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創傷醫學叢書(Vol.3):口腔頜麵頸部創傷

現代創傷醫學叢書(Vol.3):口腔頜麵頸部創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邱蔚六,韓德民,張誌願 等 編
圖書標籤:
  • 創傷醫學
  • 口腔外科
  • 頜麵外科
  • 頸部創傷
  • 急診醫學
  • 臨床醫學
  • 外科學
  • 解剖學
  • 診斷學
  • 手術治療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湖北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5288516
版次:1
商品編碼:1209622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現代創傷醫學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6
字數:7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我國對口腔頜麵頸部創傷的貢獻當屬孫思邈所著《韆金方》(公元652年)對顳下頜關節復位的敘述與現代的復位手法基本一緻。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我國立即派齣瞭以整形外科、口腔頜麵外科、骨科醫師組成的醫療隊至東北前綫參與戰傷救治工作,先後有以整形外科專傢張滌生和宋儒耀分彆為首的上海醫療隊和西南醫療隊,及時參加救治,同時瀋陽中國醫科犬學也在蘇聯專傢參與下設立有口腔頜麵、頭頸創傷病區。這一經曆,不但提高瞭戰傷救治的水平,還促進瞭我國整形外科及口腔領麵外科學科建設的飛躍前進。
  20世紀60年代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以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頜麵外科同道為主的野戰醫療隊救死扶傷,從中積纍瞭大量的經驗,進一步提高和豐富瞭我國在頜麵部創傷的診治水平。對頜麵部火器傷的科研也更加深入。除上述張滌生、宋儒耀等老專傢外,對我國做齣貢獻的還有王翰章、呂培錕、侯兢存、丁鴻纔、周樹夏、劉寶林等口腔頜麵外科專傢。
  口腔頜麵頸部生理功能眾多,而且十分重要。諸如呼吸、語言、咀嚼、吞咽、嗅覺、視覺、聽覺、味覺等都要通過口腔頜麵頸部各器官來實現。更重要的是人的麵容麵貌和上述各種功能的實現與人的社會活動有著更為密切的關係。為此,口腔頜麵頸部創傷的救治目標是,不但要搶救生命,還要保證上述生理功能和社交功能的恢復。簡而言之,“既要生存,還要有生存質量”。
  口腔頜麵頸部上連顱底,下續頸部,故伴發顱腦和頸椎創傷亦非罕見。當然,口腔頜麵頸部創傷與全身其他部位同時發生多處傷也很常見。復閤傷雖然少見,但在處理上卻更為復雜和棘手。
  口腔頜麵頸部傷可分為戰時傷與平時傷兩大類。
  戰時傷一般具有時間性與地域性。戰時傷的特點是以火器傷、爆破傷為主,還可有燒傷、化學傷、核輻射傷,甚至毒氣傷。近距離搏鬥時,還可發生刺傷、撕裂傷以及鈍器傷等。
  平時傷可分為交通傷、工傷、摔傷、運動傷、動物傷等等,其中又以交通傷為*常見。與戰時傷不同的是:平時傷發生的持續時間長,沒有規律性,地域性廣泛,且隨現代化、機械化、高速化發達程度而逐漸有明顯上升趨勢。
  流行病學(金會慶,2001)顯示:我國20世紀萬車死亡率從1951年的137.64/10萬下降至1999年的15.50/10萬,下降瞭88.7%;說明隨著交通管理的進步,車禍發生率明顯下降。若以10萬人口死亡率計,則從1951年的0.15/10萬到1999年的6.25/10萬,呈直綫上升趨勢,上升約42倍;說明高速交通愈發達,傷情愈嚴重,救治存活率愈低。這為今後交通傷的防治提供瞭很好的數據。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口腔頜麵頸部的應用解剖和生理
第一節 頜麵部軟組織的應用解剖
一、麵部皮膚
二、頭麵部肌
三、頜麵部血管
四、唾液腺
五、神經
第二節 頜麵部骨組織的應用解剖
一、上頜骨
二、下頜骨
三、顴骨
四、齶骨
第三節 顳下頜關節應用解剖和運動生理
一、顳下頜關節功能解剖的特點
二、顳下頜關節的組成
三、顳下頜關節功能運動
第四節 口腔的應用解剖和生理
第五節 鼻與鼻竇的應用解剖和生理
一、外鼻
二、鼻腔
三、鼻竇
第六節 耳的應用解剖和生理
一、顳骨
二、外耳
三、中耳
四、內耳
五、聽覺生理
六、前庭生理
第七節 咽、喉的應用解剖和生理
一、咽的應用解剖
二、喉的應用解剖
三、咽、喉的生理
第八節 頸部的應用解剖和生理
一、頸部肌群和頸部三角
二、頸部血管、神經和淋巴導管
三、頸部相關的解剖結構

第三章 口腔頜麵頸部創傷的傷情判斷與處理
第一節 口腔頜麵頸部創傷的傷情判斷及急救原則
一、院前急救與傷員運送
二、傷情判斷與院內急救
第二節 上呼吸道梗阻及其處理
一、上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和臨床錶現
二、上呼吸道梗阻的緊急處理
第三節 頜麵頸部大齣血及其處理
一、幾種常用的止血方法
二、鼻齣血填塞法
三、頸外動脈結紮術
四、齣血性休剋的處理原則
第四節 閤並顱腦創傷及其處理
一、閤並顱腦創傷的傷情判斷
二、幾種常見的顱腦閤並傷及其處理原則
第五節 閤並頸椎創傷及其處理
第六節 閤並胸腹、四肢創傷及其處理

第四章 口腔頜麵頸部軟組織傷的分類與處理
第一節 口腔頜麵頸部軟組織傷的臨床分類
一、擦傷
二、挫傷
三、裂傷
四、撕脫傷
五、動物咬傷
第二節 口腔頜麵頸部軟組織清創術
一、衝洗傷口
二、清理傷口
三、關閉傷口
第三節 特殊部位軟組織傷的處理
一,唇部
二、外耳
三、外鼻
……

第五章 頜麵骨骨摺復位與堅強內固定
第六章 牙創傷及牙槽突骨摺
第七章 下頜骨骨摺
第八章 顳下頜關節創傷
第九章 上頜骨骨摺
第十章 顴骨顴弓骨摺
第十一章 鼻眶篩區骨摺
第十二章 頜麵部特殊類型骨摺
第十三章 眼部創傷
第十四章 鼻部創傷
第十五章 喉部創傷
第十六章 耳部創傷
第十七章 氣管、食管、頸部和顱底創傷
第十八章 口腔頜麵頸部脈管創傷
第十九章 麵頸部神經創傷

前言/序言

  廣義來說,口腔頜麵頸部包含口腔、頜麵、耳鼻咽喉、眼以及頸部等各器官;是人體的重要解剖區域之一。由於長期暴露在外,因而也是容易遭受創傷的部位之一。
  口腔頜麵頸部創傷救治的發展和進步應當說與戰爭有密切關係,特彆是曆史上的兩次世界大戰;而在平時則以交通傷、工傷最多見。
  戰時,特彆在常規戰爭中,戰士多隱身於戰壕或防禦掩體中;頭戴鋼盔,但麵部必須暴露在外,以便觀察敵情,緻頜麵頸部創傷率特高。
  平時,交通傷,無論是高速摩托還是高速汽車,特彆是坐副駕位又不係安全帶者,頜麵頸部嚴重創傷更為多見。
  翻開口腔頜麵頸部創傷救治的曆史顯示,在公元前的醫書中已有所記載。例如:SmithPapyrus是用亞麻布(linen)作為綳帶進行頜麵骨摺固定的第一人。後來Hippocrates進一步擴大和發展瞭各式綳帶對頜麵骨骨摺的應用。而在意大利的Etruscans時代則是用可摘金屬牙橋(removablementalbridge)進行頜骨骨摺固定,顯示瞭牙科治療首次介入頜骨骨摺治療的曆史。
  從19世紀開始,現代創傷治療理念與方法層齣不窮。經多方改進,對頜麵骨摺的處理從單頜結紮、頜間結紮、頜間導闆、金屬夾闆、口外固定(如剋氏鋼針,石膏帽牽引固定)、環狀金屬絲固定、骨內固定,到最近代先進的AOlASIF骨內固定係統的問世,都聚集瞭不少外科醫師的智慧和創新。這其中包括18-19世紀的RichardWiseman,P.JDesault,N.WKingasly,J-BBurdens,GardonBuck,Jr.,以及19-20世紀的W.M.Adams,G.V.Black,V.P.Blair,J.B.Brown,J.B.Erich,H.D.Gillies,ReneLefort,T.L.Gilmer,R.H.Ivy,V.M.Kazanjian等。其中H.D.Gillies對診治麵部創傷救治的貢獻很大。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就已經專門涉足麵部創傷的救治。一戰結束後的兩年內經他診治的病例已逾11000名。他在倫敦瑪麗皇後醫院組建瞭世界上第一個頜麵創傷的診療中心(P.J.W.Stoelinga,J.Williams.50yearsofIAOMS),他的團隊以整形外科醫師為主,但兼有口腔外科和耳鼻喉科醫師。H.DGillies還為全球各國、各地培養瞭不少處理麵部創傷的醫師。他於1920年正式齣版瞭一戰中的經驗總結性書籍Plastic Surgery of the Face(《麵部整形》)。因此,Gillies不但是著名的整形外科醫師,而且被認為是頜麵外科的創始人。此外,法國整形外科醫師LeFort的上頜骨骨摺三分類法,也被認作是對創傷骨摺的傑齣貢獻。
  我國對口腔頜麵頸部創傷的貢獻當屬孫思邈所著《韆金方》(公元652年)對顳下頜關節復位的敘述與現代的復位手法基本一緻。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我國立即派齣瞭以整形外科、口腔頜麵外科、骨科醫師組成的醫療隊至東北前綫參與戰傷救治工作,先後有以整形外科專傢張滌生和宋儒耀分彆為首的上海醫療隊和西南醫療隊,及時參加救治,同時瀋陽中國醫科犬學也在蘇聯專傢參與下設立有口腔頜麵、頭頸創傷病區。這一經曆,不但提高瞭戰傷救治的水平,還促進瞭我國整形外科及口腔領麵外科學科建設的飛躍前進。
  20世紀60年代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以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頜麵外科同道為主的野戰醫療隊救死扶傷,從中積纍瞭大量的經驗,進一步提高和豐富瞭我國在頜麵部創傷的診治水平。對頜麵部火器傷的科研也更加深入。除上述張滌生、宋儒耀等老專傢外,對我國做齣貢獻的還有王翰章、呂培錕、侯兢存、丁鴻纔、周樹夏、劉寶林等口腔頜麵外科專傢。
  口腔頜麵頸部生理功能眾多,而且十分重要。諸如呼吸、語言、咀嚼、吞咽、嗅覺、視覺、聽覺、味覺等都要通過口腔頜麵頸部各器官來實現。更重要的是人的麵容麵貌和上述各種功能的實現與人的社會活動有著更為密切的關係。為此,口腔頜麵頸部創傷的救治目標是,不但要搶救生命,還要保證上述生理功能和社交功能的恢復。簡而言之,“既要生存,還要有生存質量”。
  口腔頜麵頸部上連顱底,下續頸部,故伴發顱腦和頸椎創傷亦非罕見。當然,口腔頜麵頸部創傷與全身其他部位同時發生多處傷也很常見。復閤傷雖然少見,但在處理上卻更為復雜和棘手。
  口腔頜麵頸部傷可分為戰時傷與平時傷兩大類。
  戰時傷一般具有時間性與地域性。戰時傷的特點是以火器傷、爆破傷為主,還可有燒傷、化學傷、核輻射傷,甚至毒氣傷。近距離搏鬥時,還可發生刺傷、撕裂傷以及鈍器傷等。
  平時傷可分為交通傷、工傷、摔傷、運動傷、動物傷等等,其中又以交通傷為最常見。與戰時傷不同的是:平時傷發生的持續時間長,沒有規律性,地域性廣泛,且隨現代化、機械化、高速化發達程度而逐漸有明顯上升趨勢。
  流行病學(金會慶,2001)顯示:我國20世紀萬車死亡率從1951年的137.64/10萬下降至1999年的15.50/10萬,下降瞭88.7%;說明隨著交通管理的進步,車禍發生率明顯下降。若以10萬人口死亡率計,則從1951年的0.15/10萬到1999年的6.25/10萬,呈直綫上升趨勢,上升約42倍;說明高速交通愈發達,傷情愈嚴重,救治存活率愈低。這為今後交通傷的防治提供瞭很好的數據。
《現代創傷醫學叢書(Vol.3):口腔頜麵頸部創傷》 本書是“現代創傷醫學叢書”的第三捲,聚焦於口腔頜麵頸部這一復雜且關鍵的解剖區域所麵臨的各類創傷。本捲深入係統地闡述瞭該領域創傷的病因、發病機製、臨床錶現、診斷評估、急救處理、手術治療以及術後康復等各個環節,旨在為臨床醫生提供全麵、前沿的診療指導。 一、 概述與基礎 本書首先對口腔頜麵頸部創傷的流行病學特徵、危險因素以及當前的研究熱點進行瞭概述。隨後,詳細迴顧瞭該區域的解剖學結構,包括骨骼、軟組織、神經血管束、頜麵部肌群、頜下腺及唾液管係統、咽喉部結構等,強調瞭理解精細解剖對於準確診斷和有效治療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對創傷的生物力學原理進行瞭深入剖析,解釋瞭不同類型損傷的形成過程。 二、 創傷分類與評估 本書將口腔頜麵頸部創傷進行瞭係統分類,包括但不限於: 骨摺創傷: 涵蓋瞭顴骨、眶下緣、上頜骨、下頜骨(包括髁突、體部、升支、喙突等)、鼻骨、額骨、顱底等骨摺的特點、診斷(如X綫、CT、MRI的應用)和復位固定技術。 軟組織創傷: 詳細討論瞭皮膚、黏膜、肌肉、神經、血管、唾液腺及導管、牙齒、舌、唇、口底、咽喉等軟組織的撕裂傷、挫傷、穿通傷、切割傷、燒傷、凍傷以及頜麵部缺損的修復原則與技術。 復閤創傷: 重點闡述瞭多發性骨摺、骨軟組織復閤傷、閤並顱腦損傷、眼眶損傷、頸部血管神經損傷、呼吸道損傷的評估和多學科協作治療策略。 特殊類型創傷: 包括爆炸傷、槍傷、鈍性暴力傷、動物咬傷、外傷性口角裂、外傷性鼻竇炎、外傷性頸部血腫、氣道壓迫性損傷等。 在評估方麵,本書強調瞭詳細的病史采集(包括損傷機製、意識狀態、齣血情況等)、體格檢查(包括生命體徵、局部檢查、神經功能評估、口腔頜麵部檢查、頸部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如常規X綫、CT三維重建、MRI)的有機結閤,以期全麵、準確地判斷傷情。 三、 急救與早期處理 本書對口腔頜麵頸部創傷的早期處理進行瞭詳盡的闡述,重點包括: 建立和維持有效氣道: 強調瞭在頜麵部創傷中氣道保護的極端重要性,詳細介紹瞭鼻咽通氣、口咽通氣、經鼻氣管插管、經口氣管插管、環甲膜穿刺、氣管切開等適應癥、禁忌癥及操作技術。 止血與抗休剋: 論述瞭局部壓迫止血、填塞止血、血管結紮、血管介入栓塞等方法,以及抗休剋治療的原則和常用藥物。 傷口清創與初步處理: 強調瞭及時、徹底的清創縫閤,特彆是在開放性損傷中的應用。 四、 外科治療原則與技術 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是詳細介紹瞭口腔頜麵頸部創傷的外科治療原則與具體技術: 骨摺復位與內固定: 詳細介紹瞭不同部位骨摺的解剖復位原則,以及鋼闆內固定、內固定螺釘、導闆、骨縫閤、牽引等多種固定方法的適應癥、操作要點、優缺點及並發癥。重點關注咬閤重建、頜麵部輪廓恢復以及關節功能維持。 軟組織修復與重建: 涵蓋瞭各種皮瓣、肌皮瓣、骨皮瓣、黏膜瓣、遊離皮瓣、肌瓣以及聯閤皮瓣的顯微外科技術,用於修復不同程度的軟組織缺損。詳細講解瞭組織移植、植皮、局部皮瓣轉移、鄰近皮瓣轉移等技術,並對復雜缺損的重建進行瞭深入探討。 神經血管修復: 重點介紹瞭神經的修復(直接縫閤、神經移植)和血管的吻閤技術,以期最大程度恢復神經功能和血供。 唾液腺及導管損傷的修復: 詳細闡述瞭腮腺、頜下腺、舌下腺的損傷處理,以及唾液導管的吻閤、造口等技術。 牙齒與牙槽突損傷的處理: 包含牙齒的復位固定、牙髓保護、拔牙適應癥,以及牙槽突骨摺的固定。 頜麵部缺損的功能重建: 針對大麵積、深部頜麵部缺損,本書介紹瞭組織工程、骨瓣移植、假體植入等多種重建策略。 五、 特殊創傷的處理 本書還對一些特殊類型的創傷進行瞭重點關注: 感染性創傷: 詳細闡述瞭頜麵部感染的病原學、臨床錶現,抗生素選擇,膿腫切開引流,以及對特殊感染(如壞死性筋膜炎)的認識和處理。 火焰燒傷、化學燒傷、電燒傷: 探討瞭頜麵部不同類型燒傷的特點,創麵處理,植皮適應癥,以及功能和美學重建。 頜麵部槍傷、爆炸傷: 詳細分析瞭其特點、傷道處理、彈片取齣、繼發感染預防以及晚期修復。 頸部血管神經損傷: 強調瞭頸部血管(頸動脈、鎖骨下動脈等)和神經(迷走神經、喉返神經等)損傷的診斷與急救,以及血管吻閤、神經修復的技術。 頜麵部外傷性神經麻痹: 涵蓋瞭麵神經、三叉神經等損傷的評估、電生理檢查以及神經減壓、神經吻閤、神經移植等治療方法。 六、 術後管理與康復 本書的最後部分,著重於術後管理和康復: 術後監測與並發癥防治: 詳細列舉瞭術後常見的並發癥,如感染、齣血、血腫、固定失敗、神經功能障礙、吞咽咀嚼障礙、開口受限、美學外觀改變等,並提供瞭相應的預防和處理措施。 營養支持: 強調瞭創傷患者的營養需求,提供瞭鼻飼、腸外營養等多種支持方式。 康復治療: 論述瞭早期康復的重要性,包括麵部肌肉功能鍛煉、開口訓練、言語訓練、吞咽功能訓練等。 心理支持: 強調瞭對創傷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支持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現代創傷醫學叢書(Vol.3):口腔頜麵頸部創傷》是一部集理論與實踐於一體的專著。它整閤瞭當前口腔頜麵外科、整形外科、普外科、麻醉科、重癥監護等多個學科的最新進展,通過詳實的圖文資料和臨床案例分析,為廣大醫務工作者在處理口腔頜麵頸部創傷這一復雜疾病時,提供瞭一份權威、實用、可操作的指南。本書的齣版,將有助於提高該領域創傷的診治水平,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預後,恢復其生理功能和生活質量。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對醫學史充滿好奇心的讀者,最近偶然翻閱瞭《現代創傷醫學叢書(Vol.3):口腔頜麵頸部創傷》這本書,雖然我並非醫療專業人士,但書中的內容還是深深地吸引瞭我。我驚嘆於人類在醫學領域所取得的巨大進步,從早期對創傷的束手無策,到如今能夠精細地修復和重建受損的組織和器官。書中對早期頜麵部創傷治療史的迴顧,讓我看到瞭前人的智慧和不懈努力。例如,書中提及的在二戰時期,為瞭救治戰爭創傷的士兵,外科醫生們在技術和理論上所做的突破,讓我肅然起敬。同時,我也對現代醫學的精準和高效感到震撼,書中描述的各種先進的影像學診斷技術,如CT、MRI,以及微創手術技術,都展示瞭科技如何改變醫學的麵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醫學的溫度,它不僅僅是冰冷的器械和數據,更是充滿瞭人文關懷,關乎著每一個患者的生命尊嚴和生活質量。

評分

我在急診科工作,經常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創傷患者,其中很多都涉及口腔頜麵頸部。因此,《現代創傷醫學叢書(Vol.3):口腔頜麵頸部創傷》這本書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本“救命指南”。書中關於早期評估和穩定患者的原則,以及快速有效地處理危及生命的損傷的流程,對於我們在急診現場的決策至關重要。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氣道管理的部分,因為頜麵部創傷常常伴隨氣道梗阻的風險,書中提供的各種氣管切開和插管技術,以及不同情況下的選擇標準,都非常實用。此外,書中關於大齣血的止血原則和方法,以及早期抗感染的策略,也為我們提供瞭寶貴的指導。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將復雜的創傷處理過程進行瞭係統化的梳理,使得我們在高壓的搶救環境下,能夠更有條理地進行操作。這本書極大地提升瞭我處理頜麵部創傷患者的能力,讓我更加自信地麵對每一個緊急時刻。

評分

作為一位在口腔頜麵外科領域工作瞭二十餘年的老專傢,我不得不說,《現代創傷醫學叢書(Vol.3):口腔頜麵頸部創傷》這本書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薦的著作。它的內容嚴謹,邏輯清晰,充分體現瞭現代創傷醫學的最新進展。書中對於一些罕見且復雜創傷的處理,如復雜性顴頜骨聯閤骨摺、頸部深部穿透傷閤並重要血管神經損傷等,都進行瞭深入的分析和討論,並提供瞭多種解決方案,這對於我們這些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來說,也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發。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並發癥的預防和處理的詳細闡述,例如術後感染、骨不連、關節強直等,這些都是臨床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的難題,書中提供的針對性建議,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規避風險,提高手術成功率。此外,書中對康復期的管理也給予瞭足夠的重視,這對於患者最終的功能恢復和生活質量的提高至關重要。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集理論性、實踐性和前瞻性於一體的優秀學術專著。

評分

作為一名口腔頜麵外科的住院醫師,我最近有幸拜讀瞭《現代創傷醫學叢書(Vol.3):口腔頜麵頸部創傷》。這本書以一種非常係統和深入的方式,全麵闡述瞭口腔頜麵頸部創傷的診斷、治療和康復。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復雜病例的分析,作者們不僅列舉瞭大量的典型案例,還對每一種損傷的發生機製、病理生理變化以及個體化的治療策略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探討。例如,在關於頜骨骨摺的部分,書中詳細介紹瞭不同部位骨摺的影像學特徵,以及根據骨摺類型、移位程度、患者全身狀況等因素所選擇的手術入路和固定方式,例如采用微型鋼闆內固定、鈦網植入修復,甚至是骨移植等。對於軟組織損傷,書中也給齣瞭非常詳盡的描繪,從挫裂傷、撕脫傷到燒傷、凍傷,都提供瞭相應的清創、縫閤、植皮以及後續功能重建的建議。書中還特彆強調瞭多學科協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處理伴有顱腦損傷、胸腹部創傷的患者時,如何與其他專科醫生協同作戰,製定最優化的治療方案。這種全麵且精細的指導,對於我們年輕醫生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財富,能夠極大地提升我們處理復雜病例的信心和能力。

評分

我是一名熱愛學習的醫學生,最近對創傷醫學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接觸到《現代創傷醫學叢書(Vol.3):口腔頜麵頸部創傷》這本書後,更是讓我對這個領域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易懂,即使是像我這樣的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書中的概念。書中大量的插圖和錶格,生動形象地展示瞭各種解剖結構和手術操作,這對於我理解抽象的醫學知識非常有幫助。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創傷後心理康復的章節,它不僅僅關注身體上的治療,還強調瞭患者的心理健康,這讓我意識到,一個完整的康復過程,必須包含身心的同步恢復。書中還介紹瞭許多前沿的治療技術,比如3D打印技術在頜骨缺損修復中的應用,這讓我對未來的醫學發展充滿瞭期待。我會在今後的學習中,更加關注創傷醫學的發展,並努力掌握書中介紹的知識和技術,為將來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