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古诗文: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诗+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文 (套装共2册)

中国最美古诗文: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诗+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文 (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引驰 著
图书标签:
  • 古诗词
  • 古文
  • 中华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学
  • 诗歌
  • 散文
  • 经典
  • 启蒙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12078031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803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套书读懂古圣先贤与文人骚客的荣辱悲欢、风月情怀
  ◇国人必读的三千年古典诗歌散文精选
  ◇严选善本/精心校注/唯美赏析
  ◇复旦中文系教授陈引驰先生历时三年倾力编著,轻松读通中国古典诗歌散文

内容简介

  传统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大多始于古诗,咿呀学语的时候,古诗就浸润到我们的文化血脉里了。清风明月的夜晚,登楼徘徊的黄昏,荒郊古寺的钟声,落花满径的小园,那一篇篇或绮丽或雄浑,或冲淡或深挚的文字,光华闪耀,穿透历史的烟尘,被一代又一代人琅琅吟诵。
  三千年的诗歌散文,有黄钟大吕,亦有浅斟低唱。然而历史太长,佳作太多,就像繁星满天,让普通读者眼花缭乱,不得其门而入。于是便有了历代林林总总的选本,编选者旨趣不同,目的不同,编选成书的面貌也就截然不同。
  《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诗》《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文》由复旦中文系教授陈引驰先生编著,甄别、挑选文辞优美,感发人心的古代诗歌263篇、古代散文90篇,加以注释和赏析,轻松读通三千年古典诗歌散文。
  尽管隔了千百年,那些诗文中的场景和情感,与现代人之间并无不可跨越的屏障。《静女》中那个捉弄恋人的调皮可爱的少女,《将进酒》中恣意张扬畅快淋漓的悲欢,《沈园二首》中悲惋缠绵至死不渝的爱恋,都能拨动我们的心弦。书中诗文之后的赏析文字,也不取串讲形式,不求全面阐发,仅寻其中打动人心处,写出我们的感动,希望能帮助读者与古人产生共鸣。
  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我们希望做成这样一本书,可以置于你的床头,放在客厅的茶几上,装进旅行途中的背包里,可以在春日的午后,工作学习的间隙,通勤的公车和地铁里,翻开来读几页,一整天都会感到生动明亮,也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个维度。

作者简介

  陈引驰
  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

目录

  

  《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诗》

  ◎《诗经》

  静女 / 001

  野有蔓草 / 003

  蒹葭 / 004

  ◎《楚辞》

  湘夫人 / 006

  山鬼 / 009

  ◎项羽

  垓下歌 / 011

  ◎刘邦

  大风歌 / 013

  ◎汉乐府

  长歌行 / 014

  饮马长城窟行 / 015

  陌上桑 / 017

  上邪 / 020

  ◎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 / 021

  西北有高楼 / 022

  涉江采芙蓉 / 023

  庭中有奇树 / 024

  迢迢牵牛星 / 025

  明月何皎皎 / 026

  结发为夫妻 / 027

  ◎曹操

  观沧海 / 028

  龟虽寿 / 029

  短歌行 / 031

  ◎刘桢

  赠从弟 / 034

  ◎曹植

  白马篇 / 035

  七哀诗 / 037

  ◎阮籍

  咏怀 / 039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041

  归园田居(其三)/ 043

  饮酒(其五)/ 044

  杂诗 / 045

  ◎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 / 047

  ◎鲍照

  拟行路难(其四)/ 049

  ◎陆凯

  赠范晔 / 050

  ◎谢脁

  王孙游 / 05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 052

  ◎南朝乐府

  西洲曲 / 054

  ◎沈约

  别范安成 / 057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 058

  ◎王籍

  入若耶溪 / 059

  ◎庾信

  寄王琳 / 060

  ◎北朝乐府

  敕勒歌 / 061

  木兰诗 / 062

  ◎薛道衡

  人日思归 / 066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067

  山中 / 069

  ◎杨炯

  从军行 / 070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 072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 073

  ◎张九龄

  望月怀远 / 075

  ◎贺知章

  回乡偶书 / 076

  ◎王之涣

  登鹳雀楼 / 077

  凉州词 / 078

  ◎孟浩然

  春晓 / 079

  宿建德江 / 080

  与诸子登岘山 / 081

  过故人庄 / 082

  ◎王昌龄

  出塞(其一)/ 083

  从军行(其四)/ 084

  芙蓉楼送辛渐 / 085

  闺怨 / 086

  ◎王翰

  凉州词 / 087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088

  山居秋暝 / 089

  终南山 / 090

  终南别业 / 091

  观猎 / 093

  少年行(其一)/ 094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095

  鸟鸣涧 / 096

  竹里馆 / 098

  鹿柴 / 100

  辛夷坞 / 101

  相思 / 102

  杂诗(其二)/ 103

  送元二使安西 / 104

  使至塞上 / 105

  ◎李白

  早发白帝城 / 107

  峨眉山月歌 / 108

  渡荆门送别 / 109

  望庐山瀑布 / 11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111

  长干行 / 112

  蜀道难 / 114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117

  将进酒 / 119

  月下独酌 / 121

  送友人 / 123

  独坐敬亭山 / 124

  越中览古 / 125

  玉阶怨 / 126

  劳劳亭 / 127

  春夜洛城闻笛 / 128

  客中作 / 129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130

  望天门山 / 131

  行路难三首(其一)/ 132

  梦游天姥吟留别 / 134

  赠汪伦 / 137

  ◎王湾

  次北固山下 / 139

  ◎崔颢

  黄鹤楼 / 141

  ◎高适

  别董大二首(其一)/ 142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 143

  ◎杜甫

  赠李白 / 144

  月夜 / 146

  春望 / 148

  旅夜书怀 / 150

  江南逢李龟年 / 151

  蜀相 / 152

  春夜喜雨 / 153

  江村 / 154

  客至 / 15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156

  赠花卿 / 158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160

  咏怀古迹(其三)/ 161

  登岳阳楼 / 163

  登高 / 165

  登楼 / 166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168

  逢入京使 / 170

  春梦 / 171

  ◎张继

  枫桥夜泊 / 172

  ◎戴叔伦

  除夜宿石头驿 / 173

  ◎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174

  ◎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 175

  ◎韦应物

  滁州西涧 / 176

  寄全椒山中道士/ 177

  ◎卢纶

  塞下曲六首(其二、其三)/ 178

  ◎韩翃

  寒食 / 180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 / 182

  夜上受降城闻笛 / 183

  ◎孟郊

  游子吟 / 184

  ◎崔护

  题都城南庄 / 185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186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188

  ◎张籍

  节妇吟 / 189

  秋思 / 191

  ◎王建

  新嫁娘词三首(其一)/ 192

  ◎刘禹锡

  秋词二首(其一)/ 193

  竹枝词二首(其一)/ 194

  乌衣巷 / 195

  石头城 / 196

  西塞山怀古 / 197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199

  再游玄都观 / 200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別 / 202

  问刘十九 / 204

  长恨歌 / 205

  琵琶行 / 211

  大林寺桃花 / 216

  钱塘湖春行 / 217

  ◎柳宗元

  江雪 / 218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 219

  ◎元稹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 221

  遣悲怀三首(其二)/ 222

  离思五首(其四)/ 223

  行宫 / 224

  ◎李涉

  题鹤林寺僧舍 / 225

  ◎赵嘏

  江楼感旧 / 226

  长安秋望 / 227

  ◎刘皂

  渡桑干 / 228

  ◎陈陶

  陇西行 / 229

  ◎贾岛

  寻隐者不遇 / 230

  ◎朱庆馀

  近试上张水部 / 231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 233

  梦天 / 235

  雁门太守行 / 237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 238

  山行 / 239

  秋夕 / 240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241

  赤壁 / 242

  江南春 / 243

  泊秦淮 / 244

  赠别二首(其二)/ 245

  清明 / 246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 247

  金谷园 / 248

  ◎许浑

  咸阳城西楼晚眺 / 249

  谢亭送别 / 251

  ◎温庭筠

  赠少年 / 252

  ◎李商隐

  锦瑟 / 253

  嫦娥 / 255

  无题 / 256

  无题二首(其一)/ 257

  安定城楼 / 259

  登乐游原 / 261

  夜雨寄北 / 262

  ◎陆龟蒙

  和袭美春夕酒醒 / 263

  ◎韦庄

  台城 / 264

  ◎王驾

  社日 / 265

  ◎张泌

  寄人 / 266

  ◎秦韬玉

  贫女 / 267

  ◎张咏

  雨夜 / 268

  ◎王禹偁

  村行 / 269

  ◎寇准

  微凉 / 270

  ◎林逋

  梅花 / 271

  ◎范仲淹

  江上渔者 / 272

  ◎晏殊

  寓意 / 273

  ◎曾公亮

  宿甘露僧舍 / 274

  ◎欧阳修

  戏答元珍 / 275

  画眉鸟 / 277

  ◎苏舜钦

  淮中晚泊犊头 / 278

  ◎王令

  春晚 / 279

  ◎王安石

  明妃曲 / 280

  示长安君 / 282

  泊船瓜洲 / 283

  梅花 / 284

  ◎程颢

  春日偶成 / 285

  偶成 / 286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 287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288

  题西林壁 / 289

  惠崇春江晚景 / 290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 291

  海棠 / 292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 293

  ◎道潜

  临平道中 / 294

  ◎黄庭坚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 295

  登快阁 / 296

  寄黄几复 / 297

  ◎张耒

  偶题 / 298

  ◎陈与义

  襄邑道中 / 299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 300

  ◎曾几

  三衢道中 / 301

  ◎杨万里

  小池 / 302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303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304

  ◎陆游

  游山西村 / 305

  书愤 / 306

  临安春雨初霁 / 308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其二)/ 309

  沈园二首 / 310

  示儿 / 312

  ◎朱熹

  春日 / 313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314

  ◎林升

  题临安邸 / 315

  ◎叶绍翁

  游园不值 / 316

  ◎赵师秀

  约客 / 317

  ◎戴复古

  江阴浮远堂 / 318

  ◎文天祥

  过零丁洋 / 319

  ◎元好问

  论诗(选一)/ 321

  ◎赵孟頫

  岳鄂王墓 / 323

  ◎王冕

  墨梅 / 324

  ◎袁凯

  白燕 / 325

  客中除夜 / 326

  ◎汪广洋

  兰溪棹歌 / 327

  ◎于谦

  石灰吟 / 328

  ◎王守仁

  泛海 / 329

  ◎杨慎

  宿金沙江 / 330

  ◎李贽

  独坐 / 331

  ◎王稚登

  杂言 / 333

  ◎陈子龙

  秋日杂感客吴中作十首(选一)/ 334

  ◎顾炎武

  白下 / 335

  ◎叶燮

  客发苕溪 / 336

  ◎王士祯

  秋柳四首(选一)/ 337

  ◎郑燮

  竹石 / 339

  ◎袁枚

  马嵬四首(选一)/ 340

  即事 / 341

  ◎赵翼

  题元遗山集 / 342

  论诗五首(其二)/ 344

  ◎黄景仁

  癸巳除夕偶成(其一)/ 345

  绮怀 / 346

  ◎龚自珍

  己亥杂诗(第五首)/ 347

  己亥杂诗(第一二五首)/ 348



  《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文》


  ◎庄子

  逍遥游 / 001

  养生主 / 008

  ◎屈原

  楚辞·渔父 / 012

  ◎李斯

  谏逐客书 / 014

  ◎贾谊

  过秦论(上篇) / 019

  ◎司马迁

  报任安书 / 024

  ◎李陵

  答苏武书 / 033

  ◎马援

  诫兄子严敦书 / 040

  ◎王粲

  登楼赋 / 043

  ◎诸葛亮

  前出师表 / 046

  ◎曹植

  洛神赋 / 050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 / 055

  ◎向秀

  思旧赋并序 / 062

  ◎李密

  陈情表 / 065

  ◎王羲之

  兰亭集·序 / 069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并序 / 072

  桃花源记 / 076

  五柳先生传 / 079

  ◎江淹

  别赋 / 081

  ◎丘迟

  与陈伯之书 / 086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 090

  ◎吴均

  与朱元思书 / 091

  ◎郦道元

  水经注·三峡 / 093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 095

  ◎王维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 101

  ◎李白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 103

  ◎韩愈

  祭十二郎文 / 105

  杂说四(世有伯乐) / 110

  送李愿归盘谷序 / 112

  ◎刘禹锡

  陋室铭 / 115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 117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121

  三戒 / 123

  ◎杜牧

  阿房宫赋 / 126

  ◎范仲淹

  岳阳楼记 / 129

  ◎周敦颐

  爱莲说 / 133

  ◎欧阳修

  醉翁亭记 / 135

  秋声赋 / 138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 141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 144

  前赤壁赋 / 146

  后赤壁赋 / 150

  宝绘堂记 / 153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 156

  亡妻王氏墓志铭 / 159

  留侯论 / 161

  记游松风亭 / 164

  与程秀才 / 166

  试笔自书 / 168

  与二郎侄 / 170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 / 172

  ◎朱熹

  江陵府曲江楼记 / 179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 182

  ◎周密

  观潮 / 187

  ◎刘基

  松风阁记 / 189

  ◎宋濂

  王冕传 / 192

  秦士录 / 196

  ◎马中锡

  中山狼传 / 200

  ◎沈周

  听蕉记 / 207

  记雪月之观 / 209

  ◎王守仁

  君子亭记 / 211

  ◎归有光

  项脊轩志 / 214

  先妣事略 / 218

  ◎宗臣

  报刘一丈书 / 221

  ◎袁宏道

  徐文长传 / 224

  虎丘记 / 228

  晚游六桥待月记 / 231

  ◎王思任

  剡溪 / 233

  ◎徐弘祖

  天都峰 / 235

  ◎谭元春

  再游乌龙潭记 / 238

  ◎刘侗

  帝京景物略·水尽头 / 240

  ◎张岱

  陶庵梦忆·序 / 242

  陶庵梦忆·湖心亭看雪 / 246

  陶庵梦忆·西湖七月半 / 248

  柳敬亭说书 / 251

  ◎张溥

  五人墓碑记 / 253

  ◎夏完淳

  狱中上母书 / 257

  ◎李渔

  芙蕖 / 261

  ◎林嗣环

  口技 / 264

  ◎郑日奎

  游钓台记 / 267

  醉书斋记 / 271

  ◎全祖望

  梅花岭记 / 274

  ◎陈鼎

  八大山人传 / 277

  ◎袁枚

  祭妹文 / 280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 / 284

  ◎龚自珍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 287

  病梅馆记 / 291

  ◎吴敏树

  说钓 / 293

  ◎刘鹗

  老残游记·序 / 296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 299


精彩书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1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篁:幽深的竹林。

  【赏析】
  东晋顾恺之为谢鲲画像,将他画在岩石中,别人问这样安排的原因,顾恺之回答说:"此子宜置丘壑中。"读《竹里馆》,感觉就像王维在为自己画像,然后再悉心经营一个环境来烘托出自己的神采面貌。而他布置得恰如其分,既不矫情,亦无虚夸。
  一片清幽整洁的竹林之中,一人独坐弹琴,时而长啸。琴声悠扬清泠,自古至今都是高雅脱俗的象征,后来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一面说"可以调素琴",一面声称陋室中"无丝竹之乱耳",就是将琴和其他乐器截然分开。长啸也是魏晋以来超逸高迈情怀的表征。竹林独坐,弹琴长啸,明月高照,远离红尘。
  这是一幅高士幽独图,也是王维的自画像。幽篁指深幽的竹林。竹林、弹琴、长啸,似乎……隐约……想起了谁?对,竹林七贤。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其中阮籍尤爱弹琴长啸:"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阮步兵啸,闻数百步"。弹琴长啸是志意宏放的阮籍在险恶政治中无可奈何的自我排遣。
  王维闲居辋川时,良相张九龄已谢世,李林甫正专权。忠直的大臣或遭杀戮,或遭贬逐,政治环境险恶一如阮籍之时。王维即使有用世之志,如《汉江临眺》表现的雄健意气,"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闲隐自保的王维此时也只能以弹琴复长啸来排遣心中转瞬即逝的豪情。
  一个文雅书生,独坐竹林中。心中无故激越,弹琴复长啸。但像一场徒劳无功的演出,无人知晓,无人领会。深刻的孤独与落寞中,一束月光透过竹叶照拂在他的身上。置身空明的月光中,他又安静下来。像一丝涟漪,发生,又像没有发生过。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杰出的散文家、诗人、词人、书法家,文章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跻身"北宋四大家"之列。
  1.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
  2.相与:共同,一同。

  【赏析】

  毫无疑问,苏东坡最大的理想是致君尧舜、兼济天下,然而他的一生屡遭政敌打击,饱尝仕途险恶,所以他的文字中时常会有隐遁江湖、自由自在度过一生的愿望。他有词句道:"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综观东坡一生,这两个理想都没实现,但也始终坚持。在宦海浮沉中,他总能找到机会,哪怕只是一时一刻,抽身出来,做个"闲人"。
  《记承天寺夜游》所记便是苏东坡在被贬黄州时的"休闲"时光。此前经历了无比凶险的"乌台诗案",从一个朝野瞩目、仕途顺畅的政治明星,转眼变成了一个险些被定为死罪、贬谪到黄州看管的戴罪之身,东坡遭遇了他人生的第一个低谷,却也迎来了他文学创作上的第一个高峰。东坡以其潇洒豁达的人生态度、豪迈开阔的胸襟,化解了政治失意的苦闷悲愁,在黄州留下了一段诗意人生的轨迹。从《记承天寺夜游》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个片段。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已是初冬的黄州,苏东坡被照入房中的月色触动,穿衣起床,到承天寺寻友人一起赏月。在东坡的眼中,洒满月光的承天寺庭院,空明澄澈,仿佛一个晶莹无尘的水中世界。院中竹柏投在地上的影子,仿佛水中的水草交错摇曳。那一刻,东坡先生一定有些恍惚了。他找到了做"闲人"的感觉。
  "闲人"不是无所事事的百无聊赖,而是将自己从平庸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抽身出来,从奔竞忙碌的官场生活中抽身出来,摒除对名利富贵的追求,让身心完全处于诗意自由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才能用心去感觉这个世界,一个寻常的月夜,也才成为了一道如此绝美的风景。



  答苏武书
  李陵

  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1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2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3韦韝毳幕,以御风雨;羶肉酪浆,以充饥渴。4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5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6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7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何如!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8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9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10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11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12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13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14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15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16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17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18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19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20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21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22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23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24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葅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25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26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27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28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29丁年奉使,皓首而归。30老母终堂,生妻去帷。31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32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33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34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35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36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37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38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39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40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41

  李陵(?-前74):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汉武帝时将军,名将李广之孙,深入大漠与匈奴作战,战败投降。
  1.子卿:苏武字。足下:古代用以称上级或同辈的敬词。令德:美德。令,美好的。策名:臣子的姓名书写在国君的简策上。这里指做官。清时:政治清明的时世。荣问:好名声。问通"闻"。休畅:吉祥顺利。休:美。畅:通。
  2.辱:承蒙,书信中常用的谦词。
  3.异类: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贬称,此处指匈奴。
  4.韦韝(gōu):皮革制的长袖套,用以束衣袖,以便射箭或其他操作。毳(cuì)幕:毛毡制成的帐篷。
  5.玄冰:厚冰。形容冰结得厚实,极言天气寒冷。
  6.胡笳:古代我国北方民族的管乐,其音悲凉。
  7.临年:达到一定的年龄。此处指已至暮年。鲸鲵:鲸鱼雄的称"鲸",雌的称"鲵"。此处借指被牵连诛戮的人。
  8.孤负:亏负。后世多写作"辜负"。
  9.攘臂:捋起袖口,露出手臂,是准备劳作或搏斗的动作。
  10.忉怛(dāodá):悲痛。
  11.搴(qiān):拔取。灭迹扫尘:喻肃清残敌。枭帅:骁勇的将帅。
  12.希:少,与"稀"通。难堪:难以相比。
  13.练:同"拣",挑选。
  14.扶:支持,支撑。乘:凌驾,此处有不顾的意思。决命争首:效命争先。
  15.徒首:光着头,意指不穿防护的甲衣。
  16.饮血:指饮泣。形容极度悲愤。
  17.引还:退兵返回。引,后退。贼臣:指叛投匈奴的军侯管敢。
  18.高皇帝:即汉高祖刘邦。
  19.当:如,像。
  20.执事者:掌权者。苟:但,只。
  21.捐妻子:舍弃妻子和儿女。
  22.虚死:指无谓而死。灭名:使名声泯灭。
  23.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指越王勾践兵败,向吴王夫差求和,范蠡作为人质前往吴国,并未因求和之耻自杀殉国。曹沫不死三败之辱:曹沫为春秋时鲁国人,曾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并不因屡次受辱而自杀身死。当齐桓公与鲁庄公会盟于柯,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迫使他全部归还战争中侵占的鲁国土地。
  24.椎心、泣血:形容极度悲伤。椎,用椎打击。泣血,悲痛无声的哭。
  25.萧:萧何,辅助刘邦建汉,封酂侯,曾因请求开放上林苑(专供皇族畋猎的场所)而遭囚禁。樊:樊哙,从刘邦起兵,封舞阳侯,曾因被人诬告与吕后家族结党而被囚拘。韩:韩信,助刘邦击败项羽,先封齐王,又迁楚王,后贬为淮阴侯,终被吕后斩首。彭:彭越,秦末聚众起兵,后归刘邦,封梁王。后被处死,并夷三族。葅醢(zūhǎi):剁成肉酱,为古代残酷的死刑。晁错:汉景帝时任御史大夫,建议削各诸侯国封地。后吴楚等七国诸侯反,有人认为是削地所致,晁错因而被杀。周:周勃,从刘邦起事,拜绛侯,吕氏死,周勃与陈平共诛诸吕,立汉文帝,曾被诬告欲造反而下狱。魏:窦婴,汉景帝时,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功,封魏其侯,汉武帝时被诛。见:受。辜:罪。
  26.贾谊:汉文帝时召为博士,颇受器重,后被权贵排斥出朝廷,郁郁而死。亚夫:即周亚夫,封条侯,以军令严整闻名,汉景帝时率军平定七国叛乱,后被诬谋反,绝食而死。
  27.二子:指贾谊、周亚夫。遐举:原指远行,此处兼指功业。
  28.陵先将军:指李广。贵臣:指卫青。卫青为大将军伐匈奴,李广为前将军,被遣出东道,因东道远而难行,迷惑失路,被卫青追逼问罪,愤而自杀。
  29.伏剑:以剑自杀。此指苏武在被逼降时,引佩刀自刺的事。朔北:北方。这里指匈奴地域。
  30.丁年:成丁的年龄,即成年。这里强调苏武出使时正处壮年。
  31.终堂:死在家里。去帷:改嫁。去:离开。
  32.蛮貊(mò):泛指少数民族。这里指匈奴。
  33.茅土之荐:指赐土地、封诸侯。古代帝王社祭之坛共有五色土,分封诸侯则按封地方向取坛上一色土,以茅包之,称茅土,给所封诸侯在国内立社坛。千乘之赏:也指封诸侯之位。
  34.典属国:官名,九卿之一,掌管民族交往事务。
  35.廊庙:殿四周的廊和太庙,是帝王与大臣议论政事的地方,因此称朝廷为廊庙。"廊庙宰",即指朝廷中掌权的人。
  36.孤恩:辜负恩情。
  37.安:安于死,即视死如归之意。
  38.稽颡(sǎng):叩首,以额触地。颡:额。北阙:原指宫殿北面的门楼,后借指帝王宫禁或朝廷。刀笔之吏:主办文案的官吏。
  39.幸:希望。谢:问候。故人:老朋友。
  40.胤子:儿子。苏武曾娶匈奴女为妻,生子名叫苏通国,苏武回国时他仍留在匈奴,汉宣帝时才回到汉朝。
  41.顿首:叩头,书信结尾常用作谦辞。

  【赏析】

  李陵出生于一个悲情的将门世家。他的祖父是被时人誉为"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被匈奴人敬畏地称作"汉飞将军"的名将李广。但李广一生无缘封侯,最后一次征战中因迷路误期,不愿面对刀笔吏责问而自杀。李陵的父亲早死,李陵是遗腹子。当李陵成人之时,家门衰落,李陵肩上承担着重振家族声望的重任。天汉二年,李陵自告奋勇,率步卒五千,深入匈奴之地,遇到单于主力。单于召集数十倍于李陵的骑兵,付出死伤上万的代价,最终击破李陵的军队,李陵投降。李陵和苏武是朋友,他投降的前一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李陵投降后,曾多次去看望苏武。后苏武回到汉朝,写信劝李陵归汉,李陵写了此信作答。在信中,李陵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作战经过、失败投降的心路历程以及不能归汉的原因。
  史书记载,单于对李陵十分器重,封他为右校王,还将女儿嫁给他。但从信中来看,李陵却并不以此感到快乐。相反,他的内心充满了悲苦。他写自己在匈奴的生活,饮食习俗、气候环境都与汉地迥然相异,夜不能寐,晨起落泪。一方面他从内心抵触匈奴的文化和风俗,他看到的是"异类",听到的是"异方之乐","蛮夷"和"戎狄"的一切都只会加重他内心的悲伤。但另一方面,他又无法回到汉朝,汉武帝由于他的投降而杀了他的全家,"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他与汉朝已恩断义绝。全家被杀已令李陵痛不欲生,更让他愤怒的是,他虽然战败投降,但自认为"功大罪小",他不该受到如此严厉的处置。
  为了证明自己"功大罪小",李陵在信中详细地描述了作战的经过。这本是一次可以不必发生的战役。汉武帝遣李广利率汉军主力西征天山,李陵最初的任务是为大军负责辎重。这是一个没有什么风险的任务,但也几乎没有机会参加对匈奴的战斗。急于恢复家门声望的李陵对此自然不能满意,遂主动请求仅率五千步兵北出大漠,攻击单于王庭。也正如李陵所期待的,当他率军向北进发三十多日后,遇到了匈奴单于所率领的三万骑兵。在平坦的大草原上,骑兵对步兵本就具有兵种上的压倒性优势,更何况现在数量上也是匈奴骑兵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匈奴骑兵迅速发动了攻击,在他们看来,这应该是一场不费力气的屠杀。但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不仅进攻被打退,而且汉军还对他们进行了追击。单于一边败退,一边从各部又调集了八万骑兵。李陵此时"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这才向汉地方向撤退。可以想见李陵军队面临的凶险处境,孤军深入,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作战,骑兵强大的机动性使敌人一路尾随不舍,随时可以发起进攻,随时可以撤出战斗。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应是匈奴人占据绝对优势和主动,但李陵的军队却丝毫未落下风。正如李陵在信中描述的,"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当撤至距离汉朝边境不过一百多里时,李陵的军队已经筋疲力尽,而且面临两个致命的问题:第一,武器消耗殆尽;第二,没有后援。但即使如此,每次战斗时李陵振臂一呼,汉军仍然"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匈奴已阵亡上万人,且越来越接近汉朝边境,就在匈奴单于愈来愈心惊胆寒,准备退兵时,汉军队伍里却出了叛徒。这个叛徒将汉军的虚实告诉了单于,最终,李陵兵败被俘。
  作为军人,没有比投降更大的耻辱了。李陵当然不甘心背负这样的耻辱,至少,他希望别人能够知道他的苦衷。他不是苟且偷生之人,战败而未死,是认为"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希冀着能像范蠡、曹沬那样,忍辱负重,最终用大功来复仇雪耻。只是由于汉武帝不能体谅他的苦衷,杀了他的全家,使他过去所做的一切,以及本来所计划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并将不得不永远背负投降的耻辱,再也没有机会洗刷。这让他感到椎心泣血般的痛苦。
  写到此处,李陵再也压抑不住他对汉武帝的愤恨,连带着愤怒指责自汉高祖以来,汉朝历代皇帝对功臣的刻薄寡恩。萧何、樊哙从刘邦起兵之时就跟着刘邦出生入死,却一度被投进监狱;韩信、彭越为刘邦打败项羽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都被处死。周勃既是开国功臣,又在平定吕氏、迎立汉文帝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却被汉文帝逮捕系狱;贾谊为汉朝的治理殚精竭虑,却被远贬长沙,郁郁而终。汉景帝轻率地杀掉了他曾最为倚重的晁错,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被投入监狱,绝食而死。另一个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大功的魏其侯窦婴,则被汉武帝杀掉。李陵还想到了自己的祖父李广,一生为汉朝作战,结局却是愤而自杀。而汉朝对功臣刻薄的传统,也延续到了苏武身上。苏武在汉武帝时出使被扣,十九年忠贞不屈,"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他的节义是"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理应有封侯之赏,但他回到汉朝后,"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
  苏武的来信没有保留下来,但从李陵的回信推测,其主要内容应是劝李陵归汉。李陵首先承认自己对匈奴的不认同,从饮食、气候到文化,他都从内心感到抵触。但想到汉朝对自己的不公正,想到全家被杀,想到汉朝历代皇帝的刻薄寡恩,他毅然断绝了返回汉朝的念头。甚至对自己的投降行为也不感到后悔:"陵虽孤恩,汉亦负德。"因此,李陵最后给了苏武斩钉截铁的回答:"愿足下勿复望陵!"
  对于投降变节者,中国人似乎向来不惜以最严厉最苛刻的态度加以批判。但对李陵,却多抱以深深的同情。




前言/序言

  古诗前言


  传统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大多始于古诗,咿呀学语的时候,古诗就浸润到我们的文化血脉里了。清风明月的夜晚,登楼徘徊的黄昏,荒郊古寺的钟声,落花满径的小园,建构了中国人共同的文化乡愁。那一篇篇或绮丽或雄浑,或冲淡或深挚的文字,光华闪耀,穿透历史的烟尘,被一代又一代人琅琅吟诵。

  然而历史太长,诗作太多,就像繁星满天,让普通读者眼花缭乱,不得其门而入。于是便有了历代林林总总的诗歌选本,编选者旨趣不同,目的不同,编选成书的面貌也就截然不同。明清以来,作为启蒙读物而影响力最大的,无过于《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两书所选多名家名篇,题材多样,颇可帮助普通读者含英萃华,初步领略古诗风貌。不过,从今人眼光看,两书缺憾也显而易见。《千家诗》主要选唐宋律诗和绝句,诗体不可谓全,也不能说都选得精粹。《唐诗三百首》所选自然全是唐诗,诗体齐备,多数确实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较《千家诗》更为精审,且选者偏爱盛唐大家,杜甫入选最多,王维、李白紧随其后,他们的作品篇数合起来接近全书三分之一,可以说是一大特色。这两本诗选都将目光集中在唐宋,就整个多姿多彩的中国诗歌史而言,唐诗和宋诗固然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但唐以前和宋以后的篇什也绝非不值一观的。

  今人的各种诗歌选本多到不可胜计,综合性的通代选本也不罕见,且大多篇幅宏大;过去多年风靡一时的诗歌鉴赏类著作如上海辞书出版社《先秦诗鉴赏辞典》《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元明清诗鉴赏辞典》系列,自先秦至近代,总计选诗约5000首,配以赏析文章,大大便利了读者对诗歌的阅读和理解。只是宏富的篇幅未必适合普通尤其是入门的读者。

  因此,我们起意做一本更适合普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的诗选。我们希望做成这样一本书,可以置于孩子的床头,放在客厅的茶几上,装进旅行途中的背包里,可以在春日的午后,写作业的间隙,通勤的公车和地铁里,翻开来读几页,一整天都会感到生动明亮。

  我们从浩如烟海的传统诗歌中先期选出了近700首作品,所选的诗歌范围覆盖了中国古代诗歌史的全体,上起《诗经》,下至清代龚自珍,而后再加汰择,结果唐诗自然成为最重要的部分,全部260余首诗中唐诗近150首,约为整个篇目的60%。借由此书,读者或许能对整个中国古代诗歌的历程有一个最初步的直观认识,而又能读到历来最脍炙人口也真正值得永远记取的诗作。

  文辞优美,感发人心,这是我们选取诗歌最主要的标准;适合青少年,可以作为现代中国人最基本的传统诗歌素养和理解,也是我们时时在心中考量的。不论默读还是朗读,这些诗都会让你齿颊芬芳,心动神摇。你会发现,尽管隔了千百年,诗中的场景和情感,与现代人之间并无不可跨越的屏障。《静女》中那个捉弄恋人的调皮可爱的少女,《将进酒》中恣意张扬畅快淋漓的悲欢,《沈园二首》中悲惋缠绵至死不渝的爱恋,都能拨动我们的心弦。当你将这些优美的诗歌熟稔于心,即使此后未必有机缘更多更深地接触古典诗歌的海洋,也至少会拥有与传统诗歌和传统美学的一线心有灵犀。

  为让我们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更直截更亲切地与书中的诗篇相遇,我们力求注释精简,对于诗中的字词语句、名物制度等,只要不影响到对作品整体的理解,便不加注说,以便让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对诗歌文本的领会和体悟上。每首诗后的赏析文字,也不取串讲形式,不求全面阐发,仅寻诗中打动人心处,写出我们的感动,希望能帮助读者在读诗时与古人产生共鸣。

  书中所选诗歌,都是我们应该熟读的古诗。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篇章,也是传统文化中最深入人心的部分。古诗中有古人的人生和世界,有古人对人生和世界的体验与境界。对青少年而言,这是更高的人生和更纯粹的世界。一篇篇古诗犹如一个个亲切的朋友,只要你肯接近他们,他们就会不吝和你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与喜怒哀乐,会帮助你建设你自己的内心修养和人格意志。

  让我们一起来熟读这些古诗吧。


  陈引驰

  2017年3月





  古文前言


  在古人眼中,文章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曹丕《典论·论文》认为文章能让人不朽,他说:"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广为流传的《神童诗》强调了文章的世俗意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论从精神层面还是从世俗角度,人们历来都有足够的动力为文章的写作反复推敲,殚精竭虑。因此,今天的我们也才有了这样一座富如江海的古文宝库。

  即便从《尚书》中的殷周文献算起,中国的文章史也有三千多年了。三千多年中,才子名家代不乏人,雄篇妙文层出不穷。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耸峙于中华文明的奠基期,为后世文章写作树立了典范;两汉的政论文和史传散文踵武而至,气势磅礴;至魏晋南北朝,文风一变,骈文成为文坛主流,铺陈辞藻,雕缋满眼,将汉语的形式之美发挥到极致;有鉴于骈文之弊,唐宋八大家高举古文大旗,变革文体,闳其中而肆其外,蔚为壮观;下至明清,取法秦汉、上继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创作成绩斐然,桐城派古文一直到现代还很有影响,林琴南用来翻译西方文学,朱光潜借以将人生和学术的道理书写得明晰宛转;而明清以来灵动隽永、抒写性灵的小品文犹如一股清流,更为新文学的一些大家作手所推重,也被众多普通的读者所喜爱。

  三千年的文章中,既有洪钟大吕,亦有浅斟低唱。

  仁人志士将文章视作经国大业,在文章中指点江山,心怀天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梁启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他们的人格光风霁月,他们的文章堂堂正正。

  寒士骚人以文章作不平之鸣,在文章中泣血哀歌,述志明心。司马迁著《史记》未完,遭逢李陵之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王勃连遭贬黜,郁郁不得志,但并未怨天尤人,而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夏完淳壮志未酬身先死,但以殉国为分内事,"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他们的人生悲惨坎坷,他们的文章沉郁悲痛。

  文人雅士多写闲情逸致,在文章中吟风弄月,流连光景。举凡山水、花鸟、书画、茶酒、风俗、世情,无不入文,或如沈周津津乐道雨打芭蕉的声音,或如马中锡借中山狼嘲讽忘恩负义之徒,或如郑日奎对自己痴迷于书的自嘲与自得,描摹刻画,穷形尽相。

  古文中的世界,丰富广阔。古人将他们的人生写进文章里,他们的荣辱悲欢,瞬间的思绪,一生的回顾,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态度,统统定格在文章里。当我们阅读一页页的文章,其实是在走进古人的生活,走进古人的内心。阅读古文可以增长见闻,澡雪精神,受到熏染,得到教益。但这需要我们常读多读。

  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我们希望做出一本适合普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文选,希望这本篇幅精简的书能成为读者面对浩瀚的古文汪洋时最好的观澜平台。我们希望这本文选可以置于孩子的床头,放在客厅的茶几上,装进旅行途中的背包里,可以在春日的午后,写作业的间隙,通勤的公车和地铁里,翻开来读几页,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个维度。

  和同系列的诗选一样,这本文选的主要选录标准依然是文辞优美,感发人心,读时让人愉悦,读后令人流连;适合青少年、可以作为现代中国人最基本的传统文章素养和理解,也是我们时时在心中考量的。每篇文章后的赏析文字,不取串讲形式,不求全面阐发,仅求抓住文章的脉络,写出从文章中所受的感动,希望得到读者的共鸣,更希望读者能与文章的作者共鸣。

  书中所选的近百篇古文,是我们应该熟读的。让我们一起来熟读这些古文吧。


  陈引驰

  2017年3月



用户评价

评分

包装精良,印刷完美。京东618很给力。。。

评分

家发货速度很快,服务也很到位,点个赞,下次还会来购

评分

经常网购,总有大量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或者是随便写,但是我又总觉得好像对不住那些辛勤工作的卖家,仓管,客服,老板,于是我写下这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五星好评卖家的宝贝评价,以示感谢。首先宝贝性价比很高,我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京东的配送绝对是一流的,送货速度快,服务态度好,每样东西都送货上门,希望京东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好更多的东西给大家,为京东的商品和服务点赞。

评分

好,物流快,字迹清哳,给崽买的

评分

速度很快,包装得很好

评分

满意非常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非常满意

评分

物美价廉 东西不错的 质量还好 以后还会用的 支持卖家 赞一个赞一个

评分

这是买正版书最扎心的一次,我嫌麻烦就不换了,但是差评是必须的

评分

包装精良,印刷完美。京东618很给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