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现关于绘画关于自然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朱迪丝马吉
还原17~20世纪人类探索世界的传奇历程,讲述世界博物学300年!
60余位博物学画家的传奇创作经历
200余幅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珍藏精美博物画作的历史价值
一场惊奇的视觉盛宴,一次深入的博物学探索
《大自然的艺术》以人类对地球各个大洲的探索为线索,精彩呈现历史中的探险与发现,描绘出博物学的发展轨迹。本书汇集了300年间世界上伟大的博物学画家梅里安、巴特拉姆、埃雷特、鲍尔兄弟、奥杜邦、古尔德、雷杜德等人的杰作。这些画作均藏于国际上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仅有博物馆工作人员、研究学者能有幸细致观察、欣赏这些画作。现在,这些引人入胜的精美画作都汇集到《大自然的艺术》一书中,呈现在我们面前
[英]朱迪丝 马吉
任职于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艺术品收藏馆。著有《威廉·巴特拉姆的艺术与科学》一书,曾参与《植物发现:植物学家探索之旅》和《伟大的博物学家》等多部著作的撰写。
第一章美洲
发现、记录新大陆002
第二章大洋洲
梦幻洲,流放地058
第三章亚洲
商业与帝国之印度篇108
商业与帝国之中国篇144
第四章非洲
从启蒙运动到维多利亚时代的探索162
第五章欧洲
欧洲人眼里的自然界202
延伸阅读254
名人简介255
索引258
鸣谢262
图片版权262
发现、记录新大陆
Discovering and Recording the New World
欧洲殖民影响下的美洲博物学发展
随着西班牙、葡萄牙两大帝国的崛起,欧洲人的踪迹在15世纪时开始出现在美洲大陆上。16世纪晚期,法国和英国在北美洲建立了各自的根据地。随后在18世纪初,另外5个欧洲国家也在新大陆上分别拥有了一片自己的领地。
欧洲对美洲大陆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他们的殖民统治极大地改变了这片土地上的自然风貌、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动植物群。直到18世纪的最后25 年,伴随着1776 年英殖民地上第一场革命的成功,针对殖民统治的质疑与反抗才日渐增多。19 世纪初叶,西班牙殖民帝国不同地区的人们纷纷展开了民族主义武装斗争,到1825 年时,这场运动催生出了十余个独立的国家。
对于博物学而言,摆脱欧洲殖民统治的意义尤为深远。新成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希望将本国打造成一个在各个公共生活领域都能独立自主的国家。科学界众多人士认为美国不应再依赖欧洲人采集、描述并解释美国本土的自然物种。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指出,在博物学领域,美国人“自己实际工作做得太少,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其他国家一些过时、错误的观察结果”。1 博物学探索应该成为美国独立进行的活动,这项活动对一个新兴国家的崛起有所助益。
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出现带来了第一批博物学绘画作品,其中包括:弗朗西斯科·埃尔南德斯在于1571 年开始、长达7 年的墨西哥探险中收集到的当地原住民画家的画作;1587 年约翰·怀特在英国殖民地罗阿诺克岛创作的画作;一个世纪后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创作的关于苏里南植物及昆虫的惊世之作。
x
发现、记录新大陆
DiscoveringandRecordingtheNewWorld
欧洲殖民影响下的美洲博物学发展
随着西班牙、葡萄牙两大帝国的崛起,欧洲人的踪迹在15世纪时开始出现在美洲大陆上。16世纪晚期,法国和英国在北美洲建立了各自的根据地。随后在18世纪初,另外5个欧洲国家也在新大陆上分别拥有了一片自己的领地。
欧洲对美洲大陆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他们的殖民统治极大地改变了这片土地上的自然风貌、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动植物群。直到18世纪的最后25年,伴随着1776年英殖民地上第一场革命的成功,针对殖民统治的质疑与反抗才日渐增多。19世纪初叶,西班牙殖民帝国不同地区的人们纷纷展开了民族主义武装斗争,到1825年时,这场运动催生出了十余个独立的国家。
对于博物学而言,摆脱欧洲殖民统治的意义尤为深远。新成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希望将本国打造成一个在各个公共生活领域都能独立自主的国家。科学界众多人士认为美国不应再依赖欧洲人采集、描述并解释美国本土的自然物种。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指出,在博物学领域,美国人“自己实际工作做得太少,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其他国家一些过时、错误的观察结果”。1博物学探索应该成为美国独立进行的活动,这项活动对一个新兴国家的崛起有所助益。
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出现带来了第一批博物学绘画作品,其中包括:弗朗西斯科·埃尔南德斯在于1571年开始、长达7年的墨西哥探险中收集到的当地原住民画家的画作;1587年约翰·怀特在英国殖民地罗阿诺克岛创作的画作;一个世纪后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创作的关于苏里南植物及昆虫的惊世之作。
读完这部作品,我感觉自己的感官被彻底唤醒了,尤其是听觉和触觉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很多自然类的书籍会专注于宏大的叙事,比如地质变迁或者物种演化,但这本书却独辟蹊径,把焦点放在了那些转瞬即逝的、微不足道的细节上。举例来说,书中有一段关于海边卵石被潮水冲刷的声音的描写,作者竟然能区分出不同大小和材质的石头碰撞时发出的那种“咯噔”、“沙沙”和“嗡鸣”的细微差别,简直是声音的交响乐团总指挥。更别提触感了,他描述了干枯的蕨类植物被手指捻碎时的那种酥脆感,以及面对一块饱经风霜的花岗岩时,那种粗粝中带着冰凉的质地,让我忍不住在阅读时伸手去触摸身边的物体,试图重现那种感觉。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大量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让那些无生命的自然元素也拥有了脾气和个性。山峦不再是静止的背景,它们会“呼吸”,会“叹息”;风不再是简单的气流,它会“试探性地拂过”或者“猛烈地撕扯”。这种充满生命力的叙事,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互动性和沉浸感,让人忍不住想放下手机,立刻走到户外去,用自己的身体去重新体验那些被文字激活的感官世界。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视觉和心灵的双重盛宴,我简直要为作者的细腻观察力跪了!它不是那种枯燥的自然科普读物,而更像是一本行走在山川田野间的随笔集,只不过笔触异常精准,充满了对光影、纹理和瞬间之美的捕捉。我记得其中有一章详细描绘了清晨薄雾中,阳光如何穿透湿漉漉的叶片,形成无数个微小的、移动的光斑,那种描述,我仿佛都能闻到泥土和露水的清新味道。作者对于色彩的运用简直是神乎其技,他能用文字调配出最微妙的色彩,比如描述一片老橡树的树皮,那种深沉的灰褐色中夹杂着苔藓的翠绿和岁月留下的斑驳,读起来简直比看一幅油画还要有层次感。而且,最让我震撼的是他对“节奏”的把握。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其内在的韵律,这本书成功地将这种无声的音乐具象化了——从河流的潺潺低语到暴风雨来临前的沉寂,再到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都被赋予了生命和意义。它让人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充满敬畏的眼光去看待我们习以为常的风景,真正体会到“艺术”并非人类独有,它就在我们脚下的土地、头顶的天空中,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和解读。这本书绝对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重温,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细节和感悟。
评分这部书的结构处理得非常巧妙,它并非线性叙事,而是像一个精心编排的万花筒,每一次翻动都能看到不同角度、不同主题的组合,但所有部分又都指向同一个核心——即自然界的内在逻辑与和谐统一。我特别欣赏作者如何将看似不相关的自然现象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比如,他从蝴蝶翅膀上的鳞片结构,谈到了分形几何在雪花形成中的应用,再过渡到河流三角洲的分支模式,最后引申到宇宙中星系的分布规律,这种跨越尺度的类比,展现出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数学美感和设计原则。阅读体验是层层递进的,一开始可能只是被优美的文字吸引,到中期,你会开始思考作者提出的那些关于“秩序与混沌”的辩证关系,那些关于美是如何在随机性中诞生的问题。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出了普通读者的预期,它要求读者不仅用眼睛看,更要用逻辑和哲学思维去跟进作者的思考轨迹。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观察世界的方法论,让人在阅读结束后,看待科学、看待艺术、看待生活的角度都有了显著的拓宽。
评分坦白说,我最喜欢的是这本书里那种近乎于“赤诚”的观察态度。在如今许多自然写作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投射或浪漫主义色彩的背景下,这本书显得尤为珍贵,因为它在饱含诗意之余,又保持了一种近乎科学家的严谨和客观。作者似乎非常克制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他不会用过于夸张的词汇去赞美,而是用精确的细节去“展示”其美。我注意到书中对于植物生长的描述,那种对光合作用过程的侧面烘托,以及对根系如何在土壤中“协商”空间和水分的描写,充满了对生命韧性的敬意,但这份敬意是建立在对事实的精准把握之上的。这种克制,反而让文字的力量更强大。它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不炫耀工具,只专注于打磨出最完美的作品。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安静的旁观者,被邀请进入一个只有观察者和被观察对象的世界,没有多余的喧嚣和干扰。它教会了我,真正的“艺术”并非是去创造什么,而是去发现那些早已存在、却被我们匆忙忽略的美的“本真”。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极其舒缓,简直是现代生活的一剂强效镇静剂。我通常阅读效率很高,但翻开这本书,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放慢速度,每一个句子都像是精心打磨的琥珀,值得仔细端详和品味。作者特别擅长运用长句和复杂的从句结构来模拟自然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读起来有一种水流拂过指尖的顺滑感,丝毫没有晦涩难懂的滞涩感。例如,当他描写一片沼泽地带的景象时,那种由无数细微的、交织在一起的元素(水藻的漂浮、昆虫的低吟、泥土的芬芳、光线的折射)构建出的整体画面,通过他冗长而富有韵律的句子被完美地呈现出来,让人情不自禁地进入一种冥想状态。它没有激烈的冲突或高潮,但这种持续的、温柔的引导,比任何强刺激都更能抚慰人心。我常常在晚上把它当作睡前读物,不是为了催眠,而是为了在进入梦乡前,用这种纯净而沉静的文字,清理掉一天中积累的杂念和焦虑。这是一次非常治愈的阅读体验,它让你真切地感觉到,慢下来,世界依然美丽,而且可能更清晰。
评分朋友推荐的,适合儿童画画
评分京东送货速度真是没得说,上午下单,下午送到
评分很好非常好很好非常好很好非常好很好非常好
评分东西还是很不错的 值得购买
评分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朱迪丝马吉
评分好书,虽未来得及折开看,想必
评分装帧精美,印刷良好,活动给力装帧精美,印刷良好,活动给力装帧精美,印刷良好,活动给力装帧精美,印刷良好,活动给力装帧精美,印刷良好,活动给力装帧精美,印刷良好,活动给力
评分东西很好 很喜欢 京东不错 速度很快 生活用品日常首选
评分另外,这种动植物手绘图鉴(图3,Gyrfalcon , Falco rusticolus,1827)是西方绘画里少数散点透视的品种,非常类似中国的工笔花鸟(图4,于非闇《海青击鹄图》)——东方艺术追求事物的恒常样貌,而非某个主体的片刻感受,这很像科学试图追求的那种境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