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詞牌。選編常見詞牌105個,依照小令、中調、長調列序,前麵有詞譜目錄,便於查閱。
◆放寬平仄。在不失詞的獨特風貌、音節點上平仄從嚴的原則下,適當放寬瞭可平可仄的範圍,使初學者易於抒發思想感情,依譜填詞。
◆詳細說明。對每一詞牌的結構、作法、要點、適於錶達的聲情及應該注意的地方,均在每一詞譜後的“說明”中加以扼要說明。
◆海量例詞。例詞除選用唐宋詞名傢名作外,還選用金元明清詞,尤其是近現當代名傢名作,以及青年作者的新人新作並作評析,語言細緻而精準,簡明而自然。
本書包括詞學、詞譜、詞韻三個部分。詞學部分簡述瞭讀詞填詞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詞譜部分選編瞭105個常用詞牌,並選用瞭970多首古今佳作作為詞例,並作簡評;詞韻部分對詞林正韻進行瞭改作,引用中華新韻進行瞭新編。
田鬆林
1937年生於南通市海安縣,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南通市書法傢協會會員。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退休後,田鬆林先生矢誌於詩詞書聯的學習和研究。他筆耕不輟,還在《中華詩詞》上發錶過詩作,著有詩文集《春草集》及續集。
他認為,學寫詩詞,既要有詩味詞味,又要閤乎格律。這本書在這兩方麵都為初學者創造瞭條件,在詞學、詞例、詞韻三方麵都有新見。他說,學詞並不難,“隻要肯登攀”。
一、詩詞並用
唐詩和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宋代被譽為“詞的時代”。雖然在反映時代的寬度和深度上,總體來說,宋詞比不上唐詩,但宋詞依然有著重要的地位。今天我們要繼承優秀的文化傳統,就要堅持詩詞並用的方嚮。
詞與詩相比較,可以說各有韆鞦。詞可以用長短句,而詩用的是整飾句式;詞韻比詩韻寬,可以上、去通押。詞句可以不避俚俗,似乎作詞比作詩易。其實,詞在篇幅、句式、平仄、用韻等方麵很嚴,甚至比五言、七言近體詩還嚴。但詞在較為自由地、細緻地錶達復雜麯摺的思想感情方麵,又有它的優勢。清人所謂“情有文不能達、詩不能道者,而獨於長短句中可以委宛形容之”。(查禮《銅鼓書堂詞話》)“或問:詩詞何似?曰:詩若蒼顔老者,孤燈獨坐,雖葛巾布服,眉宇間使人想見滄桑,談吐揮灑,不矜自重,不怒自威。詞猶美艷少婦,微步花間,風姿綽約,雖釵鈿綺服,使人想見玉骨冰肌,顧盼間隱然怨訴,徒有憐惜,可遠慕而不可近接焉。”(王蟄堪《半夢廬詞話》)這就是說,詩莊詞媚。此外,詞的節奏鮮明,富有音樂性,這都是它的長處。但由於詞的篇幅有限,長調不過二百餘字,難以用來寫古體詩那樣的敘事抒情文字。近代詞學大師王國維說:“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人間詞話》)也正是詩詞各有所長,所以我們要刀槍劍戟,各用所長,宜於用詩的寫詩,宜於用詞的填詞。
二、讀寫並舉
學填詞必先善於讀詞。清代況周頤《蕙風詞話》說:“讀詞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絕佳者,將此意境締構於吾想望中,然後澄思渺慮,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吾性靈與相浹而俱化,乃真實為吾所有而外物不能奪。”這種讀法,確實既有利於學習,又有利於創作。因為把自己融入其境其情,纔可以學到各式各樣的錶現藝術,作為自己創作的最好參考。
為瞭幫助初學者快速瞭解品詞和填詞的基礎知識,編者本著“求正容變”的精神,打破陳規,大膽革新。第一是選編詞牌。由於詞牌極其繁博,有660多個,本書則從初學者的實用性齣發,選編瞭常見的詞牌105個,依照字數的多少,即小令、中調、長調列序,前麵有詞譜目錄,便於查閱。
第二,在不失詞的獨特風貌、音節點上平仄從嚴的原則下,適當放寬瞭可平可仄的範圍,使初學者易於抒發思想感情,依譜填詞。
第三,對每一詞牌的結構、作法、要點、適於錶達的聲情及應該注意的地方,包括對偶句(含扇麵對)、疊句、句法均在每一詞譜後的“說明”中加以扼要說明,請初學者注意。
第四,凡列詞譜,其聲韻悉用符號錶示,填詞時徑可依據符號填詞。符號說明如下:
1.“平”——平聲字
2.“仄”——仄聲字(需分上、去、入者進一步說明)
3.“[平]”“[仄]”——可平可仄
4.“0”——押平聲韻
5.“|”——押仄聲韻(需押入聲韻者另加說明)
6.“||”——疊韻
第五,在每一詞譜的後麵舉有例詞。例詞除選用唐宋詞名傢名作外,還選用金元明清詞,尤其是近現當代名傢名作,以及青年作者的新人新作(包括新聲新韻),並略作簡評,以利初學者瞭解詞的發展,並從中吸取營養,知道在多數情況下,同一詞牌可寫不同題材,抒不同聲情,展不同詞風。故本詞譜亦有詞選之功能,本書書名“填詞與品詞入門”即含有此意。
三、雙軌並行
填詞怎樣用韻?清代吳人戈載所著《詞林正韻》,影響甚廣。詞學傢夏承燾先生指齣:“詞韻有清戈載的《詞林正韻》最通行。有四印齋本,《嘯園叢書》本。唐宋人作詞多有用方音葉韻的。戈載根據少數詞傢用韻之閤於唐宋韻書的定為規則,而對於用方音通協的概予排斥。其實他在當時所見到的詞書並不多,他的詞學功夫也不很深,這書的價值就同萬樹的《詞律》一樣,還需要我們改作。”(《讀詞常識》2000年4月新1版第95頁)
這種改作,最主要的就是2005年中華詩詞學會發錶的《中華新韻》(十四韻)。它是以普通話為標準的韻書。既然在全國必須大力推廣普通話,作詩填詞也就必須以普通話為標準聲韻。這是韻律的發展方嚮。比如辛詞《鷓鴣天》“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傢”的“斜”,在吟誦時,就得讀古音“xiá”纔能與“傢”押韻,但今日作詩填詞,“斜”就應讀“xié”,押“皆”韻瞭。所以筆者力主作詩填詞應用新聲新韻。新聲韻裏是沒有入聲韻的,入聲已派入平、上、去三聲。但有些詞牌的詞譜原來要求“例用入聲韻”,怎麼辦呢?其實,“例用”,不是“必用”,不是絕對要用。例如,《滿江紅》《念奴嬌》《賀新郎》等常用的入聲韻詞牌,也是可以用上、去聲韻的,筆者特地選用瞭這類詞例,請讀者注意。但是正如詞學傢龍榆生先生所說:“大抵用入聲韻者較激壯,用上、去聲韻者較淒鬱,貴能各適物宜耳。”(《唐宋詞格律》2010年3月第1版183頁)他還說:“至於蘇辛派詞人所常用的《水龍吟》《念奴嬌》《賀新郎》《桂枝香》等麯調,所以構成拗怒音節,適宜於錶現豪放一類的思想感情,它的關鍵在於幾乎每句都用仄聲收腳,而且除《水龍吟》例用上、去聲韻,聲情較為鬱勃外,馀如《滿江紅》《賀新郎》《桂枝香》等,如果用來抒寫激壯情感,就必須選用短促的入聲韻,纔能情與聲會,取得‘讀之使人慷慨’的效果。”所以,在需要錶達激壯慷慨的感情時,還須選用入聲韻。這就需要踐行“知古倡今,雙軌並行”的方針。已經慣用《詞林正韻》的,仍可用之;但在年輕人中,就應推廣新聲韻。新聲韻中,平、上、去聲韻自可押新聲韻(應注明),包括派入三聲的入聲字;須用入聲韻的,即用後麵筆者改作的入聲韻。
這本書實在是太棒瞭!作為一名對文字有著基本認知的讀者,我一直覺得能夠準確、生動地運用詞語是一門藝術,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對這門藝術的好奇心。它並沒有預設讀者擁有深厚的文學功底,而是從最根本的“填詞”入手,為我們打開瞭一扇認識詞語豐富性的窗口。書中對於詞語的“填”法,比如如何根據語境選擇最貼切的詞匯,如何通過增減詞語來改變句子的錶達效果,都進行瞭非常細緻的講解。 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用瞭很多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來說明詞語的“填”法。比如,在描述一個人非常生氣的時候,不同的詞匯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受——“憤怒”、“震怒”、“暴怒”、“勃然大怒”,這些詞語雖然都錶達瞭“生氣”,但其程度和錶現方式卻各不相同。書中的分析讓我明白瞭,選擇哪一個詞,就如同為畫麵塗上哪一種色彩,能夠直接影響讀者的情緒和感知。這種貼近生活的講解方式,讓原本可能枯燥的詞語學習變得有趣且實用。 而“品詞”的部分,更是讓我大開眼界。它不再是簡單地解釋詞義,而是著重於分析詞語的“味道”和“個性”。書中對於詞語的感情色彩、語用功能、以及詞語背後可能存在的文化內涵,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我之前讀到一些古詩詞,總覺得有些詞語的運用非常精妙,但又說不齣所以然,這本書讓我恍然大悟。它能夠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詞語,拆解開來,分析其“齣身”、“性格”以及在不同“場閤”的錶現,讓我對語言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層次。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也非常值得稱贊。它並沒有將“填詞”和“品詞”完全割裂開,而是巧妙地將兩者融閤在一起,形成瞭一個良性的學習閉環。在學習如何“填”詞的同時,也會自然而然地去“品”這些詞的特性,而對詞語特性的深入理解,又能反過來指導我們更精準地“填”詞。這種相互促進的學習過程,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感到知識點層層遞進,且充滿成就感。 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入門”讀物,它以一種非常友好的方式,引導我進入瞭詞語的奇妙世界。它不僅教會瞭我如何去選擇和運用詞語,更教會瞭我如何去欣賞和理解詞語的內在美。我現在覺得,每一次的遣詞造句,都充滿瞭探索的樂趣,都像是對文字的一次精雕細琢。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獲得瞭一種全新的“視覺”來看待文字。我之前一直以為,隻要認識字,懂得大概的意思,就可以寫齣東西來,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讓我明白,詞語不僅僅是意義的載體,更是一種有生命的、有情感的存在。書中對於“填詞”的講解,並非是簡單的同義詞替換,而是深入到詞語的“神韻”和“氣質”。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一些常用但容易被忽視的詞語,進行瞭非常深刻的剖析。比如,一些錶示程度的副詞,或者一些形容顔色的形容詞,它們看似簡單,但書中的講解卻能讓你看到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彆,以及在不同語境下所能産生的強大效果。它教會我,每一個詞語都有自己的“舞颱”,而選擇正確的詞語,就是為你的錶達找到最閤適的舞颱。 而“品詞”的部分,則像是一次次精彩的“人物訪談”。書中的分析,不僅僅是給齣詞語的“身份”和“背景”,更是挖掘齣詞語的“性格”和“動機”。我開始能夠理解,為什麼有些詞語聽起來會讓人感到溫暖,有些詞語則會讓人感到刺骨。這種對詞語“人性化”的解讀,讓我覺得語言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充滿瞭溫度的交流方式。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獨特。它不像教科書那樣生硬,而是充滿瞭啓發性和引導性。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用溫和的語調,與你分享他多年的心得體會。大量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理論是如何在實踐中運用的,並且能夠舉一反三。我常常會一邊讀,一邊迴想自己曾經寫過的句子,發現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次極具價值的閱讀體驗。它讓我從一個“使用者”變成瞭一個“鑒賞傢”,從一個“模仿者”變成瞭一個“創造者”。它教會我,每一個詞語都是一個故事,而掌握瞭“填詞”和“品詞”的技巧,就是掌握瞭講述更多精彩故事的能力。
評分這本書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是一本能夠真正激發讀者對語言産生深度思考的書籍。我一直覺得,中文詞匯的博大精深,但苦於找不到一個有效的途徑去深入瞭解。《填詞與品詞入門》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詞語內在世界的大門。它不僅僅是教授詞語的用法,更是引導讀者去理解詞語的“生命力”。 書中對“填詞”的講解,讓我認識到,每一個詞語的選擇,都蘊含著作者的意圖和情感。它不隻是簡單的“填空”,而是“藝術的填充”。書中對詞語的“搭配”和“組閤”進行瞭非常詳細的闡述,讓我明白,並不是所有看似閤適的詞語都能放在一起,好的搭配能夠産生“1+1>2”的效果,而錯誤的搭配則會顯得生硬和突兀。 而“品詞”的部分,更是讓我看到瞭語言的“靈魂”。它不再是簡單的“分類”和“解釋”,而是深入到詞語的“情感色彩”、“曆史積澱”以及“文化象徵”。我通過閱讀,開始能夠感受到,為什麼同樣是錶達“高興”,“欣喜”、“歡愉”、“喜悅”等詞語,會帶來不同的感受。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讓我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得到瞭極大的提升。 這本書的案例分析非常精彩,它選取瞭大量的經典作品,對其中的詞語運用進行深入解讀,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好詞”和“妙詞”的魅力。這些分析,不僅僅是揭示瞭詞語的用法,更是讓我體會到瞭作者是如何通過精準的詞語運用,來達到他想要錶達的效果的。這種“解剖”式的分析,讓我獲益匪淺。 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能夠改變我閱讀和寫作習慣的書。它讓我對每一個詞語都充滿瞭敬畏之心,也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我現在在閱讀時,會更加留意作者是如何選擇詞語的,而在寫作時,我也會更加謹慎地斟酌每一個詞的運用。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經典。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通往文字世界的大門!我一直對中文的魅力深感興趣,但總覺得隔靴搔癢,無法真正抓住那些細微的情感和意境。《填詞與品詞入門》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去拆解、去感受那些看似簡單的詞語背後蘊含的豐富含義。它不是枯燥的語言學理論堆砌,而是用生動有趣的例子,將那些抽象的概念變得觸手可及。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詞語“意象”的闡述。以前讀詩,總覺得有些畫麵感很強,但說不齣所以然。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原來很多時候,是作者巧妙地運用瞭某種意象,比如“月光”代錶思念,“落葉”象徵離彆,而這些意象又是如何與詞語本身的含義相互輝映,共同營造齣一種特定的氛圍。書中通過大量的詩詞片段進行分析,讓我不僅學到瞭“這是什麼”,更學到瞭“為什麼是這樣”。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學習過程,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滿足。 而且,書中對於“品詞”的講解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再是簡單地告訴我們一個詞是褒義還是貶義,而是深入剖析瞭詞語的色彩、感情傾嚮、以及在不同語境下可能産生的微妙變化。比如,“固執”和“堅持”,在錶麵上似乎意思相近,但這本書卻能清晰地指齣它們在情感色彩和文化內涵上的差異,讓我以後在遣詞造句時,能夠更加精準地錶達自己的情感。這種細緻入微的講解,讓我覺得每一句話都值得細細推敲。 此外,這本書的編排也非常閤理。它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詞語構成和分類講起,然後逐漸深入到詞語的引申義、比喻義,最後纔談到如何在文學創作中靈活運用。這樣的結構,讓我這個初學者不會感到 overwhelmed,而是能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理解體係。每個章節後麵都有相應的練習題,可以幫助我鞏固所學,並且在練習過程中,我還能發現自己理解的盲點,迴頭再仔細閱讀相關內容,這種互動式的學習體驗,真是太棒瞭。 總而言之,《填詞與品詞入門》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文字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理解世界、如何錶達自我的書。它教會瞭我用更敏銳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更細膩的心靈去感受情感,用更精準的語言去錶達思想。我現在看待文字,不再是冷冰冰的符號,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故事的鮮活個體。我相信,這本書會成為我未來學習和創作道路上,最忠實的夥伴。
評分這本書就像是一本通往文字內心世界的地圖,讓我這個原本對中文詞匯感到有些茫然的讀者,找到瞭前行的方嚮。我一直認為,語言的魅力在於它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而《填詞與品詞入門》這本書,恰恰將這種魅力展現得淋灕盡緻。它不再是簡單地羅列詞匯,而是深入到詞語的“靈魂”和“生命”。 書中對“填詞”的講解,讓我擺脫瞭以往的“詞匯貧乏”的睏境。它不僅僅教我如何選擇最貼切的詞語,更是引導我如何去“創造”詞語的生命力。通過書中對詞語“色彩”、“質感”和“情緒”的闡述,我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詞匯,讓我的文字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而“品詞”的部分,則更像是一次次的“心靈對話”。書中不僅僅是解釋詞語的含義,更是挖掘齣詞語背後蘊含的情感、文化和曆史。我能夠感受到,每一個詞語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而通過這本書,我學會瞭如何去傾聽這些故事,去感受這些生命。 這本書的講解方式非常獨特,它不像傳統的語言學著作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文學的色彩和哲學的思考。作者用一種詩意的語言,引導讀者去體會詞語的細微之處,去感受語言的無窮魅力。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會陷入沉思,去體會那些詞語帶給我的啓示。 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能夠深刻影響我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書。它讓我更加熱愛文字,更加熱愛生活,也更加熱愛錶達自己。我現在看待每一個詞語,都充滿瞭敬畏和好奇,我相信,通過這本書的指引,我能夠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用更精準、更優美的語言,去錶達我的思想和情感。
評分活動價入手,紙質不錯,內容看瞭再議。
評分感覺蠻高深的,希望是我喜歡的類型。
評分喜歡京東圖書活動,滿減?券太閤算,有木有!一有活動就囤書的節奏!
評分還沒有看,看完以後追加評論!
評分書不錯,商品外包裝好,物流快,快遞員態度好
評分還沒有看,看完以後追加評論!
評分給學生買的,希望對他們有幫助
評分可以
評分深度雖比不上專業人士,但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已經足夠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