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设计手册(第三版)

照明设计手册(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京照明学会照明设计专业委员会 著
图书标签:
  • 照明设计
  • 照明工程
  • 建筑照明
  • 室内照明
  • 室外照明
  • 灯具
  • 光环境
  • 照明规范
  • 设计手册
  • 照明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9801274
版次:3
商品编码:12173798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5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本手册由北京照明学会照明设计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

2、2007年被指定为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 执业资格考试的参考书之一(照明专业参考书),2007年获得首届中照奖“教育与学术贡献”一等奖。

3、本手册自发行以来, 已成为照明设计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内容简介

随着电气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建筑照明技术标准已做修订,《照明设计手册(第三版)》根据新设计标准进行了修改,并引入了新技术、新光源和新灯具的内容。

本手册系统地介绍了照明设计的内容及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照明设计基本概念,照明光源、附件,照明灯具,照明配电与控制,照度计算,居住建筑照明,教育建筑照明,办公照明,医院照明,商店照明,旅馆照明,观演建筑照明,小型电视演播室照明,体育场馆照明,会展中心照明,美术馆和博物馆照明,交通建筑照明,道路照明,夜景照明,工厂照明,应急照明,照明测量,照明节能,照明设计软件,灯具光度参数。同时扫描手册中的二维码,即时观看配套软件操作指导视频。


作者简介

徐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电气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高级照明设计师、国家照明设计师高级考评员,2013年中国建筑学会60周年被评为当代中国杰出工程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作为电气专业负责人设计完成特、一级以上工程设计项目多项,涵盖酒店、体育场馆、剧院、博物馆、科技楼、会展中心、教学楼、图书馆、写字楼、住宅等,其中高层、超高层建筑多项。荣获中照照明奖一等奖、全国勘察设计一等奖、航空工业总公司工程设计奖一等奖、北京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教育部优秀城镇住宅及住宅小区三等奖等。同时,参与编制《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体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主编国家标准图《等电位联结安装》02D5012、《特殊灯具安装》03D7023、《用户终端箱》05D7024-北京市标准《建筑物防雷装置》09BD13、《照明装置》09BD6。主编《照明设计手册(第三版)》、初级照明设计师培训教材,参编中级和高级照明设计师培训教材、《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景观照明工程》、《建筑电气设计实例图册》系列等,发表论文20余篇。

任元会,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处长,参与了航空工业及其他建筑百多项目的电气设计-担任《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主编,第四版副主编-我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供配电专业)指导书》2007年版主编,2016年版副主编。11年来宣讲《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数十次,受到众多电气设计师和企业人员的欢迎和赞扬。现社会职务有: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AALD)主席,中国照明学会专家,室内照明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等。

姚家祎,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研究员级高工。担任《照明设计手册》一、二版主编,第三版副主编-参加《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前三版的编写,并担任第四版的副主编-担任《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复习指导书(供配电专业)》一、二版副主编-参加《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习题集》。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章 照明设计基本概念1

第一节 基本术语1

第二节 照明质量8

第三节 照明设计程序17

第二章 照明光源、附件22

第一节 电光源分类及型号命名22

第二节 光源标准27

第三节 白炽灯与卤钨灯28

第四节 荧光灯31

第五节 金属卤化物灯37

第六节 高压钠灯与低压钠灯43

第七节 高压汞灯46

第八节 LED灯47

第九节 其他光源49

第十节 光源性能的比较与选择54

第十一节 光源主要附件及选择54

第三章 照明灯具73

第一节 概述73

第二节 灯具的分类73

第三节 灯具的光学特性80

第四节 LED灯性能要求83

第五节 灯具的选择84

第四章 照明配电与控制88

第一节 供配电系统88

第二节 照明线路的保护93

第三节 电线、电缆选择及线路敷设97

第四节 照明控制103

第五章 照度计算118

第一节 点光源的点照度计算118

第二节 线光源的点照度计算124

第三节 面光源的点照度计算136

第四节 平均照度计算145

第五节 单位容量计算152

第六节 平均球面照度与平均柱面照度计算155

第七节 大面积投光照度计算159

第八节 导光管采光照度计算166

第六章 居住建筑照明175

第一节 概述175

第二节 设计要求176

第三节 设计实例181

第七章 教育建筑照明187

第一节 概述187

第二节 教学楼照明189

第三节 图书馆照明201

第八章 办公照明206

第一节 概述206

第二节 照明标准206

第三节 办公照明设计要求207

第四节 光源与灯具的选择209

第五节 办公照明设计实例213

第九章 医院照明216

第一节 概述216

第二节 照明方式、种类及光源与灯具的选择218

第三节 门诊部照明设计219

第四节 病房照明设计221

第五节 手术室照明设计224

第六节 紫外杀菌灯及看片灯225

第十章 商店照明226

第一节 商店的分类和照明特点226

第二节 照明方式229

第三节 照明标准231

第四节 照明设计234

第五节 照明技术新动向245

第十一章 旅馆照明249

第一节 概述249

第二节 照度要求251

第三节 设计要点253

第四节 公共部分的照明设计257

第五节 客房部分的照明设计261

第六节 康乐部分的照明设计264

第十二章 观演建筑照明267

第一节 概述267

第二节 照明设计及其设备267

第三节 供配电系统281

第十三章 小型电视演播室照明284

第一节 彩色电视对照明的要求285

第二节 主要专业术语及简单计算286

第三节 设计要点290

第四节 设计实例294

第五节 小型演播室常用灯光设备298

第十四章 体育场馆照明306

第一节 场地照明标准307

第二节 体育场照明314

第三节 体育馆照明331

第四节 游泳馆照明336

第十五章 会展中心照明344

第一节 概述344

第二节 设计要求345

第三节 光源与灯具的选择346

第四节 照明电气设计348

第五节 设计实例349

第十六章 美术馆和博物馆照明361

第一节 博物馆、美术馆照明的基本问题361

第二节 基于鉴赏的照明设计要点361

第三节 基于保护的照明设计要点368

第四节 设计实例372

第十七章 交通建筑照明376

第一节 铁路客运站照明376

第二节 公路客运站照明380

第三节 航空港照明382

第四节 城市铁路站照明384

第十八章 道路照明387

第一节 道路照明的作用及道路分类387

第二节 照明评价指标389

第三节 照明标准393

第四节 照明设施399

第五节 照明设计原则和方式401

第六节 照明计算404

第七节 照明供电和控制408

第八节 照明节能410

第十九章 夜景照明412

第一节 概述412

第二节 总体规划414

第三节 规划方案案例415

第四节 光源的选择417

第五节 灯具的选择418

第六节 夜景照明配电及控制420

第七节 照明设计423

第二十章 工厂照明433

第一节 设计要点433

第二节 光源选择435

第三节 按环境条件选择灯具436

第四节 照明标准440

第五节 工业厂房的布灯方案445

第二十一章 应急照明454

第一节 概述454

第二节 照明标准455

第三节 照明光源、灯具及系统459

第四节 照明设计465

第二十二章 照明测量469

第一节 概述469

第二节 照明基本量测量470

第三节 测量仪器和设备476

第四节 照明测量基本要点480

第五节 记录内容与格式492

第二十三章 照明节能495

第一节 绿色照明495

第二节 实施照明节能的技术措施497

第三节 实施照明功率密度值指标504

第二十四章 照明设计软件511

第二十五章 灯具光度参数518

参考文献631


前言/序言

本手册由北京照明学会照明设计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1998年出版第一版,2006年出版第二版。本手册自发行以来,深受全国广大照明设计师、电气及照明工程设计人员、施工安装及运行维护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欢迎,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照明设计必备的工具书之一,并得到同行们在专业论文、著作及计算机软件中广泛引用,于2007年被指定为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 执业资格考试的参考书之一(照明专业唯一参考书),2007年获得中照照明奖首届“教育与学术贡献”一等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修订,以及LED光源、灯具用于室内外照明的日臻成熟,第二版已不能适应当今的需要,亟需修订。为此,北京照明学会照明设计专业委员会重新组织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富有经验的照明工作者,推出本手册第三版,奉献给广大读者。在第三版的编写过程中,中国照明学会、北京照明学会领导和多位知名专家参与并给予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第三版在保留原有体系与特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更新和扩展的内容主要如下:

(1)取消了第二版第二章照明标准,将各种场所的照明标准分列于后续相应章节,并按最新的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

(2)将原“办公楼和住宅照明”拆分为“居住建筑照明” “办公照明” 两章,内容更为丰富。

(3)增加了第二十五章“灯具光度参数”,更新了常用灯具,尤其是增加了LED灯光度参数。

(4)照度计算根据光源、灯具的发展,更新了计算参数,增加了导光管的照度计算。

(5)各章节增加了目前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LED灯的应用。

(6)扫描手册中二维码,即时观看配套软件操作指导视频。同时手册还提供了下载专业的照明工程设计软件网址,供大家学习试用。

本版编委会对为本手册第一版、第二版做出贡献的全体参编者表示感谢对我国多位资深照明专家给予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敬意对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向为手册积极提供产品技术资料,并支持、协助出版工作的以下企业表示衷心感谢(排名不分先后):

  飞利浦照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索恩照明(广州)有限公司

  上海亚明照明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

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玛斯柯照明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和竑炅源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德洛斯照明工业有限公司

  北京市崇正华盛应急设备系统有限公司

  山西光宇半导体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乐雷光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晶谷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银河兰晶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长沙星联电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戴利德稻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科锐光电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世荣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爱瑟菲智能定制专家)

广东河东电子有限公司

深圳市东方风光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光联照明有限公司

北京信能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亿达时灯光设备有限公司

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隆华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锐高照明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常州帕尔菱科智能升降照明设备有限公司

湖南耐普恩科技有限公司

本手册在使用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发邮件至xuh@thad�保悖铮愍保悖睿�以便再版时修正。

编 者

2016年10月



建筑空间光环境营造与技术实践:一本面向新时代的照明工程专著 书籍定位与目标读者: 本书并非市面上常见的、以基础理论或特定规范罗列为主的照明设计手册,而是一本深度聚焦于建筑空间光环境的营造哲学、高级技术集成与前沿应用实践的专业著作。它旨在填补当前行业文献中理论深度与实操广度之间的鸿沟,为寻求突破性设计思维与精湛技术支撑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份强有力的参考。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包括:资深与中级照明设计师、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光环境工程师、灯光顾问,以及高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本书假定读者已掌握基础的光度学、色度学原理及行业通用规范,重点在于如何将这些基础知识转化为具有高度美学价值和功能效率的复杂光环境解决方案。 全书核心价值与内容结构: 本书内容围绕“从光的使用者体验出发,通过技术集成实现空间叙事与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理念构建,共分为六大部分,超过十五万字,力求全面覆盖现代照明工程的前沿议题。 --- 第一部分:光环境的感知心理学与空间叙事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人眼对光线的非线性响应机制,超越了传统的照度标准,强调了光对情绪、行为和空间感知的影响。 1.1 复杂光流场下的视觉适应与舒适度研究: 详细分析了高动态范围(HDR)场景下人眼的调适过程,重点阐述了眩光控制的进阶模型,引入了“视觉负载”(Visual Load)的概念,并探讨了动态照明场景(如剧院、展览)中的瞬态眩光管理技术。内容涵盖了对统一眩光值(UGR)的局限性批判,转而提出基于视觉场分析的舒适度评估方法。 1.2 光作为建筑叙事语言: 本章将光视为一种与材料、形体并重的建筑语汇。探讨了如何利用光的方向性、纹理和对比度来引导视线、划分功能区域,并营造特定的历史或未来感氛围。深度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明亮”与“阴影”的解读差异,为跨文化项目提供设计指导。内容包括对光影雕塑(Chiaroscuro)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重构与应用。 1.3 色彩科学与非可见光域的边界探索: 超越CRI(显色指数)的评价,本章引入了光谱功率分布(SPD)的精细分析,探讨了特定显色(TM-30等新指标)在高端商业和艺术照明中的应用。同时,详细介绍了可见光通信(VLC)、紫外线(UV)应用(如杀菌与材料激活)在照明设计中的初步集成方案,预示了多功能光环境的未来。 --- 第二部分:数字照明系统与智能光控集成架构 本部分聚焦于如何管理和控制日益复杂的照明系统,强调数据驱动与系统互操作性。 2.1 基于DALI-2及PoE的骨干网络设计: 详述了如何构建高密度、高可靠性的数字照明控制网络。不仅覆盖了DALI协议的拓扑结构,更深入到电源预算、数据延迟管理和故障诊断的实践案例。PoE(以太网供电)在低压、数据密集型场所(如办公隔断、博物馆展柜)中的应用模型被详细拆解,包括电磁兼容性(EMC)的考量。 2.2 场景联动与行为驱动的自适应照明: 探讨了如何集成非光照传感器数据(如CO2浓度、人员密度、环境噪声)到照明控制逻辑中。介绍了基于机器学习(ML)的初步算法,用于预测用户需求并预设光照场景,实现真正的“无感照明”。重点分析了基于时间、天气、日照角度的复杂算法联动方案。 2.3 设备的固件安全与生命周期管理: 在物联网(IoT)时代,照明设备已成为网络节点。本章着重讨论了设备固件更新的安全协议、数据加密标准以及如何建立标准化的远程诊断和维护流程,确保大型建筑群照明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和网络安全。 --- 第三部分:高级光学设计与配光技术 本部分摒弃了对标准配光曲线的简单罗列,而是探讨如何利用现代光学元件实现特定的光束控制目标。 3.1 自由曲面透镜(Freeform Optics)的定制化应用: 详细介绍了自由曲面透镜在消除“热斑”(Hot Spots)、实现非对称配光(如街道照明或墙面洗墙)中的设计流程。内容包括光学模拟软件(如TracePro, LightTools)的高级建模技术,以及如何与LED芯片布局紧密结合,实现光效的最优化。 3.2 混光技术与色彩均一性校正: 针对RGBW/RGBA等多色光源在实现均匀光色上的挑战,本章提出了基于微结构扩散体和多层折射原理的混光策略。内容包括如何通过流体力学模拟指导扩散材料的选择,以最小化光程损失同时达到色彩的完美融合。 3.3 复杂曲面与材质的照明表现力: 探讨了如何通过精确控制光束角和投射角度,最大化凸显建筑材料(如粗糙石材、反光金属、半透明织物)的固有质感。分析了“切线照明”、“侧向掠射照明”等技术的应用阈值和潜在风险。 --- 第四部分:可持续性、健康与能源效率的深度整合 本部分关注照明设计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提升人体健康方面的责任与技术路径。 4.1 动态日光耦合策略与建筑性能模拟: 不再将自然光视为被动的背景,而是作为核心设计元素。本章提供了如何利用先进的建筑性能模拟工具(如EnergyPlus, DIVA for Rhino)来精确计算日光采集效率、动态遮阳系统与人工照明的协同衰减曲线,实现年度能耗的最小化。 4.2 人体节律照明(Circadian Lighting)的实施细节: 基于最新的生物学研究成果,详细指导如何设计符合人体生理节律的昼夜节律照明系统。内容涉及色温、照度、光谱成分在一天24小时内的精确动态调整曲线,并探讨了在医院、养老机构及特定办公场景中的应用伦理与技术验证。 4.3 可持续设计:材料选择与循环经济: 深入探讨了照明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评估(LCA)。内容包括低环境影响材料(如回收铝材、生物基聚合物)在灯具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可拆解性设计(Design for Disassembly)在灯具供应链中的实践路径。 --- 第五部分:特殊空间的高级照明挑战与解决方案 本部分通过案例深度剖析,解决照明设计中最具挑战性的几个细分领域。 5.1 博物馆与艺术品照明的安全标准与保真度: 核心聚焦于光照剂量控制(Dose Limitation),详细解释了光照累积量(Lux-hours)的精确计量方法,以及如何平衡视觉体验与艺术品保护之间的矛盾。涵盖了针对敏感材料(如纺织品、纸张、有机颜料)的定制化光谱过滤技术。 5.2 体育场馆与复杂动态画面的照明工程: 讨论了满足高清电视转播需求的频闪控制、高均匀度及色度一致性要求。分析了从传统卤素灯到全光谱LED在大型体育照明中的替换策略,特别是对高速摄像下运动模糊的消除技术。 5.3 工业与复杂制造环境的视觉检测照明: 转向功能性照明的极致:强调机器视觉下的照明设计。内容包括结构光、暗场、明场等多种照明模式的切换逻辑,以及如何为高精度测量任务设计无阴影、高对比度的局部光场。 --- 第六部分:照明项目管理与跨学科协作框架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着眼于将优秀设计落地实施的工程管理层面。 6.1 规范的解读与设计裕度的建立: 分析了国际与国内主要照明规范(如IES, EN, GB)的差异性,并指导设计师如何在新规范尚未完全成熟时,通过建立保守但合理的“设计裕度”来规避未来合规风险。 6.2 照明设计与BIM/CIM的深度集成: 详细介绍了照明设备族(Family)的参数化建模,如何在BIM环境中进行精确的能耗计算、碰撞检测和设备安装位置的冲突解决。重点阐述了将控制系统逻辑直接嵌入模型的流程。 6.3 业主沟通与价值论证: 提供了一套将复杂照明技术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商业价值”和“用户体验提升”的沟通框架,帮助设计师成功论证高投入照明方案的长期回报率(ROI)。 --- 总结: 本书旨在成为照明设计领域从“知道如何做”(Know-how)到“知道为什么这么做”(Know-why)的桥梁。它摒弃了对基础知识的重复论述,而是将重点放在理论的深度应用、前沿技术的集成以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策略上,是追求设计卓越与技术领先的专业人士案头必备的进阶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技术细节比较头疼的人,平时的阅读习惯偏向于那种轻松幽默的散文随笔。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却让我感受到了意料之外的流畅和亲切。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刻板,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引导你一步步揭开照明设计的神秘面纱。我最喜欢的是它对“人性化照明”这一概念的深入探讨。书中详细描述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活动场景下对光照的需求差异,比如阅读时需要的高显色性和工作区需要的均匀照度,以及休息区域如何营造柔和的过渡光。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我对光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我曾为一个客户设计了一个书房,当时只考虑了主灯的亮度,结果客户反映长时间阅读后眼睛容易疲劳。现在重读这部分内容,我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环境光和辅助照明的平衡。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救急指南”,它不仅告诉你“怎么做”,更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么做”的合理性,这对于提升设计决策的科学性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体量感让人望而生畏,我一开始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我不需要的晦涩术语。然而,翻开后我发现,它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对“设计哲学”的探讨。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罗列标准和规范,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讨论光如何塑造空间感知、如何影响时间流逝的体验感。书中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对“黑暗”和“光明”的理解差异的分析,让我对照明设计产生了一种近乎哲学的思考。这比单纯的技术指导更有价值,因为它教会我如何去“感受”光,而不是仅仅“计算”光。我注意到,书中许多案例的呈现方式非常独特,往往不是直接给出最终效果图,而是展示了设计过程中的多次迭代和思路转变,这对于培养设计师的批判性思维非常有益。对我个人而言,它提供了一种从“功能导向”向“体验导向”转变的思维框架,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每一个灯光开关背后的设计意图。

评分

我是一名刚毕业不久的景观设计师,目前的工作重点在于室外空间的光环境营造。坦白讲,室内照明的书籍我读过不少,但专门针对室外复杂环境的系统性著作相对较少。这本书中关于“动态照明”和“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的章节,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书中对大型广场、建筑立面和园林小品的照明策略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特别是如何应对自然光的变化和恶劣天气对光效的影响,提供了很多实用的规程和参考案例。我特别关注了它在安全性和节能性方面的论述,这在公共项目中是至关重要的指标。例如,它对防眩光设计和不同IP等级灯具的选择标准进行了细致的对比,这直接解决了我在户外项目投标时经常遇到的技术难题。虽然这本书的基调偏向于全面覆盖,但它对特定领域的深入挖掘,使得它在我的专业书架上拥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把万能钥匙,能够解锁更多复杂户外照明项目的潜能。

评分

拿到这本书时,我首先被它厚实的质感和精心设计的封面所吸引。虽然我目前主要关注的是室内陈设艺术,但对光影在空间中的魔力一直充满好奇。这本书的排版布局非常考究,色彩搭配和谐,大量的插图和图表清晰直观,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我特别欣赏它在基础理论部分的阐述,没有过多地陷入晦涩难懂的物理公式,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解析了光线的物理特性如何影响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状态。书中对于不同照明技术,比如LED、荧光灯以及卤素灯的优缺点比较分析得非常透彻,对于我这种需要为项目选择合适光源的从业者来说,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参考价值。虽然我主要做的是家具和软装搭配,但深知“无光不成景”,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视角,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软装设计中更好地利用光来烘托氛围和突出重点。我打算从中学到如何更精准地控制光照强度和色温,让我的设计作品更具层次感和生命力。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对一本“手册”的预期。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灯光设计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整合行业前沿技术与经典美学理论的参考书。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侧重基础理论,要么就完全聚焦于某个单一的新兴技术,缺乏一个宏观的、立体的视角。这本“手册”的价值就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它不仅提供了最新的光源技术参数,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技术巧妙地融入到实际的设计流程中去,从项目初期的概念构思,到中期深化图纸的绘制,再到后期的调试和维护,每一个环节都有详尽的指导。我尤其欣赏它对于“成本控制”和“维护优化”的讨论,这往往是工程项目中容易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本书的结构逻辑清晰,章节间的衔接自然流畅,使得我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快速定位到所需信息,极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它无疑是当前照明设计领域中,一本兼具深度、广度和实用性的权威参考资料。

评分

质量一般,感觉这次买的书质量不好!书纸也一般,像盗版一样

评分

可以,用着很方便

评分

第37次印刷,印刷清晰,没有破损,包装完好,纸张还行吧,没觉得薄?,总之还挺满意的

评分

书籍特价买的,印刷质量很好,不过感觉像便宜一样,。

评分

东西比较满意。很不错!

评分

照明设计手册第3版

评分

专业教材,知识点新,质量杠杠的,全彩印刷

评分

¥134.00

评分

第37次印刷,印刷清晰,没有破损,包装完好,纸张还行吧,没觉得薄?,总之还挺满意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