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畫師聶璜與現代博物小亮再次聚焦故宮藏品《海錯圖》。小亮對《海錯圖》繼續深入解讀,共考證39幅《海錯圖》原圖,涉及50多種生物,收錄瞭新的24篇考察、論證筆記。
※《海錯圖筆記》第二彈,篇幅更大、內容更豐富,古圖更多、全書更富古韻。
本書是繼《海錯圖筆記》之後,《博物》雜誌編輯張辰亮對《海錯圖》繼續深入解讀的又一次心得分享。第二冊收集瞭作者新的24篇考察、論證筆記。較第一冊相比,第二冊雖比第一冊少6篇,但這次考證瞭40餘幅《海錯圖》中的原圖,內容更豐富。此外,在第二冊中,減少瞭現代照片的比例,增加瞭古代日本、歐洲的博物學手繪,用圖風格更偏古韻。
《海錯圖》是清朝康熙年間,由畫傢聶璜繪製的一組海洋生物圖譜。他用生動的圖片和文字描繪瞭300多種生物,涵蓋大部分的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主要類群,還記載瞭不少海濱植物以及他在中國沿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各種奇聞異事和風土人情,雍正、乾隆、嘉慶、宣統等清代皇帝都很喜愛這部圖譜。
受時代所限,書中記述雖妙趣橫生,但時有誇張,亦真亦假。作者自2015年7月起通過考證、分析、比對……抽絲剝繭地鑒定、解讀書中所繪的海洋生物。他的加工讓現代博物愛好者更容易閱讀這本清代奇書。作者對書中每種物種的描述,既有觀察記錄,又有文獻考證,並沿襲瞭他科學考據一貫的高冷嚴謹又有接地氣的趣味調侃。全書采用清代《海錯圖》的故宮授權原版圖,現代照片大多為作者或其好友實景拍攝,共同為讀者帶來一場視覺與味覺的饗宴。
張辰亮
專注科學傳播的“博物達人”,微博750萬粉絲心中的“什麼都知道”。昆蟲學碩士,《博物》雜誌編輯、官方微博賬號運營者,科普作者,為各大媒體撰寫過百餘篇科普文章。擅長用幽默的文字為網友鑒定物種,熱衷園藝手作,尤其喜歡使用靈魂畫作為粉絲答疑解惑。
聶璜繪奇書,滄海探驪珠。光怪陸離互齣沒,莫知綱目科屬種。
博物小亮考海錯,南北行遍萬裏路。或問能好怎,且去看此書。
——高曉鬆
人有瞭好奇纔想去探索世界,有瞭知識纔能去瞭解世界,此書兼具好奇之樂、知識之厚,開捲有趣亦有益。
——馬伯庸
聶璜所繪《海錯圖》,集繪畫、詩文、趣味於一體。博物辰亮小弟,閱後探究竟,大有探幽索隱、激濁揚清之誌趣。年輕一代,居今稽古,無不為益。故宮館藏何止海錯一圖,望藉此筆記,讓更多人走進博物館,瞭解更多的華夏文明。
——皇錦品牌創始人 張雪梅
小亮的《海錯圖筆記》,海洋生物古今時空交錯,現代科普和美食料理方式介紹,引經據典、論證糾錯,接地氣通俗易懂!小亮不愧是行走的博物百科,如此有趣的科普讀物,的確值得收藏擁有!
——海鮮科普達人、美食達人 @海鮮大叔
張辰亮通過閱讀、考證和實地調查,把古老的《海錯圖》帶到我們眼前,生動地描述瞭海洋生物幾大類群的分類與分布、生活史特徵、行為及繁殖生態,乃至飲食文化;海洋生物保護的理念更是貫穿全書。相信讀畢此書,你一定會對海洋更感親近。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張潔 博士
第一章 介 部
【西施舌】013 【江瑤柱】023 【海月】031 【撮嘴】041 【海荔枝】051 【珠蚌】061 【七鱗龜】073 【瑇瑁】081
第二章 鱗 部
【河豚】091 【頂甲魚】105 【鋸鯊】113 【刺魚】123 【水沫魚】131
【鰣魚】139 【海鰻】151 【銅盆魚】159 【墨魚】169 【海馬、七裏香】179
【寉魚】189 【紅魚】197 【飛魚】203
第三章
【膃肭臍】217 【海獺】227 【井魚-海��-跨鯊】239
【序】一次更話癆的《海錯圖》考證曆程
《海錯圖》成書於明末清初,是由浙江人聶璜繪製的一部海洋生物圖譜。聶璜把他在中國沿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各種生物都畫在瞭這部圖譜中。時代所限,書中的記載亦真亦假,時有誇張,但妙趣橫生。此書在雍正年間被太監蘇培盛帶入宮中,深受曆代皇帝喜愛,現1-3冊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第4冊藏於颱北“故宮博物院”。
2014年,北京故宮齣版瞭前三冊,我買瞭一本。2015年,我開始考證書中的生物,並在2016年齣版瞭初步的成果:《海錯圖筆記》第一冊。這本書收錄瞭我對《海錯圖》中34幅畫作的考證。
在《海錯圖筆記》第一冊的序裏我說過,解讀海錯圖是一項長期工程,這不,在一年之後,第二冊寫完瞭。
在寫第一冊時,我還保留著雜誌編輯的習慣。在我供職《博物》雜誌中,一篇文章頂多6頁,因為內容太豐富,每個欄目不會占太多篇幅。所以寫第一冊時,字數一過2000,我就自動開始慌,生怕字多瞭讀者看著煩,於是文章篇幅普遍較小。但書齣版後,看看讀者反饋,發現大部分人反而對我字數較多的那幾篇更感興趣,而且普遍反映意猶未盡。於是,在第二冊裏,我放飛自我,寫瞭不少3000~5000字的文,希望大傢看得更過癮。
內容上,在第二冊中,我考證瞭39幅《海錯圖》原圖,集成24篇文章,頁數比第一冊多24頁——這次的文章篇幅更大、內容更豐富。
經過多次與齣版社的討論和打樣,我們把第二冊的內頁換成瞭呈現效果和閱讀感受更好的紙;封麵從裸脊綫裝換成瞭圓脊精裝,讓整本書更顯品質,滿足瞭一些讀者的收藏需求,加瞭書脊也方便大傢在書架上查找取閱。
這次我增加瞭許多自己的考證過程。一來我本人就是個考據癖,二來我在查找資料過程中發現,很多文章在考據海洋生物時都齣現瞭或多或少的紕漏,有的是對古籍理解有誤,有的是缺乏生物分類學的知識。寫第一冊的時候我就發現瞭,沒好意思說,到第二冊我實在忍不住瞭,在某些文章裏有節製地吐槽瞭一下,另外列齣瞭我自己的考據過程,供讀者參考,讓大傢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在第二冊中,我減少瞭照片的比例,增加瞭許多古代日本、歐洲的博物學手繪。有不少都是和《海錯圖》同時代的,可以對比一下古代的中國人和外國人是如何看待同一類生物的。另一方麵,古代繪畫也比照片更符閤本書的風格。手繪的來源均為閤法,沒有版權爭議。
除瞭古代手繪,現代的手繪也是必要的。我邀請瞭多位年輕的科學插畫師為本書繪製瞭插圖,幫助讀者理解相關的生物學知識。
第一冊齣來後,很多人問,為什麼裏麵有這麼多海鮮的吃法?是否違背動物保護的宗旨?其實寫文時我都考慮過。首先,《海錯圖》原書裏,幾乎每種生物都附上瞭其吃法,為瞭最大限度地嚮讀者展現《海錯圖》的原貌,不可避免地要介紹吃法。其次,大傢可能忽視瞭一個事實:我們所食用的陸地上的生物,如今大部分已經來自人工養殖。而海鮮呢,很大一部分依然來源於野捕。也就是說,你所吃到的海鮮,很多都是野生動物。這是海洋食材和陸地食材的最大區彆,海洋的生産力之高,是陸地無法比擬的。隻要閤理利用,海鮮就能既滿足人類需要,又不影響自然種群。我們不能把保護陸地生物的標準硬套在海洋生物上。對於數量驟減,需要保護的物種,我會明確地在文章中告知讀者。而對於可以閤理閤法地食用的物種,何必迴避其飲食文化?作為一名科普工作者,我對國人“見啥吃啥”的習慣深惡痛絕,也對極端動物保護者不敢苟同。我希望讀者們擁有這樣一種觀點:人類應該閤理利用海洋,而不是禁止利用海洋;人類應該閤理吃海鮮,而不是禁止吃海鮮,更不是吃完海鮮之後禁止彆人介紹怎麼閤理吃海鮮。
另一類必不可少的內容,就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曆。今年由於我喜得愛女,導緻齣行機會不多。但還是盡量抽時間去北京海鮮市場、青島、晉江、廈門、馬裏亞納群島等地搜集瞭資料。我越來越深切地感到,第一手資料對一個作者是多麼重要。所以,大海依然是我以後經常要去的地方。
從2014年第一次翻開《海錯圖》至今,已是第4個年頭。越研究,越發現這本書實在有趣。請大傢先看這第二冊《海錯圖筆記》吧,我去繼續考證瞭。
——張辰亮
我很少會對外文版的書籍産生如此強烈的購買欲,但這一本的國際化視野和本土化錶達的結閤,確實做得非常齣色。它在介紹中國地理特徵的同時,所采用的論述框架和比較視角,很容易讓習慣瞭西方敘事模式的讀者産生共鳴,但核心錶達依然是中國式的深沉和內斂。裏麵的很多案例分析,都建立在紮實的田野調查之上,那種“眼見為實”的可靠感,是純粹理論推導無法比擬的。我特彆喜歡它對某些地方性知識的挖掘,比如一些古老的航海技術或農業智慧,這些內容往往是主流讀物中容易被忽略的“邊角料”,但恰恰是它們,構成瞭中華文明獨特的韌性。總而言之,這是一次高質量的知識輸齣,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人文的溫度。
評分這套《中國國傢地理》的特輯,真是讓人耳目一新。那種將深邃的地理知識與人文關懷巧妙融閤的筆觸,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仿佛置身於廣袤的中華大地上。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次精心策劃的探險,帶領讀者去觸摸那些鮮為人知的角落。無論是對壯麗山川的描繪,還是對偏遠地區風土人情的記錄,都充滿瞭真摯的情感和嚴謹的考據。尤其是那些配圖,高清且富有故事感,簡直是視覺和知識的雙重盛宴。我特彆喜歡它那種不急不躁的敘事節奏,讓你能沉浸其中,細細品味每一個細節。它不光是科普,更像是一本關於“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裏來”的文化尋根之旅。讀完後,對祖國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也激發瞭我想要親自去探索的衝動。這種將學術深度與大眾可讀性完美結閤的齣版物,在市麵上實在不多見,強烈推薦給所有熱愛探索和學習的朋友們。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平衡”。它在宏大敘事和微觀細節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一方麵,它能讓你站在更高的維度去理解地理對人類文明塑造的深遠影響,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另一方麵,它又精準地捕捉瞭那些極其微小的生態鏈條和地域性的文化符號,讓你感受到生命的頑強和多樣性。這種從“大江大河”到“一抔黃土”的視角轉換,處理得非常流暢自然,沒有絲毫的割裂感。閱讀過程中,我不禁開始反思我們與自然界的關係,以及在快速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正在失去或正在守護著什麼。這已經超越瞭一般的科普讀物範疇,更像是一部富有哲理的當代田園牧歌,讓人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寜靜與反思。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裝幀的質感、紙張的選擇,都透露齣一種對內容的尊重和對讀者的誠意。色彩的運用非常剋製和高級,沒有那種喧賓奪主的浮躁感,所有的視覺元素都是為瞭更好地服務於文字和主題。我特彆留意瞭它對某些特定主題的專題劃分,邏輯性極強,層層遞進,即使是初次接觸相關知識的讀者,也能順理成章地建立起知識框架。很多次,我隻是隨手翻閱其中一個插頁,就被裏麵的細節吸引住瞭,然後一頭紮進去,幾個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瞭。這種強大的“黏性”來自於它對每一個細節的極緻打磨,從字體選擇到圖錶的清晰度,都體現齣高水準的編輯功力。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件可以放在書架上細細品味的收藏品。
評分我對這類以“筆記”形式呈現的文化産品一直情有獨鍾,而這本的呈現方式實在高明。它不像傳統的教科書那樣枯燥,而是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甚至帶有一點點“手稿”質感的文字,將復雜的地理現象和曆史脈絡娓娓道來。文字的跳躍性和靈活性很高,時而充滿詩意,時而又極其理性,這種交織感讓人欲罷不能。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自然現象時的細膩觀察力,比如光影在特定地形上的變幻,或者某種稀有物種的生存哲學。這種觀察力背後,無疑是長年纍月深入一綫的積纍。更重要的是,它沒有高高在上地指點江山,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分享他的“私藏”見聞,讓人感到親切又受教。每次翻開,都能發現新的趣味點,那種知識被溫柔包裹的感覺,讓人覺得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評分正因如此,當我開始用今天生物學的角度,對《海錯圖》中的生物進行分析考證,從他的文字和畫作中發現蛛絲馬跡,辨彆真僞,一步一步推理分析後,鑒定齣畫中生物的真身——這就像在破案一樣,非常過癮。
評分不錯,不錯。。。。。。。。。。。。。。。。。。。。。。。。。。
評分買書的過程很復雜,剛買完活動力度更大瞭,於是退貨重新下單。昨天買瞭京東PLUS,早知道還是應該早點買的,之前買有300-200的圖書券,現在已經沒有瞭,好桑心
評分想買就本書好久瞭,剛好趕上活動,果斷入手!
評分質量非常好,與賣傢描述的完全一緻,非常滿意,真的很喜歡,完全超齣期望值,發貨速度非常快,包裝非常仔細、嚴實,物流公司服務態度很好,運送速度很快,很滿意的一次購物
評分買瞭《海錯圖筆記一》,感覺不錯,很喜歡,接著把二看完!
評分趕上六月活動買的,還算劃算啦,不過也買瞭不少,用掉一半工資瞭? 下次等十一活動繼續買買買,滿百減五十挺好,就是摺扣大的劵我就搶不到瞭
評分??中國國傢地理 海錯圖筆記·2書是好書,價格也不是很貴,挺好的,挺便宜的。
評分中國地理雜誌,海錯圖,一挺好的,書裏邊插圖也挺豐富的,就是文字小的店,孩子科普啓濛也不錯,傢長需要陪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