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库:皋轩文编

泉州文库:皋轩文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李光坡 著,泉州文库整理出版委员会 编,何立民 校
图书标签:
  • 泉州文库
  • 地方文献
  • 古籍
  • 文史
  • 皋轩
  • 清代
  • 手稿
  • 家族文献
  • 泉州历史
  • 文献汇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753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9454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泉州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四库全书收录《泉州文库:皋轩文编》,提要云:是集凡文二十篇,皆发挥性理,阐明经义之作。其论学主程、朱;论礼主郑氏;论易则宗邵子,而兼取扬雄《太元》,以为僣《经》虽有罪,而存《易》则有功。然必以《太极》、《先天》二图,为不出自陈抟,则未免回护之见。晁以道作《李之才传》,序述源流,至为明白,同时之人,当非无据,非朱震一人之私言也。

作者简介

  李光坡(1651—1723),字皋轩,一字耜卿,福建泉州府安溪县人。大学士李光地的胞弟。清代著名礼学家,又精通历算。他长期家居不仕,中年以后,放弃科举业,授徒讲课,专心治学。平生论学,以程朱为主。着有《周礼述注》二十四卷、《仪礼述注》十七卷、《礼记述注》二十八卷、《皋轩文编》十卷、《离骚注》、《古易校本》等。他不仅是清初礼学研究的重要人物,且是理学过渡至汉学重要代表人物,更是朴学传统的重要先行者。

内页插图

目录

皋轩文编卷一
杂着
性论上
性论中
性论下
本性
易论
周易称时论
太玄拟易说
太极先天出自希夷之辨
五行气质论
读《正蒙》
正蒙天道性心四名之说
读《皇极经世·内外篇》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连之天下也《榕村讲章》
圣人作历之原
推验修改之实
禘袷议解
杂记三条
拟复郑玄庙祀疏
防海

皋轩文编卷二

礼记述注序
周礼述注序
仪礼述注序
仪礼图序
校古易序
性理大全后序
韩文后序
西墅先生诗集序
李芝麓学使太翁文集序
曾石岩诗集序
曾石岩时文序
孙思哉福安课文序
万尔言文集序
万尔言诗集序
林默仲诗集序
同邑友池君诗纬序
王三槐一得集序
僧愧斯语録序
送同邑李九扶序
……

皋轩文编卷三
皋轩文编卷四
皋轩文编卷五
皋轩文编卷六
皋轩文编卷七
皋轩文编卷八
皋轩文编卷九
皋轩文编卷十

李钟份跋
《四库全书提要》所载《皋轩文编》提要
校点后记

精彩书摘

  《泉州文库:皋轩文编》:
  寿文
  代伯兄寿潮镇马侯文
  曩者藩臣负鄙为难,而吾闽八州,窃命者二。天子授师,诸王勋戚子弟才能者皆与于行。维时大将军康亲王驻旄于越,以专岭表之征,今潮帅马侯实在麾下。侯方弱冠,每遇敌,必前士卒,掠其坚,贼以连挫,上下推能。豁仙霞之防,师行无阻,侯功为最。盖自浙之南,闽之北,二省相交,山邱掼立,夹道皆修木杂卉,茂苍不通,樵苏依山为道,斗起势绝。贼又多置防具,乘高坐一卒,则千夫尺寸不行,故数十里外,不容以单轸匹马交绥于中路。侯能用故吏,致关将,挥军先人,以济我师,可谓伟矣。夺关之后,逆藩束身。郑氏犹沿江置戍,师渡与战,败之,又败之于莆,败之于泉,长驱至漳。侯水则先舟,野则先阵,登城肉薄先陴者,皆侯焉。侯结发从军四五年间,发愤国事,且有先侯之恨,惟是朝夕介胄,凡所以为君若亲者,盖将不顾其身之利害而为之也。忠诚感心,先事以为智,当事而勇随之,岂徒英年能决机欤?番州嗣平,即授旃节,知潮州军。甲者不肆,廛者不易,处山海者不戒柝而安。天子召见京帅,褒賫有加。艰难为良将帅,盛世为贤牧伯,非惟一方赖之,侯之能行,当显于天下也。地昔困于逆者三载,感侯为国之义,抑忧患相拯,于情尤厚。而家昆光复,尝受先侯忘分之交.某月令序为侯诞辰,兄弟谋所以寿者,夫冈陵之诗为期颐者祝耳。侯春秋方富,不以是颂。独念先侯抚闽之勋,侯始以幼年守宿卫,今能以忠自显,取弓铁,立名绩,使天下拭目观,父母加荣焉。既忠且孝,是可寿者也。
  代伯兄寿施怡园提督文
  余始识施先侯于京师,维时东海未靖,造膝相咨于风潮信候,生涯断港,运臂使指,迎虚邀实,皆屈指,恢恢辙先处其所以未变。天子用侯为帅,果卒平之,于是策爵,畀以长海剧任。闻初余魂未殄,侯时命舟将巡徼,重载囊土若商舶,然贼舟追之,将及,乃推囊入水,使舟轻迅疾,掩捕无脱者。又以得贼金货,听将士分挈以去,无所顾问,更为格赏以励之。至于今,海无根蒂之奸,山无伏莽之慝,三十余年矣。君为侯第六子,用名将子起家,或裨或专,皆有功绩可纪。壬辰冬,自粤东移节,赓侯之任。连山巨浸,抵于南下,限界海外,实维雄藩。天子所以慎简其选,追念旧勋,谓绍先多莫逾君也。君果举其职,守先略而加谨焉。吏民皆喜曰:“真吾侯子,能世其家者。”书传所纪,惟唐西平李氏、宋鲁国曹氏父子,先后并授节居藩,为邦家令,人特书于史而光荣之。今君世与李、曹相焜耀,千年为三矣。其居家,要束子孙,又极庄谨,不挂于过差。吾侪所以深自刻慎、勉修廉隅者,良田负载厚恩,尸素大位,虽未能道扬风教,致俗淳美,亦且共知耻惧,自敦清约。陆宣公有云:“诚知无补大猷,所冀免贻深累。”可念也,君于是乎贤远于人矣。九月某日,为君生五十之朝礼,无相寿以文,然凡有乐酒,厚相期必曰眉寿,而侑酒有币,授币有辞。夫辞者,文之类也,故本交好与其行义称美,愿福致厚期之意焉。
  ……

前言/序言

  泉州建制一千三百多年,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代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比屋弦诵,人文为闽最”,素称海滨邹鲁、文献之邦。代有经邦纬国、出类拔萃之才,欧阳詹、曾公亮、苏颂、蔡清、王慎中、俞大猷、李贽、郑成功、李光地等一大批杰出人物留下了大量具有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军事、经济价值的文化遣产。据不完全统计,见载于史籍的着作家有一千四百二十六人,着作多达三千七百三十九种,其中唐五代二十九人三十二种,宋代二百人三百九十一种,元代二十一人四十种,明代五百三十六人一千五百八十五种,清代六百四十人一千六百九十一种;收入《四库全书》一百一十五家一百六十四种,《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五十六家七十四种,《续修四库全书》十四家十七种。二〇〇八年国务院颁布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属泉人着述、出版者十三种。遗憾的是,虽然泉州典籍赡富,每一时代都有一批重要着作相继问世,但历经岁月淘汰、劫难摧残,加上庋藏环境不良,遗存至今十无二三,多成珍籍孤本。这些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是泉州人民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亟待抢救保护,古为今用。
  对泉州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最早有南宋嘉定年间的《清源文集》十卷,明万历二十五年《清源文献》十八卷继出,人清则有《清源文献纂续合编》三十六卷问世。这些文献汇编,或已佚失,或存本极少。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泉州成立“晋江文献整理委员会”,准备整理出版历代泉人着作,因经费短缺未果。八十年代,地方文史界发起研究“泉州学”,再次计划编辑地方文献丛书,可惜后来也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其事遂寝。但是这两次努力,为地方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做了准备,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和书目汇编。
  二〇〇五年三月,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决定将地方文献丛书出版工作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一项文化工程。翌年,正式成立“泉州地方典籍《泉州文库》整理出版委员会”,着手对分散庋藏于全国各大图书馆及民间的古籍进行调查搜集,整理出《泉州文库备考书目》二百六十七家六百一十四种,以后又陆续检索出遗漏书目近百家一百八十余种。经过省内外专家学者多次论证,最后筛选出一百五十部二百五十余种着作,组成一套有一定规模、自成体系、比较完整,可以概括泉人着作风貌、反映泉州千余年文化发展脉络的地方文献丛书,取名《泉州文库》,二〇一一年起陆续出版发行。
  整理出版《泉州文库》的宗旨是:遵循国家的文化方针政策,保护和利用珍贵文献典籍,以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为泉州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泉州文库》始唐迄清,原着点校,收录标准着眼于学术性、科学性、文学性、地域性、原创性、权威性,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和著名历史人物的代表作优先。所录着作涵盖泉州各县(市、区),包括金门县及历史上泉州府属同安县,曾在泉州任职、寄寓、活动过的非泉籍人氏的作品,则取其内容与泉州密切相关的专门着作。文库采用繁体字横排印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军事、语言文字、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其中不乏孤稀珍罕旧槩秘笈,堪称温陵文献之帜志。
  值此《泉州文库》出版之际,谨向各支持单位、个人和参加点校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涉及的学科和内容至为广泛,工作底本每有蛀蚀脱漏,加之书成众手,虽经反复校勘,但限于水平,不足或错误之处还是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教。
泉州,一座历史悠久的东方港口城市,自古以来便是商贾云集、文化繁盛之地。在这片沃土上,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璀璨的篇章,共同织就了泉州辉煌的文化图景。 《泉州文库》系列,正是为集结、整理、保存并弘扬泉州地域文化而倾力打造的浩瀚工程。它致力于搜罗散落在文献古籍、私人藏书、地方志、碑刻文献中的泉州人文史料,以期构建一个全面、系统、权威的泉州文化知识宝库。该文库不仅收录历代泉州籍或与泉州有着深厚渊源的文人雅士的著作,更广泛涵盖了与泉州历史、地理、经济、社会、民俗、艺术等相关的各类文献,力求真实、立体地再现这座滨海古城的精神风貌与文化积淀。 《泉州文库》的编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事业。它犹如一座知识的灯塔,照亮泉州过往的岁月,也为未来的文化传承指明方向。通过对这些珍贵文献的梳理与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泉州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 在《泉州文库》这一宏大的体系下,每一部子集都如同璀璨的星辰,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共同构成了星系般的文化图景。这些子集涵盖了从诗词歌赋、散文笔记,到史学考证、哲学论述,再到宗教民俗、戏曲小说等广泛的领域,它们共同印证着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文化交流融合的多元特质。 《泉州文库》的编纂者们怀揣着对故土深厚的情感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文献的考订、校注与排版。他们力求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通过精良的装帧设计和严谨的学术考量,呈现出既具收藏价值又方便阅读的优秀文献。 每一个细读《泉州文库》的读者,都将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他们将有机会与古往今来的泉州先贤对话,聆听他们的智慧与感悟;他们将有机会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他们将有机会品味泉州的风土人情,领略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 《泉州文库》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料,更是普通读者了解泉州、热爱泉州的重要窗口。它让那些沉睡的文字焕发新的生命,让那些被遗忘的故事重现光彩,让泉州这座城市的文化血脉得以绵延不绝,薪火相传。 可以预见,《泉州文库》将为泉州乃至中国地方文献研究树立新的标杆,成为保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它承载着过去的荣光,昭示着未来的希望,是泉州献给世界的一份珍贵文化礼物。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泉州文库:皋轩文编》的过程,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佳酿,初尝可能有些微涩,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其中醇厚的回甘。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书中收录的文章,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着实让我惊叹。作者对人生百态的观察,对社会现象的剖析,以及其中蕴含的哲学思考,都展现出超越时代的洞见。我常常在读到某个精彩的段落时,会停下来反复琢磨,思考作者的用意,以及它与当下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有何关联。这种与古人思想的深度碰撞,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泉州文库:皋轩文编》真是我近期翻阅的最令我感到惊喜的古籍整理成果了。一开始,我仅仅是被“泉州文库”这个名字所吸引,它本身就带着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地域文化的底蕴,而“皋轩文编”的出现,则更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让人不禁想一探究竟。拿到书后,我首先被它的装帧所打动,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都展现出一种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翻开书页,那些古朴的文字扑面而来,虽然有些字句对我而言稍显晦涩,需要借助工具书和一些常识来理解,但这恰恰是阅读古籍的魅力所在。我仿佛能穿越时空,与那些古人对话,感受他们所处的时代风貌和思想情感。

评分

作为一名对古代哲学思想感兴趣的读者,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作者对于人生意义、道德伦理的探讨,展现了与我们现在所熟悉的西方哲学截然不同的东方智慧。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述,它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当下在学习和工作中所面临的许多挑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启发,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进行了反思和调整。

评分

《泉州文库:皋轩文编》所展现的,不仅仅是文字的力量,更是那个时代文人的风骨和气度。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身上那种追求真理、敢于直言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即便是在那个相对封闭保守的年代,他们依然能够保持独立思考,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弱点进行深刻的反思。这种不畏权势、秉笔直书的风范,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勇于发声,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阅读古籍并没有太大的信心,总觉得会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但《泉州文库:皋轩文编》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用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笔触,以及那份跨越时空的智慧,让我深深着迷。我不仅仅是从中汲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也让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畏之情。我相信,这本书会成为我书架上不可多得的珍藏。

评分

这本书的另一个令人着迷之处在于它所蕴含的浓郁的地域风情。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作者的笔下,不仅仅是地理坐标,更是鲜活的生命体。我从书中读到了关于泉州的风俗习惯、节庆活动,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百态。那些生动的描写,让我仿佛置身于热闹的市集,闻到了海鲜的鲜味,听到了闽南语的亲切呼唤。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我对泉州这片土地产生了更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评分

我一直对文学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泉州文库:皋轩文编》中的一些篇章,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创作灵感宝库。书中的一些记叙,无论是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还是对场景氛围的生动刻画,都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叙事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比如如何用简洁的文字勾勒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如何用精妙的比喻来深化主题。我甚至尝试着将书中的某些情节和意境,融入到我自己的创作中,发现效果出奇地好。

评分

我一直认为,阅读历史,尤其是阅读那些亲历者的文字,是了解一个时代最真实、最直接的方式。《泉州文库:皋轩文编》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居高临下的论断,没有脱离实际的空谈,而是用最朴素、最真挚的语言,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片段和个人感悟。通过这些文字,我得以窥见历史的真实面貌,感受那个时代人物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选择和困境。这比任何教科书上的记载都要来得生动和深刻。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单单是知识的增益,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洪流所裹挟,忽略了内心深处的宁静。《泉州文库:皋轩文编》就像一股清流,让我有机会放慢脚步,沉下心来,去感受文字的韵味,去体味人生的真谛。我常常在读到一些描写自然景色的篇章时,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安宁,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是一本“古书”,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泉州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积淀。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泉州历史风云变幻的记述,那些曾经繁华的港口,那些往来的商贾,那些留下的传说,都通过文字活了起来。作者笔下的泉州,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文化符号,它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孕育了独特的闽南文化。我尤其对书中对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描绘印象深刻,那些具体的航海细节、贸易商品,都让我对那个辉煌的时代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