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傳輸與管控技術

網絡安全傳輸與管控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蘭巨龍,江逸茗,鬍宇翔,劉文芬,李玉峰 ... 著
圖書標籤:
  • 網絡安全
  • 數據傳輸
  • 安全管控
  • 網絡協議
  • 加密技術
  • 安全通信
  • 信息安全
  • 網絡防護
  • 數據安全
  • 威脅分析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27823
版次:01
商品編碼:12047716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學術中國●院士係列 未來網絡創新技術研究係列
開本:小16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頁數:35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科研工作的理想參考書;
2.注重理論基礎知識和新工程實踐之間的平衡;
3.先進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統一。
4.以互聯網為主要研究對象,介紹信息網絡的安全傳輸和管控技術的相關知識。

內容簡介

本書在介紹網絡安全傳輸與管控概念和背景的基礎上,對網絡安全基礎、網絡安全傳輸、網絡管控以及網絡路由抗毀與自愈的研究現狀進行瞭全麵係統的介紹。基於對網絡安全傳輸與管控的理解和所從事工作的實踐經驗,本書尾部給齣瞭網絡安全管控係統的開發實例。

作者簡介

蘭巨龍,男,1962年3月齣生,於2001年在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傢下一代廣播網(NGB)總體專傢委員會委員,國傢973項目“可重構信息通信基礎網絡體係研究”首席科學傢。長期從事通信與計算機網絡的理論與技術研究、核心設備開發以及教學工作。
鬍宇翔,男,1982年6月齣生,於2011年在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從事寬帶信息網絡體係結構和網絡安全的理論研究、技術開發和核心設備研製的工作。
鄔江興,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亞太經閤組織(APEC)工商谘詢理事會(ABAC)中國代錶。主要研究方嚮為信息網絡與交換

目錄

目錄

第1章 網絡安全傳輸與管控概述 1
1.1 網絡空間安全概述 1
1.2 網絡安全傳輸與管控的概念和目標 4
1.3 網絡安全傳輸與管控技術概述 7
1.4 發展趨勢 9
參考文獻 10
第2章 網絡安全基礎 12
2.1 信息加密技術 12
2.1.1 對稱加密算法 13
2.1.2 非對稱加密算法 25
2.1.3 量子密碼技術 34
2.2 Hash函數 38
2.2.1 Hash函數的結構 40
2.2.2 SHA-3標準 42
2.3 安全認證協議 43
2.3.1 數字簽名 44
2.3.2 基於對稱密碼的實體認證協議 46
2.3.3 基於Hash函數的實體認證協議 51
2.3.4 基於數字簽名的實體認證協議 53
2.3.5 基於零知識技術的實體認證協議 56
2.3.6 其他安全認證技術及發展趨勢 59
2.4 信任機製 65
2.4.1 信任管理技術概述 65
2.4.2 行為信任的評估算法 68
2.4.3 不同應用環境下的信任模型 71
2.4.4 信任管理的發展趨勢 75
參考文獻 76
第3章 網絡安全傳輸技術 82
3.1 防火牆技術 82
3.1.1 防火牆的概念 82
3.1.2 防火牆的分類 83
3.1.3 防火牆的新技術 85
3.1.4 防火牆的安全技術指標分析 88
3.2 入侵檢測技術 93
3.2.1 入侵檢測的定義 93
3.2.2 入侵檢測的模型 94
3.2.3 入侵檢測的分類 94
3.2.4 入侵檢測的基本過程 95
3.2.5 入侵檢測的技術方法 98
3.2.6 入侵檢測的發展趨勢 102
3.3 主動防禦技術 104
3.3.1 發展背景 104
3.3.2 發展現況 104
3.3.3 網絡安全主動防禦體係 106
3.3.4 現有關鍵技術 108
3.4 VPN技術 110
3.4.1 VPN的基本概念 110
3.4.2 VPN關鍵技術 113
3.4.3 IPSec VPN 114
3.4.4 MPLS VPN 117
3.4.5 PPTP VPN 120
參考文獻 121
第4章 網絡路由抗毀與自愈技術 122
4.1 網絡路由抗毀性的基本概念 122
4.1.1 網絡路由抗毀性的提齣 122
4.1.2 網絡路由自愈技術分類 123
4.1.3 網絡故障模型對自愈技術的影響 126
4.2 網絡路由自愈技術 128
4.2.1 突發網絡毀擊事件感知技術 128
4.2.2 路由策略的自主控製技術 136
4.2.3 網絡路由的抗毀性評估 146
4.3 節點勢能導嚮的多下一跳路由協議 154
4.3.1 協議概述 154
4.3.2 協議詳述 155
4.3.3 節點 鏈路可用性的檢測 165
4.3.4 協議報文格式 167
4.4 快速自愈路由係統——勢能導嚮路由器 170
4.4.1 係統設計要求 171
4.4.2 係統總體結構 172
4.4.3 硬件總體方案 173
4.4.4 軟件總體設計 177
4.4.5 關鍵技術 181
參考文獻 192
第5章 網絡安全管控技術 197
5.1 網絡安全管控架構 197
5.1.1 概述 197
5.1.2 業務分類 201
5.1.3 總體架構 203
5.2 網絡視頻管控技術 206
5.2.1 研究現狀 206
5.2.2 視頻管控係統 218
5.2.3 關鍵技術 221
5.3 流量清洗技術 229
5.3.1 40 G在綫業務流量統計特徵及用戶行為特徵提取關鍵技術 230
5.3.2 多維度流統計特徵信息約簡關鍵技術 233
5.3.3 自適應公平分組抽樣關鍵技術 234
5.3.4 業務特徵的智能學習方法和特徵加權精確識彆算法 236
5.3.5 高速網絡業務的綫速精細化管控和統計技術 238
5.4 互聯網用戶行為分析技術 241
5.4.1 高效文本重復檢測和熱點話題檢測關鍵技術 241
5.4.2 基於主動學習的分布式多綫程采集關鍵技術 242
5.4.3 網絡用戶行為分類關鍵技術 244
5.4.4 網絡用戶行為預測關鍵技術 246
5.4.5 用戶群網絡劃分關鍵技術 249
5.5 網絡熱點發現技術 251
5.5.1 社會網絡用戶行為建模 251
5.5.2 基於局部敏感散列的熱點話題關聯算法 254
5.5.3 基於文本的在綫頻繁項挖掘技術研究 256
5.5.4 基於數據流分類的社會情緒分析算法 256
5.5.5 社會行為定嚮模型研究 260
5.5.6 基於時間特徵的用戶行為審計算法研究 263
5.6 結論 267
參考文獻 267
第6章 網絡安全管控係統開發實例 271
6.1 係統開發背景與需求分析 271
6.1.1 國傢三網融閤戰略的實施 271
6.1.2 三網融閤對網絡安全管控的需求 273
6.1.3 國內外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274
6.2 麵嚮三網融閤的統一安全管控網絡總體方案 277
6.2.1 統一安全管控網絡體係結構 278
6.2.2 統一安全管控網絡功能模塊 280
6.2.3 統一安全管控平颱 281
6.2.4 統一安全管控中心 291
6.2.5 統一安全管控網絡試驗網部署 302
6.3 視頻基因管控子係統 302
6.3.1 視頻基因管控子係統的原理及結構 302
6.3.2 視頻基因管控子係統關鍵技術 306
6.3.3 一種視頻基因管控係統實例 308
6.4 接入網入侵檢測子係統 310
6.4.1 廣播電視網絡接入網安全 311
6.4.2 接入網入侵檢測子係統設計 313
6.4.3 子係統實現與部署 316
6.5 全程全網綫速管控子係統 318
6.5.1 高速綫路接口子卡 319
6.5.2 內容加速處理子卡 320
6.5.3 高速交換與主控子卡 323
6.5.4 高速分發接口子卡 323
6.6 用戶行為分析子係統 324
6.6.1 用戶行為分析子係統總體方案 324
6.6.2 數據采集模塊 326
6.6.3 文本特徵分析模塊 329
6.6.4 熱點話題分析模塊 332
6.6.5 用戶行為預測模塊 334
6.6.6 用戶群網絡分析模塊 338
6.7 結束語 339
參考文獻 340
中英文對照 346
名詞索引 349
窺探幽深:探索信息時代的隱秘角落 在數字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信息時代。從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到紛繁復雜的社交媒體,從精密運作的工業控製係統到攸關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無數數據在網絡中川流不息,構成瞭現代社會跳動的脈搏。然而,在這股信息的洪流之下,潛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幽深之處,充斥著誘惑與危險。本書並非直接探討網絡傳輸與管控的具體技術細節,而是旨在撥開迷霧,帶領讀者深入那些容易被忽視,卻又至關重要的信息安全領域,理解其發生的背景、深層的影響,以及我們應有的警惕與思考。 我們首先將目光投嚮 信息泄露的隱形根源。許多時候,數據泄露並非源於高明的黑客攻擊,而是源於我們日常使用習慣中的疏忽。例如,在公共Wi-Fi環境下,未經加密的通信如同在公開場閤大聲呼喊自己的秘密,而那些被隨手丟棄的存儲設備,則可能成為數據泄露的定時炸彈。本書將深入剖析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為背後蘊含的巨大風險,探討那些隱藏在“便利”之下的安全隱患。我們將追溯那些被遺忘的U盤,那些在雲端隨意共享的文件夾,那些未曾加密的電子郵件,分析它們如何成為黑客的“金礦”,以及它們對個人隱私、企業聲譽乃至國傢安全的潛在威脅。我們會審視不同類型的數據(如個人身份信息、商業機密、醫療記錄)在泄露後的價值鏈,以及這些數據如何被非法利用,形成黑産。 接著,我們將觸及 數字身份的脆弱性及其管理睏境。在數字世界裏,我們的身份是如何被構建、被驗證,又為何如此容易被冒充?從簡單的密碼泄露,到復雜的身份盜用,再到那些精心策劃的“社會工程學”攻擊,都暴露瞭我們現有身份驗證機製的不足。本書將深入探討,為何“一次性密碼”並非萬無一失,為何“多因素認證”也存在被繞過的可能。我們將審視那些潛藏在釣魚郵件、惡意鏈接背後的心理陷阱,理解攻擊者如何利用人性的弱點來竊取我們的數字身份。同時,我們也將關注,當個人數據被大規模收集和分析時,數字身份的定義本身正在發生何種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可能帶來的隱私邊界模糊化問題。我們將探討生物識彆技術的潛力和局限,以及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構建更安全、更可信的數字身份方麵的嘗試與挑戰。 隨後,我們將聚焦於 無處不在的監控與數據追蹤。從你每一次的網絡搜索,到每一次的社交媒體互動,再到你每一次的綫上消費,你的行為都在被記錄、被分析。這種信息收集的普遍性,雖然有時是為瞭提供個性化服務,但其背後隱藏的巨大數據價值和潛在濫用風險,同樣不容忽視。本書將帶領讀者審視,那些看似無傷大雅的“Cookie”和“追蹤器”,是如何勾勒齣我們完整的數字畫像。我們將探討,大型科技公司掌握的海量用戶數據,對商業競爭、輿論導嚮乃至政治進程可能産生的深遠影響。我們也將關注,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這種數據追蹤的能力正在以何種令人震驚的速度和精度發展,以及我們如何在一個日益透明的數字環境中,重新找迴對個人信息的控製權。 此外,我們還會深入 技術漏洞的“黑天鵝”效應。在復雜精密的網絡係統中,任何一個微小的漏洞,都可能在特定條件下被放大,引發災難性的後果。這種“黑天鵝”事件,往往難以預測,一旦發生,其破壞力是驚人的。本書將不再局限於探討已知的漏洞類型,而是更關注漏洞産生的深層原因,例如軟件開發的復雜性、人為失誤的可能性,以及係統更新滯後的風險。我們將從曆史上的重大網絡安全事件中汲取教訓,分析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瑕疵”是如何成為摧毀整個係統的導火索。我們將探討,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快速普及的背景下,潛在的漏洞數量呈幾何級增長,而發現和修復這些漏洞的速度卻可能滯後,這又將為網絡安全帶來怎樣的嚴峻挑戰。 最後,本書將迴歸 個體在信息時代的安全倫理與責任。在享受數字生活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我們每個人都扮演著信息安全的守護者和破壞者的雙重角色。我們每一次不經意的分享,每一次對未知鏈接的點擊,都可能成為攻擊鏈條上的一個環節。本書將鼓勵讀者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我們是否足夠瞭解自己正在使用的數字服務?我們是否對個人信息的保護負有足夠的責任?我們又該如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培養批判性思維,辨彆虛假信息,並做齣更安全、更負責任的網絡行為?我們將探討,在個人信息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我們如何重新理解“隱私”的邊界,以及我們有權利要求什麼樣的信息安全保障。 《窺探幽深:探索信息時代的隱秘角落》並非一本教你如何搭建防火牆或加密文件的技術手冊,而是一次關於信息時代深層安全議題的哲學探索與人文關懷。它旨在提升你的安全意識,拓寬你的安全視野,讓你在享受數字便利的同時,也能洞察潛藏的風險,並以更審慎、更負責任的態度,駕馭信息時代的浪潮。本書將帶領你穿梭於比特的海洋,在光影交錯的數字迷宮中,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安全航道。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網絡安全傳輸與管控技術》在我最近的網絡安全學習過程中,扮演瞭“引路人”的角色。在我對各種安全漏洞感到迷茫,對如何保障數據在網絡中安全流轉感到睏惑的時候,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指引瞭我前進的方嚮。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身份認證和訪問控製的章節印象深刻。作者非常詳細地闡述瞭多種認證機製的原理、優缺點以及適用場景,從傳統的用戶名密碼,到更先進的多因素認證,再到基於行為的異常檢測,每一個部分都講解得非常透徹。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還結閤瞭一些實際案例,分析瞭不同場景下最有效的管控策略,這讓我在麵對實際安全挑戰時,能夠有章可循。書中的內容不僅僅是理論的介紹,更注重實操性的指導。例如,在介紹數據加密技術時,作者不僅解釋瞭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的區彆,還提供瞭相關的配置示例和實踐建議,讓讀者可以親手去體驗和驗證。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網絡安全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有瞭一個更堅實、更深入的認知基礎,也為我後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那種深邃的藍色搭配簡潔的綫條,營造齣一種專業而又神秘的科技感,讓人一看就覺得內容會很紮實。我尤其喜歡它在內容編排上的用心,章節之間的邏輯過渡非常順暢,從基礎概念的引入,到復雜技術的解析,再到實際應用的探討,層層遞進,讓即使是對網絡安全領域相對陌生的讀者也能逐步掌握核心要點。書中的案例分析是亮點,不是那種枯燥的技術術語堆砌,而是結閤瞭實際的網絡攻擊場景,讓理論知識變得鮮活起來。作者在講解一些核心的加密算法時,沒有止步於公式的羅列,而是深入剖析瞭其背後的原理和安全性考量,這一點對於想要深入理解安全機製的讀者來說至關重要。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數據泄露防範的章節,裏麵提到的多種檢測和阻斷機製,以及如何結閤人工智能進行威脅預警,都讓我眼前一亮,覺得非常有實踐指導意義。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網絡信息在傳輸和應用過程中的安全保障有瞭更係統、更深入的認識,也對如何構建更 robust 的安全體係有瞭新的思考方嚮。

評分

老實說,我一開始拿到這本書,內心是有些忐忑的。畢竟,“網絡安全傳輸與管控技術”聽起來就不是那麼通俗易懂的領域,我擔心裏麵充斥著大量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讀起來會像是在啃一本天書。然而,這本書給瞭我一個驚喜。作者的文筆相當流暢,行文間既有嚴謹的學術態度,又不失深入淺齣的講解風格。他善於將復雜的概念分解成易於理解的小部分,並通過生動的比喻和類比來幫助讀者建立直觀的認識。例如,在講解TLS/SSL協議時,作者沒有直接拋齣大量的握手過程圖,而是用一個“秘密約會”的比喻,將公鑰私鑰、證書等概念形象地描繪齣來,讓我瞬間茅塞頓開。而且,書中對不同網絡傳輸協議的安全性分析也非常到位,不僅僅是列齣其優點,更深入探討瞭它們潛在的脆弱性和應對策略。對於那些需要掌握網絡安全核心技術,並將其應用於實際工作中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極具價值的參考資料。它真正做到瞭“學以緻用”,讓我不僅理解瞭技術原理,更學會瞭如何去應用和優化。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完美結閤。在“廣度”上,它幾乎涵蓋瞭網絡安全傳輸與管控的各個重要方麵,從基礎的協議安全,到復雜的加密算法,再到數據防泄漏、態勢感知等應用層麵,都進行瞭詳盡的論述。我可以從中瞭解到各種網絡傳輸協議的優劣勢,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配置來提升安全性。在“深度”上,作者並沒有滿足於淺嘗輒止,而是對許多關鍵技術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例如,在講解入侵檢測係統(IDS)和入侵防禦係統(IPS)時,作者不僅詳細介紹瞭它們的原理,還對不同的檢測方法(簽名匹配、異常檢測、行為分析等)進行瞭深入的比較,並指齣瞭各自的局限性。此外,書中還對一些前沿的安全技術,如零信任架構、軟件定義安全等進行瞭探討,讓我對網絡安全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有瞭清晰的認識。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部內容豐富、講解透徹、具有高度實踐指導意義的網絡安全領域的經典之作,對於想要提升自身網絡安全素養的讀者而言,絕對值得擁有。

評分

閱讀《網絡安全傳輸與管控技術》的體驗,就像是在參加一場精彩的知識盛宴。作者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將深奧的網絡安全技術呈現給讀者。我驚喜地發現,書中對於一些關鍵技術的講解,並沒有采用那種冷冰冰的、教科書式的敘述,而是融入瞭大量的思考和洞察。比如,在討論網絡隧道技術時,作者不僅僅是介紹其工作原理,更是深入分析瞭它在信息隱藏、規避審查等方麵的潛在應用,以及與之相關的安全風險和管控措施。這種多角度的分析,極大地拓展瞭我的視野,讓我對技術有瞭更全麵的理解。書中的圖錶設計也非常精良,清晰直觀地展示瞭復雜的網絡拓撲和數據流嚮,使得理解過程更加輕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安全威脅的演進時,所展現齣的前瞻性。他沒有僅僅停留在已知的威脅上,而是對未來的潛在風險進行瞭預測和分析,並給齣瞭相應的應對思路。這讓我感覺,這本書的內容不僅僅是關於“現在”的安全,更是關於“未來”的安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