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裝備寶典

登山裝備寶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武舞吾悟 著
圖書標籤:
  • 登山
  • 裝備
  • 戶外
  • 徒步
  • 登山技巧
  • 生存
  • 安全
  • 旅行
  • 運動
  • 探險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38843
版次:1
商品編碼:12037345
包裝:平裝
開本:小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3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詳細剖析裝備的分類、功能、特點
手把手教你登山裝備的選購、使用、保養和清潔

554幅高清圖片
3大部位+3大場景登山裝備全圖解:

背包·帳篷·睡袋·防潮墊·炊具·急救品
衝鋒衣·抓絨衣·排汗內衣
登山鞋·登山杖·登山扣·安全帶·掛梯
冰鎬·冰爪·雪鏟·頭燈

內容簡介

《登山裝備寶典》是作者多年登山經驗的總結,針對登山愛好者廣為關注的裝備問題給齣瞭詳細的介紹。全書通過554幅高清圖片,以圖解的形式展示瞭頭部、身體、手腳3大類以及徒步登山、攀爬雪山、登山隨行場景使用的專業裝備,共46種,並細緻地講解瞭每一種裝備的分類、功能、特點,以及如何選購適閤自己的裝備、如何正確地使用和保養清洗各種裝備。本書不僅囊括瞭幾乎所有常見的登山運動裝備,還介紹瞭實用的登山注意事項,是一本登山愛好者所需的裝備指南。

作者簡介

武舞吾悟,登山運動員,5000米~6500米高原保障嚮導,極限戶外運動領隊。“紀錄中國”簽約導演,作品有《領地狗》《飛翔驛站》《大自然的守護者》等,同時也是廣東戶外VR內容開發實驗室首席內容官。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戶外登山運動概述007
瞭解登山運動與登山裝備
戶外登山運動·起源 008
戶外登山運動·分類 009
1登山·高山探險 009
2登山·技術登山 009
3登山·徒步登山 010
戶外登山運動·益處 011
1益處·促進新陳代謝 011
2益處·增強心髒功能 011
3益處·提高視力 011
4益處·延緩衰老011
5益處·塑形 011
戶外登山裝備·類型 012
1裝備·穿戴 012
2裝備·隨行 012
3裝備·專業 013
4戶外登山裝備·選帶 014

第2章 頭部穿戴015
羅列齣最為實用的登山頭部裝備
遮陽帽016
1遮陽帽·類型 016
2遮陽帽·材質 020
3遮陽帽·變形021
4遮陽帽·清洗與保養 022
防寒帽023
1類型·包頭帽 023
2類型·護耳帽 023
3類型·抓絨帽 024
4類型·圓邊防寒帽 024
5類型·滑雪帽 025
6防寒帽·清洗與保養 026
帽子的選擇027
1防暑·選擇027
2防水·選擇027
3防寒·選擇028
頭巾029
1頭巾·類型029
2頭巾·用途032
太陽鏡 033
1太陽鏡·類彆033
2眼鏡·形狀035
3鏡片材質·分類035
4太陽鏡·選購經驗037
5太陽鏡·常識038
6太陽鏡·保養與清洗038
雪鏡039
1功能·特點039
2鏡片·形狀039
3鏡片·單層或多層040
4鏡片·材質040
5鏡片製作·光學技術041
6鏡片工藝·鍍膜技術041
7雪鏡·購買選擇042
8雪鏡·保養與清潔043

第3章 身體穿戴044
瞭解登山服裝的功能
排汗內衣045
1結構·特點045
2材質·麵料046
一次性內褲049
汗衫050
個性T恤衫050
速乾衣褲051
1功能·特點 051
2麵料·類彆052
3速乾衣褲·保養與清洗053
衝鋒衣褲054
1功能·特點054
2功能·分類055
3款式·男女區分056
4麵料·結構057
5衝鋒衣·選購060
6衝鋒衣·防水透氣薄膜062
7衝鋒衣·保養062
8衝鋒衣·清洗063
抓絨衣064
1功能·特點064
2麵料·類型064
3抓絨衣·選擇068
4抓絨衣·保養與清潔068
羽絨衣褲069
1功能·特點 069
2功能·類彆070
3款式·類彆071
4羽絨褲·分類072
5羽絨衣·填充物073
6麵料·功能與分類074
7羽絨衣·選擇 075
8羽絨衣·選購經驗075
9羽絨衣褲·保養與清洗076

第4章 手腳穿戴077
介紹手腳四肢的登山裝備及選擇
手套078
1功能·特點078
2手套·類彆079
護肘080
護膝081
1護膝·功能與分類081
2護膝·使用082
排汗襪083
1排汗襪·功能與分類083
2 排汗襪·選購084
登山鞋085
1功能·分類085
2材質·類彆089
3登山鞋·選購經驗094
4登山鞋·護理與清洗096

第5章 徒步登山專業裝備097
瞭解登山運動中專業性較強的工具
登山杖 098
1登山杖·必要性098
2登山杖·結構099
3握把·選擇100
4杖杆·選擇101
5腕帶·選擇102
6避震係統·選擇102
7滑雪圈·選擇103
8杖尖·選擇103
9活動類型·選擇104
10登山杖·正確的使用105
11登山杖·維護107
登山繩 108
1繩子·結構 108
2繩子·類型108
3繩子·選購指標111
4繩子·選擇使用112
5登山繩·常用打結方法113
6登山繩·使用注意事項與保養115
上升器 116
1上升器·結構116
2上升器·分類 116
安全帶118
1安全帶·分類與結構118
2安全帶·選購經驗 120
3安全帶·使用注意事項121
登山扣122
1登山扣·結構與分類 122
2登山扣·選購經驗123
扁帶124
1扁帶·結構124
2扁帶·分類與選擇124
3扁帶·使用注意事項125
下降器與保護器126
1器械·分類126
2器械·選擇 127
登山頭盔128
1登山頭盔·分類128
2登山頭盔·指標129
岩石錐與岩石錘130
1岩石錐與岩石錘·結構130
2岩石錐·選帶130
岩塞鈎131
掛梯131

第6章 攀爬雪山專業裝備 132
嚮雪山進發的必要裝備工具
冰鎬133
1冰鎬·分類與特點133
2冰鎬·注意鋒利部位的保護136
冰爪137
1冰爪·結構137
2冰爪·分類138
3冰爪·選購經驗139
踏雪闆 141
1踏雪闆·結構141
2踏雪闆·選購141雪鏟142雪套143

第7章 登山隨行裝備 144
帶好你的隨行裝備,讓登山行動有備無患
背包145
1背包·分類145
2背包·結構148
3背包·材質153
4背包·配件155
5背包·選購經驗155
其他包品157
1多功能腰包157
2挎包157
3攝影包157
帳篷158
1帳篷·結構158
2功能·分類159
3款式·分類159
4層數·分類161
5規格·分類161
6材質·分類162
7帳篷·選購經驗164
8帳篷·使用注意事項164
睡袋166
1設計·分類166
2睡袋·溫標167
3睡袋·填充物167
4睡袋·內外材質169
5睡袋·細節169
防潮墊170
1功能·特點170
2防潮墊·分類171
食物174
1壓縮餅乾174
2罐頭類食品175
3方便麵176
4巧剋力176
5堅果類176
6食鹽176
7純淨水177
8功能飲料177
9水果類177
10牛肉乾177
11麵包類178
12濃湯寶178
炊具179
1爐頭、氣罐179
2套鍋179
3小鋼杯180
4燒烤爐180
飲具181
1戶外運動水壺 181
2軍用水壺181
3保溫瓶181
4運動水袋182
5淨水器182
6淨水藥片182
急救品183
1創可貼183
2碘酒183
3膠布183
4紗布綳帶183
5感冒藥184
6腹瀉藥184
7跌打損傷藥184
8防中暑藥185
9止痛藥185
10消炎藥185
通信器械186
1三防手機186
2對講機186
3手持GPS定位儀187
4求生哨187
5衛星電話187
照明工具188
1頭燈188
2強光手電188
3野營燈188
4求生熒光棒189
5防風防潮火柴189
6防風火機189
其他隨行裝備190
1指南針 190
2 MP3隨身聽190
3多功能組閤軍刀190
4雨具191
5錄像攝影工具191
6證件192
7洗漱包192
8便攜式針綫盒193
9地圖193
10戶外手錶193
11防水袋193
12小型望遠鏡194
13筆記本194
14多功能充電器194

第8章 登山注意事項195
不要盲目地去登山,要多瞭解登山的注意事項
登山安全注意事項196
應急方案 197
不適閤登山的人群199
熱身準備199
登山技巧201
下山技巧203
登山運動後的適應恢復204

前言/序言

  戶外登山運動·起源
  在18世紀的阿爾卑斯山脈西區,現代登山運動誕生瞭。當時的科學傢對於阿爾卑斯山脈復雜的山體結構和氣象,以及山上較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頗感興趣。1760年,日內瓦年輕的科學傢德索修爾在考察阿爾卑斯山區時,對勃朗峰的巨大冰川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但他沒有登頂成功。於是,他在山腳下貼齣告示:“隻要能夠登上勃朗峰或找尋到登山的道路,就會以重金奬賞”。直到1786年,一位名叫帕卡爾的醫生邀約當地石匠巴爾瑪,結伴於當年8月8日登上瞭勃朗峰。一年後,德索修爾攜帶所需要的裝備,由巴爾瑪為嚮導,率領一支20多人的隊伍登上瞭勃朗峰,驗證瞭帕卡爾和巴爾瑪的首攀事實,現代登山運動由此誕生。由於現代登山運動起源於阿爾卑斯山區,因此在世界各國,登山運動也被稱作“阿爾卑斯運動”。
  在登山運動興起後,傳教士開始穿越山區進行傳教,科學傢也逐漸開始走入山區,做自然生態方麵的研究。除此之外,當時有瞭一定資金的實業傢和企業傢等社會新階層為瞭追求另一種刺激,也開始把登山當成一種休閑方式。在當時,所有登山者的共同目標就是首次登頂。
  隨著阿爾卑斯山區中比較平緩而容易到達的山頭逐漸被徵服後,就隻剩下攀登難度較大的大山瞭。當時的登山者為瞭徵服這些終年積雪的冰岩地形,不得不開發齣一整套登山技術。不過,以當時的條件來講,戶外登山技術與裝備都比較簡陋。
  1857年,德國成立瞭世界上最早的戶外運動俱樂部,其主要運動項目以登山、徒步為主。這是現代戶外運動俱樂部的雛形。
  戶外運動俱樂部的成立直接促進瞭登山運動的發展。在1855年至1865年的10年間,登山者們徵服瞭阿爾卑斯山脈20座4000米以上的高峰。
  在二戰期間,英國特種部隊為瞭提高部隊野外作戰能力和團隊閤作能力,利用自然屏障和繩網進行障礙訓練,由此形成瞭攀岩、登山、野營運動的基本雛形。
  隨著經濟的發展,戶外活動開始走齣軍事和求生範疇,成為人們娛樂、休閑和提升生活質量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在美國,戶外運動的參與人數和産值都位居所有體育運動的前三位。



《戶外探險生存指南》 內容概述: 《戶外探險生存指南》是一本深度探討如何在各種野外環境中確保安全、保持健康並充分享受戶外活動的實用手冊。本書並非局限於特定的運動項目,而是涵蓋瞭從基礎的徒步旅行到更具挑戰性的野外生存,提供瞭一套全麵、係統性的知識體係,幫助讀者在麵對未知的自然環境時,能夠自信、從容地應對。 全書結構清晰,內容翔實,以實操性為核心,旨在賦予讀者在戶外環境中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書的內容涵蓋以下幾個主要方麵: 第一部分:戶外環境認知與風險評估 瞭解地形與天氣: 深入剖析不同地形(如山地、森林、沙漠、雪地、水域)的特點,以及它們對活動可能帶來的影響。詳細講解如何讀取地形圖,理解等高綫、比例尺等基本要素,以及如何利用地圖和指南針進行導航。同時,本書也會詳細介紹常見天氣現象的形成原理、識彆方法以及不同天氣變化對戶外活動可能造成的風險,例如雷暴、大雪、大霧、高溫、低溫等,並提供相應的應對策略。 識彆與規避風險: 係統性地分析戶外活動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包括但不限於:迷路、跌倒、失溫、中暑、水源汙染、野生動物遭遇、蟲咬蛇傷、自然災害(如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本書將提供一套風險評估框架,教導讀者在齣行前、行程中如何評估潛在危險,並製定相應的規避和應對措施。例如,如何選擇安全的營地、如何判斷地形的穩定性、如何觀察和預測天氣變化。 第二部分:必備戶外技能與知識 導航與定嚮: 除瞭基礎的地圖和指南針使用,本書將進一步探討現代導航技術,如GPS設備的使用、手機導航App的有效運用,以及在信號丟失等極端情況下的備用導航方法。還將教授如何利用太陽、星星等自然標誌進行方嚮判斷,以及如何通過觀察自然環境(如植物生長方嚮、水流方嚮)來輔助定嚮。 生火技巧與安全: 詳細講解多種可靠的生火方法,包括使用火柴、打火機、鎂棒等工具,以及如何在潮濕、寒冷等不利條件下成功生火。本書特彆強調用火的安全,包括選擇安全的生火地點、如何控製火勢、以及離開營地前如何徹底熄滅火源,防止森林火災。 水源獲取與淨化: 探討在野外尋找可靠水源的方法,例如尋找泉水、溪流、收集露水或雨水。本書將詳細介紹多種有效的水源淨化技術,包括煮沸、使用淨水藥片、淨水器等,並解釋不同淨化方法的優缺點及適用場景,確保飲水安全。 野外食物獲取與處理: 本部分內容著重於安全閤法的食物獲取途徑。將介紹在不同地區可食用的植物、昆蟲等,並提供辨識方法,強調絕對避免誤食有毒物種。同時,會講解如何對獲取的食物進行安全處理和烹飪,以保障健康。 搭建庇護所: 教授如何在野外利用自然材料(如樹枝、落葉)或攜帶的簡易裝備,快速有效地搭建能夠抵禦風雨、保暖的臨時庇護所。本書將介紹不同類型的庇護所(如單坡式、A字形等)的搭建步驟和技巧,以及選擇庇護所位置的考量。 繩結技術: 介紹多種實用且易於掌握的繩結,如活結、方結、稱人結、布林結等,並講解它們在戶外活動中的具體應用,例如搭建營地、固定裝備、製作簡易工具、救援等。 第三部分:戶外健康與急救 常見戶外傷病的預防與處理: 詳細闡述戶外活動中常見的傷病,如擦傷、割傷、扭傷、骨摺、凍傷、燒傷、中暑、失溫、高原反應等。本書將提供清晰的預防措施,以及在無法獲得專業醫療救助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初步的處理和包紮。 基礎急救知識與技能: 涵蓋心肺復蘇(CPR)、人工呼吸、止血、包紮、固定骨摺、處理燒燙傷等基礎急救技術。本書將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清晰地演示每一個步驟,幫助讀者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冷靜有效地施救。 毒蟲蛇咬傷的處理: 詳細介紹各種常見有毒昆蟲和爬行動物的識彆特徵,以及被咬傷後應采取的緊急處理措施,包括如何識彆毒液類型,是否需要就醫,以及一些民間流傳的誤區。 心理調適與應對: 強調戶外活動中的心理素質訓練,包括如何剋服恐懼、焦慮、孤獨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以及在極端環境下進行有效的自我調節。 第四部分:齣行準備與裝備基礎 行前規劃與路綫設計: 指導讀者如何根據自身體能、經驗和目的地特點,科學閤理地規劃行程,設計路綫,設定可行的目標。強調充分的調研和信息收集的重要性。 裝備選擇與使用: 雖然本書不側重於具體裝備的品牌和型號,但會提供一套裝備選擇的基本原則和考量因素。涵蓋衣物、鞋靴、背包、睡袋、睡墊、照明、炊具、通訊設備等關鍵物品的選擇依據,以及它們在戶外環境下的最佳使用方法。 打包技巧與負重分配: 教授高效的打包方法,如何根據裝備的重要性、使用頻率和重量,進行閤理的分配,使背包更舒適、更易於攜帶,並能快速取用所需物品。 飲食與能量補充: 提供戶外活動期間營養均衡的飲食建議,包括如何選擇易於攜帶、儲存和烹飪的食物,以及如何根據活動強度進行能量的及時補充。 第五部分:環境保護與戶外禮儀 “不留痕跡”原則(Leave No Trace): 深入闡述“不留痕跡”戶外原則的七項核心內容,倡導所有戶外活動者尊重自然、保護環境,將對自然的影響降到最低。 負責任的戶外行為: 引導讀者理解並遵守戶外禮儀,例如尊重野生動物、不打擾當地居民、不破壞植被、不汙染水源、妥善處理垃圾等,共同維護健康的戶外環境。 《戶外探險生存指南》是一本為所有熱愛戶外,希望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獲得更多安全保障和樂趣的讀者量身打造的指南。無論您是初次嘗試戶外活動的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戶外愛好者,本書都將為您提供寶貴而實用的知識和技能,助您在每一次探險中,都能安全、自信、愉快地前行。它強調的不僅僅是生存的技巧,更是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態度。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迷上瞭戶外探險,尤其是那些能讓我挑戰自我、徵服高山的活動。然而,每次齣發前,總覺得對裝備一知半解,心裏沒底。在網上搜集資料的時候,無意中發現瞭這本《登山裝備寶典》。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僅僅是翻閱瞭目錄和一些章節的引言,就讓我眼前一亮。它似乎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裝備,而是更深入地探討瞭不同環境下的裝備選擇、維護技巧,甚至還有一些安全方麵的注意事項。我尤其對其中關於“背包負重與人體工學”的部分很感興趣,因為我總是覺得背包背起來很不舒服,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解決方案。另外,關於“保暖與排汗”的材料科學分析,也讓我對如何更有效地應對高海拔的嚴寒有瞭新的認識。這本書的編排方式也很清晰,圖文並茂,相信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很快上手。我非常期待在接下來的徒步旅行中,能夠實踐書中的知識,讓我的登山體驗更加安全、舒適和高效。總的來說,這本書給瞭我很大的信心,讓我覺得我的登山夢想離實現又近瞭一步。

評分

最近迷上瞭各種戶外探險,從周末的徒步到計劃已久的跨省長途旅行,我發現自己對裝備的知識還停留在非常基礎的層麵,每次齣行前都要花大量時間在網上搜集零散的信息。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及時雨。雖然我還沒有把所有內容都看完,但初步瀏覽下來,感覺它就像一本把所有關於登山裝備的知識都濃縮在一起的百科全書。我發現書中對“炊具和食物”的介紹非常實用,不僅僅是羅列幾種戶外餐,更重要的是講解瞭如何根據行程長度、天氣條件以及個人需求來規劃和準備戶外食物,這讓我之前的“隨便帶點乾糧”的策略有瞭很大的改進空間。還有關於“照明設備”的章節,詳細分析瞭頭燈、營地燈等不同類型的使用場景和優缺點,讓我對如何在漆黑的夜晚擁有充足的光明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平實易懂,沒有太多晦澀的專業術語,這對於我這樣的新手來說非常友好,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知識。我非常期待能將書中的知識運用到我下一次的探險中。

評分

作為一名對登山抱有極大熱情的初學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指導我裝備選擇的書籍。之前也零零散散看過一些文章和視頻,但總覺得不夠全麵,缺乏體係。偶然間聽朋友推薦瞭《登山裝備寶典》,便迫不及待地入手瞭。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列舉瞭市麵上常見的登山裝備,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淺齣地分析瞭每種裝備的設計原理、材料特性以及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適用性。例如,關於帳篷的選擇,我之前隻知道看品牌和尺寸,但這本書詳細講解瞭帳篷的防風、防水、透氣指數,以及不同結構帳篷的優缺點,這讓我對如何根據目的地情況選擇閤適的帳篷有瞭清晰的認識。還有關於登山鞋的部分,書中對不同鞋底紋路、鞋麵材質、防水透氣技術的解析,讓我理解瞭為什麼有些鞋子更適閤崎嶇的山路,有些則更適閤平緩的徒步。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讓我從一個“裝備小白”變成瞭一個對登山裝備有基本判斷力的“準達人”。

評分

作為一名經常參加長途徒步和野營活動的資深驢友,我深知裝備的重要性,也踩過不少坑。所以,當我拿到《登山裝備寶典》時,我帶著一種“審視”的態度去閱讀。然而,這本書的專業性和實用性很快就贏得瞭我的認可。它沒有迴避一些技術性的細節,比如關於“睡袋的溫標與填充物選擇”的詳細對比,以及“爐具與燃料的效率分析”,這些都是我們在野外生存中需要精確考量的重要因素。書中提到的“戶外淨水解決方案”以及“信號設備與緊急通信”的章節,更是讓我看到瞭作者的用心,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裝備,往往能在關鍵時刻發揮決定性作用。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可穿戴技術在戶外活動中的應用”的展望,雖然這部分可能略顯超前,但它展現瞭作者對行業發展的敏銳洞察力。總體而言,《登山裝備寶典》是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籍,它不僅鞏固瞭我已有的裝備知識,更在一些我之前忽視的領域給瞭我新的啓發。

評分

我是一個喜歡挑戰極限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對攀登高海拔山峰有著近乎狂熱的追求。每一次的攀登,對我來說都是一次身心的洗禮,而支撐我完成這一切的,除瞭堅定的意誌,就是可靠的裝備。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瞭《登山裝備寶典》,並在短暫的閱讀後,對其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對裝備的介紹,它更像是登山者在齣發前的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用嚴謹而又不失趣味的語言,為我們剖析瞭裝備背後的技術和理念。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極端氣候下的服裝係統”的論述,它詳細講解瞭分層穿衣的科學原理,以及不同功能性麵料的特點,比如Gore-Tex、PrimaLoft等,以及如何根據溫度、濕度和活動強度來組閤搭配,這對於我在高原地區應對晝夜溫差巨大的情況至關重要。此外,書中關於“安全繩索與攀登保護係統”的介紹,也讓我對裝備的可靠性有瞭更深的理解,認識到在技術性攀登中,對裝備的瞭解和正確使用是多麼重要。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做齣最明智的裝備選擇,從而最大程度地保障我們在戶外活動的生命安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