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的产业革命,我们一次有机会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机会是千载难逢的,我们不能再错过这样的历史机遇。一定要抓住机遇,采取务实的方式,使我们的产业进一步提升,使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 李国斌
新技术革命带来产业格局的颠覆性变化,产业政策的供给能力不足、不准确、不匹配的问题,已成制约产业革命的卡脖子因素。
——新华社瞭望智库董事长兼总裁、《财经国家周刊》执行总编辑吴亮
“创新、创业”将改变中国未来格局。未来的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应该以促进技术创新为主轴,这也是九三学社中央成立促进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的意义所在。通过王喜文博士的《新产业政策》,我们看到了继刘鹤、冯飞之后,新一代政府单位内产业政策研究学者的崛起!
——九三学社中央促进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主任 张云泉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促进一批新兴产业继而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是推动产业转型的加速器,是形成“新经济”社会的新动能。王喜文博士的《新产业政策》一书系统论述了“新产业”的政策,值得政府政策制定部门借鉴参考。
——国家发改委《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执行副社长、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联盟秘书长 陈东升
正在发生的新工业革命将彻底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改变国家间的比较优势,进而重塑全球产业竞争力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而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经济将如何演绎——当前应该做的就是及时推出“新产业政策”。
王喜文
科技部科技情报所博士后、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委员。曾在北京一机床厂工作2年,后为日本开发计算机软件10余年,2009年后主要从事工业和信息化研究工作,其中2011年曾挂职北京市房山区经信委副主任。现为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工业4.0研究所所长。百度百家作者http://wangxiwen.baijia.baidu.com/
出版专著有《工业4.0:最后一次工业革命》、《机器人+:战略行动路线图》、《工业4.0(图解版):通向未来工业的德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世界机器人未来大格局》、《工业机器人2.0:智能制造的主力军》等。
目 录
CONTENTS
序 新经济时代需要新产业政策…………………1
前言 ……………………………………………………11
第一篇 “产业政策”之争……………………………1
第一章 产业政策的必然性……………………………3
第二章 产业政策的合理性……………………………8
第三章 产业政策的连贯性……………………………13
第二篇 产业政策的前世今生………………………21
第一章 引导产业向好发展的工具……………………23
第二章 市场不对称……………………………………28
第三章 日本产业政策的启示…………………………32
第三篇 制定产业政策需要新思维和新科技……61
第一章 顺应范式的转变………………………………63
第二章 启用跨界的人才………………………………83
第三章 遵照科学的循证………………………………86
第四章 参考标准的架构………………………………97
第五章 运用大量的数据……………………………104
第四篇 新的产业政策(上)……………………137
第一章 旧产业面临的发展局面……………………139
第二章 如何使旧产业提质增效?…………………145
第五篇 新的产业政策(下)……………………165
第一章 新产业的政策需求…………………………167
第二章 如何让新产业健康发展?…………………203
后 记 新产业政策:为新工业革命保驾护航……221
参考文献………………………………………………225
前 言
全球范围内,对产业政策的关注再度成为热议话题。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发达国家传统产业纷纷低迷,全球经济呈现整体性长期停滞,使得很多专家开始对市场经济产生质疑;第二,环境、能源、机器人等新产业开始萌芽。因此,业界都期待产业政策发挥重要作用,避免政府监管所造成的发展失误。为此,从政府角度看,应该积极搭建平台,营造创新环境,既要有竞争政策又要有保护政策,才能实现产业的有序发展。
与此同时,正在发生的新工业革命将彻底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改变国家间的比较优势,进而重塑全球产业竞争力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和进程受到深刻影响,对转型升级构成巨大挑战。相应地,也会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重大的机遇与挑战。
制造业大国德国推出“工业4.0”的国家战略之后,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也受到了行业内的热议。德国希望在“工业4.0”中在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应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物理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可视化,将生产工艺与管理流程全面融合。由此,通过智能制造,生产出智能产品,形成智能工厂。“工业4.0”在德国被认为是继机械化(第一次)、电气化(第二次)、自动化(第三次)之后的以“智能化”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新一轮工业革命必然对传统产业造成颠覆性的冲击,传统产业需要“新的产业政策”;新一轮工业革命也必然会带动一些新产业的诞生,政府主管部门自然也需要及时制定“新产业的政策”。
为此,应该从学术角度进行研究,探索应对政策,让“新产业政策”推动经济新陈代谢,培育创新。相应地,新产业政策的研究也应该基于两个方面—重振传统产业(新的“产业政策”)与培养新兴产业(“新产业”的政策)。重振传统产业,主要是针对因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等原因未能充分提升生产效率的产业,要对之采取新的调整。尤其是农业和传统制造业。此外,还涵盖中小企业政策和反垄断政策等的完善。培育新产业,重点是明确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使其步入成熟阶段,所采取的长期培养政策。通过促进需求和供给双方的创新,提升人均高科技投资比率,提高创业企业数量。
第一章 产业政策的必然性
2014年7月,在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有两位企业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称,不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持,只要有公平竞争的环境,企业自己就可以做好;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也表示,不需要政府补贴,就希望公平。产业政策做得好是“赶超”的利器,做得不好就可能造成失误,导致不公平竞争。不公平竞争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产业政策对相关行业或相关企业提供倾斜性扶持,而未获得扶持的企业就会处于竞争上的劣势;另一方面,许多产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对行业设置准入门槛,让后来者无法参与到市场中来。
2016年,产业政策争议再起。8月份,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在多个论坛上发表演讲,以光伏等行业为例称,“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主张废除一切形式的产业政策;9月份,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发表文章称,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
其实,早在40多年前,日本也曾经有过一场激烈、持久的辩战。1961年7月,日本政府曾经推出汽车产业“集团化构想”。计划将当时9个汽车厂商按照量产车、特殊乘用车(高档车以及运动型汽车等)和轻量汽车三类划分,规定汽车企业按照所属类别进行生产。其目的是通过这样的管制,使当时尚弱小的日本汽车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
但此举却遭到了汽车厂商的强烈反对,使得这项政策未能得以实施。那段期间,围绕“产业政策”,也曾经引发过日本本田汽车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与日本通商产业省官员佐桥滋的激烈辩论。
日本作家城山三郎的小说《官僚们的夏天》讲述了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时期,以风越信吾为代表的通商产业省官员周旋在政策与人际关系之间,为将毫无国际竞争力的日本工业引领到先进水平而不懈奋斗的故事。2009年7月,这部小说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在日本TBS电视台播出。其中的男主角风越信吾的原型就是通商产业省官员佐桥滋,据称这个佐桥滋在60年代是通商产业省的实际控制者,其权势甚至超越通商产业大臣。
这本书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让我醍醐灌顶。我一直以来对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现象感到困惑,比如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够持续创新,而另一些则停滞不前?这本书则用一种非常清晰且有条理的方式,为我揭示了其中的奥秘。作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技术变革、市场机制以及政府干预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我特别欣赏他对于“赋能”的论述,他认为政策的本质不应是限制,而是要为创新主体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坚实的后盾。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时会停下来,反复思考他提出的每一个论点,并且将书中内容与我自身的观察和经验进行对照。很多之前模糊不清的认知,在这本书的引导下变得豁然开朗。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政策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和塑造未来的书,它教会我用一种更宏观、更具前瞻性的视角来看待社会发展。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简洁大气,一种低调的奢华感扑面而来,书脊上的烫金字体在光线下若隐若现,透露出一种知识的厚重感。翻开第一页,我立刻被吸引住了。文字清晰,排版舒朗,仿佛每一行字都在邀请我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我本来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想着可能就是些枯燥的理论堆砌,毕竟“政策”这两个字听起来总有些距离感。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生动,甚至带有一些文学色彩。他并没有直接抛出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案例和故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尤其喜欢他描述某个经济体如何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行业翘楚的段落,那种波澜壮阔的转变过程,仿佛就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下去,丝毫不觉得疲惫。这种将宏大叙事与微观视角巧妙融合的叙事方式,让我在感受到思想深度的同时,也获得了阅读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那种一本正经的学术腔调,而是以一种更加平等和亲切的姿态与读者交流。作者仿佛是坐在你对面,娓娓道来,将他多年的研究心得和独到见解分享给你。我尤其欣赏他对一些争议性话题的处理,他能够客观地呈现不同的观点,并给出自己的判断,既不偏激也不回避。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与一位博学的朋友进行了一场深入的交流,你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感受到一种思想的碰撞和启迪。他对一些宏观经济现象的解读,总是那么精准而深刻,总能让我恍然大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引导你思考“为什么”以及“如何做”,从而真正地赋能读者的思考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大部分政策类书籍那样,仅仅局限于理论的阐述,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生动地展现了政策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和影响。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刻,对每一个案例的分析都可谓是鞭辟入里。我特别喜欢他对于“战略性”和“颠覆性”概念的解读,他用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释了为何有些政策能够引导产业走向新的高峰,而另一些则可能适得其反。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被书中提出的新观点和新视角所震撼,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产业政策的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它让我学会了如何从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问题,如何识别机遇,以及如何应对挑战。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被这本书的标题吓到了,以为会是一本充斥着专业术语和枯燥数据的学术论文。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我被作者的叙事功力深深打动了。他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越了错综复杂的经济迷宫,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和启发。他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将原本艰深晦涩的理论解释得通俗易懂。我尤其欣赏他在分析某个特定产业兴衰的案例时,那种细腻入微的洞察力,将各种因素——从技术突破到政策调整,再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一一剖析得淋漓尽致。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每一次翻页都让我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深入思考的欲望,让我开始质疑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并尝试从更深层次去理解事物。
评分说不错,全新的质量看起来也很好
评分好评
评分新产业政策
评分很好
评分说不错,全新的质量看起来也很好
评分说不错,全新的质量看起来也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说不错,全新的质量看起来也很好
评分该商品质量较好,价格也合理,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和性价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