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字帖精选唐宋时期名家的诗词和文章,文章有记、跋、赋、文、论、传等,或全篇或节选。文章部分如苏轼的《赤壁赋》《喜雨亭记》《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朋党论》《秋声赋》《卖油翁》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严先生祠堂记》等;曾巩的《醒心亭记》《寄欧阳舍人书》等;韩愈的《师说》《杂说》《获麟解》《祭十二郎文》等;刘禹锡的《陋室铭》《华佗论》《望赋》《子刘子自传》等;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石渠记》《捕蛇者说》《黔之驴》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闲情赋》《归去来兮辞》等;王安石的《伤仲永》《游褒禅山记》《伯夷》等。诗词部分有《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渔家傲·秋思》《乌衣巷》《早梅》《溪居》《归园田居》《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设计是延续“描品汇”系列字帖的长24开的经典开本,骑马钉装订,可平摊便于书写。形式为减黑描临、注释。字体书写由著名硬笔书法家田英章、田雪松执笔,字体清秀俊美,符合读者书写需求,能最大限度提升读者书写兴趣和达到书写效果,即有练习书法之用,也能学习感悟传统文化的精粹,是聚读、写、学、悟于一体的养心练字本。
这本书的整体感觉是沉静而有力量的,散发着一种传统文人的气息。我常常在夜晚,泡一壶清茶,对着这些字帖静心练习,那份安宁感是现代生活中非常难得的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练习工具,更像是一种精神的寄托。通过与古人书法的对话,我似乎也沉淀了浮躁的心绪,体会到那种“心手相应”的境界。它让我更深切地理解了汉字之美,那种结构上的平衡与意境上的悠远,让人在提笔落墨之间,获得一种由内而外的满足感。
评分坦白说,我不是科班出身,之前临帖总是不得要领,总觉得自己的字像“僵尸字”,缺乏生命力。但自从开始练习这本字帖后,我仿佛找到了某种捷径。它不像有些字帖那样只是简单地复制范本,而是更注重对结构和笔势的拆解。我特别留意了它在起笔和收笔处的细微处理,那种提、按、顿、挫的韵味,在清晰的描摹范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让我意识到,书法不仅仅是描摹外形,更是对内在神韵的捕捉。我感觉自己的控笔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至少在写一些结构复杂的字时,心里有底多了。
评分作为一名爱好者,我收藏了不少不同名家的字帖,但能让我持续保持热情的却不多。这本字帖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它没有把我引入一个高不可攀的境界,而是脚踏实地地从基础的笔画入手,逐步过渡到完整的字形结构。我发现,当我认真描摹一段时间后,再回头看我早期的练习,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它就像一位耐心而严厉的老师,知道什么时候该施加压力,什么时候该给予鼓励。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出色了,封面那种低调的雅致,让人一拿到手就感觉非常舒服。纸张的选择也很有讲究,那种细腻又略带纹理的质感,简直是为书法练习量身定做的。每次铺展开来,光是看着那些印制清晰的字帖,就忍不住想拿起笔来试一试。尤其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行与行之间的留白,都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书法的呼吸感。我试着照着临摹了一些,即便是初学者,也能感受到作者在笔法上的细腻引导。
评分我对这本字帖的装订方式赞不绝口。它不像有些活页本那样容易散落,也不像那种完全不能展开的书籍那样让人在书写时感到束手束脚。它能平整地摊开在书案上,让我能够毫无障碍地进行描摹和对照。对于经常需要反复练习的人来说,书本的耐用度和实用性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即便是经过我高频率的使用,内页的墨迹也没有出现洇墨或掉粉的现象,这说明在材料选择上确实下了大功夫,绝对对得起它的定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