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潔淨技術(第2版)

空氣潔淨技術(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海橋,李銳 著
圖書標籤:
  • 空氣淨化
  • 空氣質量
  • 室內空氣
  • 汙染物控製
  • 過濾技術
  • 吸附技術
  • 光催化
  • 消毒技術
  • 通風係統
  • 環境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56480
版次:2
商品編碼:12130134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十三五”國傢重點齣版物齣版規劃項目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3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係統介紹瞭空氣潔淨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空氣汙染和潔淨室室標準,空氣潔淨設備及其應用,空氣潔淨原理,潔淨室設計,潔淨室的檢測與認證,潔淨室的運行管理。全書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簡潔實用,同時注重實用及實踐技能的培養,並結閤實際,給齣瞭典型潔淨室設計實例。附錄列齣瞭空氣潔淨技術常用術語。

目錄


前言
第1章緒論1
1.1空氣潔淨的概念1
1.1.1潔淨空氣與空氣淨化1
1.1.2潔淨室及空氣潔淨技術1
1.1.3空氣潔淨度等級1
1.2空氣潔淨技術的發展曆史2
1.2.1空氣潔淨技術的由來2
1.2.2空氣潔淨技術的發展3
1.2.3我國空氣潔淨技術的發展8
1.3潔淨技術的應用8
1.4潔淨室的特點10
1.5潔淨室建築特點10
1.6潔淨空調與一般空調的區彆11
1.7實現潔淨的途徑11
思考題12
第2章汙染物與潔淨室13
2.1汙染物種類及汙染源13
2.1.1汙染物種類13
2.1.2微粒的分類及粒徑分布13
2.1.3空氣微生物14
2.1.4汙染源16
2.2汙染物傳播途徑22
2.3汙染物濃度錶示方法22
2.3.1大氣含塵濃度22
2.3.2大氣含菌濃度25
2.3.3室內含塵濃度與含菌濃度的
關係26
2.4潔淨室分類28
2.4.1按用途分類28
2.4.2按氣流流型分類29
2.5潔淨室標準29
2.5.1國際潔淨室標準29
2.5.2我國的潔淨室標準33
2.6潔淨室噪聲控製要求37
思考題38
第3章空氣潔淨設備及其應用39
3.1空氣過濾器39
3.1.1空氣過濾器的性能與分類39
3.1.2化學過濾器44
3.1.3空氣過濾器效率的試驗方法44
3.1.4典型空氣過濾器結構原理46
3.1.5幾種常用的空氣過濾器簡介47
3.1.6空氣過濾器的選用48
3.2過濾器送風口及風機過濾器單元50
3.3潔淨工作颱51
3.3.1結構原理51
3.3.2分類52
3.3.3潔淨工作颱的選用原則52
3.4自淨器53
3.4.1結構原理53
3.4.2分類53
3.4.3自淨器的應用53
3.5潔淨層流罩53
3.5.1結構原理53
3.5.2分類54
3.6淨化單元54
3.6.1結構原理54
3.6.2分類54
3.7裝配式潔淨室55
3.7.1結構原理55
3.7.2分類55
3.8空氣吹淋室55
3.8.1空氣吹淋室結構原理55
3.8.2空氣吹淋室的分類56
3.8.3空氣吹淋室性能和要求56
3.8.4空氣吹淋室的選用56
3.9傳遞窗56
3.9.1傳遞窗結構原理56
3.9.2傳遞窗的分類57
3.10餘壓閥57
3.10.1餘壓閥結構原理57
3.10.2餘壓閥的性能58
空氣潔淨技術第2版目錄3.10.3餘壓閥的選擇應用58
3.11潔淨空調機組58
3.11.1櫃式淨化空調機組58
3.11.2組閤空調機組59
3.11.3淨化新風機組59
思考題59
第4章空氣潔淨原理61
4.1潔淨室氣流組織61
4.2單嚮流潔淨室氣流組織及其主要
形式61
4.2.1單嚮流潔淨室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指標61
4.2.2單嚮流潔淨室氣流組織的主要
形式65
4.3非單嚮流潔淨室氣流組織及其主要
形式70
4.3.1非單嚮流潔淨室的基本原理和
特性指標70
4.3.2非單嚮流潔淨室氣流組織的主要
形式71
4.4輻流潔淨室氣流組織及其主要形式73
4.4.1輻流潔淨室氣流組織的基本
原理73
4.4.2輻流潔淨室氣流組織的特點73
4.4.3輻流潔淨室的設計參數73
4.5潔淨室壓差控製74
4.5.1潔淨室壓差控製的作用74
4.5.2維持靜壓差風量計算74
4.5.3潔淨室壓差控製76
4.6潔淨室緩衝與隔離77
4.7潔淨室流場數值模擬78
4.7.1潔淨室流場數值模擬的意義78
4.7.2潔淨室流場數值模擬的主要
步驟79
思考題88
第5章潔淨空調係統設計89
5.1潔淨空調係統設計特點89
5.2潔淨空調係統的分類90
5.2.1集中式潔淨空調係統90
5.2.2分散式潔淨空調係統92
5.2.3潔淨室送風係統93
5.2.4潔淨室排風係統95
5.2.5新風處理係統98
5.2.6潔淨室的防排煙99
5.3潔淨室設計的一般步驟99
5.3.1潔淨空調係統的劃分99
5.3.2潔淨空調設計計算的一般步驟100
5.3.3室內的溫度和濕度100
5.4潔淨室負荷計算101
5.5潔淨室新風量、送排風量計算102
5.5.1潔淨室新風量計算102
5.5.2潔淨室送風量計算102
5.5.3計算實例分析105
5.6淨化空調設備及係統的選擇107
5.6.1空調設備的選擇107
5.6.2潔淨空調係統選擇109
5.7潔淨室淨化係統設計114
5.8電子行業FFU設計115
5.8.1電子行業潔淨室的特點115
5.8.2FFU潔淨空調係統116
5.8.3FFU潔淨空調係統設計117
5.9值班風機係統及消毒滅菌係統設計120
5.9.1值班風機係統設計120
5.9.2消毒滅菌係統設計121
5.10人員淨化設計122
思考題124
第6章空氣潔淨係統設計實例126
6.1實例1某醫療潔淨手術室設計126
6.1.1工程概況126
6.1.2主要設計參數128
6.1.3建築平麵布置129
6.1.4潔淨空調係統設計計算130
6.1.5潔淨空調係統的劃分和設備
選擇134
6.1.6設計圖樣135
6.2實例2某製藥原料車間潔淨空調
設計141
6.2.1工程概況141
6.2.2主要設計參數141
6.2.3空調設備、方式及係統141
6.2.4車間主要設備錶及設計圖樣142
6.3實例3某磁頭生産綫潔淨空調係統
設計153
6.3.1工程概況153
6.3.2主要設計參數153
6.3.3潔淨空調係統設計153
6.4實例4某矽晶片廠潔淨空調係統
設計158
6.4.1設計概況158
6.4.2生産工序環境控製要求158
6.4.3潔淨空調係統158
6.4.4潔淨係統的空調自動控製165
第7章空氣潔淨係統安裝166
7.1施工安裝要求166
7.2潔淨風管製作及質量要求167
7.2.1製作質量

前言/序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工業産品的生産和現代化科學實驗活動對室內空氣潔淨度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彆是微電子、醫療、化工産品生産、生物技術、藥品生産、食品加工、日用化學品等行業都要求有微型化、精密化、高純度、高質量和高可靠性的室內環境。空氣潔淨技術已成為現代工業生産、醫療和科學實驗活動不可缺少的基礎條件,是保證産品質量和環境安全的重要手段,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社會各個行業。空氣潔淨技術是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人員應掌握的主要專業技術之一。本書就是為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學生係統學習“空氣潔淨技術”課程而編寫的。
  本書既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學習和應用,也注重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全書係統地介紹瞭空氣潔淨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空氣汙染和潔淨室標準,空氣潔爭設備及其應用,空氣潔淨原理,潔淨空調係統設計,空氣潔淨係統安裝,潔淨室的檢測與認證,空氣潔淨係統的運行管理等有關內容,並給齣四種典型的空氣潔淨係統設計實例。附錄列齣瞭空氣潔淨技術常用術語及部分行業對潔淨室空氣潔淨度的要求,供學生查閱。
  本課程計劃教學課時為30學時,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調整,其主要專業基礎課為“空調用製冷技術”“通風工程”“空調工程”等。全書共9章,第1、2、6(部分內容)、7、8章及附錄由湖南科技大學王海橋、陳世強編寫,第3章由南華大學李嚮陽編寫,第4(部分內容)、6(部分內容)、9章由北京建築大學李銳編寫,第4(部分內容)、5章由湖南科技大學張登春編寫。全書由王海橋教授統稿,王漢青教授擔任主審。湖南科技大學李軼群老師為本書的編寫做瞭部分工作,在此錶示感謝。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瞭諸多學者的專著,參閱瞭國內外近年來發錶的科技文獻及相關的現行規範。在此,特嚮作者們錶示感謝。
  本書是高等院校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空氣潔淨技術”課程的第一本教學用書,因無類似教材可以藉鑒,加之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錯誤和不妥之處,懇請各位專傢和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2012年更名為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是教育部在1998年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將原“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專業和“城市燃氣供應”專業進行調整、拓寬而組建的新專業。專業的調整不是簡單的名稱變化,而是學科科研與技術發展,以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賦予瞭這個專業新的內涵和新的元素。創造健康、舒適、安全、方便的人居環境是21世紀本專業的重要任務,同時,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是這個專業及相關産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它們和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學科科研與技術發展密切相關,不可忽視。
  作為一個新專業的組建及其內涵的定位,它首先是由社會需求決定的,也是和社會經濟狀況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相關的。我國的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和大規模建設需要大批高素質的本專業人纔,專業的發展和重新定位必然導緻培養目標的調整和整個課程體係的改革。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富有創新能力”,符閤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執業資格並能與國際接軌的多規格的專業人纔以滿足需要,是本專業教學改革的目的。
  機械工業齣版社本著為教學服務,為國傢建設事業培養專業技術人纔,特彆是為培養工程應用型和技術管理型人纔做貢獻的願望,積極探索本專業調整和過渡期的教材建設,組織有關院校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編寫瞭這套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係列教材。
  這套係列教材的編寫以“概念準確、基礎紮實、突齣應用、淡化過程”為基本原則,突齣特點是既照顧學科體係的完整,保證學生有堅實的數理科學基礎,又重視工程教育,加強工程實踐的訓練環節,培養學生正確判斷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注重加強學生綜閤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以滿足21世紀我國建設事業對專業人纔的需求。
  我深信,這套係列教材的齣版,將對我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人纔的培養産生積極的作用,會為我國建設事業做齣一定的貢獻。
  陳在康於長沙

《空氣淨化:原理、技術與應用》(第二版) 概述 在日益關注室內空氣質量的今天,《空氣淨化:原理、技術與應用》(第二版)深入剖析瞭空氣淨化的核心科學,係統闡述瞭各類淨化技術的工作原理、效能評估以及實際應用。本書麵嚮對空氣淨化技術感興趣的工程師、科研人員、設計師、政策製定者以及普通讀者,旨在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實用的知識框架,幫助讀者理解空氣汙染的成因,掌握有效的淨化策略,並做齣明智的技術選擇。 核心內容 第一部分:空氣汙染與健康 1. 室內外空氣汙染現狀: 室內空氣汙染物: 詳細介紹常見的室內空氣汙染物,包括但不限於PM2.5、PM10、揮發性有機化閤物(VOCs)、甲醛、苯係物、氨、氡、過敏原(花粉、塵蟎、黴菌孢子、寵物皮屑等)、細菌、病毒以及其他微生物。分析其來源,如建築材料、傢具、清潔劑、香薰、吸煙、烹飪、人體活動等。 室外空氣汙染物: 梳理室外主要空氣汙染物(如SO2、NOx、O3、CO、PM2.5等)的來源、傳輸過程及其對室內環境的影響。 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 深入探討不同類型空氣汙染物對人體健康的長期和短期影響,包括呼吸係統疾病(哮喘、支氣管炎、肺癌)、心血管疾病、過敏反應、神經係統損害、生殖係統問題以及對兒童發育的影響。引用權威研究數據和案例,強調空氣淨化對於提升生活品質和維護公共健康的重要性。 2. 空氣質量評價指標與標準: 國內外主要空氣質量標準: 介紹中國、美國(EPA)、歐盟等國傢和地區關於室內外空氣質量的現行標準和指導值。 關鍵評價指標: 詳細解釋PM2.5、PM10、CADR(潔淨空氣輸齣比率)、CCM(纍計淨化量)、能效等級、噪音等級等核心評價參數的含義、測量方法及其重要性。 實驗室檢測方法與行業認證: 介紹相關的實驗室檢測標準(如GB/T 18801、AHAM AC-1等)和行業認證體係(如中國CQC認證、美國AHAM認證、歐盟CE認證等),以及其在産品選擇中的參考意義。 第二部分:空氣淨化技術原理 1. 過濾技術: HEPA(高效空氣過濾器): 詳細闡述HEPA過濾器的結構、過濾機製(慣性碰撞、攔截、擴散)、不同等級HEPA(H10-H14)的過濾效率及其適用範圍。探討HEPA材料的發展和改進。 活性炭吸附: 解釋活性炭的吸附原理、吸附容量、吸附速率以及影響因素(如比錶麵積、孔隙結構、錶麵化學性質)。分析其對VOCs、異味等氣態汙染物的淨化效果,並探討活性炭的再生和失效問題。 初效過濾網: 介紹初效濾網的作用,主要用於攔截大顆粒物(如毛發、絮狀物),保護後續更精細的濾網,延長其使用壽命。 其他過濾材料: 探討如靜電過濾、抗菌過濾、光觸媒過濾等特殊過濾材料的工作原理和應用。 2. 吸附技術: 物理吸附: 詳細介紹活性炭、沸石、分子篩等吸附材料的微觀結構和吸附機理,分析其對不同分子量和極性汙染物的選擇性吸附能力。 化學吸附: 探討通過化學反應捕捉有害氣體的吸附劑,例如用於去除NOx的氨基沸石等。 3. 催化分解技術: 光觸媒技術(TiO2): 深入講解TiO2等光觸媒在紫外綫或可見光照射下,通過産生強氧化性自由基(如·OH、·O2-)催化分解VOCs、甲醛、細菌、病毒的反應機理。分析影響光觸媒活性的因素(如納米尺寸、晶型、錶麵修飾)及其在空氣淨化中的應用。 低溫催化氧化: 介紹在較低溫度下,利用催化劑(如貴金屬、過渡金屬氧化物)將VOCs氧化分解為CO2和H2O的技術。分析其能耗優勢和應用前景。 臭氧催化分解: 探討臭氧(O3)作為氧化劑,與催化劑協同作用分解汙染物(如VOCs、異味)的機理,並討論臭氧的生成與安全控製。 4. 殺菌消毒技術: 紫外綫殺菌(UV-C): 詳細介紹UV-C紫外綫對細菌、病毒DNA/RNA的破壞原理,不同波長UV-C的殺菌效果,以及在空氣淨化器中的應用方式(如內置UV燈)。強調UV-C安全使用注意事項。 等離子體技術: 闡述非熱平衡等離子體(如冷等離子體)産生高能粒子和活性自由基,從而殺滅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過程。分析等離子體技術的類型(如介電阻擋放電DBD、輝光放電等)及其在空氣淨化中的優缺點。 負離子技術: 介紹負離子通過靜電作用吸附、沉降空氣中的顆粒物,並可能對微生物産生抑製作用的機理。探討其對空氣淨化的實際貢獻和潛在爭議。 電暈放電技術: 介紹通過電暈放電産生高壓電場,使空氣電離並産生臭氧、自由基等,從而淨化空氣和殺滅微生物的技術。分析其淨化效率和臭氧副産物的控製。 銀離子、銅離子等抗菌材料: 介紹將銀、銅等金屬離子摻入過濾材料或錶麵,利用其抗菌、抑菌作用的原理。 5. 其他淨化技術: 濕式洗滌技術(水洗): 介紹利用水作為介質,通過噴淋、霧化等方式將空氣中的顆粒物和部分氣態汙染物溶解或吸附的原理。 靜電除塵技術: 講解靜電除塵器通過高壓電場使顆粒物荷電,然後在電場作用下被集塵極捕獲的原理。分析其在大型空氣淨化係統中的應用。 生物過濾技術: 介紹利用微生物降解空氣中有害物質(如VOCs、硫化物)的原理,及其在工業廢氣處理中的應用。 第三部分:空氣淨化設備的設計與應用 1. 空氣淨化器核心設計要素: 風機係統: 探討風機的類型(離心風機、軸流風機)、風量、風壓、能耗、噪音等參數對淨化效果的影響,以及風道設計的重要性。 濾網布局與更換: 分析多級濾網的組閤方式、安裝與拆卸的便捷性、濾網壽命預測與更換提醒機製。 控製係統與人機交互: 介紹智能控製模式(自動模式、睡眠模式、手動模式)、傳感器(PM2.5傳感器、VOCs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的應用、用戶界麵設計(LCD顯示屏、App遠程控製)和智能互聯功能。 能效與噪音控製: 探討如何優化設計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運行成本,同時滿足不同場景下的噪音要求。 2. 空氣淨化器性能評估與選型: CADR與CCM的解讀: 詳細解釋CADR(潔淨空氣輸齣比率)如何反映淨化速度,CCM(纍計淨化量)如何指示濾網壽命。 適用麵積的計算: 基於CADR值,介紹計算空氣淨化器適用房間麵積的公式和方法。 能效等級與噪音等級的意義: 強調在選購時應綜閤考慮淨化效率、能耗和噪音,選擇符閤自身需求的産品。 不同場景下的選型指南: 提供針對臥室、客廳、辦公室、兒童房、過敏體質人群等不同使用場景的選型建議。 3. 空氣淨化技術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傢用空氣淨化器: 詳細介紹傢用空氣淨化器在提升室內空氣質量、緩解呼吸道疾病、去除異味等方麵的作用。 商用及工業空氣淨化: 探討空氣淨化技術在醫院手術室、無塵車間、食品生産、精密儀器製造、檔案館、公共交通工具等場所的應用,以及特殊淨化需求(如去除特定化學汙染物、生物氣溶膠)。 汽車空調淨化係統: 分析汽車內部空氣汙染的特點,以及車載空氣淨化器或空調係統的淨化技術。 公共場所空氣淨化: 討論空氣淨化設備在學校、酒店、電影院、商場等公共空間的部署與管理,以保障公眾健康。 第四部分:空氣淨化技術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1. 智能化與集成化: AI與大數據在空氣淨化中的應用: 探討利用人工智能預測空氣質量變化、優化淨化策略、實現設備聯動控製。 多功能集成: 展望集空氣淨化、加濕、除濕、香薰、空氣監測等功能於一體的智能化傢居設備。 2. 新型淨化材料與技術: 新型吸附材料: 研發更高吸附容量、更強選擇性、更低再生能耗的新型吸附材料。 高效催化劑: 開發在常溫常壓下高效分解VOCs、去除PM2.5的催化劑。 低能耗殺菌技術: 探索更節能、更安全的殺菌消毒方法。 3. 可持續性與綠色淨化: 可再生、可降解的過濾材料: 關注環保材料的研發與應用,減少淨化過程對環境的影響。 低能耗設計: 持續優化設備結構和控製算法,降低運行能耗。 濾網迴收與處理: 探討廢舊濾網的迴收、再生和無害化處理方案。 4. 政策法規與市場監管: 完善空氣質量標準與檢測認證體係: 推動建立更科學、更全麵的空氣質量評價標準和産品認證體係。 加強市場監管與消費者教育: 打擊虛假宣傳,引導消費者理性選擇,提高公眾對空氣淨化重要性的認識。 結論 《空氣淨化:原理、技術與應用》(第二版)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份對改善人類生存環境、提升生活品質的承諾。本書通過詳實的理論闡述、豐富的技術解析和前瞻性的發展展望,為讀者提供瞭一個理解、掌握和應用空氣淨化技術的全麵視角。在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道路上,本書將成為您不可或缺的指南。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對城市規劃和建築環境充滿熱情的設計師,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健康”和“可持續”融入到城市和建築的設計理念中。《空氣潔淨技術(第2版)》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新的視野。它讓我明白,建築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容器,更是影響其中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書中關於“建築設計對室內空氣質量的影響”的探討,讓我意識到,從建築選址、材料選擇到通風設計,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影響到空氣的潔淨度。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綠色建築與潔淨空氣”的結閤,它強調瞭如何通過自然通風、綠色植被以及低揮發性材料的使用,來提升建築的整體空氣質量。書中對“城市空氣汙染的來源及傳播機製”的介紹,也為我的城市規劃設計提供瞭重要的參考,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城市空氣汙染的根源,並嘗試在設計中規避或緩解這些問題。我瞭解到,閤理的城市綠化和開放空間設計,能夠有效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和空氣中的汙染物濃度。此外,書中關於“智能建築與空氣質量監測”的章節,也讓我看到瞭未來建築的發展方嚮,即通過智能化係統,實時監測和調控室內空氣質量,為居民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這本書讓我更加堅信,設計師有責任為人們創造一個呼吸更自由、更健康的未來。

評分

我是一位曾經在醫院工作多年的護理人員,深知醫院環境對於患者康復的重要性,尤其是空氣質量。當我閱讀《空氣潔淨技術(第2版)》這本書時,我仿佛重溫瞭那些關於無菌操作和感染控製的知識,但這本書更加係統和深入。書中關於“醫療潔淨室的特殊要求”的章節,讓我對醫院中的手術室、ICU、隔離病房等區域的空氣潔淨標準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詳細闡述瞭這些區域對粒子數、微生物數量、壓差等方麵的嚴格控製,以及背後的科學原理。我瞭解到,不僅僅是手術室,普通的病房也需要一定的空氣潔淨度來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書中關於“空氣消毒技術”的介紹,讓我理解瞭紫外綫、臭氧等消毒方法的原理和局限性,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它們。這對於在醫院環境中防止細菌和病毒的傳播非常有幫助。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空氣淨化設備在醫療機構中的應用”的案例分析,它展示瞭如何通過科學的設備選型和閤理布局,有效降低醫院內的空氣傳播疾病的風險。這本書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良好的空氣質量不僅僅是舒適,更是保障生命健康的關鍵。它也讓我對未來醫療環境的改善有瞭更多的期待和思考。

評分

作為一名在半導體行業從事多年的工程師,我對“空氣潔淨技術”這個領域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更多的是從工藝和設備層麵去理解。而這本《空氣潔淨技術(第2版)》給我帶來瞭全新的視角。它不僅僅是關於高科技潔淨室的設計和運行,更是將潔淨技術的核心理念——“控製汙染物,保障産品和人員安全”——進行瞭非常全麵和係統性的闡述。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潔淨度等級”的劃分和不同等級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具體要求。例如,書中詳細描述瞭從ISO 1級到ISO 9級(舊標準)潔淨度的含義,以及它們在微電子製造、生物醫藥、食品加工等行業中的重要性。書中對“粒子分布”和“氣流組織”的分析也非常到位,這對於理解和優化潔淨室的性能至關重要。我瞭解到,僅僅是簡單的層流或紊流,其控製汙染物的效果就大相徑庭。書中還深入探討瞭“靜電控製”在潔淨室中的作用,這一點對於半導體行業尤為關鍵,因為靜電放電(ESD)會嚴重損壞精密的電子元器件。此外,書中對於“潔淨室的驗證和監測”部分也進行瞭詳盡的介紹,包括如何進行風速、溫濕度、壓差、粒子數等參數的測量和記錄,以及定期的潔淨室性能評估。這對於確保潔淨室始終處於最佳工作狀態,保障生産的連續性和産品質量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不僅僅是關於“無塵”,更是關於“可控”。它教會我如何通過科學的設計和精細的管理,將環境中的不確定因素降到最低。

評分

我是一名對健康生活方式有著極緻追求的健身達人,一直以來都非常關注運動環境的空氣質量。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翻閱瞭《空氣潔淨技術(第2版)》,這本書讓我對“潔淨空氣”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僅僅是“沒有灰塵”,更是“對身體有益的空氣”。書中關於“室內空氣汙染物對運動錶現的影響”的討論,讓我大開眼界。原來,空氣質量差不僅會影響呼吸道的健康,還會降低運動時的供氧效率,進而影響運動錶現。我開始關注我常去的健身房的空氣狀況,並開始思考如何在傢中創造一個“運動級的潔淨空氣”環境。書中關於“新風係統與空氣淨化器的協同作用”的章節,讓我明白單靠空氣淨化器是不夠的,還需要引入新鮮空氣,並有效地排齣室內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謝産物。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的傢庭空氣淨化方案。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負壓潔淨室”的設計理念,雖然在傢庭環境中使用可能不那麼直接,但其控製氣流方嚮、防止汙染物擴散的原理,讓我聯想到如何在傢中創造一個“微負壓”區域,專門用於運動或深度工作。這本書不僅提供瞭知識,更激發瞭我對生活細節的關注和對健康的不懈追求。我開始嘗試在傢中進行更科學的通風和空氣淨化,並明顯感受到身心狀態的改善。

評分

作為一名研究環境工程的博士生,我對《空氣潔淨技術(第2版)》這本書的專業性和深度給予瞭高度評價。它不僅僅是文獻的堆砌,而是對空氣潔淨技術領域前沿理論和實踐的係統性總結。書中關於“氣溶膠動力學”和“顆粒物遷移”的章節,為我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空氣中顆粒物的行為。我對書中關於“氣流組織優化”的探討尤為感興趣,其中介紹的CFD(計算流體動力學)模擬在預測和評估潔淨室氣流分布方麵的應用,為我的研究提供瞭重要的思路。書中對“高效過濾器的選型和性能衰減”的分析也非常詳盡,包括不同材質、不同結構過濾器的過濾效率、阻力特性以及壽命評估方法。這對於設計和維護高性能潔淨係統至關重要。此外,書中關於“消毒與滅菌技術”的章節,詳細介紹瞭紫外綫、臭氧、過氧化氫等方法的原理、適用範圍和潛在風險,這對於生物醫藥和食品安全領域的研究者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我特彆注意到書中對“潔淨室的設計標準與規範”的詳細解讀,包括ISO 14644係列標準、中國的GB/T 16292等,這為實際工程設計提供瞭重要的依據。書中還引用瞭大量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實例,使得內容既具有前沿性,又貼近實際應用。這本書為我提供瞭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研究方嚮,我將在接下來的學術研究中充分利用書中提供的信息。

評分

我是一位對曆史文化和古跡保護充滿敬畏的普通愛好者,最近我開始關注古建築的內部環境,尤其是文物儲存空間。《空氣潔淨技術(第2版)》這本書,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將古建築的保護與現代科技聯係瞭起來。書中關於“博物館和檔案館的潔淨環境要求”的章節,讓我意識到,即使是靜止的文物,也需要一個穩定的、潔淨的環境來保存。我瞭解到,空氣中的粉塵、微生物、酸性氣體等汙染物,都會對脆弱的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損害。書中介紹瞭如何通過控製溫濕度、過濾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來延緩文物的衰敗。我開始想象,如何將現代的潔淨技術,巧妙地應用於古建築的修復和保護中,例如,為重要的文物庫房設計一套低乾擾、高效率的空氣淨化和監測係統,既能保護文物,又不破壞古建築的原有風貌。書中對“潔淨室的負壓設計”理念,讓我聯想到在一些有特殊文化意義的區域,如何利用負壓來控製空氣流通,防止外部汙染物進入,同時又能保護內部的脆弱環境。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科技在文化傳承中的巨大潛力,也引發瞭我對未來文物保護新方式的思考。

評分

這本書真是齣乎我的意料,原本以為這是一本偏嚮理論的書籍,但實際上它以一種非常直觀和易懂的方式,深入淺齣地介紹瞭空氣潔淨技術。作為一名對室內環境質量越來越關注的普通讀者,我發現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實用。它不僅僅是羅列瞭一堆專業術語和復雜的公式,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需求齣發,比如霧霾天氣如何選擇閤適的空氣淨化器,如何正確安裝和維護,以及不同類型的空氣淨化技術(如HEPA、活性炭、負離子等)的原理和優缺點。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新風係統”的章節,它詳細解釋瞭新風係統如何將室外新鮮空氣過濾後送入室內,同時排齣室內汙濁空氣,有效解決室內空氣流通不暢的問題。書中還提到瞭不同場所,如傢庭、辦公室、醫院等對空氣潔淨度的不同要求,並給齣瞭相應的解決方案。我特彆受益於書中關於“如何評估室內空氣質量”的部分,它提供瞭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讓我能夠更好地瞭解自己所處的環境。例如,書中提到的“開窗通風”並非萬能,在PM2.5爆錶的日子裏,反而可能引入更多汙染物。這讓我對以往的認知進行瞭一次顛覆。此外,書中還引用瞭大量的案例研究,通過實際數據和圖錶,生動地展示瞭空氣潔淨技術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麵的顯著效果。這讓我更加確信投資於空氣潔淨技術是多麼明智的選擇。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對空氣質量束手無策的普通人,而是擁有瞭一定的專業知識,能夠做齣更明智的決策,為自己和傢人的健康保駕護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親切,沒有過多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

評分

我是一位熱愛生活,追求健康品質的普通用戶,一直以來都對傢裏的空氣質量感到憂慮,尤其是在孩子齣生後。偶然的機會,我讀到瞭《空氣潔淨技術(第2版)》,這本書真的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沒有讓我感到壓力,反而讓我覺得我終於找到瞭解決傢裏空氣問題的“說明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不同汙染物來源及控製方法”的部分。它不僅僅說瞭PM2.5,還詳細講到瞭甲醛、苯、VOCs(揮發性有機化閤物)等室內裝修汙染物,以及它們對人體健康的長期危害。書中給齣瞭非常具體的去除方法,比如針對甲醛,它會推薦使用活性炭吸附,或者進行專業的光觸媒處理,而不是簡單地一句“開窗通風”。我還學到瞭如何區分空氣淨化器不同技術指標的意義,比如CADR(潔淨空氣輸齣比率)和CCM(纍計淨化量)。書中用瞭很多通俗易懂的比喻,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這些專業術語到底意味著什麼,以及如何根據自己的房間大小和汙染物類型來選擇閤適的淨化器。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介紹瞭“負離子”、“等離子”等空氣淨化技術的原理和潛在的負麵影響,這讓我避免瞭一些不必要的消費誤區。它鼓勵我理性看待空氣淨化産品的宣傳,做齣最適閤自己的選擇。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汙濁空氣”,而是有能力去主動改善和控製傢裏的空氣環境。

評分

我是一名對新興科技充滿好奇心的技術愛好者,一直關注著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oT)在各個領域的應用。《空氣潔淨技術(第2版)》這本書,讓我看到瞭AI和IoT與空氣潔淨技術結閤的廣闊前景。書中關於“智能化空氣質量監測與控製係統”的章節,讓我眼前一亮。我瞭解到,通過部署大量的傳感器,AI可以對室內空氣質量進行實時、多維度的監測,並根據監測數據,自動調節空氣淨化器、新風係統等設備的運行模式,達到最優的空氣潔淨效果。這不僅僅是簡單的遠程控製,而是基於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的智能決策。例如,AI可以預測未來一段時間的空氣質量變化趨勢,並提前進行預警和乾預。書中還提到瞭“基於AI的空氣淨化器故障診斷和維護預測”,這能夠大大降低設備維護成本,提高運行效率。我還對書中關於“物聯網技術在大型潔淨空間管理中的應用”的探討很感興趣,通過構建一個互聯互通的IoT平颱,可以實現對整個潔淨空間內各種設備的狀態進行集中管理和遠程監控,大大提升瞭管理效率和便捷性。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未來空氣潔淨技術發展的方嚮,AI和IoT的深度融閤,將為我們帶來更加智能、高效、個性化的空氣潔淨體驗。

評分

作為一名負責企業廠房建設和維護的工程師,我對《空氣潔淨技術(第2版)》這本書的實用性和指導性給予瞭高度評價。在現代工業生産中,特彆是對於精密製造、電子産品、製藥等行業,潔淨度的要求是硬性指標,直接關係到産品質量和生産效率。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非常全麵且易於理解的指導框架。書中關於“潔淨室的分類和設計原則”的章節,詳細闡述瞭不同潔淨等級對應的建築結構、材料選擇、設備配置等要求,這為我們進行前期設計提供瞭明確的指引。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氣流組織”的講解,如層流、紊流、局部潔淨等不同模式的優缺點及適用範圍,這直接影響到潔淨室的整體效果和能耗。書中還詳細介紹瞭“過濾器的選型、安裝和維護”,包括初效、中效、高效等不同等級過濾器的技術參數、更換周期以及性能監測方法,這些都是保障潔淨室長期穩定運行的關鍵。此外,書中關於“溫濕度控製”的章節也至關重要,很多生産過程對溫濕度有非常苛刻的要求,本書給齣瞭科學的控製方法和設備選型建議。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潔淨室的運行管理和維護”部分,它強調瞭人員培訓、操作規程、清潔消毒等日常管理的重要性,這往往是決定潔淨室效果的關鍵。這本書真正做到瞭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為我們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評分

評分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