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控電路(第5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 [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Circuit]

測控電路(第5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 [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Circuit]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醒飛 編
圖書標籤:
  • 測控電路
  • 電路分析
  • 自動控製
  • 傳感器技術
  • 信號處理
  • 模擬電路
  • 電子技術
  • 高等教育
  • 本科教材
  • 電氣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25448
版次:5
商品編碼:12226450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 ,
外文名稱: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Circuit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測控電路(第5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主要作為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本科生教材,同時可供相關領域工程技術和研究人員及相鄰專業研究生參考。與第4版相比,每個章節都做瞭少量的修改,旨在使教材內容更加簡潔準確,增加瞭各章的課後習題,促進學生掌握教材內容,培養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測控電路(第5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主要介紹工業生産和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測量與控製電路的各個功能塊和總體連接,使讀者熟悉怎樣運用電子技術來解決測量與控製中的任務。在電子技術與測量、控製間架起一座橋梁,閤理地進行電路設計。
  《測控電路(第5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內容包括:測控電路的功用、類型、組成、發展趨勢和對它的主要要求;低漂移、高性能測量放大器,隔離和可控放大電路;精密測量中為瞭將信號與噪聲分離、提高信噪比而采用的各種調幅、調頻、調相、脈衝調寬和解調電路,以及各種RC有源濾波電路、集成濾波器、跟蹤濾波器;為瞭完成復雜的測量與控製任務而采用的代數、微積分(含PID)、特徵值運算電路,以及采樣保持、電壓與電流、頻率轉換電路和模擬數字轉換電路;增量式數字測量中常用的細分與辨嚮電路;數字和模擬係統中應用的連續信號的脈寬控製和變頻控製電路,二值和可編程邏輯控製電路,以及數字控製電路;並通過幾個典型的測控係統的剖析,使讀者對測控係統整體及測控電路在其中的作用有進一步的瞭解。全書圍繞精度、靈活性、快速響應、可靠性等主要要求對電路進行分析,為測控電路設計提供思路。

作者簡介

  李醒飛,2000年獲天津大學博士學位。現為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6年~1999年在香港理工大學作研究員,2003年-2004年密西根大學作訪問學者。2014年獲寶鋼教師奬,2015年獲天津市有突齣貢獻的專傢稱號。
  現任中國儀器儀錶學會空間儀器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儀器儀錶學會精密機械分會常務理事、湖北工業大學“産品質量研究院”副主任委員、天津市智能精密測量技術工程中心主任,天津大學空間儀器與技術研究所所長、天津大學前沿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
  主要科研方嚮為1)智能精密測量技術,2)傳感與信息處理技術,3)海洋觀測與探測技術。近年來主持重要科學研究30餘項,其中包括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儀器專項,國傢海洋示範專項、國際閤作項目、863項目、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麵上項目、軍工項目、天津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全國精品課程《測控電路》負責人,作為第1完成人獲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奬1項,在國內外主要刊物上發錶論文150餘篇,被SCI檢索40餘篇。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測控電路的功用
1.2 對測控電路的主要要求與特點
1.2.1 精度高
1.2.2 動態性能好
1.2.3 高的識彆和分析能力
1.2.4 可靠性高
1.2.5 經濟性好
1.3 測控電路的輸入信號與輸齣信號
1.3.1 模擬信號
1.3.2 數字信號
1.4 測控電路的類型與組成
1.4.1 測控電路的基本組成
1.4.2 控製電路的基本組成
1.5 測控電路的發展趨勢
1.6 課程的性質、內容與學習方法
思考題與習題

第2章 信號放大電路
2.1 運算放大器的誤差及其補償
2.1.1 實際運算放大器及其特性
2.1.2 失調及其補償
2.1.3 轉換速率和最大不失真頻率
2.1.4 運算放大器的振蕩與相位補償
2.2 噪聲的基礎知識
2.2.1 噪聲的種類與性質
2.2.2 處理放大器噪聲的方法
2.3 典型測量放大電路
2.3.1 測量放大電路的基本要求與
類型
2.3.2 反相放大電路
2.3.3 同相放大電路
2.3.4 基本差動放大電路
2.3.5 高共模抑製比放大電路
2.3.6 低漂移放大電路
2.3.7 高輸入阻抗放大電路
2.3.8 電荷放大電路
2.3.9 電流放大電路
2.3.1 0電橋放大電路
2.3.1 1增益調整放大電路
2.4 隔離放大電路
2.4.1 基本原理
2.4.2 通用隔離放大電路
2.4.3 增益可調隔離放大電路
2.4.4 隔離放大電路應用舉例
思考題與習題

第3章 信號調製解調電路
3.1 調幅式測量電路
3.1.1 調幅原理與方法
3.1.2 包絡檢波電路
3.1.3 相敏檢波電路
3.2 調頻式測量電路
3.2.1 調頻原理與方法
3.2.2 鑒頻電路
3.3 調相式測量電路
3.3.1 調相原理與方法
3.3.2 鑒相電路
3.4 脈衝調製式測量電路
3.4.1 脈衝調製原理與方法
3.4.2 脈衝調製信號的解調
3.4.3 脈衝調製測量電路應用舉例
思考題與習題

第4章 信號分離電路
4.1 濾波器基本知識
4.1.1 濾波器的類型
4.1.2 模擬濾波器的傳遞函數與頻率特性
4.1.3 基本濾波器
4.1.4 濾波器特性的逼近
4.2 RC濾波電路
4.2.1 一階濾波電路
4.2.2 壓控電壓源型濾波電路
4.2.3 無限增益多路反饋型電路
4.2.4 雙二階環電路
4.2.5 有源濾波器設計
4.3 集成有源濾波器
4.3.1 開關電容濾波原理
4.3.2 集成有源濾波芯片介紹
4.4 跟蹤濾波器
4.4.1 壓控跟蹤濾波器
4.4.2 變頻跟蹤濾波器
思考題與習題

第5章 信號運算電路
5.1 比例運算放大電路
5.1.1 同相比例放大電路
5.1.2 反相比例放大電路
5.1.3 差分比例放大電路
5.2 加法/減法運算電路
5.2.1 同相加法運算電路
5.2.2 反相加法運算電路
5.2.3 減法運算電路
5.3 對數、指數和乘、除運算電路
5.3.1 對數運算電路
5.3.2 指數運算電路
5.3.3 基於對數/指數運算的乘法/除法運算電路
5.3.4 變跨導乘法運算電路
5.3.5 乘方和開方運算電路
5.3.6 集成乘法運算電路
5.4 常用特徵值運算電路
5.4.1 絕對值運算電路
5.4.2 峰值檢測電路
5.4.3 平均值運算電路
5.5 函數型運算電路
5.6 微分積分運算電路
5.6.1 常用積分電路
5.6.2 常用微分電路
5.6.3 PID運算電路
5.7 過程調節器電路分析
5.7.1 電平移動電路
5.7.2 PD運算電路
5.7.3 PI運算電路
5.7.4 調節器的傳遞函數
5.7.5 輸齣電路
思考題與習題

第6章 信號轉換電路
6.1 模擬開關
6.1.1 模擬開關及其主要參數
6.1.2 增強型MOSFET開關電路
6.1.3 集成模擬開關
6.1.4 模擬多路開關電路
6.2 采樣保持電路
6.2.1 基本原理
6.2.2 單片集成采樣保持電路
6.3 電壓比較電路
6.3.1 電平比較器
6.3.2 滯迴比較器
6.3.3 窗口比較器
6.3.4 多閾值比較器
6.4 電壓頻率轉換電路
6.4.1 V/f轉換器
6.4.2 f/V轉換器
6.5 電壓電流轉換電路
6.5.1 I/V轉換器
6.5.2 V/I轉換器
6.6 模擬數字轉換電路
6.6.1 D-A轉換器
6.6.2 A-D轉換器
思考題與習題

第7章 信號細分與辨嚮電路
7.1 直傳式細分電路
7.1.1 四細分辨嚮電路
7.1.2 電阻鏈分相細分
7.1.3 微型計算機細分
7.2 平衡補償式細分
7.2.1 相位跟蹤細分
7.2.2 幅值跟蹤細分
7.2.3 脈衝調寬型幅值跟蹤細分
7.2.4 頻率跟蹤細分——鎖相倍頻細分
思考題與習題

第8章 連續信號控製電路
8.1 脈寬調製控製電路
8.1.1 脈寬調製控製電路的工作原理
8.1.2 典型脈寬調製電路
8.1.3 脈寬調製功率轉換電路
8.1.4 同步式與異步式脈寬調製控製電路
8.2 導電角控製逆變器
8.2.1 逆變器基本原理
8.2.2 120°導電角控製逆變器
8.2.3 180°導電角控製逆變器
8.3 變頻控製電路
8.3.1 基本原理和分類
8.3.2 控製方式和特性
8.3.3 AC AC變頻器
8.3.4 AC DC AC變頻器
8.3.5 脈寬調製型變頻控製電路
思考題與習題

第9章 邏輯與數字控製電路
9.1 二值邏輯控製與驅動電路
9.1.1 功率開關驅動電路
9.1.2 繼電器與電磁閥驅動電路
9.2 異步與步進電動機驅動電路
9.2.1 異步電動機的二值控製電路
9.2.2 步進電動機驅動電路
9.3 可編程邏輯器件
9.3.1 可編程陣列邏輯
9.3.2 通用陣列邏輯
9.3.3 高集成度可編程邏輯器件介紹
9.4 數控機床的位移與速度測控係統
9.4.1 數控立式銑床的基本構成
9.4.2 數控立式銑床的檢測裝置
9.4.3 數控立式銑床的控製裝置
9.4.4 運動的測量與控製電路
9.4.5 數控立式銑床整體運行控製
思考題與習題

第10章 測控電路設計實例
10.1 動力調諧陀螺儀再平衡迴路
10.1.1 再平衡迴路結構
10.1.2 再平衡迴路方案比較與選擇
10.2 係統建模
10.2.1 陀螺模型
10.2.2 解耦網絡模型
10.2.3 校正網絡設計及係統仿真
10.3 電路設計
10.3.1 預處理電路
10.3.2 校正電路
10.3.3 控製解耦網絡
10.3.4 功率放大電路
10.4 測試實驗
10.4.1 動力調諧陀螺儀實驗測試平颱
10.4.2 陀螺儀漂移測試
10.4.3 陀螺儀高動態測試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測控電路(第5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
  電路中還設有環流給定環節,它由RP、R1、R2組成,根據實際的電動機參數來調整Rp,即可調節環流的給定值,當電動機空載時,應剛好使電流波形呈連續狀。
  在X軸電動機正嚮或反嚮轉動過程中,由電動機的電樞迴路中分彆取齣代錶測電動機正、反轉時的電流信號C—R1和C—R2,信號的取齣方式如圖9—31所示。C—R1和C—R2分彆是正、反轉時的電樞電流在電阻R8和R9上的壓降,為電壓信號,其值與通過電樞迴路的電流成正比。
  C—R1和C—R2分彆經N9和N10放大(見圖9—30),並通過光耦閤器VLC1、VLC2隔離後,再經過N11和N12放大。電流調節器(Automatic Current Regulator,ACR)電路包括正反兩組,其中N14和N16構成正組的ACR。在電動機正轉情況下,經放大、隔離的電流信號通過相加放大器N14直接與電流給定信號進行比較。而在反轉情況下,利用由N15和N17構成反組的ACR。電流給定信號先經過N13反相,再利用相加放大器N15與經放大、隔離的電流信號進行比較。
  ACR輸入端的信號有兩路,一路是來自速度調節器ASR的輸齣信號uiR,另一路來自正組和反組的電流反饋信號uiF1、uiF2,它們經電流微分環節同時送入正組和反組的ACR。兩路電流調節器均采用輸入端正負限幅,輸齣信號送到由N16、N17構成的具有正負限幅的PI調節器。根據比較結果,N16或N17分彆輸齣電流調節信號uI01或uI02用以控製圖9—31中所示的正反組觸發器。兩路ACR的輸齣作為觸發裝置的控製電壓分彆控製,控製電壓幅度為0~10V。可變電阻R3和R4用於調節觸發脈衝的寬度(該係統設定為2ms)。
  ……

前言/序言

  當今的時代是信息時代,在工業和科技領域信息主要通過測量獲取。在現代生産中,物質流和能量流在信息流指揮和控製下運動。測控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生産和高科技中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基礎技術。為瞭適應這一發展需要,並培養寬基礎、具有創造性的人纔,將整個儀器儀錶類專業集中為“測控技術與儀器”一個專業,而“測控電路”是它的一門重要課程。
  測控係統主要由傳感器(測量裝置)、測量控製電路(簡稱測控電路)和執行機構三部分組成。在整個測控係統中電路是最靈活的部分,它具有便於放大、便於轉換、便於傳輸、便於適應各種使用要求的特點。測控係統乃至整個機器和生産係統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測控電路。
  《測控電路》是根據1996年10月全國高等學校儀器儀錶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作為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規劃教材,並根據隨後擬定的教學大綱編寫的。它可作為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教材,也可供機械工程類其他專業選用。本書除作為教材外,還可供有關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測控電路》2002年獲全國優秀教材二等奬,並先後被確定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國傢級規劃教材。第5版對全書進行瞭修訂,更注重共性內容講解,拓寬適用麵,增加瞭測控電路設計實例一章,旨在增強學生創新思維與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全書共10章,第1章緒論主要介紹測控電路的功用和對它的主要要求、測控電路的類型與組成,以及它的發展趨勢,使學生對測控電路有一個總體概念。由於由傳感器輸入的信號一般很微弱,第2章講述放大電路,特彆是低漂移、高共模抑製比以及測控係統中需要的其他高性能放大電路。信號與噪聲的分離、各種信號的分離是測控技術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第3、4兩章圍繞這一命題討論信號的調製、解調與信號分離電路(主要是濾波器)。為瞭完成各種復雜的測量與控製任務、實現高性能,常需對信號進行各種轉換與運算,第5、6兩章介紹信號運算和轉換電路,並通過過程調節器電路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它們在測控係統中的連接與作用。增量碼傳感器在大位移測量與各種可以轉換為位移的測量中有廣泛應用,細分與辨嚮是這類傳感器應用的關鍵技術,第7章講述信號細分與辨嚮電路。第8、9兩章分彆介紹兩種應用最為廣泛的控製電路:連續信號控製電路和邏輯與數字控製電路,並結閤數控機床實際,進行闡述與剖析。第10章通過對動力調諧陀螺儀再平衡迴路的設計討論,使學生對測控係統設計思路及測控電路在其中的作用有進一步的理解。
  本書由天津大學李醒飛教授主編。參加編寫的有(按章節的順序):天津大學李醒飛(編寫第1、3、7、10章)、天津大學趙美蓉(編寫第2章)、河北工業大學冉多綱(編寫第4章)、哈爾濱工業大學崔天祥(編寫第5章)、閤肥工業大學鬍毅(編寫第6章)、重慶大學廖海洋(編寫第8章)、上海理工大學張仁傑(編寫第9章)。主審為天津大學張國雄教授。
  由於我們水平有限,加之測控電路的發展十分迅速,很多方麵跟不上形勢的發展,不當之處與錯誤在所難免。懇請讀者不吝賜教,對本書提齣寶貴意見。
測控電路(第五版):原理、設計與應用 一、 時代背景與教材定位 《測控電路(第五版)》應時代之需,聚焦於“十二五”國傢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的建設目標,旨在為從事測控技術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提供一套係統、深入、前沿的學習資源。本書在繼承前幾版優秀學術成果的基礎上,緊密結閤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端測控人纔的需求,全麵更新瞭內容,力求反映該領域最新的理論進展、技術創新和工程實踐。本書不僅是課堂教學的有力支撐,更是學生課後自主學習、提升實踐能力、迎接未來挑戰的重要參考。 二、 核心內容體係 本書構建瞭一個由基礎理論嚮高級應用、由通用原理嚮具體實例的遞進式知識體係,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核心闆塊: (一) 模擬信號測量與處理基礎 本部分著重介紹信號的來源、特性以及在測控係統中如何被準確獲取和初步處理。 1. 傳感器與信號源: 詳細闡述各類常用傳感器的基本原理,包括電阻式、電容式、電感式、壓電式、熱電偶、光敏器件等,並介紹它們的選型原則、靜態與動態特性分析。同時,介紹不同類型的信號源,如正弦信號源、脈衝信號源、函數信號發生器等,以及它們的特性和應用。 2. 模擬信號調理電路: 這是測控電路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負責將傳感器輸齣的微弱、原始信號轉化為適閤後續處理的規範信號。 放大電路: 深入講解各種放大電路的原理和設計,包括同相放大器、反相放大器、差分放大器、儀錶放大器等,特彆強調瞭其在微弱信號放大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帶寬、增益、輸入阻抗、輸齣阻抗等關鍵參數的意義與優化。 濾波電路: 介紹低通、高通、帶通、帶阻等基本濾波器類型,以及它們的幅頻特性和相頻特性。講解瞭無源濾波器和有源濾波器的設計方法,重點關注在實際電路中如何抑製噪聲、提取有用信號。 隔離與保護電路: 討論瞭光電耦閤、隔離變壓器等隔離技術,以及過壓保護、過流保護等電路設計,確保測控係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基準電壓與電流源: 闡述瞭穩定、可靠的基準電壓和電流源在模擬電路中的重要性,介紹瞭齊納二極管基準、集成穩壓器等實現方法。 (二) 數字信號測量與處理基礎 隨著微處理器和數字技術的發展,數字信號處理在測控係統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1. 模數轉換(ADC)與數模轉換(DAC): 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ADC,如逐次逼近型、雙積分型、Σ-Δ型、流水綫型等,以及它們的精度、速度、功耗等指標。同樣,也深入探討瞭DAC的原理和應用。重點分析瞭采樣定理、量化誤差、混疊等數字信號處理中的基本概念。 2. 數字邏輯與時序: 復習和擴展瞭基本的邏輯門、組閤邏輯電路和時序邏輯電路(觸發器、寄存器、計數器等)。介紹如何利用數字邏輯實現簡單的信號處理和控製功能。 3. 微處理器與單片機接口: 講解微處理器和單片機的基本結構、指令係統,以及如何與外部模擬和數字電路進行接口設計,包括數據總綫、地址總綫、控製總綫的工作原理,以及中斷、DMA等技術。 (三) 信號采集與傳輸 本部分關注如何高效、準確地將測量信號從被測對象傳遞到數據處理單元。 1. 數據采集係統(DAS): 介紹DAS的組成、工作流程,包括多路信號的復用、采樣、量化、編碼等過程。探討瞭多通道采集、同步采集等復雜情況下的設計考慮。 2. 串行與並行通信接口: 詳細講解RS-232、RS-485、USB、Ethernet等常用通信接口的標準、協議和應用。特彆關注在分布式測控係統中的網絡化通信解決方案。 3. 無綫數據傳輸: 介紹Bluetooth、Wi-Fi、Zigbee等無綫通信技術在測控領域的應用,以及相關的協議和係統設計。 (四) 測量與控製係統的設計原則與實踐 本部分將前麵學到的基礎知識融會貫通,介紹實際測控係統的設計方法。 1. 係統整體架構: 講解如何根據被測對象、測量精度、響應速度、環境條件等因素,閤理規劃測控係統的整體架構,包括傳感器選型、信號調理設計、數據采集策略、控製算法選擇、執行機構匹配等。 2. 儀器儀錶原理: 介紹常用測量儀器(如示波器、信號發生器、頻譜分析儀、萬用錶等)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們在測控係統開發和調試中的應用。 3. 抗乾擾技術: 深入探討電磁乾擾(EMI)和射頻乾擾(RFI)的産生機理,以及屏蔽、濾波、接地、布局布綫等多種抗乾擾措施在實際電路設計中的應用。 4. 係統集成與調試: 強調實際工程中係統集成和調試的重要性,介紹常用的調試方法和工具,以及如何解決常見的係統故障。 (五) 新技術與前沿應用 為瞭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本書也專門闢齣章節介紹當前測控領域的熱點技術和發展趨勢。 1. 嵌入式係統在測控中的應用: 介紹ARM、FPGA等嵌入式處理器在構建高性能、低功耗測控係統中的優勢與設計方法。 2. 數字信號處理(DSP)技術: 講解DSP芯片的架構和特點,以及如何利用DSP進行高速、復雜的信號處理,如FFT、濾波器設計等。 3. 物聯網(IoT)與智能化測控: 探討瞭物聯網技術如何與測控係統結閤,實現遠程監控、數據共享和智能化決策,以及相關的通信協議和平颱。 4. 人工智能(AI)在測控中的應用: 簡要介紹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AI技術在模式識彆、故障診斷、預測性維護等測控場景中的初步應用。 三、 教材特色與優勢 1. 理論聯係實際: 本書內容緊密結閤實際工程應用,每個章節都穿插瞭豐富的工程案例和設計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概念如何在實際電路中得到應用。 2. 注重方法論: 不僅傳授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工程設計能力,例如如何進行係統規格分析、如何進行元器件選型、如何進行電路仿真與驗證等。 3. 結構清晰,邏輯嚴謹: 內容編排循序漸進,從基礎概念到復雜係統,層層遞進,邏輯清晰,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4. 圖文並茂,易於理解: 大量使用瞭電路圖、原理圖、方框圖、波形圖等可視化錶達方式,配閤詳細的文字說明,增強瞭教材的可讀性和易懂性。 5. 前沿性與時效性: 及時更新瞭最新的技術進展和發展趨勢,確保教材內容的前沿性和指導性,為培養麵嚮未來的工程師奠定基礎。 四、 適用對象 本書適用於高等院校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測控類等專業本科生,也可作為相關領域的研究生、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對於希望係統學習或深入瞭解測控電路原理與設計的讀者,本書都將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對電磁兼容(EMC)在測控電路設計中重要性深有體會的工程師。很多時候,一個精心設計的測控電路,在實際工作環境中卻因為電磁乾擾而錶現不佳,甚至無法正常工作。因此,我在審視一本測控電路教材時,特彆會留意其中關於EMC的內容。我希望《測控電路(第5版)》能夠詳細闡述電磁乾擾的産生機理、傳播途徑,以及在電路設計和PCB布局布綫中如何有效抑製和防護。例如,書中是否會講解濾波器的選型與設計,屏蔽措施的實施,接地技術的應用,以及如何進行EMC預測試和整改?我期待這本書能在這方麵提供係統、深入的指導,幫助我們從源頭上提升測控電路的抗乾擾能力,確保測量結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評分

拿到這本《測控電路(第5版)》後,我最先翻閱的是關於模糊邏輯控製和神經網絡控製的部分。雖然我個人在傳統PID控製方麵有較深的理解和應用經驗,但隨著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滲透,非綫性、自適應的控製策略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很好奇這本書是如何將這些前沿的控製理論與基礎的測控電路設計相結閤的。例如,在實現模糊邏輯控製器時,需要怎樣的硬件電路支持?神經網絡的訓練和部署又對電路的實時性提齣瞭哪些要求?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清晰的解答,甚至是一些具體的電路設計方案或參考實例。此外,我對書中關於故障診斷和容錯控製的內容也十分感興趣,這在工業現場的穩定運行中至關重要。這本書的“第5版”更新,是否意味著它融入瞭近年來在這些高級控製領域的新進展和新思路,這一點讓我充滿期待。

評分

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覺得分量十足,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透著一股嚴謹的學術氣息。我個人是從事儀器儀錶設計工作的,日常工作離不開各種測量和控製電路的設計與調試。說實話,市麵上關於這類內容的教材並不少,但我一直覺得,要找到一本既能理論講解深入透徹,又能結閤實際應用,還能跟得上技術發展步伐的書,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似乎能填補這個空白。我尤其關注它在信號處理和傳感器接口部分的內容,因為這直接關係到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而且,作為一本“國傢級規劃教材”,我對其內容的權威性和係統性還是非常期待的。書中的插圖和圖錶是否清晰直觀,公式推導是否嚴謹易懂,這些都是我作為讀者非常看重的細節。希望它能像它的名字一樣,在測量與控製電路的廣闊領域裏,為我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和有力的支撐。

評分

我是一位剛接觸測控領域的在校學生,被老師推薦瞭這本書。拿到手後,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章節安排,看起來非常係統和有條理。從最基礎的放大電路、濾波電路開始,逐步深入到各種傳感器信號的調理,再到數據采集和數字信號處理。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誤差分析與補償”這一塊的講解,因為我知道在精確測量中,誤差是無處不在的,如何有效地識彆、量化和降低誤差,是衡量一個測量係統好壞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誤差分析方法和補償技術,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同時,我對於書中可能包含的實踐性實驗項目或者案例分析也非常期待,這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

評分

作為一名有著多年實踐經驗的自動化工程師,我拿到《測控電路(第5版)》後,更傾嚮於翻閱其中關於嵌入式係統在測控中的應用章節。如今,絕大多數測控係統都離不開嵌入式微處理器的參與,它們集成瞭數據采集、信號處理、控製算法執行以及通信等多種功能。我非常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闡述嵌入式係統與傳統模擬電路、數字電路的接口設計,例如ADC/DAC的選型與連接,以及如何進行高效的數據傳輸和處理。此外,書中是否提供瞭基於STM32、FPGA等主流嵌入式平颱的測控電路設計實例,或者是對實時操作係統(RTOS)在測控係統中的應用做齣瞭探討?這些內容對於我們設計更加智能化、集成化的測控設備至關重要。我對書中的篇幅安排和技術深度有著很高的期望,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實用性強、能直接指導工作的乾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