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阅读经典:朝花夕拾(典藏对照本)》一共收入了十篇作品。其中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 猫 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国民阅读经典:朝花夕拾(典藏对照本)》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小引
狗 猫 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狗 猫 鼠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了。
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刚洗刷。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博士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见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会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
“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I司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日耳曼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
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现在提起笔来的时候添出来的,虽然也像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要说得可靠一点,或者倒不如说不过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问要看书,睡觉的时候。当这些时候,我便要用长竹竿去攻击它们。狗们在大道上配合时,常有闲汉拿了木棍痛打;我曾见大勃吕该尔(P.Bmegeld.A)的一张铜版画Allegoriederwollust上,也画着这回事,可见这样的举动,是中外古今一致的。自从那执拗的奥国学者弗罗特(s.Freud)提倡了精神分析说——Psychoanalysis,听说章士钊先生是译作“心解”的,虽然简古,可是实在难解得很——以来,我们的名人名教授也颇有隐隐约约,检来应用的了,这些事便不免又要归宿到性欲上去。打狗的事我不管,至于我的打猫,却只因为它们嚷嚷,此外并无恶意,我自信我的嫉妒心还没有这么博大,当现下“动辄获咎”之秋,这是不可不预先声明的。例如人们当配合之前,也很有些手续,新的是写情书,少则一束,多则一捆;旧的是什么“问名”“纳采”,磕头作揖,去年海昌蒋氏在北京举行婚礼,拜来拜去,就十足拜了三天,还印有一本红面子的《婚礼节文》,《序论》里大发议论道:“平心论之,既名为礼,当必繁重。专图简易,何用礼为?……然则世之有志于礼者,可以兴矣!不可退居于礼所不下之庶人矣!”然而我毫不生气,这是因为无须我到场;因此也可见我的仇猫,理由实在简简单单,只为了它们在我的耳朵边尽嚷的缘故。人们的各种礼式,局外人可以不见不闻,我就满不管,但如果当我正要看书或睡觉的时候,有人来勒令朗诵情书,奉陪作揖,那是为自卫起见,还要用长竹竿来抵御的。还有,平素不大交往的人,忽而寄给我一个红帖子,上面印着“为舍妹出阁”,“小儿完姻”,“敬请观礼”或“阖第光临”这些含有“阴险的暗示”的句子,使我不化钱便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的,我也不十分高兴。
……
我近期购买了这本《朝花夕拾》,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典藏”二字的向往。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书,它不仅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一种艺术品,一种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珍宝。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没有让我失望,从外包装到内页的细节,都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纸张的色泽温润,触感细腻,排版清晰且赏心悦目,这都是提升阅读体验的关键因素。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文坛人物和他们的作品怀有浓厚的兴趣,而鲁迅先生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这本“国民阅读经典”的版本,让我觉得更加贴近那些时代的原貌,也更容易让我去理解和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境。这本书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我期待着在细细品味的过程中,能够尝出其中丰富而醇厚的滋味,感受那份穿越时光的文学魅力。
评分这本《朝花夕拾》的典藏对照本,我真的爱不释手。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吸引了。书页纸张厚实,印刷清晰,排版也很舒服,就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散文情有独钟,总觉得那些文字里藏着一种独特的韵味,既有时代的印记,又不失个体的真挚情感。这次选择这个版本,除了看重它的“国民阅读经典”这一身份,更是因为“典藏对照本”的设计。我一直觉得,阅读经典,尤其是外国文学,对照着原文读,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遣词造句,体味那些中文翻译可能无法完全传达的细微之处。虽然我自身的古文功底算不上深厚,但对照着原文,看着那些熟悉的汉字,有时也能粗略地感受到作者的原意,再结合译文,就能获得一种更加立体的阅读体验。这本书就像一个精美的盒子,打开它,里面装载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段段历史的回声,一个个鲜活的灵魂。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鲁迅先生笔下的童年趣事,去品味那些深刻的人生感悟。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这本《朝花夕拾》,之所以选择它,更多是被它“国民阅读经典”的标签所吸引。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经典的人越来越少,而这本“国民阅读经典”恰恰提供了一个回溯过往、汲取智慧的绝佳机会。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大气,无论是作为案头读物还是送礼,都显得十分体面。我尤其喜欢它在内容编排上所下的功夫,不仅仅是简单的文章堆砌,而是经过精心筛选和整理,旨在展现鲁迅先生创作生涯中的重要篇章,也反映了他思想的演变过程。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仅从零星的阅读片段中,就已经能感受到那种饱含深情的笔触,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时代、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洞察。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而温和的长者,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向我们讲述着那些过去的故事,那些关于成长、关于记忆、关于理想的种种。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有这样一本能够让人放慢脚步、静心品读的书,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评分最近,我入手了这本《朝花夕拾》,纯粹是被它“国民阅读经典”的定位所吸引。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年代,我越来越渴望能有一些真正有分量的、能够沉淀下来的作品来滋养我的精神世界。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富有艺术感,内页的纸张触感也很好,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尤其欣赏它在内容选择上的精炼,据说汇集了鲁迅先生最经典的一些篇章,这对我这样希望快速了解这位伟大作家思想精髓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虽然我还没有开始深入阅读,但仅仅从书的整体风格和散发出的气息,我便能感受到它蕴含的深厚底蕴。这本书就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透过它,我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特有的风貌,听到那个时代的回响,更重要的是,我能与一位伟大的灵魂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我的共鸣,获得属于我的启迪。
评分选择这本《朝花夕拾》(典藏对照本),完全是冲着它“典藏”二字来的。我平时买书,尤其喜欢那种有收藏价值的版本,不仅是因为它在物质上的精美,更是因为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非常考究,纸张的质感,封面的纹饰,乃至内页的排版,都透露出一种沉静而高雅的气质,拿在手里有一种踏实的感觉。而“对照本”的设计,更是让我在阅读时有了更多的探索空间。我一直认为,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翻译作品,原文的阅读体验是无法替代的。即使我的外语水平有限,但通过对照,我总能从中捕捉到译文可能忽略的微妙之处,体会到作者在语言上的独特韵味。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心准备的宝箱,里面装满了作者的人生片段和思想火花。我期待着在每一次翻阅中,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书架上的摆设,更是我精神世界里的一个重要坐标。
评分这次的书很好,推荐购买,下次再来光顾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还行
评分东西非常好,非常值得拥有
评分还行
评分不错的商品,不错的京东,值得点赞
评分非常棒哦这次包装都改进了送货非常及时
评分整体来说很不错,满满的都是回忆,想起来小时候学习的阿长了
评分整体来说很不错,满满的都是回忆,想起来小时候学习的阿长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