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张童画配一首童谣——拟人的活泼与科普的严谨相结合,用自然的丰盛滋养天真的心灵——让每一天的亲子时光寓教于乐,寓爱于美,再也不害怕来自萌娃们的十万个为什么了!
《儿童与自然日历:2018》系根据M.T.罗斯(M.T. Ross,1881—1937)绘画,伊丽莎白·戈登(Elizabeth Gordon)配诗的一组外国精品儿童绘本为基础,制作的儿童与自然为主题的日历书,旨在通过精品日历的形式,每日一首童谣,一幅童画,一段物种知识,引导读者,尤其是儿童读者认识一个物种,收获一点新知。用自然的丰盛滋养天真的心灵,让每一天的亲子时光寓教于乐,寓爱于美。此外,编译者更对物种属性做出精确解释,成人读者也同样可以从日常所见中获取新知与乐趣。
主编薛晓源,博士,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书画》杂志专业委员会委员。主编《博物学经典译丛》《博物学经典丛书》《博物之旅丛书》等,计三十多种博物学著作。
本日历编译者为中科院动物学所博士后胡运彪。
本书绘画原作者罗斯是美国20世纪早期插画家、漫画家。是早期迪士尼漫画家之一,曾与美国漫画家奥特考特一起创作过《布朗小子》。1913年在美国25家报纸上连载Mamma's Angel Child,获得巨大成功。为The Flower Children, Butterfly Babies, Bird Children and Animal Children等图书画过插画。伊丽莎白·戈登(Elizabeth Gordon 1866—1922)美国作家、诗人,出版有Bird Children:The Little Playmates of the Flower Children、Mother Earth’s children:the frolics of the fruits and vegetables、Flower children:the little cousins of the field and garden。本书的画与诗即摘选、编译自上述作品。
第四篇 我是一位退居二线的退休工程师,现在最大的乐趣就是侍弄我的小院子,并和我的孙女一起探索那些我年轻时因为忙碌而错过的自然细节。这本书,于我而言,更像是一本“记忆唤醒器”和“知识梳理册”。虽然我自诩对自然常识有所了解,但这本书提供的新颖视角和现代生态学的解读,依然让我耳目一新。比如,它对昆虫生命周期的描述,不再是教科书式的罗列,而是结合了当下的气候异常,探讨了物种迁徙路径的变化,这使得原本静态的知识变得鲜活和紧迫。我孙女最喜欢每周一次的“自然寻宝游戏”,书里会给出一些模糊的线索,比如“寻找三种不同深度的绿色”,然后我们一起在院子里翻箱倒柜地寻找。这个过程极大地锻炼了她的专注力和对细节的辨识能力。对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高质量的“陪伴脚本”。我不再需要绞尽脑汁去想今天该教她什么,而是可以轻松地跟随书中的节奏,共享一段宁静而富有成效的户外时光。
评分第一篇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那好动又充满好奇心的宝贝量身定做的“探险指南”!我是在去年秋天偶然在一家独立书店发现它的,当时就被它那种质朴又充满生机的封面设计吸引住了。我女儿,我们叫她小芽,从小就对泥土、虫子和天空有着近乎狂热的兴趣,但我们这种城市里的家长,常常有心无力,不知道该如何系统地引导她去观察和感受季节的变迁。这本书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科普读物,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园丁在耳边轻声细语,告诉你“今天,去看看那棵老橡树的叶子是不是开始变色了?”或者“明天清晨,留意一下窗外的鸟鸣声是不是多了一份悠扬的催促?”我特别喜欢它那种鼓励动手实践的语气,比如建议孩子们去收集不同纹理的树皮、记录雨滴落在水洼里的涟漪扩散速度。我们家的小阳台,在遵循这本书的指引后,现在俨然成了一个微缩的生态园,春天播下的那些小小的种子,如今已经成了小芽骄傲的“劳动成果”。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让孩子“走出书本,走进自然”,那种亲手触摸、亲眼见证的震撼和喜悦,是任何电子屏幕都无法替代的。它不是一本告诉你“是什么”的书,而是引导你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的书。
评分第三篇 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的老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有效连接课堂知识与学生户外实践的桥梁。我购买了许多自然教育相关的书籍,但大多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面向更低龄的幼儿。这本《儿童与自然日历》的出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及时雨”。它的结构设计非常聪明,它将复杂的自然现象分解成了适合学龄儿童理解和操作的每日小任务,但这些任务的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例如,书中关于记录霜冻形成和融化的那一周的描述,不仅引导孩子们观察了水的形态变化,还自然地引入了温度和气压的概念。我惊喜地发现,当我把书中的某个观察点作为课后作业布置下去后,孩子们带回来的观察记录和照片的质量明显提高了。他们不再是敷衍地写下“今天天气很好”,而是开始描述云的种类、空气中湿度的变化,甚至讨论起不同植物在光照下的生长差异。这本书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提问的欲望,从“这是什么”进化到了“它是如何工作的”和“我们能做些什么”。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现成、可靠且充满乐趣的实践工具库。
评分第五篇 初拿到这本书时,我注意到它的纸张质量非常好,有一种天然的、略带粗粝的触感,这种材质的选择本身就呼应了书的主题——回归本真。我是一名自由职业的插画师,常常需要寻找灵感,也深受“创意枯竭”的困扰。这本《儿童与自然日历》提供了一种非常规的灵感汲取方式。它不仅仅关注宏大的自然景观,反而将焦点集中在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微小奇观上:苔藓的纹理、枯叶背面的真菌生长、清晨蜘蛛网上悬挂的水珠折射出的光影。这些细微之处,都被作者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摹出来。我发现,当我不再强迫自己去“画出”什么,而是仅仅按照书中的提示,花半小时观察一片叶子的边缘,我的创作思路就会被奇妙地打开。这种通过对自然的深度观察来重塑自身感官体验的过程,是任何艺术课程都无法替代的。这本书不仅是给孩子的,它更像是一剂给成年人紧绷神经的“自然解压剂”,它教我们重新学习如何“看”世界,而不是仅仅“扫视”世界。
评分第二篇 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种主题的书是抱持着一种怀疑态度的。总觉得“日历”类的书籍难免落入流水账的窠臼,内容要么太泛泛而谈,要么就是一些人云亦云的陈旧知识。然而,这本小册子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妙处在于其精妙的节奏感和人文关怀。它没有强迫你在每一个日子都必须完成一项宏大的自然任务,而是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观察点”和“思考切口”。有时候,它会让你停下来,只是静静地观察一个日落的色彩过渡;有时候,它又会鼓励你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自然艺术品,比如用收集到的羽毛和石头拼贴一幅画。更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现代生活节奏的一种温柔抵抗。在这个一切追求效率的时代,它提醒我们,慢下来,去倾听风的声音,去感受泥土的温度,本身就是一种极度奢侈和必要的精神滋养。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也极为出色,那种手绘的质感和留白的处理,让人在阅读时心绪能得到极大的舒展。这更像是一本“生活美学指南”,而非单纯的自然教育读本。
评分通过日历的形式让孩子每天都可以学习一点有关大自然的知识,这样的编排和形式非常的好,今年开始,以后每一年都会购买。
评分内容丰富详实有趣,适合小朋友。
评分孩子很喜欢的书籍,值得购买
评分很棒的一本儿童日历!物有所值!值得拥有!!!
评分精致的好书
评分好东西,给孩子买的,孩子也非常喜欢!还给家里的亲戚也买了一本!
评分好,货质量还可以好,京东送货快。年货节便宜了不少。
评分好东西,给孩子买的,孩子也非常喜欢!还给家里的亲戚也买了一本!
评分孩子很喜欢的书籍,值得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