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操作系统(原书第4版)

现代操作系统(原书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Andrew S. Tanenbaum,Herbert Bos 著,陈向群 译
图书标签:
  • 操作系统
  •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系统
  • 系统编程
  • 内核
  • 进程管理
  • 内存管理
  • 文件系统
  • 并发
  • 虚拟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7369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9635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计算机科学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1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操作系统领域的经典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进程与线程、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输入/输出、死锁、虚拟化和云、多处理机系统、安全,以及关于UNIX、Linux、Android和Windows的实例研究等。第4版对知识点进行了全面更新,反映了当代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动向。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操作系统课程教材,也适合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引论1
1.1 什么是操作系统2
1.1.1 作为扩展机器的操作系统2
1.1.2 作为资源管理者的操作系统3
1.2 操作系统的历史4
1.2.1 第一代(1945~1955):真空管和穿孔卡片4
1.2.2 第二代(1955~1965):晶体管和批处理系统4
1.2.3 第三代(1965~1980):集成电路和多道程序设计6
1.2.4 第四代(1980年至今):个人计算机8
1.2.5 第五代(1990年至今):移动计算机10
1.3 计算机硬件简介11
1.3.1 处理器12
1.3.2 存储器14
1.3.3 磁盘15
1.3.4 I/O设备16
1.3.5 总线18
1.3.6 启动计算机19
1.4 操作系统大观园20
1.4.1 大型机操作系统20
1.4.2 服务器操作系统20
1.4.3 多处理器操作系统20
1.4.4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20
1.4.5 掌上计算机操作系统21
1.4.6 嵌入式操作系统21
1.4.7 传感器节点操作系统21
1.4.8 实时操作系统21
1.4.9 智能卡操作系统21
1.5 操作系统概念22
1.5.1 进程22
1.5.2 地址空间23
1.5.3 文件23
1.5.4 输入/输出25
1.5.5 保护25
1.5.6 shell25
1.5.7 个体重复系统发育26
1.6 系统调用28
1.6.1 用于进程管理的系统调用31
1.6.2 用于文件管理的系统调用32
1.6.3 用于目录管理的系统调用32
1.6.4 各种系统调用34
1.6.5 Windows Win32 API34
1.7 操作系统结构35
1.7.1 单体系统36
1.7.2 层次式系统36
1.7.3 微内核37
1.7.4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38
1.7.5 虚拟机39
1.7.6 外核41
1.8 依靠C的世界41
1.8.1 C语言41
1.8.2 头文件41
1.8.3 大型编程项目43
1.8.4 运行模型43
1.9 有关操作系统的研究44
1.10 本书其他部分概要45
1.11 公制单位45
1.12 小结46
习题46
第2章 进程与线程48
2.1 进程48
2.1.1 进程模型48
2.1.2 进程的创建49
2.1.3 进程的终止51
2.1.4 进程的层次结构51
2.1.5 进程的状态51
2.1.6 进程的实现53
2.1.7 多道程序设计模型54
2.2 线程54
2.2.1 线程的使用54
2.2.2 经典的线程模型57
2.2.3 POSIX线程60
2.2.4 在用户空间中实现线程60
2.2.5 在内核中实现线程63
2.2.6 混合实现63
2.2.7 调度程序激活机制64
2.2.8 弹出式线程64
2.2.9 使单线程代码多线程化65
2.3 进程间通信67
2.3.1 竞争条件67
2.3.2 临界区68
2.3.3 忙等待的互斥68
2.3.4 睡眠与唤醒71
2.3.5 信号量73
2.3.6 互斥量74
2.3.7 管程78
2.3.8 消息传递81
2.3.9 屏障82
2.3.10 避免锁:读–复制–更新83
2.4 调度84
2.4.1 调度简介84
2.4.2 批处理系统中的调度88
2.4.3 交互式系统中的调度89
2.4.4 实时系统中的调度92
2.4.5 策略和机制93
2.4.6 线程调度93
2.5 经典的IPC问题94
2.5.1 哲学家就餐问题94
2.5.2 读者–写者问题96
2.6 有关进程与线程的研究97
2.7 小结97
习题98
第3章 内存管理102
3.1 无存储器抽象102
3.2 一种存储器抽象:地址空间104
3.2.1 地址空间的概念104
3.2.2 交换技术106
3.2.3 空闲内存管理107
3.3 虚拟内存109
3.3.1 分页110
3.3.2 页表112
3.3.3 加速分页过程112
3.3.4 针对大内存的页表114
3.4 页面置换算法117
3.4.1 最优页面置换算法117
3.4.2 最近未使用页面置换算法118
3.4.3 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118
3.4.4 第二次机会页面置换算法118
3.4.5 时钟页面置换算法119
3.4.6 最近最少使用页面置换算法119
3.4.7 用软件模拟LRU120
3.4.8 工作集页面置换算法121
3.4.9 工作集时钟页面置换算法123
3.4.10 页面置换算法小结124
3.5 分页系统中的设计问题124
3.5.1 局部分配策略与全局分配策略124
3.5.2 负载控制126
3.5.3 页面大小126
3.5.4 分离的指令空间和数据空间127
3.5.5 共享页面128
3.5.6 共享库128
3.5.7 内存映射文件130
3.5.8 清除策略130
3.5.9 虚拟内存接口130
3.6 有关实现的问题131
3.6.1 与分页有关的工作131
3.6.2 缺页中断处理131
3.6.3 指令备份132
3.6.4 锁定内存中的页面132
3.6.5 后备存储133
3.6.6 策略和机制的分离134
3.7 分段134
3.7.1 纯分段的实现136
3.7.2 分段和分页结合:MULTICS136
3.7.3 分段和分页结合:Intel x86138
3.8 有关内存管理的研究141
3.9 小结141
习题142
第4章 文件系统147
4.1 文件148
4.1.1 文件命名148
4.1.2 文件结构149
4.1.3 文件类型149
4.1.4 文件访问151
4.1.5 文件属性151
4.1.6 文件操作152
4.1.7 使用文件系统调用的一个示例程序152
4.2 目录154
4.2.1 一级目录系统154
4.2.2 层次目录系统154
4.2.3 路径名154
4.2.4 目录操作156
4.3 文件系统的实现157
4.3.1 文件系统布局157
4.3.2 文件的实现157
4.3.3 目录的实现160
4.3.4 共享文件162
4.3.5 日志结构文件系统163
4.3.6 日志文件系统164
4.3.7 虚拟文件系统165
4.4 文件系统管理和优化167
4.4.1 磁盘空间管理167
4.4.2 文件系统备份171
4.4.3 文件系统的一致性174

前言/序言

本书的第4版与第3版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操作系统并非一成不变,所以书中随处可见许多为介绍新内容而做的细小改动。我们删除了有关多媒体操作系统的章节,主要是为了给新内容腾出空间,同时也避免此书的篇幅变得不可控。还删除了有关Windows Vista的章节,这是因为Vista的表现并没有达到微软公司的预期。同样被删除的还有Symbian章节,因为Symbian已不再被广泛使用。我们用Windows 8替换了Vista的内容,用Android替换了Symbian的内容。此外,我们还增加了关于虚拟化和云的章节。以下是有关各章节更改的概要。
第1章的很多地方都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和更新,除增加了移动计算外,没有增加或删减主要章节。
第2章在删除一些过时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新内容。例如,增加了futex同步原语,还增加了一节介绍怎样通过读–复制–更新(Read-Copy-Update)的方式来避免锁定。
第3章更关注现代的硬件部件,而减少了对段和MULTICS的介绍。
第4章删除了有关CD-ROM的内容,因为它们已不常见。替代它们的是更加现代的解决方案(比如闪存盘)。不仅如此,我们还在讨论RAID时添加了6级RAID的内容。
第5章的内容做了很多改动,CRT和CD-ROM等过时设备的介绍被删掉了,同时加入了触摸屏等新技术。
第6章的内容基本没有改变,有关死锁的主题基本上是稳定的,并没有新的成果。
第7章是全新的,涵盖虚拟化和云等重要内容,并加入了一节有关VMware的内容作为案例。
第8章是对之前讨论的多处理机系统的更新。如今我们更加强调多核与众核系统,因为它们在过去的几年中变得愈发重要。高速缓存一致性近年来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这里将会有所涉及。
第9章进行了大量修改和重新组织,增加了对缺陷代码、恶意软件进行探查和防御的新内容。对于空指针引用和缓冲区溢出等攻击行为提出了更详细的应对方法,并从攻击路径入手,详细论述了包含金丝雀(canary)保护、不执行(NX)位以及地址空间随机化在内的防御机制。
第10章有很大改变,除了对UNIX和Linux的内容进行更新外,还新增了有关Android操作系统的详细章节,该系统如今已广泛用于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
第11章在本书第3版中主要针对Windows Vista,然而这些内容已经被Windows 8尤其是Windows 8.1取代,本章介绍了有关Windows的最新内容。
第12章是对本书前一版本的第13章的修订。
第13章是一份全新的推荐阅读目录。此外,我们也对参考文献进行了更新,收录了本书第3版推出后发表的233篇新论文。
此外,每章末的相关研究部分完全重写了,以反映最新的操作系统研究成果。并且,所有章节都增加了新的习题。
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辅助工具。针对教师的教学建议可以在如下网站上得到:www.pearsonhighered.com/tanenbaum。网站中包含幻灯片、学习操作系统的软件工具、学生实验、模拟程序以及许多有关操作系统课程的材料。
有很多人参与了本书第4版的编写工作。我要介绍的第一位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位,是来自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Herbert Bos教授,他是本书的合著者。他是一名全方位的系统专家,尤其是在安全和UNIX方面,有他的帮助真是太好了。他编写了除以下所述内容之外的绝大部分新内容。
我们的编辑Tracy Johnson出色地完成了她的工作,像以往一样,她将所有零碎的东西整理在一起,解决了所有的麻烦,使得这项工作能够按时完成。我们同样为拥有一位长期合作的制作编辑而感到幸运,那就是Camille Trentacoste。多亏她在诸多方面的技巧,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我们很高兴在许多年之后又能有她的加入。Carole Snyder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出色地完成了协调工作。
第7章中有关VMware的内容(7.12节)是由Edouard Bugnion完成的,他来自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Edouard是VMware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比其他人更了解VMware,我们感谢他所提供的巨大支持。
佐治亚理工学院的Ada Gavrilovska 是Linux内核专家,她帮忙更新了第10章的内容。第10章中有关Android的内容是由来自Google的Android系统核心工程师Dianne Hackborn编写的。Android现在是智能手机的主要操作系统,所以我们非常感谢Dianne所提供的帮助。如今第10章篇幅较长并且十分详细,UNIX、Linux和Android的粉丝们都能从中学到很多。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最长并且最有技术含量的章节是由两位女士所写的,而我们只是完成了其余容易的工作。
.  然而,我们并没有忽略Windows。Microsoft的Dave Probert更新了上版中第11章的内容,这一版将详细讲解Windows 8.1。Dave拥有完备的Windows知识及足够的远见,可以辨别出微软正确的地方和错误的地方。Windows的粉丝们肯定会喜欢这一章。
这本书由于所有这些专家所做出的贡献而变得更好,所以再一次感谢他们的宝贵帮助。
同样令我们感到幸运的是,我们拥有那么多阅读过原稿并提出建议的评论者,他们是Trudy Levine、Shivakant Mishra、Krishna Sivalingam以及Ken Wong。

《数字游民:打破地域限制,重塑工作与生活》 在信息爆炸和全球互联的时代,“数字游民”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越来越多追求自由和探索新生活方式的人们所拥抱的现实。本书深入剖析了数字游民这一新兴生活模式的核心要素,为你描绘一幅清晰的图景,帮助你规划、实践并最终实现属于自己的数字游民之旅。 第一部分:数字游民的黎明——理解与认知 何为数字游民? 本部分将从概念、特征、发展趋势等方面,系统梳理数字游民的定义。我们不再将目光局限于“在家办公”或“远程工作”,而是探讨一种更深层次的生活哲学:如何将工作技能转化为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的收入来源,同时最大化地体验世界、学习新知、丰富人生。我们将区分概念,例如与自由职业者、旅行博主等角色的异同,让你更精准地定位自己是否适合这条道路。 为什么选择数字游民? 深入探讨数字游民吸引力的根源。这不仅仅是为了逃离朝九晚五的束缚,更是为了探索工作与生活的全新平衡点。我们将剖析其核心驱动力,例如对个人成长和学习的渴望,对生活体验的追求,对效率和自主性的看重,以及对传统职业路径的重新思考。了解这些内在动机,将为你坚定信念,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打下坚实基础。 数字游民的挑战与机遇: 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伴随着挑战。本书将坦诚地剖析成为一名数字游民可能面临的实际困难,包括但不限于:收入不稳定、孤独感、时区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签证与税务问题、信息安全、工作效率管理,以及如何维系长期人际关系等。同时,我们也会着重强调数字游民所带来的独特机遇,例如:接触多元文化、拓展国际视野、提升语言能力、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全球化人脉、以及最终实现更高的生活质量和个人价值。 第二部分:装备你的行囊——能力与准备 寻找你的“远程支点”: 核心在于找到一份能够支持你全球移动的工作。本部分将详细探讨适合数字游民的职业类型,从传统的IT开发、设计、写作、翻译,到新兴的在线教育、内容创作、虚拟助理、数字营销等。我们将提供评估自身技能与市场需求的框架,指导你如何发掘并培养适合远程工作的硬技能和软技能。此外,还会分享如何寻找可靠的远程工作平台、与客户建立信任、以及制定有竞争力的服务定价策略。 技能升级与自我投资: 即使你已经拥有远程工作的能力,也要认识到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本部分将提供一套关于数字游民必备技能的进阶指南。这包括:高效的时间管理与自律能力,卓越的沟通与协作技巧(尤其是在跨文化语境下),熟练运用各种远程协作工具(如项目管理软件、通讯平台、云存储等),基础的财务管理与预算规划能力,以及快速适应新环境和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我们将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方法,帮助你不断提升“远程竞争力”。 法律、财务与后勤准备: 现实的考量同样重要。本部分将为你的行前准备提供详尽的指导。我们将讲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签证要求、旅行保险的重要性与选择、跨国汇款的便捷方式、以及数字游民可能涉及的税务问题(包括双重征税、税务居民身份等),并建议如何寻求专业的法律和财务建议。此外,还会涵盖手机卡选择、国际漫游、网络安全措施、以及远程办公空间的搭建等实用细节。 第三部分:踏上旅程——实践与探索 目的地选择与规划: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数字游民目的地”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本部分将介绍全球热门的数字游民目的地,分析它们的优劣势,例如生活成本、网络基础设施、社区氛围、签证便利性、文化吸引力、以及安全性等。我们将提供一套系统的决策模型,帮助你根据自身需求(例如预算、气候偏好、社交需求、工作强度等)来筛选和规划你的第一站,甚至制定长期的旅行路线。 融入当地与建立社区: 成为一名数字游民,不仅仅是工作,更是生活。本部分将分享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中快速融入,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摆脱潜在的孤独感。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共同工作空间(Co-working Spaces)、数字游民社区、语言交换活动、本地社交平台等途径,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找到生活和工作的伙伴。分享真实的社区互动案例,让你感受到数字游民生活的温暖与连接。 高效工作与生活平衡: 在旅途中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并确保生活的质量,是一门艺术。本部分将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论。我们将探讨如何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咖啡馆、共享办公空间、民宿等)创造专注的工作区域,如何应对时区差异带来的挑战,如何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和放松,以及如何设定清晰的工作与休息界限,避免工作过度侵蚀生活。我们将强调“慢下来”的价值,在探索世界的同时,不忘享受生活的乐趣。 健康与安全无忧: 无论身在何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始终是首要考量。本部分将提供详尽的健康与安全指南。我们将讨论如何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以及在旅行中保持运动的习惯。在安全方面,我们将分享如何评估目的地风险,了解当地风俗习惯,掌握基本的自卫知识,以及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寻求帮助。 第四部分:长远之道——可持续与发展 数字游民的可持续性: 成为一名数字游民并非短暂的冒险,而是可以长期实践的生活方式。本部分将探讨如何让数字游民生活更具可持续性。这包括如何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如何进行长期的财务规划以应对不确定性,以及如何平衡旅行的频率和深度,避免“旅行疲劳”。 回馈与贡献: 许多数字游民在体验世界的同时,也希望为当地社区做出贡献。本部分将探讨数字游民如何以负责任的方式参与当地社会,例如通过参与志愿活动、支持本地经济、分享专业知识等。 数字游民的未来: 展望数字游民生活方式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科技进步、全球政策变化等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把握新机遇。 《数字游民:打破地域限制,重塑工作与生活》是一本集理论、实践、案例于一体的指南,它将帮助你系统地了解数字游民的世界,理性评估自身条件,精心准备,勇敢出发,并最终实现一个更加自由、充实、充满探索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无论你是初涉此道的探索者,还是已在路上并寻求更优解的实践者,本书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学习操作系统的漫漫长路上,《现代操作系统(原书第4版)》是一本我反复翻阅的宝藏。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迷茫时给予指引,在我困惑时提供解答。书中对操作系统历史的梳理,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理解当前操作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演进方向。它让我明白,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的机制,都是经过了无数次的迭代和优化才形成的。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各种操作系统内核设计思想的探讨,比如微内核和宏内核的优劣势分析,这让我对操作系统的架构选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此外,书中对实时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介绍,也让我看到了操作系统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我感觉自己通过这本书,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更学到了如何去设计和构建一个可靠、高效的操作系统。这种知识的迁移能力,是我认为本书最大的收获之一。

评分

作为一名对系统底层开发充满兴趣的初学者,《现代操作系统(原书第4版)》无疑是我近期最重要的学习伙伴。我发现,这本书的语言虽然严谨,但并不晦涩,作者非常善于通过生活中的类比来解释复杂的计算机概念,这极大地降低了我的学习门槛。例如,在讲解I/O设备管理时,作者将设备控制器比作一个“翻译官”,负责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沟通,而I/O子系统则像一个“调度中心”,协调着各种设备的输入输出。这样的类比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思想,不再被繁琐的技术术语所困扰。书中的图表更是功不可没,它们清晰地展示了数据流、结构关系和工作流程,使得原本枯燥的技术原理变得直观易懂。我尤其喜欢那些流程图和状态图,它们帮助我可视化地理解进程的生命周期、内存页面的转换等过程。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侦探,在作者的引导下,一步步揭开操作系统神秘的面纱,从硬件层面到用户空间,从用户指令到系统调用的转换,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它不仅让我学会了“是什么”,更让我理解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对于培养扎实的计算机基础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对我而言,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帮助我建立了对操作系统内部运作机制的全面而深刻的认知。我曾经在工作中遇到过一些性能瓶颈,但由于对操作系统底层不甚了解,很难找到问题的根源。阅读了《现代操作系统(原书第4版)》之后,我能够更准确地定位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处理高并发请求时,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进程间通信(IPC)机制的效率差异,并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IPC方法,从而优化程序的性能。书中对各种同步和互斥机制的详细讲解,让我能够写出更健壮的多线程程序,避免潜在的死锁和竞态条件。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培养了我一种“系统性”的思考能力。当我面对一个复杂问题时,我不再局限于某个孤立的模块,而是能够从操作系统的整体架构出发,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最优的解决路径。这种能力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深入理解计算机科学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操作系统的课程时,《现代操作系统(原书第4版)》一直是我最主要的参考书。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系统性和理论的严谨性。它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讲解,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有章可循。书中对各种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运用,也让我看到了理论知识在实际系统中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文件系统时,B-tree等数据结构的应用,让我理解了如何高效地组织和检索海量数据。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系统调用”这一概念的详细讲解。它清晰地描绘了用户程序如何通过系统调用与操作系统内核进行交互,以及内核如何响应这些请求。这让我对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之间的界限有了清晰的认识,也理解了为什么在操作系统设计中,安全性和隔离性如此重要。这本书的学习过程,让我对操作系统的理解从“知道有”变成了“知道怎么回事”。

评分

我是一个对计算机系统性能优化非常感兴趣的开发者,《现代操作系统(原书第4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总是在代码层面寻找性能瓶颈,但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却在于操作系统层面的资源调度和管理。例如,当我的程序出现响应缓慢的问题时,通过阅读书中关于进程调度和I/O子系统的章节,我能够更好地理解CPU时间片的分配、I/O请求的排队和处理方式,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书中对“死锁”的详细分析,让我深刻理解了避免和解决死锁的各种策略,这对于编写并发程序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内存管理部分,特别是虚拟内存的深入探讨,让我认识到程序的内存访问模式对性能有着巨大的影响。理解了TLB、页表等机制,我能够更好地设计程序的内存布局,减少缓存失效的发生。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拥有了更宏观的视角,能够从操作系统层面去审视和解决性能问题,大大提升了我作为开发者的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远不止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如何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概念时,都会追溯其历史渊源和设计动机,这让我理解了操作系统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无数先驱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演进和优化的结果。比如,在讨论文件系统时,作者不仅介绍了各种文件系统的结构和操作,还深入探讨了文件系统一致性、崩溃恢复机制等关键问题,这些都是在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方面至关重要的设计。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并发和同步机制的详尽阐述。多线程、多进程环境下的竞态条件、死锁等问题,确实是操作系统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严谨的数学模型,将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并详细讲解了各种同步原语,如互斥锁、信号量、条件变量等,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工程师在精密地设计和调试一个复杂的系统,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智慧和经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操作系统并非一个简单的软件,而是一个复杂而精巧的工程艺术品,每一个组件的协同工作,都旨在为上层应用提供一个稳定、高效、安全的运行环境。

评分

《现代操作系统(原书第4版)》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展示了操作系统设计的“艺术”。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实现,更包含了对效率、可靠性、安全性和易用性的全面考量。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模块时,都会深入分析其设计背后的权衡,例如,为了提高内存访问速度而设计的缓存机制,为了保证数据一致性而引入的事务机制,以及为了抵御安全威胁而采取的各种防护措施。我发现,操作系统设计者需要在许多相互冲突的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这需要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经验。书中对各种“陷阱”(trap)和“中断”(interrupt)的讲解,让我深刻理解了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协同工作是如何实现的。当硬件发生某种事件时,如何通过中断机制通知CPU,CPU又如何响应并转入内核模式处理,这整个流程让我感觉非常精妙。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操作系统不仅仅是一个程序,更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能够与硬件紧密协作的复杂系统。

评分

我一直认为,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编写的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而《现代操作系统(原书第4版)》这本书,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经典之作。我在这本书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提升。它教会我如何从宏观的角度去审视一个系统,如何分析不同设计选择的利弊,以及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优的决策。例如,在讲解虚拟内存时,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TLB(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和页表的作用,还深入分析了TLB未命中(miss)和页错误(page fault)的处理过程,以及它们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TLB的设计如此重要,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程序访问内存的模式来提高效率。此外,书中对分布式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的讨论,也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认识到操作系统在构建现代分布式应用和云原生架构中的核心作用。它让我明白,即使是看似简单的网络通信,背后也蕴含着复杂的操作系统层面的支持和优化。

评分

我一直对计算机底层原理着迷,尤其是在我开始深入学习编程之后。之前阅读了一些关于数据结构和算法的书籍,感觉受益匪浅,但总觉得对操作系统的认识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系统性的理解。直到我遇到了《现代操作系统(原书第4版)》,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操作系统世界的大门。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惊叹。它不仅仅讲解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还深入剖析了各种实现细节和背后的设计哲学。从进程管理到内存管理,从文件系统到I/O设备,再到分布式系统和安全,作者用一种非常清晰且逻辑严谨的方式,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操作系统的全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技术细节,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示、代码示例以及深入的分析,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例如,在讲解进程调度的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多种调度算法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这让我对如何高效地管理和分配CPU资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样,在内存管理章节,虚拟内存、分页、分段等概念的讲解,配合内存地址转换的详细过程,彻底解开了我之前的一些困惑。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进行一次令人振奋的头脑探险。我感觉自己对计算机的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也更加自信地去探索更深奥的计算机科学领域。

评分

坦白说,在接触《现代操作系统(原书第4版)》之前,我对操作系统的理解非常有限,停留在“启动电脑”、“打开程序”这样的用户层面。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操作系统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分解成了一个个逻辑清晰、易于理解的部分。从最基本的进程概念,到复杂的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再到网络协议栈的实现,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资源管理”这一核心概念的深入阐述。操作系统如何公平而高效地分配CPU时间、内存空间、磁盘 I/O 等资源,是保证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作者通过对各种调度算法、内存分配策略的详细介绍,让我深刻理解了其中的权衡和取舍。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思考,如果我是设计者,我会在哪些地方做出不同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种思考方式,让我对操作系统的理解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探索和分析。

评分

学校教材,都在京东买,比学校便宜

评分

对于学习基础理论很好,这本书不错,口碑很好。

评分

公司采购的图书,质量不错,值得推荐

评分

听同学推荐的神书,CS收藏书系列

评分

不错,有些内容有点老,但是还不错。

评分

用作考研自学教材,挺不错的推荐推荐

评分

经典书籍,不再多说 内容推荐

评分

这个系列的书都还挺不错的,仔细看,收货会比较大。

评分

买来预习下个月要学的数据结构.ousunwagzhe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