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购买服务背景下,社区服务的供给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除了社区居委会以外,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服务组织都成为社区服务的提供者。本书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立项、执行和结项作为开篇,以面向社区重点群体的服务项目、面向社区全体居民的服务项目和社区多元共治项目为主体,系统地介绍了各类社区服务项目设计的具体方案和内容。
王世强,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任教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兼任北京市大兴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理事及副主任、门头沟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顾问、石景山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顾问及北京恩派(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顾问。长期担任北京市民政局福彩公益金资助社会组织项目评审专家,多次参与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通州区、房山区、石景山区及多个街道社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评审。主要研究领域为非营利组织政策及管理、社会企业运作与管理、社区服务与社会工作。目前已出版《社会企业兴起的路径研究——两大部门的相互融合与结构差异》《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与政策》等专著。
我之前参与过几个大型基金会的项目评审工作,接触过无数份申请书,大多数都死在“项目逻辑链”这一环上,要么是目标定得太高无法实现,要么就是中间的干预措施和最终目标之间缺乏清晰的逻辑关联。《社区服务项目设计》这本书,如果从一个评审者的角度来看,简直是一本“反套路”指南。它花费了大量篇幅来教导设计者如何构建一个“坚不可摧”的逻辑模型,确保每一步投入(Input)都能清晰地导向产出(Output),并最终实现预期的社会影响(Impact)。书中特别提到了一种“反向设计法”,即先确定你希望在五年后看到的社区状态,然后反推现在必须采取哪些服务干预。这种自上而下的系统性思考,对于那些习惯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基层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思维上的颠覆。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设计”书,更像是一本教你如何“思考”社区问题如何被系统性解决的哲学教材。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对于培养基层的项目管理者,比教他们具体的操作技巧更为重要,因为它塑造了一种严谨的、批判性的项目思维模式。
评分这本《社区服务项目设计》的书籍,说实话,我带着一种非常功利性的目的去翻阅的,毕竟我们社区最近在搞一个为期半年的老年人数字技能提升计划,急需一套靠谱的、能落地执行的方案。拿到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套详尽的逻辑框架,作者似乎非常推崇“需求导向”的初始步骤,这一点我非常赞同。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析如何进行有效的社区利益相关者访谈,并且提供了一套非常细致的问卷模板和数据分析的初步思路。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资源盘点与匹配”的部分,它不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了如何识别社区内部闲置资源——比如退休教师的时间、社区活动室的空余时段——并将其与项目需求进行精准对接。我试着用我们那个数字技能计划去套用书中的模型,发现它能系统性地帮我梳理出当前最大的瓶颈在哪里,是师资力量不足,还是宣传渠道不畅。不过,坦率地说,对于我们这种已经有初步想法的执行者来说,后面关于“风险预案与应急管理”的章节显得略微有些冗余,里面的案例大多是针对大型公益项目,对于我们这种小型、短期的地方性服务,可能需要自己做大量的“减法”才能应用,但总体而言,它的底层方法论是极其扎实的,适合从零开始构建任何社区服务的专业人士。
评分坦白讲,我是一个刚毕业的社工,对理论框架还算熟悉,但一到实际操作层面就手忙脚乱。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些实用的“模板”和“检验清单”。《社区服务项目设计》在流程标准化这块做得相当到位,它引入了一个“PDCA循环”的变体模型,专门针对社区服务的特性做了优化,强调了“快速迭代与小规模试点”的重要性。书中用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展示了如何从一个模糊的概念,一步步拆解成可量化的、有时限的小任务。我个人认为,它在“指标设定与效果评估”方面的内容尤其出色。它没有一味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满意度”,而是引入了“参与率”、“资源利用率”以及“服务对象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百分比”等更具操作性的指标。这对我起草项目申请书非常有帮助,因为它提供了一套可以量化说服资助方的语言体系。唯一的遗憾是,关于如何处理社区内固有的权力结构冲突和邻里矛盾的部分,探讨得略显保守和理论化,实操中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灰色地带”的应对策略。
评分说真的,我本来以为这本关于社区服务设计的书会是一本枯燥的政策文件汇编,充满了各种官方术语和空洞的口号,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更像是一本“实战手册”加上一些人文关怀的结合体。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第三章中对于“项目价值锚定”的论述。他们没有直接告诉你“要做什么好事”,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你提供的服务,在社区的整体生态系统中,到底解决了哪个核心痛点,以及这个痛点解决后,能带来哪些长远的、非量化的社区韧性提升?这种思考方式,瞬间提升了整个项目设计的格局。比如,书中举了一个关于“青少年课后陪伴”的案例,分析的不是孩子成绩提高了多少,而是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如何有效降低了社区的青少年犯罪率和家庭冲突频率,将服务的价值提升到了社会治理的层面。这种宏大叙事和微观操作的平衡感,让我在阅读时时不时会停下来,思考我们正在做的项目是否也有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虽然排版上略显紧凑,但内容的密度和深度绝对对得起它的定价,绝对是社区工作者书架上必备的一本工具书,它教会的不是照搬,而是如何独立思考项目的“为什么”。
评分我是一个非专业的志愿者,主要负责我们老旧小区的美化改造工作,这次借阅《社区服务项目设计》主要是想让我们的美化行动能更“可持续”,别做成那种花架子工程。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是关于“社区赋权”(Community Empowerment)这部分内容。作者非常强调,好的社区服务设计,最终目的应该是让社区自己有能力去持续运营和维护,而不是永远依赖外部力量的输血。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设计一个“渐进式退出机制”,即如何让初期由专业团队主导的项目,逐步将管理权、维护权和决策权交还给居民自治组织。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对于“能力建设工作坊”的描述,它提供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培训核心骨干、如何建立透明的财务监督体系的实用建议。这对我启发很大,因为我们小区的美化项目经常面临的问题是,绿植刚种下去不久就没人管了,或者资金使用不透明导致居民不配合。这本书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治理结构设计方案,让我看到了如何将一次性的“美化行动”转化为长期的“社区自我管理”的契机。从这个角度来看,它的实用价值远超一般的项目管理书籍。
评分昨晚下单 早上就收到了。特别棒
评分值得一读的书,给实务带来帮助
评分?
评分为什么没有发票!如何去报销
评分好评
评分还好,不过属于启蒙教材吧,不是我想要的
评分好评
评分昨晚下单 早上就收到了。特别棒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