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 第八届文津奖获奖图书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 第八届文津奖获奖图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洁 著
图书标签:
  • 科学史
  • 相对论
  • 物理学
  • 科学普及
  • 文津奖
  • 历史
  • 科普
  • 理论物理
  • 爱因斯坦
  • 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1406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078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科普爱好者

1,第八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奖获奖图书;

2,喜马拉雅、蜻蜓、网易等电台热门主播汪洁,历经五年全新修订,彩图升级。

3,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相对论,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讲解深奥的科学道理;趣味性兼具 与《上帝掷骰子吗?》并称国内科普两大经典

4,这不单单是一部科普读物,更是一段堪比好莱坞大片的科学史话。跟随作者,你将进入浩瀚的宇宙,去体会一种由科学带来的震撼。


内容简介

一直以来,你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

永恒流淌的时间,是真的摸不着看不见,还是有形状和终点?

我们所处的空间,是三维四维还是五维?

我们能不能踏上时光机,任意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和未来?

这些,都将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跟随作者,你可以进入爱因斯坦的梦境,坐在牛顿老师的课堂,来到星光实验的现场……近距离接触科学的真相。你将轻松了解一个你以为深奥得无法捉摸的理论,你将进入一个你以为奇妙得永远理解不了的世界。

本书上部和大家一起回顾物理学走过的坎坷历史,这段历史的精彩程度不亚于任何一段战争史。在伽利略、牛顿等纷纷谢幕之后,爱因斯坦闪亮登场。他就像一位横空出世的大侠,无门无派,但出手即震惊天下,他的绝招就是“相对论”。

书的下部比上部还要精彩,结构宏大,故事神奇,真相惊人。在下部,作者细致地剖析时空真相,带你领略神奇的四维时空奇境,了解整个宇宙的图景,再回到原子的深处见识不可思议的微观世界,然后看一看当下物理学的新进展——万物理论。

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相对论,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讲解深奥的科学道理。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新的宇宙观。


作者简介

汪洁,科普作家。同时兼任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天之文系列科普讲坛” 讲者,上海天文博物馆首席志愿者讲解员,浙江省科技馆“科学脱口秀”讲者,“万有青年大烩”讲者、“科学声音”组织成员,喜马拉雅、蜻蜓、网易等电台热门主播。

精彩书评

网友评论:

很久没有这么废寝忘食地想把一本书读完了,比看小说还给力,关键是还有震撼的感觉。的确如作者所言,文科生写的科普才能明白文科生会问出什么样的问题,唉,相比之下,后现代什么的真是弱爆了!!!

——豆瓣网友

每一章都让我有一种读完以后觉得,物理和数学放在一起太美了。里面讲了许多我思考很久搞不清的问题,思维试验讲的简单又玄妙。最后还是要说一次,数学太美了,物理太美了。大赞此书,虽然我读的非常慢非常累,读死了好多脑细胞,但是真的太好看了!

——豆瓣网友 13@甜梦里

所谓科普,就是普及科学。所有对这个世界稍微有点好奇心又非专业研究物理的人都应该读一读,从伽利略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以及霍金,历史上每一段我们深信不疑的事实就这样一次又一次被颠覆,而这些颠覆又如此伟大,不曾仰望星空然后低头思索过,无法感受到这种震撼。

——豆瓣网友 小愚先声

好看!!给科技小白带来脑内大革命!完全看兴奋看激动看高潮了好嘛?!

——豆瓣网友

其实是从去年秋天就开始看了一点,当时不知咋回事就放下了。因刚看完《量子物理史话》,前天傍晚坐车回山东,就自然想起这本书。用Kindle看的,下午五点开始,然后就根本停不下来了好吗,重度吸引。语言上有一点点《上帝掷骰子吗》的痕迹,但没那么夸张,很流畅,更偏重阐述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史话的成分并不明显,这是我很喜欢的一点。里面好多公式推导,喜欢,除了中间喝了点酒,一直到凌晨三点就根本没休息没沾卧铺的边,一直看一直看,精彩极了,睡了三个小时,一睁眼就迫不及待打开一直看完。阐述的真的就是严肃的科学啊,阅读起来就完全把所谓的“科普”二字忘掉了。尤其是狭义相对论和引力场两个高亮段落,完全被那几页光子图示和长篇公式推导完全迷住了,在凌晨三点的卧铺车厢研究了二十多分钟,彻底弄懂的感觉酣畅淋漓,好开心。

——豆瓣网友 oungKingdom


目录

序/001

前言/003


第一章 不得不说的废话

关于相对论的谣言粉碎机/002

你必须了解的四个概念/003


第二章 伽利略和牛顿的世界

相对性原理/010

伽利略变换式/016

史上最牛炼金术士牛顿/021

牛顿的绝对运动观/023

牛顿水桶实验中的绝对时空观/026


第三章 光的速度

伽利略吹响冲锋号/032

光速测量大赛/035

惊人的发现/038

科学史上最成功的失败/041


第四章 爱因斯坦和狭义相对论

两朵乌云/048

巨星登场/050

第一个原理:光速不变/052

第二个原理:物理规律不变/055

环球快车谋杀案/058

同时性的相对性/065

时间会膨胀/068

空间会收缩 /079

速度合成/083

质速神剑/086

光速极限/089

质能奇迹/092

四个搞脑子问题/095


第五章 广义相对论的宇宙

爱因斯坦的不满/100

生死重量/103

等效原理/110

太空大圆盘/114

时空弯曲/121

引力的本质/125

水星轨道之谜/131

星光实验/133

没见过这么黑的洞/137

从黑洞到虫洞/143

压轴大戏/145


第六章 时空那点事

时空中的运动/152

四维时空/157

时间旅行/158

星际殖民/167

星际贸易/173


第七章 再谈四维时空

宇宙时空的终极图景/178

神奇的四维/189


第八章 上帝的判决

上帝玩不玩骰子?/200

美剧《生活大爆炸》/201

要命的双缝/202

玻尔的上帝/208

EPR实验/214

宇宙大法官/216

上帝的判决/219

万物理论/223


第九章 宇宙是一首交响乐

万物皆空唯有音乐/226

击碎原子/228

宇宙中的四种“力”/235

超弦理论/237

伟大的设计/240


精彩书摘

时间旅行

让我们先从最让你感到激动的时间旅行开始说起吧。

现在这年头,穿越类的小说真多,俨然都成了各大文学网站和影视剧的一个大类,各种各样的穿越手法真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不过那种月光宝盒式的无厘头穿越不在我们今天讨论范围之列。偶尔你也会看到一些对穿越行为的“科学原理”的描述,其中最多的是说“根据相对论,只要速度能超过光速,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 。各位,以后凡是看到这种利用超光速穿越的小说,可以立即定义为“科盲幻想小说”,简称“盲想小说”。这种“根据相对论,超光速就能穿越”的科学原理简直自相矛盾得一塌糊涂。相对论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光速是任何运动的速度极限,是不可能被超过的,而一旦允许超光速运动,那么相对论本身就被推翻了,又何谈“根据相对论”呢?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自相矛盾,那么多的“盲想小说家”把这个奉为至宝——但凡穿越,必超光速,实在是让我异常惊讶。我一个朴素的愿望是芸芸穿越小说家们能随手翻翻我这本书,就是编也要编得靠谱一点。

那我们来了解一下真正的物理学家研究的时间旅行到底有一些什么样的科学原理和依据吧。

时间旅行是广义相对论研究的课题,目前全世界确实有很多严谨的科学家在探讨这方面的可能性。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会使时空弯曲,引力越强,则时空的弯曲程度越大。也就是说,根据广义相对论的这个原理,我们会发现时空不是平坦的,时空是有形状的。我知道我这么说还是让你感到不太容易明白,那么我就来打一些粗糙的比喻来帮助你理解。我们首先把时空想象成一张纸,我们在时空里面运动,就好似沿着纸面运动,但是请注意一点,如果这张“时空纸”延伸的方向表示时间这个维度的话,那么我们只能朝着一个方向运动,因为时间维是只能朝一个方向运动的,这是时间维的物理性状。

但是请千万注意一点,在爱因斯坦的时空观里,这张纸是不平坦的,有起伏,有褶皱,我们在“时空纸”上的运动就像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走路一样,是高高低低的。

现在假设我们在一个平坦的时空中,上午8:00点出发,从时空的一头运动到另外一头,到达终点的时候,刚好是上午9:00点。(注意,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任何物体在时空中运动的速度都是光速,所以,在这个比喻里面,你就不要再问我们的运动速度是多少这样的傻问题了)。现在再假设我们经过的这段时空被某种力量弯曲了,那么我们达到终点的时候,会变成上午8:30;如果弯曲的更厉害一点,我们就会在8:10分到达终点。

现在是重点来了,如果时空这张纸被弯曲了成一个莫比乌斯带的形状,头尾相连了起来,你就有可能在7:50达到终点。也就是说你沿着弯曲的时空走了一圈回来以后,发现到达的时间比你出发的时间竟然还早。这意味着你回到了过去。

因此,在广义相对论中,时间旅行的科学原理是通过一个时空的圈环来回到过去,这个时空圈环在《时间简史》这本书中被霍金称为“类时闭合曲线”(有点拗口,我更喜欢我翻译的“时空圈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不允许时间旅行的,等到广义相对论刚刚诞生的时候,爱因斯坦也不认为时空能弯曲成一个圈环。直到1949年,他的好朋友——大数学家哥德尔(Godel, 1906-1978)在广义相对论方程中发现了一个解,这个解居然允许宇宙中这种时空圈环存在。爱因斯坦当时就震惊了,但随后他就自己意识到这个时空圈环正是自己和助手罗森一起发现的“虫洞”的某种特性(还记得我们在第五章最后讲到的爱因斯坦—罗森桥吗)。

所以,靠谱一点的时空穿梭原理一般都要借助虫洞来完成,以后看穿越小说记得先翻翻有没有提到爱因斯坦罗森桥或者虫洞什么的。

非常抱歉,前面出现了一个让你莫名其妙的名词——莫比乌斯带。不是我故意不解释,而是这个东西实在是太迷人了,我非得另起一段单独讲讲才觉得过瘾呢。莫比乌斯带,也经常被叫做魔比斯环,或者梅比乌斯带、麦比乌斯带等等,都是翻译带来的麻烦,英文名称是Mobius Strip。这是诸多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经常出现的一个神奇事物,它往往象征着时空穿梭。以它的发现者莫比乌斯命名,到现在也快有两百年了。

看到没,上面这个就是莫比乌斯带,其实就是把一张纸条的一头拧半圈然后和另一头粘起来,形成一个圈圈。但是你千万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圈圈,这个圈圈有着许许多多迷人的特性。如果你在这个圈圈上跑步,你就可以一直往前跑,不用翻越任何边界而跑过所有的面。如果你拿一只毛笔,沿着纸面只用一笔就可以把颜色涂满整个纸带。这个圈圈和我们平常认识的任何像手镯这样的圈圈不同,这个莫比乌斯带这只有一个面,如果你沿着手镯表面的中线一刀剪下去,那么手镯就会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各自独立的手镯。但是神奇的是,如果你同样沿着莫比乌斯带的中线剪一圈,你会发现,这个莫比乌斯带不会一分为二,而是会成为一个更大的一个圈圈。然后你再沿着这个圈圈的中线剪开,你会神奇地发现这次剪出了互相嵌套在一起的两个圈圈。然后把两个圈圈再各自沿着中线剪开,又会变成互相嵌套的四个圈圈。这么剪下去永无止境,最后圈圈套圈圈复杂得可以把你搞疯掉。你是不是很有冲动去试试看了?别忙,还有更有意思的特性。首先来跟我认识一下所谓自然界中的“左右手系”对称。想一下左右两只手套,这两只手套你怎么看他都像是对称的,但问题是,如果你不把手套在空间中翻一个面的话,你永远也无法把两只左右手套完全重合地上下叠在一起,就好像你怎么也不能把左手套在不翻过一面的情况下戴进自己的右手中。不过,如果你让一只左手套沿着莫比乌斯带转刚好一圈(不是两圈),这只手套就会翻过一面成为了一只右手套,但是请千万记住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如果手套有感觉的话,它根本不会发现自己其实被翻过了一个面,在它的感觉中,它只是沿着一个面不停地运动,不知怎么的就从左手系变成了右手系,再运动一圈又变回了左手系。真是要命的感觉。

伽莫夫写的著名的科普经典《从一到无穷大》中就说,如果类似莫比乌斯带这样的事情也能发生在三维空间中,我们的鞋子制造商就会大为欣喜,他们只要生产左脚的鞋子,然后通过莫比乌斯空间传送带转一圈回来,就成了右脚的鞋子,真是爽死了。而一个人如果上了这个莫比乌斯空间传送带,转一圈回来则发现自己的心脏跑到右边去了,这就不爽了。但问题是,两维的纸片做成的莫比乌斯带我们很好想象,那到底有没有三维的物体形成像莫比乌斯带这样神奇的左右手系互转的形状呢?答案是有的,1882年德国数学家克莱因(Klein,1849-1926)找到了一种以他名字命名的模型,叫做“克莱因瓶”。

瞧瞧,就是这种极其怪异的瓶子(但这仅仅是克莱因瓶的近似样子,真正的克莱因瓶是没法直接做出来的,因为真正的克莱因瓶是不会互相穿过的,这需要一点空间扭曲的想象力)。你盯着他看三分钟,想象你在这个瓶子的表面跑步的情景,我保证你会越看越神奇,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直到逻辑彻底混乱为止。好了,咱别看瓶子了,继续看书。你想象一下,如果时空扭曲成这种神奇的形状,那么你就完全有可能坐着宇宙飞船从21世纪出发,到19世纪返回,穿越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如果继续往前又会返回21世纪。

太神奇了,物理学家居然真的给他们搞出了一套回到过去的理论。但是很快,人们就发现如果允许回到过去的话,会产生一些逻辑上的悖论,或者说一些怪圈。比如最著名的祖母悖论,你可能早已耳熟能详了,就是你如果回到过去杀死了你的祖母,那么既然你祖母既然死了,你又怎么能存在?你不存在了又怎么能回去杀死你的祖母呢?我总觉得这个故事写得拗口不已,完全没必要这么复杂的嘛,简单说来就是如果你回到过去杀死以前的自己的话,又怎么能有后面的你回到过去自杀呢。

总之,这样的祖母悖论型的逻辑悖论我们随便就能想出很多很多。有一个最变态的悖论说的是,你在未来给自己做了变性手术,然后回去找到自己,和原来的自己生下了自己。我真服了想出这个逻辑悖论的“淫”(人)。这些悖论又如何解决呢?物理学家们研究广义相对论,确实用严谨的数学方法论证出了时空圈环的可能性,但是祖母悖论又显然在挑战我们的常识,没有人能接受祖母悖论会真的发生。

现代的物理学家们为此争论不休,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来避免逻辑悖论的发生,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叫做自由意志丧失说。物理学家说所有该发生的历史都已经发生了,你不可能改变这个历史,所以一旦你回到过去,你就会丧失自由意志,你完全被历史所控制,你无法改变任何历史的一丁点。

第二种,叫做时空交错说。物理学家说你是可以回到过去,但是你回到的那个时空和真实的历史时空是平行纠缠在一起的,但永远不可能相交,你可以看见历史,但不能影响历史。这个我听懂了,不就是说“只能看,不能摸”嘛。

第三种,叫做多历史说。这个理论首先是由一个叫费曼(Feynman,1918—1988)的美国物理学家提出来的,他说历史不止有一个,你可以回去杀死你的祖母,你也可以回去干任何事情,甚至杀死罗斯福让希特勒取得胜利,什么都可以干。但是请记住,你影响的那个历史和我们这个世界的历史不是同一个。换句话说,当你干下了任何改变历史的事情时,世界就分裂成了两个世界,在我这个世界中希特勒倒台了,在你那个世界中希特勒最后成了全世界的偶像。说老实话,这个理论真够疯狂的,为了让时间旅行合理,动不动就克隆出无数个世界出来。但恰恰是最后这个看起来最疯狂的理论,却得到了最多物理学家的支持,包括像霍金这样的大科学家也支持该理论(霍金《大设计》)。这就是现在大热的“平行宇宙”说。


前言/序言

本书自第一版出版以来,已逾五年,但热度不降反升。有幸能出第二版,实在是仰赖读者们的抬爱。科普书有个特点,不太容易过时,很多经典的科普书即便过去了几十年,依然广受读者们的喜爱,父亲推荐给儿子,儿子又推荐给孙子,一代接一代地阅读。我的女儿现在上小学四年级,等她上了初中,最迟到高中,我就会推荐给她阅读本书,我想等她的孩子长到了上初中的年龄,我还会推荐这本书。因为科学的发展史永远都不会过时,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到了哪个时代都值得人们学习。

五年前,对待科普写作,我还缺乏敬畏,本书的第一稿是在一种“玩票”的心态下用了很短的时间创作完成的。然而这五年来,自己的人生经历了非常大的坎坷起伏,期间更是受到了美国科普、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精神感召,促使我立志将自己的下半生投身到人类的科普事业中。这种人生志向的转变让我一下子对科普写作充满了宗教般的敬畏。在这次修订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想把最初的那种展露嬉笑怒骂、玩世不恭心态的文字都去除干净,但毕竟不是重写,所以当年写作心态的痕迹依然非常明显。如果这种心态引起你的反感的话,请接受我的歉意,其实人家这两年已经改变了许多。

《时间的形状》是我的第一部科普作品,如果你喜欢我的写作风格,也希望你能给我的其他作品捧场,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年一本新书。

今年是一个自媒体爆炸的年份,尤其是网络电台的兴起,给我们这些从事文字创作的人又开辟了一个巨大的施展舞台。如果你关注音频科普节目的话,你会发现《卓老板聊科技》的卓克老师和《科学史评话》的吴京平老师都是现在网络上最受欢迎的科技主播,而我在网络电台上也开播了自己的科普节目,叫做《科学有故事》。今年,我们三个科技主播一起发起成立了“科学声音”组织,旨在利用声音的形式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我们希望能将“科学声音”做成一个科普的优秀品牌,不断地推出好书、好节目。

最后祝大家阅读愉快。友情提示,在开始看书之前先准备点吃的,因为据说很多读者都是一口气读完,欲罢不能,连饭都顾不上吃。很多人没有想到,一本科普书也能搞得像悬疑电视剧似的,一环扣一环。

汪洁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 一、 穿越时空的回响:科学史上的革命巨著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是一部以历史叙事为脉络,深入浅出地展现爱因斯坦相对论发展历程的杰出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物理学理论的书籍,更是一次引人入胜的科学思想探险,一次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深刻探索。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将相对论的诞生、演进及其对我们理解宇宙和现实的颠覆性影响,娓娓道来。作者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卓越的叙事能力,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科学革命。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仅仅罗列公式和定理,而是将相对论置于其产生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中进行审视。读者将看到,相对论的诞生并非孤立的学术成就,而是那个时代科学探索、哲学思辨以及人类对宇宙奥秘不懈追求的必然结果。从牛顿力学的辉煌,到电磁理论的涌现,再到对以太的质疑,本书细致地描绘了导致相对论诞生的思想土壤,以及那个时代科学家们所面临的挑战与困惑。 二、 群星璀璨的智识画廊:塑造相对论的伟人与思想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的核心魅力之一,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科学巨匠形象。爱因斯坦作为绝对的主角,他的天才、他的非凡洞察力、他的探索精神,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然而,本书并非“单人秀”,它同样为其他在相对论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科学家们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从马赫、波因廷、洛伦兹、菲茨杰拉德,到普朗克、闵可夫斯基,再到后来的玻尔、海森堡、狄拉克等等,这些名字构成了一幅群星璀璨的智识画廊。作者深入挖掘了他们之间的思想碰撞、合作与论争,展现了科学进步的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复杂性。读者将了解到,相对论的每一个重要突破,都凝聚了无数智慧的火花,都经历了一番又一番的思想辩论与实验验证。 本书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关注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科学大家,还关注了那些可能被历史洪流掩盖但同样做出重要贡献的“配角”。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深入刻画,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相对论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感受到科学研究的集体性与传承性。 三、 从宏观到微观:相对论的深远影响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并非止步于相对论的诞生,它更进一步探讨了相对论对我们理解宇宙及现实的深远影响。本书将相对论的两个主要分支——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精髓,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狭义相对论部分,读者将跟随作者一同探索时间膨胀、长度收缩、质能等价(E=mc²)等颠覆性的概念。这些概念如何挑战了牛顿力学中绝对时间和空间观,如何揭示了物质与能量之间深刻的联系,以及这些发现如何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书都将一一展开。 而广义相对论部分,则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更加宏大和神秘的宇宙图景。引力不再是简单的“力”,而是时空弯曲的表现。黑洞、引力波、宇宙膨胀等奇妙现象,都成为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和解释。本书将详细阐述爱因斯坦如何从等效原理出发,最终构建出描述引力的广义相对论方程,以及这些方程如何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更重要的是,本书着重强调了相对论并非纯粹的理论游戏,它已经渗透到现代科技的方方面面。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精确运行,离不开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修正;天文学的研究,更是离不开相对论的指导;粒子物理的研究,也与相对论密不可分。本书通过生动的例子,展现了相对论如何从一个抽象的物理理论,转化为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 四、 思想的解放与认知的飞跃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最令人赞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对科学知识的普及,更是对人类思想的一次解放。相对论的出现,挑战了我们根深蒂固的时空观念,迫使我们重新审视现实的本质。它告诉我们,我们所感知到的“现实”,可能只是宏大宇宙中的一个局部视角,而事物的真实面貌,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和奇妙。 本书通过对相对论发展史的回顾,也折射出科学发展过程中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每一个重大的科学突破,都伴随着对旧有观念的挑战和颠覆。相对论的出现,正是人类思想一次伟大的飞跃,它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时代,也为我们认识宇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 阅读《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次与伟大的思想家对话、一次对自身认知边界的拓展。本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严谨的逻辑和优美的文笔,为读者呈现了一部关于科学、关于思想、关于宇宙的史诗。它将激发读者对科学的好奇心,对真理的探索欲,并最终让我们以更开阔的视野,去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 五、 结论: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科普瑰宝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普读物。它以其卓越的品质,荣获第八届文津奖,实至名归。本书内容详实、逻辑严谨,但语言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无论你是物理学爱好者,还是对科学史充满兴趣的读者,亦或是仅仅对宇宙奥秘感到好奇的普通大众,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知识的传播,更在于它所传递的科学精神——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未知的好奇探索,以及在面对挑战时勇于革新的勇气。它将激励我们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拥抱科学带来的进步,去探索更广阔的未知领域。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科普瑰宝,它将陪伴我们一同穿越时空的奥秘,感受科学之美的无限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笔真是令人着迷,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像一个老朋友在娓娓道来,将那些深奥晦涩的物理学概念,如同串起了无数璀璨的珍珠,娓娓道来。读着读着,我仿佛能看到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在他们那个时代的局限下,是如何以非凡的想象力去挑战宇宙的终极奥秘。尤其是对那些关键思想诞生的心路历程的描绘,简直是神来之笔。作者仿佛能穿透历史的迷雾,让我们亲身感受到爱因斯坦在提出革命性理论时内心的挣扎与狂喜。这种叙事手法,让原本枯燥的理论推导,变得鲜活而富有戏剧张力。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时,所采取的类比和隐喻,使得即便是对物理学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大致把握其精髓。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激发了我们对未知世界永恒的好奇心,让我重新审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空。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思考火花,感受到思想的巨大震动。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安排得极其巧妙,它不是简单的时间线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一种螺旋上升的方式,不断地在历史背景、理论发展和人物命运之间穿梭。这种手法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你不会感到信息是孤立的,而是像一张巨大的、编织精密的网,每一个节点都相互关联,共同支撑起宏大的理论体系。作者对于史料的挖掘和考证,达到了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步,每一个引述、每一次转折,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它让我们看到,科学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反复、争论甚至是误解。这种“去神化”的描写,反而让那些科学巨匠们显得更加真实和可爱,他们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偶像,而是有血有肉、与时代搏斗的探索者。读完之后,我对于“真理”的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是一个漫长、曲折且充满偶然性的过程。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成功地将冰冷的物理公式,注入了炽热的人类情感与不屈的求知欲。它没有回避科学发展中的争议与分歧,反而将其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元素,使得整个历史进程充满了张力。我欣赏作者对于“时间”这个概念本身所展现出的哲思深度。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理论的诞生,更是在探讨人类认知边界的拓展。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我们是如何一步步从朴素的直觉走向对宇宙的精妙描述的?书中的语言充满了画面感,仿佛每一页都配有一部史诗电影的场景脚本,将那些抽象的思维实验,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场景。这种将科学深度、人文关怀和精妙文笔融为一炉的写作功力,是真正的大师手笔,让人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由衷地对人类智慧产生敬畏之情。

评分

坦白讲,我之前对涉及到“时空”的物理学概念总是感到头晕目眩,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叙事节奏掌控得恰到好处,它不会让你因为一时的困惑而想要合上书本。它懂得在关键的转折点设置“休息站”,用一些极富洞察力的评论或一个充满智慧的小故事,来帮助读者消化刚刚吸收的复杂信息。这种体贴入微的引导,体现了作者对读者群体的深度理解。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不仅解释了“是什么”,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它将理论置于它诞生的社会和哲学土壤之中进行考察,使得我们不仅理解了理论的形式,更理解了其背后的深层驱动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它教会我如何用更开阔的视角去看待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宇宙结构。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像进行了一场跨越世纪的精神漫步。它没有采用那种说教式的说理,而是通过生动的场景再现,让抽象的理论具象化。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思想碰撞的描绘。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派之间,那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让整个科学史充满了人性的张力和时代情绪。它巧妙地平衡了科学的严谨性和文学的感染力,读起来毫不费力,却又回味无穷。它成功地做到了让“科学史”成为“人史”的一部分。每一次读到关键的实验设计或理论突破时,我都能感受到那种“顿悟”的震撼感,仿佛自己也参与了那场智力的探险。这种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微观体验完美结合的能力,是许多科普读物难以企及的高度。它让我意识到,科学思想的演进,是人类集体智慧中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

评分

1,第八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奖获奖图书;

评分

很好的一本科普读物,适合大人陪孩子一起看。

评分

非常满意,信赖京东,继续光顾。

评分

买来送人的,没有打开看。

评分

纳美(Namei) 纳米抗菌软毛牙刷(家庭版)3支装 新老包装随机发货纳美(Namei) 纳米抗菌软毛牙刷(家庭版)3支装 新老包装随机发货纳美(Namei) 纳米抗菌软毛牙刷(家庭版)3支装 新老包装随机发货纳美(Namei) 纳米抗菌软毛牙刷(家庭版)3支装 新老包装随机发货

评分

很好看啊,就是高一的我不太看得懂,,个人认为,相对论史话【世界的形状】会比这个更加容易懂一些,,可能是这本里的理论太多太复杂吧,,不过想想,在我们看来这么高深的知识,在这本书里至少被解释得能明白一部分了。总之,是很棒的一本书。(前一天晚上十一点左右买的,第二天中午就到了,这速度666)

评分

包装完好。之前看上这套书,但直到这次才买。书的封面看着很吸引人,希望内容也一样。

评分

在京东买东西,一定要先加入购物车,随时关注价格和活动,不然亏大了,囤着,慢慢看

评分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