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喪禮與社會》是一部關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喪禮與政治、經濟、社會、思想、文化各層麵全方位互動關係的係統研究之作。《魏晉南北朝喪禮與社會》聚焦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喪禮與社會互動關係,從宏觀上勾勒齣喪禮作為傳統社會的重要文化麵嚮及國傢製度,在魏晉南北朝這一特定的曆史時期的發展與變遷軌跡。《魏晉南北朝喪禮與社會》重點考察瞭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踐層麵上喪禮的程序和儀節、喪禮規格、喪服製度,並將喪禮放在五禮的大範圍內,尤其著重從凶禮同吉、嘉、軍、賓四禮的關係上,探討瞭這一時期喪禮變化背後深層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動因,探索魏晉南北朝喪禮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的地位和特點,並從微觀上對喪禮的儀節、喪服服敘、喪服變除和居喪祭祀以及喪禮等級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討論。《魏晉南北朝喪禮與社會》還運用歸納統計和曆史實證的方法對喪禮中的停喪期限和居喪毀卒典型進行分析,在對體現魏晉南北朝時期特點的心喪、各種義喪進行考察的同時,對喪禮同政治、法律和思想觀念的關係進行瞭探討,反映瞭魏晉南北朝時期喪禮與社會現實百態的相互映射。
《魏晉南北朝喪禮與社會》是一部關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喪禮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層麵全方位互動關係的係統研究之作。作者高二旺博士現為南陽師範學院曆史文化學院副院長、曆史係副教授,著有《兩漢魏晉南北朝人質現象研究》(河南大學齣版社,2012年)等。
序言
緒 論
第一節 喪禮的概念、內涵及本書研究範圍
第二節 學術史迴顧及課題研究意義
第三節 本書的研究思路和創新意嚮
第一章 魏晉南北朝喪禮的創製和喪禮學的興盛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喪禮的創製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喪禮學的興盛
第二章 喪禮的程序儀節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從初終到啓殯之前的喪禮儀節
第二節 啓殯至送葬之禮
第三節 停喪時間
第四節 奔喪、治喪
第五節 吊喪
第三章 喪禮與統治秩序(上)——喪禮規格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法賻和喪儀中體現的喪禮規格
第二節 舉哀和親臨
第三節 配饗製度
第四節 喪禮“依故事”運用的規律
第五節 贈謚製度 135
第六節 社會等級對喪禮製度的其它規定
第七節 喪禮製度中的變禮 152
第四章 喪禮與統治秩序(下)——喪服製度
第一節 五等喪服的體係和喪服服敘製度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的三年喪禮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服喪的特點
第四節 心喪之禮
第五節 喪服中的議禮
第五章 喪禮與社會控製——居喪製度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的居喪錶現和特點
第二節 居喪毀卒之典型分析
第三節 官員居喪違禮與清議處罰
第四節 喪假製度及奪情起復
第六章 喪禮與社會調節
第一節 喪禮在五禮中的地位及其同吉、賓、軍、嘉諸禮的關係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薄葬、假葬、招魂葬等葬禮的流行
第三節 禮、情的交融與矛盾——兼論緣情製禮的問題
第四節 喪禮同法律、政治的交融
第五節 喪禮習俗及其與禮製的關係
第七章 喪禮與魏晉南北朝社會的相互影響
第一節 喪禮與傢族製度
第二節 喪禮與民族融閤
第三節 喪禮與社會經濟
第四節 喪禮與民眾生活
第五節 文化與喪禮
第六節 思想、宗教與喪禮
結 語
這本書的參考文獻部分,也值得大書特書。可以看齣,作者查閱瞭大量罕見的碑刻、誌書以及私人著述,這使得書中的論證基礎極為紮實。閱讀過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不同史料之間進行艱難抉擇和審慎考證的過程。這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讀者來說,提供瞭一種極大的信任感——我們知道書中的每一論斷都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堅實的文獻基礎之上的。 尤其是在討論特定區域或特定民族的喪葬習俗融閤時,作者巧妙地引用瞭地方誌中的零散記載,將原本破碎的圖景拼湊完整。這種對一手資料的深度挖掘,使得該書的學術價值遠超一般的通史敘述。我個人非常欣賞這種“做學問”的態度,它拒絕浮於錶麵的概括,而是紮根於具體的史料細節中,從而構建齣更為可信和豐滿的曆史圖景。它不僅僅是寫給曆史學傢的,更是寫給所有對曆史真實性有追求的普通讀者的。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不僅梳理瞭“做什麼”,更深入探討瞭“為什麼這樣做”。它將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思潮的變遷,尤其是玄學思潮的興起,與喪葬禮儀的演變緊密地聯係起來。當魏晉名士開始追求個體精神的自由時,他們是如何解構和重塑傳統的喪禮規範的?作者在這方麵的論述,尤其具有啓發性。 它展示瞭一個動態的社會是如何通過對生死大事的儀式化處理,來錶達其核心價值觀的。通過閱讀,我得以一窺那個“禮崩樂壞”卻又孕育齣無數思想火花的時代,人們是如何在無常的命運麵前,試圖用製度和形式來構建永恒的意義。這種將社會文化現象與哲學思潮進行交叉印證的研究方法,讓我對那個時代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分裂”的時代,而是一個在劇烈衝突中尋求新平衡的復雜有機體。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引導我們看到這些儀式背後所蘊含的深層文化密碼。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帶著一種獨特的“古典的剋製感”,非常符閤其研究的主題。它沒有使用現代口語的輕快,也沒有過度渲染悲情色彩,而是用一種冷靜、客觀的筆調去描述那些曾經發生過的悲歡離閤。這種剋製反而産生瞭一種強大的張力,讓讀者在沉靜的文字中,自行去感受曆史的厚重與人性的復雜。 在閱讀中,我常常停下來思考作者是如何平衡“學術性”與“可讀性”的。這本書在學術深度上毫不妥協,但其行文又極富節奏感,避免瞭學術著作常有的晦澀難懂。例如,作者在解釋某個復雜的禮製概念時,常常會穿插一個簡短卻極富畫麵感的曆史小片段作為引子或例證,這種處理方式既能幫助理解,又能調動讀者的情感共鳴,卻又不至於讓情感淩駕於理性分析之上。這是一種高超的平衡藝術,使得這本書即便是對初學者來說,也具有很高的入門價值。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拿到手的時候就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淡雅的米黃色調,搭配上古樸的字體,一下子就把人拉迴到瞭那個特定的曆史時期。我本來以為這種學術性的書籍,內容上會比較枯燥,需要非常專業的曆史知識纔能讀懂,但實際上,作者在行文風格上處理得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滿瞭曆史的溫度。 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敘述不同時期喪葬習俗差異時所展現齣的那種細膩入微的觀察力。比如,書中對士族階層在喪禮中那些繁復的禮儀細節的描繪,簡直就像一幅幅動態的曆史畫捲。從招魂、停柩到最終的下葬,每一個步驟都透露齣那個時代人們對生死、對孝道的理解。讀到一些關於名士如何操辦葬禮的記載,我甚至能想象到當時那種肅穆而又充滿錶演性的氛圍。這不僅僅是研究禮製,更是對社會心理的深度挖掘,讓人不禁思考,在那個動蕩的時代,人們如何通過這些儀式來尋求精神的慰藉與秩序的建立。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曆史探尋,而不是簡單的知識獲取。
評分這本書的邏輯構建堪稱精妙,它不像傳統史書那樣按時間順序綫性展開,而是采用瞭專題式的深度剖析。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喪葬與政治權力”的章節。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把喪禮看作是私人事務,而是將其置於魏晉南北朝復雜的政治鬥爭背景之下。通過對一些重要人物喪禮的案例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喪禮是如何被用作彰顯地位、鞏固權勢乃至進行政治宣言的工具。那種將文化習俗與國傢權力緊密結閤的分析視角,極大地拓寬瞭我對那個時代理解的維度。 我原以為我會對那些繁瑣的禮儀條文感到頭疼,但作者高超的敘事技巧,將這些“硬核”的文獻資料轉化成瞭引人入勝的故事。讀到某些地方,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突然明白瞭為什麼當時的士人會將“哀榮”看得如此之重。這種將微觀的個體儀式放大到宏觀的社會結構去考察的方法,展現瞭作者深厚的理論功底和獨特的史學洞察力。它讓我意識到,在那個思想解放與傳統束縛並存的時代,死亡的儀式,恰恰是社會結構最堅固的粘閤劑。
評分很好!
評分很好!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專業需要,專業需要。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很好的書,很給力
評分物流快!服務好!內容不錯!好評!
評分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