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戏剧选》由天才翻译家朱生豪翻译,莎学学者沈林和辜正坤校订,收入莎士比亚戏剧四部,包括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和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故事轻快、文辞艳丽。《威尼斯商人》有两个独立而又互相照应的情节,编织得十分巧妙,悲剧和喜剧成分交相辉映,现实性和浪漫性各擅其长。《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震撼人心。《哈姆雷特》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变化的叙事角度,呈现了一个交织着多重情感的复仇故事。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戏剧选》收入了由朱生豪先生译的包括《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四部经典戏剧,包括了莎士比亚在各创作时期的不同类型的作品,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反映出莎士比亚戏剧的创作特色。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人教版教材称《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六世》《理查二世》等。他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伟大的天才之一”。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众多读者。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罗密欧与朱丽叶
哈姆雷特
《仲夏夜之梦》导言
这是一出深受普通观众喜爱的莎剧。波顿的戏中戏,再蹩脚的伶人来演也会令人捧腹。小精灵在舞台上则必定是舞姿翩翩的曼妙少女。原有的民歌之外,华美的词句和怪异的情节引得后世音乐家乐思如涌,仲夏夜的森林中,这充满魔力和魅力的时间和地点也使舞美师们能尽情发挥想象运用技艺。
历史上也有几位文人对此剧表示不屑,以为其所以诱人全在娱人耳目而非动人心魄。
故事轻快、文辞艳丽、人物设置匀称整齐、结尾处祝词又曲意奉承,这使人怀疑它是为某位贵人的婚礼特制的。但至今还没有发现任何史实能证实这一揣测。话虽如此,它确实带有浓重的宫廷假面剧的气息;同时,专家们发现它的形式也受到了民间仲夏节和五月节庆祝活动的影响。
《威尼斯商人》导言
此剧题材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马娄的《马耳他的犹太人》(1598)对此剧的影响可能最显著。某些故事细节据认为来自该剧。某些人物,例如杰西卡,就有可能来自《马耳他的犹太人》。若干故事情节可在别的渠道,尤其是菲奥伦蒂洛的意大利故事集中找到。此外,1594年,一位犹太医生罗得里戈?洛佩兹被控阴谋毒死女王,并因此被推上绞刑架,一些莎评家因此认为此剧的某些方面(例如反犹太情绪方面)可能与此剧有一定的现实联系。
此剧具有两个独立而又互相照应的情节,编织得十分巧妙。剧情进展较迅速,悲剧和喜剧成分交相辉映,现实性和浪漫性各擅其长。剧本的浪漫气氛尤见于巴萨尼奥和鲍西娅之间的爱情故事。猜匣识美人情节,与中国传统的抛绣球或比武招亲之类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实性则主要体现在弥漫全剧的渗透伊莉莎白女王时期的重商主义精神与旧式封建贵族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以及莎士比亚时代英国人的反犹太情绪。此剧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也是莎士比亚对人性中的仇恨心理的研究;而与此相对应,莎士比亚似乎通过鲍西娅这个人物宣扬了基督教义中的宽恕原则。在人物刻画方面,一般认为鲍西娅是莎士比亚笔下最优美最成功的女性之一。她聪明、美貌、机智,行事果断而又善良仁慈,是一个相当理想化的人物,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追求。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反面角色犹太人夏洛克。表面上看来,夏洛克被塑造成了邪恶的代表,他唯利是图,吝啬狡诈,复仇心重,但是当代莎评家的研究却日益倾向于认为应对夏洛克给予一定的同情。夏洛克的行为不是偶然的,在当时普遍仇恨犹太人的基督教世界中,夏洛克的复仇行动具有一定的民族复仇意义。如果说夏洛克缺乏宽恕精神,那么当时的基督教世界也不曾对他给予多少理解。从安东尼奥对夏洛克的态度来看,就是相当刻薄和不宽容的。当然,夏洛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在我们对他进行客观描述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到当时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他毕竟是一个戏剧人物,他注定要成为一个反面角色。因此,对他的同情和理解是有限度的。《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成功的戏剧之一。它不仅情节精彩,人物性格鲜明,而且语言生动,诗意浓郁,所以它获得读者和观众长盛不衰的欢迎绝不是偶然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导言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在文艺复兴期间已有流传。它第一次出现在意大利人马苏乔笔下时已经具备了日后莎翁剧作的情节特征,继而它又辗转于当时的文人墨客之间。达?鲍特把故事的主人公落户在维洛那城;班戴罗细腻的笔触又为它增添了新的光彩。从此它不胫而走,不久流传到了法国,进而又跨越了英吉利海峡。莎士比亚是通过布鲁克长达三千零二十行的诗体译文了解到这个故事并把它改编为舞台剧的。把同代的才子佳人引入长期为古希腊罗马帝王将相把持的悲剧殿堂,这在当时不啻为石破天惊之举。
在西方不少文人看来,一对恋人的悲惨结局纯粹是由“偶然因素”造成,这难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我国则有一种普遍看法认为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势力”。前者拘泥于性格悲剧的尺度,后者又似乎落入了社会进化论的窠臼。
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这对恋人的故事具有巨大的震撼力。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旅游者簇拥到小城维洛那,面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从未站立过的阳台洒下滔滔热泪;据说市政府还不得不安排专职人员回复从世界各地寄给“朱丽叶小姐”的痴情信件。
《哈姆雷特》导言
“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中最说不完的作品当推《哈姆雷特》。它人物关系的复杂微妙,莎翁其他作品以及他同代人的作品都难以企及。围绕着主人公有他的亡父、母亲、继父、情人、情人的兄长、同学、密友……莎士比亚处理这些人物关系,细致入微处开精神分析学说之先河。剧名虽是“哈姆雷特”,剧的焦点却并未完全固定在他一人身上。每一个人物,那怕一个小人物,都可以是一个窗口,望出去都会有一片风景。
剧的情节沿用当时英国舞台常见的多线索布局。这种为后来古典主义批判的结构似乎蕴含着松散枝蔓的弊端,但此剧中哈姆雷特、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三条线却安排得繁简得当、疾缓有序,给全剧以跌宕起伏的气势,促使观众在对比三人命运中体味这出悲剧的意味。
剧中既有大段当事人沉痛的独白和以近似旁观者口吻发出的悠长咏叹,又有唇枪舌剑、刻薄辛辣的讽喻;既有滔滔不绝的雄文和富丽堂皇的华章,又有轻狂不羁的市井俚语和放荡无忌的插科打诨。
复杂的人物关系、变化的叙事角度、多头的线索、杂糅的语言风格,这些使得《哈姆雷特》丰富、厚重。
初读《哈姆雷特》,脑海中涌现的第一感觉,是莎士比亚那深邃而又复杂的灵魂。这部剧并非仅仅是复仇的简单故事,它更像是一面映照人性多面性的棱镜,折射出勇气与犹豫、理智与狂热、忠诚与背叛的种种纠葛。哈姆雷特王子,这个被命运捉弄的悲剧英雄,他的内心挣扎,他的哲学思考,至今仍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当他徘徊在复仇与不作为之间时,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怯懦;而当他迸发出决绝的行动时,我们又看到了那份源自灵魂深处的勇气。剧中的人物塑造也极其成功,克劳狄斯国王的狡诈与野心,奥菲利娅的纯真与哀婉,葛特鲁德王后的摇摆与无奈,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每一次重读,都能在不同的对话、不同的场景中发现新的意味,体会到莎士比亚对人类情感和命运的深刻洞察。那种压抑的氛围,时而如同乌云压顶,时而又在瞬间迸发出惊雷般的震撼,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哈姆雷特》不仅仅是一部戏剧,更像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这部作品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哈姆雷特王子并非一个简单的复仇者,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他的行为也因此显得扑朔迷离。我们无法轻易地用“好”或“坏”来定义他,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普通人同样弱点和情感的个体。他的犹豫、他的恐惧、他的愤怒,都显得如此真实,如此 relatable。而剧中的其他人物,如奥菲利娅的悲剧命运,葛特鲁德王后的复杂情感,以及克劳狄斯国王的伪善,都同样引人入胜。莎士比亚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物,展现了人性深处的幽暗与光明,展现了命运的无常与残酷。每一次阅读,都仿佛在与这些角色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去理解他们的选择,去感受他们的痛苦。
评分《哈姆雷特》这部作品,每次细读都仿佛能从中挖掘出新的宝藏,尤其是对语言艺术的精妙运用,让人叹为观止。莎士比亚的诗意语言,不仅仅是华丽的辞藻堆砌,更是情感的载体,思想的表达。他能够用最精准的词汇,描绘出人物内心最复杂的情绪,用最生动的比喻,揭示出人生最深刻的道理。例如,哈姆雷特那些看似疯癫实则充满哲理的独白,每一次都能在不经意间点醒读者,让我们对生活、对人性产生新的认识。剧中的双关语、隐喻、反讽等修辞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使得作品的解读空间更加广阔。每一次的重温,都会发现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都会对某个词语、某句台词产生新的理解。这种“常读常新”的阅读体验,正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它仿佛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每一次翻阅都能带来不同的惊喜。
评分《哈姆雷特》带给我的,是一种关于“失落”与“追寻”的复杂情感。哈姆雷特王子,他失去了一切——父亲的爱、王位的继承权、曾经的宁静生活,甚至连他曾经信任的人,也可能背叛了他。这种巨大的失落感,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怀疑之中。而他的复仇,与其说是为了正义,不如说是他在这失落的世界中,为自己寻找一个存在的意义,一个行动的方向。剧中的许多场景,都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仿佛预示着悲剧的不可避免。然而,也正是在这种绝望之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坚韧与光辉。哈姆雷特在矛盾中挣扎,在痛苦中思考,他试图理解世界的黑暗,试图找到人生的方向。这种追寻的过程,虽然充满了艰辛与危险,却也展现了生命的顽强。
评分读完《哈姆雷特》,最让人震撼的并非是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其中蕴含的对生命意义的拷问。当哈姆雷特在墓地中举起约里克头骨,那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仿佛响彻古今。这不仅仅是王子个人的迷茫,更是全人类在面对死亡、面对存在的虚无时,不约而同的疑问。莎士比亚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读者,让我们自行思考。剧中的政治阴谋、权力斗争固然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但其背后隐藏的,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刻剖析。贪婪、嫉妒、野心,这些负面情绪如何扭曲人心,如何导致一场场悲剧的发生,莎士比亚用他极具穿透力的笔触,将这一切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每一次对白都充满哲理,每一次冲突都引人深思,仿佛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从他的话语中汲取对人生百态的理解。
评分好!!!!!!!!!!
评分618囤书季,很多书以前不敢下手的,现在入手!
评分一直想买的书,一下子买了好多,都很不错!
评分可以接受,速度很快
评分正版译林,墨香味浓,印刷完美!满分!!!!
评分没毛病,京东快递超级666,昨晚下单今天上午就到,望京东越做越好(?• . •?)
评分值得推荐!
评分刚买回好多本书可以慢慢想受慢生活。
评分京东书很好,孩子喜欢,值得信赖。快递很快,服务态度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