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心超笔记》(第一辑)共8章,分别从超声心动图基础、心功能、心脏超声切面、血流动力学思路、冠脉循环、临床思路、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这8个方面,用通俗的语言,清晰阐述了超声心动图各方面的知识。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每章节都设置了导读栏目,先对目前临床现状和误区加以阐述,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详述专业知识。不同于其他同类题材的专著,《心超笔记(第一辑)》突出的特点就是对诊断思路作了充分说明,并将临床知识和心脏超声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并非孤立地讲解心脏超声的内容,这一点非常符合超声医师的真实工作状态和知识需求,为尽快掌握相关诊断技术和技巧,打下基础。
目录
第一章 基础篇
第一节 数数超声心动图中的“三” 2
一、三个结构:心肌、瓣膜、心包 2
二、三个节段:心房、心室、大动脉 2
三、三类循环:体循环、肺循环、冠脉循环 3
四、三种分流:左向右分流、右向左分流、无分流 3
五、三个短轴切面: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切面 4
六、三个长轴切面:心尖两腔、三腔、四腔心长轴切面 4
第二节 心超二维细节,你是否也曾视而不见 5
一、三个常规切面中容易忽视的细节 6
二、三个易被忽视的重要切面 6
第三节 巧用M型超声心动图,做时间分辨的高手 8
一、常用M型超声心动图曲线 8
二、M型超声心动图在疾病中的应用 9
三、两种特殊类型的M型超声心动图 11
第二章 心功能篇
第一节 那些被误读的超声心功能测定 14
一、临床心功能分级判定 14
二、超声判定心功能的常用指标 15
三、常见对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的误读 16
第二节 超声心功能测定之左室舒张功能 18
一、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评价方法 18
二、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分级 20
三、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举例 20
第三节 超声心功能测定之左室收缩功能 23
一、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超声评价方法 24
二、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超声评价方法 30
第四节 超声心功能测定之右室功能 34
一、右室舒张功能的测定 35
二、右室收缩功能的测定 36
第三章 切面篇
第一节 手把手教你做心超切面 40
一、心脏超声的声窗及标准切面 41
二、操作技巧:手脑并用,随心所欲 43
第二节 使用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诊断容易忽视的心脏疾病 46
一、第一层次 47
二、第二层次 47
三、第三层次 48
第三节 使用心底短轴切面诊断容易忽视的心脏疾病 51
一、此切面应重视的问题 52
二、此切面容易忽视的结构或疾病 54
第四节 使用心尖四腔心切面诊断容易忽视的心脏疾病 58
一、此切面应重视的问题 59
二、此切面容易被忽视的心脏疾病 59
第五节 这个切面竟如此重要——主动脉弓长轴切面 64
一、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瘤 65
二、主动脉缩窄 66
三、主动脉弓离断 68
四、动脉导管未闭 68
五、左位上腔静脉 69
六、肺静脉异位引流 71
七、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71
第六节 用过了才知道——右室流入道长轴切面 72
一、判断三尖瓣反流的程度 72
二、三尖瓣下移畸形 73
三、导致冠状静脉窦扩张的相关疾病 73
第七节 必要时用一用——剑突下双心房切面 75
一、在房间隔缺损分型中的作用 76
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显示的双心房切面 78
第四章 血流动力学思路篇
第一节 思路决定方向,左心扩大的心超思考 82
一、抛砖引玉,启发思考 83
二、左心扩大的超声判断 84
三、左心扩大的原因 84
第二节 出师之前细思量,“右心扩大”胸成竹 87
一、循序渐进,揭开面纱 87
二、右心扩大的超声判断 89
三、右心扩大的原因 89
第三节 左心扩大之先天性心脏病 93
一、室间隔缺损 93
二、动脉导管未闭 94
三、主动脉窦瘤破裂 95
四、冠状动脉瘘 96
五、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 96
第四节 右心扩大之先天性心脏病 97
一、房间隔缺损 97
二、心内膜垫缺损 98
三、主动脉窦瘤破裂 98
四、冠状动脉瘘 99
五、肺静脉异位引流 100
六、三尖瓣下移畸形 100
七、卢滕巴赫综合征 100
第五节 左心扩大之瓣膜性心脏病 102
一、超声判断瓣膜关闭不全的程度 103
二、导致左心扩大的瓣膜性心脏病 103
第六节 心脏扩大之心肌病 107
一、左心扩大之心肌病 107
二、右心扩大之心肌病 110
第五章 冠脉循环篇
第一节 冠脉循环的回收站,你了解多少 113
一、冠状静脉窦的超声检查 113
二、冠状静脉窦扩张的常见疾病 114
第二节 冠脉循环的发源地——冠状动脉 116
一、冠状动脉的超声检查 116
二、冠状动脉相关疾病 118
第六章 临床思路篇
第一节 胸痛——生命的狙击手 122
一、急性心肌梗死 122
二、主动脉夹层 123
三、急性肺栓塞 124
四、急性心包炎 124
第二节 晕厥的秘密,心超知多少 125
一、主动脉瓣、肺动脉瓣重度狭窄 126
二、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126
三、左房黏液瘤 128
四、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 128
五、法洛四联症 128
第三节 异常Q 波,那些不应放过的心超思考 129
一、急性心肌梗死 130
二、肥厚型心肌病 130
三、心肌炎 131
第四节 肺动-静脉“短路”,容易遗漏的发绀 132
第五节 滚蛋吧,心脏中以瘤冠名的伪“肿瘤君” 134
一、房间隔膨出瘤 135
二、室间隔膜部瘤 136
三、主动脉窦瘤 136
四、室壁瘤 136
五、瓣膜瘤 136
六、动脉瘤 137
第六节 心尖上的寻觅,走出超声检查的盲区 138
一、心尖的扫查技巧 138
二、常见与心尖相关的疾病 139
第七章 先天性心脏病篇
第一节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思路——三节段分析法 142
一、心脏位置 142
二、内脏和心房的位置 143
三、心室袢的类型与心室位置 144
四、房室瓣与房室序列 146
五、动脉圆锥、大动脉的结构及其空间位置关系 146
六、心室与大动脉的连接 148
第二节 房间隔缺损的分型及诊断 149
一、房间隔缺损的分型 149
二、房间隔缺损的诊断方法 151
第三节 室间隔缺损分型的定位诊断 152
一、室间隔缺损的分型 153
二、室间隔缺损的定位诊断 153
第四节 大动脉骑跨的先天性心脏病 156
一、法洛四联症 157
二、大室间隔缺损 159
三、永存动脉干 159
四、右心室双出口 160
第五节 关上一扇门,打开一扇窗——瓣膜闭锁的先天性心脏病 163
一、主动脉瓣闭锁 165
二、二尖瓣闭锁 168
三、肺动脉闭锁 169
四、三尖瓣闭锁 171
第六节 相同的起点,不同的终点——冠状动脉瘘 173
一、冠状动脉-右房瘘 174
二、冠状动脉-右室瘘 174
三、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174
四、冠状动脉-左房瘘 175
五、冠状动脉-左室瘘 175
第七节 房间隔缺损与卵圆孔未闭 177
一、房间隔缺损与卵圆孔未闭的鉴别诊断 177
二、卵圆孔未闭的临床相关问题 178
第八节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与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179
一、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180
二、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181
第八章 治疗篇
第一节 从诊断到治疗(一)——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186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87
二、常用切面 187
三、选择封堵器 188
四、手术方式及超声监测 188
第二节 从诊断到治疗(二)——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192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93
二、常用切面 193
三、选择封堵器 194
四、手术方式及超声监测 194
第三节 从诊断到治疗(三)——超声心动图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中的应用 198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99
二、常用切面 199
三、选择封堵器 200
四、手术方式及超声监测 200
第四节 从诊断到治疗(四)——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夹层封堵术中的应用 202
一、一般资料 203
二、选择封堵器 204
三、超声引导手术过程 204
心超笔记(第一辑) 引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然而,信息的洪流中,那些真正触动人心、引发深思的“瞬间”却显得尤为珍贵。它们可能是一段对话,一个场景,一种感悟,又或许是某种难以言喻的情绪。这些“瞬间”如同星辰,点亮我们内心深处未曾触及的角落,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自我,理解他人,并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心超笔记(第一辑)》正是这样一本试图捕捉并珍藏这些“心之所向,情之所至”的集结。它并非宏大叙事,也不是理论深究,而是从日常的点滴出发,以一种细腻而真挚的笔触,记录下那些在不经意间拨动心弦的细微之处。这些笔记,就像是作者与自己内心的对话,也是作者与世界的温柔互动。它们没有预设的框架,没有刻意的雕琢,只是最纯粹的心灵回响。 第一辑:窥探内心深处的微光 本辑笔记,更像是一次深入内心世界的探索。我们常常忙于外部世界的奔波,却忽略了那个同样丰富而值得关注的内在天地。《心超笔记(第一辑)》中的文字,正是作者潜入自己情感海洋,捕捉那些闪烁着微光的片段。 情感的河流: 在这里,你会读到关于喜悦的瞬间——也许是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脸上的温暖,或许是收到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时的雀跃。也会读到关于悲伤的低语——可能是一次不期而遇的失落,又或者是对过往的回忆中泛起的淡淡忧伤。更会有关于愤怒的灼热,关于平静的舒缓,关于孤独的深沉,关于爱恋的缠绵。作者以一种不加掩饰的坦诚,将这些情感的潮起潮落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你感受到,原来自己并非孤身一人在体验着这些复杂的情绪。 思绪的涟漪: 除了直接的情感表达,思绪的流转同样是本辑的重点。也许是对人生意义的短暂思考,也许是对人际关系的微妙洞察,又或许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点不解与困惑。这些思绪,可能源于一次偶然的阅读,一次深刻的交谈,甚至是一次独处的冥想。它们没有结论,不求答案,只是在心灵的空间里荡漾开去,激起层层涟漪。作者记录下这些思考的痕迹,如同在脑海的星空中标记出几颗闪亮的星,指引着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瞬间的定格: 生活的精彩,往往藏在那些不经意间被捕捉到的瞬间里。《心超笔记(第一辑)》试图用文字为这些瞬间赋予永恒。比如,一个孩童纯真的笑容,一段街头艺人悠扬的乐声,一场突如其来的雨,一次与陌生人的眼神交汇。这些看似平凡的片段,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和情感温度,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让我们得以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美好与感动。 自我对话的碎片: 许多笔记,实际上是作者与自己内心的深刻对话。当面对选择时的犹豫,当经历挫折时的自我鼓励,当取得成就时的自我反思,这些都是内心深处的声音。作者将这些对话转化为文字,让读者得以窥见一个人成长的轨迹,体味其内心的挣扎与蜕变。这是一种勇敢的自我剖析,也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认知。 内容风格与特色 《心超笔记(第一辑)》的书写风格,以真挚、细腻、朴实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表达,而是力求用最贴近生活、最真实的语言,将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传递给读者。 短小精悍的篇章: 每一篇笔记都相对独立,篇幅不长,适合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阅读。你可以随意翻开其中一页,都能找到一个触动你的点。这种形式,也恰恰符合了“笔记”的特点,是灵感的随笔,是情感的点滴记录。 多样的叙事视角: 笔记内容包罗万象,可能是一段个人的经历,可能是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也可能是对某种概念的解读。作者在叙述时,会灵活运用第一人称,让你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有时也会跳脱出来,以一种更客观的视角来审视。 留白的艺术: 许多笔记在记录完当下的感受和思考后,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或道德评判。作者更倾向于将一部分“留白”留给读者,鼓励读者在阅读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去思考,去感悟。这种“留白”的设计,使得每一位读者都能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和启发。 情感的共振: 《心超笔记(第一辑)》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振。当你读到一段关于失落的文字,你可能会想起自己曾经的失落;当你读到一段关于喜悦的描写,你也会被那份快乐所感染。这种跨越时空的、心灵的连接,是本书最动人的地方。 阅读体验的畅想 想象一下,在一个安静的午后,你手捧着这本《心超笔记(第一辑)》。你可以随意翻阅,也可以静静地从头读到尾。 当你疲惫时, 也许能在一篇关于“微小确幸”的笔记中找到一丝慰藉,重新积攒前行的力量。 当你迷茫时, 也许能在一篇关于“人生方向”的思考中,捕捉到一丝启发,找到新的视角。 当你孤独时, 也许能在一篇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细腻观察中,感受到一种连接,不再感到孤单。 当你喜悦时, 也许能在一篇关于“分享快乐”的文字中,找到表达此刻心情的语言,让喜悦更加圆满。 《心超笔记(第一辑)》不是一本需要你“读懂”的书,而是一本需要你“感受”的书。它就像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老朋友,在你需要的时候,静静地陪伴着你,与你一同经历、一同感悟。它不是要给你指引方向,而是要让你在自己的方向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深刻。 结语 生活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而《心超笔记(第一辑)》正是对这些生命累积中闪光点的记录。它鼓励我们放慢脚步,去观察,去倾听,去感受。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中的诗意,去体味那些在平凡中蕴含的深刻。 愿这本《心超笔记(第一辑)》能成为你心灵旅途中的一盏小灯,照亮那些不为人知的小径,让你在探寻内心世界的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力量与智慧。它是一次邀请,邀请你与作者一同,踏上这场关于“心”的奇妙旅程,去发现那个更真实、更丰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