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爱书人的藏书经验谈
本书是一部介绍藏书知识的通俗读物,全书以生动而平易的语言阐述了古籍版本的基础知识,以及作者个人藏书的经历与经验,内容涉及藏书知识、古籍收藏、新文学收藏、书话等方面。文字清通流畅,内容深入浅出,适合文史爱好者、藏书爱好者阅读。
陆昕,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当代著名藏书家。著有《祖父陆宗达及其师友》《启功:诗书继世》《黄侃》《闲话藏书》《月落集》《乌啼集》《霜天集》等。
一、古书常识
历代雕版刻书概貌
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
影刻本和精刻本
活字本
初刻本和红蓝印本
套印本
插图本
批校本
稿钞本
二、藏书闲话
藏书之路,路在何方
书之命运
书似人生
藏书深处
文人与书
书之聚散
乱花渐欲迷人眼
谈善本
“金镶玉”与“玉镶玉”
“说部丛书”纵横谈
从《枕碧楼丛书》看沈家本的藏书及藏书观
赵元方的藏书及文物
书跋十七篇
后记
文人与书
文人与书结缘,是非常自然的事。因为文人的事业、生计都与书分不开,由此而爱书、藏书也就理所当然。然而,书又具有商品属性,并非你所爱、所想的书都买得起、藏得住,所以又生出许多文人与书的酸甜苦辣的故事。人们爱看书话,一半原因是为了获取一些版本知识,另一半,依我看,也许还是大半,就是想看看这些藏书故事。
由此而想起我结识的一些前辈学者的往事。虽然谈不上故事,却也与书有关,随手写下,以作雪泥鸿爪。
启功先生藏书甚富,与客厅相连的一间房中,列架充楹,却非四壁皆书。因为四壁皆书,则表明中间是空的,可容人走动。启先生这间房中的书架却是一排排行列,只供人穿行。这书库并不任人进入,我那次也是“误入白虎堂”,事前并未请示,事后也不好说明,但由此知道启先生藏书很富。不过有次与先生闲聊时,聊到他过去坎坷多年,没钱买书,又聊到我祖父的好友赵元方,他感慨道:“文人没有不爱书的。赵元方有钱,可以买好书,所以我们这些人,都羡慕他。”他到老年,仍然买书不辍。有一回,中国书店某师傅送来某部大概是他久思不得的古书,启先生翻看时手都因激动有点哆嗦。我怕打扰,起身进了他的卧室,见床前柜上有他自作的一副对联镜心,上书“饮余有兴徐添酒,去日无多慎买书”。看着联语,回想方才。“言行不一啊。”我心想。
启先生的好友张中行也爱书。记得我头一回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见到张先生,只五句话过后,张先生马上问了句令我大感突兀的话:“你们家还有多少书?”看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张先生起身,一指他身旁和身后的白墙,又将两手向四下里一分,问:“一面墙?两面墙?能摆几墙?”张先生藏古书不多,旧书不少。他跟我说,因他佩服周作人的学问,又跟周的私交不错,所以周作人的所有著作他都有,并且本本都有周的亲笔题赠。“文革”时,张先生怕红卫兵问罪,将周的题赠页一律撕去销毁,将书全部保存下来。我听后想,这纯是知识分子的书生气。毁了周的手迹而留下周的书,真让红卫兵见了,也是死罪。想罪减一等,多半妄想。既然避祸,为何不避个干净彻底?看来知识分子这份爱书的情结,真是顽固不化。
启先生、张先生如何藏书、爱书可说是轶闻,而关于书,还有趣闻,这是祖父的老友朱家溍先生对我讲的。祖父有位老朋友,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黄焯,黄侃先生的侄子,上世纪20年代曾同祖父一起于南京教习房从黄侃习《说文解字》。70年代末,黄焯先生为黄侃整理遗著,有些资料在我家,是黄侃当年留给祖父的。黄焯先生要用,写了几封信向祖父借,但一直没收到回音。正巧有个与黄先生相熟的人要来京办事,黄先生便又写了封信,托此人直接到我家来,面交祖父。信里的大致意思是:我给黄侃整理遗著,所以向你借那些书,一连给你寄了几封信,你却一直没有回信,弄得我这里没法工作。这次我让人将这封信送到你家,面交与你。假如你再不给我回信,我马上从武汉买车票到京,到京马上直奔你家,到了你那儿直奔书房,把你架上所有书的头本全抱走,看你如何办!带信的人因为与朱先生很熟,先去朱先生家将此信拿与朱先生看了,说他不敢来我家,怕祖父看了生气,让朱先生拿个主意。朱先生说:你甭怕,我了解陆先生。他这人手懒,很少主动写信,也不爱给人回信,你见了陆先生,也别把信拿出来,你就跟陆先生说这事,肯定有个回复。几天后,那人很高兴地来看朱先生,说:成了。我去见陆先生,还没说这事,他一听我从武汉大学来,就说,耀先(黄焯的字)跟我要几本书,你正好可以给他带去。把书找出来给我了。信也就用不着了。“这人把信自己收起来了,说得个宝贝。”朱先生笑道。
朱先生是著名的文物收藏大家,我对他说的话中印象最深的是有次他说:“凡是收藏家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穷人。因为每一样经他收藏的东西他都视为拱璧,难以割舍。光收不卖光进不出,而天下得有多少好东西?个人能有多少钱财?直到最后收不动,变成穷人完事。”
事实就是如此。拿藏书家郑振铎来说,我对他印象最深的藏书名言就是:“平时藏点什么不好,偏要藏这劳什子书!”并告诫别人,藏什么都有用,就是别藏书!可话虽如此,当他“不藏书”,准备将书易主时,却又说:“卖去哪本书都像卖去自己的亲生骨肉,最后哪一本也没舍得卖去!”郑先生真是性情中人,那种发自肺腑的对书的热爱之情,令人感叹。
由此而想到今天许多藏书爱好者也是性情中人。别的不说,就拿买书来说,有些卖古旧书的人评论说:“他们(藏书爱好者)买书时,且跟你打价。你要能给他们便宜个十块、二十,他们可真是高兴,好像有多大便宜。甭说古旧书书价没谱,就算真便宜十块二十的,可要算算你的车钱、饭钱,工夫钱,那点儿‘便宜’也早‘便宜’没了。可他们不算这个,他们就是觉得捡了便宜买了好书。”由此,卖书人的总体评论是,文人都是书呆子!
文人买书实难。看前辈书话,常见有“室人交谪”一语。这是文雅的说法。直白地说,就是夫妻打架。因为书而夫妻反目、争吵,已是藏书文化中一道说不上亮丽的风景。由此,我倒认为,文人也要卖书。因为文人的买书钱是从那有限的几个“俸禄”中省出来的,而且节省的还不是他自己的,是带着老婆孩子的衣食之资。所以,文人不应走完全的藏家之路,将本不富裕的自己变成穷人。爱书、藏书无可厚非,但断不能影响了家庭。况且,书本身就需要流动,你把它禁锢在家,实质也是对书的伤害。自我得之,自我散之,使其流布人间,与天下人共赏,正体现了书的最大价值和最佳途径。书本来就是商品,就应理直气壮地发挥它的商品属性,做出它应有的贡献,精神的和物质的,方是正途。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种“慢”的美学。在这个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快餐式的阅读,浅尝辄止,很少有时间去深入体会一本书的内涵。而“藏书小识”则像一股清流,引导我们放慢脚步,去品味阅读带来的独特韵味。作者并没有急于展现他的博学,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和、真诚的语气,分享他与书之间的点滴故事。那些关于书的购置、收藏、甚至只是在某个午后,在窗边翻阅一本旧书时的心情,都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仿佛能看到他在书堆中寻宝的样子,能听到他翻动书页时发出的细微声响。这种细致的描绘,让我意识到,原来阅读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精神世界对话的方式。它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内心的宁静和充实。
评分每次翻开这本书,总能发现一些新的惊喜。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但又不过分雕琢,显得自然而流畅。他能够用非常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深刻的意境,也能用幽默的笔触,带出人生的哲理。我记得其中有一段,他描写自己在某个阴雨天,窝在沙发里,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诗集,窗外雨声淅淅沥沥,屋内炉火暖暖,那一刻的宁静与满足,跃然纸上,让我完全沉浸其中,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温馨的场景。这种通过文字来唤起读者情感共鸣的能力,是非常难得的。他并非是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书籍的关系,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读者,更像是书籍的陪伴者,分享者。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它没有试图去灌输某种观点,也没有强求你去接受某种思想,而是通过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引导你去思考。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去“读”一本书,不仅仅是字面的意思,更要去体会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去与作者进行思想的对话。有时候,一本好书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内心的不足,也能启发我们看到生活的更多可能性。这本书就是这样,它以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让我开始更加珍视那些能够陪伴我成长的书籍,也更加懂得,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有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淡雅的米色封面上,印着一幅水墨风格的竹子图案,几笔写意的勾勒,却充满了禅意和宁静。书名“藏书小识”几个字,是用古朴的篆书字体写就,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历史感。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很舒服,不是那种过于光滑的印刷纸,而是带有一点点粗糙的质感,仿佛翻阅的不是一本新书,而是一本尘封多年的古籍。光是这份包装,就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那些与书有关的书籍怀有特殊的情感,因为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作者对阅读、对知识、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和感悟的凝结。所以,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这本书时,几乎是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我喜欢这种能够让我沉静下来的东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有一本书,让我暂时放下手机,沉浸在一种慢节奏的思考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奢侈。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被带进了一个古老的书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纸张的陈旧气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书籍的热爱,对知识的敬畏,以及对人生独到的见解,都让我深受触动。他对于那些曾经滋养过他心灵的书籍,娓娓道来,就像一位老友在与你分享他最珍贵的记忆。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读书的乐趣”的论述,那些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种在字里行间“游历”的奇妙感受。不仅仅是情节的跌宕起伏,更是一种思想的碰撞,一种情感的共鸣。有时候,一本好书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内心深处不曾触及的角落,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这本书就是这样,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激烈的冲突,但它却有着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悄悄地改变着你的视角,让你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
评分赏心好书,值得收藏,太爱京东。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书很好,值得阅读
评分看到活动,此书不错,赶紧入手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这是一部爱书藏书人写的藏书经验以及版本常识,对我来说非常有益。特别是书名题写的《藏书小识》几个字我特喜欢。封面的藏书票素雅别致!
评分这是一部爱书藏书人写的藏书经验以及版本常识,对我来说非常有益。特别是书名题写的《藏书小识》几个字我特喜欢。封面的藏书票素雅别致!
评分很便宜,京东的东西信得过,好评自营的发货快!
评分对这本书垂涎已久,终于到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