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英文版·原书第8版)

土力学(英文版·原书第8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布雷杰M.达斯,[美] 哈立德·索班 著
图书标签:
  • 土力学
  • 岩土工程
  • 地基处理
  • 土工程
  • 土力学(英文版)
  • 第八版
  • Civil Engineering
  •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 Soil Mechanics
  • Foundation Engineering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910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002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时代教育·国外高校优秀教材精选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2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土力学课程的授课内容,由BRAJAMM.DAS所在所著的《岩土工程原理》(第8版)定制而成。本书共14章,主要内容包括土和晶粒的起源,重量—体积关系(三相指标体系),土的塑性和结构,土的压实,渗透性,渗流,原位应力,土中的应力,土的压缩型,土的抗剪强度,侧向土压力,边坡稳定性,浅基础地基的承载力。本书语句表述简明,例题、习题丰富,并附有部分习题答案,便于读者自学;章后的批判型思考题便于读者开拓思路,融会贯通。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力学双语课程的参考教材,也可作为教学研究人员和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影印版序 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章岩土工程历史回顾 1 1·1概述1 1·218世纪前的岩土工程1 1·3古典土力学前期 (1700—1776)5 1·4古典土力学—第Ⅰ阶段 (1776—1856)6 1·5古典土力学—第Ⅱ阶段(1856—1910)6 1·6现代土力学 (1910—1927)7 1·71927年后的岩土工程8 1·8一个时代的落幕 12 参考文献13 第2章土的起源和粒径15 2·1概述15 2·2岩石循环和土的起源 15 2·3土颗粒粒径26 2·4黏土矿物 28 2·5相对密度 (Gs)36 2·6土的力学分析37 2·7粒径分布曲线44 2·8土的颗粒形状50 2·9小结51 习题52 判断思考题54 参考文献55 第3章重量�蔡寤�关系 56 3·1概述56 3·2重量�蔡寤�关系56 3·3重度、孔隙比、含水率和相对密度间的关系 59 3·4重度、孔隙率和含水率间的关系63 3·5各种重度间的关系64 3·6相对密实度 70 3·7emax 和 emin说明 73 3·8emax、emin、emax�瞖min和颗粒粒径中值(D50)的关系76 3·9小结79 习题79 判断思考题81 参考文献81 vi土力学目录vii 第4章土的塑性和结构 83 4·1概述 83 4·2液限 (LL) 83 4·3塑限 (PL) 90 4·4缩限 (SL) 92 4·5液性指数和稠度指数98 4·6活性 99 4·7塑性图 101 4·8土的结构 103 4·9小结108 习题109 判断思考题109 参考文献110 第5章土的压实112 5·1概述112 5·2压实原理 112 5·3标准葡式贯入试验 113 5·4影响压实的因素116 5·5经改进的葡式贯入试验120 5·6经验公式120 5·7小结和说明127 习题128 判断思考题129 参考文献130 第6章渗透性132 6·1概述132 6·2伯努利方程132 6·3达西定律134 6·4渗透系数 136 6·5渗透系数的实验室测定 138 6·6渗透性的方向变化145 6·7成层土的等效渗透系数 147 6·8野外抽水渗透系数试验152 6·9压实黏土的原位渗透系数 154 6·10小结和说明158 习题159 判断思考题161 参考文献162 第7章渗流 164 7·1概述164 7·2拉普拉斯连续方程164 7·3连续方程在简单流问题中的应用 166 7·4流网 170 7·5流网中的渗流计算 171 7·6小结175 习题175 参考文献176 第8章原位应力 177 8·1概述177 8·2无渗流饱和土中的应力177 8·3向上渗流时饱和土中的应力182 8·4向下渗流时饱和土中的应力186 8·5渗流力 186 8·6板桩绕流引起的土体隆起 191 8·7使用过滤层提高抗隆起安全系数 196 8·8部分饱和土的有效应力 199 8·9土中水的毛细上升现象 200 8·10毛细上升区域的有效应力 202 8·11小结和说明205 习题206 判断思考题210 参考文献210 viii土力学目录ix第9章土体中的应力211 9·1概述211 9·2平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212 9·3极点法确定平面应力216 9·4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应力 218 9·5竖向线荷载作用下的竖向应力 220 9·6水平线荷载作用下的竖向应力223 9·7竖向条形荷载(有限宽、无限长)作用下的竖向应力 224 9·8条状三角形竖向荷载229 9·9堤坝荷载引起的竖向应力232 9·10圆形均布荷载作用下中心处的竖向应力236 9·11圆形均布荷载作用下任一点的竖向应力237 9·12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竖向应力241 9·13竖向应力影响图248 9·14小结和说明251 习题252 判断思考题256 参考文献258 第10章土的压缩性 259 10·1概述259 10·2接触压力和沉降剖面260 10·3弹性沉降计算公式 262 10·4固结基本原理 270 10·5室内一维固结试验 274 10·6孔隙比�惭沽η�线绘制 276 10·7正常固结和超固结黏土 280 10·8常规固结试验说明282 10·9试样扰动对孔隙比�惭沽�关系曲线的影响 284 10·10一维主固结沉降计算 285 10·11压缩指数(Cc)相关分析287 10·12膨胀指数 (Cs)相关分析 289 10·13次固结沉降 295 10·14固结时间效应297 10·15小结和说明306 习题307 判断思考题312 参考文献313 第11章土的抗剪强度315 11·1概述315 11·2莫尔�部饴仄苹道砺� 315 11·3剪力引起的斜平面破坏 317 11·4测定抗剪强度参数的室内试验 319 11·5直剪试验 319 11·6饱和砂及饱和黏土的排水直剪试验 324 11·7直剪试验说明 326 11·8常规三轴剪切试验 331 11·9固结排水三轴试验 332 11·10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 341 11·11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347 11·12饱和黏土无侧限压缩试验 349 11·13不排水黏聚力(cu)与有效上覆土层压力(σ′o)的经验公式 350 11·14黏土的灵敏度和触变性352 11·15黏土强度的各向异性 355 11·16十字板剪切试验 356 11·17测定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其他方法 362 11·18非饱和黏性土的抗剪强度 362 11·19应力路径 365 11·20小结和说明370 习题371 x土力学目录xi判断思考题374 参考文献375 第12章侧向土压力:静止、朗肯和库仑377 12·1概述377 12·2静止压力、主动压力和被动压力 377 12·3静止土压力 380 12·4部分浸没土的静止土压力 382 12·5朗肯主动压力理论 385 12·6朗肯被动压力理论 387 12·7有限高度挡土墙的屈服 389 12·8坡状回填时的朗肯主动压力和被动压力390 12·9挡土墙墙背侧向土压力分布图392 12·10库仑主动压力

前言/序言

  布雷杰 M· 达斯(Braja M· Das)教授是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工程与计算机学院的名誉院长。他是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的终身会员、美国工程教育协会终身会员、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华盛顿特区)交通科学研究分会力学和化学稳定研究委员会的名誉会员。达斯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浅基础、土层锚杆和土工合成材料,发表了250多篇岩土工程方面的论文。同时,达斯教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卓著,曾获AMOCO基金会奖、美国工程教育协会为卓越教学颁发的AT&T;奖、自动化协会颁发的Ralph Teetor奖、得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为卓越教学颁发的杰出成就奖。达斯教授著有多本岩土工程方面的教材和参考书,其中《岩土工程原理》《基础工程原理》《土动力学原理》等是其经典著作,在美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得到了广泛使用。   《岩土工程原理》于1985年首次出版,并于1990年、1994年、1998年、2002年、2006年、2010年和2014年再版。第8版和达斯教授合作的是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的哈立德·索班(Khaled Sobhan),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地基处理、软土的工程性质等。第8版保持了前几版的逻辑结构体系,论述了土体物理、力学特性,涵盖野外工程实践及其基本工程流程,结合近年来岩土工程的发展,删除了第7版的填埋场和土工合成材料的内容,对第2~6章、第9~15章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适当增减,对大部分例题和习题做了修改。   为了让我国读者能够顺利阅读到达斯教授的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适时引进了这本优秀教材。根据我国高校土力学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本书删除了《岩土工程原理》第8版的第5、14、17章,以及第1、2、6、7、8、11、15章的部分内容,缩编后以《土力学》的名称出版。   本书强调对土力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工程实践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图文并茂,叙述逻辑合理,从概念、岩土性质到工程原理,以阐明土力学的基本原理为主,不纠结过多的细节,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畅游”其间。每章的开始都有一节概述,每章的最后都有总结,以快速回顾基本概念,指出内容之间的关联,所以特别适合自学。   2)附有大量的例题和习题,例题都给出了解答步骤,便于学生练习和巩固所学内容。大多数章节在习题中还设置了判断思考题,以促进学生对该章原理的理解和思考。   3)土木工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为使学生理解,在课堂中所学的是理想状态的土力学知识,而工程实践中岩土体工程性质存在难以准确预测的变化,在本书第10、14章中设置了实际工程案例。   4)参考近年来大量期刊和会议中有关岩土性质的文献,紧密结合国际上岩土工程方面的新经验、新技术和新工艺,便于学生能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学以致用。   5)配有可供教师使用的配套资源(含教案和PPT),便于我国高校教师开展双语课教学使用。   总之,本书具有良好的系统性、可读性和较高的权威性,内容丰富,是一本优秀的原版教材,不仅可以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是一本极好的大学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梁发云
《土力学》(英文版·原书第8版)图书简介 引言 《土力学》(英文版·原书第8版)是一部享誉全球的土力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自问世以来,本书以其严谨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工程实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成为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等相关领域学生、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第八版在继承前几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修订,引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内容更加充实,案例更加贴近实际,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最前沿、最权威的土力学学习和应用平台。 内容概述 本书的结构设计兼顾了理论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应用性。从基础概念的引入,到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内容涵盖了土力学研究的方方面面: 第一章:绪论 本章首先对土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为读者建立起对土的基本认知。 详细介绍了土的物理性质,包括土粒的组成、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含水量、密度等关键参数,并解释了这些参数如何影响土的工程特性。 阐述了土的应力状态的概念,引入了有效应力原理,这是土力学分析的核心理论之一,为后续章节奠定基础。 介绍了土力学研究的历史发展和基本研究方法,让读者了解学科的演进脉络。 第二章:土的渗透性 本章深入探讨了土体中水的流动现象,这是理解土体行为的关键。 详细介绍了达西定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渗流的计算方法。 讲解了渗透系数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分析了影响渗透系数的各种因素,如土的结构、孔隙度、水的性质等。 介绍了稳定渗流和非稳定渗流的理论,以及如何通过渗流网(流网)等工具来分析和计算渗流过程。 讨论了渗流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例如管涌现象和流砂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 第三章:土的应力分析 本章聚焦于土体内部应力的分布和计算。 详细讲解了土体受荷载作用时,内部应力的传播规律,包括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剪应力等。 介绍了多种计算方法,如叠加原理、Boussinesq公式、Westergaard公式等,用于分析不同形状荷载在土体中的应力分布。 深入探讨了自重应力在土体中的分布规律,并考虑了地下水位的影响。 重点介绍了有效应力原理的进一步应用,强调了孔隙水压力在土体强度和变形中的关键作用。 第四章:土的变形 本章关注土体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 介绍了土的压缩性概念,包括压缩模量、压缩系数等,并阐述了其测定方法。 详细讲解了固结理论,特别是Terzaghi的一维固结理论,这是理解土体长期沉降的关键。 分析了影响固结速度的因素,如土的渗透性、排水条件、固结厚度等。 介绍了不同形式的压缩试验,如室内压缩试验和现场载荷试验,以及如何解释试验结果。 第五章:土的强度 土的抗剪强度是决定土体稳定性的核心指标。本章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 详细介绍了莫尔-库仑强度理论,这是土体强度分析最常用的理论框架。 讲解了内摩擦角和黏聚力这两个关键的强度参数,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土体的抗剪能力。 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剪切试验,如三轴剪切试验、直剪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等,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讨论了影响土体强度的各种因素,如土的类型、含水量、应力状态、加载速率、固结条件等。 特别强调了有效应力在土体强度发挥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六章: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本章进一步深化对土体行为的理解,连接了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复杂关系。 介绍了土体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本构模型,包括线弹性模型、弹塑性模型等。 深入探讨了土体的剪胀和剪缩现象,以及它们与应力路径的关系。 介绍了多种本构模型,如Hardin-Drnevich模型、Cam-Clay模型等,并讨论了它们的适用条件和参数确定方法。 强调了数值模拟在分析复杂应力-应变行为中的重要性。 第七章:边坡稳定分析 边坡工程是土力学应用中最常见的领域之一。本章提供了分析边坡稳定性的理论和方法。 介绍了边坡失稳的几种常见模式,如滑动、崩塌等。 详细讲解了极限平衡法,包括瑞典条分法、Bishop法、Janbu法等,并分析了它们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步骤。 讨论了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如坡度、坡高、土的强度、地下水位、外部荷载、地震作用等。 介绍了加固措施,如挡土墙、锚杆、土钉墙、排水等,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第八章:浅基础 基础是建筑物的支撑,其设计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整体安全。本章专注于浅基础的设计。 详细介绍了浅基础的承载能力计算,包括极限承载力和容许承载力。 讲解了Terzaghi承载力理论及其改进公式。 讨论了影响基础承载力的各种因素,如土的性质、基础的形状和尺寸、埋深、荷载性质等。 介绍了基础沉降的计算和控制,以及相关的工程经验。 讨论了不同类型的浅基础,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联合基础等。 第九章:深基础 当浅基础无法满足要求时,则需要采用深基础。本章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介绍了桩基础的类型、作用机理和设计原则。 详细讲解了桩的竖向承载力计算,包括桩尖阻力和桩侧摩阻力。 讨论了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和设计方法。 介绍了沉井、地下连续墙等其他类型的深基础。 讨论了深基础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第十章:挡土结构 挡土结构是用来承受土体侧压力、维持边坡或开挖坑道稳定的工程构筑物。 介绍了被动土压力和主动土压力的概念,并讲解了Rankine理论和Coulomb理论。 详细分析了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锚固式挡土墙等不同类型挡土墙的设计原则。 介绍了支护结构,如桩墙、地下连续墙、土钉墙等,及其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讨论了挡土结构的设计标准和验算方法。 第十一章:土的动力特性与动力分析 随着工程对地震等动力作用的关注日益增加,本章对土的动力特性进行了介绍。 介绍了土的动力刚度、阻尼等动力参数。 讨论了地震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包括液化现象和动力变形。 介绍了地震工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地震波、场地土效应等。 讨论了动力分析的方法,包括动力有限元分析等。 第十二章:现代土力学方法与技术 本章介绍了一些前沿的土力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重点介绍了数值模拟方法,特别是有限元法在土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包括单元选择、边界条件设置、本构模型选择等。 讨论了监测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如地应力监测、变形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等。 简要介绍了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新技术,如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等。 强调了计算机技术在土力学分析和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特色与亮点 第八版《土力学》相较于前几版,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显著的提升: 理论体系完备与更新: 本书保留了土力学经典的理论框架,同时融入了近年来在土的本构关系、颗粒流体耦合、动力特性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确保内容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丰富的工程实例: 书中穿插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典型工程案例,涵盖了桥梁、隧道、大坝、高层建筑、边坡工程等,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这些案例的选取具有代表性,并配以详细的计算和分析过程,极具参考价值。 图文并茂,直观易懂: 大量精美的插图、图表和照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土的性质、工程结构以及分析过程,大大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和直观性。对于抽象的理论概念,通过图形化的展示,能够帮助读者更快地理解。 注重实践应用: 本书不仅阐述理论,更强调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书中提供了详细的计算方法和设计流程,并列举了大量的算例,指导读者如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权威的作者团队: 本书由国际知名的土力学专家编写,作者团队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保证了本书内容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配套资源丰富(可能): (此处为一般书籍的介绍,具体需要根据实际书籍情况判断是否添加)通常这类经典教材会提供配套的在线资源,如习题解答、演示文稿、案例数据库等,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学习支持。 适用对象 本书适合以下人群阅读: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作为核心教材或参考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 土木工程师、岩土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 为工程师提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帮助其提升专业能力。 从事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 为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的理论进展和研究思路,是深入研究的必备参考。 对土力学感兴趣的其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总结 《土力学》(英文版·原书第8版)是一部集理论性、实用性和前沿性于一体的经典著作。它系统地介绍了土体的性质、行为和工程应用,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严谨的逻辑推理,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坚实的土力学知识体系。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本书都将是您在土木工程领域探索和实践的宝贵向导。通过深入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土体行为,更安全地设计和施工各类工程项目,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土力学》(英文版·原书第8版)在“桩基工程”这一章节的讲解,充分体现了其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桩基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形式,在现代工程中应用广泛,而本书则提供了对其力学行为的深入理解。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的详细介绍,从单桩竖向承载力到桩基整体承载力,都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书中对于不同类型桩(如摩擦桩、端承桩)在不同土体中的受力机理,以及它们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都显得非常透彻。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确定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土体性质和试验结果来精确计算这些参数。书中还深入探讨了桩基的沉降计算,以及影响桩基沉降的各种因素,这对于保证工程结构的正常使用至关重要。我注意到书中还引入了关于“群桩效应”的讨论,以及如何考虑桩与桩之间的相互影响来更准确地评估桩基的整体承载能力和沉降。此外,本书还结合了大量的工程实例,例如高层建筑、桥梁等,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实际工程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桩型、确定桩长和桩径,以及进行桩基的施工和检测。总而言之,本书在桩基工程这一章节的讲解,既有严谨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指导,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实用的桩基工程设计和分析框架。

评分

阅读《土力学》(英文版·原书第8版)的过程中,我被书中关于“固结理论”的阐述深深震撼。这部分内容无疑是土力学中最具挑战性但也最为关键的章节之一,而本书的处理方式堪称典范。作者从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基本概念出发,巧妙地引入了Terzaghi的单向固结理论。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固结过程物理机制的细致描述,从土体在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瞬时升高,到孔隙水逐渐排出,有效应力逐渐增加,最终达到平衡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描绘得细致入微。书中关于“固结度”和“固结时间”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影响分析,都显得非常严谨和实用。我尤其喜欢书中通过大量的图表来展示固结过程中应力、变形和孔隙水压力的时程变化,这些可视化信息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这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常用的固结试验方法,并结合实际数据分析,让我能够理解如何从试验结果中推导出固结参数。更重要的是,书中并没有止步于理论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固结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例如软土地基的处理、桩基沉降的预测等,这些案例的引入让我对固结理论的实际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还注意到书中提及了“二次固结”的概念,并对其产生的机理和影响进行了探讨,这为理解土体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总而言之,本书在固结理论部分的讲解,不仅逻辑清晰、内容详实,而且紧密结合实际工程,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这一领域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土力学》(英文版·原书第8版)在“土压力”这一章节的论述,充满了理论的深度和工程的实践意义。作者从基本的力学原理出发,循序渐进地推导出了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等关键概念。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Rankine理论和Coulomb理论的详细讲解,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书中对于不同土体性质(如内摩擦角、黏聚力)以及墙体变形(如转角、位移)对土压力大小的影响,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我特别喜欢书中通过图示来展示土压力分布的形成过程,以及不同情况下土压力系数的计算方法,这使得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直观易懂。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多种挡土结构(如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锚杆挡土墙)的土压力计算和稳定性分析,并结合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展示了这些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我注意到书中还讨论了关于“地面超载”、“地下水位”等因素对土压力的影响,这使得分析更加全面和贴近实际。此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先进的数值模拟方法来分析复杂挡土结构中的土压力分布,这对于理解更复杂的工程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发。总而言之,本书在土压力这一章节的讲解,不仅理论严谨,而且实践指导性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理解和计算土压力的知识体系,对于从事边坡工程、基坑工程等领域的工程师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评分

《土力学》(英文版·原书第8版)的最后部分,关于“地下工程”的讨论,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一部分内容将土力学原理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紧密结合,展现了土力学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隧道、地下洞室、地下矿井等地下工程的设计理念、施工方法以及稳定性分析的详细介绍。作者从分析围岩的力学性质和地下应力场出发,逐步深入到这些复杂工程的受力变形机理。书中对于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变形和稳定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支护措施(如锚杆、喷射混凝土、钢拱架)来保证工程安全,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地下水对地下工程的影响”的讨论,例如地下水的渗透、渗流以及可能引发的涌水、失稳等问题,并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排水、截水等措施来控制地下水。我注意到书中还引入了一些先进的数值模拟方法来分析复杂地下工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模式,例如三维有限元分析,这为读者提供了更直观的理解方式。此外,本书还提及了一些关于地下空间可持续利用的理念,例如考虑环境影响、资源节约等,这体现了作者的远见卓识。总而言之,本书在地下工程这一章节的讲解,不仅理论严谨,而且实践指导性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理解和分析地下工程问题的知识体系,对于从事隧道、矿山、地下空间等工程领域的工程师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评分

本书《土力学》(英文版·原书第8版)在“边坡稳定”这个章节的处理,无疑是其亮点之一,展现了作者在处理复杂工程问题时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边坡失稳是岩土工程中最为常见的灾害之一,而本书则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框架。我非常欣赏书中对边坡稳定分析基本原理的清晰阐述,从力的平衡到极限平衡,再到数值模拟,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书中对于多种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如Fellenius法、Bishop法、Janbu法、Spencer法)的原理、计算步骤和适用条件,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辅以大量的图例和算例,使得读者能够轻松掌握这些方法。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滑动面”的选取原则和影响因素的讨论,这直接关系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书中通过分析不同土体性质、坡度、地下水位等因素,解释了为什么滑动面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于“安全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及如何根据工程的重要性、潜在的风险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安全系数。此外,本书还引入了关于“加固措施”(如挡土墙、锚杆、排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并结合了实际的工程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工程手段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总而言之,本书在边坡稳定这一章节的讲解,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指导,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实用的边坡稳定分析和设计框架。

评分

《土力学》(英文版·原书第8版)在处理“土的变形”这一复杂议题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深度和洞察力。本书并没有将变形简单地理解为某种单一的力学响应,而是将其置于土体复杂应力-应变关系的大背景下进行解读。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各种变形模量(如杨氏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的清晰阐述,以及它们在不同应力状态和土体类型下的变化规律。作者通过细致的分析,解释了为什么土体的变形行为与金属材料等连续介质有着显著的不同,例如其非线性和滞回特性。书中关于“应力-应变曲线”的讲解,从理想弹塑性模型到更复杂的本构模型,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土体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沉降”这一实际工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的论述,从基础沉降的计算方法,到影响沉降的各种因素(如土的性质、荷载的性质、基础的形状等),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书中还结合了大量的工程案例,说明了如何利用土力学原理来预测和控制工程结构的沉降,这对于保障工程安全和经济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注意到书中还引入了一些数值模拟方法来分析土体的变形行为,例如有限元分析,这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工程问题中的变形分布和应力传递。总而言之,本书在土体变形这一部分的讲解,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指导,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土体变形行为的框架。

评分

对于“地基承载力”这一关乎工程安全命脉的章节,本书(《土力学》(英文版·原书第8版))的阐述无疑是深刻而全面的。作者并没有仅仅给出几个公式,而是系统地梳理了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经验公式到现代的极限分析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不同土体类型(砂土、黏性土)、不同形状(条形、圆形、矩形)基础以及不同埋深条件下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推导和对比分析。书中对于“破坏模式”的细致区分,例如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和冲剪破坏,以及它们与土体性质和基础形状的关系,都让我对承载力的产生机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关于“安全系数”的选取原则和影响因素的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除法运算,而是涉及到对不确定性因素的考量和对工程风险的评估,非常有价值。书中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比如大型桥梁、高层建筑等,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和确定安全系数,这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我还注意到书中提及了“附加应力”的概念,以及它如何影响地基的变形和承载力,这使得对地基承载力的分析更加全面和精确。总而言之,本书在这一章节的讲解,兼顾了理论的严谨性和实践的指导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深入、实用的地基承载力分析框架,对于任何从事岩土工程的工程师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翻阅《土力学》(英文版·原书第8版)中的“土工构造物”相关章节,仿佛打开了一个工程实践的万花筒。本书并没有将土工构造物简单地视为静态的结构,而是将其置于动态的力学环境中进行分析。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土石坝、堤防、路堤等典型土工构造物的设计理念、施工方法以及稳定性分析的详细介绍。作者从最基本的土体性质和荷载条件出发,逐步深入到这些复杂工程的力学行为分析。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土石坝坝体填筑、固结、渗流以及抗滑稳定性的论述,这涉及到土力学中的多个核心概念。书中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案例,生动地展示了不同类型土工构造物在施工过程中以及在使用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沉降、变形、渗漏、失稳等,并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土力学的原理来预测和解决这些问题。我注意到书中还引入了关于“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格栅、土工布)在土工构造物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增强结构的整体性能,这体现了本书与时俱进的特点。此外,本书还提及了一些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在土工构造物设计和分析中的应用,这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和实践视野。总而言之,本书在土工构造物这一章节的讲解,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实用的土工构造物设计和分析框架。

评分

刚刚翻开这本《土力学》(英文版·原书第8版),我就被它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结构深深吸引了。作为一名对土木工程领域充满好奇的新手,我原本以为会面对一本枯燥晦涩的教科书,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土力学的世界。开篇的引言部分,不仅仅是对学科的介绍,更是一种对土力学重要性的深刻阐述,让我立刻意识到这门学科在建筑、交通、水利等诸多工程领域所扮演的基石角色。书中对于基本概念的解释,比如土的组成、土的分类、土的性质等,都配以大量的图示和表格,这些视觉化的辅助材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各种物理性质指标的定义和测试方法的描述,它们不仅是理论的支撑,更是实际工程应用的基础。例如,在讲解土的渗透性时,书中详细阐述了达西定律的由来及其在不同地层条件下的应用,并结合了实际案例,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地下水流动对工程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此外,书中对于土的应力分析、变形分析等核心内容的介绍,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底和精妙的教学设计。从基本的应力传递机制到复杂的应力分布模型,都层层递进,不留疑问。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关于“有效应力原理”的论述,这是土力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而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数学推导,将这一原理的本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茅塞顿开,对后续内容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开篇部分就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细致地引领我踏上探索土力学奥秘的征程。

评分

不得不说,《土力学》(英文版·原书第8版)在处理剪切强度这一核心章节时,其深度和广度都令人赞叹。这本书并没有将剪切强度简单地作为一个公式或者一个概念来呈现,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复杂的力学机制。从莫尔-库仑破坏准则的由来,到各种试验方法(如三轴剪切试验、直剪试验、边坡稳定分析等)的应用,书中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剪胀性和剪缩性在土体破坏过程中的作用的讨论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对土颗粒排列、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分析,清晰地解释了为什么在不同应力条件下,土体会表现出不同的变形行为。书中给出的多种剪切强度参数(如内摩擦角、黏聚力)的确定方法,不仅包括了理论推导,还结合了实际试验数据和工程经验,使得这些参数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更具指导意义。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土体抗剪强度衰减”的讨论,这对于理解边坡失稳、基坑开挖等工程问题至关重要。作者通过分析土体在循环荷载作用下,以及长期固结过程中剪切强度的变化,揭示了土体强度并非恒定不变的,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此外,书中关于不同土体类型(如砂土、黏性土、复合土)的剪切强度特性的差异化分析,也为工程师在实际工程中选择合适的土体参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我注意到书中还引入了一些先进的数值模拟方法来分析土体的剪切行为,这体现了本书与时俱进的特点,将理论研究与现代计算技术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总的来说,在剪切强度这一部分,本书的讲解是既深入又全面,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指导性,充分展现了作者在土力学领域的深厚造诣。

评分

不错,好书

评分

准备开始学习了,一个暑假,加油!

评分

准备开始学习了,一个暑假,加油!

评分

不错,好书

评分

准备开始学习了,一个暑假,加油!

评分

不错,好书

评分

准备开始学习了,一个暑假,加油!

评分

准备开始学习了,一个暑假,加油!

评分

不错,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