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蛙高效养殖新技术有问必答

食用蛙高效养殖新技术有问必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戴银根 著
图书标签:
  • 食用蛙
  • 养殖技术
  • 高效养殖
  • 蛙业
  • 农业
  • 水产养殖
  • 养殖技术问答
  • 经济效益
  • 养殖管理
  • 新品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2710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344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养殖致富攻略·一线专家答疑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食用蛙高效养殖新技术有问必答》作者戴银根在总结全国各地蛙类养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技术推广经验,以问答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棘胸蛙、虎纹蛙和美国青蛙等经济效益和前景看好的几种蛙的养殖技术和新模式。可供广大蛙类养殖业者参考借鉴,也可作为相关部门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生产的用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蛙类养殖设施建设
1.现阶段我国主要养殖的食用蛙类有哪些?
2.蛙类的营养价值有何特点?
3.蛙类养殖有哪些优势?
4.蛙类养殖技术发展状况怎样?
5.蛙类养殖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6.什么地方适合建设蛙养殖场?
7.怎样建设规划蛙场?
8.一个养蛙场需要建设哪几种蛙池?

第二章 美国青蛙
9.美国青蛙外形有什么特点?与牛蛙有什么区别?
10.美国青蛙的习性是什么?
11.怎样选择培育美国青蛙种蛙?
12.怎样保持美国青蛙的种质不退化?
13.怎样鉴别美国青蛙的雌雄?
14.美国青蛙是怎样繁殖的?
15.美国青蛙蛙卵怎样孵化?
16.美国青蛙蝌蚪有什么生长规律?
17.美国青蛙蝌蚪培育池有哪些要求?
18.美国青蛙蝌蚪培育技术要点有哪些?
19.美国青蛙蝌蚪变态期怎样管理?
20.什么是美国青蛙幼蛙?对培育池有什么要求?
21.美国青蛙幼蛙养殖要注意什么?
22.美国青蛙幼蛙怎样驯食?
23.怎样进行幼蛙分池分级?
24.美国青蛙成蛙养殖方式有哪些?
25.用水泥池怎么养殖美国青蛙?
26.美国青蛙怎样进行围栏养殖?
27.怎样利用蔬菜大棚养殖美国青蛙?
28.用大型钢结构大棚养殖美国青蛙有什么好处?
29.怎样利用网箱养殖美国青蛙?
30.怎样利用稻田养殖美国青蛙?
31.美国青蛙怎样越冬?
32.美国青蛙怎样捕捞上市?
33.美国青蛙怎样运输?

第三章 虎纹蛙
34.什么是虎纹蛙?
35.虎纹蛙的养殖现状如何?
36.虎纹蛙有哪些生活习性?
37.虎纹蛙的繁殖习性是什么?
38.虎纹蛙养殖池有什么要求?
39.怎样选择和培育虎纹蛙亲蛙?
40.虎纹蛙怎样自然繁殖?
41.虎纹蛙怎样进行人工繁殖?
42.虎纹蛙蛙卵怎样进行人工采集和孵化?
43.怎样培育虎纹蛙蝌蚪?
44.虎纹蛙蝌蚪变态期怎样管理?
45.虎纹蛙幼蛙养殖怎样管理?
46.虎纹蛙成蛙养殖方式有哪几种?
47.怎样利用池塘养殖虎纹蛙?如何投喂饲料?
48.怎样利用网箱养殖虎纹蛙?
49.怎样利用稻田养殖虎纹蛙?
50.什么是虎纹蛙立体养殖?
51.怎样在冬季进行虎纹蛙的增温养殖?
52.虎纹蛙怎样冬眠?蝌蚪与亲蛙冬眠怎样管理?
53.怎样捕捞虎纹蛙蝌蚪?
54.怎样捕捞虎纹蛙成蛙?
55.虎纹蛙怎样运输?
56.怎样防治虎纹蛙肠炎?

第四章 棘胸蛙
57.棘胸蛙适合生活于什么样的环境?
58.棘胸蛙的经济价值与市场前景如何?
59.棘胸蛙有什么特殊的形态特征?
60.棘胸蛙的生活习性与其他蛙类有什么差别?
61.棘胸蛙有什么繁殖特性?
62.棘胸蛙蛙池建设有什么要求?
63.如何强化培育棘胸蛙亲本?
64.如何挑选棘胸蛙亲本?
65.如何进行棘胸蛙的自然产卵?
66.棘胸蛙如何进行人工催产产卵?
67.怎样收集棘胸蛙蛙卵?
68.棘胸蛙蛙卵孵化过程如何管理?
69.棘胸蛙蝌蚪池须满足哪些条件?
70.棘胸蛙蝌蚪分为哪几个生长期?
71.怎样进行棘胸蛙蝌蚪期的培育管理?
72.怎样进行棘胸蛙蝌蚪的变态期管理?
73.棘胸蛙蝌蚪变态后如何管理?
74.怎样进行棘胸蛙幼蛙养殖?
75.棘胸蛙幼蛙管理有何要求?幼蛙池卫生如何保证?
76.棘胸蛙幼蛙对饵料的要求有哪些?
77.棘胸蛙成蛙养殖有哪些方式?
78.水泥池怎样养殖棘胸蛙?
79.室外仿生态养殖棘胸蛙有哪些技术措施?
80.怎样进行棘胸蛙野外封沟养殖?
81.棘胸蛙怎样越冬?
82.棘胸蛙怎样运输?
83.怎样培育蝇蛆?
84.怎样养殖黄粉虫?

第五章 蛙类病害防治
85.蛙类的天然敌害有哪些?
86.影响养殖蛙类病害发生的因素有哪些?
87.蛙类的常见疾病有哪些类型?
88.蛙类疾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89.蛙类病害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90.从哪些途径预防蛙类病害?
91.怎样调控蛙类养殖水环境?
92.怎样防治蛙卵水霉病?
93.怎样防治蝌蚪水霉病?
94.怎样防治蝌蚪气泡病?
95.怎样防治蝌蚪车轮虫病?
96.怎样防治蝌蚪出血病?
97.怎样防治蝌蚪烂鳃病?
98.怎样防治蛙类红腿病?
99.怎样防治蛙类腐皮病?
100.怎样防治蛙类肠胃炎?
101.怎样防治蛙类脑膜炎?
102.怎样防治蛙类肝炎?
103.蛙类营养性疾病有哪些特征?
104.怎样选择蛙类病害防治药物?

第六章 蛙类加工和市场营销
105.目前食用蛙类主要消费市场分布在哪里?
106.食用蛙类生产苗种场有哪些?
107.目前我国蛙类是否有加工厂?如果有是在哪里?
108.从哪里可以学习食用蛙类养殖技术?

精彩书摘

  《食用蛙高效养殖新技术有问必答》:
  ②大棚能保温,打破美国青蛙冬眠特性,使美国青蛙常年生长,有利于做到美国青蛙均衡上市。
  ③钢结构大棚内部环境可以调节,保证了美国青蛙亲蛙的发育,提早了美国青蛙人工繁殖时间,可以一年四季都有蝌蚪供应。
  ④钢结构大棚是一相对密封环境,美国青蛙养殖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在病害防控、水质调控、养殖管理等方面都容易做到标准化。
  ⑤钢结构大棚可以建设自动监控设施,投饵、加水等管理都实行机械化、自动化,节省人力成本,提高了蛙场养殖效率。
  29。怎样利用网箱养殖美国青蛙?
  网箱养殖美国青蛙投资小,收效快,规模可大可小,少到一两个网箱,大可以成百连片,网箱可以设在池塘、河道、水库、湖泊等水流平缓处,对养殖条件要求较低,适于推广应用(彩图3)。
  ……
《水生生物繁育与病害防控策略》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当前水产养殖领域中最具发展潜力和挑战性的两大关键环节——高效繁育技术与精准病害防控体系的构建。全书围绕水生生物从亲本培育、苗种繁育到成体养殖的全生命周期,系统性地阐述了提高繁殖效率、优化苗种质量、保障养殖健康的关键技术与理念。同时,深入剖析了当前水产养殖业面临的主要病害种类,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科学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方法,旨在为广大水产养殖从业者提供一套全面、实用、易于掌握的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效益最大化。 第一部分:水生生物高效繁育技术 本部分系统梳理了不同种类水生生物的高效繁育原理与实践。 第一章:优良亲本的选育与培育 亲本的重要性与选育标准: 阐述了亲本品质对后代生长速度、抗病能力、繁殖性能及肉质口感的决定性影响。详细介绍了根据目标品种特性,在生长速度、抗逆性、繁殖力、性成熟时间、体型体质、健康状况以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选育原则和方法。 性腺发育调控技术: 深入探讨了影响水生生物性腺发育的内外源因素,包括环境因子(水温、光照、盐度、pH值、溶氧、溶解性物质等)和内分泌调控。重点介绍了常用的激素诱导催情技术,如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等的作用机制、使用剂量、注射方式与时机,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饲料投喂和环境管理来促进亲本性腺的良好发育。 亲本的营养管理: 强调了针对不同性腺发育阶段亲本的精准营养需求。详细介绍了关键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的比例与种类,以及脂肪酸、类胡萝卜素等对繁殖性能提升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不同亲本阶段的饲料配方参考与投喂策略,并探讨了微量元素、免疫增强剂等在提升亲本繁殖力与后代成活率中的应用。 亲本的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 介绍了保障亲本健康的关键措施,包括定期体检、寄生虫与病原体检测、隔离检疫制度的建立与执行。阐述了常见亲本疾病的识别与预防,如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等,并提供了相应的预防性用药或免疫接种方案。 第二章:苗种繁育关键技术 人工繁殖技术: 催产与孵化: 详细介绍了不同水生生物(鱼类、虾类、贝类等)的人工催产方法,包括激素处理、物理刺激(如温度、光照)等。深入讲解了授精、受精卵的收集、处理与保存技术,以及不同孵化方式(如流水孵化、静水孵化、恒温孵化)的选择与优化,重点关注孵化过程中的水质调控(溶氧、pH、氨氮、亚硝酸盐等)与温度管理,以提高孵化率。 早期胚胎发育与监测: 阐述了早期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特征,以及如何通过显微镜观察等手段对胚胎发育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发育异常并采取纠正措施。 苗种培育技术: 早期开口饵料: 重点介绍了针对不同种类早期苗种的开口饵料选择,包括活体饵料(如轮虫、卤虫、桡足类)的培育与强化技术,以及配合饲料(如微囊饲料、颗粒饲料)的配制、质构与投喂策略。强调了开口饵料的营养价值、新鲜度与适口性对苗种成活率和早期生长发育的关键作用。 水质与环境控制: 详细阐述了苗种培育阶段对水质的严苛要求,如溶氧、温度、pH、盐度、透明度、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的最佳范围,以及如何通过增氧、换水、过滤、消毒等手段维持适宜的水环境。探讨了底质管理、光照强度与周期对苗种生长与行为的影响。 密度调控与混养策略: 讲解了苗种培育过程中合理密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苗种的生长速度和空间需求进行密度调控,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生长缓慢、疾病传播和死亡。探讨了与其它水生生物的混养策略,以达到互利共生、提高空间利用率的目的。 病害预防与苗种健康: 强调了苗种阶段是病害发生的高风险期,详细介绍了苗种常见病害的识别、预防和治疗,包括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重点介绍了苗种培育过程中如何通过强化培育、提高营养、优化水质、定期消毒等手段来增强苗种的自身免疫力,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第三章:成体养殖中的繁育优化 选择性育种在成体养殖中的应用: 介绍如何将亲本选育的原则和方法延伸至成体养殖阶段,通过选择生长快、抗病力强、饵料系数低、商品性状好的个体进行定向培育,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 性腺发育与繁殖行为的调控(针对有商业价值繁殖的成体): 针对部分具有二次繁殖价值的经济水生生物,探讨如何通过环境调控、营养管理和激素干预等手段,在成体养殖过程中适时诱导性腺发育,实现人工繁殖。 促进生长与提升品质的繁育技术: 探讨了通过优化养殖密度、投喂管理、水环境控制等措施,间接促进成体健康生长,并进一步提升其肉质口感、营养成分等商品品质,实现“养殖即育种”的理念。 第二部分:水生生物病害防控策略 本部分旨在提供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病害防控体系。 第四章:水生生物常见病害诊断与识别 病害发生原因分析: 深入剖析水生生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从病原学(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环境因子(水质、温度、pH、溶氧、污染物等)、管理因素(密度、投喂、操作失误等)以及生物自身(营养、免疫、遗传)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 病害的临床症状识别: 详细列举和描述了鱼类、虾蟹类、贝类等主要经济水生生物在不同病害侵染下的典型临床症状,包括体表变化(溃疡、出血、肿胀、变色、粘液增多等)、行为异常(不摄食、行动迟缓、浮头、跳跃、抽搐等)、内部器官变化(肝脏、脾脏、肾脏、肠道等的颜色、质地、病变)等。配以生动的图文案例,帮助读者直观地识别病害。 常用诊断方法介绍: 感官诊断: 强调通过观察、触摸、解剖等简单直观的方法进行初步判断。 显微镜检查: 重点介绍外寄生虫、内寄生虫卵、真菌孢子等的显微镜鉴定技术。 细菌学与病原微生物检测: 讲解了采样方法、培养基选择、分离鉴定方法(如革兰氏染色、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等)在细菌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简述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技术在病毒性疾病和特定病原体快速准确诊断中的优势。 病理组织学检查: 介绍通过对病变组织的切片染色观察,进行病理学诊断的方法。 第五章:水生生物病害的预防策略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 强调将病害预防置于首位,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养殖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病害发生的几率。 优化养殖环境: 水质调控: 详细阐述维持适宜的水温、pH、溶氧、盐度、透明度等水质指标的重要性,以及通过科学换水、增氧、曝气、解毒等措施来预防因水质恶化引起的病害。 底质管理: 讲解定期清淤、调水改底、使用底质改良剂等措施,减少养殖水体中有害物质的积累,防止底源性病害的发生。 生物净化的应用: 介绍利用滤食性贝类、益生菌等进行水体净化,改善水质,抑制病原菌繁殖。 强化培育,提升免疫力: 科学的营养管理: 强调提供均衡、充足、易吸收的营养,特别是提高免疫功能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E、β-葡聚糖、免疫多糖、微量元素硒、锌等)的添加。 免疫增强剂的应用: 介绍各类免疫增强剂(如中草药提取物、益生菌、细胞因子等)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在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合理密度的控制: 强调避免过度养殖,减少应激反应,提高水生生物的抗病能力。 健康种苗引进与消毒: 种苗检疫: 强调从信誉良好的苗种场引进健康、无病、优质的种苗,并实施严格的检疫措施。 养殖设施与工具消毒: 详细介绍常用消毒剂(如漂白粉、二氧化氯、碘制剂、季铵盐类等)的选择、浓度配比、使用方法与时机,以及对养殖池、网具、工具、车辆等进行定期彻底消毒的流程。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强调隔离检疫制度,外来人员、车辆、工具的管理,以及病死鱼(虾、蟹、贝)的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第六章:水生生物病害的治疗策略 对症下药,精准治疗: 强调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的应用: 介绍各类抗菌药物(如磺胺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的作用谱、抗菌机制、用法用量、休药期等,并警示滥用和不当使用带来的耐药性问题。 抗寄生虫药物的应用: 讲解针对不同体外和体内寄生虫的专用药物(如敌百虫、硫酸铜、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等)的选择与使用。 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介绍孔雀石绿、福尔马林、咪康唑等抗真菌药物的使用。 中草药在治疗中的应用: 阐述多种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等功效的中草药(如板蓝根、黄连、金银花、大蒜素等)在预防和辅助治疗水生生物疾病中的作用,以及配方与使用方法。 非药物治疗方法: 物理疗法: 如盐浴、温水浴、臭氧消毒、紫外线照射等。 生物防治: 如益生菌、噬菌体等在治疗中的应用。 病后康复管理: 介绍病愈后如何通过调整水质、改善营养、加强管理等措施,帮助水生生物尽快恢复健康,提高成活率。 第七章:绿色养殖与病害防控的融合 可持续的养殖模式: 探讨生态养殖、循环水养殖、多营养层级生态系统养殖等模式在病害预防和减少药物使用方面的优势。 益生菌与益生元在绿色养殖中的应用: 详细介绍益生菌(如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和益生元(如寡糖、壳寡糖等)如何调节水体微生物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生长,促进水生生物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实现减药、无药养殖。 水质净化技术与病害防控的结合: 强调通过生物净化、物理过滤、水体消毒等手段,从源头上改善养殖环境,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中医药在绿色养殖中的推广应用: 鼓励利用传统中医药的智慧,开发和应用天然、环保的药物和保健品,替代部分化学药物,实现绿色、健康养殖。 本书内容力求科学严谨,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旨在成为水产养殖从业者、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及相关学生的得力助手,共同推动水产养殖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简洁却又不失专业感,封面上“食用蛙”和“高效养殖”几个字醒目地展示了书籍的主题,立刻勾起了我对这个话题的兴趣。我一直对农业养殖领域的新技术抱有浓厚的探究欲望,而食用蛙作为一个新兴且具有市场潜力的养殖对象,其高效养殖技术更是备受关注。虽然我还没有机会深入阅读这本书的内容,但从它的标题来看,我能预想到书中会详细介绍关于食用蛙生长周期、饲料配方、疾病防治、水质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方法和实用技巧。尤其“有问必答”这个副标题,让我对本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充满了期待,仿佛这本书就是为了解答我心中关于食用蛙养殖的种种疑惑而量身打造的。我相信,本书作者一定是在食用蛙养殖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够将如此复杂的技术内容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涵盖到养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出切实的解决方案。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众多食用蛙养殖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信息来源。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如何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是每个养殖户都面临的严峻挑战。而“高效养殖新技术”这个词组,让我对这本书寄予了厚望。我设想书中会详细阐述如何通过优化养殖环境,比如温湿度控制、溶氧量调节等,来促进蛙的生长发育,缩短养殖周期。同时,也可能涉及一些新型饲料的研发和应用,这些饲料或许能提供更全面均衡的营养,提高饵料转化率,从而降低养殖成本。此外,对于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书中很可能也会提供一些前沿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帮助养殖户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正在摸索前进的养殖户们点亮了一盏明灯,指引他们走向更科学、更高效的养殖之路。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虽然直接,但“高效养殖新技术”和“有问必答”的组合,却传递出一种前沿性和实用性的双重保障。我想象中,这本书会对食用蛙的品种选择、繁育技术、幼蛙培育、成蛙养殖等各个环节都进行深入的剖析,并重点突出那些能够显著提升养殖效益的新型技术。比如,书中可能会介绍一些能够快速促进蛙体生长、提高饵料利用率的科学投喂方法,或者是一些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蛙类疾病的生物防治技术。而“有问必答”则进一步保证了其可操作性,它意味着书中可能会包含一个详细的问答环节,针对养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杂症,提供直接、有效的解答,让读者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解决的途径,避免走弯路。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随时准备为你解答疑惑,陪伴你走上成功的养殖之路。

评分

拿到这本书,首先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的内容结构。我猜想,这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技术要点,而是以一种更加系统化的方式呈现。从食用蛙的选种育苗,到不同生长阶段的管理要点,再到疾病的预警与防控,书中很可能一步步地引导读者,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养殖知识体系。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新技术”的部分,这可能包括一些现代化的养殖设备的使用,例如自动投喂系统、智能监测设备等,以及一些创新的养殖模式,比如立体养殖、循环水养殖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无疑能极大地提升养殖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同时,“有问必答”的定位也意味着本书会非常接地气,能够解决养殖户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比如如何判断蛙的健康状况,如何处理突发性疾病等。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给我一种非常实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感觉。我一直对食用蛙养殖抱有兴趣,也了解到这其中蕴含着不小的商机,但真正着手去做的时候,总感觉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指导。市面上关于养殖的书籍不少,但很多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内容陈旧。而这本《食用蛙高效养殖新技术有问必答》则正好击中了我的痛点。我猜测,这本书一定会提供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南,比如详细的饲料配比建议,不同季节的水温和pH值控制标准,以及各种常见病害的症状描述和防治措施。甚至可能包含一些成本核算和市场分析的内容,帮助我更好地评估养殖的经济可行性。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离成功养殖食用蛙又近了一步,可以安心地按照书中的指导去实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