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必读:包公案:青少版

中小学生必读:包公案:青少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富强 著
图书标签:
  • 包公
  • 宋朝
  • 历史故事
  • 青少年读物
  • 正义
  • 廉洁
  • 传统文化
  • 侦探故事
  • 经典故事
  • 成长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1552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0256
品牌:博集天卷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经典著作的优秀改写,在世界文化先进、关怀儿童阅读的国家,是一个不停止的现代做法,是一个很成熟的出版方式。”——梅子涵

◎《包公案》是世界上较早的推理小说,它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可以锻炼人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经典名著青少版,语言通俗易懂,帮助孩子爱上经典

◎专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全白话无障碍读本

◎余秋雨、梅子涵作序推荐!影响孩子一生的必读经典

◎人物、典故、成语、知识点均带有适合中小学生的注释。

◎内含精美手绘插图,放飞想象,乐享阅读。

◎网络销量遥遥领先,不断再版,全国多所中小学校指定购买。

◎米色优质纸张,环保印刷;行距大,印制清晰,孩子阅读不伤眼


内容简介

包公案》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公案小说,流传久远,影响至深,本书是《包公案》的白话版。全书由几十个包公断案的短篇故事构成,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在刻画了铁面无私、清正廉明的包公形象的同时,也颂扬善良忠义之人,批判了邪恶贪婪之徒

目录

[目录]

包公细查双底船 / 1

包公设计抓驸马 / 6

智拿三屠户 / 13

卖僧鞋捉恶僧 / 17

智捕赵王爷 / 21

杀假僧得真情 / 27

吕月娥丢银告亲夫 / 31

夫妇争罪 / 37

乌龟为恩人雪冤 / 41

山中鸟替人申冤 / 45

乌盆告状 / 48

高尚静丢银城隍庙 / 51

包公借神猫捉五鼠 / 54

撕伞辨真伪 / 60

竹篮观音助包公 / 63

小家童为主人申冤 / 68

包公智拿曹国舅 / 72

破窑里的皇太后 / 78

墙壁上的铜钱 / 83

地窖中的阴谋 / 87

指腹之盟 / 92

江名玉谋害好友 / 99

巧扮新妇 / 103

猜字谜破凶杀案 / 106

持假银抓盗贼 / 111

和尚报仇 / 115

马客商身死水塘 / 119

王倍冒充赵家女婿 / 125

光棍抢人妻子 / 130

彭裁缝选官 / 133

张榜找鞋抓凶手 / 137

新妇的考题 / 141

画轴中的遗嘱 / 144

胡居敬寺中逃生 / 148

游总兵夺功 / 152

巧判白鹅 / 155

坎坷的陈郎 / 158

恶僧人拐骗良妇 / 163

方春莲外逃 / 167

吴员城偷鞋 / 171

恶仆谋害主人 / 174

水沟里的银子 / 178

黄贵谋朋友妻 / 181

牛舌案 / 185

愚仆不慎丢良马 / 188

李秀姐多疑害死人 / 191

哑巴弟弟告兄长 / 195

家仆为主人申冤 / 197

四个和尚 / 203

伍和争亲陷害人 / 206

樵夫大意卖柴刀 / 210

包公为三娘子申冤 / 213

包公审石碑 / 216

无才考官屈杀英才 / 220

蜘蛛吃案卷 / 223

才子佳人心如金石 / 227

陈世美抛妻弃子 / 232

包公令城隍拿妖 / 236

包公巧计擒猴精 / 240

包公扮客商识破骗术 / 245

婢女冤魂托梦 / 248

张兆娘冤死诉神灵 / 252

判罚张妃以正国法 / 256

“三官”解救程文焕 / 259

刘安住认亲 / 263

张千金不改操守 / 267

城隍助包公断疑狱 / 271

崔君瑞通州充军 / 275


精彩书摘

包公细查双底船

苏州府吴县有个船夫叫单贵,雇了妹夫叶新做帮手,专门在江上打劫商客。

徽州有一个叫宁龙的商人,带着仆人季兴,在苏州买了一千多两的绸缎,准备贩到江西去卖,他雇了单贵的船。绸缎被搬上船后,四人登舟开船,一路向江西而去。第五天他们到达一个叫漳湾的渡口,在那里停船休息。

夜里,单贵买了酒肉,四人盘坐在船上开怀畅饮。宁龙主仆在单贵和叶新的频频劝酒下,醉倒在船上。二更①时分,夜深人静,星月当空,单贵和叶新将船偷偷地撑到江心处,把宁龙主仆二人丢入水中。仆人季兴昏昏沉醉,不省人事,很快就被水淹死了。宁龙自幼识水性,落水后清醒过来,顺势钻到水下。等他浮到水面时,恰巧碰到一根木头,便抱着木头一直向下游漂去。后来,一条大船悠悠而上,宁龙看到后高声呼喊救命。船上有一个人,名叫张晋,正好是宁龙的表兄。他听到呼救声,从声音上听出落水之人是同乡,便急忙让船家将宁龙救起。两人相见,才知道是亲戚。寒暄几句后,张晋拿来自己的衣服给宁龙穿,并问为何落水。宁龙将前前后后的事详细说了一遍。张晋听后,跟宁龙商量说:“明日包公巡行此地,可以去包公那里讨回公道。”第二天,二人来到吴县衙门,把状子呈给包公。

包公看到状子后,详细询问事情的经过,下令捕捉单贵和叶新。公差回禀说二人尚未回家。包公便下令把单贵全家老小都关进监牢,宁龙也被关了进去。又让捕快谢能、李隽二人沿河道巡逻,明察暗访。

单贵、叶新二人把货物转移到另一只船上,对外谎称自己的船被人打劫了,其实是寄存在漳湾。二人把货物运到南京,全部卖了出去,得银一千三百两,然后掉转船头回家。二人到漳湾取船,遇到谢、李二位公差,便说:“既然你们要回家,可坐我们的船回去。”谢、李二人没说话,上船与之同行。船开到苏州城下,谢、李二人突然拿出枷锁将单贵、叶新锁了起来。单贵、叶新两个人吓得魂不附体,不知道是哪里走漏了风声,问道:“我们犯了什么法,你们无故把我们锁起来?”谢、李两公差说:“等你们见到包大人就知道了。”

公差把单贵和叶新押到衙门,把他们船里的所有物品都搬进府衙中。包公升堂,正襟危坐,审问犯人:“单贵、叶新,你们两个谋害宁龙主仆,得到多少银两?”

单贵回答说:“小人从未谋害过人。这是宁龙告诉大人的吗?”

包公道:“有证人看到宁龙雇你的船去往江西,半路上他却被杀,你为何还要强行争辩?”

单贵道:“宁龙是雇了我的船,但中途被劫,我的命差点儿没保住,还顾得了他吗?”

包公十分愤怒,说:“你把他灌醉,丢入江中,还这么嘴硬,应该打四十大板。”

这时,叶新说道:“小人纵是做了亏心事,也应该有人证物证才能定我们罪。为什么追风捕影,不审明白,就对我们用刑,我们怎么甘心呢!”

包公说:“事到如今,不怕你不甘心。你们从实招来,免得受刑;如果不招,那你们就等着受刑。”

随后,单贵、叶新二人均被用刑,但二人形色不变,一直为自己争辩。过了一会儿,一伙公差把船里的物品一一陈放在台阶上面的空地上。宁龙来到大堂,看了这些东西后,向包公禀报说这些物品里没有一样是自己的,而且被劫的主要是银子和绸缎,而这里一两银子一匹缎娟都没有。单贵趁机说:“宁龙你好负心。那天夜里,贼人劫持你二人,把你们推入水中,为何不告贼人反诬告我们?真是没有天理。”

宁龙反驳说:“那晚哪里有什么贼人?是你们把我们灌醉,然后悄悄地把船撑到江中央,把我们丢下水。现在货物一定寄存在别人家,你们还在这里强词夺理。”

包公见二人争辩不已,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心想:既然谋害过宁龙,船里怎么没有一件物品是宁龙的?银两在哪里?上千银两的货物又在哪里?思索了一会儿,包公下令退堂,明日再审。

第二天早上,包公再次升堂,从牢里提出单贵、叶新二人。让单贵站在大堂东廊,叶新站在大堂西廊。包公先把叶新传来,问道:“那天夜里,既然贼人劫持了你的船,那你告诉我贼人有多少?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面貌又如何?”

叶新回答说:“那天三更时分,我们四人在船里沉睡。贼人们偷偷地把我们的船拉到江心。有一个粗壮的贼人先到船上,他身穿青衣,并且涂了脸。有三只小船将我们团团围住。宁龙主仆二人见贼人来劫船,惊慌跑到船尾,跳入水中。有个贼人抓到我,重重打我。小的再三哀求说:‘我是船夫。’他才放手。贼人们把宁龙的货物都掳去了。现在宁龙诬告我们,这真是瞒心昧己啊。”

包公听完,让他回到西廊。又把单贵叫来,问了同样的问题。单贵回答说:“那天三更时分,贼人们把我们的船拉到江中央,七八只小船围住我们。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伙子,跳到我们船上,把宁龙主仆二人丢入水中,后又想要把我丢到水中,我央求说:‘我不是客商,我只是船夫。’他才放了我,要不然我也命丧黄泉①了。”

包公见两人的口供不一致,知道其中定有隐情,于是对二人用刑。二人辩解说:“我们至今也没有回家,如果我们谋得了钱财,那钱财能藏到哪里去?”包公见二人依然不招供,一时也无计可施,只能把他们押回大牢。

包公亲自到贼船上查看,发现船内空无一物。仔细再一看,船底有缝隙,木板的棱角都被磨平了。包公令随从打开这块木板,但里面有暗栓,打不开,随从就用斧头劈开。打开后发现里面有很多货物,有衣物和器具,还有两箱银子。包公命人将这些货物一一清点,抬回衙门。宁龙看到后说:“这些衣物、器具和这个新箱子都不是我的,只有这只旧箱子是我的。”

包公把单贵、叶新二人提到跟前,指着从船底搜出的物品问道:“你们这俩贼人,真是可恶,这些物品都是谁的?”

单贵答道:“这些都是别人寄存在我这里的。”

宁龙说:“是别人寄存在你这里的?那些不值钱的皮箱簿帐我想你早就丢了。在这只旧皮箱内,左边写有一‘鼎’字,请大人查看一下。”

包公让人打开一看,果然有一‘鼎’字。于是将单贵二人重打六十大板。单贵二人实在熬不住,就把事情原委招了出来。包公最后判单贵、叶新二人秋后问斩,这两名盗贼再怎么狡猾也终究没有躲过律法的严惩,可谓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包公设计抓驸马

登州有一个地方叫市头镇。这个镇子人口稠密,人们把房子并排建在河岸上。镇上作恶的人多,行善的人少。镇东边有一个姓崔的员外①,为人好善布施,从不与人相争。

崔员外的妻子张氏,性情温柔,勤俭持家。她为崔家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崔庆。崔庆年方十八,聪明伶俐,极受父母的宠爱。

有一天来了一位老僧,到崔家化斋,敲门说:“贫僧是五台山云游的和尚,听说此府长者好善,特来化一餐斋饭。”崔员外知道后,整理好衣冠,请那僧人在中堂坐下。崔员外低头拱手相拜,对僧人说:“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僧人连忙扶起崔员外,说道:“贫僧是个轻率莽撞之人,特意来此见员外一面。”

崔员外很是高兴,让家人做了丰盛的斋饭款待僧人。席间,崔员外问僧人为何事而来。僧人回答说:“我云游到此处来见员外,是想告诉您一件事。”

崔员外拱手说:“上人②若是化缘或者化斋,老朽我不敢推脱阻拦。”

僧人说:“这足可以看出您的心善了。过几日,此地有洪水之灾。员外您准备几条船,等着避难逃跑。我来这里就是想把这件事告诉您。”

崔员外听完,连连说是,问道:“什么时候才能知道洪水要来呢?”

僧人说:“东街宝积坊下面有个石狮子,一旦发现它眼中流血,你就要收拾东西逃跑。”

崔员外有点儿困惑,对僧人说:“既然有此大灾,应该告诉乡里才是啊。”

僧人说:“你们这地方的人大多是为恶之徒,怎么会相信我说的话呢?员外您就是相信我,躲过这一劫,也还会经历其他苦难厄运。”

崔员外惊奇不已,问道:“这厄运能让我丧命吗?”

僧人答:“不会。发洪水那天你要牢记,遇到动物落水一定要救起,遇到人落水千万不要管。”僧人吃完斋饭后向崔员外辞别。崔员外取出十两白银赠给僧人,僧人推辞不要,说:“贫僧是云游四方的人,即便是有银两,也没什么地方可用。”

僧人离开后,崔员外把僧人的话告诉了妻子张氏,并请匠人在河边打造了十几艘大船。人们问他为什么要造船,他说要发洪水了,造船躲避灾难。大家听了都笑话他。崔员外任别人讥笑,每天让一个老太太去东街查看石狮子眼睛里是否流出血。过了一段时间,街上有两个屠夫看到老太太这样跑来跑去,就问她原因,老太太如实告诉了他。两屠夫等老太太走了后,大笑说:“世上怎么会有这等痴傻之人!天都旱成这样了,哪里会有什么洪水?况且那石狮子眼睛里怎么会流出血?”其中一个屠夫为了戏弄老太太一番,第二天把猪血洒在石狮子的眼睛里。当天老太太看见石狮眼睛流血,急忙跑回去告诉崔员外。崔员外立刻吩咐家人把该搬的物品都搬到船上。当天,空中一点儿云彩都没有,天气又热又闷。等崔员外的家人全部上船后已经是黄昏时分,突然黑压压的云层从四面聚集,顷刻间下起滂沱大雨。大雨连下三天三夜,导致河堤决口,河水冲进市头镇。很快,所有的房屋都被冲垮,两万多人被洪水淹死。因为这里的人作恶多端,所以上天才会用洪灾惩罚这些人。崔员外夫妇心地善良,得到神人相助,躲过一劫。

那天崔员外的十几艘大船随洪水流出河口,忽然一块山岩崩落,有一只小黑猿随石头落入水中。崔员外看到后,让家人用竹竿把小黑猿救到岸上。后来水面上又漂来一根树杈,上面有一个鸦巢,几只小乌鸦困在里面。崔员外让家童用船板托起鸦巢,小乌鸦解困后展开双翼飞走了。船行到一个渡口,崔员外看见一个人在水里挣扎,呼喊救命。崔员外急忙令人去救他。他的妻子张氏阻拦说:“老爷您不记得僧人说过的话吗?遇到有人落难就不要管。”崔员外说:“动物都要救起,何况是人呢?”说完就让家仆用竹竿把那人救上船,并取来干衣服,让那人换上。

等到雨停,崔员外让家仆回去查看镇上的情况。家仆回来禀报说,镇上的房子都被泥沙淹没了,唯有自己家的房子没有大的损坏。崔员外请工人修整房子,带着一家老小回到原来的住所。同乡的人能回到家的,十个里面也就是一两个而已,大部分都被洪水淹死或者失踪了。崔员外问他前几日救起的那个人,是否想回家。那人说:“小人是宝积坊刘屠户的儿子,叫刘英。现在整个镇子都被洪水冲垮了,我的父母也不知道是死还是活,家里也没留下什么钱财。我情愿做仆人跟随您,来报您的救命之恩。”崔员外说:“你既然想留在我家,那就做我的养子吧。”刘英连连磕头拜谢。

时光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崔员外已回家半年。皇宫里张娘娘① 丢失了一块玉印,仁宗皇帝②布告全国,谁能找到玉印,就给他高官厚禄。一天夜里,崔员外梦到一位神人。神人对他说:“国母张娘娘丢失了一块玉印,目前这块玉印在后宫的八角琉璃井中。上天看到你做了很多好事,派我特意告诉你的。让你的亲儿子去揭榜,可以换来高官厚禄。”第二天早晨,崔员外醒来,将此梦告诉了妻子。忽然,家仆进来报告说登州府衙门口挂起一张布告,说京都国母张娘娘丢失一块玉印,仁宗皇帝布告全国,谁能找到玉印,就给他高官厚禄。崔员外惊喜万分,想让儿子崔庆前去京都把玉印的下落报告给朝廷,换得高官。张氏说:“我们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怎么能让他远离我们?富贵不富贵是命中注定的,老爷您就不要指望这个了。”刘英听到后,说:“小儿一直想着报答您二老的恩情,只是没有机会。现在既然神人有意相助,我愿意代替弟弟前往京都。倘若换得一官半职,我便回来把官职让给弟弟。”崔员外一听,很是高兴,急忙给刘英准备银两,让他尽早启程。

第二天,刘英启程辞别养父母。不到一天时间,刘英就到了京城。他径直来到朝门外,揭了榜文①。公差带他见了王丞相。刘英把自己的姓名以及玉印的下落都说了出来。王丞相让他住进馆驿,在那里等消息。次日,王丞相入朝,禀告了此事。张娘娘才记起,中秋赏月时,自己曾跟宫女们在八角琉璃井边取水,不小心把玉印落入井中。随后张娘娘让宫里太监下井去查看,玉印果然在下面。仁宗好奇,把刘英召到殿上,问他怎么会知道玉印的下落。刘英把神人入梦相助之事告诉了仁宗。仁宗说:“想必是你家积有阴德②。”仁宗念刘英有功,降旨封他为驸马③,把偏后黄娘娘的第二个公主下嫁给他。刘英谢恩,不胜欢喜。过了几天,朝廷修建了驸马府给刘英居住。刘英一时富贵显达,有权有势,就把养父养母对他的恩情抛在了脑后。

自从刘英走后,崔员外日夜盼望他的消息,但两个月过去了,依然杳无音讯。有个从京都回来的人,跟乡里人说刘英已被召为驸马,极其显贵。这件事传到崔员外的耳朵里,崔员外吩咐家仆小二跟随儿子崔庆一起赴京。崔庆到了京都后,找了家客店住下,第二天,就急着去驸马府。途中崔庆向一个人询问去驸马府的路,那人说:“前面鸣锣开道,就是给驸马让路的,驸马来了。”崔庆立在道边,等驸马来到,就走向前去与刘英相认。刘英一见到崔庆,大声喊道:“你是什么人,敢冲撞我的马?”便让人把崔庆抓起来。崔庆惊讶地问:“哥哥为什么不认识我?”刘英大怒道:“我有什么兄弟?”不等崔庆说,就让人把他拿进府中,重打三十棍。崔庆被打得皮开肉绽,被押入了狱中。

此时,仆人小二听说主人被抓了起来,就来狱中看崔庆,却受到阻挠,被拒在门外。崔庆在狱中把自己的冤情告诉狱卒。狱卒觉得他可怜,就时不时地帮助他。崔庆本是富家子弟,顿顿离不开肉,狱中的伙食极差,崔庆根本吃不下。正当他饥渴难耐时,一只猿猴从树上爬到窗子上,钻进牢房,手里拿着一块熟羊肉,献给崔庆。崔庆突然记起,这只猿猴很像发洪水时他父亲救的那只。崔庆接过羊肉吃了起来。猿猴离开数日后,又送来食物给崔庆吃。狱卒知道此事后,叹道:“动物都懂得知恩图报,人反而不知道。”

又有一日,墙外有十几只乌鸦聚集在牢房上面,哀鸣不已。崔庆想:这必是父亲当时救起的乌鸦,便对乌鸦说:“你们如果可怜我,就请帮我寄封信给我父亲。”那些乌鸦明白他的意思,飞到他跟前。崔庆向狱卒借了纸笔,写了一封信,绑在一只乌鸦的腿上。乌鸦带着信很快飞到崔庆家里。崔员外正在跟妻子张氏叹息儿子没有音信之事,忽然看到一只乌鸦飞过来,立在自己身边。崔员外很是惊奇,仔细一看发现乌鸦腿上系着一封信,就把信解下来读。信里崔庆把他在京都的遭遇写得一清二楚。崔员外看后大哭,张氏得知后,也痛哭说:“当初叫你不要收留他,现在倒好,他恩将仇报,把儿子关入大牢,该怎么办呢?”崔员外说:“鸟兽尚且懂得仁义,人怎么能如此负恩呢?我要亲自去京城走一遭,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张氏说:“儿子现在还在受苦,你赶快去吧。”

次日准备行李,崔员外辞别妻子,赶赴京城。几日后到了京城,找了一家客店住下。第二天,天刚亮,崔员外正要出去打探儿子的消息。忽然看到家仆小二,穿着破烂的衣服,在房檐下乞讨。小二一看到崔员外,便跑过来抱着他痛哭。崔员外也很悲伤,细问小二事情的原委。小二将情况诉说了一遍。崔员外不怎么相信,想要亲自去驸马府找刘英。小二怕老爷到了驸马府遭毒手,抱住崔员外不放他去。忽然远处有人报驸马来了,众人都回避,崔员外站在廊下等刘英离近,叫道:“刘英我儿,现在你富贵了就忘记我了吗?”刘英一看是养父,没有搭理,只装作没听见。崔员外哪里肯罢休,一直跟着刘英,直到驸马府。刘英关上府门,不让崔员外进去。崔员外愤恨交加,喊道:“你不认我是你的养父也就算了,还把我儿子关进大牢里受苦!”崔员外没有办法,只能到开封府①告状。正好遇到包公回来,崔员外跪在包公的马前。包公带他到府中,崔员外把情况一一向包公哀诉。包公听完后,让崔员外暂住开封府里,把狱卒叫来,问:“狱中有一个叫崔庆的吗?”狱卒回答说:“是有一个叫崔庆的,狱中的饮食不好,崔庆一身狼狈。”包公让狱卒善待崔庆。

第二天,包公请刘驸马到府中饮酒。刘英到开封府后,被领到后堂。包公吩咐下人,把府门关上,不许闲杂人等来回走动。喝到一半,酒就被喝光了,但下人一直没有添酒。包公有点儿气愤,说道:“为什么还不添酒?”厨子回报说:“酒已经喝完了。”包公笑道:“既然酒已经喝完了,那就以水代酒吧。”让下人提了一桶水来。包公命人倒了一大碗水给刘英,说:“驸马您先喝一碗。”刘英觉得包公这样是怠慢了他,怒道:“包大人太欺负人了!朝廷官员谁敢不敬我?哪有用水当酒喝的!”包公说:“众官员尊敬驸马,唯独本官不敬。今年六月间驸马能喝河水,难道这一碗水就不能喝了吗?”刘英听后,毛骨悚然。突然崔员外走进来,指着刘英骂道:“忘恩负义的小人,今天你负我,日后必负朝廷。请大人为我做主。”

包公让人把刘英拿下,摘去冠带,拖到台阶下,重打四十棍。刘英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便吐出实情,招供领罪。包公随后把刘英关进狱中。第二天,包公把这件事情详细奏给仁宗皇帝。仁宗召崔员外到殿前,详细了解情况后称赞崔员外:“你如此重情重义,亲儿子应该受爵禄,朕明日就下旨。”崔员外感动万分,谢恩回家。

第二天,仁宗皇帝下旨:刘英冒领功劳,忘恩负义,残暴不仁,判处死罪;崔庆授武城县尉,即日走马赴任;崔员外平时好善,建立义坊① ,宣扬他的德行。



《三侠五义》:一部流传百年的清官传奇 在中国古典小说宝库中,《三侠五义》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部被誉为“狭义小说”的扛鼎之作,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鲜明的善恶对比,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的英雄传奇。它不仅仅是一部故事书,更是一部承载着传统文化价值观、反映社会现实、讴歌正义精神的百科全书。 故事的缘起:包拯断案,名震四方 《三侠五义》的故事线索繁复,但其核心脉络却紧紧围绕着北宋年间那一位以“铁面无私”著称的清官——包拯。虽然《三侠五义》并非完全以包拯为主角,但包拯断案无疑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小说中最吸引人的部分之一。作品对包拯的塑造,并非简单地将其描绘成一个刻板的清官,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离奇的案件,展现了他的智慧、胆识、公正以及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读者将跟随包拯的脚步,穿梭于京城开封的繁华街市,深入到民间的幽深庭院,亲历那些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疑案。从“狸猫换太子”的惊天阴谋,到“铡美案”的父女情仇,再到“五鼠闹东京”的侠义斗争,每一个故事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包拯并非神人,他也会遭遇误解,会面临压力,但他始终坚守着心中的正义,用他的智慧和勇气,拨开重重迷雾,还世间一个公道。他的断案过程,既是法理的较量,也是人性的拷问,更是对当时社会不公现象的有力控诉。 侠义的崛起:五鼠闹东京,名扬天下 如果说包拯是《三侠五义》中“清官”的代表,那么“三侠五义”中的“五义”——即“锦毛鼠”白玉堂、“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鹪鹩鼠”徐庆、“穿山鼠”蒋平,则是“侠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他们是一群身怀绝技、嫉恶如仇的江湖豪杰,行事光明磊落,爱憎分明。 “五鼠”的故事,最经典的莫过于“五鼠闹东京”。这并非一次简单的闹事,而是一群侠义之士在目睹官场腐败、民不聊生后,为了替天行道,用一种近乎戏剧化的方式,挑战权威,揭露黑暗,最终赢得包拯赏识,并被纳入麾下的故事。他们的“闹”,闹出了真相,闹出了公正,也闹出了对传统士大夫价值观的一种别样诠释。白玉堂的张扬不羁,卢方的沉稳老成,韩彰的粗中有细,徐庆的憨厚耿直,蒋平的精明机警,这五个人性格迥异,却又彼此支持,共同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侠义赞歌。 侠义的传承:三侠六义,共襄盛举 除了“五鼠”之外,“三侠”——“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小侠”白云瑞,以及“三义”——“仁义”徐良、“勇义”程咬金、“忠义”鲁智深(注:此处为虚构,鲁智深为《水浒传》人物),《三侠五义》中其实描绘了更为广泛的侠义群体。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御猫”展昭。展昭文武双全,忠心耿耿,是包拯最得力的助手,他不仅是官场的执法者,更是民间的守护神。他的形象,是传统儒家“仁、义、礼、智、信”与江湖“侠”道的完美结合,成为了无数人心目中的“大侠”典范。 《三侠五义》所描绘的“侠”,并非是绿林好汉式的草莽英雄,而是有着明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他们锄强扶弱,铲除恶势力,维护社会秩序,其行为出发点是“义”,最终目标是“忠”。这种侠义精神,与包拯的清官形象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三侠五义》独特的艺术魅力。小说中的侠义之士,有官有民,有僧有道,他们身份各异,却因为共同的道义和对正义的追求而走到一起,共同为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而奋斗。 艺术的魅力:情节跌宕,人物鲜活 《三侠五义》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除了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更在于其高超的艺术成就。 情节的跌宕起伏: 小说将断案、江湖恩怨、宫廷阴谋等多种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情节环环相扣,高潮迭起。每一次案件的开端都充满悬念,过程曲折离奇,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让读者欲罢不能。同时,大量的细节描写,如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场景的描绘,都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可信,引人入胜。 人物形象的塑造: 《三侠五义》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包拯的睿智与公正,展昭的英勇与忠诚,白玉堂的豪迈与孤傲,庞太师的奸诈与权欲,秦香莲的善良与坚韧……每一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命运轨迹。作者善于通过对话、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得这些人物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有着喜怒哀乐,有着爱恨情仇。即便是配角,也都有其鲜明的个性,共同丰富了小说的艺术世界。 语言的生动活泼: 《三侠五义》的语言通俗易懂,又充满韵味。作者善于运用歇后语、谚语、俗语等民间语言,使得文字更加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同时,书中大量的诗词歌赋、曲艺唱段,也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思想的深度:对社会现实的映照与批判 《三侠五义》不仅是一部娱乐读物,它更深刻地反映了北宋年间的社会现实,并对其中的不公与黑暗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对官场腐败的揭露: 尽管包拯是小说中的正面人物,但小说也通过庞太师、国舅等反面角色的存在,以及一些官员的贪婪和无能,揭示了当时官场的腐败与黑暗。这些情节,无不反映了作者对官场乱象的担忧和不满。 对民众疾苦的关注: 小说中的许多案件,都源于百姓的冤屈与痛苦。包拯之所以备受百姓爱戴,正是因为他能够倾听民声,为民做主。这体现了作者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渴望。 对侠义精神的推崇: 在黑暗的社会现实面前,小说中的侠义之士,以其个人的力量,弥补了法律的不足,伸张了正义。这是一种对理想人格和社会秩序的追求,也是作者希望借由侠义精神,来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激励人们勇敢地面对不公,追求真理。 对传统道德伦理的探讨: 小说中涉及到的父子情、夫妻情、兄弟情等,以及对忠、孝、节、义等传统道德观念的展现,都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伦理意义。作者通过对这些情感和价值观的探讨,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 《三侠五义》的价值与影响 《三侠五义》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文学艺术成就,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对后世深远的影响。 普及了法律意识: 包拯断案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法律的观念,让普通民众了解了司法公正的重要性,也对当时的司法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弘扬了正义精神: 小说中对正义的追求,对邪恶的打击,对弱者的保护,无疑是对社会的一种积极引导,弘扬了正义、善良、勇敢等优秀品质。 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 《三侠五义》是中国侠义小说的典范,其创作手法、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都对后世的武侠小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开启了中国武侠小说的新篇章。许多后来的武侠小说,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三侠五义》的启发。 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拯、展昭等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故事,通过戏曲、影视等多种形式,不断被演绎和传承,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总而言之,《三侠五义》是一部集断案奇情、侠义豪情、社会批判于一体的经典之作。它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三侠五义》,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古典小说的魅力,更能从中汲取关于正义、良知、勇气和侠义精神的深刻启示,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传世之作,一部能够点燃心中英雄梦想的经典传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久违的触动。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似乎越来越少有机会去静下心来思考一些深刻的问题。而“包公案”恰恰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契机。它让我们看到,在看似简单的案件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人性博弈和深刻的社会矛盾。包公的智慧,不仅仅在于他能断案,更在于他能够体察民情,理解民意,并以此为基础来做出公正的判断。这种“以人为本”的断案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案件的处理,并没有简单地将人分为好人和坏人,而是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这个世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公正”和“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古代的司法智慧充满了敬意。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让我眼前一亮,古朴的宣纸纹理搭配着端庄的包公像,仿佛一下子就穿越回了那个铁面无私、断案如神的年代。我一直对古代断案故事颇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版本要么过于晦涩,要么就过于简化,失去了原有的韵味。这次看到“青少版”这三个字,心想这或许能找到一个既保留了故事精髓,又易于年轻人接受的版本。我特别喜欢书中插画的风格,水墨写意,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每一幅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大大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语言通俗易懂,丝毫没有生涩难懂的古文,但又不失古色古香的韵味,读起来非常顺畅。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个充满智慧与公正的包公世界里,又会有怎样的精彩故事等待着我。

评分

初读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处理案件的方式。不像一些戏剧化的描写,这本书更侧重于展现包公是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缜密的逻辑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来层层剥茧,最终找出真相的。每一个案件都像是一个精巧的谜题,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着读者一步步去思考,去分析,去感受包公的断案过程。这让我觉得,阅读不仅仅是了解故事,更是一种思维的锻炼。书中对人物的塑造也非常到位,包公的公正严明、展昭的忠勇可嘉、公孙策的足智多谋,都跃然纸上,他们之间的互动也充满智慧的火花。即使是那些在案件中出现的普通百姓,也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无奈,都让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我甚至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那些细微之处的描写,都仿佛带领我置身其中,亲历那一切。

评分

我一直认为,优秀的作品不仅仅是娱乐,更应该具有教育意义。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案件,向青少年传递着公平、正义、智慧和善良等重要的价值观。包公不畏权贵、坚持原则的精神,对我们这些还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引导。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书中也展现了许多古代的智慧,比如辨别真伪、识破谎言的技巧,这些都能够拓展我们的思维方式。而且,书中并没有回避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人性的弱点等,但它又是以一种温和但坚定的方式来呈现,让我们在了解社会的同时,也能学会如何辨别是非。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故事的方式,教会我们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人生道理。

评分

对于一个平日里不太爱看书的孩子来说,这本书的吸引力简直是不可思议。原本以为“包公案”会是那种很严肃、很无聊的故事,但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书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悬念和转折,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下去。有几次,我都被故事里的情节惊到了,完全想不到事情会这样发展。而且,这本书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刺激,它在案件的背后,也揭示了很多道理,比如做人要诚实,不能撒谎,做了坏事终究会被发现等等。这些道理不是生硬地讲道理,而是巧妙地融入到故事中,让我不知不觉地就明白了。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出人意料的结局,总是让人回味无穷。感觉就像是在玩一场大型的推理游戏,自己也跟着包公一起动脑筋,这种感觉太棒了!

评分

还不错,之前买了很多本,就差这几本了,很不错。

评分

纸质很好,喜欢它的内容,喜欢才买,希望有所帮助。

评分

感觉不错,不过需要以后试用才知道具体效果,先给好评吧

评分

学校推荐的书,京东购物放心!

评分

东西很不错,好用实惠。家人很满意,小朋友很喜欢,给个好评!

评分

买给女儿的课外读物,历史小故事,喜欢看

评分

给儿子买的,这些书都是要求看的,趁现在时间还空余,先看一遍,了解一下 为以后做铺垫

评分

这本书的白话文与原著差距太大,没有忠于原著。译文者是胎教吧!这本书真不知是帮助还是祸害青少年。

评分

经典著作,孩子喜欢阅读,好习惯一定要满足。书很好,外观完整,送货及时,五分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