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作者从微观的角度描写了当代官员生活现状,揭示了权力和金钱对精神价值的败坏,在权力重压下人性的异化,有一语道破天机的意蕴……《国画》很好,好就好在它的冷眼旁观。
国画与其说是官场揭秘,不如说是官场百态图。
在《国画》中,作者并没有特意去找什么噱头去揭秘,吸引眼球,而是将一块老怀表冷静地,一点点地拆开,让你看其中的每一个零件,以及这些零件精巧的结构与组合。
《国画》和朱怀镜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不就在于它和《儒林外传》一样?
无论是十八世纪的满清,或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中国,它们都刻画了一个真实的官场,以及寄生于这个官场里的,大大小小无数官员那种矛盾,扭曲,彷徨而无地自由的人格心理行为。同时,《国画》又没有《儒林外传》的片断和油滑,所以有一种“国镜”的真实力量。
王跃文说自己写的并非所谓‘官场小说’,他说他是在写人。但这不妨碍很多人拿这部小说来研究中国的政治生态,甚至据说不少初进入官场、职场的年轻人拿这部书作为入门教材。
《国画》以主人公朱怀镜的宦海沉浮为线索,通过对荆都市一幅幅台前幕后世相图的传神描写,生动刻画了一批生存于权力中心或边缘地带的人物形象,对他们的独特神貌和所遵循的游戏规则都做了镜子般的映照。小说对丑恶及腐败的滋生原因,也作了人性和机制等多方面的探索与揭示。
王跃文,湖南溆浦人,当代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长篇小说《国画》《梅次故事》《大清相国》《苍黄》《朝夕之间》《亡魂鸟》及小说集《漫水》《无雪之冬》,杂文集《幽默的代价》等。曾获湖南青年文学奖、湖南省文艺奖。
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以为他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就是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无意间改变了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朱怀镜接电话总是有气无力的样子,“怎么?又有什么大作问世?你要快点出名才是。你出了名,发财了,我也跟着沾光啊。”李明溪知道这位老兄困在深宅大院里的无奈,笑道:“我哪里发财去?倒是你这政府官员有什么好事了别忘了我。”朱怀镜骂道:“别取笑我了,你不知道我是有职无权?你老这样拿我开心,让我很痛苦哩!”李明溪越发大笑了。“你别只顾傻笑了,”朱怀镜说,“这样吧,我手头有两张球赛票,你看不看?看的话我俩一块儿去。”李明溪一时拿不准去还是不去,只说:“球赛?球赛?”朱怀镜急了,“你莫要不识抬举了。别人想看还弄不到票哩!你到底看还是不看?”李明溪也想见见老朋友,什么球赛也没问,就说:“好吧。哪里的票?”朱怀镜告诉说:“南天体育馆,晚上七点半。南天西门见吧。”他知道李明溪懒得往市政府跑。李明溪的艺术家派头太足,长发披肩,总是被大门口的武警拦住,不出示证件不让进。他又是从来不带任何证件的。我就是我,有必要向别人证明我是谁吗?他觉得证件这玩意儿简直莫名其妙。也许只有朱怀镜喜欢他这股疯劲儿。朱怀镜吃了晚饭,对老婆陈香妹说声晚上要开会,就奔南天而去。李明溪疲沓,晚到一步。朱怀镜早已站在体育馆西门口了,双手插进皮夹克兜里,四处张望。李明溪很显眼,朱怀镜很快就发现了他,忙举手招呼。李明溪也挥挥手,从人群中匆匆挤了过来,引来一片怪异的目光。“你像个领导哩,好大的架子!”朱怀镜说着就伸出手来。李明溪却用手挡了一下,说:“你这才是领导派头哩!见面就握手,简直是恶习。你们官场的握手,大概同好莱坞影星的飞吻差不多,反正没有感情含量,只是习惯动作。我见了就心烦。”朱怀镜就势拍了他一板,手仍旧插进衣兜,说:“当然啦,我们都是俗人,哪像你们艺术家那么卓尔不群?不过如今当艺术家说难也不难,头发留长一点儿就是了。”“你以为我喜欢留这么长的头发?懒得出门!不过要说容易,还是你们当官容易些。人家都说,这人没什么本事,就只好让他去当领导了。”两人开着玩笑,转身进场,找到了座位。朱怀镜微微发福了,坐下之后,扭了一会儿才觉得熨帖。李明溪就取笑他:“你才是副处长,肚子就开始大了,这怎么行?你们处长不会有意见?要为今后提拔留有余地才是。怎么搞的?为什么官越大,肚子就越大?是胸怀全球吧?”“你说够了没有?都要像你这么仙风道骨就好了?”朱怀镜说着就捏了捏他那瘦骨嶙峋的肩。李明溪仍不罢休,又取笑道:“你肚子比处长大,两人一道出去,不认得的总以为你是处长,总先同你握手,你处长不恨死你才怪。”朱怀镜笑笑,不说什么。李明溪讲的还真有其事。不光肚子,有人说他在风度上、器宇上,也更像处长。他知道这是人家当面说的奉承话,但至少也半真半假。处长刘仲夏同他一道出过一次差,再也不同他一起出去了。走在外面,好像他无形之中在风头上总盖过了刘仲夏。他也隐隐感觉到刘仲夏总是忌讳着他。两人闲扯着,开幕式开始了。主持人高声宣布,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皮德求同志致开幕词。正式宣布官员职务,正就是正,副就是副。但口头称呼,副字都省去了。皮市长便腆着肚子,面带微笑,轻轻拍着手,走向主席台发言席。“各位来宾,”皮市长朗声致词,“我怀着不亦乐乎的心情,这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嘛,欢迎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传经送宝……”方才听了这么一句,李明溪就偏过头来朝朱怀镜笑道:“你们市长大人水平不错哩,开口就是之乎者也。我不太通文墨,见识也少。姓皮的,除了眼前这位皮大人,我就只知道古时候还有一位皮日休了。这不亦乐乎是什么意思?我平日只是见到有人弄得焦头烂额、难以招架了,就说搞得不亦乐乎了。”朱怀镜万难才忍住不笑。他不便同李明溪议论领导,就说:“别钻牛角尖了,谁没有失言的时候?看球吧,看球吧。”却想皮市长这话虽然讲得牛头不对马嘴,但的确也是真话。他们成天疲于应酬,也真是不亦乐乎了。李明溪却还在笑,说:“要命的是他并不认为自己失言,反倒蛮得意哩。你看他那神采飞扬的样子。”朱怀镜任他一个人讲去,不去理他。运动员进场了,绕场慢跑,向观众挥手致意。掌声如雷。“妈呀,这哪像女人?”李明溪摇着头,“一个个简直是庞然大物啊!,,朱怀镜骂道:“你无聊不无聊!是看球啊,不是看女人!”不一会儿,球赛正式开始。因为是表演赛,红队对蓝队,阵营很抽象,观众没有心理倾向。过了一会儿,红队渐居优势,观众就同情蓝队。但不论哪边进了球,都会赢得喝彩。这时,朱怀镜见一位身段极好的女记者,正扛着摄影机,猫着腰扫来扫去。模样儿看不真切,但他猜得出一定是陈雁。只有她才有这韵味无穷的身段。陈雁是市电视台的王牌记者,号称记者之花,他最喜欢了。他在家看电视,只要陈雁一露脸,香妹就会开玩笑,说快看快看,别让你的雁飞了。今天陈雁穿的只是一套牛仔服,但他仍可感觉出她的身段袅娜如水,柔媚如柳。朱怀镜似乎有些心旌飘摇了,却突然听见李明溪哈哈大笑起来。朱怀镜胸口猛地跳了一下,好像内心的隐秘叫这位仁兄看破了。他忙把目光从陈雁腰肢上收回,转头看看李明溪:“你有什么好笑的嘛!”李明溪却仍笑个不停。四周观众都朝这边奇怪地张望。朱怀镜脸都发热了,捏了捏李明溪,低声喊道:“别发神经了,省得大家把我们当疯子哩。”李明溪还是只顾自个儿笑,埋头忍了半天才止住。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水墨晕染开来的感觉,一下子就把人带进了一种古朴而又深邃的意境。我本来对传统艺术了解不多,纯粹是被这种宁静致远的气质吸引了。翻开内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历代名家的真迹高清复制品,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极其到位,仿佛能触摸到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特别是那些山水画,那远山近树的层次感,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真是鬼斧神工。我花了好几个下午,就盯着一幅宋代的巨幅山水看,研究那些皴法和点苔,书里对这些技法的讲解非常细致,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具体的作品案例来分析,非常直观易懂。即便是像我这样的小白,也能大致领会到古人作画时的心境和观察世界的角度。而且,装帧本身也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绝对配得上“典藏”二字,送人自用都是极佳的选择。这本书的选目也很有品味,涵盖了从唐五代到近现代的精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展脉络。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它“典藏版”的名头去的,通常这类书要么是徒有其表,要么就是内容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幸运的是,这本画册恰恰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平衡点。它的印刷质量简直令人惊叹,色彩的还原度非常高,那些本应细腻微妙的墨韵变化,在这本书上得到了充分的保留。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文人画一章中的处理方式。它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四王”或“四僧”的生平八卦,而是深入探讨了“笔墨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比如元代那种脱略形似、直抒胸臆的文人风骨是如何通过枯涩的笔触体现出来的。书里对一些意想不到的细节也有涉及,比如题跋的艺术,如何通过书法来补足画面的气韵,这让原本可能只是“看图”的过程,变成了一种综合的审美体验。对于想要系统提升自己对中国古典美学鉴赏能力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维度是多层次的,它不仅仅是图录,更像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入门指南,能帮你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审美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的享受。我很少见到如此尊重原作、又兼顾现代阅读体验的画册。每一幅作品的留白处理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画面的完整性,又不会让人觉得拥挤。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版式上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大开本的视觉冲击力,而是根据原作的比例和气息做了精心的调整。比如介绍花鸟画时,那些工笔的细腻和写意的洒脱,在相邻的页面上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和呼应。我特别留意了它对材质的运用——纸张的选择似乎也考虑到了与水墨特性的匹配,吸墨性适中,不会让色彩显得过于“浮躁”。我试着用放大镜观察了几幅细节特写,那种纤维的质感和墨色的层次感,清晰可见。这本书的厚重感并非单纯来自纸张的重量,而是一种知识和艺术积淀带来的沉稳感。翻阅它,就像进行一场安静的、私密的艺术对话,让人心绪平和,对传统艺术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评分我非常欣赏这套书在选材上展现出的那种克制和精准。它没有试图收录所有著名画家,而是聚焦于那些对中国画发展轨迹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关键时期和关键人物。这使得整本书的聚焦度非常高,每一页信息都具有很高的密度和价值。特别是关于地域画派的介绍,比如徽派的清新秀丽和浙派的金碧辉煌,书中通过对比几幅代表作,让读者无需太多文字说明就能直观感受到地域文化对绘画风格的塑造力。这种“眼见为实”的教育方式,远胜过枯燥的文字描述。对于长期以来只接触过零散艺术图片的爱好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让那些原本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碎片知识点,能够被有机地串联起来。翻完一遍后,你会发现自己对“什么是好的中国画”有了一个更坚实、更具个人判断力的标准。它带来的收获是内化的,而非肤浅的印象。
评分这套书的内容编排,显示出了编者极强的专业素养和对艺术史脉络的深刻理解。它不是简单地把名画罗列在一起,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历史叙事线索。初读时,我会被那些气势磅礴的巨制所震撼,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注意到书里那些巧妙的对比——比如将早期注重写实的赋物精神与后期强调主观抒情的笔墨游戏进行对照分析。书中有不少篇幅是关于“画论”的精选和解读,这些理论阐述得非常精炼,没有冗余的术语,能让人迅速抓住核心观点。我发现,仅仅理解了“卧游”这一概念,我对欣赏山水画的视角就完全打开了,明白了为何古代文人寄情山水,那不仅仅是游历,更是一种精神的栖居。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古代的创作意图和现代读者的理解之间,让那些遥远的、高冷的艺术品变得可触摸、可理解。
评分包装不错
评分京东购物,多快好省,值得信赖,一直在京东买书五年了……
评分内容很好,价格超赞,快递给力。
评分这本是英文原版啊。。。。。
评分很不错的商品,以后还会购买。
评分昨天下单,今天到,这速度赞一个
评分久仰大名,终于有时间拜读了
评分这本书很不错 京东服务也很好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