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找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对策》作为“完全图解现代儿童教育心理新话题”丛书之一,阐述了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ADHD的基础知识、ADHD的诊断、ADHD儿童的管理与教育,以及ADHD儿童治疗与训练等。
《找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对策》的特点是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图表、简单实用的问卷等,将ADHD相关内容,以各个独立的话题呈现,旨在使读者轻松地获取ADHD的科普知识,从而带领读者走进ADHD儿童的世界,以帮助ADHD儿童增强信心、发挥潜能、融入正常的生活中。
内页插图
目录
CONTENTS/
第1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基础知识
002 “多动症”孩子的表现
004 ADHD儿童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006 为什么注意那么重要
008 为什么ADHD儿童的“学习”不好
010 ADHD儿童哪种注意出了问题
012 小学生注意的特点及易出现障碍的情境
014 这孩子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吗
01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
018 ADHD在男孩、女孩身上有区别吗
020 儿童会出现什么适应问题
022 ADHD儿童的认知出了什么问题(一)
024 ADHD儿童的认知出了什么问题(二)
026 “淘气”的情绪
028 哪些行为能判断孩子有ADHD
030 各年龄阶段ADHD的表现
031 ADHD儿童会同时有哪些其他异常表现
034 自我控制能力缺陷
036 挡不住诱惑和干扰
03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小事一桩吗
040 ADHD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吗
042 ADHD会遗传吗
044 神经递质惹的祸
046 大脑发育迟缓对ADHD有影响吗
048 不良环境是ADHD的诱因
050 教育是ADHD的重要致病因素
052 还有哪些因素与ADHD相关呢
054 总结ADHD的致病因素
056 专栏一 ADHD研究脉络
第2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
058 ADHD儿童智力低下吗
060 ADHD儿童的“学习”一定不好吗
062 好动的儿童容易患ADHD吗
064 淘气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回事吗
06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必然伴随抽动吗
068 ADHD儿童焦虑吗
070 ADHD儿童是否也会患有抑郁症
072 自闭症常被误认为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074 ADHD儿童会有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吗
076 怎样诊断孩子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078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诊断标准
080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诊断标准
082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诊断标准
084 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
086 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
088 Conners教师用评定量表
第3章 如何管理与教育ADHD儿童
090 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多动症)协作组行为量表
092 神经心理诊断
094 认知神经生理诊断
096 神经电生理诊查技术
098 脑影像学和脑功能影像学诊查技术
100 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的心理测验方法
102 采用多种方法诊断ADHD
104 专栏二 对现有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技术的评价
106 教师真的了解ADHD儿童吗
108 耐心,耐心,还是耐心
110 为ADHD儿童创造一个“无忧”环境
112 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吸引ADHD儿童注意
114 培养ADHD儿童主动学习的习惯
116 如何培养ADHD儿童良好的注意品质
118 家长应克服对ADHD儿童的偏见
120 家长教育ADHD儿童的注意事项
122 珍爱ADHD儿童自尊心
第4章 如何治疗与训练ADHD儿童
124 家长该如何对待ADHD儿童
126 家庭学习环境对ADHD儿童的影响
128 为ADHD儿童创造特定的学习空间
130 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132 ADHD儿童要多吃什么,少吃什么
134 家长“陪读”有益吗
136 专栏三 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
138 遵循医嘱,合理用药
140 “奖励”与“惩罚”
142 帮助ADHD儿童塑造良好行为
144 特别的奖励——“小红花”
146 与ADHD儿童签一份协议
148 ADHD儿童行为治疗的注意事项
150 纠正ADHD儿童的不合理信念
152 适当运动,合理膳食
154 好奇与兴趣的“功效”
156 在游戏中培养ADHD儿童注意力
158 家长和ADHD儿童一起游戏吧
160 对ADHD儿童的训练
162 提高ADHD儿童的自制力
164 手脚并用,协调发展做游戏
166 让孩子学会交往
168 ADHD儿童的神经生理训练
170 利用生物反馈技术训练ADHD儿童
172 专栏四 ADHD的综合治疗方案
前言/序言
在我们身边有少数这样的儿童或青少年:
(1)他们的听觉器官没有损伤,却难以理解他人的言语;他们活泼聪明却总是词汇贫乏、使人无法理解他们要表达的意思;他们认真努力却总是把一个简单的字左右两边写颠倒。
(2)他们身体健康无病,却常常焦虑或惊恐不安;胆怯、害羞或退缩;爱发脾气、情绪低落;反复的、刻板的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
(3)他们学习动机、情绪和行为都没有问题,在其他学业领域可能也正常,却在阅读技能方面有明显缺陷,对书面语言的阅读理解困难。
(4)他们的智商不低,可上课却总是走神,很难集中注意听讲5分钟以上,学习成绩差,是教师眼中“聪明的笨孩子”。
社会大众已经开始对上述人群给予关注,教师和家长十分渴望得到有效的方法去帮助和指导他们,但仍存在许多误区和困惑。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些障碍?怎样辨别、理解和帮助这些人?这正是我们编写这套丛书的目的。
在面对上述困惑时,人们虽然在网上或专业书籍中可以查到相关资料,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零散的知识使人眼花缭乱,根本无法获得科学而有益的帮助。这套图解科普丛书,正是为了帮助广大读者解决内心困扰而撰写的。这套书包括《探索言语障碍儿童的世界》《破解儿童情绪障碍的难题》《走出儿童阅读障碍的困境》和《找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对策》。其特点是将许多相关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直观的图表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将每一话题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使读者阅读时感到轻松。
我们试图在介绍相关科学知识的同时,给读者一个启示:对这些障碍人群问题本质的理解,有助于帮助这些人增强信心,发挥潜能,融入正常的生活中。
本丛书由我主持编写,参加编写的各位编者均是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一线心理辅导教师,他们付出了很多辛勤的劳动。借此机会对参与书稿编写的同仁致以由衷的谢意,正是各位辛勤的劳动才使这套丛书得以与读者见面。
尽管我和各位编者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此书稿之中,但文中的疏误在所难免,还望读者诸君不吝指正。
《心猿意马的导航图:理解与应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引言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儿童的成长是一场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旅程。然而,对于一部分孩子而言,这场旅程的道路似乎比其他人更为崎岖。他们可能常常因为无法集中注意力、过度活跃或冲动行为而面临学业、社交和情绪上的困境。这些表现,我们称之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这并非孩子故意捣乱,而是他们大脑运作方式的独特之处。 本书,《心猿意马的导航图:理解与应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正是为那些感到困惑、焦虑的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关心ADHD儿童的每一个人量身打造的。我们深知,面对ADHD,许多人心中充满了疑问:我的孩子真的有问题吗?这是一种病吗?该如何帮助他们?我该怎么办?本书将以一种深入浅出、充满关怀的方式,陪伴您一起探索ADHD的世界,并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导航图,指引您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身边的ADHD儿童。 第一章:ADHD的初识——看见“不一样”的孩子 许多家长第一次接触ADHD这个概念,往往是在孩子在学校或家中屡次出现“问题”之后。本章我们将聚焦于ADHD最核心的三个维度: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 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我们会详细描述ADHD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在不同情境下可能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迹象。这可能包括:难以持续专注地完成一项任务(无论是学校作业还是日常活动)、容易被外界干扰、听话时似乎心不在焉、丢三落四(经常丢失物品、忘记交作业)、在游戏或活动中难以维持安静、避免或不喜欢需要持续脑力付出的任务。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案例,让您更容易在孩子身上找到这些蛛丝马迹。 多动的表现: ADH D儿童的多动并非简单的“精力充沛”。本章将深入剖析其多动行为的特点,如:坐立不安、不停地摆动四肢、离座走动(在不恰当的场合)、奔跑或攀爬(在不恰当的场合)、难以安静地玩耍或从事休闲活动、话多、感觉“像个发条拧紧了的孩子”。我们将强调,这种多动是一种内在的驱力,而非故意的对抗。 冲动的表现: 冲动是ADHD儿童行为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将揭示冲动的具体表现,如:不假思索地回答问题(常常抢答、打断别人)、难以等待轮到自己、打断或干扰他人(常常在对话或活动中插入)、经常冒险行事,缺乏对后果的考量。我们将阐释冲动行为如何影响孩子的社交互动和安全。 区分与误解: 本章还将探讨如何将ADHD的典型表现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波动区分开来。许多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是否只是“淘气”或“叛逆”。我们将提供一些判断标准,帮助您更准确地识别ADHD的可能性,并澄清一些常见的误解,例如“ADHD只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已”、“ADHD是家长教育不当造成的”等。 第二章:ADHD的深层探索——不止于表象 仅仅认识到ADHD的表现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本章将带领您深入探索ADHD的根源,并阐释它对孩子发展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 ADHD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我们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ADHD与大脑功能的关系。重点将放在大脑中关键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失调,以及前额叶皮层等大脑区域在执行功能(如计划、组织、抑制冲动、工作记忆)方面的差异。我们将强调,ADHD是一种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差异,而非意志力或智力的问题。 遗传与环境因素: 本章将探讨ADHD的遗传倾向,以及可能与其发展相关的环境因素,例如孕期暴露于某些物质、早产、或出生时的并发症。我们将强调,ADHD的形成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复杂交互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因素所致。 ADHD的诊断过程: 了解ADHD的诊断流程至关重要。本章将介绍目前医学界常用的诊断标准(如DSM-5),以及诊断过程中需要进行的评估,包括行为量表、家长和老师的访谈、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进行的认知测试。我们将鼓励家长积极配合专业评估,以获得最准确的诊断。 ADHD与共存障碍: ADH D儿童常常伴随有其他的学习或情绪障碍,如学习障碍(阅读障碍、计算障碍)、焦虑症、抑郁症、行为障碍、妥瑞氏症等。本章将详细阐述这些共存障碍的表现,以及它们如何与ADHD相互影响,从而可能加剧孩子的困难。理解共存障碍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采取更全面的干预策略。 ADHD的长远影响: 本章将探讨ADHD在儿童青少年时期以及成年后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包括学业成就、职业发展、人际关系、自尊心以及情绪健康等方面。认识到这些潜在影响,有助于我们更积极地介入,为孩子构建更稳固的发展基础。 第三章:多维度干预——构建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ADHD的应对并非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需要多维度、多层次共同努力的过程。本章将为您提供一套综合性的干预策略,涵盖家庭、学校和专业支持等各个方面。 行为管理策略: 这是家庭和学校中最常应用的干预手段。本章将详细介绍有效的行为管理技巧,包括: 建立清晰的规则与界限: 如何制定孩子能够理解和遵守的规则,并保持一致性。 运用积极的强化: 如何通过赞扬、奖励、积分系统等方式,鼓励和巩固孩子的积极行为。 有效的惩罚策略: 如何在必要时采取温和、有教育意义的惩罚措施,而非体罚或羞辱。 任务分解与结构化: 如何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小步骤,并为孩子提供清晰的活动流程图或时间表,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和完成任务。 解决冲突的技巧: 如何冷静地处理与孩子因ADHD表现引发的冲突,并引导他们学习更恰当的沟通方式。 家庭环境的调整: 创造一个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对ADHD儿童至关重要。本章将提供实用建议,如: 建立规律的作息: 确保孩子有规律的睡眠、饮食和活动时间。 减少环境干扰: 在孩子学习或做作业时,尽量减少电视、电子产品等干扰源。 鼓励体育锻炼: 运动是释放孩子过剩精力的有效途径,并有助于改善注意力。 增进亲子沟通: 学习积极倾听,理解孩子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培养孩子的优势: 关注并鼓励孩子在绘画、音乐、运动或其他领域的特长,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学校的合作与支持: 学校是孩子学习和社交的重要场所,与学校的合作不可或缺。本章将探讨: 与老师建立有效沟通: 如何与老师分享孩子的ADHD情况,并共同制定支持策略。 课堂上的支持措施: 例如,为孩子安排前排座位、提供学习辅导、给予必要的休息时间、允许孩子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写字板、橡皮筋)。 个性化教育计划(IEP): 在某些国家和地区,ADHD儿童可能有资格获得IEP,本章将介绍IEP的概念和作用。 处理校园欺凌: 关注ADHD儿童在校园中可能面临的欺凌问题,并提供应对建议。 药物治疗的角色: 在某些情况下,药物治疗是ADHD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将: 介绍常见的ADHD药物: 如中枢神经兴奋剂和非中枢神经兴奋剂。 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 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改善ADHD的核心症状。 强调药物治疗的必要性与局限性: 药物治疗并非万能,通常需要与其他干预措施结合使用。 指导家长如何与医生沟通: 了解药物的疗效、副作用以及监测方法。 心理咨询与治疗: 除了行为管理和药物治疗,心理咨询也能为ADHD儿童和家庭提供重要的帮助。本章将介绍: 认知行为疗法(CBT): 帮助孩子学习情绪调节、冲动控制和问题解决的技巧。 家长培训项目: 帮助家长掌握更有效的ADHD管理策略,减轻育儿压力。 社交技能训练: 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和维持友谊,改善社交互动能力。 第四章:面向未来——培养自信、独立的ADHD儿童 ADHD并非终点,而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种独特体验。本章将聚焦于如何培养ADHD儿童的内在力量,让他们能够自信、独立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 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ADHD,认识到这不是“缺陷”,而是“不同”,并学会接纳自己。 发掘和培养孩子的优势: ADHD儿童往往在某些领域表现出独特的创造力、思维敏捷性或超常的毅力。本章将指导家长如何发现并培养孩子的这些优势,从而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建立积极的自我对话: 引导孩子学会积极地评价自己,用鼓励性的语言取代自我批评。 提升孩子的执行功能: 持续地通过各种活动和训练,帮助孩子逐步提升他们的计划、组织、时间管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 无论是在学业、兴趣还是社交方面,为孩子创造能够获得成功和成就感的体验,这对他们建立自信至关重要。 家长的心态调整与自我关怀: 养育ADHD儿童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本章将强调家长自我关怀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寻求支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家长的稳定和支持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基石。 结语 《心猿意马的导航图:理解与应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是一位忠实的伙伴,一份沉甸甸的关怀。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点亮您心中的迷茫,传递给您力量与希望。ADHD儿童虽然面临着特殊的挑战,但他们同样拥有着无限的潜力和独特的闪光点。只要我们以理解为舟,以耐心为帆,以科学的方法为桨,就一定能帮助他们跨越障碍,驶向更加广阔的人生海洋,成为自信、独立、有价值的个体。愿这本书能成为您绘制孩子未来蓝图时,一份不可或缺的宝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