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完善的知識體係:本書知識體係的邏輯性較強,注重循序漸進的教學思路,從基本的綫條和幾何體訓練開始,過渡到光影、色彩、構圖和透視知識,然後是建築材質和建築配景,訓練建築全景繪製。此外,還講解瞭建築色彩平麵圖的繪製技法。
貼心的教學方式:本書采用手把手教學的方式來講解手繪,不論是單體、配景訓練,還是綜閤訓練,都做到步步有截圖,並配有詳細的文字解釋。同時,在案例的關鍵步驟處還添加瞭貼心的細節提示,真正做到全方位、立體化的案例教學。
直觀的視頻教學:本書附贈視頻教學資源下載,其內容是精心錄製的學習建築手繪的視頻教學錄像,共6大部分35集837分鍾,知識體係完善,讀者可以與圖書相互結閤來進行學習。
豐富的學習套餐:208頁學習資料,4.28GB視頻教學,當之無愧的學習套餐,是自學建築設計手繪技法的****。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全麵講解建築設計手繪的綜閤教程,注重知識的係統性和實用性。全書分為8章,涵蓋瞭建築設計手繪的方方麵麵。從手繪的意義、手繪的工具開始講解,慢慢過渡到手繪的綫條錶現,然後對色彩知識和建築手繪的上色方法做瞭全麵的講解,接著對手繪的透視與構圖進行瞭全麵的分析,再到建築手繪中各種材質和配景的錶現方法,建築設計手繪綜閤案例錶現和建築手繪彩平圖的錶現方法。全書知識結構清晰,講解循序漸進,案例豐富,每個步驟都有相關的細節分析,是學習建築設計手繪的上佳之選。
本書附贈教學資源,是精心為讀者準備的視頻教學資料,讀者可通過掃描二維碼在綫觀看和本地下載播放兩種方式學習。它可以將建築手繪知識更清晰、更直觀、更具體地展現給每一位讀者,將會為您的建築手繪學習之路掃清障礙。
本書適閤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和室內設計專業的學生以及所有對手繪感興趣的讀者閱讀使用,也可以作為手繪培訓機構的教學用書。
作者簡介
李誠:設計與手繪聯盟創始人。美術功底深厚,專業素質紮實,綜閤能力較強,曾獲多個專業競賽及美術奬項,現任濟南園林集團景觀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觀設計師。
王超:專業景觀設計師、插畫師,畢業於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景觀建築設計專業,現任JSPA-Deisgn建築事務所景觀建築設計師。
趙帥:畢業於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主攻建築學專業。2013年獲手繪設計競賽一等奬。曾在手繪學習任教,在跟隨啓濛老師杜建、律呂譜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瞭自己對手繪的見解和繪畫風格:效果圖追求大氣而不失細節,設計圖追求嚴謹而不被約束,手繪無止境。座右銘是“永遠不要停下,這隻是個開始”。
目錄
1章 手繪的前期準備 9
1.1 手繪的意義 10
1.2 材料與工具 10
1.2.1 繪圖用筆 11
1.2.2 紙張和底材 17
1.2.3 輔助工具 20
1.3 準確的姿勢 22
1.3.1 握筆姿勢 22
1.3.2 正確的坐姿 22
2章 基礎訓練 23
2.1 綫條 24
2.1.1 直綫 24
2.1.2 弧綫 27
2.1.3 特殊綫型 30
2.1.4 手繪綫條的幾種技巧 31
2.2 色塊及紋理的錶現33
2.2.1 色塊的錶現 33
2.2.2 紋理的錶現 35
2.3 幾何形體練習36
2.3.1 方體 36
2.3.2 錐體 38
2.3.3 圓柱體 39
2.3.4 球體 40
2.3.5 多種幾何體組閤練習 40
第3章 光影與色彩 43
3.1 光影的産生 44
3.2 光影與明暗 44
3.2.1 明暗的産生 44
3.2.2 明暗的三大麵 44
3.2.3 明暗的五大調子 45
3.3 光影訓練 46
3.3.1 基本物體光影訓練 46
3.3.2 組閤物體光影訓練 47
3.3.3 光影在建築手繪中的運用 48
3.4 色彩的基本知識 50
3.4.1 色彩的形成 50
3.4.2 色彩的3種類型 50
3.4.3 色彩的3種屬性 52
3.4.4 色彩的調和 53
3.4.5 色彩的冷暖 54
3.5 色彩搭配 55
3.5.1 色彩搭配在建築手繪中的意義 55
3.5.2 建築效果圖的色彩搭配 55
第6章 建築配景的畫法 103
6.1 植物配景的畫法 104
6.1.1 植物的生物特性 104
6.1.2 植物的形態特徵 105
6.1.3 植物的平、立麵錶現 112
6.1.4 喬、灌木植物 117
6.1.5 藤、草本植物 127
6.2 石頭配景的畫法 136
6.2.1 太湖石 136
6.2.2 韆層石 140
6.2.3 泰山石 142
6.3 地麵鋪裝配景的畫法 144
6.3.1 石闆 144
6.3.2 木闆 146
6.3.3 卵石 148
6.4 水體配景的畫法 149
6.4.1 靜態水景 149
6.4.2 動態水景 151
6.4.3 噴泉錶現 153
6.5 天空配景的畫法 155
6.5.1 天空 155
6.5.2 雲層 156
6.6 人物配景的畫法 158
6.6.1 人物的基本原理 158
6.6.2 人物錶現練習 160
6.7 車輛配景的畫法 163
6.7.1 車輛配景的繪製 163
6.7.2 車輛的運用 165
6.7.3 作品賞析 166
第7章 建築手繪實例錶現 167
7.1 草圖的繪製 168
7.2 彆墅的錶現 172
7.2.1 彆墅的分類 172
7.2.2 彆墅的畫法 174
7.3 歐式建築 180
7.4 中式建築 186
7.5 公共建築 191
7.6 高層商業建築 195
第8章 建築彩平圖 201
8.1 認識彩平圖 202
8.2 彩平圖的繪製方法 202
8.3 建築立麵圖的繪製 206
好的,以下是針對您提到的《印象手繪 建築設計手繪教程 第3版》以外的一本詳細圖書的簡介。 --- 書名:空間之語:現代建築設計方法與錶現探索 作者:[此處留空,或假設為某位資深建築師/教授的名字] 齣版社:[此處留空,或假設為某專業建築學齣版社] 第一版/修訂版/再版信息:[此處留空] --- 內容簡介:空間之語:現代建築設計方法與錶現探索 在當代建築實踐中,設計思維的深度、對場所精神的理解以及技術錶達的準確性,共同構築瞭優秀建築的基石。《空間之語:現代建築設計方法與錶現探索》並非一本側重於傳統速寫技法的入門指南,而是緻力於深入剖析現代建築設計理念的形成過程、邏輯推演路徑以及多元化的成果呈現手段。本書麵嚮的讀者群體是已具備基礎建築知識,渴望提升設計深度與錶現廣度的建築學高年級學生、研究生以及年輕的執業建築師。 本書的核心目標在於引導讀者跳齣對單一“繪圖風格”的迷戀,轉嚮對“空間敘事”和“設計意圖”的清晰錶達。我們認為,任何有效的建築錶達,無論是實體模型、參數化模擬還是傳統的圖紙深化,都必須首先根植於對場地文脈、功能需求、材料屬性以及社會責任的深刻洞察。 第一部分:設計原點的重塑——從場地到概念 本部分著重於設計思維的啓動階段,強調“設計並非從畫圖開始,而是從感知開始”。 一、場地文脈的深度閱讀與解讀: 我們不再將場地視為一張空白的畫布,而是將其視為一個由曆史、氣候、社會經濟、景觀肌理等多重維度交織而成的復雜係統。本章詳細探討瞭如何運用“深層掃描”技術,識彆場地中的“惰性元素”與“激活潛力”。內容涵蓋瞭微氣候分析、步行網絡滲透性評估、在地材料的曆史溯源等,旨在幫助設計者捕捉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關鍵限製與機遇。 二、概念的生成與邏輯推演: 有效的建築概念應當是場地分析的必然産物,而非空洞的口號。本書係統梳理瞭當前主流的設計推導模型,包括但不限於:基於拓撲學的空間重組、基於生成語法的結構衍生、以及基於社會行為模擬的概念錨定。我們通過對多位國際知名事務所案例的解構分析,展示瞭如何將抽象的哲學思考轉化為清晰、可執行的設計指令。重點討論瞭“意圖一緻性”的重要性——即從最初的概念草圖到最終的構造節點,設計語言必須保持高度的統一性。 三、功能織體的編織:程序流動的模擬: 現代建築的復雜性在於對多重程序的融閤與衝突管理。本章深入探討瞭先進的“空間關係矩陣”構建方法,用以量化和優化不同功能區之間的相互作用強度。內容包括:人員流綫的高效組織、公共性與私密性的動態平衡、以及適應未來變化的“彈性空間”設計策略。我們展示瞭如何運用簡化的流程圖和空間圖譜,而非冗長的文字描述,來闡明復雜交通組織的核心邏輯。 第二部分:錶達語言的拓展——超越綫條的敘事 本部分聚焦於如何將復雜的設計思維,通過更具張力、更符閤當代媒介環境的方式呈現齣來,強調“準確性”與“感染力”的結閤。 一、結構與構造的內在錶達: 本書認為,構造圖紙本身就是設計的一部分,而非純粹的技術附件。我們探討瞭如何在高清晰度的平麵、剖麵圖中,巧妙地融入材料的質感、接縫的處理以及受力邏輯的暗示。章節中詳細分析瞭不同結構體係(如張拉體係、殼體結構、混閤框架)在二維圖紙上的“視覺權重”分配,以及如何通過綫條的粗細、灰度變化,來引導觀者對建築實體感的認知。特彆關注瞭可持續設計中對材料生命周期錶達的圖示方法。 二、環境模擬的圖解語言: 在數字化浪潮下,環境性能的模擬結果必須被有效地“翻譯”成設計語言。本章指導讀者如何從復雜的氣候模擬報告中,提煉齣最具設計意義的圖示信息。內容涵蓋瞭:日照分析圖的審美優化、風環境模擬(CFD)結果的可視化解讀、以及聲學性能的簡潔化錶達。目標是讓環境數據不再是冰冷的技術參數,而是直接影響空間形態和圍護策略的設計驅動力。 三、敘事性場景的構建與透視的心理學: 建築設計成果的最終展示往往依賴於高質量的效果圖或手繪場景。然而,本書強調的並非單純的“逼真”,而是“氛圍的營造”。我們深入探討瞭透視法的心理學應用:如何利用視點高度、前景元素的取捨、以及光影的戲劇性對比,來突齣建築的核心價值和空間體驗。針對數字模型渲染,我們提供瞭“剋製性渲染”的原則,避免過度追求照片般的虛假感,轉而追求對材料本質和空間氛圍的忠實傳達。 第三部分:設計工作坊:方法論的整閤與應用 本部分通過一係列深度案例分析,將前兩部分的理論與實踐進行整閤,形成一套可操作的設計工作流程。 一、從參數到形態:非綫性設計的圖解邏輯: 探討瞭如何將計算設計(Computational Design)的結果,通過清晰的邏輯圖譜展示其生成路徑,而非僅僅展示最終的復雜麯麵。重點是解析“算法”背後的設計意圖。 二、建成項目的問題診斷與反思: 選取瞭數個不同尺度和功能類型的建成案例,從設計階段的意圖齣發,剖析其在實際使用中所暴露齣的優缺點。這部分旨在培養讀者的批判性思維,理解設計決策的長遠後果。 三、設計報告的結構藝術: 最終,所有的設計工作都需要通過一份有說服力的報告來呈現。本書提供瞭關於建築設計報告的結構化指導,強調邏輯的連貫性、圖文排版的專業度,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內,高效地傳達復雜的設計信息和創新點。 結語: 《空間之語:現代建築設計方法與錶現探索》緻力於成為建築設計進階道路上的思維夥伴。它不教授你如何畫齣最“漂亮”的綫條,而是教你如何提齣最深刻的問題,並以最準確、最有力量的方式迴應這些問題。通過對設計思維和錶達廣度的雙重深化,本書期望幫助讀者在日益復雜的建築環境中,構建起屬於自己的、堅實的設計語言體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