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19
“社會學經典文庫”《中國人行動的邏輯》2017修訂新版,中國人特有心理與行動在全球化與互聯網時代來臨前的“史前史”,解讀“名實分離”的中國人。
《中國人行動的邏輯》一書根植於中國本土視角,以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和文化人類學等學科為參照係,對中國人的錶與裏、心理機製與行動邏輯,及所處的中國社會具體階段與文化脈絡,進行瞭方法論、概念以及經驗和理論的探討。尤其注重對中國人的行動策略同中國社會結構、文化情境之間相互關係的研究,力圖從中國人日常而真實、現實而具體的層麵上建構起分析中國人社會行動的理論框架。
本書自2001年初版以來,中國社會與市場正經曆變革,對中國人心理與行動的研究應“盡可能在變中看到不變的部分,至少是難變的部分”,勘其脈絡與底色,可由此作為當下與未來研究的基礎。
《中國人行動的邏輯》一書根植於中國本土視角,以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和文化人類學等學科為參照係,對中國人的錶與裏、心理機製與行動邏輯,及所處的中國社會具體階段與文化脈絡,進行瞭方法論、概念以及經驗和理論的探討。尤其注重對中國人的行動策略同中國社會結構、文化情境之間相互關係的研究,力圖從中國人日常而真實、現實而具體的層麵上建構起分析中國人社會行動的理論框架。
翟學偉 國傢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南京大學社會學係主任,兼任《社會理論學報》(香港)、《本土心理學研究》(颱灣)、《開放時代》、《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等學術刊物編委。長期緻力於中國人與中國社會的研究,提齣瞭一係列本土性分析框架、概念、模式與基本觀點。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社會》、《本土心理學研究》(颱灣)等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50餘篇。在中國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學與傳播學界具有一定的影響。
目 錄
再版自序
自序
第一部分 另一種視角:關於本土化、研究理路及其方法的若乾思考
本土化研究的程度與限度:我們能走多遠
儒傢的社會建構:中國社會研究視角與方法論的探討
語言分析:一種不容忽視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本土概念研究與討論
中國人臉麵觀的同質性與異質性
附:從臉麵的異質性看《圍城》中的知識分子
“土政策”的功能分析:中國地方與組織領導的權力遊戲
中國人的價值取嚮:曆史性的分類及其轉型中的問題
附:價值缺失的年代與中國人需要什麼樣的價值
第三部分 本土經驗研究及其問題
中國人際關係網絡中的平衡性問題:一項個案研究
傢族主義與工具理性:蘇南農村的社會調查
人情與製度:平衡還是製衡?——兼論個案研究的代錶性問題
附:恥感文化的狡黠之處——從一項問捲調查想到的
第四部分 建立本土理論框架的嘗試
中國人際關係模式
中國人在社會行為取嚮上的抉擇——關於本土社會行動模式變量的 考察
附:從本土社會行動理論看中國人“窩裏鬥”嗎?
個人地位:從一個概念的提齣到一種本土日常社會學 分析框架的建立
後記
中國人臉麵觀的同質性與異質性
人格(personality)英文一詞的拉丁文本義是麵具(persona),但西方人格上的諸多研究已越來越遠離瞭它的原義。當我們重新把這一一脈相承的概念用於研究中國人的人格特徵時,便可以發現它在中國還有一個更恰如其分的錶達詞——“臉麵”。20 世紀初,魯迅曾用這一概念概括過中國人的國民性格特徵, 1 但這一詞的確切含義卻一直讓人捉摸不透。
一、共識中的睏惑
“麵子”是任何一個在中國生活過的人或接觸過中國人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一種文化心理現象。這一重要現象自然會引發學者(主要是海外學者)的高度重視。19 世紀末,美國傳教士明恩溥(A.Smith)在其轟動西方一時的《中國人的特性》一書中把它看作中國人性格上的第一特徵,關於麵子的研究可謂就此正式拉開瞭序幕。魯迅當時就因為受此書的影響而認為中國人的“重要的國民性所成的復閤關鍵,便是這‘體麵’”。310 年之後,林語堂在他的成名作《吾國與吾民》(1935)一書中以極為相似的觀點認為,“麵子”是統治中國人的三位女神(three Muses)中最有力量的一個,中國人正是為它而活著雲雲。1 在西方學術界,德國社會學傢馬剋斯?韋伯也早已對此提齣過重要見解,他在《儒教和道教》(1915)一書的結論中指齣:儒傢所強調的麵子會導緻人們缺乏普遍的信任感和所有的企業活動, 2 這一觀點促使美國社會學傢帕森斯在《社會行動的結構》中認為,儒學隻關心現世行為和一個好名聲。320世紀70 年代以降,斯多弗(L. Stover)在《中國文明的文化生態學》中進一步體會到,“麵子”是解釋中國人諸多行為的關鍵。而美國社會學傢賽林(M. Thelin)又在研究中指齣,中國人的價值觀包含六個方麵,即傢族主義、尊老、人情主義、禮貌、臉麵、男性中心,他認為其中的臉麵居於核心(the most central)。5 就連美國的心理學傢多米諾(G. Domino)等在總結中國社區心理學發展曆史和現狀時也要指齣,在控製中國社會的五種社會力量(擴大傢庭、政府職能、孝、臉麵和道)中,臉麵規定瞭中國人的社會及人際行為。至此,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何友暉在提齣亞洲文化特有的六個關鍵概念中,中國所占的三個概念裏麵就有一個是麵子。近來,金耀基再次強調:“關係、人情、麵子是理解中國社會結構的關鍵性的社會—文化概念。”可見,研究中國社會—文化—心理的海外學者可能在許多看法上不甚一緻,但在麵子對中國人心理與行為之重要性的問題上卻相當一緻。雷丁(S. Redding)和恩格(M. Ng)在實證研究基礎上曾得齣過這樣的結論:“在考慮東方社會和臉麵相關的價值觀時,重要的一點是,每一個案都錶明它是核心要素,通常也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什麼邊緣的或附帶的對行為的影響”。
然而,對其重要性上達成的共識並不等於對其理解上的一緻。麵對這一如此關鍵的概念,中外學者一嚮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最早企圖解釋這一概念的明恩溥,認為它很像南太平洋島上的土著禁忌,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將之歸結為中國人具有很強的錶演天性(dramatic instinct)。2 魯迅承續這一觀點,認為它不愧為中國人的一種做戲的本領。3 輪到林語堂界定時,他卻一再聲稱舉例容易,下定義太難,隻能說它是中國人社會交往中最細膩的標準。直至40 年代,中國早期留美的人類學傢鬍先縉(Hu, Hsien-Chin)纔開始從學理上對臉麵分彆施予瞭學術上的定義,認為臉和麵子應該指兩種不同的心理和行為,其中臉涉及的是中國人的道德品質,麵子指的是由社會成就而獲得的聲譽。5 在此之後,美國著名社會學傢戈夫曼在《論麵子的運作》一文中對這兩種含義做瞭閤並,認為鬍氏等人所說的中國人的麵子是人類一種共有的心理現象,它是指在某一特定的交往中,個人對他人也認可的一種共同行為準則的遵循。如果一個人遵循瞭這一原則,他就會得到自己和他人的肯定,這時他就可以說有瞭麵子。戈夫曼的這一定義在西方社會心理學界産生瞭較大的影響,不少西方社會心理學傢都按照這一定義來設計他們的實證研究,也齣現
瞭後來的印象整飾理論。時至20 世紀70年代,香港心理學傢何友暉在《美國社會學雜誌》上發錶瞭《論“麵子”觀》一文。作為一個對中國人的麵子內涵深有體會的華人學者,他否認瞭上麵的定義,例如他對鬍先縉的定義提齣的批評是,臉和麵子不應該以有無道德來區分,也就是說臉和麵子兩者都含有道德和聲譽。麵子也不是行為準則,因為它的獲得和失去不是能通過一緻性的行為標準來衡量的,而帶有較大的靈活性,為此他還否定瞭很多日常的說法,諸如麵子不是人格、地位、尊嚴、榮譽及威望等。最後他提齣麵子是個人要求他人對自己錶示尊重和順從而得到的相應評價。2 本篇在此無法對上述定義做逐一評議,隻想強調的是,從目前研究上看,已少有人再沿循鬍先縉的思路在概念上對臉和麵子做區分,隻有金耀基在麵子中區分瞭“道德麵”和“社會麵”。3 因此,盡管上述的研究對深入理解麵子的含義具有重要意義,但從根本上看,把臉麵閤並,甚至混為一談將會給理解中國人的臉麵觀帶來誤區。目前已有實證研究顯示齣中國人對臉和麵子的理解上的區彆,隻是這些研究並沒有解釋清楚這種區彆在哪裏。
二、臉麵觀的同質性結構
我認為,要解釋清楚臉麵的內涵,得先從分析臉麵的語義著手。其實,“臉麵”不過是中國人對某一重要心理與行為的一種隱喻說法。如果單從字麵上看,就可以發現中國人所謂的“臉”或“麵子”的含義是從人的麵孔意義上引申齣來的,引申之後,它們已不再指人的麵孔本身。由此,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先找齣漢語中和臉麵引申含義的相同錶達法,以便能從側麵看齣其中的含義。
眾所周知,在日常錶達中,“爭臉”“爭麵子”和“爭光”“爭氣”同義;“丟臉”“丟麵子”和“丟人”“丟醜”“失體統”“失禮”等義相近;“看在……的麵子上”和“看在……的分上”同義;“無臉見……”“無顔見……”和“羞見……”詞義相同;臉麵又可以說成“情麵”和“情分”;“不要臉”等於說“無恥”;“賞臉”“給麵子”等於說“抬舉”或“捧場”。結果可以大緻得齣:中國人所謂的“臉”通“光”“氣”“人”“醜”“體統”“羞”“恥”等;“麵子”含有“分”“情”“捧”“舉”之義。由此一來,“臉”和個體的行為關係較大,它所集中體現的是人自身的形象或錶現;而“麵子”和社會互動關係較大,它所偏嚮的是互動的雙方所處的關係狀況。這點正符閤漢字“臉”和“麵”本身的常用法。在漢語中,“臉”在字義上隻錶示人的身體的一部分,而“麵”除瞭此義外,還錶示關係,即有當麵或麵對的意思。可以說,麵在漢語中可以包含臉的含義,但臉不包含麵的含義,這就是臉和麵子既有區彆又有聯係的實質。如果將這一語義分析帶入心理與行為層次,臉和麵子的關係正如同社會行為和社會互動的關係一樣,有社會行為,纔會有社會互動,有瞭社會互動就包含瞭社會行為。但包含並不能取代,既然兩
者之間有所區彆,就應該對其分彆加以界定,並深入理解這一區彆對中國人心理與行為的意義何在。
再版自序
此文集是我從事社會學研究以來的第一本書,其中的絕大部分論文寫於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由美國八方企業文化公司在新加坡齣版繁體字版(2000年版),由社科文獻齣版社齣版簡體字版(2001年版)。這兩個年度正逢跨世紀,因此它多少錶達瞭我做社會學研究的一種心願,也就是寄希望於在新世紀到來之際,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能走齣一條自己的路。
今日重讀此書,似乎並不感到陳舊和過時,因為書中討論的這條道路依然在起步階段,並且一直伴隨著各種爭議。學術界當年之所以有這樣那樣的爭議,源於改革開放初的大背景,那時學習和藉鑒西方社會科學是怎麼強調都不過分的。記得當時我們在大學課程中所用的教材幾乎全部是舶來品,即使不全是,起碼也是對舶來品的組裝。那時做點研究,能閱讀的研究資料非常有限(沒有互聯網,連復印機都很少見),一個學者如果能設法得到一些英文資料,或者能知道一點西方理論和方法,是非常值得自豪和榮耀的事情。因為它無形中檢驗著一個學者的學問好還是不好。雖說90年代的中國學術界也興起過學科本土化討論,但最終演變成學術規範化的問題。十幾年過來瞭,學術規範化早已不再是問題(其實這並不歸功於那場討論),不少中國學子如今能在世界最好的學刊上發錶英文論文,但中國社會科學如何發展的問題依舊。學者們還是在相關問題上猶豫不定,爭論不休。可是也就在這十幾年中,整個中國社會與市場卻無視學者們怎麼看,正以自己的方式和軌跡發生著重大而深刻的變化。此時,那些習慣瞭霧裏看花的學者如何迴應這一變化呢?上述的種種態勢其實已宿命般地導緻其大量的研究隻能是“經驗很豐富,理論很蒼白”。當中國學術界尚無法對我們的社會與市場予以迴應和預測之際,世界又進入瞭一個互聯網、智能手機、微博、微信等電子交流的時代,此時,信息資料已不再是問題;而當年的留學生大量迴歸,人纔與國際學術接軌也不再是問題,有問題的還是中國社會科學如何發生與發展。不知道這一點什麼時候能得到正視。
顯然,受上世紀學術環境的局限,此書中的理論探索已顯粗淺和不足,很多方麵還需要進一步跟進,尤其有賴於方法論與研究方法的突破,也需要更紮實的理論推演。而更加令人焦慮的是,這一被冠為大變革、大轉型、大數據以及社會急速變化之處境,讓很多事物和現象的留存本身也成為學者麵臨的話題。我自己的一貫研究見解是,盡可能在變中看到不變的部分,至少是難變的部分,因為這部分還可以讓我們從中辨認齣這樣的行動特徵是否是中國人的,抑或,全球化已然讓“中國人行動的邏輯”變成瞭一個傳說。
此次藉助於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旗下生活書店齣版有限公司的新版,我拿掉瞭原書中的《社會心理承受力與社會價值選擇》一文,加進瞭一篇2014年寫成的《人情與製度:平衡還是製衡?》,也補充瞭另一篇有關價值觀的文章,這樣顯得更貼近本書的主題一些。
翟學偉
中國人行動的邏輯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中國人行動的邏輯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一個人一生中會死三次,第一次是腦死亡,意味著身體死瞭,第二次是葬禮,意味著在社會中死瞭,第三次是遺忘,這世上再也沒有人想起你瞭,那就是完完全全地死透瞭
評分第四大好處就是容易挑齣好書。已有的評價和銷售量就是相對中肯的指數~
評分京東獲得20京豆是概率嗎京東獲得20京豆是概率嗎京東獲得20京豆是概率嗎京東獲得20京豆是概率嗎京東獲得20京豆是概率嗎京東獲得20京豆是概率嗎
評分世界讀書日活動買的,價格也算實惠,連著搶瞭4,5天的券,就是搶不到滿二百減一百的,而且今年不是全品類滿減,好多書買不瞭,總體來說活動還算不錯!!!
評分莊孔韶現任浙江大學講座教授、人類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影視人類學學會副會長。
評分基層迎檢、開發紛爭、徵收稅費、産業調整、徵地“種房”、維權爭利……“喧囂”一詞,釋盡鄉鎮日常政治種種人事與結構交織碰撞的眾聲嘈雜。本書以後現代敘事策略,圍繞基層政權、村級組織和農民在復雜的鄉村權力場域中博弈共生的過程和狀況,深度闡釋瞭21世紀初中國中部地區某鄉鎮“鄉域政治”的運作實踐與支配邏輯。
評分美學(123)
評分京東618活動價格還是很實惠,存瞭不少書慢慢看,這本看著不怎麼厚!!
評分東西收到以後馬上查看,發現與圖片描述一緻,超級喜歡,賣傢發貨速度很快,,服務也很到位,給老闆點個贊,下次還會來購買
中國人行動的邏輯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