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配合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等工作,编写组编写了《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相关文件汇编》。该书汇集了国家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发布的综合性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的有关文件、相关合同示范文本等。近年国家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许多规范性文件,为此,本次修订一方面对原文件汇编中不再适用或与造价管理非密切相关的文件及相关示范文本的具体条款进行了删减,另一方面增加了近期发布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重点增加了造价管理相关的司法解释、指导意见等内容,以及部分地方造价管理法规。
一、法律、行政法规
二、综合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三、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有关文件
四、各地方法规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更新”程度也让人捏了一把汗。虽然名字写着“备考2018”,但其中引用的某些政策文件或者行业标准,其版本号看起来非常陈旧,让我不禁怀疑它是否真的紧跟了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初的最新政策变动。造价工程师的考试,其专业性决定了对文件时效性的要求极高。任何一个细微的数字变化,或者一个关键措辞的调整,都可能在考试中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我特意对照了几个我较为熟悉的领域的文件,发现其中引用的某些规定,似乎在近两年的行业会议中已经被提及进行过修订或澄清。如果一本“专用辅导书”不能确保其所收录文件的绝对时效性,那么它带给考生的风险就远远大于帮助。我希望看到的,是出版方能提供一个清晰的版本说明,或者至少有一个明确的修订时间节点,来证明这些文件的“新鲜度”。否则,我拿着这样一本“时间感”模糊的书去应考,无疑是在赌博,而我的职业前途可不是什么可以轻易拿来冒险的东西。
评分翻阅全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学术性”压倒了“应试性”。这本书更像是一份面向专业研究人员的资料汇编,而非针对广大考生的高效备考工具。它的排版逻辑似乎是按照文件本身的发布顺序来组织的,而不是按照造价工程师考试的知识模块来划分的。例如,在备考体系中,我们通常会将“工程计量与支付”、“工程造价信息”和“工程合同管理”视为三大核心板块。这本书的内容却是散落在不同的章节中,需要读者自己去进行跨章节的知识点串联。这种组织方式极大地增加了阅读和理解的难度。一个好的辅导书,应该能帮助我们建立清晰的知识地图,让我们可以快速定位薄弱环节并进行针对性强化。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片没有航海图的海洋,虽然里面装满了“水”(信息),但你不知道该如何高效地到达彼岸。我最终还是需要另购一本结构更清晰、侧重案例分析的资料来弥补这种知识结构上的缺失。
评分天呐,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竟然会买到这样一本“宝藏”图书!说实话,我满心欢喜地拆开包裹,想象着里面是2018年考试的最新、最权威的复习资料,结果翻开第一页我就懵了。这书的封面赫然写着“备考2018造价工程师”,但内页的内容,怎么看都像是一份历史文献汇编,而不是一本实用的应试辅导书。我本来期待的是那些最新的法规变动、精准的计算方法解析,或者至少是针对2017年考试趋势的深度预测。然而,我得到的是一份厚厚的、似乎是把历年所有官方文件原封不动地堆砌起来的“文件集”。比如,关于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某个条款,我期望看到的是考点解析,比如“在哪些特定情况下需要注意双重计价风险”,或者“近三年考频最高的相关案例题型分析”。可这本书里,它直接把规范条文贴在那里,字体小小的,密密麻麻的,等你费劲巴拉地找出来,还得自己去对照记忆中的知识点,完全没有起到“辅导”的作用。这感觉就像是花钱买了一堆法律条文的印刷版,而不是一本精心编撰的考试指南。对于一个时间紧张的考生来说,这种需要自己做大量信息筛选和二次加工的资料,简直是效率的黑洞。我需要的不是原始材料的堆砌,而是高浓度的知识精华啊!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怎么说呢,有一种莫名的“复古”感,让我恍惚间以为自己拿到了上个世纪的教材。重点是,它对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相关文件汇编”的理解,实在是太过于“原教旨主义”了。我理解“汇编”意味着收集和整理,但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复制和粘贴”。那些涉及到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流程的规定,或者某些地方性计价办法的附件,被原原本本地收录了进来,篇幅占据了大量空间。我承认,理论上这些都是“相关文件”,是基础知识的一部分,但对于备考来说,我们更关心的是这些文件在实际考试中如何“转化”为得分点。比如,如果一个文件规定了某个费用构成的调整原则,我希望看到的是,在什么情景下,考官会要求我们用这个原则来计算案例题的某个步骤。这本书里,这些文件之间的逻辑关联性、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几乎是零。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文件柜,把所有东西都扔了进去,你需要自己戴着放大镜,在里面探寻那些可能隐藏的考点,这对于快速掌握考试重点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考验。我甚至怀疑,这些文件本身是否有经过必要的精简和校对,以适应考试的特定要求。
评分购买这类专业考试用书,我的核心诉求是“精准定位”和“效率提升”。然而,这本书在“精准定位”上做得非常令人失望。我翻阅了其中关于合同管理和索赔的内容,发现它更多地倾向于罗列不同合同范本(如FIDIC、九版合同)中的条款原文。这本身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2018年的考试重点显然更倾向于考察特定风险分配下的合同执行案例,以及变更和索赔的实际操作逻辑。这本书里,关于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索赔报告,如何量化延迟索赔的损失,这些实操层面的深度分析几乎找不到。它更多的是告诉你“合同条款是怎么写的”,而不是“考试会怎么考你这个条款”。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通过考试来提升职业能力的人来说,价值大打折扣。我们不是去做法务研究的,我们需要的是通过考试的“钥匙”。如果这本书只提供了原材料,而没有提供开锁的图纸或技巧,那它的附加值在哪里呢?我期待的辅导书,应该能帮我梳理出哪些条款是高频考点,哪些是基础背景知识,但这本书做到了信息覆盖,却完全缺失了信息权重分配。
评分还不错,用了一段时间了,考试用书,没有错误就好,纸张都是一样的
评分书的质量很不错,希望对我有帮助,考试能顺利过关
评分感觉书像盗版似的的呢,京东寄书包装确实需要改进,就一个袋子拉倒。
评分质量不错!!!!!!!!!!!
评分买了四本书
评分拆开包装箱的时候就发现被刮开了,第二次在京东买到二手货,希望内容没问题吧
评分东西挺好的 物流速度也很快
评分买了一堆。质量不错,发货速度也快。
评分包装太差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