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5
赫拉巴尔晚年的情感私信,繁花落尽后的暮年爱情。
赫拉巴尔,捷克文学的悲伤之王,在捷克家喻户晓,广泛受到各个阶层读者的喜爱。
赫拉巴尔的小说同改编的戏剧、电影作品,在国内外数十次获奖,其中极具代表的是柏林电影节金奖及奥斯卡佳外语片奖。
嘈杂的小酒馆,鸽子飞翔的教堂,巴比代尔式的市井人物,赫拉巴尔式的忧伤独白,让这部小说极具赫氏风格,叙说了赫拉巴尔晚年的情感秘密。
在喧闹拥挤的金虎酒馆,垂暮之年的赫拉巴尔邂逅了正值青春的杜卞卡,从而激发起创作灵感。他对杜卞卡身上洋溢的活力和激情充满向往,对自身局限和衰老感到恐惧,并将庞杂的知识与多年的思考,绵密无间地汇入一篇篇看似漫无目的的私昵信件中。这部书信体小说缱绻眷恋,不仅堪称当代情书的经典,更是极具代表性的赫氏奇思妙语。
作者介绍:博胡米尔;赫拉巴尔,二十世纪重要的捷克作家之一。生于一九一四年,法学博士,服过兵役,当过推销员、仓管员、炼钢工,等等。一九九七年死于意外。他历经和见证了二十世纪捷克历史的跌宕起伏,四十九岁时才得以出版第一部作品,一生创作无数,获得国内外奖项多达三十多个。他的作品经常被改编为电影和戏剧,与小说同名的电影《严密监视的列车》于一九六六年获奥斯卡佳外语片奖;《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于二〇一二年获得捷克国家电影奖“捷克狮”奖佳影片、佳导演等四项大奖。其他代表作品有《雪绒花的庆典》《温柔的野蛮人》《过于喧嚣的孤独》等。
译者简介:李晖,安徽宣城人。北京大学翻译研究博士,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高级翻译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小说理论与翻译研究、现代主义以来中国古典文学的外译传播、中西寓意叙事比较。译作有《美学;图画通识丛书》、《卢浮宫藏品精选》等。
所谓致杜卞卡的信纯属虚构,是对死亡的防御,它确实有些类似歌德的“暮年爱情”……到了最后,我抵御恐惧的办法就是我的文学。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赫拉巴尔不是一位流亡者,而是一类流亡者。即使他身处布拉格,或者是金虎酒馆,却依然存在于别处。
——亚当·瑟尔维尔(英国小说家,《巴黎评论》伦敦编辑部编辑)
赫拉巴尔式的喜剧,呈现出复杂的悖论性。它在无限的欲望和有限的满足感之间维系平衡,离经叛道却充满宿命论的意味,纷扰不宁而又不失睿智。
——詹姆斯·伍德《伦敦书评》(文学评论家)
这些文章以信件形式写给一位美国女学生,即昵称为“杜卞卡”(捷克语“四月”)的艾普蕊;吉福德。它们是处于极度入神状态下的赫拉巴尔。几近于宗教般的狂热意味,充满了东欧作家的“神秘幻象”。它们是他的灵魂暗夜,他的“荒原”。
——苏珊·雷诺兹《洛杉机时报》(书评家)
亲爱的杜卞卡,此时我向你传递问候。这短短的几句话。我用两根手指贴住上唇,做出一个飞扬的动作,连带这长方形的信封,把问候寄送给你。就像孩子们放风筝时,紧握着风筝线,向远方递送的那种问候———他们喜爱将小小的纸片讯息沿线传递到天空,风筝的那一头。我想给你寄一张去年卡罗维发利电影节的照片,那是我和贝托鲁奇握手的照片。我得告诉你这件事:有位年轻的摄影师想给我拍张照片———我说,我们等《末代皇帝》放映结束后,去露台那边碰面吧,那边的阳光很好……于是我们见了面。然而就在他准备相机的时候,一队电视摄制人员走了过来。他们要找个地方拍一张从露台上俯看卡罗维发利市的景观。你知道我突然看见谁了吗?贝托鲁奇恰好从那个长露台往下走。于是我告诉摄像师:听我说,你相机装好胶卷了没有?你准备拍张好看的,对不对?您说得对,赫拉巴尔先生……于是我迎面走向这位著名导演,并且伸出手来……我用蹩脚的法语说……贝托鲁奇先生,我对您的电影很着迷,而且您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让我更加着迷……贝托鲁奇先生,您的眼光,不仅是您自己的眼光,它们还是夏尔·波德莱尔的眼光……我就是这样说的,我能看见那位年轻的摄影师正在费劲捣鼓他那套设备。贝托鲁奇先生好像知晓这一切,他凑近我的耳畔,用法语向我低声念诵波德莱尔诗歌《腐尸》的开头几句……“请想想我们当时看到的那样东西,我的心上人啊,那个夏季的清晨是多么温煦”……他和我又握了握手,然后走到了电视拍摄组站立等候他的地方……我转身问道……你拍到了吗?噢,赫拉巴尔先生,我真想从这个露台跳下去,再一头砸到水泥地上。我的相机出了问题,它自己完蛋了……我说……你瞧,小伙子,冷静点儿,贝托鲁奇先生肯定还会再回来的,对不对?杜卞卡,对于远在旧金山的你来说,情况也是一样。请你安静、耐心地等候。
等到最后,就像孩子们传递的字条讯息终究会沿着绳线抵达风筝的那一端,我走得越远,离你也就越近……那将是难得的相聚时刻,吁!再多说两句……后来贝托鲁奇又出来了,我走过去对他说……贝托鲁奇先生,我是一位捷克作家,我有几本书已经在意大利出版。如果您把地址给我,我会给您寄几本过去,怎么样?……贝托鲁奇把他的几处地址写给了我,那位摄影师则喜滋滋地完成了他的工作……然后我们互相道别……我说,好了,这次你拍到了吧?是的,赫拉巴尔先生,我拍到了……亲爱的杜卞卡,我把报纸上刊登的这张照片送给你,免得又忘记了———今天秋天我已经有十二只猫,虎斑猫、雄猫和小奶猫们。我出门去克斯科,碰巧遇见了这些野东西,可最终我还是照旧在喂养它们。我给它们拿牛奶喝。后来,因为想起你给我带来了这些小猫,所以我坐下来给你写信。外面的树叶正在坠落,阳光普照,白桦树已经掉完叶子,阳光从它们顶上的树枝缝隙间照耀下来。这真美,美得就像纽约的小阳春,二十五年前,我在大西洋岸边晒着太阳,听到了浮筒铃铛的碰击声。这是在为科尼岛码头墩柱下被人遗弃的上千只猫咪敲响丧钟。没有人来管它们,所以它们慢慢死去,除了两三只勇敢的家伙,它们胆敢穿过海滩,从人类那里偷些食物……而克斯科这地方的落叶有这么厚,你如果来这里,可以再次舒舒服服地躺在被太阳晒暖和了的树叶堆里,靠着一棵白桦树,抬起脑袋向上看。你的背包颜色与四周很般配,你那只蓝得像天空一样的小背包,里面装着五公斤重的美版捷英字典———这里的秋天是如此美丽。树叶坠落,一天天过去,而每片树叶都愈加多彩而澄明,每一片幼小的白桦叶都如此柔嫩,像烟草,像香烟纸,到了最后又变得如此轻盈丝滑。一阵微风就可以将它们拂散开来。整个树冠,我这些白桦树的树冠,好像是李斯特的钢琴曲《爱之梦》的中间部分。演奏者的手指必须覆盖所有琴键,上下左右,就像是要把克斯科的白桦树叶拂散开来……大猫小猫们正在玩耍,它们跳跃捕获那些四散飘零、意味着夏日将尽的邮票。
……
与生俱来的恐惧和希冀
(中译本前言)
李晖
一九八八年的某个寻常夏日,布拉格金虎酒馆。七十四岁的捷克文豪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像往常那样,在他最喜爱的这家啤酒馆里陪着几位好友聚饮闲聊。酒馆这一角光线昏暗,没有人意识到外面已经开始下雨。
更没有人预料到,捷克文学史上一段跨越国界与年龄鸿沟、最终超脱出尘世羁累的情感和思想邂逅,即将发生在这座始建于十四世纪、见证过历代世事变迁的古旧建筑里。这段意外的相逢,将成为一部世界文学杰作的诞生契机。它是赫拉巴尔的绝唱,“燃烧着飞向夜空穹顶”的天鹅之歌。
两年以前,同样被誉为捷克当代文坛“三驾马车”之一的伊凡;克里玛,就曾向美国小说家菲利普;罗斯表示:捷克作家需要和普通日常的生活打交道,尽管他们会各自采取不同的介入方式。例如哈谢克和赫拉巴尔这两位,总是“把大量时间都消耗在烟雾缭绕的小酒馆里”。
确实如此。赫拉巴尔本人还写过一篇《何谓小酒馆》的文章,其中用理想化语言描述了捷克特色的啤酒馆。比如说,它是“消除偏见的场所”;比如说,它“带着回荡的孤独,是一个人拥有最美梦想的地方”;比如说,它就像捷克宗教改革先驱扬·胡斯曾担任过神甫的伯利恒礼拜堂,让“每位客人通过交谈,成为他往昔的自己,或是他情愿成为的自己”。
一九八八年夏季的那一天,在这“回荡的孤独”或“过于喧嚣的孤独”里,年迈的作家或许正在思忖往昔的自己,或想象他“情愿成为的自己”:一个尚未体历、存在于未来或幻象里的赫拉巴尔。
此时此刻,一位率真活泼、满脑子奇思异想、旅行背兜里揣着五公斤重捷英字典的美国姑娘,即将贸然闯入他感觉到日益沉沦的世界,并且将为他热心策划一趟奔波劳碌、光怪陆离的美利坚文学之旅。这位姑娘的名字是艾普蕊;吉福德,斯坦福大学捷克语专业的女生,也就是后来的“杜卞卡”。
你第一次背着旅行包走进金虎酒馆的模样,依然能够浮现在我眼前。当时我坐在那一对小鹿角下面,在酒馆店铺里头……你四处寻找能够符合我名字感觉的脸孔。然后你就走了过来……可我立刻明白,我的未来就在你眼里。我整个人已经融化。
与此同时,一场巨大的时代变局已经山雨欲来。
金虎酒馆里的愉快交谈、克斯科林中小屋的六日相处、美国各大校园的巡回演讲,以及次年布拉格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是赫拉巴尔《致杜卞卡》DOPISYDUBENCE系列书信集产生的由来。
“亲爱的杜卞卡……”对于熟悉赫拉巴尔的读者来说,这朴素而亲昵的称呼,已经成为他一封封“私密信件”的个性标签。作家晚年的奇思妙语,源源不竭地汇入笔端。他变化不居的语言,就像捷克特有的比尔森啤酒,一旦开启,醇香的泡沫便会洋溢满杯。作家生前的全部着作销量即已高达三百万册,共译为二十七种语言。《致杜卞卡》在其间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绝对恐惧:致杜卞卡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绝对恐惧:致杜卞卡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这老兄的小说就是写得好,总是写得那么好,令人喜欢
评分花城出版社的这套蓝色东欧系列选的书都非常经典,翻译也极好!
评分商品很不错。我很满意~~~~v
评分好的作品好的服务
评分这老兄的小说就是写得好,总是写得那么好,令人喜欢
评分花城出版社的这套蓝色东欧系列选的书都非常经典,翻译也极好!
评分商品很不错。我很满意~~~~v
评分满减入手,京东很实惠。
评分京东活动期间购买京东活动期间购买
绝对恐惧:致杜卞卡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