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如指掌书法结构日课:颜体(1)

了如指掌书法结构日课:颜体(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龚鹏程,赵安悱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颜体
  • 结构
  • 日课
  • 练字
  • 楷书
  • 书法练习
  • 字体
  • 书法入门
  • 书法技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4705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540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了如指掌书法结构日课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了如指掌书法结构日课》系列是为知识阶层、白领等成年人日常修习书法研发的自学教材。帮助成年人把书法作为日课进行修习。“了如指掌书法”不是为书法而书法,从书中反复强调“书法结构”可以看出训练方法是建立在“写好字”的基础上,从写好字进而写好书法作品,这是正确的途径。更为可贵的是,能把书法的学习与文字学、成语、诗词等传统文化进行很好的结合,正是我提倡的“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下去。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了如指掌书法”不是为书法而书法,从书中反复强调“书法结构”可以看出训练方法是建立在“写好字”的基础上,从写好字进而写好书法作品,这是正确的途径。更为可贵的是,能把书法的学习与文字学、威语、诗词等传统文化进行很好的结合。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苏士澍
  
  ★“了如指掌书法”让人体会书法是与文化相关的,不能孤立地一笔一画呆练。字与文情词义相发、人与古哲幽思相会,渐至笔墨润泽、德艺俱美之境。
  ——北京大学教授、了如指掌书院院长 龚鹏程

前言/序言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汉字魅力无穷。
  2009年,我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作“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主题发言,当时看到很多青少年陷入写不好——不想写——不会写汉字的恶性循环,心怀焦虑。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因此,传承汉字文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0年,我联合欧阳中石等专家提交《关于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的提案,当时教育部持谨慎态度。此后,每逢两会我都提交与汉字书写相关的提案,直到2013年2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2014年,我在全国政协十二届第三次全体会议作了“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大会发言。当时我引用了美国传教士卫三畏早在1848年说的话:“一旦废止汉字而改用字母去拼写汉语,中国就会出现数百种文字,中国将像欧洲一样四分五裂、不复存在。”这绝非耸人听闻。文字承载文明,也承载民族记忆。汉字是解读中华文明的密码,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自然要把这串密码牢牢地握在手中。
  这么多年来,我积极地推动青少年书法进课堂,是为了让青少年从小接触书法、亲近书法,最终目标当然不是想把他们都培养成书法家,而是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无形的种子,扎下牢固的根。就像书法与传统文化在我年少时深深地扎下根一样。
  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先生。我追随先生几十年,耳濡目染,亲承教导,受益匪浅。早在1980年,先生就开始呼吁加强书法教育,并用三年多时间尝试培训书法老师。先生是一座宝库,当时,我在他的建议和影响下进入文物出版社工作,他曾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这些书法编辑说要“踏踏实实地给孩子们编碑帖”,要求《历代碑帖法书选》“用最便宜的价格,但要推荐最好的碑帖,给全国的书法工作者和学生一个良好的范本”。为了让碑帖法书能装进学生的书包,启功先生建议把书做成标准的16开,方便学生携带和取用。
  几十年来,这套《历代碑帖法书选》影响了无数书法家、书法爱好者,这套书的封面已经成为一种符号,深深地刻在几代书法家、书法爱好者的心中。文物出版社至今仍坚持启功先生教导的从书法工作者、学生角度来编辑、出版书法类图书的思路。即将出版的“了如指掌书法速成”“了如指掌书法日课”系列丛书承袭“取法乎上”的书法传统,把书法史上最好的“老师”请出来,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念,以及全新编辑手段、设计技巧进行诠释,以易于学习的方式呈现给大家,有精益求精的工匠之心;重视“举一反三”训练,有授人以渔的师者之心;为让学生“体验乐趣”,在书中设置书法游戏、书法欣赏、书法故事等栏目,有千里咫尺的平易之心;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每课都要求学生把书法作品带回家,有孜孜以求的仁者之心;更为重要的是这两套丛书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不同的教法和多种书风,“方法多样”给学生选择的自由,有博学多闻的通达之心。
  编辑出版“了如指掌书法”不是为书法而书法,从书中反复强调“书法结构”可以看出训练方法是建立在“写好字”的基础上,从写好字进而写好书法作品,这是正确的途径。更为可贵的是,能把书法的学习与文字学、成语、诗词等传统文化进行很好的结合,正是我提倡的“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下去。
汉字形体之美:书法结构解析与临摹指南 第一卷:篆书的起源与演变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深入探索汉字结构最古老、最具韵律的形态——篆书。我们不会涉及颜体楷书的任何具体结构分析或日课练习,而是将焦点完全置于篆书的源流、形态特征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引言:追溯汉字的童年 篆书,作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后沿用并推行的官方字体,承载着中华文明早期文字的审美趣味和严谨规范。它既是隶书和楷书的源头,也是理解后世一切字体演变逻辑的钥匙。本卷将从甲骨文和金文的演变脉络入手,系统梳理篆书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一章:金文——青铜器上的庄严 本章详细剖析金文的笔法特征。金文因铸刻于青铜器之上,其线条厚重、圆润且富含立体感。我们将探讨其结体上的不对称美学与章法上的错落有致。书中将配有大量精选自西周至春秋时期钟鼎文的拓片解析,重点分析如下结构要素: 1. 线条的“铸造感”: 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来模拟金文特有的浑厚感,强调中锋用笔在篆书中的绝对统治地位。 2. 体态的“舒展性”: 对比金文在结构上的长与短、方与圆的对比运用,这些都是形成古朴大气之美的关键。 3. 特殊笔画的识别: 如“重文”、“合文”等金文特有现象的解读,帮助读者建立对早期汉字复杂性的认知。 第二章:大篆的风格分野:石鼓文的雄强 石鼓文,被誉为“篆书之祖”,其结构特点与金文既有继承,又显现出向规范化迈进的趋势。本章将聚焦于石鼓文的独特魅力: 1. 圆润与方折的交织: 深入分析石鼓文如何在外形保持圆润的同时,在转折处开始出现略微的方劲,预示着线条力量的增强。 2. 字形的“线化”处理: 探讨石鼓文如何将字形结构简化为纯粹的线条组合,为后来的小篆奠定了结构基础。 3. 章法布局的探索: 石鼓文的行列看似自由,实则蕴含着极高的章法布局智慧,解析其如何在不规则的篇幅中保持整体的稳定感。 第三章:小篆的规范与典雅 小篆是秦代李斯等人整理推行的标准字体,其结构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规范化。本章将作为本书对篆书结构解析的最高潮部分: 1. “一字多形”的统一: 详细阐述小篆如何将不同地域、不同写法的篆书归纳为固定的笔画和结构模式,例如“宀”、“⺍”、“⻍”等偏旁部首的标准写法。 2. 结体的轴线与平衡: 小篆极为讲究中轴线的设定,所有笔画围绕中轴线精确对称或平衡。我们将用图解方式拆解经典小篆范本(如泰山、琅琊台刻石),展示其精确的结构比例。 3. 笔画的起收: 小篆的起笔和收笔多为藏锋圆转,本章将重点训练读者对这种精微处理的观察能力,确保线条的流畅性与完整性。 第四章:篆书的实用书写与工具 本章从实践层面出发,讨论篆书(特指小篆)在现代的应用与传统工具的运用。 1. 毛笔的选择与调锋: 篆书对毛笔的要求极高,要求笔锋圆润、弹性适中。本书推荐使用兼毫或羊毫,并指导读者如何通过控笔控制篆书笔画的粗细变化,实现“一波三折”的效果。 2. 墨与纸张的配合: 探讨使用浓墨书写篆书的必要性,以及熟宣纸与生宣纸在表现篆书厚重线条时的不同效果。 3. 篆书的“意”与“形”: 强调篆书不仅是符号,更是艺术表达。在结构规范的前提下,如何融入个人的审美情趣,使作品在严谨中不失灵动,这是对读者书法修养的更高要求。 结语:篆书——所有书体的起点 通过对篆书结构的系统梳理,读者将对汉字的起源形态建立起坚实的基础认知。理解了篆书的笔法和结构逻辑,将极大地拓宽对后续隶书、楷书乃至行草书的理解深度。本书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完整的“溯源”视角,而非针对特定朝代风格的精细化训练。 本书特点总结(与颜体结构日课完全无关): 聚焦古老: 全书内容严格限定于甲骨文、金文、大篆及小篆的结构特征。 结构溯源: 强调汉字形态的演变逻辑,而非成熟楷书的横、竖、撇、捺等规范笔画的精确操作。 史论结合: 穿插书法史料,解释篆书兴起和规范化的时代背景。 侧重宏观: 探讨整体布局、线条质感和字形平衡,不涉及日常的“每日一课”式细节训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学颜体最难的就是把握它的雄浑与内敛之间的平衡。颜真卿的字气势磅礴,但如果一味追求“大开大合”,很容易写成松散无力的样子。这套日课在初阶阶段的安排上,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它没有一上来就挑战那些结构复杂的字,而是从最基础的点画和基本笔画的组合入手,用非常小的单元来训练手感和控制力。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起笔”和“收笔”的微小提示,那些地方用极小的字号标注出来的细节,往往是决定一个字“骨力”的关键。刚开始练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字写出来像一盘散沙,没有重心,但按照书里说的,注意横画的“蚕头燕尾”和竖画的“垂露”处理,多练习几次后,字里开始出现一种内在的支撑力了。这绝不是临摹能轻易达到的效果,它提供的是一种“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那种厚实感就让人觉得是本“硬货”。我本来对书法学习一直是半吊子状态,看着别人的字挺羡慕,自己动手却总不得要领。市面上的字帖汗牛充栋,挑来挑去常常迷失方向。我尝试过好几本,有的字帖讲解太学术化,看得我云里雾里,根本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有的则是单纯的范本堆砌,没有提供足够清晰的结构分析和每日练习的梯度。这本《了如指掌书法结构日课:颜体(1)》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似乎真的把“教”放在了首位,而不是单纯地“展示”。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结构时那种层层递进的思路,它不是直接告诉你这个笔画该怎么写,而是先拆解字形,让你明白字为什么是这个样子,重心在哪里,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如何。这种由内而外的理解,比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感觉像是拿到了一张通往“了如指掌”境界的地图,虽然路还很长,但方向明确了。

评分

对于像我这种白天要忙工作,晚上才能抽出零碎时间练习的人来说,时间管理非常重要。很多书法教材要么要求一次性练习很久,要么就是内容排得太满,让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本“日课”的设计理念非常贴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它把每天的训练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不会让人感到疲惫不堪,反而形成了一种温和的、持续的动力。更妙的是,它的内容设计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上升的。今天练习的某个结构难点,可能明天会以一个稍微复杂的形式重新出现,这保证了知识点的巩固,又避免了机械的抄写。我发现,坚持一周下来,我的眼睛对字的间架结构有了一种下意识的判断力,不再是茫然地看着范字依葫芦画瓢,而是能主动去“找”结构中的问题所在。

评分

我给这本书打高分,还在于它体现出一种对学习者负责任的态度。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写”,更是在努力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写”。在讲解的字例中,经常能看到作者用非常口语化但又极其精准的语言,去解释一些看似玄乎的术语。比如,它解释“横画顶端”的处理,不像传统教材那样枯燥地说“平直收笔”,而是形象地比喻为“轻舟已过万重山”,瞬间就把那种收束的内力感传达出来了。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颜体的学习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殿堂,而变成了一个可以亲手实践、逐步掌握的技艺。对于希望系统、高效入门颜体结构的人来说,这套日课无疑是一个非常扎实和可靠的起点。

评分

翻阅这本书时,我注意到它在字体选择和排版上也下了功夫。范本的清晰度是学习书法的第一生命线。有些老旧的字帖影印效果差强人意,很多细微的笔锋变化都丢失了。这本书的影印质量非常高,无论是墨色的浓淡变化,还是细微的提按顿挫,都清晰可见,这对于初学者建立正确的视觉印象至关重要。此外,它在版式上非常注重“留白”,给学习者留出了足够的练习空间,而不是把每一页都塞得满满当当,让人喘不过气。这种简洁、大气的排版,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习者对颜体风格的审美认知——即:在法度森严之下,依然要保持疏朗开阔的气度。这套书在视觉上传达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种教学。

评分

和书店的一样,特意看好,在京东买的。

评分

和书店的一样,特意看好,在京东买的。

评分

价格不便宜,就是图个方便

评分

字帖非常赞,非常吸引,非常好看

评分

和描述的一致,快递员服务好。

评分

和描述的一致,快递员服务好。

评分

和描述的一致,快递员服务好。

评分

字帖非常赞,非常吸引,非常好看

评分

very g∞d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