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茶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中國茶具作為孕育、盛載茶的器具,不僅造型優美,而且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均高,馳名中外,為曆代飲茶愛好者所青睞。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茶具的種類、形態和內涵都有瞭新發展,帶給人們的不僅有美味的茶湯,還有養眼養心的精神享受。
本書的關鍵點在於將茶具的挑選、保養、搭配、鑒賞等進行瞭詳盡的闡述,其中又不乏文人墨客的茶文化記載,更增加瞭本書的茶文化和茶具學問的氣息。
資深茶具收藏鑒賞專傢多年實踐之大成,緊跟市場脈搏,觀點新穎實用,藏傢必備茶具收藏指南!
本書作為“零基礎玩收藏”係列圖書之一,全書不是高深的、枯澀的理論描述,而是作者多年的實踐總結,一招一式皆真知,一看就明白,一學就會用,是茶具收藏愛好者值得擁有的入門級工具書,一書在手,即可真正做到明明白白學知識,輕輕鬆鬆玩茶具。
古往今來,講究品茗情趣的人,都注重茶具的選配。本書全麵介紹瞭茶具的選擇、搭配、保養、鑒賞以及收藏等,用通俗的語言進行瞭較全麵的介紹,可謂是茶具使用和學習的參考大全。書中甄選的經典茶具和名傢之作,對每款茶具的規格、材質、特色,以及可供鑒彆的底款、身款做以詳細介紹,圖片精細入微,具有很高的實用及欣賞價值。此外,本書完全標注當前市場參考價格,絕對是投資、購買茶具的*佳指南。
趙建旗
1972年6月齣生,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碩士研究生學曆,中級職稱。現為中國紫砂文化專業委員會專職會長,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理事。全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中國紫砂壺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傳統工藝大師。
1983年隨父學習古董行業;1988年正式從事古董行業;2003年至今任中國民間文物博物館紫砂壺館館長;2008年至今任全國工商聯古玩業商會常務理事,中國紫砂壺研究會會長。2010年4月至今任中國博物館學會民辦博物館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華古玩文化研究院研究員。2010年8月當選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理事。2012年11月26號當選全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常務理事。現為中國紫砂壺研究會會長。
第一章
茶具概述
一、茶具的起源/002
二、陶瓷與茶具/014
三、飲品與茶具/027
第二章
茶具選擇與使用
一、茶具的選擇/042
1.實用第一/043
2.工藝技巧/046
3.切忌衝動/050
4.價格閤理/053
二、茶具的使用/056
1.整修內部/056
2.去蠟醒壺/058
第三章
茶具的功能分類
一、茶具之主茶具/064
二、茶具之輔助用具/077
三、茶具之備水器具/082
四、茶具之備茶器具/086
五、茶具之盛運器具/087
六、泡茶席/087
第四章
茶具的質地分類
一、金屬茶具/091
二、瓷器茶具及瓷窯/099
1.青瓷茶具/100
2.白瓷茶具/112
3.黑瓷茶具/117
4.青花瓷茶具/121
5.古代茶具名窯/127
三、紫砂茶具/164
四、其他茶具/171
1.琉璃茶具/171
2.竹木茶具/173
3.漆器茶具/173
第五章
古代茶具的識彆
一、古代茶具的識彆方法/178
1.古代茶具造型的識彆技巧/179
2.紋飾的識彆/181
3.工藝的識彆/184
4.款識的鑒賞/186
二、古代茶具贋品的一般識彆/188
第六章
古代茶具的修復
一、古代茶具的清潔技巧/198
二、古代茶具的修補與加固/202
1.古茶具的修補/202
2.古茶具的加固/206
第七章
古代茶具的做色與做舊
一、古代茶具的做色/210
二、古代茶具的做舊/216
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源最早的國傢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發展進程中唯一沒有齣現過中斷的國傢,在人類發展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創造瞭光輝燦爛的文化。盡管這些文化遺産經曆瞭難以計數的天災和人禍,曆盡瞭人世間的滄海桑田,但仍舊遺留下來無數的古玩珍品。這些珍品都是我國古代先民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無價之寶,是中華民族高度文明的曆史見證,更是中華民族五韆年文明的承載。
中國曆代的古玩,是世界文化的精髓,是人類曆史的寶貴的物質資料,反映瞭中華民族的光輝傳統、精湛工藝和發達的科學技術,對後人有極大的感召力,並能夠使我們從中受到鼓舞,得到啓迪,從而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俗話說:“亂世多飢民,盛世多收藏。”改革開放給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帶來瞭全麵振興,更使中國古玩收藏投資市場日見紅火,且急遽升溫,如今可以說火爆異常!
古玩收藏投資確實存在著巨大的利潤空間,這個空間讓所有人聞之而心動不已。於是乎,許多有投資遠見的實體與個體(無論財富多寡)紛紛加盟古玩收藏投資市場,成為古玩收藏的強勁之旅,古玩投資市場也因此而充滿瞭勃勃生機。
藝術有價,且利潤空間巨大,古玩確實值得投資。然而,造假最凶的、僞品泛濫最嚴重的領域也當屬古玩投資市場。可以這樣說,古玩收藏投資的首要問題不是古玩目前的價格與未來利益問題,而應該說是它們的真僞問題,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如何識彆真僞的問題!如果真僞問題確定不瞭,古玩的價值與價格便無從談起。
為瞭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更為瞭在古玩收藏投資領域仍然孜孜以求、樂此不疲的廣大投資者的實際收藏投資需要,我們特邀國內既研究古玩投資市場,又在古玩本身研究上頗有見地的專傢編寫瞭這本《茶具鑒藏全書》,以介紹茶具專題的形式圖文並茂,詳細闡述瞭茶具的起源和發展曆程、茶具的分類和時代特徵、收藏技巧、鑒彆要點、保養技巧等。希望鍾情於茶具收藏的廣大收藏愛好者能夠多一點理性思維,把握沙裏淘金的技巧,進而縮短購買真品的過程,減少購買假貨的數量,降低損失。
本書在總結和吸收目前同類圖書優點的基礎上進行撰稿,內容豐富,分類科學,裝幀精美,價格閤理,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可讀性和實用性。
本書適用於廣大茶具收藏愛好者、國內外各類型拍賣公司的從業人員,可供廣大中學、大學曆史教師和學生學習參考,也是各級各類圖書館和拍賣公司以及相關院校的圖書館裝備首選。
這本書的結構編排非常人性化,即便是一個完全的初學者,也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切入點。它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那些復雜的專業術語和晦澀的斷代標準,而是從最基礎的“茶具的基本形製與功能”講起,比如蓋碗、茶壺、茶盞的演變,非常直觀。隨後纔逐步深入到材質分析,陶瓷、紫砂、金屬、竹木等不同門類都有獨立的章節進行詳細闡述。我尤其欣賞它在介紹不同地域茶具特色時的那種廣闊視野,比如雲南的建水紫陶、閩南的工夫茶具,甚至涵蓋瞭部分少數民族的飲茶器具,這使得整本書的知識麵非常全麵,避免瞭以往很多鑒藏書隻偏重於主流漢族文人係統的局限性。讀起來不覺得枯燥,反而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茶文化之旅,極大地拓寬瞭我的知識邊界。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隻是抱著“查漏補缺”的心態買的這本書,沒想到它徹底刷新瞭我對“鑒賞”二字的理解。這本書的精彩之處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器物本身的審美層麵,更深挖瞭茶具背後的文化符號和使用場景。比如,它花瞭大量篇幅討論明代紫砂壺的“文人化”進程,從供春的質樸到時大彬的精細,每一階段的風格轉變都與當時的社會思潮緊密相連。我最欣賞的是它對“茶道精神”如何融入茶具設計的探討,如何從一個單純的飲具,演變成承載文人雅士情感寄托的載體。讀到關於文震亨《長物誌》中對茶具品級的記載時,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講究格調與意境的年代。這本書的文字功底極其深厚,行文流暢又不失學術的嚴謹性,讓你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不斷充實自己的文化內涵。它讓我明白,真正的鑒藏,是鑒賞曆史、鑒賞工藝、鑒賞生活美學。
評分這本《茶具鑒藏全書》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光是翻開這本書的封麵,那種厚重與典雅就讓人感受到它蘊含的深厚底蘊。我一直對宋代定窯的白瓷情有獨鍾,尤其是那種溫潤如玉的手感和那標誌性的淚痕,簡直是茶具中的極品。這本書對不同曆史時期瓷器燒製的工藝特點,從胎土的選擇到釉麵的施彩,都做瞭極其詳盡的考證和圖解。我特彆喜歡它對汝窯天青色的描述,那種雨過天晴般的淡雅,在書裏通過高清的圖片和精準的文字描述,簡直是躍然紙上。特彆是關於宋代建盞油滴、兔毫紋的形成原理分析,作者似乎花瞭大工夫去研究古代的窯址和配方,讓我這個業餘愛好者也能領略到古代匠人的鬼斧神工。讀完後,我對市場上那些仿品和真品的鑒彆,心裏有瞭一個更清晰的框架。這本書不隻是圖錄,更像是一部技術手冊,對於想深入瞭解中國茶具精髓的人來說,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我收藏古董有些年頭瞭,市場上那些泛泛而談的鑒寶書籍我看得太多瞭,大多是些皮毛之論。但這本《茶具鑒藏全書》的深度絕對超齣瞭我的預期。它沒有迴避那些極具爭議的鑒定難題,反而開闢瞭專門的章節來討論“疑難雜癥”。比如,關於康熙、雍正時期景德鎮某些特定款識的筆鋒差異,以及如何通過氧化皮層的微觀結構來輔助判斷年代,這些都是非常前沿和專業的討論點。作者顯然是下足瞭功夫去研究那些隻有在專業機構內部纔能接觸到的實物樣本。對我這種老藏傢而言,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重新審視自己藏品的機會,很多以前模棱兩可的判斷,現在都有瞭更紮實的理論支撐。它提供瞭一種批判性的鑒賞視角,而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這是真的”或者“這是假的”,而是教你“為什麼”是真的或假的,這種治學態度令人敬佩。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這對於一本鑒藏類書籍來說至關重要。我手裏這本的紙張厚實,色彩還原度極高,尤其是對那些釉色變幻莫測的茶碗和紫砂泥色的錶現力,堪稱一流。我對比瞭好幾傢齣版社的版本,就認準瞭這一本,因為它在圖片細節的處理上最為到位。比如觀察到清代景德鎮官窯粉彩描金的細微筆觸,或者古代漆器上螺鈿的精巧鑲嵌,如果沒有如此精良的印刷,很多細節都會被模糊掉。而且,書中對器物的年代、尺寸、重量、款識的標注都非常規範、清晰。我個人比較偏愛書中的“器物檔案”部分,那裏把每件重點藏品的信息點羅列得井井有條,便於我們對照和學習。可以說,光是看著這本書,就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它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