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欺骗 : 国际关系中的形象逻辑

信号与欺骗 : 国际关系中的形象逻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罗伯特·杰维斯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3244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6145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纯质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政治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为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罗伯特·杰维斯的经典理论著作,主要从微观层面切入,研究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的互动问题,及一国如何影响别国看待该国的形象的方式,并由此在不付出大代价以改变对方政策的前提下,施加对别国的影响。书中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研究方法,主要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等丰富的案例来印证作者的观点。

作者简介

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现为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阿德莱?史蒂文森讲座教授,美国科学进步协会会员,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1940年出生,1968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随后执教于哈佛大学,1974年转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980年至今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2000—2001年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研究领域涉及政治心理学、国际关系理论、决策分析、核战略和美国外交政策等,是国际政治心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专著《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系统效应: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性》是政治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名著。

译者简介:

徐进,清华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精彩书评

该书系美国著名政治心理学家杰维斯的开山之作,集戈夫曼和谢林的智慧于一身,是战略和政治心理学等领域的必读经典。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树渠讲席教授、长江学者 唐世平

我向来认为该书是杰维斯写过的优秀学术著作。该书揭示,即使是强大且具有战略理性的国家,也可能受限制于纷繁形象的世界,从而制约其真诚意图的传达。当代中国如果希望传达“和平崛起”意图,其外交政策精英应该从本书中吸取经验,正视国家行动并不总能自动传递理想形象这一根本难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杰出讲座教授、著名建构主义理论家 特德·霍普夫

目录

中文版序言1

致谢1

再版前言1

第一章 导论1

第二章 信号与标志13

信号15

标志19

太重要了故不能用于欺骗21

因果性与相关性21

样本22

个性24

国内事件25

作为标志的声明26

能力标志28

第三章 对标志的操纵31

操纵的种类33

作为标志的必要条件40

发现标志能被操纵41

操纵的多重循环43

标志转换成信号45

抓住操纵的标志46

不可操纵的标志48

第四章 信号与谎言51

克制说谎55

道德上的限制55

国际体系中的利害关切55

改变国际环境58

内部限制58

用信号显示名声61

避免获得说谎者的恶名65

被人发现说谎的好处66

说谎的动机68

在危机中发信号70

在信号中预想不到的信念75

贬值79

同盟条约85

第五章 信号与模糊性87

编码与形象的保护87

模糊性的效用94

成本与模糊性的风险100

创造模糊性的方法104

第六章 耦合与解耦107

信号的传统本质107

耦合与解耦110

不同信号对冲突的影响112

多边解耦113

单边解耦117

解耦与解除承诺119

耦合126

第七章 标志的耦合与解耦132

影响对标志的阐释132

信号和标志的耦合与解耦136

成功耦合与解耦的可能性141

解耦和避免挑战144

对撤退的替代性解释149

宣称胜利151

关于别国形象的断言153

因断言某人动机而产生的或避免的挑战155

预期161

结论166

第八章 核时代的信号与标志168

能力标志的缺乏169

学说与现实172

战略对话与有限战争174

“听天由命”型威胁的转型177

风险与两种可在危机中占上风的办法181

核时代的形象与“安全区”182

牺牲作为标志的价值186

第九章 应用189

越南战争中的形象、信号和标志189

索引204

译后记218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剑桥中国史》规模宏大,集中了西方研究中国史的许多学者的力量,本卷也不例外。导言的作者是本卷的两位主编,慕尼黑大学名誉教授傅海波和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教授崔瑞德。前者是著名的辽、金、元史研究专家,著述颇丰,尤长于金史研究,在本卷中还担任第3章金朝历史的写作;后者则多年来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亦是《剑桥中国史》秦汉、隋唐、明代等卷的主编,在本卷中还与克劳斯-彼得·蒂兹合写了第一章辽朝的历史。第二章西夏史的作者是肯永学院教授邓如萍,她已发表过一些有关西夏历史的论著。特伦顿州立学院教授托马斯·爱尔森主要研究早期蒙古国的历史,故撰写本卷的第四章。第五章的作者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学院教授莫里斯·罗沙比,著有《忽必烈汗:他的生活和时代》等著作,所以专写忽必烈一朝的

评分

  亲历这场大战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以其客观冷静的态度,生动豪放的史笔,简洁流畅的文字,不仅全面地记载了战争的主要史实(迄前411年),展示了陆战海战的恢宏场面,党派斗争的严酷惨烈,还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其间人们心理心态的微妙变化。此著是希腊古典文明极盛时期的文化精品。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读者去欣赏、玩味、思考……

评分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新的“民族战士”(军阀、歹徒与准军事部队)不断涌现,将战争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野蛮水平:数百万人死于内战与屠杀,平民与士兵毫无尊严地倒在枪口之下,暴力使昨日的邻居变成今天的仇人。然而,事情非得如此吗?

评分

斯雷奇科·科索维尔(Sre?ko Kosovel,1904-1926),斯洛文尼亚诗人。他出生于克拉斯地区,临近的里雅斯特,十一岁时即在儿童杂志发表诗作,描绘美丽的故乡。“一战”爆发,对他产生了创伤性影响;1916年移居卢布尔雅那,六年后进入卢布尔雅那大学,创办文学杂志和社团,并接触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等先锋派艺术,诗歌创作也随之进入实验阶段。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他的写作完全转向“构成主义”,政治思想上也转向左倾,然而在1926年回乡期间感染脑膜炎,去世时年仅二十二岁。科索维尔一生虽短却创作了一千余首诗,其中五百余首是完整的作品。

评分

KATE (Cardiff)

评分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新的“民族战士”(军阀、歹徒与准军事部队)不断涌现,将战争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野蛮水平:数百万人死于内战与屠杀,平民与士兵毫无尊严地倒在枪口之下,暴力使昨日的邻居变成今天的仇人。然而,事情非得如此吗?

评分

本书是数十年来关于波兰—犹太关系重要的研究,亦是大屠杀写作的经典,为我们反思历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立场。

评分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理解当时全世界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叶礼庭考察了南斯拉夫、库尔德斯坦、北爱尔兰、乌克兰、魁北克、重新统一的德国六个国家和地区。他深入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游击队内部,他与德国莱比锡的新纳粹组织头目见面,他还采访了南斯拉夫国民议会议长、副总统米洛凡·吉拉斯……在战争、分裂、游行和恐怖袭击的背后

评分

公元前431—前404年,数百个城邦卷入了规模空前的“希腊世界大战”,战火几乎波及当时整个地中海文明世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雅典帝国这两大军事集团,一方在陆上称雄,一方在海上称霸,双方巧施权谋,展开长期的拉锯战。正当双方两败俱伤、财尽兵竭之时,虎视眈眈的波斯人借机干涉,最终帮助斯巴达人击败雅典人,摧毁了盛极一时的雅典海上帝国。这场战争对希腊诸邦政治造成巨大的冲击和震荡,对于社会经济无异于一场浩劫,对于其后希腊人的思想文化、对于地中海世界的国际局势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