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数字视频系统工程理论,涵盖标清、高清和压缩系统。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数字化、采样、量化和过滤概念,图像采集与显示,标清和高清编码,彩色视频编码,压缩技术,以及新兴的压缩系统,具体有NTSC、PAL、H.264和VP8/WebM,增强JPEG,详细的信息编码及MPEG-2系统,数字视频处理中的元数据。
英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SMPTE)金牌会员,从事数字彩色成像系统,包括数字视频,高清晰度电视,数字电影的制作,目前主要从事视频技术的计算和通信的结合的研究。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引言 
第1章光栅图像2 
1��1幅型比概念3 
1��2几何4 
1��3图像采样4 
1��4数字化4 
1��4��1量化5 
1��4��2一维采样5 
1��4��3二维采样5 
1��5感知均匀性5 
1��6色彩6 
1��7亮度和色差分量6 
1��8数字图像的表示方法7 
1��9标清和高清8 
1��10方形采样8 
1��11幅型比的比较9 
1��12幅型比9 
1��13帧频11 
第2章图像的采样和显示12 
2��1图像状态12 
2��2EOCF标准13 
2��3娱乐节目14 
2��4图像获取14 
2��5面向消费者的视频获取14 
2��6消费类电子显示器15 
第3章线性光和感知均匀性16 
3��1对比16 
3��2对比度17 
3��3感知均匀性18 
3��4“编码100”难题和非线性图像编码18 
3��5线性和非线性21 
第4章量化22 
4��1线性度22 
4��2分贝22 
4��3噪声、信号和灵敏度23 
4��4量化误差24 
4��5全摆幅24 
4��6演播室摆幅(下余量和上余量)25 
4��7接口偏移量26 
4��8处理编码26 
4��9二进制补码回绕27 
第5章对比度和明亮度28 
5��1感知特性28 
5��2显示处理信号的历史28 
5��3数字驱动电平29 
5��4信号和明度之间的关系30 
5��5算法31 
5��6黑色电平设置33 
5��7对比度和明亮度控制的影响33 
5��8交替传译35 
5��9LCD中的明亮度和对比度控制36 
5��10PDP中的明亮度和对比度控制36 
5��11桌面图形的明亮度和对比度控制36 
第6章计算中的光栅图像38 
6��1特征图像的描述39 
6��2光栅图像39 
6��2��1二值图像39 
6��2��2灰度图像40 
6��2��3真彩色图像40 
6��2��4伪彩色图像41 
6��3不同类型之间的转换41 
6��4图像文件42 
6��5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分辨率”42 
第7章图像结构43 
7��1图像重建43 
7��2采样孔径44 
7��3光斑轮廓45 
7��4“箱”分布46 
7��5高斯分布46 
第8章光栅扫描47 
8��1闪烁率、刷新率和帧频47 
8��2扫描简介48 
8��3扫描参数48 
8��4隔行扫描49 
8��5抖动50 
8��6模拟系统中的隔行扫描51 
8��7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51 
8��8扫描表示法52 
8��9运动描绘53 
8��10分段帧(24PsF)53 
8��11视频系统的分类53 
8��12系统之间的转换53 
第9章分辨率55 
9��1幅频响应和带宽55 
9��2视觉灵敏度56 
9��3观看距离和角度56 
9��4克尔效应57 
9��5分辨率58 
9��6视频中的分辨率59 
9��7观看距离59 
9��8再谈隔行扫描59 
第10章恒定照度61 
10��1恒定照度原理61 
10��2CRT补偿62 
10��3从恒定照度的分离62 
10��4亮度63 
10��5照度转换成色度的“泄露”63 
第11章图片渲染66 
11��1环绕效果 66 
11��2色调比例调整66 
11��3渲染合并67 
11��4桌面计算中的图像渲染68 
第12章亮度和色度简介69 
12��1亮度69 
12��2照度简述69 
12��3色差编码(色度)69 
12��3��1Y′PBPR70 
12��3��2Y′CBCR70 
12��3��3Y′UV70 
12��3��4Y′IQ70 
12��4色度亚采样71 
12��4��14∶4∶471 
12��4��24∶2∶271 
12��4��34∶1∶171 
12��4��44∶2∶071 
12��5色度亚采样符号71 
12��6色度亚采样滤波器72 
12��7复合NTSC和PAL的色度73 
第13章SD分量介绍74 
13��1扫描标准74 
13��2宽屏(16∶9)SD76 
13��3方形和非方形采样76 
13��4重采样77 
第14章复合NTSC和PAL的介绍78 
14��1NTSC和PAL编码78 
14��2NTSC和PAL解码79 
14��3S视频接口80 
14��4频率交织80 
14��5复合模拟SD80 
第15章HD介绍81 
15��1HD扫描81 
15��2BT��709 HD彩色编码83 
第16章视频压缩简介84 
16��1数据压缩84 
16��2图像压缩84 
16��3有损压缩84 
16��4JPEG85 
16��5运动JPEG85 
16��6JPEG 200086 
16��7夹层压缩86 
16��8MPEG87 
16��9图像编码类型(I、P、B)87 
16��10重排 89 
16��11MPEG��189 
16��12MPEG��289 
16��13其他MPEG标准90 
16��14MPEG IMX90 
16��15MPEG��490 
16��16H��26490 
16��17帧内AVC91 
16��18WM9、WM10、VC��1编解码91 
16��19CE采样压缩91 
16��20HDV91 
16��21AVCHD92 
16��22IP传输到用户的压缩92 
16��23VP8(WebM)编解码92 
16��24狄拉克(基本)92 
第17章流和文件93 
17��1历史概述93 
17��2物理层94 
17��3流接口94 
17��4IEEE 1394(火线接口、i�盠INK)95 
17��5HTTP实时流媒体(HLS)96 
第18章元数据97 
18��1元数据例1:CD�睤A97 
18��2元数据例2:�眣uv文件98 
18��3元数据例3:RFF98 
18��4元数据例4:JPEG或JFIF99 
18��5元数据例5:序列显示扩展100 
18��6小结102 
第19章立体(三维)视频104 
19��1图像获取104 
19��2S3D显示104 
19��3立体电影104 
19��4时间多路复用105 
19��5偏光法105 
19��6波长复用(光谱立体/杜比)106 
19��7裸眼立体显示106 
19��8视差屏障显示106 
19��9立体光栅显示106 
19��10录制和压缩107 
19��11用户接口和显示107 
19��12幻影108 
19��13聚散度和调节108 
第二部分理论 
第20章滤波和采样110 
20��1采样定理110 
20��2对频率为0��5fS的信号进行采样111 
20��3幅频响应112 
20��4矩形函数的幅频响应113 
20��5sinc(·)加权函数114 
20��6点采样的频率响应114 
20��7傅里叶变换对115 
20��8模拟滤波器116 
20��9数字滤波器116 
20��10冲激响应119 
20��11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119 
20��12滤波器的实际可实现性120 
20��13
前言自2003年年初本书第1版问世以来,视频技术不断发展,视频和计算机图形学两者进一步地“融合”(JimBlinn称之为碰撞)。电视正在没落,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传输正高奏凯歌。如今,哪怕“TV”这个缩写也是值得怀疑的: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TV意味着广播,但今天大部分的视频——来自苹果的iTunes商店、Hulu、Netflix、YouTube等——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在这一版中,我用SD(标清)和HD(高清)取代SDTV(标清电视)和HDTV(高清电视)。
现在,数字视频无处不在,而图P��1所示的模拟扫描已过时。在这一版中,我把像素阵列提高到首要地位。第1版介绍了扫描线,而这一版改用图像行和图像列。这一版删除了微秒,改用样本计数;删除了毫伏,改用像素值。第1版中“巨大的数据容量”等已经被“相当大”或甚至“适中的数据容量”代替。�∫丫�过时。在现代视频和高清中,图像为像素阵列的形式。任何著作若用此类图描述图像的采集或显示,都没有准确地描述数字视频图P��1模拟扫描�≡谖�1996年出版的第一本书《数字视频技术介绍》和本书第1版中,我先介绍编码,然后介绍解码。从工程角度来看,这样的顺序是有道理的。然而,现在我认为这样的顺序里隐藏着一条深深的哲学裂痕。一旦节目素材准备就绪,经过解码并在演播室的参考显示器上播放,同时进行加工,也就是在下行流最终审定播出后,只有解码和显示过程才重要。为了在再次观看时显示一幅逼真的图像而进行图像数据采样和编码还算方便,但在加工时解码并显示图像数据的难度太高。如果创作人员在编码时为了达到某个美学效果而歪曲了颜色,例如,他们将黑电平提升0��15倍,或将色调旋转123°——经典编码方程便不再适用,但这些图像数据的修改并不是编码出错引起的,而是创作意图运用的结果。传统的观念认为编码过程是固定的,但真正重要的是解码过程才是固定的。我提倡的原则很像MPEG的原则,精确定义了解码器,而只要产生的是合法的位流,编码器被允许做任何事。这一版里我强调解码。第2章作为新的一章,概述了这一哲学观点。
视频技术涉及的领域很广。对于本书重点阐述的图像编码,尤其是视觉科学、色彩学、图像学、信号处理与视频技术之间的关系。
如果别处有关于某一章主题的延伸、权威的信息,那么该章的结尾处会有“延伸阅读”部分。
SMPTE是许多老式标准和现代标准的根源。在本书第1版和第2版相隔出版的时间里,SMPTE弃用了许多历史标准的M后缀,而给标准加上ST前缀(并列使用EG表示工程指南,以及RP表示实践建议)。本书根据新的命名引用近期的SMPTE标准。
来到2012年,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模拟电视技术和复合电视技术已经过时。写作本书第1版时,我把精力集中在我认为不会迅速改变的事情上。然而,第1版中可能有15%或20%的内容介绍了现在会被归类为“老式”的技术,主要是模拟电视和复合电视,以及NTSC和PAL。由于对自己花了数百或数千小时写就的内容难以割舍,我虽然把这部分内容拿掉了,但却将其放在《CompositeNTSCandPAL:LegacyVideoSystems》书中,在www�眕oynton�眂om/CNPLVS/上可免费获得。
据说一本书中每出现一个公式就会让潜在的读者减少一半。对于本书,我希望读者在计算过10个公式之后,数量下降到2-10!本书保留了部分公式,但这些公式一般对于理解概念并非必需。如果你被某个公式吓到了,可跳过它,如果你愿意计算的话,也可以稍后再回来。我希望读者能用Bringhurst建议的关于页面组成原则的数学描述的方法来看待数学公式。在其经典著作《字体风格的要素》的第8章,Bringhurst说道:“数学在此不是强加给任何人的苦差事。相反,它们在此完全是为了娱乐。它们的目的是为了愉悦那些也许是希望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乐意检验自己正在做的或要做的或已做的事情的读者。那些在任何时候都更喜欢直接行动而把分析留给别人的读者,在本章中也会满足于研究图画而忽略文字。”
在写作本书时,我小心翼翼地避免引入错误。不过,尽管我和我的审稿人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仍可能会有一些错误。就像我的前一本书一样,我将为这本书编写勘误表,并放在www�眕oynton�眂om/DVAI2/中。请在此页面报告您发现的任何错误,我将努力订正它并把这归功于你!
CharlesPoynton2012年1月于多伦多致谢我对数字视频的入门是在很多年前为由JohnLowry构想而由RichardKupnicki设计的硬件写微代码。RossVideo的创始人Ross继续了我在视频方面的教育。感谢这三个人。
应CJOH的工程副总裁AustinReeve之邀,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加拿大渥太华的CJOH�睺V测试我的理论。感谢他的自信、幽默和耐心。
非常感激这几十年来不仅是我同事,更是我密友的4个人:C�盧�盋aillouet、PierreDeguire、CharliePantuso和MarkSchubin。
感谢鼓励我参加这个项目的同事,他们都在不同阶段审阅了我的手稿:DavidBancroft、GeorgeJoblove、PeterSymes,还有DaveLehoty——在很久以前就建议了本书所用的书名!
以下诸位审阅了部分手稿并指出了错误:DonCraig、JosephGoldstone和AdamWilt。也向他们致歉,因为这次无法把他们所有的建议都包含进来。
感谢为第1版提供错误报告的网友,特别是KenGreenebaum、DraganMatkovic'和AndrewMurray;特别感谢JayZipnick关于颜色计算的几点建议。
写作本书之时,我正在BrianFunt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感谢他对本书的贡献,其中许多相关内容都可在本书中找到。
DianeCerra是我第一本书以及本书第1版的耐心细致的编辑。她的意见和辛勤工作使第2版成形。SaraBinns、LauraLewin、SaraScott和GrahamSmith是MorganKaufmann出版社负责本书的全体专业编辑,感谢他们。也感谢优秀的文字编辑CharlesRoumeliotis。
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他们的爱和鼓励:Peg、Al、Kim、Brenna、Alana、爸爸,还有Jean。也感谢Jeri、Corot、Ben和Paige。
感谢Barbara,我生命中的爱,以及我们的女儿Quinn和Georgia。
译者序图像是人类认识世界并且传递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数字视频就是以数字形式记录的连续图像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数字视频与高清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生产中。数字视频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视频技术的应用领域将会不断扩大。
本书从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实际问题、演播室标准、视频压缩、发行标准6个大的方面系统阐述了数字视频与高清技术。作者多年从事数字视频与高清技术方面的学术及工程应用研究,在书中对基本概念的诠释极为精准,这使得本书在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希望本书中文版的发行能吸引我国更多的科研人员从事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系统研制,提高国内学者在数字视频和高清技术方面的基础素养,为将来的创新研究打下基础。
全书由褚晶辉、吕卫、马永涛和宫霄霖共同翻译,全书的译文由刘开华教授统一术语、格式,并进行一致性检查和统稿。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对原著关于图的细微描述做了删减,对原著的排版格式进行了修改,以适应国内读者的习惯。刘开华教授课题组的研究生薛蒙蒙、付伟、汪忠伟、徐文会、张忍、王晶、沈郭浩、申倩伟、曾亚辉对本书翻译做出很大贡献,在此表示谢意!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积极引进本书,使得本书中文版能够尽快与读者见面。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力求忠实、准确地表达原著的本意,同时保留原著的写作风格。尽管数字视频与高清技术是译者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但由于水平有限,译文中难免存在一些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电子与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数字媒体等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数字视频技术”课程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或培训教材;还可供在视频技术、图像处理与通信、电视工程技术、影视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影技术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及维护的科技人员阅读、参考。
译者2017年4月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期待。作为一名资深的视频后期制作师,我一直对视频信号的处理和优化过程充满好奇,但过去接触到的资料多以软件操作为主,技术原理部分总是语焉不详。 《数字视频和高清:算法和接口(原书第2版)》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数字视频的各个层面,从最底层的采样理论,到复杂的编码算法,再到各种传输接口的标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接口”这一概念的详尽剖析,它不仅列举了各种主流接口(如 SDI, HDMI),更重要的是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技术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它们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这本书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我们需要不同的接口,以及这些接口是如何确保高清视频数据能够高效、准确地传输的。它为我提供了看待视频制作流程的更深层次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各种工具,从而提升我的工作效率和作品质量。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排版和内容组织方式,在技术书籍里算得上是相当用心了。作为一名对视频处理流程很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之前看过的很多技术书,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只是蜻蜓点水。但《数字视频和高清:算法和接口(原书第2版)》给我带来了惊喜。它的逻辑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信号采集开始,一步步深入到编码、传输、显示等各个环节,就像一条完整的生产线一样展现在眼前。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每个概念时,都会配上详细的插图和流程图,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复杂的数学公式,在结合图示后,也变得容易理解多了。书中的例子也很有代表性,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视频应用联系起来。比如,关于色彩空间和色度采样那一章,作者花了很大篇幅去讲解YUV、YCbCr等概念,并且解释了它们在视频压缩中的作用,这让我对我们平时看到的“色彩鲜艳”有了更深的理解。虽然我还在学习过程中,但这本书已经帮助我建立起了一个非常宏观的认知框架,让我知道在庞大的数字视频领域,哪些是关键的技术点,哪些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评分老实说,在入手这本书之前,我对“数字视频”和“高清”这两个词的理解还停留在“清晰度更高”、“画面更流畅”这样的表面认知。直到我开始阅读《数字视频和高清:算法和接口(原书第2版)》,我才意识到背后隐藏着如此庞大而精密的科学体系。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看到了像素是如何被捕捉、编码、传输,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我最震撼的是关于压缩算法的章节,它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解释了如何用更少的比特来表示更丰富的图像信息,比如我以前就不知道原来运动补偿是这么工作的。还有关于色彩科学的部分,讲解得非常细致,让我对RGB、YUV这些色彩空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明白了为什么不同设备上看同一个画面会有差异。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好,虽然是技术书籍,但并不枯燥,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例子,让那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更容易消化。我现在看电视、看电影,都会不由自主地去想背后的技术原理,这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作为一个资深媒体技术研究员,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最新技术洞见和深入算法分析的书籍。 《数字视频和高清:算法和接口(原书第2版)》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停留在概念的介绍,而是对数字视频的核心算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包括但不限于帧内/帧间预测、变换编码、量化以及环路滤波等,这些都是现代视频编码标准(如H.264/AVC, H.265/HEVC)的基础。书中对这些算法的数学原理和计算过程的解释,虽然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对于理解其内在机制至关重要。同时,它也涵盖了各种接口标准,例如串行数字接口(SDI)在专业广播领域的应用,以及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在消费电子市场的普及,并分析了它们的技术特性和演进。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接口协议中的错误检测和纠错机制的讨论感兴趣,这对于保证视频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这本书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也让我对未来视频技术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最近工作中的救星!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视频工程师,我对数字视频和高清背后的技术细节一直感到一知半解。之前尝试过一些网络上的教程和零散的资料,但总是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直到我翻开这本《数字视频和高清:算法和接口(原书第2版)》,感觉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虽然我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算法的推导,但光是那些清晰的概念解释和图示,就足以让我茅塞顿开。特别是关于编码压缩的章节,我以前一直觉得这东西太抽象,但作者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把熵编码、运动补偿这些复杂的概念讲得明明白白。还有接口标准的部分,像HDMI、SDI的介绍,让我对不同设备之间如何“对话”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更让我看到了这些理论是如何在实际应用中落地生根的。我甚至开始尝试阅读一些相关的技术文档,发现理解起来比以前轻松了不止一个档次。这本书绝对是那种可以反复翻阅,每次都能获得新领悟的宝藏。它为我构建了一个扎实的数字视频技术知识体系,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数字视频和高清技术感兴趣的同行,特别是像我一样希望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的工程师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