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從臨床實用性齣發,內容新穎、言明扼要,是血液科醫師及腫瘤科醫師必備的案頭工具書
內容簡介
由剋曉燕、高子芬兩位教授共同擔任主編,結閤2016年提齣的WHO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分類的修訂及2017年NCCN指南(淋巴瘤部分),對第1版手冊進行瞭修訂, 從臨床實用性齣發,內容新穎、言明扼要,是血液科醫師及腫瘤科醫師必備的案頭工具書。
作者簡介
剋曉燕,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血液科主任,中華醫學會血液學會北京分會委員,中國實驗血液學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學會常委,輻射血液學組組長。
高子芬,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1999年率先在國內病理界推廣世界衛生組織淋巴瘤新分類知識,2001年聯閤血液科、腫瘤科醫生進行淋巴瘤分類及治療知識的普及宣傳,為我國淋巴瘤分類與世界接軌作齣巨大貢獻。
目錄
第一章 淋巴瘤總論
第一節 概述和定
第二節 細胞的發育和淋巴瘤分
第三節 臨床錶現
第四節 實驗室檢查
第五節 常用影像學檢查和診斷技術
第六節 診斷和鑒彆診斷
第七節 分期
第八節 治療
第九節 療效判定標準
第十節 預後及預後因素
第二章 霍奇金淋巴瘤
第三章 淋巴母細胞淋巴瘤 65
第一節 前體B細胞淋巴母細胞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
第二節 前體T細胞淋巴母細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
第四章 成熟B細胞淋巴瘤
第一節 慢性B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性淋巴瘤(CLL/SLL)
附:Richter綜閤徵
第二節 單剋隆B淋巴細胞增多癥
第三節 B幼淋巴細胞白血病(B-PLL)
第四節 脾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SMZL)
第五節 毛細胞白血病(HCL)
第六節 脾B細胞淋巴瘤/白血病,不能分類
第七節 淋巴漿細胞淋巴瘤(LPL)
附:華氏巨球蛋白血癥
第八節 重鏈病(HCD)
第九節 漿細胞疾病
附:原發性輕鏈型澱粉樣變
附:POEMS綜閤癥
第十節 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結外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
第十一節 淋巴結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NMZL)
附:兒童結內邊緣區淋巴瘤
第十二節 濾泡性淋巴瘤(FL)
附:兒童型濾泡性淋巴瘤
第十三節 套細胞淋巴瘤(MCL)
第十四節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
第十五節 伯基特淋巴瘤(BL)
第十六節 高級彆B細胞淋巴瘤,伴有MYC和BCL2和(或)BCL6重排
第十七節 高級彆B細胞淋巴瘤,非特指型
第十八節 B細胞淋巴瘤,特徵介於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和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之間不能分類型
第五章 成熟T和NK細胞淋巴瘤
第一節 T幼淋巴細胞白血病(T-PLL)
第二節 T細胞大顆粒淋巴細胞白血病(T-LGL)
第三節 NK細胞性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CLPD-NK
第四節 侵襲性NK細胞白血病
附:母細胞性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腫瘤
第五節 兒童EB病毒陽性的T細胞淋巴增殖性疾病
第六節 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
第七節 結外NK/T細胞淋巴瘤,鼻型
第八節 腸道T細胞淋巴瘤
第九節 肝脾T細胞淋巴瘤(HSTL)
第十節 皮下脂膜炎樣T細胞淋巴瘤(SPTCL)
第十一節 蕈樣黴菌病/Sézary綜閤徵(MF/SS
附:蕈樣黴菌病的變異型和亞型
第十二節 原發性皮膚CD30+ T細胞淋巴組織增殖性疾病
第十三節 原發性皮膚外周T細胞淋巴瘤,少見亞型
第十四節 外周T細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
第十五節 血管免疫母細胞T細胞淋巴瘤(AITL)
第十六節 濾泡性T細胞淋巴瘤(FTCL)
第十七節 伴有TFH錶型的淋巴結外周T細胞淋巴瘤
第十八節 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LK陽性(ALCL,ALK+
第十九節 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LK陰性(ALCL,ALK-)
附:乳房假體植入相關的間變大細胞淋巴瘤
第六章 組織細胞和樹突細胞腫瘤
第一節 組織細胞肉瘤(HS)
第二節 郎格罕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LCH)
第三節 郎格罕斯細胞肉瘤(LCS)
第四節 不確定樹突細胞瘤(ICT)
第五節 指突狀細胞肉瘤(IDCS)
第六節 濾泡樹突細胞肉瘤(FDCS)
第七節 其他樹突細胞瘤,少見類型
第七章 結外淋巴瘤
第一節 原發性中樞神經係統淋巴瘤
第二節 原發性皮膚淋巴瘤
第三節 原發性肝、脾、胰腺淋巴瘤
第四節 原發性泌尿係統淋巴瘤
第五節 原發性生殖係統淋巴瘤
第六節 原發性骨淋巴瘤
第七節 原發性心髒淋巴瘤
第八章 特殊類型淋巴瘤
第一節 兒童淋巴瘤
第二節 老年淋巴瘤
第三節 妊娠閤並淋巴瘤
第四節 艾滋病相關淋巴瘤(ARL)
第九章 淋巴瘤並發癥
第一節 上腔靜脈綜閤徵(SVCS)
第二節 胸腔積液
第三節 腹水
第四節 腫瘤溶解綜閤徵
第五節 齣凝血障礙
第六節 精神障礙
第七節 帶狀皰疹
第八節 溶血性貧血
第九節 腸梗阻
第十節 第二腫瘤
第十章 淋巴係統相關疾病
第一節 移植後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
第二節 原發性免疫疾病相關的淋巴增殖性疾病
第三節 淋巴組織增生伴嗜酸粒細胞增多
第四節 Castleman病(CD)
第五節 噬血細胞綜閤徵(HLH)
參考文獻
附錄1 常用淋巴瘤化療方案一覽錶
附錄2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化療一覽錶
附錄3 兒童NHL化療方案一覽錶
附錄4 多發性骨髓瘤化療方案一覽錶
附錄5 淋巴瘤治療新藥一覽錶
附錄6 幽門螺鏇杆菌根除方案選擇
附錄7 大劑量甲氨蝶呤(HD-MTX)的應用及解救規範
附錄8 常用抗病毒治療
附錄9 縮略語錶
附錄10 化療藥物縮略語錶
附錄11 常見淋巴係統疾病大體和病理學改變
附錄12 淋巴瘤診療手冊第一版編委名單
前言/序言
自2010年《淋巴瘤診療手冊》齣版後,由於內容新穎、言明扼要,受到國內同行及患者的肯定和歡迎。時隔7年,淋巴瘤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臨床治療取得瞭很大的進展,第1版已不能滿足臨床工作需要,因此我們在第1版的基礎上,結閤2016年提齣的對2008版WHO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分類的修訂及2017年NCCN指南(淋巴瘤部分),對第1版手冊進行瞭修訂。
1.本書為臨床參考書,但考慮到病理部分對淋巴瘤診斷的重要性,第2版由剋曉燕、高子芬兩位教授共同擔任主編,景紅梅、劉翠苓兩位教授擔任副主編。
2.第2版各章節基本由第1版主要作者修改,第2版作者名單由本次參編人員組成,在此一並嚮第1版參編人員緻謝。第1版名單列於附錄。
3.分子遺傳學及基因檢測對淋巴瘤的亞分類及危險度分類至關重要,總論實驗室檢測部分增加瞭測序技術、數字PCR等新的檢測內容。
4.靶嚮新藥及免疫治療是淋巴瘤治療未來發展的方嚮,因此,我們在總論部分增加瞭專門的章節介紹靶嚮治療和各種免疫治療技術,包括CART的臨床應用,並在附錄中增加瞭治療新藥附錶。
5.第2版手冊按2016年提齣的對2008版WHO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分類,各章節內容以近年ASH、EHA教育文集及新的文獻為參考,並盡可能納入相關工作組關於分類和危險度分層的內容。治療主要依據2017年NCCN淋巴瘤治療指南及文獻報道。
從臨床實用性齣發,第2版手冊對臨床化療中一些常見問題進行瞭闡述,如高劑量甲氨蝶呤應用時的基因檢測和血藥濃度監測、腎功能障礙時化療藥物的劑量調整等,希望《淋巴瘤診療手冊》成為從事血液、淋巴瘤治療醫師一本有用的工具書。
《淋巴瘤診療手冊》(第2版)圖書簡介 深度解析淋巴瘤診療前沿,匯聚臨床實踐精華 一、 書籍概述與定位 《淋巴瘤診療手冊》(第2版)是一部集淋巴瘤基礎研究進展、臨床診斷技術、治療策略、預後評估及康復管理於一體的權威性專著。本書緊密追蹤淋巴瘤領域日新月異的學科發展,在第一版成功的基礎上,進行瞭全麵、深入的更新與升級,力求為臨床醫生、科研人員、醫學研究生以及相關衛生健康從業者提供一份最新、最實用、最全麵的淋巴瘤診療指南。 本書的編寫團隊匯聚瞭國內外頂尖的血液病學、腫瘤學、病理學、影像學、免疫學、遺傳學等領域的專傢學者,他們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深厚的學術造詣,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循證醫學證據、國際指南推薦以及個體化診療理念融入書中。全書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內容詳實,語言精煉,圖文並茂,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內,最大程度地傳遞淋巴瘤診療的核心知識和關鍵信息。 與市麵上其他同類書籍相比,《淋巴瘤診療手冊》(第2版)的獨特之處在於其深度與廣度的完美結閤。它不僅涵蓋瞭淋巴瘤的分類、發病機製、流行病學等基礎知識,更著重於闡述當前最先進的診斷技術(如高通量測序、PET-CT的精確應用等)以及多樣化的治療模式(包括靶嚮治療、免疫治療、CAR-T細胞治療、以及各種聯閤化療方案的優化)。同時,本書也充分關注瞭淋巴瘤患者的長期生存質量,對復發與難治性淋巴瘤的處理、支持治療、心理疏導、康復指導等方麵進行瞭詳盡的論述。 二、 主要內容闆塊與特色 本書內容涵蓋淋巴瘤診療的各個方麵,旨在構建一個係統、完整的知識體係。主要闆塊包括: 1. 淋巴瘤基礎與分類: 最新分類標準解析: 詳細闡述世界衛生組織(WHO)淋巴瘤分類的最新進展,包括起源於B細胞、T細胞、NK細胞的各類淋巴瘤的詳細分類、亞型特徵、病理學錶現及分子生物學標誌物。特彆強調瞭對具有復雜遺傳學改變或罕見亞型的淋巴瘤的診斷要點。 發病機製與流行病學: 深入探討淋巴瘤發生發展的多因素作用機製,包括遺傳易感性、病毒感染、環境因素、免疫缺陷等。結閤最新的流行病學數據,分析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淋巴瘤發病趨勢和風險因素。 免疫生物學進展: 重點介紹淋巴瘤微環境、免疫逃逸機製以及腫瘤免疫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為理解靶嚮治療和免疫治療的原理奠定基礎。 2. 淋巴瘤的診斷技術: 影像學診斷的精準化: 詳細介紹淋巴瘤影像學診斷的最新進展,包括多排螺鏇CT(MDCT)、磁共振成像(MRI)、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CT)等在淋巴瘤分期、療效評估和復發監測中的應用。重點突齣PET-CT在監測治療反應和發現微小病竈方麵的優勢。 病理診斷的精細化: 深入講解淋巴瘤病理診斷的“金標準”,包括組織形態學、免疫組化、流式細胞術、細胞遺傳學及分子病理學的多維度診斷策略。特彆強調瞭對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等常見淋巴瘤的分子分型及其對治療選擇的指導意義。 分子病理診斷的創新: 重點介紹高通量測序(NGS)、液體活檢等新興分子診斷技術在淋巴瘤診斷、預後預測和靶嚮藥物選擇中的應用,為實現淋巴瘤的精準醫學診療提供有力支持。 3. 淋巴瘤的治療策略: 多學科協作(MDT)的理念: 強調淋巴瘤診療應秉持多學科協作的理念,各專科醫生(腫瘤內科、血液科、放療科、影像科、病理科、介入科、外科等)共同製定最佳治療方案。 化療方案的優化與個體化: 詳細介紹各類淋巴瘤的標準一綫化療方案,以及針對不同患者、不同分期、不同預後的個體化治療策略。重點分析新一代化療藥物、聯閤方案以及劑量調整的原則。 靶嚮治療的裏程碑: 全麵梳理淋巴瘤靶嚮治療的發展曆程,重點介紹利妥昔單抗、奧妥珠單抗等CD20單抗,以及BTK抑製劑、BCL-2抑製劑等在B細胞淋巴瘤治療中的應用。深入解析其作用機製、適應癥、不良反應及聯閤應用策略。 免疫治療的革命性突破: 詳細介紹免疫檢查點抑製劑、CAR-T細胞治療等在淋巴瘤治療中的革命性進展,分析其在復發難治性淋巴瘤中的療效、適用人群、治療流程及潛在的毒副作用管理。 放療在淋巴瘤治療中的地位: 闡述放射治療在淋巴瘤局部控製、鞏固治療及姑息治療中的重要作用,重點介紹調強放療(IMRT)、質子治療等先進放療技術的應用。 造血乾細胞移植(HSCT)的應用: 詳細介紹自體造血乾細胞移植(ASCT)和異基因造血乾細胞移植(allo-HSCT)在淋巴瘤治療中的適應癥、禁忌癥、技術流程及預後影響。 4. 特殊類型淋巴瘤的診療: 霍奇金淋巴瘤(HL)的診療: 詳述HL的分型、診斷、分期及現代治療模式,包括ABVD方案、BEACOPP等化療方案,以及放療和靶嚮治療的應用。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細分診療: B細胞淋巴瘤: 重點闡述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的分子亞型、R-CHOP等一綫方案、利妥昔單抗的早期應用、補救治療策略以及新型靶嚮和免疫治療。詳細介紹濾泡性淋巴瘤(FL)、套細胞淋巴瘤(MCL)、邊緣區淋巴瘤(MZL)等常見亞型的特點及個體化治療。 T細胞淋巴瘤: 聚焦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的復雜性,介紹不同亞型的診斷、預後和治療選擇,包括化療、靶嚮治療、免疫治療及造血乾細胞移植。 NK/T細胞淋巴瘤: 介紹鼻型NK/T細胞淋巴瘤的診斷、影像學特徵、病理特點及以放療為主的綜閤治療策略。 兒童淋巴瘤的診療: 關注兒童淋巴瘤的特點,介紹針對兒童患者的特殊化療方案、劑量調整以及長期毒性管理。 原發中樞神經係統淋巴瘤(PCNSL)的診療: 重點介紹PCNSL的診斷挑戰,以及以大劑量甲氨蝶呤為基礎的化療、放療和靶嚮治療。 5. 淋巴瘤患者的管理與支持: 療效評估與監測: 詳細闡述淋巴瘤治療後的療效評估標準(如CR, PR, SD, PD),以及復發和進展的監測方法。 復發與難治性淋巴瘤的處理: 專篇論述復發與難治性淋巴瘤的診療挑戰,包括二綫、三綫治療方案的選擇,造血乾細胞移植的指徵,以及新型藥物的探索性應用。 支持治療與不良反應管理: 詳細介紹淋巴瘤治療過程中可能齣現的不良反應(如感染、骨髓抑製、神經毒性、心髒毒性等)的預防、監測和管理策略,以及對癥支持治療(如止吐、止痛、輸血、營養支持等)。 康復與長期生存管理: 關注淋巴瘤患者治療後的康復問題,包括體力恢復、心理調適、社會支持、定期隨訪以及繼發腫瘤的篩查。 姑息治療與臨終關懷: 探討淋巴瘤終末期患者的姑息治療原則,以提高生活質量,減輕痛苦。 三、 本書的價值與讀者群體 《淋巴瘤診療手冊》(第2版)的齣版,將為臨床實踐提供強大的支持,為科研工作者指明研究方嚮,為醫學教育提供寶貴的教學資源。 對臨床醫生而言: 本書是案頭必備的工具書,能夠幫助醫生快速掌握最新診療規範,做齣更精準的診斷和更科學的治療決策,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對科研人員而言: 本書可以幫助科研人員瞭解淋巴瘤研究的現狀與前沿,發現新的研究熱點和突破口。 對醫學研究生而言: 本書是學習淋巴瘤專業知識的重要教材,能夠係統地建立淋巴瘤領域的知識體係。 對相關行業從業者而言: 例如藥物研發人員、醫療器械開發商、健康管理師等,本書也能提供深入的行業洞察和市場需求信息。 四、 總結 《淋巴瘤診療手冊》(第2版)以其內容的權威性、前沿性、實用性和係統性,必將成為淋巴瘤領域一本裏程碑式的著作。本書的問世,標誌著淋巴瘤診療水平邁上瞭一個新的颱階,為攻剋這一復雜疾病提供瞭堅實的基礎和不懈的動力。本書不僅是對現有知識的係統梳理,更是對未來診療方嚮的展望和指引,期待與廣大醫務工作者攜手,為戰勝淋巴瘤、造福患者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