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lan卒中临床实践(第5版) [Caplan's Stroke:A Clinical Approach]

Caplan卒中临床实践(第5版) [Caplan's Stroke:A Clinical Approach]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Louis R.Caplan 编,王拥军 译
图书标签:
  • 卒中
  • 神经病学
  • 临床医学
  • 脑血管疾病
  • 诊断
  • 治疗
  • 神经内科
  • Caplan
  • 医学教材
  • 神经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4450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1857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Caplan's Stroke:A Clinical Approach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43
字数:12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Caplan卒中临床实践(第5版)》由美国哈佛医学院路易斯·R.卡普兰教授携20多位国际专家共同完成。用简练清晰的语句展现卒中的全貌——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预防。
  《Caplan卒中临床实践(第5版)》本版增加了近7年的新进展。既适合住院医生也适合卒中专业医生阅读。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基本原理
第1章 概述和展望
第2章 卒中的病理学、解剖学及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3章 诊断与临床表现
第4章 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
第5章 卒中的遗传学
第6章 治疗

第二篇 卒中综合征
第7章 前循环的大动脉闭塞性疾病
第8章 后循环的大血管闭塞性疾病
第9章 穿支和分支动脉病
第10章 脑栓塞
第11章 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脏骤停以及心性脑病
第12章 非动脉硬化性血管病
第13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和血管畸形
第14章 脑出血
第15章 儿童和青年卒中
第16章 脊髓血管病
第17章 脑静脉血栓形成

第三篇 预防、并发症与功能恢复和康复
第18章 卒中的预防
第19章 卒中的并发症
第20章 恢复、修复和康复

索引

前言/序言

  路易斯.R.凯普兰(Louis R.Caplan)是哈佛医学院神经病学教授,国际脑血管病研究领域的权威。他编写的《Caplan卒中临床实践》是享誉世界的卒中名著。前4版由他本人单独完成,分别于1986年、1993年、2000年、2009年出版。
  第5版由凯普兰教授与另外20多位权威专家合作完成,2016年面世。更新了最近7年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且增加了卒中遗传学一章。
  本书是一本卒中大全。用简练清晰的语句展现卒中的全貌——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由浅入深,既适合住院医生、研究生阅读,也适合高年资神经科医生和卒中专家阅读。
  本书由90位临床医生翻译,杜万良负责校对和统稿。为便于阅读,作者页及第一章卒中学发展史中的人名都采取中英文对照。为便于追溯文献,后面章节中的人名保留英文。
  虽然我们翻译时认真推敲、力求准确,但不足或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同行不吝批评指正。
《Caplan卒中临床实践(第5版)》是一部内容详实、深入浅出的卒中诊疗权威指南。本书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卒中管理框架,涵盖从疾病的认识、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各个环节。 本书的开篇,便从卒中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剖析了不同类型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无论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本书都对其发病原因、危险因素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提供了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和研究进展,帮助读者建立对卒中疾病的宏观认知。 在诊断方面,本书系统介绍了各种卒中诊断工具的应用。详细阐述了神经影像学在卒中诊断中的关键作用,包括CT、MRI、CTA、MRA等技术的原理、解读方法以及在不同卒中亚型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本书也强调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指导临床医生如何综合运用各项信息,准确快速地诊断卒中。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对卒中治疗策略的深度解析。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本书详细介绍了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流程及并发症管理,并对其疗效进行了循证医学的评估。对于血管内治疗,本书也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机械取栓、动脉内溶栓等技术的适应症、技术要点及并发症。对于出血性卒中,本书则详细探讨了保守治疗、外科手术(如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以及介入治疗等方案的选择与实施。 除了急症期治疗,本书对卒中二级预防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详细阐述了影响卒中复发的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睡眠呼吸暂停等,并提供了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旨在最大程度地降低卒中复发率。 在康复方面,本书充分认识到卒中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康复手段,并根据不同卒中后遗症(如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提供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本书还强调了多学科合作在卒中康复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帮助患者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高度的临床实用性。在每一个章节中,都穿插了大量的临床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病例,生动地展示了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这些案例的分析不仅有助于读者理解疾病的复杂性,更能帮助他们掌握鉴别诊断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技巧。 此外,本书还融入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指南。作者密切关注卒中领域的最新动态,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权威的临床指南融入书中,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例如,在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时间窗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更新和补充。 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清晰,结构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易于读者理解和吸收。无论您是经验丰富的神经科医生,还是初学者,都能从中获益良多。它不仅是一本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更是一本能够指导临床实践、提升诊疗水平的得力助手。阅读本书,将能系统地提升您在卒中诊疗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一套非常扎实的医学著作,它就像是临床医生的一本“圣经”。虽然这本书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但我发现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那种对疾病细节的刨根问底。它不会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会深入到病理生理的细微之处,让你理解为什么会出现某些症状,以及这些症状背后隐藏的机制。举个例子,当讨论到某个特定的脑血管病变时,这本书不仅仅会告诉你它的典型表现,还会详细解析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甚至会援引一些经典的解剖学研究来佐证。我特别喜欢它引用那些年代久远但依然极具价值的研究,这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现代医学的进展,更是在追溯医学发展的脉络。而且,书中对于诊断流程的描绘也堪称教科书级别,每一步都充满了逻辑性和条理性,让你在面对复杂病例时,不会感到手足无措,而是能像庖丁解牛一样,逐步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关键。对于那些追求深入理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宝库。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医学书籍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而不是仅仅提供现成的答案。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在讲解某个复杂的病理机制时,会采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类比,让我能够更容易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我特别喜欢它在讨论不同治疗策略的优劣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客观和辩证的态度。它会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比如患者的个体差异、经济条件、以及医疗资源的限制,然后给出相对全面的建议。这让我明白,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医学的实践远比理论要复杂得多。书中对于不同类型患者的特殊考量也让我印象深刻,比如老年人、孕妇或有合并症的患者,在治疗上需要采取哪些特殊的策略。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充分体现了医学人文关怀的精神。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内容组织非常人性化。它的章节划分清晰,索引也非常详尽,使得我在需要查找特定信息时,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找到。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某些关键概念时,会将其提炼出来,并进行重点强调,这对于我记忆和理解这些核心知识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还会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临床工具和评分量表,这些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极大地提高效率。我尝试过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书中介绍的某些评估方法,发现它们确实非常有效,能够帮助我更系统地评估患者的病情。此外,书中对于一些前沿的研究进展也保持着一定的关注,虽然可能不是最及时的更新,但其对这些进展的解读和分析,往往能够帮助我理解其潜在的临床意义。这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静止的参考书,而是在随着医学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惊叹。它所涵盖的知识点之多,细节之丰富,让我每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某种罕见并发症时的细致程度。它会详细列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且会提供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临床线索来帮助我们早期识别。有时候,读这本书就像在玩一场侦探游戏,你需要将书中的知识与实际的患者情况相结合,才能最终找到“真相”。它对病程演变的描绘也非常生动,从急性期到恢复期,再到可能的后遗症,书中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会分析不同阶段的治疗重点和护理要点。这让我在思考疾病的整体发展趋势时,能够有一个宏观的视野,而不是仅仅关注某个孤立的事件。而且,书中还会涉及一些关于预后评估的讨论,这对于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病情,制定长远治疗计划非常有帮助。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特定疾病的参考书,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循循善诱。它的叙述方式非常具有引导性,常常会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然后一步步地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鉴别诊断时的严谨态度。在介绍某个疾病时,它不会孤立地描述,而是会将其置于与其他相似疾病的比较之中,清晰地阐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来区分。这种对比式的讲解,极大地加深了我对各个疾病的理解,也让我对临床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模糊地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对于治疗方案的讨论也十分全面,它不会仅仅列出几种药物,而是会深入分析每种治疗选择的循证医学依据,以及其潜在的风险和收益。这让我明白,在临床决策中,我们需要权衡利弊,做出最适合患者的选择,而不是一味地遵循某种固定的模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