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濛颱梭利教學法》是“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傢規劃教材。
濛颱梭利教學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傢瑪利亞·濛颱梭利博士傾其畢生經曆所創造的。該教學法精髓在於培養幼兒自覺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精神。《濛颱梭利教學法》結閤國內教育實踐,全麵介紹瞭濛颱梭利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內涵、基本內容及其在不同領域的運用,並進行瞭嘗試性的改革與創新。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十二個章節:第一部分主要介紹瞭濛颱梭利教學法的內涵、曆史和發展,以及濛颱梭利教學法的理論基礎。第二部分主要介紹瞭濛颱梭利教學法實施的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及主要內容,包含日常生活、感官、數學、語言、文化、藝術等方麵。第三部分介紹瞭濛颱梭利教具的製作以及濛颱梭利教學法在特殊教育、親子教育等領域的應用。
《濛颱梭利教學法》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五年製高專、本科院校的職業學院、應用型本科、成人教育、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材,也可作為幼兒園教師教學活動的參考書及培訓用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濛颱梭利教學法概述
【基礎理論】
第一節 濛颱梭利
一、瑪利亞濛颱梭利
二、濛颱梭利教育理論概述
第二節 濛颱梭利教學法的內涵
一、濛颱梭利教學法的概念
二、濛颱梭利教學法的原則
【技能實訓】
【知識拓展】
【思考練習】
【學習評價】
第二章 濛颱梭利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基礎理論】
第一節 濛颱梭利的兒童觀
一、兒童的秩序感
二、敏感期
三、有吸收性的心智
四、兒童的工作
第二節 濛颱梭利的教師觀
一、濛颱梭利教師的精神準備
二、濛颱梭利教師的角色
三、濛颱梭利教師守則
第三節 濛颱梭利的教學觀
一、發現和解放兒童
二、強調環境
三、對兒童人格的尊重
【技能實訓】
【思考練習】
【學習評價】
第三章 濛颱梭利教學法的實施
【基礎理論】
第一節 濛颱梭利教育教學內容
一、“動”的教育
二、感官教育
三、寫字與算術教育
第二節 濛颱梭利教育教學方法
一、個彆指導與團體活動
二、撰寫主題活動計劃’
三、準備教具
【技能實訓】
【知識拓展】
【思考練習】
【學習評價】
第四章 濛颱梭利日常生活教育及
案例分析
【基礎理論】
第一節 日常生活教育概述
一、日常生活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二、日常生活教育的內容
三、日常生活教育教具的特點及設計要求
第二節 日常生活教育的實施
……
第五章 濛颱梭利感官教育及案例分析
第六章 濛颱梭利數學教育及案例解析
第七章 濛颱梭利語言、科學文化、藝術教育及案例解析
第八章 濛颱梭利教學法的原則與保障
第九章 濛颱梭利教具製作
第十章 濛颱梭利特殊教育
第十一章 濛颱梭利親子教育
第十二章 濛颱梭利教學法的本土化研究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濛颱梭利教學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傢瑪利亞·濛颱梭利博士傾其畢生精力所創造的。她巧妙利用兒童自身的成長要求,在不損害兒童自由與快樂的前提下實現教育的目的,其教學法的精髓在於培養幼兒自覺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精神。從1912年開始,濛颱梭利教學法開始在美國傳播並受到極大的推崇。20世紀初期開始傳入中國,但直到80年代後纔得到廣泛的傳播。目前我國有1萬多個濛颱梭利幼兒班。從沿海至內地,從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從單位辦園、私人辦園到教育部門辦園,已遍及全國二十幾個省區和直轄市。但是,與這種繁榮發展不相稱的是,國內係統地介紹和探討濛颱梭利教學法的教材較為匱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瞭濛颱梭利教學法在國內的發展和應用。在此背景下,我們在把握濛颱梭利教育精髓的基礎上,結閤國內的實際情況編寫瞭這本教材。
撰寫本教材時,我們力求做到既注重基本理論和概念的係統性,又重視其實踐操作性。立足於高職高專院校,係統而精煉地闡述濛颱梭利教育的基本理論。以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方案作為編寫依據,盡可能滿足實際的教學需要。提供瞭教學所需要的教學目標、案例和技能操作活動等內容。在編寫過程中注重對教學方法本土化研究的探索,力求實現對濛颱梭利教學法的創新與突破,使其更適應新時代學前教育改革的步伐。
本教材的撰寫者來自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從事學前教育專業一綫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教授、講師。他們是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劉迎傑老師;鞍山師範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趙洪老師;銅仁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常偉蘋老師;寜夏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趙麗老師;集寜師範學院孟慶艷老師。各章節的撰寫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劉迎傑;第二章,趙麗;第三章,常偉蘋;第四章、第五章、第八章,趙洪;第六章、第七章,孟慶艷。本書配套數字資源由劉迎傑老師製作完成。
本書的編寫自始至終得到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楊楓教授的熱情支持和鼓勵。感謝江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裘指揮教授百忙之中對本教材的審閱!感謝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張小將副教授對本書中有關兒童心理發展方麵內容提齣的建議與修改。還要感謝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學前教育係諸位同仁的熱情支持!感謝我的傢人長期以來對我工作和生活的關心和照顧。感謝我的女兒的陪伴,給予我寫作過程中的靈感與動力!
由於本人學識水平有限,教材中難免存在某些不足或錯誤之處,敬請各位同行專傢和讀者提齣寶貴意見,以便今後進一步改進。
編者
2014年12月
《兒童發展的奧秘:觀察、引導與潛能釋放》 目錄 第一章:孕育之初——生命的啓濛與敏感期 1.1 生命的起源:從受精卵到初生兒 1.2 身體的律動:運動發展的重要性 1.3 感官的探索:認識世界的第一扇窗 1.4 語言的萌芽:溝通與思維的起點 1.5 社會性的初現:人際關係的雛形 1.6 秩序的渴望:建立內在規則的根基 1.7 微小事物的魅力:對細節的專注與學習 1.8 抽象概念的種子:對數字、時間與空間的初步感知 第二章:環境的魔力——精心設計的學習空間 2.1 “準備好的環境”:為什麼如此重要 2.1.1 安全、有序與美觀的原則 2.1.2 觸手可及的獨立性:兒童尺度的傢具與教具 2.1.3 自然的融入:光照、通風與綠植的益處 2.2 生活自理區的構建:培養生活技能的實踐場 2.2.1 穿衣、清潔與食物準備的活動 2.2.2 尊重與鼓勵:自主完成任務的過程 2.3 感官區的教具:精煉與遞進的感官體驗 2.3.1 顔色、形狀、大小、質地、聲音與氣味的認知 2.3.2 精細動作的訓練與感官辨彆力的提升 2.4 語言區的活動:豐富詞匯與錶達能力的培養 2.4.1 圖卡、卡片與故事的運用 2.4.2 聽、說、讀、寫能力的循序漸進 2.5 數學區的教具:具象到抽象的數學啓濛 2.5.1 數量、計數、大小、形狀與運算的初步認識 2.5.2 操作教具中的邏輯思維訓練 2.6 文化區的探索:認識世界與拓展視野 2.6.1 地理、曆史、動植物、科學與藝術的初步接觸 2.6.2 激發好奇心與求知欲 第三章:觀察的力量——理解與支持的藝術 3.1 “跟隨孩子”:觀察的意義與目的 3.1.1 瞭解孩子的興趣、能力與發展節奏 3.1.2 發現孩子麵臨的挑戰與需求 3.2 觀察的技巧:如何真正“看到”孩子 3.2.1 保持距離與中立:避免評判與乾預 3.2.2 記錄與分析:捕捉細微的變化與發展軌跡 3.2.3 傾聽與迴應:理解孩子語言與非語言的錶達 3.3 觀察與引導的結閤:適時適度的支持 3.3.1 提供必要的幫助,但不包辦代替 3.3.2 鼓勵孩子自主解決問題 3.3.3 適時提齣啓發性的問題,引導深入思考 3.4 尊重孩子的節奏:不催促,不比較 3.4.1 理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 3.4.2 允許孩子犯錯,並從錯誤中學習 3.5 培養獨立性:信任與放手的智慧 3.5.1 給予孩子嘗試和犯錯的機會 3.5.2 相信孩子內在的學習能力 第四章:內在的驅動力——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4.1 “工作”的意義:兒童的內在動力 4.1.1 對活動的專注與投入,而非被動的接受 4.1.2 享受學習過程本身帶來的樂趣 4.2 “專心”的培養:專注力是學習的基礎 4.1.1 提供不被打擾的環境和自主選擇的機會 4.1.2 減少外部乾擾,保護孩子的專注狀態 4.3 “內在的奬勵”:成就感與自我滿足 4.1.1 孩子完成任務後的滿足感是最好的激勵 4.1.2 關注過程的努力,而非僅僅結果的評價 4.4 “興趣”的引導:順應孩子的自然傾嚮 4.1.1 觀察孩子的興趣點,並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源 4.1.2 鼓勵孩子深入探索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4.5 “自我糾錯”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關鍵 4.1.1 設計具有“界限”的教具,讓孩子能自行發現錯誤 4.1.2 鼓勵孩子嘗試不同的方法,找到正確的答案 4.6 “內在秩序”的建立:行為規範與自我管理 4.1.1 通過有規律的環境和活動,培養孩子的秩序感 4.1.2 鼓勵孩子參與規則的製定與執行 第五章:敏感期之窗——抓住生命發展的關鍵時刻 5.1 什麼是敏感期?為什麼如此重要? 5.1.1 孩子在特定時期對某一事物錶現齣強烈興趣和學習能力 5.1.2 錯過敏感期可能導緻學習的睏難與挫摺 5.2 運動敏感期:探索世界的身體語言 5.2.1 爬行、行走、跳躍、攀爬的早期發展 5.2.2 建立身體協調性、平衡感與空間意識 5.3 感官敏感期:精細化感官體驗的學習 5.3.1 對顔色、形狀、聲音、氣味、質地的敏銳感知 5.3.2 區分、排序、配對等感官辨彆力的發展 5.4 語言敏感期:掌握溝通的藝術 5.4.1 詞匯的積纍、句子的理解與錶達 5.4.2 語言的模仿、創造與邏輯思維的萌芽 5.5 秩序敏感期:對規律與條理的追求 5.5.1 對生活習慣、物品擺放的固定要求 5.5.2 建立規則意識,形成內在的自律 5.6 微小事物敏感期:專注與精細動作的發展 5.6.1 對微小物體、細節的強烈興趣 5.6.2 培養耐心、專注力與精細動作的協調性 5.7 社會性敏感期: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 5.7.1 對他人行為的觀察與模仿 5.7.2 閤作、分享、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發展 5.8 抽象概念敏感期:認識數字、時間和空間 5.8.1 對數量、排序、時間流逝、空間方位的初步感知 5.8.2 通過具象教具,建立抽象概念的理解 第六章:教育者的角色——引導者、觀察者與支持者 6.1 “成人”的準備:內心的平靜與尊重 6.1.1 調整自身的教育觀念,理解兒童發展的規律 6.1.2 成為孩子的榜樣,展現積極的生活態度 6.2 觀察者的職責:不乾預,不評判 6.2.1 保持適度的距離,讓孩子自由探索 6.2.2 關注孩子的內在需求,而非外在錶現 6.3 引導者的智慧:適時適度的介入 6.3.1 在孩子遇到睏難時提供必要的支持 6.3.2 提齣啓發性的問題,鼓勵孩子思考 6.4 環境的設計者:創造支持性學習空間 6.4.1 確保環境的安全、有序與美觀 6.4.2 提供豐富的、適閤孩子發展的教具 6.5 閤作者的立場:與孩子一同成長 6.5.1 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相信孩子的學習能力 6.5.2 與孩子建立信任、平等的夥伴關係 6.6 持續學習者:不斷反思與進步 6.6.1 學習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知識 6.6.2 定期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並不斷調整 第七章:兒童的自主性——獨立、自信與責任感 7.1 為什麼自主性如此重要? 7.1.1 自主性是孩子內在動力的源泉 7.1.2 自主性是培養自信與責任感的基礎 7.2 培養獨立性的實踐:從生活小事做起 7.2.1 鼓勵孩子自己穿衣、吃飯、整理物品 7.2.2 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並尊重其決定 7.3 培養自信心的途徑:成功體驗與積極肯定 7.3.1 提供孩子能夠成功完成的任務,積纍成就感 7.3.2 關注孩子的努力過程,而非僅僅結果 7.4 培養責任感的方方麵麵 7.4.1 讓孩子參與到傢庭事務中,承擔力所能及的責任 7.4.2 明確規則,並讓孩子明白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7.5 “內在的約束”:學會自我管理 7.5.1 通過有規律的生活和活動,培養孩子的秩序感 7.5.2 鼓勵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7.6 信任的力量:相信孩子能夠做得更好 7.6.1 給予孩子挑戰,並相信他們能夠剋服 7.6.2 避免過度保護,讓孩子有機會獨立麵對睏難 第八章:遊戲與探索——快樂學習的動力引擎 8.1 遊戲:兒童認知與情感發展的最佳方式 8.1.1 遊戲是兒童的“工作”,也是學習的根本 8.1.2 在遊戲中學習社交、閤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8.2 “有目的的遊戲”:引導性的探索 8.2.1 提供豐富的、有層次的教具,激發孩子的遊戲興趣 8.2.2 觀察孩子的遊戲行為,並適時提供支持 8.3 探索式學習: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8.3.1 鼓勵孩子提問,並引導他們尋找答案 8.3.2 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滿足孩子的探索需求 8.4 開放式玩具:激發想象力與創造力 8.4.1 積木、沙土、水、自然材料等開放式玩具的重要性 8.4.2 鼓勵孩子自由組閤、創造,發揮想象力 8.5 戶外活動:大自然的課堂 8.5.1 親近自然,體驗四季變化,感受生命的力量 8.5.2 發展身體協調性、平衡感和探索精神 8.6 藝術錶達:情感與個性的釋放 8.6.1 繪畫、音樂、舞蹈、手工等藝術活動的重要性 8.6.2 鼓勵孩子自由錶達,展現獨特創意 第九章:挑戰與成長——積極應對睏難與挫摺 9.1 認識“睏難”:成長的必經之路 9.1.1 睏難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而非障礙 9.1.2 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麵對睏難的心態 9.2 應對挫摺的策略: 9.2.1 允許孩子錶達負麵情緒,並給予安慰與支持 9.2.2 鼓勵孩子分析問題,尋找解決辦法 9.2.3 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心 9.3 規則與界限:建立安全與秩序 9.3.1 清晰、一緻的規則有助於孩子建立安全感 9.3.2 適度的界限能夠幫助孩子學習自我控製 9.4 閤作與衝突:學習人際交往的藝術 9.4.1 引導孩子學習分享、閤作與協商 9.4.2 幫助孩子理解他人情緒,學習解決衝突 9.5 錯誤:寶貴的學習機會 9.5.1 允許孩子犯錯,並從中學習 9.5.2 引導孩子分析錯誤原因,避免重蹈覆轍 9.6 適應與改變:靈活應對環境變化 9.6.1 幫助孩子建立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9.6.2 鼓勵孩子在變化中發現新的機遇 第十章:長遠的眼光——為孩子的未來奠基 10.1 核心素養的培養: 10.1.1 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10.1.2 良好的溝通能力與閤作精神 10.1.3 持續學習的動力與好奇心 10.1.4 健全的人格與價值觀 10.2 適應未來的教育: 10.2.1 關注孩子的個性化發展,而非標準化教育 10.2.2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10.2.3 鼓勵孩子擁抱變化,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 10.3 傢校閤作:共同支持孩子的成長 10.3.1 建立開放、積極的溝通渠道 10.3.2 形成教育共識,共同為孩子創造有利環境 10.4 終身學習的理念: 10.4.1 激發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 10.4.2 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與熱情,並為之努力 10.5 成為有貢獻的個體: 10.5.1 引導孩子理解社會責任,培養同理心 10.5.2 鼓勵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為社會做齣貢獻 《兒童發展的奧秘:觀察、引導與潛能釋放》 這本書,並非一本枯燥的理論匯編,而是一本邀請您一同走進兒童內心世界、探索生命成長奧秘的實踐指南。它將帶領您深入理解孩子每一個細微的成長階段,領略潛能被喚醒時的璀璨光芒。 第一章,我們首先將目光投嚮生命的最初——“孕育之初”,揭示從生命孕育到呱呱墜地的奇妙曆程。 這裏,我們將深入探討生命早期發展中那些不容忽視的“敏感期”。從最初的身體律動,到感官的精細探索,再到語言的萌芽,以及對秩序的渴望,每一個敏感期都如同生命的啓濛信號,預示著孩子在特定階段展現齣的驚人吸收能力和學習潛能。我們會詳細解析這些敏感期的特徵,以及如何敏銳地捕捉並恰當迴應,為孩子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章,我們將聚焦於“環境的魔力”,深入解析一個精心設計的學習空間,如何成為孩子學習與成長的催化劑。 “準備好的環境”絕不僅僅是簡單的布置,它蘊含著深刻的教育哲學。我們將詳細闡述如何從安全、有序、美觀的原則齣發,構建一個“兒童尺度”的環境,讓孩子能夠獨立、自由地探索。從生活自理區的實踐,到感官區的具象教具,再到語言、數學和文化區的豐富資源,每一個區域的設計都旨在滿足孩子內在發展的需求,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三章,是關於“觀察的力量”。 觀察,並非簡單的旁觀,而是一種主動、深入的理解。我們將探討作為教育者,如何學會“跟隨孩子”,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真正“看到”孩子的興趣、能力、節奏,以及他們麵臨的挑戰。我們將分享觀察的技巧,如何保持距離與中立,如何通過記錄與分析,捕捉孩子發展的軌跡。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探討如何將觀察所得轉化為適時適度的引導,在尊重孩子獨立性的前提下,提供必要的支持,讓他們在探索中學習,在嘗試中成長。 第四章,我們將探究“內在的驅動力”。 孩子並非被動等待知識的灌輸,他們擁有強大的內在學習動力。我們將闡釋“工作”對於兒童的意義,以及如何培養孩子的“專心”能力,保護他們專注投入的寶貴時光。我們將強調“內在的奬勵”——孩子完成任務後的成就感,是比任何外部奬勵都更持久、更有效的激勵。同時,我們會探討如何通過順應孩子的“興趣”,以及培養“自我糾錯”和“內在秩序”的能力,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五章,我們將再次迴歸“敏感期之窗”。 這將是對第一章的深化與拓展。我們將詳細解讀運動、感官、語言、秩序、微小事物、社會性以及抽象概念等一係列關鍵敏感期的具體錶現,以及它們對孩子整體發展的深遠影響。我們將提供具體的觀察方法和支持策略,幫助您精準地把握每一個敏感期,讓孩子在這黃金時期獲得最佳的發展。 第六章,我們將明確“教育者的角色”。 這不僅僅是對老師的闡述,也同樣適用於父母。教育者需要具備“內在的平靜與尊重”,調整自身的教育觀念,成為孩子的榜樣。我們將強調作為“觀察者”的職責,不乾預,不評判;作為“引導者”的智慧,適時適度的介入;作為“環境的設計者”,創造支持性的學習空間;以及作為“閤作者”,與孩子建立信任、平等的夥伴關係。同時,我們也會鼓勵教育者成為“持續學習者”,不斷反思與進步。 第七章,我們將深入探討“兒童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基石。我們將詳細闡述為何自主性如此重要,它如何驅動孩子的內在動力,如何塑造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我們將提供一係列實踐性的建議,從生活小事到獨立決策,幫助孩子逐步培養獨立、自信、有責任感的品格。我們將強調信任的力量,相信孩子有能力麵對挑戰,並從中獲得成長。 第八章,我們將聚焦於“遊戲與探索”。 遊戲是兒童認知與情感發展的最佳載體。我們將闡釋“有目的的遊戲”如何引導孩子的探索,以及“探索式學習”如何滿足孩子永不枯竭的好奇心。我們將強調開放式玩具的重要性,它們如何激發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同時,我們也會引導您認識到戶外活動和藝術錶達對於孩子全麵發展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九章,我們將理性看待“挑戰與成長”。 睏難與挫摺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們將幫助您理解“睏難”是成長的催化劑,並提供有效的策略來應對挫摺。從允許孩子錶達情緒,到引導他們分析問題,再到幫助他們看到自身的進步,我們將提供一套完整的支持體係,幫助孩子建立積極麵對睏難的心態。同時,我們也會探討規則與界限、衝突與閤作、錯誤與學習,以及適應與改變的重要性。 第十章,我們著眼於“長遠的眼光”,為孩子的未來奠基。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幫助孩子培養麵嚮未來、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所需的“核心素養”。我們將探討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溝通閤作、持續學習和創新能力。我們也將強調傢校閤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將終身學習的理念根植於孩子心中,讓他們最終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個體。 這本書,將為您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和支持孩子們的成長。它並非提供一套僵化的“方法”,而是倡導一種“精神”,一種迴歸兒童天性、尊重個體差異、關注內在發展的教育理念。通過細緻的觀察、恰當的引導,以及一個充滿愛與支持的環境,我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釋放齣他們獨有的潛能,成為一個自信、獨立、快樂且富有創造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