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法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乔治·巴塔耶论及诗歌的一部重要著作。
日记、回忆、小说、诗歌、文论,一个文体无法归类的文本,极富巴塔耶魅力。
作者乔治·巴塔耶的思想上承尼采,下启20世纪后期法国诸家思潮,对福柯、德里达等人的影响尤深,颇具反叛精神,被誉为“后现代的思想策源地之一”。
《不可能性》兼具诗意语言与哲学沉思,不仅有文本解读的丰富性、多样性,更兼具理论深度。
本书为法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1897—1962)论及诗歌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由三个文本构成,分别是《老鼠的故事》《狄安努斯》《俄瑞斯忒斯纪》。这些由日记、小说、诗歌、文论等不同文体混合而成的文本,晦涩难懂,其意义难以把握。在色情而暴力叙述的外表下,巴塔耶似乎围绕“不可能性”这一核心观念论述了其对于诗歌的看法。他认为“唯有欲望与死亡的极端性才能让人获得真相”,“只有仇恨才能抵达真正的诗”,而诗“不是一种对自我的认识,更不是对某种遥远的可能性的经验”,诗的目的在于通过词语,召唤“那些无法企及的可能性”,召唤不可能性,如此诗才具有反抗的暴力。
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1897—1962),法国著名哲学家、评论家、小说家,博学多识,思想庞杂,其作品涉及哲学、伦理学、神学、文学、经济学等众多领域。巴塔耶的思想上承尼采、克尔凯郭尔、萨德的批判倾向,下启20世纪后期法国诸家思潮,对福柯、德里达、波德里亚等人的影响尤深,颇具反叛精神,被誉为“后现代的思想策源地之一”。
译者介绍:
曹丹红,198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99年进入南京大学法语专业学习,2008年取得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国巴黎索邦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法国文论。已翻译出版《日常生活颂歌》、《柏拉图的理想国》、《身体日记》、《马拉美: 塞壬的政治》、《批评与临床》(合译)、《艺术家的责任》(合译)等多部法国重要文学与社科类著作,并著有《诗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一书。
1/老鼠的故事
93/狄安努斯
135/俄瑞斯忒斯纪
选自第183—186页
这些蛇是给谁的……?
未知和死亡……没有牛的沉默,在这样的路上,只有牛的沉默才足够坚强。在这未知中,失明的我弃械投降(我放弃了理性地穷尽所有可能性的打算)。
诗不是一种对自我的认识,更不是对某种遥远的可能性(对之前不存在的事物)的经验,它仅仅是通过词语,对那些无法企及的可能性的召唤。
相对于经验,召唤有一种优势,它是丰富的,具有无限的便利,但它令人远离(本质上被麻痹的)经验。
如果没有过度的召唤,经验将是理智的。如果召唤的无力感令我恶心,那么它将从我的疯狂开始。
诗令夜晚向过度的欲望敞开。被诗劫掠过后的夜晚在我身上是对某种拒绝——对我超越世界的疯狂意愿——的量规。——诗也超越了这个世界,但它无法改变我。
与其说我那虚构的自由摧毁了给定的自然的限制,不如说它确保了这种限制。如果我满足于此,我将渐渐屈服于这给定的东西的限度。
我继续质疑这世界的限度,同时抹除那些满足于此的人的悲惨处境,我无法长久地承受虚构的便利:我要求现实,我发疯了。
如果我撒谎,那么我就处于诗的层面,处于以言语超越世界的层面。如果我坚持盲目地贬低世界,那么我的贬斥就是假的(就像超越)。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与世界的和解得到深化。可是,由于不能蓄意撒谎,我发疯了(能够忽视现实)。或者,由于再也不懂该如何为我自己上演一出胡言乱语的闹剧,我又发疯了,不过在内心深处,我体验了黑夜。
诗是一种简单的迂回:我通过诗逃离话语的世界,这世界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一个自然的世界。我与诗一起进入某种坟墓,其中可能性的无限性诞生自逻辑世界的死亡。
走向死亡的逻辑孕育出疯狂的丰富性。可是被提及的可能性却是不真实的,逻辑世界的死亡是不真实的,一切都是可疑的,并逃离到这种相对的晦暗中。我可以在此嘲笑我自己,嘲笑别人:一切真实的东西都是毫无价值的,一切价值都是不真实的!从中很容易产生致命的滑移,在滑移中,我不知道我是在撒谎还是发疯了。夜的必要性即来自这种不幸的处境。
夜晚只能通过迂回产生效力。
对一切事物的质疑产生自某种欲望的扩张,而这种欲望不可能是对空的欲望!
我的欲望的对象首先是幻觉,之后才是幻觉消失的空。
不带欲望的质疑是形式上的,是无动于衷的。对于这种质疑,我们无法说出“这和人是一回事”这样的话。
诗揭示了未知的某种力量。但是,未知如果不是某种欲望的对象,那么它便不过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空。诗是一个居间的词汇,它在未知中窃走了已知:它是装饰有太阳那刺目色彩和外表的未知。
数以千计的形象令我眼花缭乱,无聊、急躁和爱在这些形象中组合而成。现在,我的欲望只剩一个对象:这数以千计的形象之外的东西,和夜晚。
然而,在夜里,欲望撒谎,而夜晚因此停止成为欲望的对象。我“在夜里”的这种生存仿佛爱人死去时情人的生存,仿佛得知赫尔弥俄涅自杀时的俄瑞斯忒斯。在夜里,它无法认出“它等待的东西”。
……
我常常觉得,《不可能性》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在绘制一幅宏大的哲学画卷。作者用一种极其克制却又充满张力的方式,描绘了一个超越我们日常认知的世界。我并没有去追求书中事件的逻辑性,反而更加沉醉于它所带来的那种“非逻辑”的美感。那些看似矛盾冲突的元素,在这种“不可能性”的法则下,却和谐地共存着,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我喜欢它对于“边界”的探讨,那些被我们视为不可逾越的界限,在这本书里被悄然打破,展现出一种令人惊艳的开放性。作者的文字,如同精密的仪器,又如同充满灵性的画笔,既能精准地描绘出事物的细微之处,又能挥洒出意想不到的诗意。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存在”的思考,在那个“不可能性”司空见惯的世界里,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都得到了全新的诠释。它不是一本让你轻易读懂的书,它需要你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品味,去感受,去理解。合上书本,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从一个维度跳跃到另一个维度的体验,那种震撼久久不能平息。
评分我必须承认,《不可能性》带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它迫使我重新审视了许多我早已习以为常的观念。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并不急促,但每一步都踩在恰当的位置,缓缓地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惊奇和困惑的境地。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线索,因为我深知,在这个世界里,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可能就是解开整个谜团的关键。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尤为深刻,他笔下的角色,无论身份如何,都带着各自的挣扎、希望与失落。他们并非完美无瑕,却因此显得格外真实,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我尤其沉迷于书中对“选择”的探讨,在那个已经被“不可能性”所笼罩的世界里,每一个微小的选择都仿佛带着沉重的宿命感,又充满了意外的转机。它不是那种给你明确答案的书,反而会抛出更多的问题,让你在合上书本之后,依旧久久不能平静。我喜欢这种开放式的结局,它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也让这本书的魅力得以持久。有时我会觉得,这本书本身就像一个悖论,越是试图去理解它,就越是觉得它的深不可测。
评分这本《不可能性》读来,实在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初翻开时,我以为会是一本深奥晦涩的哲学探讨,或者是一部宏大叙事的科幻史诗,但随着文字的深入,我发现它更像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而我们,是带着好奇心和一丝忐忑的旅人。作者巧妙地编织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在那里,我们习以为常的逻辑和规则被颠覆,那些我们曾认为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不仅仅是对“可能性”边界的挑战,更是对我们认知和想象力极限的探索。书中对细节的描绘,无论是对人物内心细微的情感波动,还是对某个场景氛围的营造,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我常常会在某个段落停下来,反复品味那些精炼的句子,仿佛能从中捕捉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它不是那种读完就能立刻总结出主题的书,更像是一个引子,激发读者去思考,去质疑,去拓展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这种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乐趣,一种智识上的冒险。我尤其喜欢它处理时间的方式,仿佛时间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可以折叠、扭曲,甚至可以同时存在于多个维度。这让我不禁想起一些物理学上的理论,但作者却用一种更加诗意和具象化的语言将其展现出来,让人在惊叹之余,也能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
评分《不可能性》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意境的遨游,而非情节的推进。我并没有试图去梳理书中的每一个因果关系,而是任由自己沉溺在作者所营造的那种独特而迷人的氛围之中。书中的意象丰富且充满象征意义,我常常会在某个画面定格,反复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作者对于语言的运用,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万千气象,或是深刻的哲理,或是动人的情感。我喜欢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叙事方式,不刻意制造悬念,却能让读者心甘情愿地被吸引,去探寻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秘密。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想象力”的力量,它证明了,只要敢于突破惯性的思维,那些我们曾经认为遥不可及的事物,都有可能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连接”的描绘,那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却在这种“不可能性”的法则下,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联系,构建起一个全新的秩序。它不是一本让你读完就忘的书,它会在你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让你在日后的生活中,时不时地去回味和思考。
评分读完《不可能性》,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思维的重塑。这本书的构思之精巧,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它不是简单地堆砌奇思妙想,而是将每一个看似离谱的概念,都建立在一个逻辑自洽的框架之内。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思考书中设定的那些“不可能性”究竟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们对这个世界的居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作者的文字功底也十分扎实,语言时而沉静内敛,时而又充满力量,总能恰到好处地渲染出书中的氛围。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细节的把握,无论是某个建筑的奇特构造,还是某种罕见的生物习性,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完全忘记了现实世界的存在。这本书也让我对“现实”的定义产生了动摇,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认为的“现实”,可能只是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而还有无数种我们尚未触及的“现实”在等待我们去发现。它不是一本消遣读物,而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已知边界的勇敢挑战。
评分图书很好,正版,发货速度和服务都很好。尤其是售后服务,免除了后顾之忧。感谢京东。
评分这是我期待已久了的一本书,今日到手了,十分高兴
评分还没有读,趁活动屯书。这次活动不是很给力。
评分唐力:食指怼余秀华,这就能拯救白话诗吗?
评分包装完整 还没有看 希望内容精彩!
评分包装专业、送货迅速、开卷有益。
评分非常好的书活动入手超值推荐。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咦咦咦咦咦咦咦咦咦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