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柴油应用与质量管理

汽柴油应用与质量管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主编,王维民 著,郭飞鸿,副 编
图书标签:
  • 汽柴油
  • 燃料
  • 质量控制
  • 应用技术
  • 石油化工
  • 内燃机
  • 测试分析
  • 标准规范
  • 储运
  • 环保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石化出版社
ISBN:978751144466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956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6
字数:216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汽柴油应用与质量管理》主要介绍汽柴油的质量特点、汽柴油常用的添加剂的性能及作用、汽柴油发动机和环保法规对油品的质量要求、汽柴油主要理化指标及意义、车用乙醇汽油的调和方法及变性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储运管理要求、煤制汽柴油工艺原理以及和石油炼制汽柴油的区别、国内和欧美汽柴油质量标准、汽柴油在采购、运输、储存、出库、销售全过程质量管理、质量监督抽查的分类和管理要求。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本书主要介绍汽柴油的质量特点、汽柴油常用的添加剂的性能及作用、汽柴油发动机和环保法规对油品的质量要求、汽柴油主要理化指标及意义、车用乙醇汽油的调和方法及变性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储运管理要求、煤制汽柴油工艺原理以及和石油炼制汽柴油的区别、国内和欧美汽柴油质量标准、汽柴油在采购、运输、储存、出库、销售全过程质量管理、质量监督抽查的分类和管理要求。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油品质量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阅读。。
  《汽柴油应用与质量管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从事油品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检验的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郭飞鸿,原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先后在北京燕山石化公司、中石化北京石油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等单位任车间主任、处长、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等职。
  王维民,男,49岁,大学本科,现任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数质量处处长。曾担任中国石化销售华北公司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质量管理站副站长;现任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数质量科技处处长,从事汽柴油、天然气的质量管理及有关科技工作的管理。  

目录

第1章汽柴油的炼制(1)
1��1汽柴油常见炼制工艺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1)
1��1��1原油评价及炼油装置基本知识(1)
1��1��2常减压蒸馏(7)
1��1��3催化裂化(9)
1��1��4焦化过程(13)
1��1��5催化加氢(15)
1��1��6催化重整(18)
1��1��7S Zorb(催化裂化汽油吸附脱硫工艺)(20)
1��1��8高辛烷值组分的生产(20)
1��2汽柴油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及作用(24)
1��2��1汽油添加剂(24)
1��2��2柴油添加剂(26)
1��3几种有助改善和提高发动机性能的添加剂(30)
1��3��1清净剂(30)
1��3��2柴油车尾气处理液(33)第2章汽柴油商品学知识(37)
2��1发动机基础知识(37)
2��1��1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及结构(37)
2��1��2汽油机的压缩比与汽油的抗爆性(42)
2��1��3排放法规对汽油机和汽油的要求(42)
2��1��4柴油发动机原理及结构(45)
2��1��5柴油发动机对柴油的要求(48)
2��1��6排放法规对柴油机和柴油的要求(48)
2��2汽柴油主要理化指标及其意义(50)
2��2��1汽油主要理化指标及其意义(50)
2��2��2柴油主要理化指标及其意义(77)第3章常见机动车替代能源(99)
3��1乙醇汽油(99)
3��1��1乙醇汽油国内外发展现状(99)
3��1��2变性燃料乙醇(101)
3��1��3车用乙醇汽油调和组分油(104)
3��1��4车用乙醇汽油(105)
3��2煤化工制油(110)
3��2��1直接液化法(110)
3��2��2间接液化法(114)
3��2��3煤制车用汽油(Ⅳ)的与石油炼制车用汽油(Ⅳ)的区别(117)
3��2��4直接液化柴油与石油炼制柴油的区别(122)
3��2��5间接液化柴油与石油炼制柴油产品的区别(125)
3��2��6煤直接、间接液化柴油产品主要性能特点(127)
3��2��7对柴油机燃用煤制柴油的性能和排放的研究(128)
3��2��8煤制柴油使用注意事项(129)第4章我国汽柴油产品质量标准的发展及与国外标准的对照(130)
4��1国内汽柴油质量标准(130)
4��2欧美汽柴油标准(133)

4��3世界燃油规范(135)

第5章汽柴油全过程质量管理(137)

5��1油品采购的质量控制(138)
5��1��1供应商资质(138)
5��1��2生产规模及供应能力(138)
5��1��3产品质量确认(139)
5��2油品运输的质量控制(139)
5��2��1油船运输(139)
5��2��2铁路运输(139)
5��2��3公路运输(140)
5��2��4管道输送(140)
5��3油品收发与保管的质量控制(141)
5��3��1油品接收的质量控制(141)
5��3��2出库油品的质量控制(142)
5��3��3油品储存中的质量控制(143)
5��3��4加油站油品质量控制(143)
5��4售后服务(144)
5��4��1正确选择汽油牌号(144)
5��4��2节油小技巧(144)
5��5质量投诉的处理(146)
5��5��1油箱中含有水分的处理(146)
5��5��2疑似油品质量问题的处理(146)第6章油品质量监督抽查(147)
6��1监督抽检分类(147)
6��1��1国家级质量抽检(147)
6��1��2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质量抽检(151)
6��1��3企业内部质量抽查(152)
6��2质量监督抽查过程中的管理要求(152)
6��2��1受检单位总体要求(152)
6��2��2受检单位的受检基本工作流程(152)
6��2��3受检后的工作(154)
6��3正确处理质量监督抽查发现的问题(155)参考文献(156)

前言/序言


《光影流转:影像技术史话》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影像技术发展历程的深度探索,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光的长河,追溯人类如何从最初对光影的迷恋,发展出记录、传播和创造视觉影像的辉煌成就。本书不涉及任何与燃油、发动机、能源或质量管理相关的概念,其核心在于对影像技术本身内在逻辑、关键发明、技术演进及其对社会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细致梳理。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回溯至摄影术诞生之前,探寻古人对“明箱”等光学装置的早期探索,以及由此萌生的捕捉和复制现实世界影像的渴望。从赫歇尔的“摄影术”(photography)命名,到尼埃普斯的“感光图”(heliograph),再到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daguerreotype)和塔尔博特的“纸基摄影法”(calotype),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些早期技术的光学原理、化学感光材料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揭示它们如何在技术瓶颈中不断突破,为影像记录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随后,本书将深入探讨湿版摄影、干版摄影等阶段的技术进步。我们将关注感光乳剂的改进,如火棉胶湿版、明胶干版等,它们在感光速度、成像质量和操作便捷性上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同时,我们也会审视显影、定影等化学工艺的演变,理解这些步骤如何从繁琐耗时变得更为高效,从而让摄影走入寻常百姓家。 进入20世纪,电影的诞生无疑是影像技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书将详细阐述爱迪生、卢米埃尔兄弟等先驱者在电影摄影机、放映机以及电影胶片制作方面的贡献。我们将探讨光学原理如何与机械工程相结合,创造出动态影像的可能性。从默片时代的叙事技巧,到有声电影的出现,再到彩色电影的普及,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伴随着对影像表现力的极大拓展,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和审美认知。 彩色影像的探索同样是本书的重要篇章。我们将追溯从早期染色技术到彩色胶片(如柯达克罗姆、埃克塔克罗姆)的研发历程。深入分析三原色原理、滤色片技术以及多层感光乳剂的复杂结构,理解色彩如何在胶片上被精准还原。本书将展示彩色影像如何极大地增强了视觉的真实感和艺术表现力,为摄影和电影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光学镜头的设计和制造也成为关键。本书将介绍不同类型镜头(如广角、长焦、标准镜头)的光学结构和成像特点,探讨球面像差、色差等光学问题的解决之道,以及现代镜头如何通过多层镀膜、非球面镜片等技术实现更清晰、更锐利的成像效果。 数字影像技术的崛起是本书的另一大重点。我们将从CCD(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图像传感器的发明谈起,解析它们如何将光信号转化为数字电信号。本书将详细介绍数码相机、扫描仪等设备的内部工作原理,以及图像压缩技术(如JPEG)、图像格式(如TIFF, RAW)的演变。同时,我们也将关注数字后期处理技术,如Photoshop等软件如何赋予影像无限的创作可能。 本书还将触及影像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科学研究中的显微摄影、天文摄影,以及艺术创作中的实验影像。我们会探讨不同技术在特定需求下的优化和创新,例如高速摄影、红外摄影、X射线成像等。 最后,本书将展望未来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摄影、全息影像、VR/AR技术与影像的融合等,思考这些新兴技术将如何进一步模糊现实与虚拟的界限,以及对人类认知和生活方式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 《光影流转:影像技术史话》是一部集历史、科学、艺术于一体的著作,它不仅仅是对技术本身的梳理,更是对人类探索视觉世界、记录和创造影像的智慧与创造力的赞歌。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引人入胜的影像技术发展图景,激发读者对视觉艺术和科技创新的兴趣与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就被它厚重的纸张和清晰的排版所吸引。印刷质量相当不错,字迹清晰,没有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我本身是个对汽车保养有一定兴趣的人,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平时也会自己关注一些汽车相关的知识。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质量管理”这几个字,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各种检测仪器、数据图表以及严格的生产流程。我想象着这本书应该会深入探讨汽油和柴油在生产、储存、运输以及最终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体系。比如,它可能会详细介绍各种油品标准,例如国标、欧标等等,以及这些标准是如何制定的,又有哪些关键的检测指标。我尤其对“质量管理”的部分充满期待,希望它能阐述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论,能够应用于油品行业,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安全可靠。这本书会不会涉及一些化学方面的知识?比如,汽油和柴油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们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又有哪些?如果能有一些相关的化学原理的科普,那会对我理解油品质量的重要性非常有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关于油品质量的系统性认知,不再是碎片化的信息堆砌,而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分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名字,脑海里就涌现出许多与能源、化工、汽车相关的画面。我虽然不是行业内的专家,但一直对我们日常生活中赖以生存的能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本书的“应用”部分,我猜想会涉及很多关于汽油和柴油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情况,比如在严寒的北极地区,汽油和柴油的配方会不会有特殊调整?在高温高海拔地区,油品的挥发性和燃烧效率又会受到哪些影响?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了解这些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液体能源,是如何被巧妙地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质量管理”部分,则让我联想到一整套严谨的科学体系。它可能会深入探讨如何从分子层面分析油品的组成,如何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方法来检测其纯度、稳定性以及燃烧特性。我希望这本书能揭示一些行业内的“秘密”,比如,那些看似微小的杂质,会对发动机造成多大的损害?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又是如何将这些潜在的风险降到最低的?我渴望了解,在这个庞大的能源产业背后,有多少科研人员在默默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能够便捷地享受出行和工业生产的成果。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确实很吸引人,虽然我本身不是从事石油化工行业,但作为一名汽车爱好者,我对油品质量的好坏与汽车性能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好奇。我总觉得,好的油品不仅能让我的爱车跑得更“带劲”,还能延长发动机的寿命。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就毫不犹豫地把它带回家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阐述整个汽柴油行业的发展脉络,包括它的历史演变、技术进步以及未来趋势。同时,我也期待它能深入讲解油品的“应用”层面,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到油箱里”,而是它在不同类型的发动机、不同的驾驶工况下,会呈现出怎样的特性。例如,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对油品的需求是否有所不同?高品质的柴油在重型卡车、船舶等领域的应用又有什么特殊要求?我特别想知道,那些我们常听说的“高标号汽油”到底意味着什么?它真的比低标号汽油更好吗?还有,关于油品的“质量管理”,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际操作的层面的信息,比如,一家炼油厂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的?消费者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油品的质量信息?

评分

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朴实却不失专业的设计风格。我本人是做一些技术类工作的,虽然不是直接和油品打交道,但对工业生产中的各项细节都抱有极大的兴趣。这本书的“应用”部分,我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讲解汽油和柴油在不同工业领域的核心功能和技术要求。比如,在精细化工领域,某些高品质的柴油馏分是否可以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军事装备领域,对燃料的能量密度和稳定性又有着怎样的特殊考量?我期待它能展现油品作为一种多功能能源介质的广阔天地。而“质量管理”这个词,则让我联想到一系列复杂的科学检测和精密的控制技术。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介绍各种油品检测仪器的原理和应用,以及数据分析在质量控制中的关键作用。比如,如何通过光谱分析来鉴别油品中的微量元素?如何通过模拟实验来评估油品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稳定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展示优秀的质量管理实践如何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竞争力,保障生产安全。

评分

我一直对能源行业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像汽油和柴油这样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能源。这本书的标题“汽柴油应用与质量管理”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因为它似乎涵盖了从源头到终端的整个产业链条。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汽油和柴油的化学构成,以及它们在不同工况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比如,为什么汽油和柴油的沸点范围不同?它们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密度又是如何影响车辆性能的?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油品指标的含义,比如十六烷值、辛烷值、闪点、燃点等等,并且解释这些指标是如何影响油品性能和发动机运行的。此外,“质量管理”这个部分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介绍现代炼油厂是如何进行质量控制的,包括原材料的检验、生产过程的监控以及成品的质量检测。我也想了解,在油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其质量不被污染或劣质化。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油品掺假、辨别劣质油品的方法,或者介绍一些行业内的监管机制,那将非常有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一种非常专业的感觉,书页厚实,印刷清晰,整体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质感。我平时经常开车,对油品质量一直比较敏感,总觉得加不好油,车子开起来就不舒服。所以,看到“汽柴油应用与质量管理”这个书名,就觉得这本书应该能解答我很多疑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比如汽油和柴油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提炼出来的?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季节,油品的要求是否会有所不同?我尤其对“应用”这一块很感兴趣,比如,对于普通家用车,选择哪种类型的汽油最合适?而对于一些高性能的跑车,它们对油品又有哪些特殊的需求?柴油在工业领域,比如发电机、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和汽车使用的柴油又有什么区别?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详细的对比和分析,让我能更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车辆的油品。同时,“质量管理”这个部分也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了解,一家正规的炼油厂是如何保证出厂油品质量的?市场上是否有统一的检测标准?作为消费者,我们如何才能相对容易地辨别油品的好坏?

评分

书的装帧让我觉得很有分量,拿在手里就知道是内容厚实的类型。我是一个对“工业基础”非常好奇的人,而汽油和柴油无疑就是现代工业的基石。这本书的“应用”部分,我猜想会非常详实地介绍汽油和柴油在各个工业部门扮演的关键角色。比如,在农业机械领域,柴油发动机的高扭矩和低转速特性如何支撑起大型农机的作业需求?在航空领域,航空煤油与普通汽柴油在成分和性能上又有哪些根本性的差异,以确保飞机的安全飞行?我期待它能用生动具体的例子,展现这些看似普通的液体燃料,是如何驱动着整个世界的工业运转。而“质量管理”方面,我希望能深入了解,一家大型炼油企业是如何构建其质量控制体系的。它可能会介绍从原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到成品出厂检测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我希望这本书能揭示,在保障油品质量方面,技术、管理和人员素质是如何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的。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油品安全和环保法规的介绍,以及行业内的最新技术发展趋势,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色调比较沉稳,给人一种可靠、专业的印象。我之前对汽油和柴油的了解仅限于“加油站的商品”,对于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生产过程知之甚少。这本书的“应用”部分,我希望它能像一个向导一样,带我深入了解汽油和柴油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以满足不同机械设备的需求。比如,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有些车需要加92号汽油,有些则需要95号甚至更高的标号?这种标号的差异究竟代表了什么?它对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又有多大影响?同时,“质量管理”这个章节,更是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我希望它能详细解释,究竟是什么样的标准在衡量一桶油的“好坏”?从原油的提炼到最终的成品油,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是如何进行的?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明白,每一次加油,我们支付的不仅仅是燃料本身的价格,更是背后一套庞大、严谨的质量保障体系的体现。如果书中能涉及一些关于环境友好型油品的最新研究进展,那会让我感到更加惊喜。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沉稳扎实的感觉,一看就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快餐读物。我平时对与“能源”相关的知识很感兴趣,尤其是汽油和柴油,它们是现代工业和社会运转的命脉。这本书的“应用”部分,我猜想会详细介绍汽油和柴油在各个领域的广泛用途,不仅仅是汽车,还可能包括航空、航海、农业机械、发电设备等等。我期待它能带我了解,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对油品有着怎样的特定需求,以及在极端环境下,油品性能的优化是如何实现的。比如,为什么飞机需要航空煤油,而不能直接使用汽油或柴油?船舶在远洋航行中,对燃料的清洁度和燃烧效率又有怎样的严苛要求?而“质量管理”方面,我更是充满好奇。我希望它能系统地介绍油品质量的判定标准,从最基础的成分分析到复杂的性能测试,都能够有清晰的阐述。我期待了解到,炼油企业是如何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来确保每一滴油都符合国际标准,从而保障发动机的安全运行,减少环境污染。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油品发展史的片段,或者介绍一些行业内的权威检测机构,那就更好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有意思的,带着点复古的工业风,封面的质感也很好,摸上去有一种沉甸甸的厚实感。我当初选择它,纯粹是因为名字里“汽柴油”这几个字戳中了我的好奇心。我平时开车,对油品质量也算有点关注,总觉得加了好的油,车子跑起来更顺畅,也更省油。这本书的标题“应用与质量管理”听起来就很高深,我脑海里勾勒出一幅画面:某个专家,西装革履,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台下坐满了认真做笔记的研究生。我本身不是科班出身,对这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完全是抱着一颗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心来的。我期待的,是能有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告诉我汽油和柴油到底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以及在日常使用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比如,为什么有时候加油站的油价会不一样?是不是不同品牌的油质量真的有天壤之别?还有,冬天和夏天,是不是应该加不同种类的油?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个清晰的答案。如果能顺带介绍一下油品的检测方法,或者如何辨别油品的好坏,那就更完美了。毕竟,作为消费者,我们总希望自己的钱花得明明白白,买到的是货真价实的商品。这本书的厚度也让我觉得内容应该很充实,希望它不是一本只讲理论的书,而是能结合实际案例,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看得懂,并且能学到一些实用的知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