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书·第二辑: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疯子的自由+医治受伤的自信+你好,焦虑分子!(套装共4册)

知心书·第二辑: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疯子的自由+医治受伤的自信+你好,焦虑分子!(套装共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弗雷德里克·方热,弗朗索瓦.勒洛尔,阿兰.布拉克尼耶 著,周行,王资,欧瑜 译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自我成长
  • 情绪管理
  • 焦虑
  • 自信
  • 人际关系
  • 自我关怀
  • 治愈
  • 书籍
  • 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80768169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5109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知心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56
套装数量:4
字数:7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知心書”第二辑系三联生活书店继受到读者喜爱的“知心書”第一辑之后,推出的第二套有水准、有内容、有品质的心理通识书系,令内心敏感、勇于自省和对心理学议题感兴趣的读者,通过阅读这套专业心理医生创作的自助读本,学会观照自己情绪和内心的方法,帮助自己面对和走出心理困境。

  2.四本书的作者均为法国专业精神科医师、心理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厚实扎实的心理学科素养保证了图书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3.本辑共四本——《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你好,焦虑分子!》《医治受伤的自信》《疯子的自由》。作者援引亲历案例,著名人物和普通人面临的困扰,用专业精炼的笔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大众感兴趣也常受困扰的三个心理话题——完美主义心态、焦虑情绪、自信,与此同时,还有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纪念心理学治疗历史上的著名医生菲利普?皮内尔,根据法国大革命时期疯人院状况改编。

  4.特约旅英插画师继续为本套图书量身创作封面插画;特邀国内高水准的知名设计师担纲设计;圆脊精装,特种纸印刷四色封面,70g纯质印刷内文,飘带堵头布衬纸三者颜色浑然一体,细节考究,匠心独具。

  5.法国上市后连续加印,读者口碑和市场影响力持续升温;有的上市至今一直名列法国榜首,有的法文版销量已达30万册,有的版权已售韩国、日本、西班牙、巴西、德国、罗马尼亚、意大利、土耳其、葡萄牙、俄罗斯等多国……应了那句“好书无国界”


内容简介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

  “我需要别人喜欢我,我不可以让人失望……”

  “我必须不断CHAO越,让别人高兴……”

  “我必须成功,才配得上我所在的位置……”

  ……

  总有这样一个苛求的声音,对我们不断要求和勒索。

  这个声音曾经保护和支持过我们的心灵,

  我们的生命受益于此,也受困于此。

  自我苛求是生命活力的囹圄,

  我们需要找出这个苛求声音的源头,

  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直视它,与它对话,

  直到它从我们的心灵上松脱。

  ——是时候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了!

  ——今天的读者生活在竞争更加激烈、对成功要求更高的社会环境中,必须更优秀、更完美,所以,也更容易成为“自我苛求”的牺牲品,所以更迫切需要去除“自我苛求”的负面影响,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活得更加舒展、更具幸福感和尊严。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

  严苛的自我要求有时候能使人进步,有时又会给人压力,如何解决这种矛盾?这种强迫我们行为的自我批评之声,如何掌控它?如何摆脱它?

  这本书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写就,法国著名心理咨询师弗雷德里克·方热凭借自己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针对“自我苛求”这一人性痼疾,结合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独创了行之有效的心理自助方法,一定能够将你从“自我苛求”中解脱出来,使你获得更富创造力和幸福感的生命体验!

  《疯子的自由》

  “看到那位老人仰望天空惊叹的样子,我明白了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欲望去释放精神病患。他应该很久没有听到别人叫他的名字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凄凉吗?再也听不到别人友善地叫你的名字,那几个音节,是母亲把你抱在怀中时曾温柔地念出来的。”

  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程度,直接的方式之一,是一窥其疯人院里的状况。

  菲利普·皮内尔(Philippe Pinel),一个注定无法被历史忘记的名字,其开创性疗法,被视为精神病学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里程碑,为现代精神病治疗体系的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令他确信,疯癫者“之所以难以驾驭,是因为他们被剥夺了呼吸新鲜空气和享受自由的权利”。

  对于患者的治疗,同样是医者对自身和环境的再认识。

  这一“由冷酷到仁爱”的变革,恰发生在法国大革命狂风暴雨的洗礼之下……

  《疯子的自由》

  18世纪末的法国巴黎,大革命的暴风雨即将到来,社会激流涌荡,人人似癫如狂。在这个举世皆疯狂的岁月里,那些被送进疯人院的真正的疯子,因为一位医生的到来,逐渐终结了贱民、畜牲与恶魔的境地,重获尊严与自由。菲利普·皮内尔,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精神病患者的先驱,现代精神医学之父,在与野蛮和贪婪战斗的同时,如何才能真正解除铐在人们心灵上的枷锁?在解放病人的道路上,是否也因此更向前一步,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破碎飘摇的年代里,爱情又将会是什么滋味?

  《疯子的自由:菲利普·皮内尔医生在1789—1795》,一部生动书写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疯人院真实状况的小说。

  《医治受伤的自信》

  自信是我们人格的一大基本元素,

  自信的缺失或扭曲,会让我们在为人处世上疑虑重重,

  给我们带来情感和生活上的伤痛,

  使我们害怕做错事、 害怕被论断、 害怕爱别人、 害怕被爱……

  最终,降低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本书旨在帮我们从自信受伤导致的恶性循环中释放出来,以教学的方式介绍了诸多简便而易行的心理治疗方法,这些方法为世界各地的心理专家广泛采用,其科学性和有效性都已被证实,我们将从中学会更爱自己,学会勇于行动,学会敢于在他人面前坚立自己。翻开这本书,我们将踏上一段确切有效的治愈之旅!

  《医治受伤的自信》

  自信是人生的重要基石,自信缺失将给人生带来巨大的失败和挫折感。弗里德里克·方热身为心理医生,亲眼见证了无数患者因自信缺失而陷入人生低谷,饱受痛苦。自信缺失的根源通常在幼年时期就已形成,曾经一度被视为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性格特征”。但方热通过数十年的医学实践证明,即便是年长的成人,依然可以审视、建立或重塑自信。本书介绍了诸多心理治疗方法,这些方法为世界各地的心理专家所广泛采用,其科学性和有效性都已被证实。在这个世界上,已有成千上万的人通过修复和重建自信,真实有效地改善并提高了人生品质。拥有自信将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内心舒适和高质量的生活。在这个领域,一切皆有挽回与提升的可能!

  《你好,焦虑分子!》

  焦虑……揉皱纸团般紧迫人心的……可怖长夜中阵阵袭来的恐慌。

  幽默感从来不属于你;

  情绪像滚水,沸腾易怒;

  内心被恐惧撕咬,经常失眠一整夜;

  不想睡觉的时候,却睡着了;

  面对未来,悲观是你的底牌;

  向着梦想开拔的过程中,却距离内心的平静越来越远……

  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与焦虑相伴,而其中的极度焦虑者,必须依靠服用药物才得以疏解。焦虑是如何作用于我们自身的?如何有效走出焦虑情境?如何处理焦虑的家族性遗传并妥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焦虑发挥出其积极的一面——使你变得更好,更优秀?在《你好,焦虑分子!》一书中,法国心理学家阿兰·布拉克尼耶为我们全面揭示了焦虑的形成机制,以及避免病理性焦虑症的有效方法。

  《你好,焦虑分子!》

  你是否也是焦虑分子中的一员?

  极度焦虑者,通常有着一种难以得到满足的好奇心。米开朗基罗、维瓦尔第、歌德、弗朗茨·卡夫卡、玛利亚·卡拉斯、伍迪·艾伦、伊夫·圣罗兰,这些大名鼎鼎的人,都是焦虑分子中的一员。

  实际上,焦虑性格有着一副百变的面孔。有外倾型焦虑者、亢奋型焦虑者和冲动型焦虑者,还有内倾型焦虑者、羞怯型焦虑者和易感型焦虑者,以及奉献型焦虑者、悲观型焦虑者和嫉妒型焦虑者,最后还有疑病型焦虑者和恐病型焦虑者。在社交生活中,焦虑者可能表现得争强好胜或善于自省,又或者具有创造力。

  《你好,焦虑分子!》一书旨在帮助每个人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如有必要,还可以改变自己。因为焦虑就像一枚迟迟不爆的小炸弹,它形成于童年时期甚至更早,可能对生活造成干扰。

  本书将从专业和日常的角度,详细讲解和分析焦虑是如何发生的,以及,更重要的,如何应对焦虑。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方热,

  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任教于法国里昂第1大学,著有《医治受伤的自信》等广受欢迎的畅销书。弗雷德里克.方热是人称“综合型”的治疗师,实实在在地帮助人们通过行为疗法来改变自己,通过认知疗法来理解自己,利用存在和冥想疗法来追求自己的人生意义。


  弗朗索瓦.勒洛尔,

  法国精神科医生,多本畅销书的作者,著有《与艾克托寻找幸福之旅》,与克里斯托弗.安德烈合著:《恰如其分的自尊》《无处不在的人格》。


  阿兰.布拉克尼耶,

  精神分析医师,巴黎菲利普—伯麦尔研究中心负责人,已撰写并出版《情绪的性别》和《青少年指南》。

目录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

第一章·解放自己的方法

不能把自己简单等同于一种缺陷或疾病 5

痛苦与美德 8

硬币的正反两面 11

如何摆脱自己设定的人生准则 14

驯服内心自我批评的声音 14

第二章·内心的声音:窥探精神世界的一扇窗

内心的声音,我们的精神电台 18

内心自我批评的声音,令人喘不过气来 26

第三章·我理解自己:如何完成认知概念化

成为自己的同盟 33

过高的要求 33

概念化 43

第四章·摆脱自己的人生准则

倾听内心自我批评的声音,意识到它的负面影响 55

害怕自己做不到 56

苛求,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69

第五章·摆脱幼年的认知模式

《疯子的自由》

1

他的表情安详而坚定,有点儿像淡泊名利的神父,正要去照料一个焦虑不安的灵魂。

2

我们似乎正处在启蒙时期,可每一天我都发现,启蒙的亮光并没有照进疯人院。

3

“我们正见证时代的巨变……”

4

“没错,可能最不幸的就是不能为自己辩护。”

5

他睁开眼,喝我瓶子里的水,看着我,一言不发。这眼神,不是野兽的眼神,明明是人的眼神!

6

“……伏尔泰如果还在世,看到他的思想赢得胜利,将会多么幸福。自由,权利平等。启蒙思想终于在关乎人类切身福祉的领域发光了!”

7

要解释发疯的原因,她被践踏的爱只是千头万绪复杂原因中的一个……

8

释放了激情,像今天这样,理性无处可容。整个国家就像一个被解开锁链的疯子,她的歇斯底里却没有就此平息。

9

“比塞特?那个疯人院!巴黎低能者收容所!”

10

一把真正的监狱钥匙:结实、无光泽、满是锈迹……

11

我脑子里装着启蒙运动的思想,但来到这里,就像一个天真无邪的宣教士去到食人族部落!

12

他叫普森(Pussin),响亮而迷人的名字,与他粗犷的外表不太相称……

13

难怪,温柔不是他们看中的美德!

14

“……缺少被褥,就会需要更多的裹尸布。”

15

“如果有人建议我释放被复仇蒙蔽了双眼的精神病患,我会接受这建议吗?”

16

在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的苦难或幸福里,我们追寻着我们自己的命运。可说到底,都不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的选择都戴着枷锁。

17

“……可只要有一点小差错,您听好了,如果有人受伤,我将在共和国最高权力机构面前起诉您!”

18

我明白了他那短暂的担忧:担心他最得意的治疗方法没有起到作用。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疯狂里。

19

她看着菲利普。他再次觉得好奇,这双眼睛到底看到怎样的自己。能释放她叔叔的主任医生?或是为她着迷的男人?

20

柜子里的衣架上挂了件非常奇怪的衣服:大帆布,上面有束带、皮扣、挂钩。

21

“我还不是完全满意这个方式。因为这不会治好您叔叔的疯病,但至少可以调正他的行为模式,也给他多一点的自由……”

22

是他们消极的想法让他们情绪低落?还是忧郁的情绪导致他们想法悲观呢?搞清楚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23

所以我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温柔而谨慎地引导他发现自己想法的荒谬。自认为是永动机的发明者,正是这想法导致了他一系列的精神错乱。

24

如果他们真正直面死亡的刑具,在震耳欲聋的人群喧嚷声中,亲眼看见他们的长辈或同伴被处死;这些人,在断头台上弯腰之前,都是他们曾经爱过的,而现在他们竟双手沾满自己所爱的人的鲜血,我想那时,他们的轻率才会改变。

25

“我的眼睛差点儿被挖掉了!这些好先生们释放了疯子,可看看,在我身上都发生了些什么!”

26

只需要找到原生家庭父亲的形象,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7

我称这种疗法为心理疗法,只为了区别于物理疗法——淋浴、放血等在主宫医院大肆使用的治疗方式,这些疗法治疗效果甚微,副作用却往往是灾难性的。

28

“夫人,这个男人的精神病慢慢被平复下来,另一个前不久却新得了疯病。”

29

我想就是这篇一年前的文章,对许多人来说,就是逮捕我朋友的原因。仇恨就是一种巨大的热忱。

30

这位高贵的夫人立刻就明白了我是在给一个“嫌疑犯”找庇护所。她连他的名字都没有问,只问了一个问题:“他是个正直的人吗?”

31

尽管他现在被那些疯狂的人追捕,逼至角落,他仍然相信人类精神在进步,他是多么宽容多么顽强啊!

32

“人在任人摆布的时候往往以为自己在引导自己;脑子里想着奔向一个目标时,他的心灵则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带到另一个地方。”

33

“您要单独和他待着,在他没有铁链的情况下?”

34

“士兵,你好。”

35

在我的感情层面,也有了微妙的变化。我感觉得到,她对我们关系的定义,已经超越了医生和病患家属,更多是朋友间的关系。

36

在最狂热观众的呼喊声中,绳子被抛到路灯上面,绕了一圈吊下来。

37

“死亡,”孔多塞说,“我接受。但人群、尖叫、羞辱,为了让人害怕而设立的断头台,让人露出颈项、把人推到铡刀下的手,这些,我拒绝,我知道我承受不起。那么,我的朋友,好医生,请帮帮我。”

38

“……我不想你们把他当作一头付出劳力的牲畜。”

39

爱,被爱,已经足够了。此外,还期待什么呢?

40

“看到那么杰出的人就这么去世了,而我自己却还活着,想想真是非常难过。你不觉得吗?”

41

自由的写照

《医治受伤的自信》

目·录

第一部分·自信的机制

自信缺失对生活的侵害 2

阻滞、逃离与失败 3

负面情绪 8

糟糕的自我形象 9

缺乏自我肯定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10

自信缺失对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 22

心理专家有话说 28

写在前面 28

自信的三个层面 29

自测:您有自信吗? 34

判断一个人,应按照他的人格还是行为? 38

自信缺失与心理疾病 41

与自信缺失有关的心理疾病 41

与过度自信有关的心理疾病 44

儿童自信心解读 46

童年在自信形成中的角色 47

需要警惕的自信缺失迹象 50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52

第二部分·引发自信缺失的几大成见

成见一: “我做不到……” 60

案例 60

“无能”的成见背后的机制 63

成见二: “我需要别人喜欢我,欣赏我,认可我” 71

案例 71

被爱需求的机制 75

两种自信:详解 79

成见三: “我一无是处” 84

案例 84

无用成见的机制 88

成见四: “我必须做得更好” 94

案例 95

过度完美主义的机制 101

成见五: “我永远都做不了决定” 112

案例 112

决定障碍的机制 113

成见六: “我总是自寻烦恼” 120

案例 120

焦虑的机制 122

成见七: “我无法信任别人,我必须当心” 133

案例 133

信任缺失的机制 136

第三部分·医治破碎的自信

关键1:更爱自己 144

学会了解真实的自己 145

过度自责 148

不再自我指责 158

停止罪恶感 164

关键2:敢于行动 179

激发您的自信 181

敢于面对,作出决定 195

自信行动之诀窍 213

关键3:在交际中做自己 236

敢于表达您的需求与愿望 237

大胆说出您的不悦 244

敢于说“不” ,敢于商议 250

敢于回应抨击 259

敢于做自己:肯定本真的自我 266

更多相关内容 272

如何发掘您的成见? 273

放宽您的生活准则 277

放下成见:让思想“民主化”! 282

结·语· 301

《你好,焦虑分子!》

第一部分 你真的焦虑吗?

第一章 定义的问题 3

第二章 我们中的焦虑者 15

第三章 自我评估 43

第二部分 焦虑性格:一间肖像画廊

第四章 有点焦虑的人和极度焦虑的人 57

第五章 创造型、自省型,还是好胜型? 73

第六章 外倾型焦虑者? 95

第七章 内倾型焦虑者? 117

第八章 无法归类型 151

第九章 奇想病夫? 167

第十章 焦虑的孩子 187

第十一章 你自己的拼图和你的命运 211

第三部分 焦虑的好处?

第十二章 焦虑有什么作用? 219

第十三章 当优点变成了缺点 227

第四部分 追根溯源

第十四章 焦虑性格在何时出现,是怎样出现的? 249

第十五章 如何理解我们的人格差异? 319

第五部分 活得更好,活得适意

第十六章 首先要对自己提出正确的问题 353

第十七章 如何自助 359

第十八章 身边之人如何帮助焦虑者 371

第十九章 如何让专业人士帮助自己 387

结论 417

附录 421


精彩书摘

  《痛苦与美德》

  我之所以想写这本书,是为了告诉大家,那些我们最重视的、所认同的东西以及我们的价值观和美德,有时候正是这些东西束缚了我们。

  这个说法可能在你看来简直像天方夜谭,或许大大出乎你的意料。我想说的意思是,令你痛苦的那些东西,也是你本身的一部分,是你为之自豪的,使你之所以成为你的东西。

  我要告诉你,你必须挣脱自己最珍视最宝贵的东西,如果你真的想得到自由。

  为什么要求你这样做?为什么劝你放弃在你看来最重要的东西?我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多年来,我在治疗中花很多时间将病患与其内心的声音——你知道,就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个听不见却又无时无刻不在的声音——之间的斗争具体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下来。

  这个内心的声音时时刻刻在批评你,很多时候它其实是过去某个责备的声音在回荡,在这一重消极的声音背后,还有一重积极的声音在对你说:“好好做事,你会为你自己感到骄傲,还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这个内心的声音一面鞭策着你,一面折磨着你。你听从这个声音的指引,因为你已经试过,当你按照它说的那样做,完美地完成一件事情时,你就感到自豪,并且赢得旁人青眼相加。

  可是当这个声音显得太强硬、太咄咄逼人和不留余地的时候,它让你很痛苦,让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你所取得的结果达不到自己设定的要求。这个声音只不过是把你给自己设定的人生准则反过来加之于你,并牵着你的鼻子走。

  那些曾经关注我的书的读者可能已经看出来,这个是我研究的重点之——完美主义。完美主义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坏,而且对于提升自己的价值感、与他人相处以及良好地规划人生来说,完美主义非常有用。我在《好上加好!完美主义心理学》一书中说过,当完美主义如同暴君一般为所欲为时,它也可以变得极其有害。完美主义者有些时候会过度吹毛求疵、谨小慎微。他们对自己要求过高,无法容忍自己的任何缺陷。当然,除了“人应该完美无缺”之外,我还可以举出另一些人生准则的例子,比如安娜。后面我们将谈到她。安娜不懂如何拒绝,她的人生准则是“永远要让别人高兴”。她觉得“别人比自己重要”,所以她不断地答应做一些其实她根本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接受别人的邀请,同意和别人的午餐,她自己事务繁杂、忙不过来,还答应帮学生修改博士论文。她来我的诊所时,显得对自己非常生气,说:“我受够了,医生,我受够了这个样子,总是想讨好别人。我总是把他们看得比我自己还重要。”很快,安娜意识到这种想法来源于自己的过去。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引导她去理解,这个想法给她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但同时也造就了她的价值。安娜是个讨人喜欢、乐于助人,倾听别人的要求的人。利他主义是安娜非常看重的一种价值,这是她的美德。大家都知道她值得信赖,欣赏她。“永远要让别人高兴”这个想法是在安娜童年时期就形成的,逐渐变成了她的一种好品质。这一点她自己知道,她明白。即使这种“要让别人高兴”的自我要求在过分的时候让安娜气急,因为觉得自己过于迁就别人,自身价值感降低,但是她也知道,由于她乐于倾听别人的要求,这也给她带来了很多,使她成为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人。

  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我有幸遇到很多人,治疗过各种不同类型的病例,今天我提出这个观念,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两者不可分割,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人。

  ……

前言/序言

  生活中的境遇并不总是使人满意,经常令我们痛苦不安。我们倾向于相信自己的不幸源于工作上、伴侣关系和家庭中遇到的问题。当然,我们的遭遇以及我们和他人的关系是相关因素,却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有一个因素影响着我们看待自身境况的方式,即我们对它的感知。

  其实,我们的种种苦恼,或者说其中一部分,往往和我们如何看待/理解自己所经历的状况有关。这些理解常常是错误的,来自于我们内心某种微弱的声音,这个声音不间断地评论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也就是我们内心自我批评的声音。这个秘密电台时时刻刻钳制着我们的行为:

  “要被别人喜爱、欣赏。要成功。你应该表现得有意思,值得关注,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有问必答,在这个男人面前展现你的女性魅力和智慧,像个无所不能的女超人,在这个女人面前展现你的男人本色,风趣幽默,懂得逗她开心”,诸如此类。实际上,诸如此类“必须达到”的要求对应着我们给自己设定的种种法则,我们屈从于这些法则,却从来都没想过它们是否适用于我们正在经历的境况,而这些它们正是我们生活中很大一部分苦恼的根源。

  在认知疗法中,这些我们强加于自己的严苛要求被成为“人生准则”。人要往前走,这些准则当然有其用处,促使我们进步,自我反省,发挥潜能。

  然而,当这些人生准则变得过于刻板甚至粗暴,制定的目标不可企及或无法实现的时候,我们会痛苦不堪,觉得自己总是有所不足,达不到对自己的要求。这些准则在不知不觉中指导着我们的人生。缺乏灵活性的个人准则最终可能导致我们活得很失败。

  此书的目的就是帮你从这个恶性循环中解放出来,从这个你无意识走入的死胡同里逃脱出来。如何才能解放自己?

  首先,帮助你意识到内心自我批评的声音的存在,这个声音像是若隐若现却又持续不断的电台,你如此习惯于听到这个声音以至于再也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然而,如果我们停下来仔细倾听内心,这个噪音就会越来越清晰。

  倾听这个声音,更好地理解它,意识到这个苛刻的声音对你造成的压迫感,这是将自己解放出来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个声音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私人生活、家庭生活、友情、运动、社交,无所不在。它说:“来吧,超越你自己!不行,你很清楚你做不到,算了吧,没必要。”

  这样我们才能认识到,这种来自内心身处的自我批评的声音是我们犹豫不决、抑郁迟缓或焦虑不安的源头。

  为了更好地摆脱这种声音,本人的决心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声音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它往往出现得很早,在幼年就已经出现,而且必然有其原因。比如阿德里亚娜,她就是因为出生于一个贫困的东欧家庭,小时候没有条件读书,所以会给自己定下一个必须拼命奋斗的目标。而安娜不懂拒绝,害怕伤害别人或者想讨好别人。卡特琳娜则是想变得像别人一样,因为她从小就觉得自己跟别人不同,像一个异类。塞巴斯蒂安不惜一切代价想要表现得自己配得上,其实他内心深深地怀疑自己。

  这些都是真实的个案,为了保护他们的隐私,在此隐去了他们真实的身份。他们代表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自我苛求的类型。他们的故事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你自己,同时也会告诉你,改变是可能的。

  当你能够分辨出自己内心的自我批判的声音——这个内心深处最为私密的声音——并且意识到这个声音给你的生活带来的损害,当你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找到了这个声音的源头,你就有办法好好面对这个声音,回应它并摆脱它,然后才能享受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美好。

  我邀请你,邀请阅读这本书的人,与我一同踏上这条自我发现和自我改变的道路。

  在本书中,我希望展示给各位如何通过对自己内心声音的探寻来分析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在书的第一部份,我将阐释几个相关的主要概念,接着分析内心的声音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通常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通过反复思考,通过分析内心的声音在那些情况最严重的患者身上是如何加重其病情的,我明白了很多问题。这些患者向我敞开心扉,倾诉了他们的秘密。他们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了我的思考模式和对临床病例的概念化——认知概念化是用更深层的方式理解一个人的问题。我将在本书中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使用多个实际案例来进行进一步解释这种疗法。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治疗方法。其实,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朋友、亲近的人或者家人——的心理医生。一般来说,我们比较胜任做别人的心理医生而不擅长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我还会在书中介绍几种很有效的实用方法,在帮助你倾听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你理解你自己。


《知心书·第二辑》:解锁内心藩篱,拥抱真实自我 这是一套旨在帮助读者摆脱内在束缚,重拾内心力量的精选作品集。我们深知,在现代社会高压和信息爆炸的洪流中,许多人正承受着来自自我、来自他人的无形枷锁,导致内心的不安、自我怀疑和普遍的焦虑。这套“知心书·第二辑”正是为回应这份普遍的内在需求而精心策划,汇集了四部深刻洞察心灵困境、提供切实可行疗愈方案的著作,旨在引领读者踏上一段自我解放与心灵成长的旅程。 第一册:《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 在这本著作中,我们将深入剖析“自我苛求”这一普遍存在的心理模式。它常常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力量,悄然侵蚀我们的自信,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我苛求是如何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悄然植根,又如何在成年后演变成一道道无形的藩篱,阻止我们体验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本书将带领我们一同审视那些让你感到“不够好”的根源。也许是童年时期不经意的评价,也许是社会文化潜移默化的标准,又或者是我们内心深处对完美的执念。作者不会简单地告诉你“停止苛求”,而是会引导你理解自我苛求的心理机制,揭示它背后隐藏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你将学会如何识别那些让你陷入“内卷”的思维陷阱,例如灾难化思考、非黑即白的两极思维、以及过度概括化。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认知重塑技巧,帮助你打破负面的思维循环,用更温和、更具建设性的视角来看待自己和你的成就。我们将一同练习如何以同情的眼光对待自己,就像对待一位陷入困境的朋友那样。 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培养一种“自我关怀”的能力。这意味着在遭遇失败、犯错或感到不足时,我们不再进行严厉的自我评判,而是学会给予自己理解、接纳和支持。我们将探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更多自我积极的肯定,如何在不完美中找到价值,并最终培养出一种内在的稳定感,不再依赖于外界的评价来定义自身的价值。阅读本书,你将有机会撕下“不够好”的标签,拥抱一个更真实、更自由的自己。 第二册:《疯子的自由》 “疯子的自由”并非歌颂失序或混乱,而是邀请我们重新思考“正常”与“疯狂”的界限,以及在这之间我们所可能拥有的、不被世俗定义和限制的自由。在高度同质化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常常被鼓励遵循既定的轨道,压抑那些看似“不合群”的想法和感受,生怕被贴上“异类”的标签。然而,正是那些不被允许的、被压抑的部分,往往蕴含着我们最原始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探索内心“非主流”地带的旅程。作者可能以独特的视角,审视那些被社会边缘化或被误解的个体,并从中提炼出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超越常规的勇气、智慧和对生命本真的追求。它并非宣扬不负责任的行为,而是鼓励我们审视社会规范的局限性,以及我们为了融入而付出的代价。 你将有机会质疑那些被认为是“常识”的观念,并探索那些被压抑的、甚至是“被禁止”的渴望和想象。本书会挑战我们对于“成功”、“幸福”和“正常”的狭隘定义,鼓励我们寻找属于自己的、不受他人眼光束缚的生命轨迹。 “疯子的自由”是一种内在的解放,它来自于对自我真实性的勇敢拥抱,来自于敢于打破思维定势的勇气,来自于不惧怕被误解的坚定。它可能意味着接受自己内心的矛盾和复杂,理解那些“不被理解”的冲动,并从中找到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通过阅读本书,你将有机会挑战自己对于“正常”的定义,重新认识自我,并发现一条通往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充满可能性的自由之路。 第三册:《医治受伤的自信》 自信,是每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许多人的自信如同玻璃般易碎,常常被挫折、批评或不被看见的经历所击伤,留下一道道难以愈合的伤痕。这些伤痕不仅影响着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更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退缩,在人际交往中胆怯,在追求梦想时犹豫不决。 《医治受伤的自信》将成为你修复内心创伤、重建坚实自信的贴心向导。本书深入探讨了自信受损的各种原因,从童年时期的情感忽视,到青春期的社交压力,再到成年后职场或情感中的打击。作者将以同理心理解那些曾经让你感到自卑、无力或不配得的经历,并带领你一步步走出阴影。 你将学习识别那些导致自信流失的认知模式,例如将失败视为对个人价值的否定,过分关注他人的评价,以及习惯性地低估自己的能力。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疗愈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认知重构: 学习如何挑战和重塑那些削弱自信的负面信念,用更积极、更现实的想法取而代之。 情绪疏导: 掌握处理和释放与自信受损相关的负面情绪(如恐惧、羞耻、愤怒)的技巧,让情绪不再成为阻碍。 价值肯定: 探索发现和肯定自身内在价值的方法,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能力,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 行为重塑: 通过逐步走出舒适区,设定并达成小目标,来积累成功的经验,从而逐步重建行动的信心。 自我关怀的实践: 学习如何用爱和理解对待自己,尤其是在遭遇挫折时,给予自己应有的支持和鼓励。 本书将帮助你理解,自信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和正确的引导来培养和修复的。它将引导你重新审视过去的伤痛,从中汲取力量而非沉溺于痛苦,最终让你重新找回那个强大、有能力、值得被爱的自己。 第四册:《你好,焦虑分子!》 焦虑,作为现代社会最普遍的情绪之一,常常如影随形,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制造不安。它可能表现为莫名的担忧、过度思考、身体的紧张不适,甚至影响我们的睡眠和日常生活。许多人感觉自己被焦虑所困,却又不知如何与之相处,甚至将其视为一种无法摆脱的“敌人”。 《你好,焦虑分子!》是一本旨在与焦虑“和解”,而非与之对抗的实用指南。本书将以一种更具包容性和理解性的视角,带领读者认识我们体内的“焦虑分子”。作者将揭示焦虑的本质,解释它在进化和生存中的作用,以及为何在现代社会中它会变得如此“过度活跃”。 你将学习到: 理解焦虑的语言: 识别焦虑情绪背后的真实信号,了解它试图告诉你什么,而不是仅仅压抑它。 接纳与共存: 学习如何以一种不评判的态度接纳焦虑的存在,将其视为一种可以管理的体验,而非必须消灭的威胁。 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提供一系列基于科学研究的实用技巧,包括正念练习、呼吸调节、放松技巧、以及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基本原理,帮助你有效地管理焦虑情绪。 重塑与焦虑的关系: 引导读者从“对抗”转变为“理解”和“转化”,学习如何利用焦虑所带来的能量,将其转化为行动的动力或更强的自我觉察。 建立长期的心理韧性: 通过培养健康的应对机制和积极的心态,帮助你提升面对未来挑战的信心和能力,减少焦虑的反复发生。 本书并非承诺彻底消除焦虑,而是致力于帮助你学会如何与体内的“焦虑分子”和谐相处,减少它们对你生活的负面影响,让你重新掌控自己的情绪和生活节奏。通过与焦虑的“对话”,你将发现一种新的平静和力量。 套装整体价值 《知心书·第二辑》的四册作品,如同四位智慧的引路人,分别从自我苛求、内在束缚、自信修复和情绪管理等关键层面,为读者提供了一条由内而外的自我成长路径。它们相互补充,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心灵疗愈和成长体系。 无论你是正承受着自我评价过低带来的痛苦,渴望挣脱社会规范的桎梏,正在努力修复曾经受伤的自信,还是被日常的焦虑所困扰,这套“知心书·第二辑”都将为你提供深刻的洞察、实用的工具和温暖的陪伴。它是一份送给自己的礼物,一份投资于内心平和与强大、实现真正自我解放的承诺。翻开它,你将开启一段通往更自由、更充实、更精彩人生的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注意到这套书的名称中带着“第二辑”的字样,这让我推断第一辑一定也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这给了我一个侧面的保证。我倾向于那些经过市场检验、有系列传承的作品,因为这意味着作者的理念是成熟且具有持续影响力的。我个人对于“焦虑分子”这个称呼感到非常亲切,它精准地描绘了我们这一代人集体内耗的状态——思虑过多,行动力不足。我渴望的不是那种大道理,而是具体的、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微调方法。比如,如何设置心理的“防火墙”,如何处理突如其来的负面情绪冲击。我希望这套书能提供一套非常“接地气”的工具箱,让我能够随时取用,而不是读完就束之高阁。能把这么复杂的主题——从自我批判到心理自愈——组织得如此清晰易懂,是极其考验作者功力的,我非常期待体验这种阅读的流畅感和收获的充实感。

评分

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走出困境的书籍,偶然间发现了这套《知心书·第二辑》。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光是翻阅前几页和阅读一些章节的简介,我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深刻洞察力和温暖的文字力量。特别是关于如何面对自我怀疑和内心的声音,那些描述精准得让人拍案叫绝。作者似乎能够看穿我们最深层的恐惧和不安全感,然后用一种既温和又坚定的方式,引导我们去正视它们。这不仅仅是心理学的理论阐述,更像是与一位智慧的长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我尤其喜欢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无比的放松和安心,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倾诉秘密的树洞。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十分考究,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让人更愿意去珍视和细读其中的每一句话。我期待着接下来的阅读体验,相信它会像一束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评分

说实话,我买书挺看重“套装”带来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这四本书被整合在一起,似乎形成了一个从认识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完整闭环。我通常在阅读心理自助类书籍时,最怕的就是内容零散,缺乏一贯的主线索。但看到这四本书的主题环环相扣,从“苛求”到“自由”,再到“医治自信”和直面“焦虑”,我能感受到设计者在内容组织上的用心。我特别关注“疯子的自由”与其他三本的关系,它会不会是通往最终“解放”的关键钥匙?我猜想,或许作者认为,只有当我们不再害怕展现自己那些看似“不完美”的部分时,真正的自信和抗焦虑能力才会随之而来。我对这种深度剖析人性和提供切实解脱路径的文本抱有极高的期望,希望它能帮我摆脱那种总想“装”成完美的疲惫感。

评分

哇,这套书的组合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我最近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了巨大的怀疑,感觉自己像一个永远达不到标准的“苛求者”。听说这套书里有专门针对“自我苛求”的主题,这让我非常兴奋。我更看重的是它所呈现的“解放”的视角,我不想再被那些无形的枷锁束缚住了。而且,里面还包含了关于“焦虑分子”的部分,这正是我目前最需要的“急救指南”。我不是那种喜欢硬邦邦的教条式指导的人,我更偏爱那种能提供实际操作工具和心理调适方法的书籍。从宣传来看,这几本书的切入点都很实际,不空泛,充满了对当代人精神困境的深刻理解。我希望通过阅读,能构建起一个更坚固的内心世界,不再被外界的风吹草动轻易击垮。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看作者是如何拆解那些根深蒂固的负面信念的了。

评分

我是一个对书籍封面和书名有着特殊偏好的人,这套书的命名——《知心书·第二辑》,听起来就充满了人情味和亲近感,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著作。特别是“疯子的自由”这个名字,它激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在如今这个强调“正常”和“高效”的社会里,敢于探讨“非主流”的内心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和一种解放的宣言。我总觉得,真正的创造力和自由往往诞生于那些被主流社会视为“偏执”或“过度”的情感之中。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如何平衡这种“自由”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此外,针对“受伤的自信”进行“医治”,这个描述太贴切了。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能力,而是被过去的挫败感反复拉扯。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的“心理康复”方案,让我能够重建对自身价值的稳定认知,而不是依赖外部的肯定。

评分

入手了,物流很快,包装还行

评分

好书一定好好阅读。

评分

蒙塔古·罗兹·詹姆斯(Montague Rhodes James,1862-1936),生于英格兰肯特郡,剑桥大学毕业,著名语言学家,先后担任过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及伊顿公学院长。但人们最熟悉的是他创作的一系列经典鬼故事。其作品均为短篇小说,结集为《古文物专家的鬼故事》、《古文物专家的鬼故事续》、《瘦鬼及其他鬼故事》、《警示好奇者及其他鬼故事》。他把西方灵异小说的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深刻影响了许多后来的通俗小说家。著名现代恐怖小说家拉夫克拉夫特盛赞他是“最伟大的超现实主义小说大师”。

评分

书很新,信赖京东。书还没来得及看,不予评价。

评分

之前买过3本第二辑的,这个把第一辑也补完吧~补充点精神食粮

评分

东西很不错!活动价入手还是相当划算的!

评分

这套书是被三联书店的名头给吸引的,内容的话类似于高级版的心灵鸡汤。看个人怎么理解吧……

评分

整体还是不错的,就是为什么书盒子有那么大的富裕?中间还插了一个硬纸板。书盒角压的有点坏

评分

价格实惠,忍不住买了,书还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