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和分析干系人(利益相关者)不仅仅是对照模板来识别,更需要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本书作者具有15年项目经理、项目集经理和PMO主任的工作经验,依据美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阐述了在项目管理中很重要的干系人的四种身份与识别,以及如何了解干系人需求、如何与其沟通、如何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方法、工具和实用的步骤,并强调要像对待客户那样对待所有干系人这一核心理念。
作者简介:马里奥?恩里克?特伦蒂姆具有15年项目经理、项目集经理和PMO主任的工作经验。其因在干系人管理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突出,而在2014 年获得PMI Harold Kerzner 奖。作者也是一位教授,在各家**大学和学院讲授项目管理、战略和创新等课程。
译者简介傅永康:清晖项目管理资深讲师,PMP、PRINCE2、ITIL、复旦MBA、清华EMBA。PMI中国编委会副主委,PgMP考试指定教材《项目集管理标准》(第三版)、《敏捷项目管理》、《项目管理2.0》中文版译者,国际项目管理大奖评估师,YBC青年创业导师。2013年PMI(台湾)项目管理大会特邀演讲嘉宾,2013、2014、2015连续三年PMI(中国)项目管理大会特邀演讲嘉宾。国家外专局培训中心授权PgMP培训师。
目录
第1章 基础 1
1.1 超越传统项目管理 1
1.2 请注意 3
1.3 管理被高估了 4
1.4 项目管理中的热点问题 6
1.5 最佳实践 8
1.6 如客户般的干系人 12
第2章 他们是谁 15
2.1 我们会遇到何种干系人 15
2.2 项目经理 17
2.3 发起人 18
2.4 团队 20
2.5 客户和用户 22
2.6 承包商和供应商 23
2.7 政府 25
2.8 隐藏的干系人 26
2.9 内部干系人与外部干系人 29
第3章 为何要担心他们 31
3.1 干系人理论 31
3.2 需要与想要 34
3.3 需求启发 36
3.4 系统工程 39
3.5 生命周期和范围定义 45
3.6 变更管理 48
3.7 项目管理的成功 53
第4章 四艘船 57
4.1 发起人 57
4.2 伙伴 60
4.3 领导 62
4.4 公民 63
4.5 适用性 65
第5章 干系人管理 67
5.1 复杂性 67
5.2 项目为何失败了 71
5.3 什么是干系人管理 72
5.4 持久的关系 76
5.5 社交网络 77
第6章 识别干系人与他们的需要 80
6.1 干系人参与 80
6.2 《PMBOK?指南》是如何说的 84
6.3 PRINCE2 87
6.4 工具与技术 89
6.5 循序渐进 94
6.6 公共关系 102
第7章 管理参与和期望 104
7.1 干系人思维导图 104
7.2 干系人管理 109
7.3 收集需求 111
7.4 定义范围 119
第8章 创建一个坚实的沟通计划 122
8.1 沟通难题 122
8.2 沟通效率 126
8.3 循序渐进的项目沟通 130
第9章 获得认同 140
9.1 学习 140
9.2 软系统方法论 144
9.3 说服 149
9.4 激励 151
9.5 复杂销售方法 154
第10章 保持联系 157
10.1 管理干系人贯穿项目生命周期 157
10.2 执行过程中管理干系人 159
10.3 回到变更管理 165
10.4 监督和控制 169
10.5 项目管理度量指标 170
10.6 改变期望而不是规格 172
第11章 团队管理 173
11.1 你最密切的干系人 173
11.2 人力资源规划 174
11.3 激励理论 178
11.4 团队建设 183
11.5 团队管理 186
第12章 如客户般管理干系人――框架与示例 197
12.1 干系人管理概要 197
12.2 列出所有干系人 198
12.3 评估和优先级排序 204
12.4 建立可用资源 208
12.5 决定如何争取干系人和他们的参与 210
12.6 咨询与反馈 213
第13章 总结 217
13.1 管理干系人面临的重大挑战 217
13.2 过度沟通从来不是问题 218
13.3 以人为本 219
13.4 知识管理 222
13.5 为干系人管理 224
读完《如客户般管理干系人(第2版)》,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在职场环境中。很多时候,我们把干系人看作是需要“搞定”的对象,是项目推进的阻碍,或者是信息的传递节点。但这本书却挑战了这种观念,它强调要像对待客户一样去对待干系人,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去关注他们的感受,去为他们创造价值。书中提出的“同理心”和“倾听”的重要性,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往的做法。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真正去理解对方的立场。这种“客户思维”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沟通挑战,还能有效化解潜在的冲突,甚至能够发掘出合作的新机会。书中提供的各种实用工具和方法,比如如何进行有效的需求分析,如何设计个性化的沟通策略,都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它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包含了大量实操性的建议,让我能够立刻着手去实践。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更人本、更有效的干系人管理模式,值得每一个在职场中与人打交道的人认真阅读。
评分我不得不说,《如客户般管理干系人(第2版)》这本书的内容,对于我这样常年在一线与各方打交道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在现实工作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背景各异的干系人,他们的需求、期望,甚至是对待问题的态度都千差万别。以往,我们更多的是按照既定的流程来处理,感觉就像在完成任务,而不是在建立关系。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可以用一种更主动、更积极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它提出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不仅仅是口号,而是贯穿了书中每一个章节的精髓。从最初的识别干系人,到深入了解他们的“痛点”和“期望”,再到如何提供“个性化”的沟通和服务,书中都给出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指导。特别是关于如何识别和管理那些“难缠”的干系人的章节,我简直是如饥似渴地读完,并且从中找到了许多灵感。它教我们不要回避问题,而是要将其视为一个深入了解对方、优化自身服务的机会。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干系人管理的新维度,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真正将这种“服务”的心态融入其中,从而建立起更稳固、更具韧性的合作关系。
评分最近读了《如客户般管理干系人(第2版)》,感觉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且具有颠覆性。在许多组织中,干系人管理往往被视为一种“必须要做”的流程,重在信息传递和风险规避,缺乏人情味和战略深度。然而,这本书却将干系人提升到了“客户”的高度,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思维跃迁。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像对待付费客户一样,去理解、去服务、去发展我们的干系人。书中关于“价值共创”的部分让我受益匪浅。它不是简单地强调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引导读者思考如何与干系人共同创造价值,实现互利共赢。这种思维模式,在日新月异的商业环境中尤为重要,因为单一的、封闭式的合作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大量的实践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建立长期的、信任的伙伴关系,来化解潜在的冲突,抓住新的机遇。尤其是在复杂的项目管理中,如何有效协调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书中提供的框架和工具,让我耳目一新。这不仅仅是一本管理书籍,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建立健康、可持续人际关系的网络指南。
评分《如客户般管理干系人(第2版)》这本书,让我对“干系人管理”这个概念有了根本性的重塑。过去,我总觉得这个词听起来有些冰冷和功利,像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种策略性互动。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温暖且富有智慧的方式,将干系人提升到了“客户”的地位,这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认知。它深入剖析了如何像经营客户关系一样,去理解、去服务、去与干系人建立起长期的、深厚的情感连接。书中关于“价值传递”和“需求洞察”的章节,让我深受启发。它不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提供信息”,而是引导你思考“如何让对方感受到我们提供的价值”,以及“如何通过深入的交流,挖掘出他们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需求”。这种从“任务型”到“关系型”的转变,对于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求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书中提供的许多具体技巧,比如如何进行有效的利益相关方画像,如何设计多层次的沟通矩阵,都非常实用。它让我看到了,原来干系人管理也可以是一门艺术,一门关于如何建立信任、促进合作、实现共同成长的艺术。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工具箱,让我能够更从容、更有效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这本《如客户般管理干系人(第2版)》真是太及时了!最近在工作中,我一直觉得在处理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甚至是内部跨部门的合作时,总是感觉少了一点什么。虽然我们一直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将这个理念应用到干系人管理上。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印象最深的是它提出的“干系人就是我们内部的客户”的观点,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看似只是“合作方”的关系。书中深入探讨了如何识别不同类型干系人的需求、期望和痛点,就像我们分析外部客户一样细致。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沟通”,而是教你如何去“倾听”,如何去“理解”,甚至是如何去“预测”他们的需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被动地回应,而不是主动地去建立更深层次的信任和共赢。书中提供的那些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很多我曾经遇到过的类似场景,但作者却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解决思路,让我茅塞顿开。特别是关于如何在高压、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同理心和建设性沟通的章节,对我来说简直是救星。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期待看到显著的改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