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火炮/武器装备百科典藏

自行火炮/武器装备百科典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青山,杨宇,李元逸 著
图书标签:
  • 军事
  • 火炮
  • 武器
  • 百科
  • 装备
  • 历史
  • 技术
  • 战争
  • 收藏
  • 图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5388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627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武器装备百科典藏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9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武器装备百科典藏”丛书从单兵、陆地、海上、空中等领域详细罗列了人类历史上各个重大或偏门的武器装备,内容翔实,方便查找,在尽可能简短的文字中为您罗列尽可能到位的武器情报。“武器装备百科典藏”丛书既可以充当您闲余时间的放松读物,也可以作为军事行业的一套实用工具书进行收藏。

内容简介

  自行火炮是同车辆底盘构成一体自身能运动的火炮。自行火炮主要由武器系统、底盘部分和装甲车体组成。自行火炮越野性能好,进出阵地快,多数有装甲防护,战场生存力强。自行火炮的使用,更有利于不间断地实施火力支援,使炮兵和装甲兵、摩托化步兵的战斗协同更加紧密。
  本书全面介绍了世界著名的自行火炮,从其性能、研发历史、技术参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方位的介绍,让广大读者对它的发展以及相关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时,本书还配备了大量的实物图片,能让读者朋友们对其的认识更全面、更直观。
  本书内容丰富,图例清晰,非常适合军事爱好者阅读,同时也可作为游戏、模型设计相关行业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刘青山为《坦克装甲车辆》杂志总编。参编人员为杂志社的知名编辑与众多的知名作者。《坦克装甲车辆》是中国著名军事杂志,重点介绍世界各国坦克装甲车辆、相关武器及其应用,图文并茂,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颇受专业人士与公众喜爱。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第1 章 自行反坦克炮

AT-1 76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苏]…………… 2

ZIS-30 57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苏]… ……… 3

SU-76 76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苏]… ……… 4

SU-85 85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苏]… ……… 6

SU-100 100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苏]… …… 8

SU-100Y 130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苏]………10

SU-152 152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苏]… ……12

ISU-122 122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苏]… ……14

ISU-152 152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苏]… ……15

ISU-152 1945 型152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704 工程)[ 苏]… …………………………16

SU-100M 100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416 工程)[ 苏]… …………………………17

SU-122-44 122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苏]…… 18

SU-122-54 122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苏]…… 19

268 工程 152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苏]… ……20

SU-100P 100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苏]………21

SU-152P 152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苏]………22

SU-152“塔兰”(120 工程)152 毫米

自行反坦克炮[ 苏]… …………………………23

ASU-57 57 毫米空降自行反坦克炮[ 苏]……24

ASU-85 85 毫米空降自行反坦克炮[ 苏]…… 26

2S25 125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俄]……………28

一型47 毫米坦克歼击车[ 德]………………30

黄鼠狼I 75 毫米坦克歼击车[ 德]……………32

黄鼠狼III 75 毫米坦克歼击车[ 德]… ………34

RSO/PaK 40 75 毫米坦克歼击车[ 德]………35

犀牛 88 毫米坦克歼击车[ 德]… ……………36

追猎者75 毫米坦克歼击车[ 德]………………37

E-10 75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德]… …………38

E-25 75 毫米坦克歼击车[ 德]… ……………39

三型75 毫米突击炮[ 德]………………………40

四型75 毫米坦克歼击车[ 德]…………………42

四型75 毫米突击炮[ 德]………………………44

大麦克斯105 毫米坦克歼击车[ 德]… ………45

埃米尔128 毫米坦克歼击车[ 德]… …………46

猎豹 88 毫米坦克歼击车[ 德]… ……………48

猎虎128 毫米坦克歼击车[ 德]… ……………50

JPz4-5 90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德]… ………52

VT 105/120 毫米实验自行反坦克炮[ 德]… …53

TACAM R-2 76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 罗马尼亚]… …………………………………54

TACAM T-60 76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罗]… … 56

47/32 式 47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意]…………57

90/53 式90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意]…………58

149/40 式149 毫米自行加农炮[ 意]…………60

M10 狼獾76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美]… ……62

M36 杰克逊90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美]… …63

M18 地狱猫76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美]… …64

T95 105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美]… …………65

M56 蝎式 90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美]… ……66

M50 奥图斯106 毫米自行无后坐力炮[ 美]…… 68

M1128 斯崔克机动火炮系统(MGS)[ 美]…… 70

复仇女神95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英]…………72

弓箭手76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英]……………73

阿基里斯76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英]…………74

土龟 94 毫米重型自行突击炮[ 英]… ………76

FV4101 御夫座84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英]…… 78

FV4004 康威120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英]… … 79

FV4005 183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英]… ……80

FV4401 84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英]…………82

ARL V 39 75 毫米自行突击炮[ 法]… ………84

AMX-10RC 105 毫米轮式自行

反坦克炮[ 法]… ………………………………85

SK-105 105 毫米轻型歼击车[ 法]… ………86

B1 半人马座120 毫米轮式

突击炮[ 意]… …………………………………87

SAVM/43 105 毫米自行突击炮[ 瑞典]… …88

IKV-91-105 105 毫米轻型自行反坦克炮

[ 瑞典]… ………………………………………89

NK2 75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瑞士]……………90

大山猫105 毫米轮式突击车[ 南非]… ………92

一式炮战车 75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日]… …93

三式炮战车75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日]……… 94

60 式106 毫米自行无后坐力炮[ 美]…………95

13 式105 毫米轮式突击炮[ 日]………………96

89 式120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中]……………98

PTL-97 式100 毫米轮式突击炮[ 中]… ……99

PTL-02 式100 毫米轮式突击炮[ 中]… … 100

PTL-09 105 毫米轮式突击炮[ 中]… …… 102

ZBL-08 105 毫米轮式突击炮[ 中]… …… 103

第2 章 自行加农炮

2S5 风信子-S 152 毫米自行加农炮[ 苏]…… 106

2S7 芍药203 毫米自行加农炮[ 苏]… …… 107

2B1 奥卡河420 毫米自行加农炮[ 苏]…… 108

A-222 沿岸130 毫米岸防系统[ 俄]……… 110

M12 155 毫米自行加农炮[ 美]…………… 112

M40 155 毫米自行加农炮[ 美]…………… 113

M107 175 毫米自行加农炮[ 美]… ……… 114

班徳卡农155 毫米自行加农炮[ 瑞典]… … 116

第3 章 自行榴弹炮

SU-122 122 毫米突击炮[ 苏]… ………… 120

2S1 122 毫米自行榴弹炮[ 苏]… ………… 122

2S3 152 毫米自行加榴炮[ 苏]… ………… 124

2A3 聚光器 406 毫米核子榴弹炮[ 苏]…… 125

2S19 152 毫米自行榴弹炮[ 苏]…………… 126

联盟152 毫米双管自行榴弹炮[ 俄]… …… 128

2S35 联盟-SV 152 毫米自行

榴弹炮[ 俄]…………………………………… 130

野牛I 150 毫米自行火炮[ 德]… ………… 131

野牛II 150 毫米自行榴弹炮[ 德]… ……… 132

蟋蟀 150 毫米自行榴弹炮[ 德]… ………… 133

Sfl.IVb 105 毫米自行榴弹炮[ 德]………… 134

黄蜂105 毫米自行榴弹炮[ 德]… ………… 135

野蜂 150 毫米自行榴弹炮[ 德]… ………… 136

StuG33B 150 毫米自行突击炮[ 德]……… 138

灰熊150 毫米自行突击炮[ 德]… ………… 139

SP70 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英、德、意]…… 140

PZH2000 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 141

AGM 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模块[ 德]… … 142

雷神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德]… ………… 144

M8 75 毫米自行榴弹炮[ 美]… …………… 146

M7 牧师105 毫米自行榴弹炮[ 美]… …… 147

M37 105 毫米自行榴弹炮[ 美]…………… 148

M41 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美]…………… 150

M43 203 毫米自行榴弹炮[ 美]…………… 152

T92 240 毫米自行榴弹炮[ 美]… ………… 153

M44 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美]…………… 154

M52 105 毫米自行榴弹炮[ 美]…………… 156

M55 203 毫米自行榴弹炮[ 美]…………… 158

M108 105 毫米自行榴弹炮[ 美]… ……… 160

M109 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美]… ……… 162

十字军战士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美]… … 164

笞杖75 毫米自行榴弹炮[ 英]……………… 165

主教87 毫米自行榴弹炮[ 英]……………… 166

司事87 毫米自行榴弹炮[ 加拿大]………… 167

FV433 阿伯特105 毫米自行榴弹炮[ 英]…… 168

AS-90 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英]………… 170

AMX-105A Mk 61 式105 毫米自行

榴弹炮[ 法]… ……………………………… 172

AMX-105B Mk 62 式 105 毫米自行

榴弹炮[ 法]… ……………………………… 174

AMX-13-F3AM 155 毫米自行

榴弹炮[ 法]… ……………………………… 176

GCT 155(AUF1)155 毫米自行

榴弹炮[ 法]… ……………………………… 178

GCT155(AUF2)155 毫米自行

榴弹炮[ 法]… ……………………………… 180

凯撒 155 毫米轮式自行榴弹炮[ 法]… …… 181

75/18 式75 毫米自行火炮[ 意]…………… 182

帕尔玛利亚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意]… … 184

89 型122 毫米自行榴弹炮[ 罗马尼亚]…… 186

克莱博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波兰]… …… 187

G6 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南非]…………… 188

T-155 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土耳其]… … 190

K9 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韩]……………… 192

普赖默斯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 新加坡]… ………………………………… 194

雷霆-1 122 毫米自行榴弹炮[ 伊朗]… … 196

雷霆-2 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伊朗]… … 197

M50 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法、以色列]… … 198

L-33 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以色列]……… 200

神枪手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以色列]… … 202

ATMOS 2000 155 毫米自行

榴弹炮[ 以色列]… ………………………… 204

弓箭手155 毫米轮式自行榴弹炮[ 瑞典]… … 206

达纳152 毫米轮式榴弹炮

[ 捷克斯洛伐克]… ………………………… 208

祖扎娜155 毫米轮式榴弹炮[ 斯洛伐克]… … 210

一式炮战车105 毫米自行榴弹炮[ 日]… … 212

二式炮战车75 毫米自行榴弹炮[ 日]……… 213

四式炮战车150 毫米自行榴弹炮[ 日]… … 214

74 式105 毫米自行榴弹炮[ 日]…………… 215

75 式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日]…………… 216

99 式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日]…………… 218

第4 章 自行高炮

ZSU-37 37 毫米自行高炮[ 苏]…………… 222

ZSU-57-2 57 毫米双管自行高炮[ 苏]…… 223

ZSU-37-2 叶尼塞37 毫米双管

自行高炮[ 苏]… …………………………… 224

ZSU-23-4 石勒河23 毫米四管

自行高炮[ 苏]… …………………………… 225

2K22 通古斯卡 弹炮合一防空

系统[ 俄]… ………………………………… 226

铠甲 S1 防空系统[ 俄]… ………………… 228

一号20 毫米自行高炮[ 德]……………… 230

家具车37 毫米自行高炮[ 德]……………… 232

旋风20 毫米自行高炮[ 德]……………… 234

东风37 毫米自行高炮[ 德]………………… 236

球形闪电30 毫米自行高炮[ 德]………… 237

猎豹35 毫米双管自行高炮[ 德]…………… 238

M19 40 毫米双管自行高炮[ 美]… ……… 240

M42 40 毫米双管自行高炮[ 美]… ……… 242

M163 火神20 毫米六管自行高炮… ……… 244

...

精彩书摘

第1章 自行反坦克炮


在“二战”期间,自行反坦克炮(坦克歼击车)是自行火炮的主流。“二战”后至今,自行反坦克炮已经风光不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反坦克武器及主战坦克的发展迅速,而对支援火力的需求,又使自行榴弹炮迅猛发展。两方面作用的结果,使自行反坦克炮已经退居一隅。但是,一些国家仍然在发展一些以反坦克作战为主的自行反坦克炮,如奥地利的SK105、德国的“美洲豹”、瑞典的IKV91、意大利的“半人马座”、南非的“大山猫”以及中国的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等,现代自行反坦克炮常常选择以轮式底盘的形式出现。

反坦克炮是主要用于打击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的火炮。它的炮身长、初速大、直射距离远、发射速度快。穿甲能力强,大多属于加农炮或无坐力炮类型。反坦克炮的弹道弧度很小,一般对目标进行直接瞄准和射击。


AT-1 76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苏]

技术参数

车重:9650千克 车长:4.88米 车高:2.1米

主炮:PS-3 76毫米火炮 时速:30千米/时 最大行程:225千米

性能简介

苏联人为AT-1选择了一门PS-3型76.2毫米火炮,将炮装在T-26底盘上部箱型结构的战斗室内。这种方案使火炮只能靠车体自身的移动来变换射击角度,火炮的俯仰角为-5度~20度,车体上部一直延伸到履带翼子板的上方,火炮则安置在前部。在AT-1的试验过程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缺陷,除了火炮射击角度不足外,过低的战斗室也使得四人乘员组感到拥挤不堪。到了1938年,AT-1不管是从武器还是从底盘来说对于其他新型车辆都显得过时了,所以AT-1未能装备

部队。

研发背景

AT-1 76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是苏联装甲兵的第一种反坦克歼击车,它基于T-26轻型坦克底盘进行发展的。此车于1933年开始设计,到1936年制成了一辆原型车用于试验。

ZIS-30 57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苏]

技术参数

车重:3960千克 车长:3.90米 车高:1.58米

主炮:ZIS-2 57毫米火炮 时速:47千米/时 最大行程:150千米

性能简介

ZIS-30是一种由“共青团员”卡车发展而来的轻型坦克歼击车。它安装了1门57毫米ZIS-2反坦克炮,而防护仅是一块不大的火炮防盾。为了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它还安装了两个可以伸缩的助锄。ZIS-30轻型坦克歼击车从1941年9月底开始服役。这种新型的坦克歼击车获得了很大成功,这要归功于它那门良好的火炮(1941年到1942年期间,这种火炮可以从较远距离击穿任何德国坦克的装甲)。然而这种车辆的设计本身太过仓促,几乎没有防护,并且开炮时震颤严重,因此大部分车辆在战斗中损失了。

研发背景

1941年7月1日,武器部签署一道命令,要求生产一辆37毫米自行高炮、一辆85毫米自行高炮和一辆57毫米坦克歼击车,所有的项目都要在1942年7月15日之前完成。57毫米坦克歼击车的发展项目交由高尔基(现在叫作下诺夫哥罗德)的九二厂完成。

SU-76 76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苏]

技术参数

车重:10800千克 车长:4.94米 车高:2.17米

主炮:ZIS-3Sh 76.2毫米火炮 时速:45千米/时 最大行程:450千米

性能简介

至1945年6月,SU-76反坦克炮共生产了14292辆,其中战争期间生产了其中的60%。生产SU-76反坦克炮的工厂包括第30、40号以及GAZ工厂。它的优点是低轮廓、高机动性,使用了T-70坦克底盘(T-70原有底盘空间不足,为此加长了底盘,车身每边加装了一个负重轮)。很低的地面压力使其能行驶在沼泽以及森林等不良地形中,协同步兵可以直接使用火力摧毁碉堡和敌军加固的建筑物,但是它在苏军前线士兵中的口碑并不好,由于它的敞篷式设计带来的安全隐患,一些乘员给SU-76反坦克炮起了个昵称为“荡妇”。

研发背景

在“二战”初期,苏联没有批量生产任何可以用于火力支援步兵和反坦克任务的自行火炮,因此“二战”爆发时苏联红军缺少充足而有效的反坦克武器。1941—1942年,在被包围的彼得格勒,小批量制造出在T-26坦克底盘上安装76毫米野战炮的SU-76P自行火炮。1943年1月1日开始批量生产在T-70坦克底盘基础上研制的SU-76自行突击炮。

SU-85 8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苏]

技术参数

车重:29200千克 车长:8.15米 车高:2.45米

主炮:D-5S 85毫米火炮 时速:45千米/时 最大行程:358千米

性能简介

1943年9月,在强渡第聂伯河战役中首次使用了SU-85自行反坦克炮。良好的性能使其在苏军中十分受欢迎。1944年夏季攻势中,苏军装备SU-85自行反坦克炮的第1021自行火炮团摧毁了100多辆德军坦克。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的一名指挥官在报告中说:新的坦克歼击车在整个战役中对我们的装甲部队进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对敌军坦克构成了巨大威胁。它们拥有良好的装甲防护,装备的火炮可以远距离射杀目标。

研发背景

为了对付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的厚重装甲,彼得洛夫设计局被要求在已经设计的

SU-122底盘上安装1门85mm火炮,开发出新型的自行反坦克炮。彼得洛夫设计局和TzAKB设计局设计了多种坦克歼击车方案,最终彼得洛夫设计局设计的一种安装有D-5S火炮的方案被选中,经过改进后就是SU-85自行反坦克炮。

SU-100 10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苏]

技术参数

车重:32500千克 车长:9.45米 车高:2.25米

主炮:D-10S 100毫米火炮 时速:45千米/时 最大行程:310千米

性能简介

SU-100自行反坦克炮具有强大的火力以及良好的机动性,可以在很远的距离处击穿德军坦克的前装甲。它的穿甲弹可以在2000米的距离垂直击穿125毫米的装甲,1000米的距离处几乎可以摧毁所有型号的德军坦克和装甲车辆,这种火炮的射速为每分钟5~6发。SU-100坦克的控制系统、火炮、弹药、无线电,以及前部油箱都被安置在战斗室内,SU-100的驾驶装置完全与T-34坦克相同。自1944年12月起到1945年战争结束,SU-100共制造了3037辆。SU-100自行反坦克炮是“二战”中最成功的坦克歼击车

之一。

研发背景

1944年中期,苏军发现现有的反坦克武器(指SU-85)的威力不足以对付德军的新式坦克,苏军坦克和反坦克炮都急需增强火力。于是苏联以T-34坦克底盘为基础开发了一种装备大威力100毫米火炮的自行火炮,也就是后来的SU-100。

SU-100Y 13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苏]

技术参数

车重:60000千克 车长:10.9米 车高:3.29米

主炮:B13 130毫米舰炮 时速:32千米/时 最大行程:240千米

性能简介

SU-100Y自行反坦克炮有一个楔状盒子形的战斗室,配备了130毫米B-13舰炮。生产底盘的基洛夫工厂已经获得了较为丰富的设计经验,所以对悬挂系统进行了优化,并且对战斗室的形状也进行了简化,用以减少生产时间。修改后的设计被命名为SU-100Y。1941年11月,SU-100Y迎来了它的第一场战斗,与SU-14和SU-14-1一起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进行了战斗,SU-100Y在战争中幸存了下来,战后运往库宾卡坦克博物馆进行展览。

研发背景

苏芬战争开始后,苏联红军意识到战场需要专门的装甲工程车辆。1939年12月,西北前线战争委员会令基洛夫工厂基于T-100重型坦克底盘开发和制造一种装甲工程车辆,一开始计划安装152毫米火炮,用以摧毁混凝土碉堡和其他强化工事。但由于152毫米火炮性能不理想,所以基洛夫工厂提出采用改进的T-100X底盘装备130毫米海军舰炮的方案。

SU-152 152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苏]

技术参数

车重:45500千克 车长:8.95米 车高:2.45米

主炮:ML-20S 152毫米火炮 时速:43千米/时 最大行程:330千米

性能简介

ML-20型炮射击初速达到655 米/秒,可以在2000米的距离上垂直击穿110毫米厚的装甲。它所使用的穿甲弹重量为48.78千克,破甲弹重量为43.6千克。尽管最初开发这种自行火炮的目的是对步兵实施近程火力支援,但它也可以作为反坦克歼击车来使用。这种自行火炮的射速较低,但能在较远的距离处摧毁敌人的坦克装甲车辆。由于车内只能携带20发炮弹,直射距离短(仅700米),且远距离弹道弯曲,其作战效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研发背景

为了在战役中摧毁德军的坚固防御工事和新式重型坦克,苏军决定研发威力强大的自行火炮。苏联坦克设计师们设计了一种基于KV-1S坦克底盘的突击炮,这个设计方案被命名为241项目。1943年夏季,241项目正式上报苏联国际委员会,很快苏联国际委员会批准了生产并装备红军部队,命名为SU-152自行反坦克炮。

ISU-122 122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苏]

技术参数

车重:45500千克 车长:9.85米 车高:2.48米

主炮:A-19 122毫米火炮 时速:37千米/时 最大行程:220千米

性能简介

ISU-122 122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和ISU-152自行反坦克炮的外观极其相似,最大的区别便是A-19火炮没有了ML20标志性的制退机,而弹道比起ML-20来说相对平直,更方便直接瞄准射击,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最大的问题是ISU-122 122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装填复杂,仅1.5发/分。

研发背景

面对德军在1941年之后出现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甚至威力更大的费迪南坦克歼击

车,光依靠T34和KV坦克已经力不从心了,苏联国防委员会要求生产一种威力更强大的重型突击炮。由于KV-1S底盘停产,就使用了IS重型坦克的底盘,于是出现了ISU-152重型突击炮。批量生产新型突击炮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严重缺乏ML-20S型火炮,苏联火炮工厂无法满足需要的产量。不过苏联却有大量的A-19型122毫米火炮以及122毫米的炮弹。最后,1943年夏天,SKB-2(车雅宾斯克设计局)受命使用A-19型火炮取代ML-20S型火炮。


前言/序言

  从人类获得独立的知性后,争斗便成为人类发展演进中无法回避的头等大事,对资源的争夺和占有是一个物种生存的起码保证。在这一过程中,武器开始渐渐兴起并壮大。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一件武器(工具)是否趁手说是决定了种群的存续也不为过。早在石器时代的祖先们就已经用石片、石块制作简单的石矛、石匕首,甚至于一块未加工的石头在必要的时候也是他们狩猎的利器。武器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很长一段时间内所谓的武器仅指冷兵器,也就是刀枪剑戟,尽管在锻造和使用以及设计上常有让后世为之惊叹的巧妙之处,但科技水平的天花板限制了过去冷兵器的杀伤力。大约11世纪前后,最早的火药武器雏形初现,从此掀开了热兵器的辉煌篇章。在几个世纪的演进中,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火药武器,从单兵携带的火绳枪、燧发枪到各式各样的大炮,武器的发展也带动了战争形势的变动,过去大兵团方阵传统渐渐显得落伍。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热兵器出现后的几个世纪中的发展总体上依然是缓慢的,虽然战争形势在潜移默化地演进,但一直未能出现真正革命性的进化,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爆发,武器开始以日新月异的惊人速度在成长。我们现在熟知的半自动步枪、自动机枪、冲锋枪等概念均是在一战的战场上崭露头角,这其中特别要提及的是广为人知的坦克的初登场以及作战飞机的快速成熟。如果说步枪、火炮的发展只是加快了战争的速度,那么在一战中还如襁褓中婴儿的坦克、飞机现在已经彻底改变了战争的概念。
  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由纳粹德国先进的空地协同以及闪电战战术拉开序幕,这场波及全球的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冲突,也是人类历史上武器技术发展最快速的一个时期。以火炮为例,二战开始前长身管火炮的口径普遍为37~47毫米,负责火力支援的榴弹炮口径也多为75毫米,截至二战结束时155毫米或是203毫米的大口径火炮在战车上已经不在少数了。坦克和作战飞机的成熟使得战争从古板的战壕对垒演进为快速突进的机动化立体战争。
  1945年随着美国两架B-29轰炸机投下的原子弹,二战结束了。但和平并未如期到来,以核武器作为主题的冷战时代到来了。由于核武器独一无二的战略威慑性,海陆空三军的装备建设无不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展开,而现在取代了很多身管武器的导弹武器也是崛起于这个时代。冷战时代处于一种高压下的病态和平。与二战不同的是冷战时期的装备多带有一种赌博性质的设计思想,在这个时代诞生了XB-70超音速轰炸机、279工程坦克等非常独特又科幻的装备。随着苏联的解体,数十年的冷战时代终于结束,时代主题再次回到了和平与发展上。由于战争压力减缓,各国的装备更新明显放缓,但装备研发的成本却在显著上升,因此联合研制成为不少国家的选择。在技术上,现代武器装备主要着眼于数字化、信息化、轻量化、机动化上,尽管军备规模减小了,但战争的技术水平却依然在快速发展,放眼未来又会出现怎样的革命性武器着实让人好奇。
  在阅读本丛书时,读者可以参考以上这些人类近代史的历史进程与重大事件进行了解,体会装备背后的故事。本丛书从单兵、陆地、海上、空中等领域详细罗列了人类历史上各个重大或是偏门的武器装备,内容翔实、方便查找,在尽可能简短的文字中为您罗列尽可能到位的武器情报。“武器装备百科典藏”丛书既可以充当您闲余时间的放松读物,也可以作为军事行业的一套实用工具书进行收藏。本丛书共分为:《手枪与冲锋枪》《步枪与机枪》《牵引火炮》《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辆》《战斗机》《导弹》《作战支援飞机》《攻击机与轰炸机》《大型舰船》等十余本。
  在编纂本丛书的过程中我们在几本书中各有侧重,以《牵引火炮》一书举例:牵引火炮在国内的资料处于非常缺乏的状态,而牵引火炮本身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不受青睐,因此此书的重点放在对二战甚至一战的经典火炮的资料收集上,方便读者能够对这种被称为“战场之神”的经典武器有一个直观又详细的认识。书中罗列了240余种火炮兵器,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了它们的详细资料,让读者大饱眼福。
  和我们身边的科技产品一样,武器装备的种类也是日新月异,短短几年间苹果手机已经发展到了7代,武器装备同样推陈出新让人眼花缭乱。本书中我们不仅将侧重点放在经典老装备上,同时也十分注重帮助读者了解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新式装备的相关资讯,可以说本丛书也是您目前能够找到的最“与时俱进”的典藏图鉴。
  作为出版业的从业人员,我们的初衷便是能够收集、整理这些珍贵的资料,将它们作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向大众推广,将其薪火传承下去。如果通过这一套丛书使您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那将会是我们相关编纂人员莫大的荣幸。
  编者


《钢铁巨兽:陆战之魂的演变与应用》 序言 在人类战争史的宏伟画卷中,陆地战场始终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舞台。从冷兵器时代的刀光剑影,到火药时代的热兵器对决,再到现代战争的信息化浪潮,陆地作战力量的形态一直在不断革新。在这场永无止境的进化进程中,一种独特的陆地作战平台——自行火炮,以其强大的远程打击能力、灵活的机动性以及对战场格局的深刻影响,成为了现代陆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并非一部冰冷的技术手册,更非一份枯燥的装备列表。它是一次深入陆战灵魂的探索,一次对钢铁巨兽们从概念诞生到实战应用的史诗级回溯。我们将拨开迷雾,追溯自行火炮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军事思想碰撞下的孕育与发展;我们将潜入它们的心脏,剖析其内部精密的机械结构与革命性的技术创新;我们将跟随它们的脚步,见证它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如何改写战局,又如何成为决定战争走向的“陆战之魂”。 这本书的诞生,源于对战争智慧的敬畏,对科技力量的赞叹,以及对无数在前线默默奉献的将士们的致敬。我们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读者不仅仅了解自行火炮的“是什么”,更能理解它们“为什么是”,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了战争”。 第一章:黎明前的曙光——早期炮兵与自行化思潮的萌芽 在现代自行火炮的辉煌诞生之前,人类早已认识到远程火力支援的重要性。本书的开篇,将带您回到那个火药尚是新鲜事物,大炮刚刚崭露头角的时代。我们将探讨古代攻城器械的发展,以及早期滑膛炮的出现如何预示着炮兵时代的来临。 从投石机到火炮: 简述早期远程打击武器的演变,如投石机、弩炮等,以及它们在围城战中的作用。 火药革命的到来: 详细阐述火药的传入及其对军事技术的颠覆性影响,以及早期火炮的构造、射程和射击精度。 炮兵阵地的局限性: 分析固定炮兵阵地的脆弱性,它们容易被侦测和攻击,且在战场上的转移困难。这为后来的自行化发展埋下了伏笔。 “自行化”的雏形: 探讨一些早期尝试,例如将火炮安装在移动平台(如简易马车或铁路轨道)上,以克服固定炮位的不足。这些早期的探索,虽然技术简陋,却蕴含了将火力与机动性结合的朴素思想。 战争形态的初步演变: 分析在这些早期探索时期,炮兵如何开始影响战术,以及其局限性如何激发新的思考。 第二章:巨兽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自行火炮的真正开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绞肉机,不仅催生了堑壕战的僵局,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动了军事技术的飞跃。自行火炮,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武器概念,在这场血与火的洗礼中,终于迎来了它的真正诞生。 堑壕战的困境与炮兵的挑战: 详细描述一战时期堑壕战的特点,以及传统牵引火炮在这种环境下遭遇的难题:转移困难、暴露目标、对坚固工事摧毁力不足。 “陆地巡洋舰”的幻想与现实: 探讨当时一些富有想象力的军事思想家提出的,将火炮安装在装甲车辆上的概念。这些概念,虽然有些过于超前,但为自行火炮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早期自行火炮的雏形与实践: 详细介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几种早期自行火炮型号。我们将重点分析它们的结构特点,如: “巨炮”与“坦克炮”的融合: 例如,英国的“大卫”号等早期试验性自行火炮,试图将重型火炮安装在履带式底盘上,以获得越野能力。 早期自行榴弹炮的出现: 分析一些国家在坦克底盘上改装,加装短管榴弹炮的尝试,它们在支援步兵作战中的作用。 实战检验与经验总结: 分析这些早期自行火炮在战场上的表现,它们的优点(如一定的机动性、火力支援能力)和缺点(如可靠性差、产量低、技术不成熟)。 战术思想的初步改变: 探讨一战后期,自行火炮如何开始影响步炮协同,以及它们在突破堑壕防线中的初步作用。 第三章:钢铁洪流的崛起——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技术革新与理论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使得各国军事领导者和技术专家深刻认识到自行火炮的战略价值。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相对和平的时期,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对自行火炮的设计、制造和战术运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改进。 底盘技术的进步: 详细阐述履带式悬挂系统、发动机技术、传动系统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为更重型、更可靠的自行火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火力系统的升级: 分析大口径火炮、身管加长、弹药研发(如高爆弹、穿甲弹)等方面的进步,如何提升自行火炮的射程、精度和威力。 装甲防护的考量: 探讨如何为自行火炮提供基本的装甲防护,使其在战场上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火力打击,从而更好地执行任务。 不同国家的设计理念: 法国的“斯图尔特”系列: 分析法国在这一时期对自行火炮的设计思路,例如将火炮安装在轮式底盘上,强调速度和火力。 苏联的ISU系列: 介绍苏联在重型自行火炮方面的探索,如何通过在重型坦克底盘上安装大口径火炮,形成强大的火力突击力量。 德国的Hummel和Wespe: 分析德国在轻型自行火炮方面的实践,如何利用现有的坦克底盘,快速生产出能够支援步兵的火力支援单位。 理论的深化: 探讨“闪电战”等新型作战理论对自行火炮战术运用的影响,以及“火力支援”、“伴随炮兵”等概念的提出。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准备: 总结这一时期自行火炮发展的主要成就和遗留问题,为即将到来的更大规模的战争奠定基础。 第四章:硝烟中的淬炼——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自行火炮的辉煌与悲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自行火炮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它们承受最严峻考验的战场。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战争中,自行火炮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以强大的火力、灵活的机动性,在东线、西线、北非等各个战场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同时也留下了无数令人扼腕的悲歌。 东线战场上的绞肉机: 苏联的“斯大林”系列(ISU-152、ISU-122): 重点分析苏联重型自行火炮在突破德军坚固防线,以及反坦克作战中的卓越表现。深入探讨其强大的火力以及对战场的影响。 德国的“虎”式(Tiger)与“豹”式(Panther)坦克及其衍生自行火炮(如StuG III/IV): 分析德国在自行反坦克炮(突击炮)方面的成就,它们如何在战场上扮演了重要的反坦克角色,以及其战术运用。 德国的“大象”与“猎虎”: 探讨德国在超重型自行火炮和自行反坦克炮方面的极端追求,分析其优缺点以及在战场上的实际效果。 西线与北非战场: 盟军的M7“牧师”与M10/M36坦克歼击车: 分析盟军自行火炮在支援步兵、反坦克作战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国家在装备选择上的差异。 英国的“阿喀琉斯”与“谢尔曼飞火龙”: 介绍英军在自行火炮和坦克歼击车方面的设计理念和实战表现。 战术运用的革新: 伴随炮兵与火力支援: 详细阐述自行火炮如何与步兵、坦克协同作战,提供直接火力支援,压制敌方火力点,掩护进攻。 反坦克作战的利器: 分析自行火炮,尤其是坦克歼击车,如何成为对抗敌方坦克的主力。 阵地战与突击战: 探讨自行火炮在突破坚固防线,以及在运动战中如何发挥其火力优势。 技术局限与实战代价: 分析二战时期自行火炮的技术瓶颈,如可靠性、故障率、后勤保障压力,以及战场上的高损耗率,反映出战争的残酷性。 战场上的传奇与故事: 穿插一些具体的战役或战斗中的典型事例,展现自行火炮在特定情境下的英勇表现或悲壮结局。 第五章:冷却的战火与新的方向——战后初期的技术发展与冷战格局下的演进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未意味着自行火炮发展的停滞。相反,冷战的阴影笼罩下,新的军事威胁和技术革新,驱动着自行火炮朝着更先进、更高效的方向演进。 核武器的阴影与战术核炮兵: 探讨在核战争威胁下,各国对战术核炮兵(如M44、M52)的研发和部署,以及其对自行火炮设计的影响。 自动装弹与火力密度: 分析自动装弹机技术的出现,如何大幅提高火炮的射速和火力密度,以及其在新一代自行火炮设计中的应用。 高精度与精确制导: 探讨激光制导炮弹、子母弹等技术的发展,如何让自行火炮具备更高的打击精度,并能有效打击装甲目标和集群步兵。 苏联的M46/M46M与2S1/2S3系列: 介绍苏联在火炮口径、射程、火力持续性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其自行火炮在冷战时期对西方构成的重要威胁。 西方的M109系列与AS90: 分析西方国家在自行火炮设计中的理念,如强调火力、机动性、乘员生存性以及战场适应性。 新型底盘与动力系统: 探讨战后新型坦克底盘的普遍应用,以及更强劲、更可靠的发动机和悬挂系统如何提升自行火炮的机动性。 反坦克自行炮的转型: 分析随着反坦克导弹技术的发展,传统坦克歼击车的作用逐渐减弱,许多国家开始将重心放在自行榴弹炮的研发上。 战术理论的演变: 探讨在核武器和精确制导武器背景下,战术理论如何适应自行火炮新的能力,例如“纵深作战”概念。 第六章:信息时代的利刃——现代自行火炮的智能化、网络化与未来趋势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的飞速发展,为自行火炮的智能化、网络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现代自行火炮已不再是单纯的钢铁怪兽,而是集成了先进科技的战场智能平台。 火炮的“大脑”——先进火控系统: 详细介绍现代火控系统如何融合了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GPS、惯性导航系统、气象传感器等,实现对目标的快速瞄准、精准射击。 “看见”战场——战场感知与态势共享: 探讨先进的雷达探测系统、无人侦察机、战场管理系统(BMS)等如何为自行火炮提供实时的战场态势信息,实现“全域感知”。 网络中心战的节点——协同作战与火力网络: 分析自行火炮如何融入网络中心战体系,与其他作战单元(如无人机、地面部队、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打击,形成高效的“火力网络”。 无人化与自主化: 探讨无人炮塔、远程遥控、自主导航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无人化或半无人化自行火炮。 新一代自行火炮的代表: 德国的PzH 2000: 分析其先进的火控系统、高射速、长射程以及强大的战场适应性。 瑞典的Archer: 重点介绍其独特的弹仓式自动装弹系统和高速公路机动能力。 韩国的K9“雷霆”: 分析其高性价比、优秀的火力性能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装备。 俄罗斯的2S35“联盟-SV”: 探讨其对火炮口径、自动化程度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 “隐形”与“反隐形”的较量: 介绍如何通过新材料、低可探测性设计等技术,提高自行火炮的战场生存能力,同时分析反制这些技术的手段。 未来展望: 展望自行火炮在无人化、智能化、高能耗武器(如电磁炮、激光炮)等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其在未来战争中的定位。 结语 从早期粗糙的蒸汽动力到如今的智能化战场节点,自行火炮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它们是技术进步的缩影,是军事思想演进的载体,更是无数战场英魂的见证。 《钢铁巨兽:陆战之魂的演变与应用》并非一本简单的军事装备图鉴。它试图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尘埃,感受钢铁洪流的力量,理解战争的智慧,并从中汲取对未来科技与军事发展深刻的启示。愿这部作品,能让您对这些“陆战之魂”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广阔的视野。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自行火炮/武器装备百科典藏》这本书的图片质量着实令人惊艳。我敢说,我见过很多军事类的图书,但像它这样,每一张图片都仿佛是从博物馆里直接扫描出来,或者是由顶尖的军事摄影师精心拍摄的,这绝对是头一次。我常常被那些近乎艺术品般的细节图所震撼,无论是炮塔上的铆钉,还是履带上的泥土痕迹,都清晰可见,仿佛触手可及。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对武器装备真实性的极大还原。书中的图文结合非常巧妙,很多时候,一张精心挑选的图片就能胜过千言万语的文字描述,它能够直观地展现出火炮的结构、尺寸以及在不同地形环境下的部署状态。我特别喜欢那些历史照片,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看到曾经叱咤风云的战场巨兽如今只剩下冰冷的金属。有时候,我甚至会对着这些图片,想象着它们曾经的辉煌,以及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它们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这本书绝对是所有对军事装备感兴趣的人的视觉盛宴,它用最直观的方式,将那些宏伟的机械艺术呈现在我们面前。

评分

《自行火炮/武器装备百科典藏》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说实话,第一感觉就是沉甸甸的,厚重感十足。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里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吸引住了。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我一直对各种武器装备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远程打击、改变战局的大家伙。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很用心,不是那种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用了很多历史背景和实战案例来穿插讲解,让那些冰冷的数字和参数变得生动起来。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自行火炮发展的脉络梳理,能够清晰地看到技术进步是如何一步步推动武器性能的飞跃的。而且,书中对一些经典型号的拆解和分析,简直就像是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和工程课。有时候,我甚至会花上好几个小时,沉浸在那些关于炮管膛线、射程计算、弹道轨迹的描述中,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火炮轰鸣的战场。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对军事科技发展历程的致敬,让我深刻理解了现代战争的复杂性和技术的重要性。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军事史的演变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自行火炮/武器装备百科典藏》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段历史深度探索的渴望。它不仅仅是罗列武器的型号和参数,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武器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下,深入剖析了它们在不同战争中的作用和影响。我喜欢这本书对每一次技术革新背后原因的解读,比如为什么在某个时期,某个国家的自行火炮技术会突然领先?是什么样的战略需求促使了新型号的诞生?这些问题,这本书都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它让我了解到,武器装备的发展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与政治、经济、科技以及军事思想的相互作用紧密相连。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自行火炮型号的详细介绍,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钢铁机器,更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历了那些决定世界格局的重大战役,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军事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评分

说实话,拿到《自行火炮/武器装备百科典藏》这本书之前,我对自行火炮的了解仅限于一些模糊的概念。但这本书,真的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那些原本可能晦涩的技术术语和复杂的工程原理,讲解得清晰透彻。我最欣赏的是它对武器性能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内部结构、动力系统、瞄准系统等方方面面。那些关于火炮射程、精度、装弹速度、越野能力等等的详细数据,在书中得到了细致的呈现,并且还配有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让枯燥的数字变得直观易懂。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在编写这本书时,倾注了多少心血去研究和考证。它让我明白,一件看似简单的武器背后,蕴含着多少顶尖的科技和精密的计算。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本神奇的“翻译官”,将那些复杂的军事黑话,转化成了我能够理解的语言,让我对现代军事装备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敬畏。

评分

《自行火炮/武器装备百科典藏》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集锦,更像是一次身临其境的战场探索。我喜欢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自行火炮发展史的梳理,它就像一条清晰的脉络,让我能够看到各个军事强国在技术竞赛中的明争暗斗。而且,书中对每一款自行火炮的介绍,都非常全面,不仅仅包括了它的基本参数和技术特点,还深入挖掘了它的设计理念、研发背景,甚至是它在实战中的表现和评价。我特别欣赏它对于一些鲜为人知但却极具影响力的型号的介绍,这些信息往往在其他资料中难以找到,却能让我对自行火炮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有时候,我甚至会对着书中的文字,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画面,想象着这些强大的武器在战场上驰骋的场景。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武器的知识,更是一种关于战略、关于战术、关于科技发展的思考,它让我对军事装备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可以

评分

儿子很喜欢

评分

儿子很喜欢

评分

资料详实内容丰富

评分

只能定性为科普读物,技术参数粗略,图片资料良莠不齐,没有尺寸?

评分

儿子很喜欢

评分

只能定性为科普读物,技术参数粗略,图片资料良莠不齐,没有尺寸?

评分

很精美,留着慢慢看吧,不错

评分

儿子很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