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从朱元璋的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朱元璋pk陈友谅,谁堪问鼎天下?战太平、太湖大决战。卧榻之侧埋恶虎,铲除张士诚。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名将乘胜逐北破北元。更有至今难下定论的超级谜团——永乐夺位、建文失踪的靖难之役。高潮迭起,欲罢不能!
当年明月
副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畅销书作家,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多年来畅销不衰。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
我特想跟写《明朝那些事儿》的人聊,那本书很好。
我觉得喜欢看的人都是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这是本好书,除了把史实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用现代的语言去说,他有他的角度。
—— 联想集团创始人 柳传志
历史是千百万人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每个人都有解读历史的权利。《明朝那些事儿》的确是别开生面的,是一种创造。我热情地支持这种探索和创造!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 毛佩琦
《明朝那些事儿》是我自认为所读过的好的书。这样的奇文,亘古少有,多一字是狗尾续貂,少一字又言犹未尽,文字表达浑然天成,近乎十全十美。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底气,作者不露庐山真面目,没有借助任何学历、经历、名号、头衔的光环效应,却能在充斥着“假、大、空”的出版市场脱颖而出,仅以文字的魅力(甚至连一幅插图都没有)就能深深地吸引读者,使千万人趋之若鹜,为世间又创造出一例“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典型。
——金牙大状首席律师
第一章 童年
第二章 灾难
第三章 踏上征途
第四章 就从这里起步
第五章 储蓄资本
第六章 霸业的开始
第七章 可怕的对手
第八章 可怕的陈友谅
第九章 决战不可避免
第十章 等待最好的时机
第十一章 洪都的奇迹
第十二章 鄱阳湖!决死战!
第十三章 下一个目标,张士诚!
第十四章 复仇
第十五章 远征沙漠
第十六章 建国
第十七章 胡惟庸案件
第十八章 扫除一切腐败者!
第十九章 空印案 郭桓案
第二十章 最后的名将——蓝玉
第二十一章 蓝玉的覆灭
第二十二章 制度后的秘密
第二十三章 终点,起点:最后的朋友们
第二十四章 建文帝:建文帝的忧虑
第二十五章 等待中的朱棣:朱棣的痛苦
第二十六章 准备行动
第二十七章 不得不反了!
第二十八章 你死我活的战争
第二十九章 朱棣的对手
第三十章 离胜利只差一步!
第三十一章 殉国、疑团、残暴、软弱
元至正四年(1344)到来了。这一年刚开始,元帝国的头头脑脑们就收到了两个消息。首先是黄河泛滥了,沿岸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即使不把老百姓当人,但还要防着他们造反,所以修黄河河堤就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元政府中竟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一定要修,另一种认为不能修。在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黄河泛滥居然不去修,难道要任黄河改道淹死那么多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也不例外。
客观地讲,在这样一件事上,就维护元朝的统治而言,主张修的不一定是忠臣,反对修的也未必就是奸臣。其中奥妙何在?要到七年后才会见分晓。
极力主张修的是元朝的著名宰相脱脱。他可以说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名臣,实行了很多的改革政策,为政清廉,而且十分能干(《宋史》就是他主持修的),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极力主张,已经给元朝埋下了一个大大的炸药包,拉好了引线,只等着那微弱的火光。
另一个是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对于元政府来说,这个比较简单一点,反正饿死病死了就没麻烦了。当然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皇帝(元顺帝)要下诏赈灾,中书省的高级官员们要联系粮食和银两,当然了,自己趁机拿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赈灾物品拨到各路(元代地方行政单位),地方长官们再留下点,之后是州、县,一层一层下来,到老百姓手中就剩谷壳了。然后地方上的各级官员上书向皇帝表示感谢,照例也要说些感谢天恩的话,并把历史上的尧舜禹汤与皇上比较一下。皇帝看到了报告,深感自己做了大好事,于是就在心中给自己记上一笔。
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大家都很满意。
但老百姓是不满意的,很多人还极其不满意。
朱重八肯定是那些极其不满意的人中的一个。
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如果说这是日记的话,那应该是世界上最悲惨的日记之一。
朱重八的愿望并不过分,他只是想要一个家,想要自己的子女,想要给辛劳一生、从没欺负过别人、老实巴交的父母一个安逸的晚年,起码有口饭吃。
他的家虽然不大,但家庭成员关系和睦,相互依靠;父母虽然贫穷,但每天下地干活回来仍然会带给重八惊喜,有时是一个小巧的竹蜻蜓,有时是地主家不吃的猪头肉。这就是朱重八的家,然而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朱重八的姐姐已经出嫁,三哥去做了倒插门。除了朱重八的二哥,这个家庭已经没有了其他成员。
十七岁的朱重八,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一个死去,而他却无能为力。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
他唯一的宣泄方式是痛哭。可是哭完了,他还要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埋葬他的父母,可是没有棺材、没有寿衣、没有坟地。他只能去找地主刘德,求刘德看在父亲给他当了一辈子佃户的分上,找个地方埋了他爹。
刘德干净利落地拒绝了他,原因很简单,你父母死了,关我何事,给我干活,我也给过他饭吃。
朱重八没有办法,只能和他的二哥用草席盖着亲人的尸体,然后拿门板抬着到处走,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地方埋葬父母。可是天下虽大,到处都是土地,却没有一块是属于他们的。
幸好有好心人看到他们确实可怜,终于给了他们一块地方埋葬父母。“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倘佯。”这是后来能吃饱饭的朱元璋的情感回忆。
历史原来很精彩
旷野上,当年明月踽踽而行。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冢吗?就是那些发黄的书本吗?不是,绝对不是。
“历史原来是很精彩的呀!”当年明月大喊一声。声音消失在风中,当年明月继续踽踽地走着,山野一片寂静。
好一段时间,远远地,传来一阵阵回声:“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声音渐渐消失,山野又归于寂静。
前面那座古庙里有点儿动静,一个小和尚好像刚睡醒,慢腾腾地伸了个懒腰,抖落了身上厚厚的尘土。噢!那不是朱重八吗?他朝四下看了看,然后向当年明月走来了。那边还有人,朱棣骑着马,风尘仆仆,身上浸着汗水,也向这边赶来。后边是方孝孺,一脸正气,拉着朱允 ,有点儿嫌他走得太慢;沮丧的胡惟庸,骄横的蓝玉,都来了。远远地,过来一个瘦了吧唧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朱厚照,还是那样儿,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走路也是一摇一晃的……
这么多人都围上了当年明月,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乱哄哄地,有的拍着当年明月的肩膀,有的指手画脚,吵吵嚷嚷,只听清几个词儿:很精彩的,很精彩的,写写吧,写写吧……写吧,写吧,就像写你们公司的老板,那个胖子,写厂子里那个猴儿精小李、前村儿的嘎子、胡同儿里的小三儿;写吧,想到哪儿写哪儿,就这么写吧……
当年明月也不知是惊喜,还是兴奋,都快晕了。
镜头拉远。
声音淡出。
旷野上又是一片寂静。
忽然,一阵风吹来,一摞纸被吹散了,漫天飞舞。一个过路人捡起一张,一看,原来是书稿,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
这也算我给它写的序,比上次那篇序轻松点儿。
毛佩琦
2006年9月8日于北七家村
初翻开这本读物时,我原本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对涉及的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了解并不算深入。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这远不止是一本简单的历史普及读物。作者的史料功底可见一斑,看似信手拈来的评述背后,是扎实的文献支撑和严谨的考据。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将自己完全隐藏在事件背后,而是巧妙地以一个洞察一切的“局外人”视角,对历史的进程进行评论和解读,这些解读常常能够击中问题的核心,提供了许多启发性的思考角度。这种“评点式”的叙述,有效地将“是什么”和“为什么”紧密结合起来,让历史事件的发生不再是孤立的节点,而是环环相扣、充满必然性的演化链条。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充满了现代的活力与古朴的韵味相融合的奇特张力。作者的遣词造句,时而幽默诙谐,让人在严肃的历史题材中找到会心一笑的间隙,时而又陡然变得庄重肃穆,笔力千钧,将历史的厚重感压迫感十足地展现出来。这种语言的弹性,使得阅读过程如同在品尝一道层次丰富的佳肴,绝不枯燥乏味。它成功地打破了传统历史书那种板着脸孔说教的沉闷,用一种近乎“说书人”的亲切方式,将复杂的历史脉络梳理得清晰明了,即便是不太熟悉相关历史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领略到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这种叙事技巧的娴熟运用,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度,让知识的吸收过程变得自然而然。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让人欲罢不能,作者仿佛拥有点石成金的魔力,将那些尘封在史册里的往事,描绘得如同昨日重现的活剧。读下去的时候,我常常会忘记自己是在阅读文字,更像是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亲眼目睹那些英雄豪杰的崛起与沉浮。特别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即便是历史上的帝王将相,也被赋予了有血有肉的凡人情感,他们的挣扎、决断、甚至是细微的犹豫,都让人感同身受。这种深入骨髓的代入感,是很多历史读物难以企及的高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宏大历史背景下,对个体命运的关怀,它不仅仅是冰冷的事件记录,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探讨,让人在阅读历史的同时,也审视当下的自我。那种读完后,心中久久不能平息的激荡感,正是好书的标志。
评分坦白说,现在市面上关于那个年代的书籍汗牛充栋,很多都只是在重复早已被嚼烂的陈词滥调。但拿起这本,我立刻感觉到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作者显然对既定的历史解读进行了大胆而审慎的再审视,他敢于挑战一些约定俗成的看法,并用令人信服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种“颠覆性”的视角,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求知欲和思辨能力。它不仅仅是在讲述过去的故事,更是在引导读者如何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历史的影子无处不在。这种深层次的连接感,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娱乐消遣,它具有一种启迪人心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整体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节之处见匠心。纸张的质感、字体的选择,都显得非常考究,让人在翻阅时有一种被尊重的舒适感,这对于长时间沉浸在文字世界中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更不用说那些恰到好处的插图或地图(如果有的话),它们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作为辅助理解复杂地理局势和军事调动的有力工具,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阅读体验的优化,往往能反过来促进对内容的吸收,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在内容深度和阅读体验舒适度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让人愿意一气呵成地读完,并且读完之后,还会有强烈的冲动想立刻再去翻阅其中的精彩片段,回味无穷。
评分经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或者随便写写!但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的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和尊敬!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京东的配送绝对是一流的,送货速度快,配送员服务态度好,每样东西都是送货上门。希望京东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大家。为京东的商品和服务点赞。
评分只买了第一部,先看看,觉得不错再把剩下的都买来看
评分一直以来非常信任京东商城的质量,收货好评点赞?
评分经常网购, 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或者随便写写!但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的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和尊敬! 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京东的配送绝对是一流的,送货速度快,配送员服务态度好,每样东西都是送货上门。希望京东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大更强, 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大家。为京东的商品和服务点赞
评分一直想买,终于碰上活动了
评分好的,好!!!!!!!!!!!!!!!!!!
评分陈独秀同志,请你坐下,你这种行为挡住了旁边的李大钊同志发言,这让胡适同志很难受, 令鲁迅同志很难堪,朱自清同志表示很尴尬,钱钟书和徐志摩同志已经在撸袖子了,所以,为了你的安全,请默默坐下,低调做人,你凳子上的钉子我已经给你拔掉了,凳子底下的地雷我已经给你挖出来了,对面楼上的狙击手
评分当快递包裹到的那一瞬间,我感觉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隔着包装都能感觉到宝贝强烈的光芒。连签收的名字我都写得歪歪扭扭的,实在太惊艳了!在厨房炒菜的妈妈停下手来仅3秒钟就跑到我跟前来,在门口修车的爸爸拿着螺丝刀的手都颤抖了,爱美的妹妹正在画眼影的手也不得不放低,一家子都围着这个包裹。我小心地打开包装,看到宝贝的那一刻,我能感受到周围的空气无比清新,在这神圣的一刻我全家都在一起,我觉得实在太幸福了!我信心满满的拿着宝贝去和暗恋了几个月的女神表白,虽然她还是狠狠地拒绝了我,但我分明看到了一滴挂在她右眼眼角凝固了的眼泪……
评分挺不错的书,价格很便宜,物流很快,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