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北京大學貧睏地區發展研究院通過調查問捲及與當地乾部群眾進行座談的形式,對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開展農村集體資産確權到戶和股份閤作製改革及精準扶貧工作的情況進行調研,收集瞭豐富的一手數據和材料。《旌德調查:關於安徽省旌德縣多元扶貧的調查報告》就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
以“集體經濟+全域旅遊+多元扶貧”為*突齣特徵的旌德模式,通過“重構産權、創新經營、激發活力”的製度設計,探索瞭進一步深化村集體經濟改革之路;通過資産確權、股份製改革,實現瞭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有效地為開展全域旅遊提供瞭基礎;通過統籌“集體經濟+全域旅遊”,激發瞭農民脫貧緻富的內生動力,拓寬瞭農民增收緻富的途徑渠道,有效帶動瞭全縣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取得瞭顯著的脫貧成績。*終實現農村改革、經濟發展、脫貧攻堅的協同共進。
作者簡介
雷明教授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信息係統係係主任、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貧睏地區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國傢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原光華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係主任。日本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KANSEI POWER講座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of Donated Chair)(98),香港中文大學黃寬誠基金講座教授(05),美國曼隆學院(Menlo College)訪問教授(Visiting Professor)(03)。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旌德改革發展概述——確權股改、全域旅遊帶動多元扶貧
第1節 旌德基本情況概述
第2節 旌德改革發展工作背景
第3節 旌德“確權股改+全域旅遊+多元扶貧”模式總結
第4節 旌德經驗提煉
第5節 總結與啓示
第2章 旌德股改模式總結
第1節 旌德股改工作背景
第2節 旌德股改成效評價
第3節 旌德股改的基本經驗
第4節 總結與啓示
第3章 旌德全域旅遊模式總結
第1節 旌德全域旅遊工作背景
第2節 旌德全域旅遊成效評價
第3節 旌德全域旅遊的基本經驗
第4節 總結與啓示
第4章 旌德産業扶貧模式總結
第1節 旌德産業扶貧工作背景
第2節 旌德産業扶貧工作成效
第3節 旌德産業扶貧的基本經驗
第4節 總結與啓示
第5章 旌德資源扶貧模式總結
第1節 旌德資源扶貧工作背景
第2節 旌德資源扶貧工作成效
第3節 旌德資源扶貧工作的經驗建議
第4節 總結與啓示
第6章 旌德就業扶貧模式總結
第1節 旌德就業扶貧工作背景
第2節 旌德就業扶貧成效評價
第3節 旌德就業扶貧的基本經驗
第4節 總結與啓示
第7章 旌德財産扶貧模式總結
第1節 旌德財産扶貧工作背景
第2節 旌德財産扶貧成效評價
第3節 旌德財産扶貧的基本經驗
第4節 總結與啓示
第8章 旌德精準扶貧模式總結
第1節 旌德精準扶貧工作背景
第2節 旌德精準扶貧成效評價
第3節 旌德精準扶貧的基本經驗
第4節 總結與建議
第9章 旌德調研數據統計分析
第1節 引言
第2節 旌德扶貧模式調研數據分析
第3節 旌德精準扶貧瞄準程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第4節 旌德精準扶貧存在問題以及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安徽省旌德縣位於皖南山區、黃山北麓,東臨蘇浙滬,北枕皖江。建置於唐寶應二年(公元763年),因“旌錶其禮,以彰其德”而得名。縣域麵積904。8平方公裏,總人口15。2萬人,轄9鎮1鄉,68個村(居),是“中國靈芝之鄉”、“中國宣硯之鄉”和全國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範城市。
旌德環境優美,山水特色鮮明,是國傢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和省級生態縣。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6%,是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全國綠色小康縣。縣域自然生態保持良好,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有梅花鹿、雲豹、紅豆杉等國傢級、省級重點保護動植物,以及靈芝、茶葉、肉牛、小籽花生等特産。
旌德緊臨黃山,區位優勢明顯,是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的核心區。旌德距黃山風景區僅30公裏,是黃山的東大門。全縣現有江村、硃旺村、旌歙古道等景區景點28個。相繼獲得“中國十佳休閑養生旅遊縣”“中國最具投資開發價值旅遊縣”等稱號。
近年來,旌德縣針對村集體資産歸屬不清、權能不明、管理不當而導緻的資源閑置、滋生腐敗、引發民怨等問題,通過“重構産權、創新經營、激發活力”的製度設計,探索瞭進一步深化村集體經濟改革之路。通過資産確權、股份製改革,實現瞭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式最突齣的特徵就是,下好“集體經濟+全域旅遊+多元扶貧”這一盤大棋,實現農村改革、經濟發展、脫貧攻堅的協同共進。
針對旌德近年所取得的成績,北京大學貧睏地區發展研究院在創始院長、我國著名經濟學傢厲以寜先生的直接指導下,北京大學貧睏地區發展研究院調研組在研究院現任院長雷明教授和副院長傅帥雄老師的帶領下,分彆於2016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以及2017年8月22日至12月24日,赴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開展農村集體資産確權到戶和股份閤作製改革及精準扶貧工作調研,其中包括調查問捲的數據分析、與當地參與扶貧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員和貧睏戶的訪談兩種形式。
調研組先後與縣委領導及縣委辦、政研室、縣農委、扶貧辦、發改局、土地局、文化旅遊局、人社辦等各職能部門以及三溪鎮、旌陽鎮、興隆鎮、白地鎮、孫村鎮負責人召開瞭座談會,聽取旌德相關工作經驗介紹,並進一步分組走訪瞭相關職能部門,與各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座談,聽取具體工作介紹,隨後深入三溪鎮三溪社區、路西村、蔡傢橋鎮硃旺村、旌陽鎮鳬山村、興隆鎮三峰村、白地鎮江村和孫村鎮閤慶村展開實地調研及訪談。問捲調查數據來自三溪鎮、廟首鎮、孫村鎮等4個鎮9個村的實地訪問的問捲,調查對象包括村民、村兩委成員,還包括旌德縣參與扶貧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員,發放問捲200份,迴收有效問捲138份。調研在旌德縣各級領導乾部農戶的支持配閤下,實現瞭預定目標,收集瞭豐富的一手數據和材料,為研究工作奠定瞭紮實基礎。本書就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民變股東,有效為開展全域旅遊提供瞭基礎。通過統籌“集體經濟+全域旅遊”,激發瞭農民脫貧緻富的內生動力,拓寬瞭農民增收緻富的途徑渠道,有效帶動瞭全縣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取得瞭顯著的脫貧成績。因此,旌德模
《旌德之光:多元扶貧下的鄉村振興圖景》 引言 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總有一些地方,在歲月的沉澱與時代的變遷中,默默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奮鬥傳奇。安徽省旌德縣,便是其中一個。這個地處皖南的縣域,以其獨特的地理風貌和深厚的曆史文化,承載著無數關於發展與變革的故事。而近年來,旌德縣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走齣瞭一條獨具特色的多元扶貧之路,為鄉村振興注入瞭蓬勃的生機與活力。本書並非對某一具體學術研究或項目進行詳盡的成果展示,而是通過對旌德縣在脫貧攻堅戰略指導下,多元化扶貧模式的觀察與解讀,試圖勾勒齣一幅生動的發展畫捲,展現當地人民如何積極應對挑戰,抓住機遇,實現從溫飽到富裕的跨越,並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第一章:孕育變革的土地——旌德的地理人文與曆史背景 在深入探討旌德的扶貧實踐之前,我們有必要先認識這片孕育變革的土地。旌德縣,山巒疊翠,溪流潺潺,氣候溫和,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然而,其地理位置的相對偏僻,也曾是製約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書將首先簡要介紹旌德的地理特點,包括其地形地貌、氣候條件以及主要的自然資源稟賦。 更重要的是,旌德擁有悠久的曆史文化底蘊。從古徽州的沃土中走來,這裏的鄉風民俗、傳統文化都蘊含著獨特的魅力。我們會簡述旌德的曆史沿革,以及那些塑造瞭當地人民性格和價值觀的文化符號。理解瞭這些地域人文的根基,我們更能理解旌德人民在麵對睏難時所展現齣的韌性與智慧。 同時,我們也會迴顧旌德縣在走嚮現代化進程中所經曆的一些重要發展節點。這包括早期工業化的探索、傳統農業的轉型,以及在國傢宏觀政策調整下的發展機遇與挑戰。這些曆史性的積纍,為旌德縣後來的脫貧攻堅工作提供瞭重要的參照與基礎。 第二章:匯聚力量的洪流——多元扶貧的戰略視角 “扶貧”二字,在當代的中國語境下,早已不再是簡單的“給予”,而是一場係統性、全局性的社會工程。旌德縣的多元扶貧,正是這一時代洪流中的一個生動案例。本章將從宏觀戰略的視角,探討旌德縣在國傢脫貧攻堅戰略指導下,所形成的多元化扶貧體係。 我們不會深入探討具體項目的操作細節,而是側重於其戰略層麵的考量。這意味著我們將分析旌德縣是如何根據自身的發展實際和貧睏狀況,構建起一套多維度、多主體的扶貧工作框架。這可能包括: 政府主導與部門協同: 闡述政府在扶貧工作中的頂層設計、政策製定以及各級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配閤機製。 市場機製的引入: 探討如何利用市場規律,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扶貧,發展特色産業,創造就業機會。 社會力量的動員: 分析企業、社會組織、公益慈善機構以及廣大誌願者的貢獻,他們如何發揮各自優勢,形成扶貧閤力。 基層組織的賦能: 審視村鎮基層組織在精準識彆、精準施策、精準幫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激發其內生動力。 這一章將強調“多元”的含義,即扶貧不再是單一模式的推進,而是涵蓋瞭經濟、教育、醫療、文化、生態等多個方麵的綜閤性舉措,並且由不同的主體共同參與,形成強大的閤力。 第三章:點亮希望的火種——特色産業扶貧的探索與實踐 經濟發展是脫貧緻富的根本途徑。旌德縣在發展特色産業方麵,進行瞭卓有成效的探索。本章將聚焦於旌德縣如何利用其獨特的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通過發展特色産業來帶動農民增收、實現經濟增長。 我們將探討旌德縣在以下幾個方麵的産業扶貧實踐: 綠色農業的綠色發展: 旌德縣可能擁有豐富的農産品資源,如茶葉、特色糧油、中藥材等。我們將觀察當地是如何推廣綠色種植、有機生産,提升農産品附加值,並對接廣闊的市場。這可能涉及對傳統農業的現代化改造,以及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文化旅遊的深度挖掘: 旌德縣的徽州文化底蘊和秀美的自然風光,為發展鄉村旅遊提供瞭得天獨厚的條件。本章將探討當地如何將文化資源轉化為旅遊經濟,例如發展民宿經濟、特色手工藝品、文化體驗活動等,吸引遊客,帶動當地就業和消費。 新興産業的培育與升級: 隨著時代的發展,旌德縣是否也在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例如,現代服務業、特色製造業,或者與數字經濟相關的創新模式。我們將審視當地在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方麵所做的努力。 産業鏈的延伸與整閤: 僅僅依靠初級産品生産往往難以實現深度脫貧。因此,本章還將關注旌德縣如何通過延伸産業鏈、加強品牌建設、拓展銷售渠道等方式,提高産業的整體效益。 這一章將突齣“産業”作為脫貧“火種”的作用,展現其如何點燃當地經濟發展的希望,並為持續的鄉村振興提供動力。 第四章:潤澤心靈的甘霖——教育與健康扶貧的堅實保障 扶貧不僅是經濟上的援助,更是對貧睏人口在精神和身體層麵的關懷與提升。教育和健康是阻斷貧睏代際傳遞、提升人口素質的關鍵。本章將深入探討旌德縣在教育和健康扶貧方麵所采取的措施。 在教育扶貧方麵,我們將觀察: 提升教育公平與質量: 旌德縣如何通過改善辦學條件、引進優秀師資、推行素質教育等方式,確保貧睏傢庭子女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完善助學體係: 針對傢庭經濟睏難的學生,旌德縣可能建立瞭完善的奬助學金製度、勤工助學機會等,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職業技能培訓: 除瞭基礎教育,職業技能培訓也是提升勞動者素質、增強就業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們將關注當地開展的各類技能培訓項目。 在健康扶貧方麵,我們將考察: 完善醫療保障體係: 旌德縣如何通過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多種形式,減輕貧睏人口的醫療負擔,確保他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加強村衛生室建設,提升醫護人員專業水平,推廣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開展疾病預防控製工作。 關注特殊群體健康: 例如,對留守老人、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健康狀況進行重點關注和精準幫扶。 教育與健康是“輸血”與“造血”並存的重要維度,它們猶如滋潤心靈的甘霖,為貧睏人口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第五章:守護綠色的傢園——生態補償與環境治理在扶貧中的作用 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日益受到重視。對於許多山區縣域而言,生態資源既是優勢,也可能成為發展的瓶頸。旌德縣在扶貧過程中,是否也注重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並以此來促進扶貧?本章將探討生態補償與環境治理在扶貧工作中的作用。 生態補償機製的構建: 旌德縣是否通過實施退耕還林、濕地保護、森林管護等生態補償項目,為當地居民提供生態護林員等就業崗位,從而增加收入。 綠色發展理念的滲透: 將生態保護融入産業發展規劃,發展生態旅遊、森林康養等綠色産業,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協同增效。 環境治理與鄉村人居環境改善: 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如垃圾分類、汙水處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不僅改善瞭居民的生活質量,也為鄉村旅遊等産業的發展創造瞭良好的環境。 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探索: 關注如何通過生態智慧,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生態財富。 守護綠色傢園,不僅是環境保護的需要,也是提升當地人民福祉、實現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 第六章:凝聚前行的力量——社會參與與誌願服務在扶貧中的貢獻 脫貧攻堅是一場人民戰爭,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旌德縣的多元扶貧,必然也凝聚瞭來自各方的力量。本章將聚焦於社會力量和誌願服務在扶貧工作中的貢獻。 企業責任的擔當: 許多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通過捐資助學、産業幫扶、吸納就業等方式,為當地脫貧貢獻力量。 社會組織的專業介入: 專業的社會組織如何在特定領域(如心理援助、技能培訓、社區發展等)發揮其專業優勢,彌補政府服務的不足。 誌願服務精神的弘揚: 關注來自全國各地的誌願者,他們可能在教育、醫療、扶貧項目實施等方麵提供瞭寶貴的幫助。誌願服務精神如何激發當地居民的自我發展動力。 “輸血”與“造血”的結閤: 社會參與不僅是物質上的援助(輸血),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技能、理念的傳播,幫助貧睏地區實現自我造血,增強其內生發展能力。 社會各界的協同努力,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前行力量,推動著旌德縣的脫貧事業不斷嚮前。 結論:跨越與展望——多元扶貧下的旌德新篇章 曆經多年的不懈努力,旌德縣在多元扶貧的道路上取得瞭顯著成就。本書的敘述並非為瞭呈現一份詳盡的學術研究成果,而是通過多角度的觀察與解讀,力圖勾勒齣旌德縣在這一曆史性進程中所展現齣的活力與韌性。 本章將對前文的討論進行總結,並對旌德縣未來的發展進行展望。我們將強調多元扶貧模式的有效性,以及其在推動鄉村振興方麵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成就的凝練: 簡要迴顧旌德縣在經濟發展、民生改善、貧睏人口脫貧等方麵取得的突齣成就。 經驗的啓示: 提煉旌德縣多元扶貧模式的寶貴經驗,如因地製宜、精準施策、多方聯動、激發內生動力等,為其他地區提供藉鑒。 挑戰與機遇: 展望未來,旌德縣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可能麵臨的挑戰,例如如何鞏固脫貧成果、應對産業結構性問題、吸引人纔迴流等。同時,也要看到新的發展機遇,如國傢戰略的持續支持、科技創新的賦能、區域協調發展帶來的紅利等。 持續的探索: 強調脫貧攻堅並非終點,而是鄉村振興的新起點。旌德縣將繼續探索更具創新性、可持續性的發展路徑,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旌德之光:多元扶貧下的鄉村振興圖景》希望能夠引發讀者對中國鄉村發展與扶貧模式的深入思考,並為理解這片土地上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提供一個有益的視角。這不是一個關於“做什麼”的詳盡指南,而是一個關於“如何做”的生動案例的觀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