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17):枢纽型网络城市

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17):枢纽型网络城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跃国,伍庆 著
图书标签:
  • 广州
  • 城市发展
  • 国际化
  • 枢纽城市
  • 网络城市
  • 区域经济
  • 城市规划
  • 报告
  • 2017
  • 中国城市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199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369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广州蓝皮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页数:296
字数:28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17)》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编辑出版、跟踪研究城市国际化发展的蓝皮书,从学术视野探究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的途径。本书从国际经贸、国际交往、城市发展的国际经验等方面对广州城市国际化状况展开研究,并设枢纽型网络城市专题从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国际交往中心等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功能定位方面展开探讨,提出广州未来城市国际化的主攻方向。

作者简介

张跃国,男,1970年出生,文学学士,法律硕士,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广州大学客座教授。1992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2002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班。先后担任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广州南沙开发区国土房管分局局长助理(挂职)、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科教社会处副处长、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城乡发展处处长、中共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改革办)副主任。研究专长为城市发展战略、创新发展、传统文化。主持或参与中共广州市委九届四次会议以来历届全会和党代会报告起草、广州市“十三五”规划研究编制、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究、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广州南沙新区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编制以及市委、市政府多项重大政策文件制定起草。
伍庆,男,2007年获中山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学位,现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在多家刊物发表论文和评论十余篇,目前主要研究兴趣和方向是消费社会理论、发展哲学与发展社会学。

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16年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状况与2017年形势分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001
  一 2016年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状况/002
  二 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032
  三 2017年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形势展望/036
  四 促进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建议/042

Ⅱ 专题篇:枢纽型网络城市
2 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与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研究【张 强 覃 剑】/052
3 广州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战略布局与建设路径研究
  【白国强 葛志专 姚 阳 程风雨】/068
4 广州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推进枢纽型网络城市研究【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081

Ⅲ 国际经贸
5 广州外贸发展状况及其对策【陈万灵 吴喜龄】/101
6 关于加快广州空港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林 静 王 宇 麦俊彦 赖素婷】/124
7 加快推进广州邮轮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林治顺】/134
8 构建广州全球船舶登记中心改革创新路径研究
  【中共广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组】/146

Ⅳ 国际交往与合作
9 广州举办国际会议强化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功能的发展路径研究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市外办联合课题组】/158
10 广州与澳门深化合作的现状、机遇与对策建议【连信森】/176
11 基于媒介再现对广州城市形象发展的分析及对策建议【林仲轩】/195

Ⅴ 国际城市借鉴
12 普华永道《机遇之城2017》报告分析及广州借鉴
  【伍 庆 邓丹萱 周顺子 肖 礽】/210
13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视域中广州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对策研究
  【刘芬华 李志漫 吴 非 李华民】/237
14 全球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新趋势及对广州的启示【姚 阳】/255

Abstract/273
Contents/275
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17):枢纽型网络城市 一、 核心概览:广州国际化战略的战略定位与实践探索 《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17):枢纽型网络城市》深入剖析了2017年广州在推进国际化战略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书以“枢纽型网络城市”为核心定位,系统性地阐述了广州如何从传统的区域中心城市,向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流通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跃升。报告聚焦于2017年度的关键性指标、政策举措以及重大事件,力图描绘一幅立体、动态的广州国际化发展图景。 报告首先界定了“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内涵,强调其在连接全球资源、要素与市场中的关键作用。这一定位不仅是广州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其在全球格局中承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的时代要求。在2017年,广州的国际化发展呈现出多维度、高强度的推进态势,涵盖了经济、科技、文化、交通、人才、制度等各个层面。 二、 经济引擎:构建多元化国际经济合作新格局 在经济层面,报告详述了2017年广州如何深化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拓展国际贸易。 外贸结构优化与进出口贸易新动能: 报告重点关注了2017年广州对外贸易的总量与结构变化。通过对进出口商品分类、贸易伙伴国别、贸易方式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广州外贸在结构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服务贸易发展等方面的新亮点。例如,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出口比重稳步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得到进一步巩固。报告可能还提及了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型贸易模式在广州的蓬勃发展,为外贸注入了新的活力。 吸引外资与优化投资环境: 2017年,广州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报告可能列举了当年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实际到位外资额等关键数据,并深入分析了吸引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投资领域以及投资的行业分布。报告会重点突出广州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努力,例如,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投资体验。同时,报告可能还介绍了广州在吸引高端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的举措,以期实现以资引资、以才引才的良性循环。 服务贸易与国际金融合作: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服务贸易在广州对外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报告可能对2017年广州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涵盖了金融、保险、咨询、旅游、文化创意等多个服务领域。此外,报告还会关注广州在推进国际金融合作方面的进展,例如,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布局、人民币国际化在穗的实践、以及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探索,这些都为广州深度参与全球经济金融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机遇: 2017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报告会详细探讨广州如何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将其转化为务实的对外经济合作成果。这可能包括在沿线国家的投资项目、贸易往来、产能合作,以及在互联互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等方面的努力。广州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报告将对此进行深入的解读。 三、 科技创新:打造全球创新要素集聚高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7年,广州将科技创新置于国际化发展的核心位置,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枢纽。 研发投入与创新主体培育: 报告会关注2017年广州在研发投入方面的总量与增量,以及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同时,报告会深入分析广州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领军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培育和发展情况,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 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 报告会重点探讨广州如何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构建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例如,在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模式,以及人才引进、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举措。 国际科技合作与人才引进: 2017年,广州在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报告会可能列举了与国外顶尖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项目,吸引海外高端科研人才的政策,以及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的情况。这有助于提升广州在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中的地位。 新兴产业发展与国际竞争力: 报告会深入分析了2017年广州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态势,以及这些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聚焦重点产业,报告揭示了广州如何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四、 交通枢纽:构建全球陆海空立体化交通网络 “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定位离不开其强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和高效的交通运营体系。2017年,广州在建设国际交通枢纽方面持续发力。 航空枢纽建设与国际航线拓展: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作为国际航空枢纽,2017年的吞吐量、货运量以及国际航线的开辟情况是报告的重点。报告会分析广州如何通过优化航线网络,加密国际航班,吸引更多国际航空公司入驻,从而提升其在全球航空运输网络中的地位。 港口建设与海运能力提升: 广州港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报告会关注2017年广州港的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以及港口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同时,报告会分析广州如何通过拓展国际航运服务,优化港口运营效率,提升其在全球海运物流中的竞争力。 铁路与公路联通及多式联运: 报告会关注2017年广州在铁路、公路等陆路交通方面的建设进展,例如,高铁网络的延伸、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以及高速公路的完善。同时,报告会重点分析广州如何推动海陆空多式联运,构建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国际贸易和人员往来。 智慧交通与绿色交通发展: 2017年,广州在智慧交通和绿色交通方面可能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报告会可能会提及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升交通运行效率,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公共交通等措施,以期实现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五、 文化交流:打造世界级文化交流中心 文化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和软实力。2017年,广州致力于提升其国际文化影响力,打造世界级文化交流中心。 文化品牌建设与国际传播: 报告会分析了2017年广州在塑造和推广城市文化品牌方面的努力,例如,通过举办国际性的文化节庆活动、艺术展览、演出等,向世界展示广州独特的岭南文化、商都文化和创新文化。报告会还会关注广州如何利用新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加强其国际文化传播能力。 文化产业发展与国际合作: 2017年,广州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可能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例如,动漫、影视、设计、出版等领域。报告会会关注广州如何吸引国际文化资本,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以及与国际文化机构开展合作。 城市形象塑造与国际视野: 报告会会探讨2017年广州在城市形象塑造方面的努力,例如,通过宣传片、城市推介会等方式,向世界展现一个开放、包容、活力四射的广州。同时,报告会也会关注广州如何提升市民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六、 治理能力: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治理体系 国际化发展离不开与之匹配的治理体系。2017年,广州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治理体系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法治环境优化与国际化规则对接: 报告会关注2017年广州在完善涉外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机制等方面的进展,以营造更加稳定、公平、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更好地对接国际通行规则。 人才引进与服务体系建设: 国际化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报告会会详细介绍2017年广州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国际化人才社区等方面的政策和举措,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加便利、优质的服务。 国际化社区建设与多元文化融合: 报告会会关注2017年广州在建设国际化社区方面的努力,例如,提升国际社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不同文化背景居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营造更加包容、和谐的城市环境。 应急管理与风险防范: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提升城市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至关重要。报告会可能会提及2017年广州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金融风险等方面的应急管理和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七、 挑战与展望:迈向更高水平的国际化发展 尽管2017年广州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报告也会客观分析其面临的挑战。 创新能力仍需提升: 与全球顶尖科技创新中心相比,广州在原始创新能力、尖端技术研发等方面可能仍有差距。 营商环境仍有优化空间: 尽管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但在部分领域,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人才引进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简化和优化。 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有待增强: 在全球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广州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区域协调发展面临挑战: 如何更好地联动珠三角其他城市,形成更强的区域合力,共同参与全球竞争,也是一项重要课题。 基于对2017年发展的分析,报告会提出广州未来国际化发展的前瞻性建议,例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制度优势;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争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提升城市软实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国际文化交流品牌;加强区域协同,形成更强的整体发展合力。 《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17):枢纽型网络城市》是一份具有深度、广度和前瞻性的研究报告,它不仅记录了2017年广州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轨迹,更为广州未来迈向更高水平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引。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城市治理与政策研究感兴趣的读者,我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行动”与“效果”之间的关系。我期望这份报告能像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出广州在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时所采取的实际举措,以及这些举措在2017年这个时间节点上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成效。比如,在吸引跨国公司区域总部、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等方面,是否有具体的案例分析来佐证其国际吸引力的增强?我不希望看到太多空泛的口号,而是期待看到详实的数据对比和扎实的案例研究,去检验那些宏伟蓝图在落地过程中究竟遇到了怎样的挑战。只有通过对具体实践的解剖,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座城市在迈向全球枢纽的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克服了哪些内在的阻力。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吸引人,封面采用了简洁大气的蓝色调,配上广州标志性的天际线剪影,一下子就抓住了眼球。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摸起来厚实而平滑,让人有种想要立刻翻阅的冲动。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处理得当,即便需要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制作水平很高,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和对读者的关怀。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报告,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注重细节的打磨,无疑为后续阅读体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那种对信息载体的细致考量,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的深度和专业性,让人相信这绝非一本敷衍了事的出版物。

评分

初翻阅目录时,我被其中细致的章节划分所吸引,感觉内容结构非常严谨和逻辑清晰。每一部分似乎都紧密围绕着“枢纽”和“网络”这两个核心概念展开,这种聚焦感让人感到专业且可靠。一个城市要实现国际化,绝非一蹴而就,它涉及到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软实力等多个维度的协同作用。我非常好奇报告是如何将这些分散的要素整合起来,构建出一个整体的分析框架的。特别是关于“网络”的构建,是侧重于物理连接(如交通物流),还是更偏向于数字信息和资本流动的无形网络?如果报告能对这些不同层面的网络进行区分和量化分析,那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都会大大提升。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无疑为理解复杂的城市发展规律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中“2017”这个时间标签非常关键,它意味着报告捕捉的是一个特定年份的快照,对于历史研究者而言,这提供了宝贵的横截面数据。我希望它能清晰地界定出2017年广州国际化发展所处的“历史坐标系”。这意味着,它不仅要比较广州自身的发展轨迹,可能还需要参照同期其他对标城市(如上海、深圳,甚至是国际上的类似城市)的进展,从而精确地评估广州的相对位置和比较优势。这种时间维度上的精确性,使得报告的研究成果更具时效性和可验证性。它应该能够回答:在那个特定年份,广州的哪些发展策略是超前的,哪些是滞后的,以及这些判断对于后续几年的城市发展战略产生了何种导向作用。这种时间切片的深度分析,远比泛泛而谈更具价值。

评分

我一直关注着大湾区的发展动态,尤其是广州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本书的出现,正是我寻找系统性分析的绝佳机会。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梳理出过去一年广州在国际化进程中那些关键的转折点和突破口。我希望能看到那些具体的数据支撑,比如外资流入的结构变化、国际航线网络的拓展、高端人才的集聚效应等等。如果报告能够清晰地描绘出广州如何从传统的贸易中心向更高层次的“枢纽型网络城市”迈进的路径图,那将是极具价值的。我更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现象,而是能够深入剖析背后的驱动力、面临的瓶颈以及未来的战略部署,最好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指导未来的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