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费孝通先生的人物散文随笔的集结,是从费孝通自1926年至2000年70多年里所写文字中整理而成。书中记录了费孝通身边众多的人物和国内外历史名人,描绘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种种风貌。读者可以从书中感受作者对亲友、师长流露真情的思念,看到作者对身边人和历史名人的缅怀、纪念。
费孝通(1910—2005),汉族,江苏吴江人,世界级的社会科学家,国际应用人类学会至高荣誉奖获得者,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
杜鹃与杜甫
植物学家龚自珍
物伤其类
一封未拆的信
《爱的教育》之重沐
悼锡德兰?韦柏先生
与时代俱逝的鲍尔温
雄圣甘地
郑兆良和积铁
读张菊生先生《刍荛之言》
信得过的人
难得难忘的良师益友
缅怀肯尼雅塔
悼福彭
“严伊同学”
旧话相应
悼愈老
林则徐小传
纪念《文汇报》的女将
梁漱溟先生之所以成为思想家
其报其人
一代良师
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缅怀福武直先生
在人生的天平上
清华人的一代风骚
顾颉刚先生百年祭
人不知而不愠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开风气?育人才
青春作伴好还乡
怀念我的知心难友浦二姊
爱国学者的一代人
推己及人
老来缅怀胡耀邦同志
作者费孝通教授是著名的社会学、人类学学者,学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他说,他“所体会到的道理是普通人都能明白的家常见识”,“写的文章也是平铺直叙,没有什么难懂的名词和句子”;他还说,“我和文学无缘,我是圈外人物……至今实质上尚在文学的圈外,未敢探头越墙相望”。从本书中读者可以了解作者如何通过“人人可以看到的事”,感受作者对亲友、师长一往情深的思念。同时,读者也能从中欣赏到费孝通别具一的写作风采,一览“匠心别见,趣味盎然”的优美的费氏散文随笔的韵致。
翻开《旧话相应:费孝通人物随笔》,我立刻被一种温润而富有质感的力量所吸引。这本书仿佛是一张陈年的老照片,每一张都定格了费孝通先生生命中某个特别的瞬间,而照片中的人物,则是那些与他一同走过时代洪流的智者。我被他笔下那些性格鲜明的知识分子所吸引,他们有的如同磐石般坚定,有的如同清泉般灵动。书中对费老与他同辈学者的交往描述,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之间纯粹的情谊,那是一种基于共同理想、共同追求而建立起来的深厚羁绊。他们之间可能存在思想的碰撞,甚至会有观点的分歧,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学术的赤诚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我尤其欣赏费老在描写这些人物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平和而客观的态度,他不过度褒扬,也不刻意贬低,而是真实地呈现出每个人物的特点及其在费老生命中的意义。这种写人方式,不仅是对人物的尊重,也是对读者阅读的尊重,让读者能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被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生命故事所感动。
评分《旧话相应:费孝通人物随笔》是一本能让人静下心来阅读的书。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忽略了人与人之间深层的情感连接,而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点。费孝通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回忆了他生命中那些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我发现,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费老对于“人”的关注。他笔下的学者们,不仅仅是理论的创造者,更是鲜活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坚持与挣扎。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费老与他的几位女性朋友的描写感到好奇,我能感受到费老在她们身上看到的某种独特的品质,可能是独立思考的精神,也可能是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描写,打破了我们对传统学者形象的刻板印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人性化的费孝通以及他身边的人。书中那些关于学术研究的片段,虽然没有直接深入理论,但却通过人物的经历,间接展现了那个时代学术发展的脉络和所面临的挑战。这让我更加理解了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来之不易,也更加敬佩那些为之付出努力的先驱们。
评分《旧话相应:费孝通人物随笔》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宁静与深刻。我曾以为,描述社会学家的生活会是艰涩难懂的,但这本书的文字却像潺潺流水,自然而舒缓地流入心田。费孝通先生在书中描绘的几位与他有过重要交集的人物,每一位都仿佛是他生命画卷中不可或缺的色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几位长期合作的伙伴的记述,那些在田野调查中共同度过的艰辛岁月,那些为了解开中国社会千丝万缕的谜团而付出的努力,都被他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娓娓道来。读到这些段落时,我仿佛能听到田野里风吹过的声音,看到那些在简陋条件下坚持工作的身影。这种真实感,这种对研究者的深深敬意,是许多理论化的著作所无法比拟的。书中也展现了费老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智慧,他不是一个被动接受命运安排的人,而是一个积极探寻、勇于担当的学者。读到他回忆与某些国际学者交流的经历时,我更是感受到了中国学者在世界学术舞台上应有的自信与风度。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学者”这个词的含义,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更是社会的观察者、思考者和建设者,费老和书中的那些人物,正是这样一群可敬的人。
评分这本书《旧话相应:费孝通人物随笔》,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感受是“情”。费孝通先生用他温厚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师生、朋友、同事之间的情感画卷。我特别喜欢他对几位晚辈学者的回忆,那些既有学术指导,又不乏人生启迪的对话,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关怀的长者形象。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导师,而是平等地与后辈交流,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学术天地。我能从中感受到费老对于知识传承的重视,以及他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书中对一些具体的社会事件或学术争论的提及,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足以让我窥见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所经历的思潮起伏和思想碰撞。这种旁观者的视角,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更愿意相信,这本书中所描绘的人物关系,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群体真实写照的一部分,是一种纯粹而美好的情感连接,它超越了名利,超越了学术的边界,成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读完《旧话相应:费孝通人物随笔》这本书,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穿越时空的对话现场,眼前浮现的是费孝通先生与他生命中那些重要人物之间,那些看似寻常却又饱含深意的交往瞬间。这本书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著,它更像是一本充满温情的回忆录,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费老和他的师长、同事、学生乃至朋友们之间的情谊。我尤其被其中关于费老和他的恩师梁漱溟先生的段落所打动,那种跨越时代、跨越思想的碰撞与传承,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费老笔下的梁先生,既有严谨的学者风范,又不失一位长者的慈爱与智慧,他们之间的讨论,不仅仅是对学术问题的探讨,更是对人生道路、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书中对费老与其早期学生们的描写也同样精彩,那种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情景,让我感受到了知识传递的温度,也体会到了知识分子肩负的使命感。我能想象到,在那些简朴的办公室里,在那些充满烟火气的课堂上,他们是如何激发彼此的思想火花,又是如何共同为中国的社会学研究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这本书不仅让我认识了费孝通先生,更让我通过他,认识了那个时代一群杰出的思想者和实践者,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声音,至今仍回荡在我的脑海中,引发我无限的遐思。
评分书确实很不错,值得收藏和阅读。
评分经典之作,一定要看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有机会获得10个京豆喽 还可以输入1976字
评分行行重行行:中国城乡及区域发展调查(套装上下册)
评分找了很久的书 终于找到了 发货快 东西好
评分费孝通的书强烈推荐 没有理由 读过便知
评分费孝通先生得经典作品之一,还是要好好读
评分费孝通的经典之作 了解中国乡村的好作品 即使是近百年后的今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