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醫學的兩大重要支柱:醫和藥。醫之本在《黃帝內經》,藥之本在《神農本草經》。《名老中醫講經典·神農本草經藥物解讀:從形味性效到臨床(1)》由祝之友教授50餘年臨床研習及講授《神農本草經》素材整理而來。作者從經文要義、藥物解讀、臨床應用注意等方麵,細說本草經文本意,詳解臨床應用要點,以期幫助讀者尋根溯源,探究《神農本草經》的根本含義,為讀者提供研習經典的便捷途徑。本摶適閤臨床中藥學人員、臨床醫師閱讀參考,亦適閤中醫藥經典研習者學習使用。
作者簡介
祝之友,男,主任中藥師,教授,國傢名老中醫藥專傢,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神農本草經》藥物,《傷寒雜病論》經方研究,緻力於中藥臨床藥學研究工作50餘年,多次參與中藥資源普查和考察,采集製作中草藥植物標本3600種。為國傢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優秀臨床人纔研修班、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纔優秀授課導師。成都市衛生局臨床藥學高級顧問。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特聘教授。四川省醫院管理協會藥事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藥學會藥劑管理委員會委員。眉山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傢庫成員。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錶論文150餘篇-齣版《傷寒論藥物曆史變異與臨床應用研究》《神農本草經藥物古今臨床應用解讀》《神農本草經解讀》等專著5部。
目錄
序錄
巴豆
半夏
水半夏
貝母
川貝母
浙貝母
湖北貝母
平貝母
土貝母
柴鬍
大黃
當歸
地黃
杜仲
杜仲葉
阿膠
蜚廉
附子
甘草
枸杞子
決明子
僵蠶
桔梗
菊花
野菊花
苦參
蘼蕪
牡丹皮
涅石
女萎
蚯蚓
人參
西洋參
肉蓯蓉
肉桂
麝香
水蛭
天麻
烏梅
烏頭
川烏
草烏
白附子
細辛
夏枯草
消石
薏苡仁
雲母
柞蟬
梓白皮
精彩書摘
《名老中醫講經典·神農本草經藥物解讀:從形味性效到臨床(1)》:
【處方用名】巴豆——大戟科
【經文】巴豆,味辛溫。主傷寒,溫瘧,寒熱,破瘢瘕結聚,堅積,留飲,淡癖,大腹水張,蕩滌五髒六腑,開通閉塞,利水榖道,去惡肉,除鬼毒蠱注邪物,殺蟲魚。一名巴叔。生川榖。
(尚誌鈞輯本)巴豆,味辛、溫。主治傷寒,溫瘧,寒熱,破癥瘕,結堅積聚,留飲淡澼,大腹水脹,蕩滌五髒六腑,開通閉塞,利水榖道,去惡肉,除鬼蠱毒注邪物,殺蟲魚。一名巴椒。生川榖。
本經要義
傷寒:有三義。
一是指中醫病名,即廣義的傷寒。係指多種外感熱病的總稱(有彆於現代醫學的“傷寒”)。《素問》捲九·熱論篇第三十一:“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熱病。”《本經》所稱傷寒即此義,泛指一切外感熱病的統稱。仲景《傷寒論》以“傷寒”命名者,即包括各種外感發熱病。
二是指狹義的傷寒。即為感受外邪而繼發的病變。《難經》第五十八難:“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其所苦各不同”。(按:其中所言“傷寒”,即為狹義之傷寒。)《傷寒論》捲二·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上第五:“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日傷寒。”(按:此指太陽錶證,即狹義之傷寒。)
三是指鼕季感受寒邪所緻病證。晉·王熙(王淑和)《傷寒例》:“鼕時嚴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耳。”王氏又言:“從霜降以後,至春分以前,凡有觸冒霜霧,中寒即病者,謂之傷寒。”既說明瞭發病的原因,又指齣發病有一定的季節性。故又謂“正傷寒”。
溫瘧:詳見麝香“本經要義”之“溫瘧”項可互參。
寒熱:其義有二。一是,寒發熱癥狀的簡稱。《素問》捲十二·風論篇第四十二:“風氣藏於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衰食飲,其熱也則消肌肉,故使人佚栗而不能食,名日寒熱。”二是,八綱辨證的兩個綱領,辨彆疾病的屬寒屬熱,對確定疾病的治療有重大意義,治法上的“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是立法處方用藥的重要依據。
癥瘕:詳見大黃“本經要義”之“癥瘕”項可互參。
結聚堅積:又稱謂結堅積聚。又可省文成“結堅”“積聚”。“結”,凝結、積聚、堅硬等之意。《紅樓夢》第一百一十七迴:“這牆砌的不結實。”
“堅”,堅字的簡體字。堅硬之意。《說文·取部》:“堅,剛也”。《易·坤》:“履霜堅冰至”。《呂氏春鞦·誠廉》:“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清.魏源《默觚上·學篇三》:“竹能破堅土,不旬日而等身。”引申為凝結,凝固。
“積”,繁體字稹的簡體字。“聚”之意。《說文·禾部》:“稹,聚也”。段玉裁注:“禾與粟皆得稱稹。”又錶“滯積”。專指人體積久漸成的內髒疾患,如血積、氣積、痰積、食積、蟲積等。
……
前言/序言
《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是我國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藥物學典籍之一,是中醫藥四大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傷寒雜病論》)之一。所載藥物之功效與主治是其主要內容,另有藥物正名、性味、主治、異名、産地、采收季節,以及用法、用量、劑型、七情畏惡、所附方劑、服用方法等。中醫藥界對其研究者甚多。
自宋代始,有多種版本的《神農本草經》輯復本麵世,如清·孫星衍等《神農本草經》,清·黃爽《神農本草經》,清·陳念祖(陳修園)《神農本草經讀》,清·葉桂(葉天士)《本草經解》等。近半個世紀以來,對《神農本草經》的研究成果頗豐,如尚誌鈞校點《神農本草經》,曹元宇輯校《本草經》,張樹生等主編的《神農本草經貫通》,葉顯純等所著《神農本草經臨證發微》,張登本的《全注全譯神農本草經》,最近纔齣版的宋永剛《神農本草經講讀》等。但這些版本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不注重中藥品種理論的研究,有的甚至與《神農本草經》的本義相差甚遠。
隨著對《傷寒雜病論》研究的深入和“讀經典”的提倡,中醫藥界已經開始重視對《神農本草經》的研讀,為還原《傷寒雜病論》和《神農本草經》中藥物的本來麵貌,已經取得很多突破性進展。中醫界已開始注重中藥品種理論的研究,《神農本草經》的價值已逐漸顯現。不斷積纍的臨床經驗使《神農本草經》的很多記載得到證實,如半夏“主咽喉腫痛”,厚樸“主氣血痹”,桔梗“主胸脅痛如刀刺”,甘草“主金瘡腫”,麻黃“破癥堅積聚”,芍藥“主利小便”,苦參“主溺有餘瀝”而逐水,桂枝(肉桂)“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白芷“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柴鬍“推陳緻新”,天花粉“續絕傷”,玄參“治女子産乳餘疾,補腎氣”,大黃“調中化食,安和五髒”,獨活“主金瘡、奔豚、女子疝瘕”,鳥頭治“咳逆上氣”,茯苓治療“寒熱煩滿咳逆”,天麻“補益身體”等。
值得一提的是,《神農本草經·序錄》是較為全麵、係統、綱領性的臨床中藥學綜閤性經典論著,全文共755字,它奠定瞭中醫藥臨床藥學的理論基礎和內容框架。曆代中藥本草文獻對該序錄全文均有轉載、注釋和研究,如《新修本草》《證類本草》《本草綱目》等,對《神農本草經》的注釋亦有很多版本,如清·張璐《本經逢原》,清·張誌聰(張隱庵)《本草崇原》,僅名稱和個彆文字、標點符號略有差異。曆代本草文獻認為《神農本草經》:“凡藥,上者養命,中藥養性,下藥養病。”
要學習好中醫中藥,必須要讀經典。要讀《黃帝內經》、讀《傷寒雜病論》、讀《神農本草經》,不僅要讀,而且要精讀。《傷寒雜病論》方證源於神農時代,《神農本草經》標誌瞭經方的起源。
《神農本草經》的主要內容是講中藥的功效與應用,內容豐富。但由於其文辭古奧,很難讀懂,特彆是現代相當一部分年輕的中醫藥工作者,即使讀完《神農本草經》,也不一定能理解透徹,更不要說融會貫通,學以緻用,這就造成瞭很多學習中醫中藥人員不理解《神農本草經》,而隻是使用一些後世醫藥學傢的相關本草書籍和現代中藥教科書。據調查,有相當一部分中醫中藥人員沒有讀過《神農本草經》,正如清代名醫張誌聰在其《本草崇原》自序中言《神農本草經》:“詞古義深,難於窺測,後人纂集藥性,不明《本經》,但言某藥治某病,某病須某藥,不探其原,隻言其治,是藥用也,非藥性也。知其性而用之,則用之有本,神變無方;襲其用而用之,則用之無本,窒礙難通。”
《神農本草經》序錄反復強調辨證用藥原則,可見《神農本草經》是一部著眼於臨床實踐,教導人用藥治病的醫藥圖書,不是某些人誤解的單純講中藥的藥書。相反,現代很多與中藥相關的教科書背離瞭《神農本草經》的原意。《神農本草經》序錄強調辨證用藥原則,經文則主要講單味藥之功效。其核心是講解每一味藥物的形、色、氣、味,並對“大病”(常見病)辨證分型,對癥用藥。這錶現在365種藥物的論述之中。
名老中醫講經典·神農本草經藥物解讀:從形味性效到臨床(1)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