 生活化与情境化: 将音乐活动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自然探索等紧密结合,让音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5. 创造性与发展性: 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和创新,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并在持续的实践中不断进步。 6. 家园共育: 提供亲子互动环节和家长指导建议,促进家庭与幼儿园在音乐教育上的有效衔接。 四、 适用对象 本书主要面向: 3-6岁的学前儿童: 通过书中设计的活动,孩子们可以获得初步的音乐启蒙,发展听觉、歌唱、表演和创造能力。 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 为教师提供系统的、可操作的音乐活动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幼儿家长: 为家长提供在家中引导孩子进行音乐启蒙的方法和素材,增进亲子关系,共同营造充满音乐的家庭氛围。 五、 结语 音乐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美的陪伴。通过《乐动童年:玩转启蒙》,我们希望点燃孩子们心中的音乐火种,让他们在探索音乐的奇妙旅程中,收获快乐、自信和创造力。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音乐的滋养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唱响属于他们的精彩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