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欧洲史(精装 全6卷共7本)世界历史类书籍 中信出版社图书

现代欧洲史(精装 全6卷共7本)世界历史类书籍 中信出版社图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欧洲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
  • 中信出版社
  • 精装
  • 套装
  • 近代史
  • 现代史
  • 历史书籍
  • 全6卷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书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70522
商品编码:18376607185
丛书名: 现代欧洲史(全6卷)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具体描述


从文艺复兴到欧盟,全面讲述欧洲500年文明发展历程。美国历史学会首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主编,近10位学术领袖再版修订,史学大家写给普通读者的6卷本欧洲通史。读懂现代欧洲的必备入门读物,欧美高校沿用50年的殿堂级教科书。不论是学生党、考研族,还是历史爱好者,你想要了解的欧洲全在这里。



 

书名:现代欧洲史(全6卷) 


定价:398.00元


作者:费利克斯·吉尔伯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12


页码:3304


装帧:精装套盒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70522


 


1、 6卷本欧洲通史,完整讲述欧洲500年文明兴衰历程。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到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与欧盟……你想要了解的欧洲历史全在这里。


2、 读懂欧洲的必备入门,欧美高校沿用50年的殿堂级教科书。自初版以来距今约50年,新老两代美国人通过这套书读懂欧洲。


3、 美国历史学会首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费利克斯·吉尔伯特主编,3代学术领袖再版修订,强大学者阵容保障权威经典品质。


4、 再版修订,全新问题,全新解读。针对半个世纪里欧洲史研究领域的新成果,以及读者感兴趣的新的话题,《现代欧洲史》系列进行了全新修订,例如印刷术与出版审查,城市精英与中产阶级,18世纪欧洲人的政治生活方式,冷战时期的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等。


5、 既适合考研族、学生党、教师,也适合更广大普通读者的欧洲史入门读物。


 

 

[美] 费利克斯·吉尔伯特(Felix Gilbert)

20世纪享誉美国的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历史学会首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位于华盛顿的德国历史研究所的主阅览室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吉尔伯特年轻时就读于柏林大学,师从“一战”后德国最受瞩目的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迈内克,主要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历史,尤其擅长研究欧洲外交。他长期在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担任教职,退休后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研究院的荣誉教授。1991年,他因葛雷克氏症病逝于家中。

费利克斯·吉尔伯特一生著有数十本著作,代表作《华盛顿的告别演讲:美国早期外交思想》曾荣获“班克罗夫特”奖。


 [美] 尤金·赖斯(Eugene F. Rice)

美国杰出历史学家,主要研究早期现代欧洲的宗教史。他毕业于哈佛大学,后来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主任,并被授予哥伦比亚大学“伟大教师奖”。尤金·赖斯曾经荣获古根海姆奖,他曾是美国哲学协会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成员。


[美] 安东尼·格拉夫顿(Anthony Grafton)

美国知名历史学者,师从古典历史学权威莫米利亚诺,主要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化史、书籍与阅读的历史。格拉夫顿曾担任美国历史学会会长、普林斯顿大学人文学术委员会主任,还曾被选为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并且被提名“巴尔扎恩奖”。他的代表作有《脚注趣史》《文字书写的世界》等,现在为普林斯顿大学亨利·普特南学院特聘教授。


[美] 理查德·邓恩(Richard S.Dunn)

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系荣誉教授,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密歇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教职,曾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系主任,并创建了宾夕法尼亚大学麦克尼尔早期美国研究中心。

邓恩是美国历史学会和早期美国历史文化协会会员,他在职业生涯中曾收获众多的荣誉和奖项。他曾是古根海姆研究员、牛津大学皇后学院研究员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林“贝克教学奖”获得者。他和玛丽·邓丽共同编辑的《威廉·佩恩论文集》获得过1990年殖民战争协会授予的“杰出图书奖”。


[美] 伊塞·沃洛克(Isser Woloch)

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教授,主要研究18至19世纪的法国历史,尤其擅长研究法国大革命史和拿破仑。他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教职,曾获得“杰出教师”嘉奖。他的主要著作《新制度:法国公民秩序的转变,1789年至19世纪20年代》获得了美国历史学会颁发的“里欧·格什奖”,该奖项主要用于表彰18至19世纪欧洲史杰出著作。


[美] 格雷戈里·布朗(Gregory S. Brown)

法国文化史专家学者,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他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亨特校区以及乔治梅森大学担任教职,现在是世界顶级学府内华达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教授西方文明史、世界史、法国史、启蒙运动史。


[美] 查尔斯·布鲁尼格(Charles Breunig)

劳伦斯大学荣誉历史学教授,曾获劳伦斯大学杰出教学奖。


[美] 马修·莱温格(Matthew Levinger)

美国历史学家,美国和平研究所教育与培训中心高级项目官员,曾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后先任路易·克拉克大学历史学副教授,美国大屠杀纪念馆种族灭绝防御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主义史、现代欧洲的革命政治理论以及20世纪种族灭绝史。


 [美] 大卫·克莱·拉奇(David Clay Large)

旧金山大学弗洛姆研究所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欧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曾任耶鲁大学皮尔森学院院长。他是现代欧洲史方面的专家学者,尤其擅长研究德国史和奥地利史。


这套欧洲史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追溯了现代历史上整个欧洲范围内所有的主要事件和思潮。如果在阅读时你觉得有一些枯燥(你绝对不会),无处不在的反讽和不期而遇的幽默感也会让你振奋起来。它对于对欧洲史有笼统了解或了解不多,而希望深入探究某段历史的读者大有裨益。

现代欧洲史01 《早期现代欧洲的建立1460—1559》

第三章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1513 年12 月10 日,尼可罗· 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1469—1527,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在日后变得非常著名。在被迫离开佛罗伦萨后,马基雅维利被流放到托斯卡纳的一个农场,日子穷困潦倒。他告诉朋友,他每天早晨都会去打猎或设陷阱捕捉画眉鸟,偶尔也会重读但丁、彼得拉克、提布卢斯(Tibullus)或奥维徳的一些诗作。午饭后,他会走进当地的小酒馆,和乡巴佬们玩玩掷骰子的游戏,只是为了在这种粗鄙的陪伴中,重新体会自己命运里那“少许邪恶的成分”。

“但当夜幕降临(他接着写道),回到家,我会走进自己的图书馆。在门口,我脱掉白天穿的沾满泥土的衣裳,再换上一身新行头,就像我要以佛罗伦萨特使身份去拜见王室一样。装扮妥当后,我就走进古代伟人们的古董陈列厅。他们友好地接待我,而我则从他们那儿汲取到滋养生命的养分。没有虚伪的羞赧,我同他们交谈,并询问他们行动背后的原因,而他们是如此富有人文精神,会一一为我解答。在四个小时里,我幸福地沉浸在他们的陪伴中,忘记所有的烦恼,也不再害怕贫穷甚至死亡。在这段时间里,我感到自己都完全变成了他们。”[1]

很少有文字能如此动情地描绘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经典文学的仰慕,以及16 世纪的人们为了效仿希腊和拉丁经典中所描绘的生活所做的努力。

这就是人文主义者(humanist)的态度。名词humanitas 是一个文艺复兴词汇,产生于15 世纪末的意大利,被用来特指一群从事特定专业的人员,即教师,并且教授的学科通常被形容为文学(litterarum, 或“literature”);好的艺术(bonae artes,或“goodarts”)、人的艺术(humanae artes,或“human arts”)和自由的艺术(artes liberales,或“liberal arts”),这些学科更常被简单地形容为人文主义(studia humanitatis,或“humanities”)。Humanitas 一词——人文主义者“humanist”一词的来源——是一个古典词汇,有经典含义。西塞罗(Cicero,古罗马政治家)曾经用该词翻译希腊语中的paideia(“教育”或“文化”)一词。2 世纪的语法学家奥鲁斯· 格利亚斯(Aulus Gellius)将其定义为“好的艺术中的知识”(eruditio in stitutioque in bonas artes)。14 到15 世纪的意大利古典文化研究者恢复了该词的生机。曾有人写道:“每一种生物都被赐予了某种特殊的天赋:马能奔驰、鸟会飞翔,而人被赐予的天赋即是对学习的渴望。希腊语将人类的这种天赋称为paideia(‘教育’或‘文化’),我们称其为studia humanitatis(‘人文主义’)。由于学习和培养美德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因此我们的祖先将这种人独有的学习能力称为humanitas,即探寻适合人类的活动。”[2]“在人文主义学者眼中,‘文学’特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学;‘学习’特指学习经典著作;而‘美德’指的是古代道德戒律中所规范的行为。”因此“humanism”一词(该词是由德意志人在19 世纪初创造的,但这并不影响该词的重要性和合理性)的含义指向便非常明确具体,即建立在对经典作品学习基础上的教育和文化科目,同时也带有humanitas 一词中隐含的“人的尊严”的含义。经典文学后来已不再要求人们拥有像马基雅维利及其同辈们那样强烈的热情了。我们很难去相信一位年轻法国学者会在其婚礼当天花三小时研读希腊经典,或是当一位意大利客座讲师在1488 年来到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University of Salamanca)分析尤文纳里斯(Juvenal,古罗马讽刺诗人)的第二部讽刺作品时,在座的学生和教授会入迷到听了两个半小时也不愿离开,最终讲师不得不踩着听众们的头才能离开现场回家。而以前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人文主义(humanism)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纯粹精神思想运动。其最早的杰出代表包括弗朗西斯克· 彼得拉克( Francesco

Petrarca,1304—1374, 意大利学者、诗人) 和乔万尼· 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15 世纪时,一大批著名的意大利学者让文艺复兴运动得到了丰富和推广。到了16 世纪初,人文主义价值开始成为北欧精神生活的主流价值观。约翰· 科雷特(1467—1519)和托马斯· 莫尔(1478—1535)在英格兰宣传新理想;雅各· 勒菲弗· 戴塔普勒(Jacques Lefevre d’Etaples,1460—1536) 同法国外交家教育家纪尧姆· 比代(Guillaume Budé,1468—1519)负责在法国宣传;康拉德· 策尔蒂斯(Conrad Celtis,1459—1508)和约翰内斯· 罗伊希林(Johann Reuchlin)负责德意志的宣传。而排在他们所有人之上的是来自鹿特丹的德西德里乌斯· 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1469—1536)。他深刻地影响了和他同时代的学者们,并将他们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理想描绘并表达出来,其表达的流畅度和理解的深刻程度,在伏尔泰之前无人能及。在这些人热情的感召下,王公们开始雇用人文主义者做秘书,贵族和家道殷实的市民也委派人文主义者做他们孩子的老师。人文主义使文学、艺术和学术研究得到改观,同时影响了医学、法律、神学和道德观,成为当时的文化潮流。其鲜明的特征、深刻的洞见及精妙传神的风格,不逊于当时的任何一位画家或音乐家。我们要怎样去了解这样一场古老的思想精神和文化的饕餮盛宴呢?毕竟它距离生活在20 世纪的我们是那么遥远,而且需要迥然不同于现在的理解力。

 

 


【总卷目录】

 

 

 

《现代欧洲史》(全6卷)

 

现代欧洲史01  早期现代欧洲的建立1460—1559

 

现代欧洲史02  宗教战争的年代1559—1715

 

现代欧洲史03  18世纪的欧洲:传统与进步1715—1789

 

现代欧洲史04  革命的年代1789—1850

 

现代欧洲史05  民族主义与改革的年代1850—1890

 

现代欧洲史06  欧洲时代的终结,1890年至今(上下)

 

 

 

【分卷目录】

 

 

 

现代欧洲史01  早期现代欧洲的建立1460—1559

 

第一章 科学、技术与发现

 

第二章 欧洲的经济扩张

 

第三章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第四章 早期现代国家的形成

 

第五章 教会革命和宗教改革:权力之争

 

第六章 教会革命和宗教改革:改宗问题

 

 

 

现代欧洲史02  宗教战争的年代1559—1715

 

第一章 加尔文教与天主教在西欧的对抗

 

第二章 欧洲中部和西部的政治瓦解

 

第三章 财富不足的时代特征

 

第四章 君主专制与君主立宪的对立

 

第五章 天才的时代

 

第六章 迈向新的势力均衡

 

 

 

现代欧洲史03  18世纪的欧洲:传统与进步1715—1789

 

第一章 政府和政治文化

 

第二章 战争、外交与国际竞争

 

第三章 社会秩序

 

第四章 人口与经济变化

 

第五章 贫困和公共秩序

 

第六章 启蒙运动

 

第七章 启蒙运动中的世界:公共领域

 

第八章 教会与宗教生活

 

第九章 民主革命的前夜

 

 

 

现代欧洲史04  革命的年代1789—1850

 

007 第一章 法国大革命

 

085 第二章 拿破仑时代

 

153 第三章 工业革命与欧洲社会的重建

 

209 第四章 复辟与浪漫主义

 

259 第五章 政治与社会变革,1815—1848

 

331 第六章 1848 年革命

 

 

 

现代欧洲史05  民族主义与改革的年代1850—1890

 

第一章 经济与社会变革

 

第二章 思想与文化氛围

 

第三章 国家权力日益增长

 

第四章 “欧洲协调”的瓦解

 

第五章 1850—1870 年的民族革命

 

第六章 大英帝国与俄国的改革进程

 

第七章 新政府

 

第八章 寻求国际新稳定,1871—1890

 

 

 

 

 

现代欧洲史06  欧洲时代的终结,1890年至今(上下)

 

第一章 20 世纪之初

 

第二章 政治与社会,1890—1914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四章 缔造和平

 

第五章 稳定时期

 

第六章 经济危机与纳粹的兴起

 

第七章 面对不可避免的冲突

 

第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九章 战后动荡期

 

第十章 重建与反抗:20 世纪50年代

 

第十一章 欧洲繁荣的十年: 20 世纪60年代

 

第十二章 幻想破灭的年代:1967—1973

 

第十三章 缓和的十年:1969—1979

 

第十四章 20世纪80年代的西欧——困难重重

 

第十五章 大陆漂移

 

第十六章 欧洲及全球化的挑战


《现代欧洲史》是诺顿出版公司的经典权威欧洲史系列,全书共6卷7册,基本涵盖从文艺复兴到21世纪欧洲历史的各个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出版以来,便成为欧洲史领域的典范之作,是读懂现代欧洲的必备入门读物,欧美高校沿用近50年的殿堂级教科书。

《现代欧洲史》(全6卷)最初是由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所发起的欧洲史研究项目,由美国历史学会首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费利克斯?吉尔伯特担任主编,汇集了三代欧洲史研究领域的学术领袖进行分册创作和修订。从第一卷开始创作至今,这套丛书共再版十余次,在传统的观点过时或不恰当的时候,便会吸纳新的史料和研究成果,提供一些新颖的解读。该系列涵盖历史时期广泛,被奉为现代欧洲史的经典奠基之作。


《现代欧洲史》(精装 全6卷共7册) 《现代欧洲史》是一部宏大的历史叙事,全面梳理了自启蒙运动以来,欧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书分为六卷,共七册,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语言,为读者勾勒出波澜壮阔的欧洲近现代史画卷。 第一卷:理性之光与革命风暴(约17世纪末至1848年) 本卷聚焦于欧洲近代早期,从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的思潮涌动开始,深入探讨了理性主义如何挑战传统权威,为社会变革奠定思想基础。随后,本书将笔触转向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革命,包括英国的君主立宪改革、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续的拿破仑时代,以及席卷全欧洲的1848年革命。作者详细剖析了这些革命的起因、过程、影响,以及它们如何重塑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和权力结构,民族主义的兴起也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 第二卷:工业巨轮与帝国扩张(约1848年至1914年) 进入19世纪下半叶,欧洲迎来了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本卷详细描绘了工业化进程对欧洲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城市面貌带来的深刻变革。蒸汽机、铁路、电报等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全球贸易。与此同时,欧洲列强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殖民扩张,构建了庞大的帝国体系,也为后来的世界格局埋下了伏笔。本卷还将探讨这一时期欧洲内部的政治整合(如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以及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卷:世界大战的阴影与两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45年) 二十世纪被两次世界大战的阴影笼罩。本卷深入剖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血腥的战争进程以及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紧接着,法西斯主义的崛起、经济大萧条的冲击,最终将世界推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渊。作者将细致描绘这两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冲突,揭示其对欧洲乃至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造成的毁灭性影响,以及由此催生的新的国际秩序和意识形态对抗。 第四卷:冷战格局与欧洲的分裂与融合(1945年至198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陷入了冷战的对峙之中,被意识形态的鸿沟分割成东西两大阵营。本卷详细阐述了冷战的起源、发展及其对欧洲地缘政治的影响,包括德国的分裂、柏林墙的修建,以及东西欧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对垒。同时,本书也关注到了欧洲内部的重建与联合努力,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为后来的欧洲一体化奠定了基础。苏联解体前的东欧剧变和改革浪潮也将是本卷的重要内容。 第五卷:欧洲一体化与转型之路(1989年至今) 冷战的结束标志着欧洲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卷将深入探讨柏林墙倒塌后,欧洲的整合进程如何加速,欧盟的扩大与深化,以及欧元区的建立。同时,本书也将关注后共产主义时代的东欧国家的转型,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以及融入西方体系所面临的挑战。此外,欧洲在应对全球化、移民问题、气候变化、以及地区冲突等新挑战方面的努力与困境,也将在本卷中得到展现。 第六卷:现代欧洲的多元面貌与未来展望 本卷将对前面各卷内容进行总结与升华,从宏观视角审视现代欧洲文明的特质与演变。作者将探讨现代欧洲在思想文化、艺术科学、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独特贡献,以及欧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输出。此外,本卷还将聚焦当前欧洲面临的关键问题,如民族主义的复苏、民粹主义的兴起、地缘政治的变动,以及欧洲如何在新世纪的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现代欧洲史》以其详实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流畅的叙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刻理解现代欧洲历史的窗口。无论您是历史爱好者,还是希望了解西方世界演变的读者,《现代欧洲史》都将是一部不可或缺的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文化和思想的演变在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希望在阅读历史著作时,能够看到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如何推动社会变革。这套《现代欧洲史》的出版,恰好迎合了我对这方面的探索欲。我期待它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和军事事件的叙述,更能深入挖掘不同时代欧洲的思想潮流,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启蒙运动的理性光辉,浪漫主义的个体情感表达,以及各种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衰起伏。我希望作者能够清晰地勾勒出这些思想是如何在社会中传播,如何影响了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辩驳、相互促进的。例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如何影响法国大革命的,马克思的学说又是如何改变了20世纪欧洲的面貌,这些深邃的思想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是如何被解读和应用的,都是我非常想了解的内容。一本优秀的史书,应该能够展现历史背后那股无形但强大的思想力量。

评分

我一直相信,历史的理解离不开对其文化艺术发展脉络的审视,因为它们是时代精神和民族情感最直接的载体。这套《现代欧洲史》的庞大规模,让我对它在文化层面的阐述寄予厚望。我希望书中能够将宏大的政治经济事件与同时期的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发展相结合,展现出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精神气质。例如,我期待了解,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是如何体现在古典主义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又是如何在文学和绘画作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印象派、立体派等现代艺术的兴起,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变迁和哲学思考?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对这些文化艺术现象的解读,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现代欧洲社会的精神变迁和文化基因。一本真正立体的历史书,应该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层面相互交织,共同构筑的完整画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历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有着一定追求的读者,我特别看重一本历史著作的学术深度和原创性。这套《现代欧洲史》,从其篇幅和“全6卷共7本”的配置来看,显然不是一部简单的通俗读物,而是倾注了作者大量心血的学术力作。我期望它能够展现出严谨的研究态度,在史料的运用上做到精准、全面,并且能够对现有的一些历史观点进行审视和挑战,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在现代欧洲史这个宏大的主题下,我尤其关心作者如何处理民族主义的兴衰、启蒙思想的演变、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民主制度的曲折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思潮的起伏等核心议题。我希望它能突破传统叙事的窠臼,引入更多跨学科的视角,比如从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等多个维度来解读历史事件,展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此外,作者在不同历史时期之间的连接与过渡处理得如何,是否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历史发展的逻辑线索,也是我非常关注的。一本真正优秀的史学著作,不仅能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更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并从中获得启示。

评分

我一直觉得,历史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记住时间、人物和事件的层面,更重要的是理解历史人物的动机、时代背景的制约,以及个体选择在宏大历史洪流中的作用。这套《现代欧洲史》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这种“有温度”的历史的渴求。我希望书中能够生动地描绘出那些站在历史舞台中央的伟人和凡人,他们是如何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做出艰难的抉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雄心壮志,以及他们的失败与遗憾。例如,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描绘路易十四的集权之路,如何刻画拿破仑横空出世的帝国野心,如何展现俾斯麦统一德国的政治手腕,又如何审视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决策者们,他们当时的考量是什么,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此外,我也关注书中是否会触及到普通民众在历史变迁中的命运,他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是如何受到时代影响的,他们的声音是否能在历史叙事中被听到。只有当历史人物鲜活起来,时代背景变得真实可感,我们才能真正与历史产生共鸣,并从中汲取智慧。

评分

在阅读历史时,我常常会思考经济因素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技术革新如何深刻地改变社会结构和国际格局。这套《现代欧洲史》的厚重体量,让我想象它应该能够在这方面提供详尽的分析。我希望书中能详细阐述欧洲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城市化进程、社会阶级结构以及殖民扩张带来的巨大影响。我也期待作者能探讨重商主义、自由贸易、计划经济等不同经济制度的演变及其在欧洲历史中的作用。例如,英国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是如何形成的?德国的后发赶超之路有何特点?苏联的集体化和工业化模式带来了什么后果?这些经济层面的深刻变革,无疑是理解现代欧洲历史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我也想知道,科技进步,如铁路、蒸汽机、电力、信息技术等,是如何加速了欧洲的融合与竞争,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持久的影响。

评分

作为一名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和其面临挑战深感关注的读者,我非常希望这套《现代欧洲史》能够提供详实的论述,帮助我理解现代欧洲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合作与融合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战后欧洲领导人为何会萌生联合的理念,并积极推动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直至最终形成欧盟。我希望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国家在主权、经济利益、民族认同等方面经历了怎样的博弈与妥协,也希望看到欧盟内部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比如成员国之间的分歧、难民危机、经济危机、民粹主义的抬头等等。对于欧盟未来的发展方向,它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怎样的角色,我同样充满期待。一本能够清晰勾勒出欧洲一体化历史轨迹并深入剖析其复杂性的著作,对于理解当今世界格局和未来趋势至关重要。

评分

这套《现代欧洲史》确实是个庞然大物,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的厚重感给震撼到了。封面设计大气沉稳,精装的质感也让人爱不释手,摆在书架上绝对是点睛之笔。作为一名对欧洲历史一直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期待着能有一套系统、深入的书籍来填补我知识的空白。这套书的出现,简直像及时雨。我尤其关注的是它对于现代欧洲史的梳理,毕竟“现代”二字涵盖的时间跨度相当大,从文艺复兴后的宗教改革,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烈,再到冷战格局的形成与瓦解,直至今日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每一个节点都充满了戏剧性和深刻的变革。我希望这套书不仅能提供扎实的历史事实,更能深入剖析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驱动力、复杂的人性以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动与博弈。特别是对于那些常常被忽略的边缘人物、非主流思潮,以及那些推动历史进程的微小但关键的因素,我非常期待在这套书中有所发现。总而言之,我对这套书的期待值非常高,相信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欧洲历史深处的大门,让我更清晰地理解这个充满活力与矛盾的大陆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评分

作为一名对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发展轨迹深感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套能够清晰解释现代欧洲国家格局如何形成、以及它们之间如何互动演变的著作。这套《现代欧洲史》精装全7本的规模,让我对其内容的详实和深入程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详细梳理出欧洲列强之间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从维也纳会议后的均势体系,到一战前的同盟与协约集团形成,再到冷战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以及后冷战时代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我特别想了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地理因素、资源分配、经济利益、民族情绪以及意识形态斗争是如何共同作用,塑造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版图。对于那些关键性的历史转折点,比如奥斯特里茨战役、凡尔赛条约的签订、雅尔塔会议的决议,我都希望书中能有深入的分析,揭示其背后的战略考量和长远影响。理解了现代欧洲的历史演变,也就更能理解当今世界的很多国际格局和热点问题。

评分

我一直对普通民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到好奇,并倾向于从社会史的角度来理解宏观历史事件。这套《现代欧洲史》的全6卷7本的配置,让我相信它在社会层面会有细致的描绘。我期望书中能够深入到欧洲社会的不同阶层,描绘出贵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等不同群体的生活状态、价值观和抗争方式。我希望了解,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普通人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是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秩序,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对于那些被历史巨浪裹挟的群体,比如经历战乱、贫困、迁徙的人们,他们的命运如何,他们的声音是否能在历史叙事中被听到。我尤其关注那些社会运动,如工人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等,它们是如何兴起,如何发展,又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怎样的长远影响。一本真正深刻的历史书,应该能触及到构成历史肌体的每一个细胞。

评分

作为一名对战争史和军事战略颇感兴趣的读者,我尤其期待这套《现代欧洲史》在军事冲突的呈现上能够做到深刻而全面。欧洲近现代史,几乎是一部与战争紧密相连的历史。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梳理从拿破仑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普法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冷战时期的代理人冲突等一系列重大军事事件。我期待作者不仅能描述战役的进程和结果,更能深入分析导致战争爆发的深层原因,探讨不同军事思想和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以及战争对参战国和世界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例如,我会关注一战期间各国战略的失误,二战中闪电战的有效性与局限性,以及冷战时期核武器对国际政治的制约作用。我更希望书中能够描绘战争对普通士兵和民众的巨大创伤,以及战后和解与重建的艰难历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